未动筷子,程灵出去倒了杯热水,路过小厨房,看见村长一家挤在昏暗的小厨房里就着剩下来的鸡汤蘸馒头,小方桌上只有一盘辣炒白菜。

端着热水回来,程灵说了,眼睛有些湿。

一顿饭,吃得略沉默。

乐珊和何进峰都收了心思。

安歌没什么胃口,怕不吃胃不舒服,用热水泡了一小团米饭,吃了。

傅斯珩一直没怎么吃。

最后,四对夫妇和约好的一样,临走时纷纷在碗底下垫了纸票。

和村长道完谢,安歌和傅斯珩撑着伞慢慢回到了住处。

工作人员送来新的床单被套,安歌换完床单被套,把傅斯珩推倒在了炕上,手指尖搭到了他的腰带上。【木得任何脖子以下,在直播节目什么都没干qwq】

【???娘娘你在干嘛!】

【上鸭!我可以!】

傅斯珩抓住安歌的手,起身:“别乱动。”

安歌指了指摄像机。

傅斯珩看了眼,拎了件衬衫,盖到了摄像机上。

屏幕黑了下去。

【不!珩宝,妈妈不准你这么做!快拿开,我不要看拉灯!】

画面重新亮起来时,傅斯珩已经换好了衣服,歪靠在炕边。

外面小雨依旧未停,滴滴答答的雨声不断。

安歌坐在方凳上,望着外面的雨幕。

最后一期节目,导演没做任何说明也没有提任何任务,更没有没收他们的东西,相反还送了新的床上用品。

突然空下来,安歌有些不习惯。

屋内不聚气,阴冷。

傅斯珩表情未变,朝安歌伸手:“我冷。”

你冷个屁你冷。

关上门,安歌刚走过去,便被傅斯珩抱进怀里。

“给我暖暖。”

“睡一会?”

安歌想了下,点头。

陌生的环境,又下着绵绵冷雨,无事可做。脱鞋上床后,安歌靠在傅斯珩怀里,数着雨声,渐渐睡了过去。

傅斯珩没什么睡意,单手搂着安歌,拿手机给魏舟发了条消息。

山里信号非常不好,勉强能发发消息,就是那圈圈得转半天,还不一定能成功。

好在守在直播前的魏舟是个人精,都不用傅斯珩细说,自己学会了抢答。

魏舟:【傅总,你和娘娘好好休息。这事交给我,我马上联系人安排!】

过了几分钟,收到魏舟消息,傅斯珩这才摁灭了锁屏,阖下了眼。

没一会,院子里响起了细微的动静。

木门被推开,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傅斯珩醒了,轻手轻脚地下去,打开门。

一个戴着绿色头巾的老奶奶进来,她的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看上去大概六七十岁,满脸皱纹,深得和树皮一样。

她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打着把破旧的黑伞,伞柄上挂着一只红色的大塑料袋,塑料袋沉甸甸的。

“诶,你们来啦?”老奶奶穿着件枣红色的旧棉衣,脚上踩着一双黑色的胶鞋,她拎起红色购物袋,和善地笑道,“听说你们过来,我一早去镇上的集市割了些排骨。”

“来这里辛苦你们了。”

傅斯珩站在门口,颔首:“谢谢奶奶。”

天寒,但却又很暖。

安歌还没醒,傅斯珩怕吵醒她,反手关上门,帮老奶奶将东西拎进了厨房。

厨房梁低,逼仄又破旧。

土墙被烟熏得焦黑,灶台上满是陈年的油腻,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龛内放着缺了口的瓷罐。

傅斯珩看着,微抿了唇角。

老奶奶像想起什么似的,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整得纸票,强硬地塞进傅斯珩手里:“吃饭就吃饭,给钱做什么。”

“都是自家养的,花不了几个钱。”老奶奶看着瘦弱,力气大,还起钱来和打架一样,“我离老远就看见村长站在村口等我,一上来就要把钱给我。”

推脱不开,傅斯珩只能接了。

“这里脏,你快出去。”老奶奶要赶人,“我来就好。”

“没事。”见老奶奶垫着脚要拿龛内的棕色瓷罐,傅斯珩先一步拿了下来,“要拿这个吗?”

“嗯啊。”老奶奶打开缺了一个口的盐罐子,将新鲜排骨放让瓷盆内,撒了些盐,先腌着。

傅斯珩刚摸了一手油,也没太在意。

老奶奶扶着灶台,进了后面烧火的地方,她擦着火柴点燃了捆稻草,将草推进了灶膛里,絮叨:“给你们烧点热水,晚上泡个脚去去寒。”

说着,她又要起身到草锅前添水。

被傅斯珩止住:“是放这里的水?”

“对,水缸里面。”

添了水,稻草引燃后再加干柴,干柴烧得噼里啪啦作响。土屋内竟迅速热了起来。

“快过年了,你们拍这个也挺辛苦的吧?”

“还好。”

“明儿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过年我儿子媳妇回来,还带大孙子回来。”映着火光,老奶奶笑得很是慈祥,“你多大?二十五六有了吗?”

“那也没多大啊。有孩子了吗?”

“刚结婚。”

“哦哦,我儿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的大孙子都会叫人了,一口一个奶奶。”老奶奶一边回忆,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傅斯珩听着,偶尔应几句。

暮色逐渐沉下,雨停了。

炊烟再次升起。

“你们夫妻俩工作都挺忙的吧?我儿子儿媳就是,早出晚归的。”

傅斯珩未开口,听到了安歌的惨叫声。

“嗷傅傅!”

“怎么了?”老奶奶也被吓了一跳,急忙扔下手中的火叉,蹒跚着跟在傅斯珩身后。

傅斯珩反应快,几乎是老奶奶起身的瞬间,他已经走到了房间门口,推开了门。

怎么两个字没说出口,安歌迎面跳到了他的身上。

傅斯珩伸手接住。

安歌刚睡醒,她的长发微乱,双手勾着傅斯珩脖颈,长腿紧紧地quan在傅斯珩腰上。

“有老鼠啊!”安歌一想到开灯时见到的场景,双腿圈得更紧了,“它刚才在啃柜子。”

“不知道从哪里叼了个苹果核过来!”

傅斯珩微哂。

“真的有老鼠!”

“好肥一只。”

“我要喵弟。”

“怎么了啊?”老奶奶一脚踏进来,一抬头,看到抱在一起的俩人,慌忙哎唷着转身,还贴心得将门带了起来。

“奶奶?”安歌急忙从傅斯珩身上滑下来,她动作太急,差点儿摔倒,“奶奶你听我说!”

【哈哈哈哈哈对不起,这是我没想到的!千算万算,没算到娘娘竟然怕老鼠,按她的性格不应该上去就给老鼠一个过肩摔吗!】

【有人看清娘娘往傅总身上蹦的动作了吗?呲溜一下,直接省去了起跳的步骤,比偷跑的老鼠还快哈哈!】

【对不起!我只注意到傅总的动作自然又熟练,熟练到了甚至让人心疼的地步!盲猜这俩人肯定没少玩这种姿势!】

【???我怀疑你们在开车,且我有证据!】

小厨房里。

“我等会给你拿张粘老鼠板。”老奶奶怕安歌冷,拖了个火盆出来,往里面添了点烧成碳的干柴,“烤烤火。”

“谢谢奶奶。”安歌乖巧道谢。

老奶奶又从地窖里摸了两个红薯出来,埋进了火盆里:“吃得惯这个吗?”

“烤红薯。”安歌偎在傅斯珩身边,“以前读书的时候可喜欢了。”

老奶奶笑道:“我那小孙子也喜欢。”

没一会,屋内弥漫开了浓郁的烤红薯香气。

拨开碳火,老奶奶用火叉将烤红薯夹给安歌。

安歌掰开烤红薯,撕下一片,喂到了傅斯珩嘴边:“尝尝?”

“甜的。”

傅斯珩尝了一口。

老奶奶笑眯眯地看了会,又去炖排骨。

屋内很暖,烤红薯极香。

时间仿佛在这座偏僻的小村庄里慢了下来,年越来越近,家家户户开始备起了年货。

过年,对这里的人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意味着团圆。

年夜饭早早地备好,杀猪腌肉,自家捏包子蒸糕点。

忙不过来的,几家聚在一起,分工合作。

年味极浓。

这一期,导演自始至终都没有公布任何任务,日子一天天过去,节目没有任何波澜,没有撕逼掰扯,只有细水长流别样的日常。

一开始以为会无聊,但安歌被老奶奶带着,天天忙着学捏包子。

一大群人聚在村长家忙着和面包包子。

最后一天村长不在,一大早去赶集了,替这里腿脚不利索的老年人采购烟花、烟酒和散糖。东西多,傅斯珩和姜临被请过去帮忙,他们倒好,直接“打劫”了节目组的车。

最后一天,安歌总算学会了捏带花边褶皱的包子。

见傅斯珩进来,安歌捧着掌心的小包子,献宝似的举给傅斯珩看:“给你的小包子,可爱不可爱?”

她的手上沾满了面粉,怕包坏浪费面,她揪的面团都特别小,包出来的包子也是小小的一个、

“接啊!”老奶奶催促道。

见傅斯珩接过,老奶奶忙说:“我们这里啊,管小孩子叫小包子。过年新媳妇给丈夫包包子蒸包子,寓意来年会生小孩子。”

“准着呢,不会错的。”

村长笑道:“你们赶紧生一个吧,挡不住的!”

“是啊!”村长家的其他人纷纷附和。

“啊?”安歌有些懵。

傅斯珩捏着包子,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安歌。

第71章

最后一天,一如来时, 村长请客。

晚上, 四对夫妇和来村长家打下手准备年货的奶奶们围坐在炕边,闲说着。

炕被烧热, 奶奶们被请上炕,紧挨着炕边摆了张大方桌,桌下置放着装满炭火的火盆,偶尔炸起噼啵一声,烤红薯的香味渐渐溢出。

大方桌上摆满了刚出笼的包子, 热气腾腾腾的,不同于城市里买的那种外皮白软的包子, 这里的包子表皮发黄。

这群老奶奶们一个劲地给四对夫妇夹着包子, 拉着四位女嘉宾不放手,询问着什么时候蒸包子。

在得知程灵已经有儿子后, 这群老奶奶又将进攻重点放在了书淡淡和安歌身上,实在是这俩长得太过讨喜。

闲聊会,村长媳妇掀开门帘, 端着盆面疙瘩进来, 村长手脚麻利地给四对夫妇盛了碗面疙瘩。

面疙瘩上铺着层切薄的肉片,淋了自家榨的香油。

撒上小葱花,色香俱全。

屋内没开空调, 但是却分外暖和。

村长吸了大半碗面疙瘩,放下碗,问:“你们明儿几点的车啊?我喊人送送你们, 你们行李多不好走。”

“山里天气冷,早上多穿点哩!”

正小口吃着面疙瘩的乐珊忙开口:“不不不,不用麻烦,我们自己搬就行了。”

“是啊,我们自己来,也没多少。”何进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