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的东西,乡下随便拉个女人出来谁不会啊?”经过心理医生的治疗后赵霞这会儿其实也不是多忧郁了,但很多观念,从小养起,真没那么容易扭转过来。

比如说赵霞坚定的认为,所有赚不到钱的技能,都是没用的,不值一提的。

哪怕沈安怡跟宁光再三告诉她她在她们心目中有多厉害多漂亮多威武多多才多艺…赵霞反正当她们是安慰自己。

宁光这会儿叹着气,说道:“其实阿姨做菜的手艺真的很棒,你要是愿意去开个小饭馆,生意肯定好!”

但这主意其实沈安怡就提出来过,她倒不是想让赵霞帮自己挣钱,而是心理医生说过,赵霞这种情况不能一直呆在家里,得经常跟外界接触。可赵霞对自己没信心,打听了下开个小饭馆要的资金后,死活不同意。

她怕自己到时候钱没挣到,反而把女儿甚至宁光的投资亏进去。

沈安怡跟宁光说她们不怕亏,就当给赵霞解闷了,但这么一讲,赵霞更加不肯了。

此刻宁光顺嘴一说,见她不同意,又叹口气,也没说什么。

拿着东西出门的时候倒是碰见了顾乐,提着水果,说是专门给赵霞送的。看到宁光之后非常客气的打招呼,喊她“小妹”,沈安怡是比宁光大了个把月的,两人其实没有以姐妹相称。然而这些年下来,跟亲姐妹也没什么两样了。

宁光所以也喊了声“姐夫”,笑着寒暄两句,也就走开。

这时候她没想到顾乐听到了她劝赵霞开店的话,当然就算想到了也不会在意,毕竟这也不是顾乐不能听的话。

还是隔了两天沈安怡私下拉着她出去说话,讨论让赵霞开个网店,卖私房菜的那种是否可行,宁光才晓得这注意是顾乐出的。

这时候网购已经兴起了,但私房菜还比较少,毕竟大部分人才开始谨慎又新奇的在网上买着这样那样,还想不到连饭菜都可以买。

顾乐在国外学的专业跟电商这块沾点关系,对这行业非常的敏感。既知准岳母有开店的手艺却怕冒风险,就想到了网店。

毕竟比起正儿八经弄个铺子把店开起来,网店就简单太多了,才开始的时候顾客肯定不会多,就家里厨房就行。

进货都不需要太折腾,直接上菜市场就好。

而且这会儿网店各种规章制度空缺,什么卫生证检疫证都不要办的也给上…总之特别适合赵霞。

这会儿沈安怡也好,宁光也好,包括顾乐在内,都只是想给赵霞找点事情做,免得她总觉得自己废物无能。

然而谁也没想到,之后在这城市开了好几家线下连锁店的“赵妈妈私房菜”,就这么漫不经心的起步了。

很多年之后,沈强终于出了狱。

他已经认不出来赵霞了。

她脸上有了皱纹,头发业已花白,然而整个人的精气神,却是沈强这辈子都没有见过的抖擞。这让他想起两人都还年轻的时候,在县城的街上的偶遇,那会儿的赵霞美貌如花,惊艳了过往的人群。

那种蓬勃的青春,是敝旧的衣裳与局促的神情也遮掩不住的。

一如此刻不年轻却精神奕奕的女人,洋溢全身的自信与风采。

数十年的岁月匆匆过去,乌油油的麻花辫拂去了曾经的时代,而那些不愿意被浪潮冲垮、不愿意妥协的人,却在这份时间的酝酿与沉吟里,绽放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绝代芳华。

第一百一十五章 番外:谢柔柔(上)

谢柔柔小时候过的其实还不错,因为长的漂亮而且聪明伶俐。

前者被认为将来说亲可以理直气壮的索取更高的彩礼,以为她超生的弟弟揽钱。

后者则让她无师自通如何讨取身边人的喜爱,在当时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美头家集体不值钱的大环境里,得到较好的待遇。

入学之后这种聪明又使她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老师们的宠儿。

在那个年代,乡村的学校遵循着成绩至上论。

成绩好的孩子跟成绩不好的孩子,待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然后成绩又好,人又长的可爱漂亮,谢柔柔差不多成了全校老师们的团宠——甚至她的名字都是其中一个老师帮忙改的——毕竟她那对没什么文化也不觉得女儿需要一个多好听的称呼的娘老子,可不会给她取“柔柔”这么丝毫不带土气的名字。

乡下的孩子散养的多,还不时会被喊过去搭手农活。

而且这个时代的父母虽然大部分都认可孩子都应该去念书,应该多念点书…可在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下,他们最重视的还是男孩子的学业。至于女孩子,国家义务教育完成了也该外出打工了。

所以及格就好。

老师们对于这种情况固然扼腕,然而因为难以改变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这是对于总体而言。

对于成绩好有天赋,尤其是深得他们喜欢的谢柔柔,他们是盯的很紧的。

差不多从二三年级就不时的耳提面命,让她不要松懈,并且为了让女孩子重视学习,会经常的告诉她城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绚丽多彩,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美头,还是偏远农村不受家里重视的孩子,想要接触那样的环境,除了好好念书之外,根本别无出路。

这些话谢柔柔都听了进去,学习越发的刻苦。

她本来就有着天赋,老师愿意教,自己又用功,理所当然的一骑绝尘,将同学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只是老师们虽然指望她考上大学,对其他学生也不是全部放弃,所以不免用她勉励其他人…她就这样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起初大家是羡慕,后来听多了,有些调皮的孩子就嫌烦了。

他们开始作弄谢柔柔,藏她的书包,弄坏她的文具,趁老师不在的时候推一把掐一下…不管是哪个时代,总有一些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口口声声小孩子天真无邪。实际上小孩子的恶意是最纯粹最直白的,甚至他们就算知道后果也无所谓,在这个年纪还不怎么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只求一个痛快。

但这年头一切向成绩看的观念不是个口号,老师们接到谢柔柔的告状后非常迅速的处理了这些学生,并且严厉警告他们不许再犯。

这时候的孩子虽然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了,然而家长们的溺爱还没怎么跟上来,不曾达到后来那种老师打了学生就会被辞职的地步。恰恰相反的是,不懂得现代教育的家长们,对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听话尽管打。

甚至有些认为自己重视教育的家长,知道老师打了自己孩子后,还会专门送东西到学校,感谢老师的管教。

…他们认为老师打骂的厉害,是对他们孩子的抓紧。

因此老师们的权威非常的深刻,很快没人敢欺负谢柔柔了。

可他们找到了其他的方法对付这个讨厌的女同学——他们去找了谢柔柔的家里告状。

谢柔柔的家里对这个美头在彼时的农村看来其实还是可以的,因为她漂亮,乖巧,嘴甜又爱笑,搁跟前舒心,将来嫁出去也能挣钱,干嘛要找她麻烦呢?

对于找上门来的熊孩子他们所以完全没有怎么在意,直到不知道哪个熊孩子一急之下说出:“老师们都说你家美头是个小天才,将来肯定能上大学!到时候上了大学就是城里人,说不准还能当干部,以后你们这一家子都要看她脸色过日子!”

这话顿时让谢柔柔的弟弟不高兴了,虽然家里对谢柔柔还可以,然而中心毫无疑问是她弟弟。

她弟弟哪里能够容忍日后看姐姐的脸色过日子?

谢父谢母为了哄儿子高兴,等谢柔柔回去之后就骂了她一顿,让她保证日后就算有出息了也不会看不起父母以及弟弟…这事儿到这里就过去了。

毕竟谢柔柔的娘老子也不是不长脑子,不可能熊孩子挑拨一句就当了真,拿平时还喜欢的女儿怎么样。

问题出在谢柔柔的弟弟也上学之后,贪玩的小男孩天赋本来就不如姐姐,还不用功,成绩理所当然的惨不忍睹。

老师们本来以为谢柔柔成绩好,弟弟没准也是个优等生,看到这样的情况不免失望,又是恨铁不成钢,这些情绪的表现就是加大了对谢柔柔弟弟的训斥以及督促。

其中自然不免诸如“你姐姐成绩那么好,以后迟早要去城里,你呢?你打算一辈子在乡下种田?”、“你这样将来怎么能有出息?简直丢尽了你姐姐的脸”、“你是打算以后靠你姐姐养?堂堂男子汉一点儿志气都没有”。

男孩子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在学校却被训成狗,心里当然不愿意。

他回去委屈的诉说着老师们的不公平,却被坚信天地君亲师的父母阻止,谢父谢母没什么文化,也就会写自己的名字以及看一些简单的字,这些知识说起来还是当年扫盲班里攒下来的…不然他们这种偏僻的农村,哪里有认字的条件哦。

因此他们跟这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对于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有着本能的敬畏。

再说距离镇上那么近的朝阳村都只一个村小,他们这种十八线小山村,得罪了老师以后儿子都不晓得要去哪里念书。

总之男孩子针对老师的告状毫无结果。

自然的,他将怨恨转向了姐姐谢柔柔。

谢柔柔在学校越出风头,他作为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被对比的越黯淡无光,甚至灰头土脸。

在他一次又一次的哭闹下,谢父谢母也对女儿有了不满。

他们要求谢柔柔别只顾自己学习,得空也好好教一教弟弟:“你弟弟出息了,你脸上也有光彩。”

可是严厉的老师都没能让小男孩坐下来安心听课,何况是谢柔柔?

她用心的教了,可弟弟却用心的跟她捣乱。

甚至还趁她不注意,撕她的作业本,摔她的东西。

谢柔柔觉得非常苦恼,向父母诉说这些事情,父母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让她别跟弟弟计较:“他年纪小,你是姐姐,你要让着他。”

久而久之谢柔柔放弃了督促弟弟的学习,而这时候她弟弟又去告状,说姐姐是不是故意不想教好自己?毕竟老师们都说了,她自己就能考去城里自己就能给谢家增光添彩…压根不稀罕弟弟有出息,甚至巴不得弟弟靠她生活。

他这么说多了,谢父谢母也有点疑心女儿是故意的。

他们家条件不好,如果俩孩子都上高中的话是根本供应不起的,遑论是大学了。倘若只能供一个人,谢父谢母肯定是选择儿子。

倘若儿子没考上高中,那就没办法了,毕竟他们拿不出买分的钱。

这么想着,谢柔柔不希望弟弟成绩好,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至于说一个山村美头有没有这份心机…谢柔柔不是一直备受老师宠爱么?这些问题就算美头自己想不到,老师们没准已经私下点拨过了呢?

毕竟老师可不会站在谢家的立场看待问题,他们只会站在成绩好的那个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他们动摇之后,族里以及村人的劝说又增加了这样的担忧,大家都说不该给美头上那么多学的,反正美头最大的用处就是在家里干活,到了年纪许出去换钱…你把她栽培的那么好,以后还不是便宜了亲家?有这个钱,干什么不花在儿子身上?

这些人之所以这么劝谢父谢母,除了真心这么觉得之外,其实也存了见不得谢家出个大学生的打算。

他们所在的村子本来就很贫困了,谢家在这个村子里也是垫底的存在。

然而因为谢柔柔的缘故,谢父谢母的腰杆挺直了不少,甚至吵架的时候还能扯出女儿来压别人家孩子一头…这些人嫉恨谢家有个漂亮还会念书的美头已经很久了。

老师们众口一词说这美头如果好好栽培将来肯定有出息。

到那时候,原本一直在他们脚底的谢家岂不是要发达了?

这份用心谢父谢母其实未必不知道,可他们也真的怕把家里不多的资源砸在谢柔柔身上之后鸡飞蛋打。再三思考之后,他们决定让谢柔柔辍学,回家务农。

很多年之后,已经成年的谢柔柔回想起那个早上,自己收拾好了,背上书包要出门时,却被父母拦下来说让她以后都别去学校的场面,仍旧觉得心脏被千百根针同时扎着…那一刻她感受到的来自命运来自生活来自整个世界的恶意与残忍,言语难以形容。

…后来,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干涉下,她再次回到了课堂,而且是跳级进入了初二。

这个时候她真的以为自己已经重返人间。

第一百一十六章 番外:谢柔柔(下)

进入初二念书的谢柔柔一直都知道,同桌宁光悄悄的羡慕着自己。

实际上不止是宁光,整个班级乃至于整个学校,羡慕她的人都是很多的。

毕竟这年头的学生大抵还在老师的打骂之下,成为优等生,成为老师们的宠儿已经是他们的梦想——像谢柔柔这样,已经辍学了还被老师费尽心思弄回课堂的,在黎明镇这种小地方,可以说是个传奇故事一样了。

她才入学的时候好多人都窃窃私语的,专门绕路打教室门口过,就为了亲眼看一看,这个传闻里出身不好的女学霸是个怎么样的人。

谢柔柔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只是不怎么说话。

看起来很好相处的样子,以及日渐进步的成绩,让她很快就得到了接纳,而且处境很不错。

实际上她心里充满了怨恨与厌烦。

她恨着这些对她表达歆慕的人。

因为当年就是投注着这样目光的那些人,间接导致了她的辍学。

尽管如今的同学并非从前的同学,谢柔柔回想起自己辍学在家这几年的经历还是觉得说不出来的愤怒与悲哀。

她想宁光绝对不知道,她有时候其实更羡慕宁光。

同样是生长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姐姐,尽管从同学们偶尔的议论里知道,宁光由于不会也不愿意哄着点长辈们,在家里的日子不好过。可她成绩不好呀!

是的,谢柔柔有段时间很羡慕成绩不好、怎么努力都提高不了成绩的美头家。

因为这些人左右是自己不争气,没法子通过念书来改变命运,所以顺应着她们这个时代的潮流,念完义务教育就出去打工,或者回家干活,过个三两年的家里给相看个对象,收完彩礼送出门…如此对于娘家来说一个循环也就结束了。

她们一般不会有特别的不甘心。

一个是由于身边人大部分都是这么过来的,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这样,不管这种“这样”是否人道是否合理,似乎也就比个别人的待遇能够接受多了。

还有一个则是这会儿的美头很少有被宠的跟什么似的,她们基本上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被灌输了自己作为美头在男孩子面前在家里都低人一等的思想。

念书成绩不行的话,就断绝了最后一份要求特别对待的资格。

因此踏上如今农村女孩子十之八.九的的路途好像也没什么好不满意的。

毕竟娘老子是照着别人家七七八八的将人给拉扯大了,说出去十里八村也不会觉得娘老子有什么错,只是美头不对。

而谢柔柔跟她们都不一样。

作为偏远山村难得一见的读书种子,她差不多是从进学开始就被老师们耳提面命“她不一样”的。

就算穿着最褴褛的衣裳吃着最粗糙的饭食,老师们看她的眼神终归与众不同。

他们言辞凿凿的说她肯定会成为大学生,成为祖祖辈辈里头第一个考出山村的人,成为整个村子的骄傲…长大后的谢柔柔偶尔会迷惘,就是这些老师们是不是存心捧杀自己?毕竟作为山村教师,他们不该不知道,在那样贫瘠的环境里,嫉恨会驱使人做出怎么样丧心病狂的事情来。

如果她是个男孩子,娘老子理所当然会不屑一切代价的维护她,栽培她。

可她不是。

除了成绩之外她根本一无所有,而这份成绩根本无法保护她,甚至会成为那些恶意的目标。

当然冷静下来的时候谢柔柔知道,当时的老师们对自己是不可能有恶意的。

在那个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方,他们想拉拔一个人是非常艰难的,但想摧毁一个人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他们不理会她就是了。

他们是真心认为她与众不同,认为她不属于山村,认为她合该进入知识的殿堂深造,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他们只是习惯了山村里老师的特殊地位,又低估了某些恶意的程度。

…初中阶段的谢柔柔发疯似的汲取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最终她成为黎中考取县中的屈指可数的学生之一。

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暴涨的学费很自然的被谢父谢母拒绝了。

村小的老师们轮班上门做工作,他们也不过松口说假如不需要他们承担学费他们可以答应让谢柔柔去上学。

老师们决定为谢柔柔募捐。

然而四位数的学费,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里根本不太可能凑齐。尽管老师们真心实意不希望谢柔柔失学,可他们真的无法拿出这笔钱。

于是他们想到了黎中。

黎中作为黎明镇唯一的中学,尽管硬件软件都不怎么样,只是一所普普通通的镇中学,可经济条件比村小不知道强多少。他们当然是拿的出来这笔钱的,可如果有自己不花钱还做好人的事情他们干嘛要错过?

杨校长在一次酒桌上说服了化工厂的厂长为谢柔柔承担高中的学费以及生活费。

他的理由是化工厂这些年来污染不轻,很需要做一些正面的事情来刷一刷形象——扶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受到重男轻女伤害的女学生,这不是现成的宣传材料么?

这笔钱对于化工厂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厂长喝的兴头上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之后的事情也非常顺利,谢柔柔拿到了扶助,可以继续求学,而代价只是写了一封感谢信,以及配合化工厂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拍了几张勤奋苦读的照片——当然还有谢家是如何贫寒的照片。

她对黎中以及化工厂都感激万分,送走宣传人员之后,生活费虽然被家里硬要走了相当一部分,仍旧开开心心的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途。

而照片送去化工厂,登上化工厂相关对外窗口时,厂长无意中看到贫苦少女衣着敝旧却难掩清新秀丽的容貌后,微微一怔,叹口气:“才貌双全,生在那样的人家可惜了。”

这时候的厂长没怎么多想。

他想起来的时候谢柔柔正面临着家里的又一次逼迫——家里觉得她在学校可以过的更清苦些,将更多的生活费交给家里,甚至她干嘛非要念书呢?反正钱都弄到手了,还不如回去嫁人,也能换笔彩礼,给家里改善下条件。

谢柔柔猜测这是有人又挑唆父母挑唆她的弟弟了,可她无能为力。

而她的生活费已经没办法再减少了…化工厂只是想做好人给社会看,而不是为了做纯粹的善人,他们给的生活费本来就不是很多。

谢父谢母几次联系无果,最终选择闹到县中骂不孝女狼心狗肺。

家里一贫如洗,她居然还有脸念高中!

县中是不会惯着这种奇葩的,不但让保安把他们赶走,还派了个老师出去敲打他们,这是干涉孩子的受教育权,是犯法的。

法盲夫妻起初不以为然,后来老师不耐烦了,打电话喊了公安局来人带着手铐吓唬了一番,这才将他们摆平。

从头到尾,谢柔柔躲在寝室里瑟瑟发抖,不敢露面。

县中在这个县城里的升学率奠定了它独一无二的地位,以至于从上到下都透着张扬跋扈。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学生的维护,也表现在从头到尾他们根本没想过征询一下谢柔柔本身的意见。

这种做法在后世看来可能是不可能的,毕竟后世类似的事情一旦曝露,校领导,县教育局领导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但在如今这个时候,老师跟学校都拥有着相当的权威。

特别是作为县里唯一一个能够出清北学生的中学,哪怕县里的领导也不怎么愿意得罪他们。毕竟不是每个县领导都有一对老.革.命父母,可以将孩子弄去省城念书。

县中完全不憷谢父谢母,这不仅仅是主事的老师个人不喜欢这类父母,也因为县中的政治正确就是升学率第一,其他全部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