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好!我保证不会把不合格的招进来,一定找到合适的。你就放心嘛,魏总!还有,张天菲真的愿意去李懋姐部门啦?”

“哪个版块都是一样的,你忘了我们报社是可以机动调配的?她有了一定的职位在版面上会相对固定,但是你还可以找她约稿嘛,不也可以缓解你的人手问题?”

看来,她还真认为我是离不开张天菲了。“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恐怕她一过去也够忙的,我还是别指望她了!魏总你说话算话,如果这周再没有两个人到位我真的不行了,下周我就肯定要被累死了!到时候还要麻烦你来医院看望我多不好嘛…”我也吊儿郎当地浑说一气。

第197节:来去自由(11)

跟老总说话,真是又紧张又兴奋啊,我开始理解说话夸张带情绪“入戏”的过瘾之处了。

“好好好,怕了你了!说话算话!一定给你开绿灯!”

我正推门要出去,魏总喊了声:“等等!”我站住,夸张地拉起眉毛来看着她。

“越来越有‘领导’的风范了,不错!干得好的话创刊三个月之后就升你做副…就总监吧,也别副了!”她用手中的笔指着我,笑容可掬而又认真地说。

“真的呀,魏总?!听你这么说,即便是我进医院也要挺过创刊三个月以后!”

“好的不说,尽想着进医院!哎,去忙吧!”魏总第一次目送了我,看着我带上了门。

我肯定是高兴坏了,在走廊里蹦了两步,差点把盆栽都撞着了。

但我心里又有了小小的计较:她本来是想说升我做副总监的,也就是跟张天菲过李懋姐那里是同一级;如果她不过去,倒真的很有可能是我一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这样一来,李懋姐部门要了她去对我是有实质性的好处,那么目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夏星合和黎莉用好用足。同时,一面等魏总通过现有的人力资源储备赶快发点人来用,一面必须得尽快找一些合适的人才行。

以前我一直认为报社是很难进的,没想到现在领导居然授权给我做招聘人的工作了。我想先通过自己的方式找找,实在不行再拜托李懋姐那里。

我立马给海涛了一个电话,询问一下他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

果然他很快就说了两个人,一个是在商报见习了大半年还没轮上转正的,他说他这个朋友时尚感觉很不错,人也很乖巧,应该和我很合得来;还有一个是他的网友,从来没有见过面,不了解人品,但是光是凭借写博客,现在已经发展到有三五本杂志邀请她写专栏了,他感觉她当一个评论、观点为主的写手和记者绰绰有余。

“海涛,你简直就是及时雨啊!什么类型的人你都认识!快点把他们的联系电话给我,事情成了好好请你搓一顿!”我高兴坏了。

第198节:来去自由(12)

“哎呀,当了领导的人就是不一样啊!那个写手没有电话,我只有给她网上留言,等她回复我了我再给你说!我商报那个朋友的电话你记一下…”

“嗯好,记下了!对了,李懋姐走了以后谁来坐她那一角儿呢?”

“李芸芳,没想到吧?!”

“啊?!真的呀,的确没想到!她不是一直号称只想找钱不想当官儿嘛?那也不错,她不懂版面,什么事儿都得依靠你。”

“说不准,万一哪天她另外弄一个人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那你自己跟再上层的领导保持沟通撒,让她不敢轻举妄动!”我出了个主意。

“咦?思思,你现在变得很成熟了嘛!我试试看。”海涛赞许的语句让我觉得很受用。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磨刀!共勉共勉!那我们保持联系,有什么好事情通知我!”我收了线。

短短几个月,我就迅速地被揠苗助长,海涛的称赞不无酸酸的味道,但他始终是我最好的朋友,他会为我高兴的吧?!

海涛推荐的前一个人,在我们通了电话以后让我有点犹豫。跟她说话的感觉不太好,很多的挑剔,很多的怀疑,很多的骄傲。为了慎重起见,我还自己掏腰包请她到星巴克喝了一杯咖啡。

见了人我更加清楚她为什么老是转不了正了——她的口气觉得自己太有才华了,不直接转正简直就是报社的损失、领导的失误,在她眼里她那些同事们都不如她,而她自己简直就是世界的孤儿,上帝的弃儿…我礼貌地听完她的抱怨,在40分钟里结束了谈话。

事后,我想了半天还是打了个电话给海涛。我问海涛对她熟悉吗,他说不是很熟,是以前大学时代就认识的小师妹,怎么了?

“没怎么,觉得她有些不适合,如果你跟她关系不错的话,有机会可以多跟她聊聊,她对自己的定位有些…不准,对她自己的发展不好。”

“嗯,好,谢谢你关心啊,我看看吧,反正跟她也不是很熟悉,以前我同宿舍一哥们跟她谈过恋爱,早分手了,我也算是替哥们照顾照顾她,至于其他,看缘分吧。我替她谢谢你哦…对了,你记一下那个写博客的女孩电话,她回话了。你看看这个,不行我再给你留意留意。”

第199节:来去自由(13)

我记下号码:“真的感谢你,海涛哥。”

“嘿,我们俩客气什么哟!”

挂了电话,我心里有一股暗流翻腾着。

没有想到海涛不仅在报社时帮我教导我,我出来了以后他还是这么无私地帮助我。不管我是什么身份,刚刚入职的小妹妹也好,看起来过得人模狗样的小头目也好,他从来就没有在乎过。

这种朋友间无私的信赖、热情、援手,就是原始森林中长出的朴实到几近被人漠视的苔藓,经常被人忽视,但关键时候却总是可以给你带来绿色的生机!

很快,我就和海涛介绍的网络写手VINKY见了面。

她本名叫王维其,留学英国,虽然专业学的金融学,但自己对时尚设计很有兴趣,回来以后在一家外资银行做了一段时间的理财经理,却发现自己在业余写的一些关与时尚、设计、建筑、旅行方面的博客很受欢迎,索性就辞了职,平时就以每个月几篇稿子发给杂志社赚取一定的稿费,虽然不如银行薪酬高,但也能糊口。

我喜欢她从殷实家庭走出来的那种从容淡定,不像一向靠自己辛苦打拼的我那么急吼吼地说话和思维方式。她说她很羡慕我敢于直入主题的谈话方式,完全跟她所惯有的含蓄内敛的行为模式不同。

我们谈得很愉快。

她觉得有个单位有些同事也不错,比自己一个人在家写稿子闲了就只能上网、逛街找灵感好,就是有点担心对报纸类媒体的操作流程不熟悉,跟她以前稍有关联的杂志类媒体提前三个月的制作周期有很大的不同。

我跟她解释了我们报纸的制稿周期。一般来说即时新闻是一周,主题类观点类稿件可以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预报,但要保证是社会或者时尚类的热点。我认为她的时尚观点类稿件正是我所急需的,如果她有兴趣,也可以多担当一些新闻报道类的稿件。

我们基本达成一致后,我向魏总做了汇报。魏总第二天就“召见”了她,并当场拍板决定聘用。

我高兴了一把,没想到自己还没过三次就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并且获得了老总的肯定,看来不但我的运气不错,我的眼光也很不错嘛!

第200节:创刊成功!(1)

###(三十三) 创刊成功!

我,夏星合,黎莉,王维其,四个人,一直做着六个人的工作。魏总承诺到位的人手一直到《时尚发布周刊》终于正式推出“创刊号+网站互动”后才陆续到岗,而这一切,已经是三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经过网络事业部艰辛的初期开发、测试,一直到后期与整个编辑系统的内容整合、流程磨合、用户测试,我们的“时尚T台”门户网站终于在2008年的圣诞节前夜成功诞生了!

“网站+报纸创刊号”同步上市,可以说是中国媒体出版界的又一项创新,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捆绑上市获得了当年的媒体创新大奖!

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圣诞节!

两年前的圣诞节我第一次穿晚礼服,被冷得瑟瑟发抖,而这一年的圣诞,我已经知道如何穿一套既正式得体又不会寒冷的冬季户外庆典着装了。

报社在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刊暨互动网站同步推出的盛大庆典,我们邀请了七位重庆籍的明星及名模、十多位国内时尚界知名人士出席,制造了2008年重庆最为盛大的时尚话题。

对于这个庆典,集团非常重视,动用了不少资源、人脉、关系来捧场。《时尚发布周刊》是集团第一份精准针对细分读者市场的高端读物,不管是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读者定位,还是全面进驻重庆机场所有出港航班、主城区四星级以上酒店咖啡厅、多家中高档汽车4S销售中心、多家股份制银行的VIP室等发行渠道的建立,或是广告经营与采编人员严格分开的管理制度,还有60%以上的广告份额来自外地品牌、报纸与网站的充分互动以及线下读者俱乐部活动的盈利目标等策略,都在创刊初期经历了很多人的质疑、反对甚至妄图改变。

但最终,在正式创刊号上市及互动网站同步推出时,报社上下终于将那些怀疑的声音抛在了身后,充分体现了一份具有前瞻性、互动性、创新性的新周刊的气度和决心!

那天,虽然天寒地冻,是整个城市气温最低的时节,但重庆的上空被点燃了——我们为庆典而点燃的1000支礼花仿佛是我们腾跃的心情,绽放在12月的夜空;重庆媒体界从此以后,因为《时尚发布周刊》的创刊而发生重大改变:一个媒体细分、精耕的时代,一个报网互动、共赢的时代,一个注重生活品味、精神的时代,充分体现在了一份每期厚达200页仅售3元,但已是重庆最昂贵的“报纸”上!

第201节:创刊成功!(2)

翻年之后,正式创刊的第三周,我们报社的所有人员分三批到北京《精品购物指南》、上海《申江购物导报》、广州《周末画报》考察学习。

正式创刊第一个月,也就是2009年的1月份,我们的发行量突破5万份,第三个月发行量突破8万份,单期广告收入创造了重庆周报类媒体创刊最快达到盈亏平衡点和最高单期收入72万的两项最新纪录!

而我,在正式创刊前就顺利通过魏总、杜总和人力部门的人力资源评估,与李懋姐一起成为各自版块的总监——后来我也听旁人说起,我以26岁的“低龄”成为重庆年龄最小的编委会成员。

与此同时,我报名参加了一家英语口语培训机构,牺牲双休日,在每个周末花两天时间温习英语口语,我认为这是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发展需求最紧要的必修课。不久,以前只能凭借翻译软件进行的外文网站的阅读和依靠翻译帮助的各大品牌外籍CEO采访不再成为我的软肋。

同年三月,报社派我参加媒体行业高级人才进修班;同时,报社领导同意了我、李懋和另一位同事的申请,将以在职人员身份从九月份开始为期3年的中国社科院与重庆某大学研究生院合作的媒体经营方向硕士培训班。

跟以前一样,不,跟以前也有些不一样,我成为一个以前最想成为的“空中飞人”,我们组三个人长期出差,平均下来每周基本上有三天都在天上飞,出差频率最高的时候可以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四城联飞后再回到重庆。

很快,国内的一线城市基本上都被我踏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让人激动地是,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因为品牌发布或者行业大展等公干机会去了新加坡、巴塞尔!

不管是香港的繁华市井、新加坡的洁净现代,还是巴塞尔一年一度的钟表博览会,每座城市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每次出差的机会我都非常珍惜,不仅圆满完成采访任务,还会帮同事搞到各品牌各公关公司最重要的媒体投放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出差次数多了,也学会了忙里偷闲,趁开幕前或者活动结束后到那个城市最有代表性的百货公司、咖啡馆或者博物馆去看看。其实,我最希望的是有机会去到巴黎和伦敦,这两个我最向往的城市有我一直憧憬的典藏时光的旧书摊和咖啡馆…

正是因为这些美好的工作经历和带给人幻觉的时尚事业,让我忘记口腔溃疡、水土不服、胃痉挛、颈椎病等重重烦恼,让我忘记了爱情暂时缺席婚姻无望的孤单、寂寞和无助,让我忘记了工作中发生的每个细小的困难与艰苦,永远只记得最单纯宁静的美好小幸福,一步步走到今天。

我,辛集思,跟每个人一样,依旧倔强而艰辛、快乐而繁忙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