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保媒

一顶四人轿子停在了正门外头,一位穿着打扮具体面的嬷嬷递了帖子。

门房上的一看帖子的落款,急急忙忙进去禀了。

黄氏正和闻老太太说着庄子上的事体,这个月雨大,多少损了些收成,听了底下人来报,她略有些惊讶:“再说一遍,是谁来了?”

流玉垂着眸,再禀了一遍:“太太,是夏淑人来了。”

黄氏正色,夏淑人在京中女眷之中颇有声誉,也不是哪家都能请到的,上一回也是借了楚维琬及笄的由头,请了夏淑人来观礼,这一回主动前来,不晓得是为了什么。

闻老太太思量了一番,倒是有了些联想:“会不会是为了维琳的事体?上回不是说常府大奶奶的娘家嫂子就是夏淑人的女儿吗?”

这么一说,黄氏也想起来了,连连点头:“怕是错不了。”

黄氏理了理衣衫,快步往垂花门处去迎,又让暮雨快步去颐顺堂里报信。

颐顺堂里,比寻常时热闹一些。

书院休沐,楚维琮便留在了家中,陪着章老太太说些书院里的趣事。

李氏带着一双儿女,楚维璂认认真真捧着小脑袋听楚维琮说话,末了钻到了章老太太身边,道:“祖母,孙儿也要去书院。”

章老太太一听就笑了,她最是喜欢好学的孩子,李氏常说楚维璂好学,若真的能定下心来学些东西进去…

李氏好强。楚维璂开蒙也早,章老太太问了几个问题,他也能答上来一二。

章老太太颔首。笑道:“你也就嘴皮子厉害,写字一点都不好看,想跟着维琮去书院,就费些心思练好的字,不然要被旁人笑话的。维琛,空闲时多教教你弟弟。”

这是对楚维琛的认同,她忙不迭点头:“孙女晓得。”

何氏面上无丝毫笑容。甚至想着要不要寻些事情做了避开,转头看见楚维瑷和楚维琳凑着头在说着女红。一时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愁。

正纠结着,冬葵挑了帘子进来,福身道:“老太太,刚刚大太太身边的暮雨姑娘过来。说是夏淑人递了帖子,快到二门上了。”

何氏一听,这大好的机会她不愿意放过,赶忙含笑与章老太太道:“老太太,那我就去二门上迎一迎?”

楚维琳缓缓抬起头来,往窗外扫了一眼,外面日头正好,大樟树的影子斜斜,全然不似前几日的大雨那般压得人不舒坦。她深吸了一口气,便也平静了不少。

章老太太看着何氏出去,这才把目光收了回来:“既如此。维琛带着维璂练字去吧。”

李氏一怔,这是要叫他们回避的意思?

夏淑人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是…

视线落到了一旁的楚维琳的身上,李氏一个激灵想转了过来,上回从常府回来的路上她就听楚维琛说了几句,常郁映的话就跟针扎一样。

明明都是三房的女儿。明明楚维琛还是姐姐,为什么楚伦歆偏偏喜欢楚维琳。越过了楚维琛?

虽然她是不喜欢常府,常府里那些心比天高的女眷根本看不起她的将门出身,就算常府要选楚维琛,她这个做娘的都未必答应,可自个儿拒绝和被别人忽视,那完全就是不一样的感受。

李氏心里忿忿,正打算顺着竿子下了一走了之,免得听她们讨论楚维琳的婚事,可一想到来人是夏淑人,李氏又把所有的话都咽了下去。

能让夏淑人多瞧瞧楚维琛,若是能得了她几句夸赞,那以后的事情岂不是便利很多?

这么一想,李氏便与章老太太道:“今日难得几个孩子都在,媳妇晓得维琮的字最是好看了,不如让维琮给维璂指点指点?”

章老太太睨了李氏一眼,她怎么看不穿李氏的意图,哼了一声。

李氏全当没听见,又笑着与楚维琮道:“维琮,教教弟弟吧,西梢间里有笔墨。”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楚维琮也不好拒绝,等章老太太冷冷淡淡点了头,领着楚维璂过去了。

过了两刻钟,院子里有了动静。

李氏起身,带着三个姑娘迎了出去。

楚维瑷看到了李氏眼中的渴求,不由就往楚维琳身后避了避。

夏淑人在颐顺堂外头下了软轿,和黄氏、何氏一道,说说笑笑进来了。

等到了近前,楚维琳恭谨请安。

夏淑人着了雪青色的褶裙,含笑着虚扶了几个姑娘一把,道:“大热的天气,还是屋里说话吧。”

章老太太叫冬葵帮她拢了拢额发,此时也是精神不少,请了夏淑人落座。上回打过照面,夏淑人又是善言之人,和章老太太聊得愉快。

说了会子闲话,夏淑人道了来意:“老太太,今日登门是有人请我保个媒,想求娶府上的六姑娘。”

众人都是晓得情况的,闻言也没有特别诧异,只看了楚维琳一眼。

章老太太颔首,依着规矩吩咐楚维琳道:“碧纱橱里有只樟木箱子,里头收了块白玉,去找找。”

谈婚论嫁断没有当着姑娘的面说的道理,楚维琳晓得这是要她回避,便起身入了碧纱橱。

楚维瑷也不好继续待着,跟着进去了,楚维琛想了想,也想避开,却被李氏偷偷拉住了袖口只能坐下。

章老太太仿若没瞧见李氏的小动作一般,靠着罗汉床上的小几,笑道:“不知是哪家府上能有这个体面,请了您出马?”

夏淑人掩唇笑了:“常府里的老祖宗想替她的五孙儿、新晋的传胪求娶六姑娘。老太太,我那女儿正好是常府大奶奶的嫂嫂,有这层关系在,我就厚着脸皮接了这媒人的活。说起来,府上的几位姑娘我前几次见了就很是喜欢,能替六姑娘保媒,也是我的造化哩。”

楚维琳坐在碧纱橱里,外头的声音清晰入耳。

明明是两家心知肚明谈妥当了的事情,却要摆了模样,当是头一回提及一般,楚维琳只觉得疲惫。

楚维瑷见她没什么精神,低声问道:“六姐姐?”

“我没事,”楚维琳挤出笑容,“虽是谈论我的婚事,却仿佛跟我没什么关系一样,只是觉得有点好笑。”

楚维瑷浅浅笑了,道:“不都是如此吗?”

是啊,都是如此的。

楚维琳深吸了一口气,再听外头声音,已经是谈得差不多了。

夏淑人收下了楚维琳的庚帖,准备告辞。

李氏转着眸子,道:“老太太,维琳幼年丧母,您为她操了不少心,总算这将来的路要定下了,您也能放心了。”

这话说得没什么问题,夏淑人顺着接了几句。

李氏话锋一转,拍了拍一旁的楚维琛的手:“妹妹都有个眉目了,做姐姐的也该早些定下,免得误了楚维的好日子。是吧,老太太?”

章老太太勾了勾唇角,语气听不出喜怒:“维琳那是没了娘,我不得不操持。维琛有你在,让我躲个懒,只把个关就好了,前头几个不也是如此?”

李氏被噎了一句,心里不满极了。

章老太太这分明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前头两个,楚维琇那是章老太太的掌上明珠,平日里护得厉害,大好的婚事是三老太爷定下的,千挑万选了一番,门当户对,章老太太要是不同意那就是傻的。

再说楚维瑶,许礼诚如今看来是个压根靠不住的,但当初庶女嫁入许家也是叫不少人眼红的了。这婚事是何氏寻来的不假,可最后拍了板的不还是章老太太?

等以后轮到了楚维瑷,便是不得宠,总归是嫡出的孙女,章老太太不可能不管。

怎么轮到了楚维琛,却要由着她们自生自灭了?

腹中脾气一堆,嘴上却不敢抱怨,李氏讪讪笑道:“您是晓得媳妇的能耐的,平日里也不好走动,和京中的太太奶奶们都不熟悉,这事儿啊可就真为难了。”

李氏说完,眼睛就往夏淑人的方向瞟了一眼,以夏淑人的伶俐,自是会懂她的意思的,李氏想等她开口。

却不想,夏淑人只是含笑捧着茶盏,并不搭腔。

章老太太暗骂李氏自作聪明,夏淑人是什么人,怎么会顺着李氏的心思去大包大揽的。

这回肯保媒,也全是看在常府的面子上,又是两家都谈妥了的事情,好坏都是如此了,她来走个过场而已。

可楚维琛不一样,那是还未寻到合心意的人家的,夏淑人贸贸然帮着去说亲,说成了还有个好坏,说不成损了的是她自个儿的颜面,夏淑人定是不肯做这种事情的。

章老太太打了个圆场:“伦栩媳妇,你自己的女儿你也要上心了才好。伦沣媳妇,伦凛媳妇,你也帮着留心留心。”

何氏和黄氏自是笑着应了。

楚维琛坐在那儿,一张脸涨得通红,不晓得是羞的还是恼的。

夏淑人起身告辞,何氏和黄氏送她出去,李氏想跟上,叫嘟着嘴的楚维琛拉住了。

李氏张了张嘴,楚维琛低声道:“别拿热脸去贴了。”

这么一句话,李氏也泄了气,叹息了一声,不再提了。

楚维琳和楚维瑷这才从碧纱橱里出来,楚维琛显然是恼着的,说了几句话,就几次暗示了李氏回去了。

章老太太也有些累了,干脆叫她们都散了。

过了几日,夏淑人再次登门,两人八字相合,商议小定的事宜。

第九十三章 七夕

夏淑人和章老太太闭门谈了小一个时辰。

中途时何氏过来,守在门外的冬青冲她笑着摇了摇手,何氏会意,没有进去,在门口转了个弯就回去了。

外头日头高,楚维琳就躲在了清晖苑里,好在今年冰的存量不紧,四个角上摆了,再有宝槿打扇,倒也不会出了一身闷汗。

宝莲原是想去颐顺堂里等消息的,陆妈妈拉住了她,道:“有消息自会来报,我们巴巴的过去等,反倒是显得姑娘着急了一般,万一叫老太太觉得姑娘轻佻…”

宝莲一听就明白过来,赶紧谢过了陆妈妈,若是她的一个思虑不周,叫姑娘平白受了些闲话,那可怎么是好。

等颐顺堂里谈妥当了,章老太太叫人唤来了何氏,由她引着夏淑人出府,而后闭目静静坐在罗汉床上,半天也没有动。

渝妈妈打了帘子进来,把手中食盒放在桌上,轻声道:“老太太,该吃药了。”

冬病夏治,章老太太天寒时有些嗽喘,叫大夫诊了,说是夏天里慢慢调理会改善许多,这才日日用起药来。

从渝妈妈手中接过药碗,章老太太一口饮了,取茶水漱了口,叹息道:“我这些日子总在想,这一个个都要嫁出去了,我身边还剩下谁?从前她们围在身边我嫌吵,现在倒要觉得冷清,也是老了。”

渝妈妈闻言。不禁笑了:“等着娶孙媳妇进来,就热闹了。”

章老太太苦笑着摇了摇头,楚维琮和楚维璂离成亲还要好多年呢。在那之前,几个姑娘早就嫁了。

这么一想,连原本瞧着不怎么舒坦的楚维琳和楚维瑷都觉得亲切了些。

“去把维琳叫来。”

冬葵急匆匆走了这一趟,楚维琳没有耽搁,领着宝槿便到了颐顺堂。

“坐下吧,”章老太太说完,又吩咐冬葵。“小厨房里有放凉了的绿豆汤,去给姑娘端来。”

楚维琳心中诧异。今日章老太太待她这般亲切,实在难得。

上了年纪的人讲究养生,不似年轻人贪凉爱冰碗,这盛了绿豆汤的碗儿摸着略有些温。楚维琳小口喝了,等着章老太太发话。

“夏淑人刚走,常府老祖宗挑了挑,七月里没什么好日子,我想着不如过了中秋,八月二十六这日子不错,时间也宽裕些,都能准备妥当。”章老太太道。

七月各府都忙碌,且不说马上要到的七夕。等到了月半中元,都要祭祖,城中热闹放河灯。各种事挤在了一块,匆匆忙忙的反倒不好。

常老祖宗很是讲究礼节程序上的东西,自是不肯马虎的。

楚维琳也晓得这个道理,便点了点头:“全凭祖母做主。”

章老太太颔首,又嘱咐道:“不能因为觉得时间长就耽搁了,该准备的都准备起来。你们几个姐妹年纪太近,到时候一个个排着上轿。各人都忙各人的,别指望姐妹们能帮上一把。”

姑娘家出嫁,要备的绣品实在太多了。

因为楚维琬要等崇王世子回京,大礼怕要拖到了明年开春,到时候楚维琳都及笄了。

前头还有楚维瑢和楚维琛,就跟章老太太说的似的,几个姑娘一个个排队上轿,哪会有彼此帮衬一把的时间。

楚维琳应了,想到自个儿要提的事情,多少有些忐忑,半响才犹豫着开了口:“祖母,中元将至,家里是要祭祖的,但孙女还想去母亲坟前上柱香,告诉她,孙女的婚事。”

提到江氏,章老太太的眉头皱了一皱,正想拒绝,可转念一想,楚维琳这话并无错处,身为子女逢人生大事,告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

暗暗叹息了一声,章老太太这才点头答应:“等过了七夕再去。”

章老太太能应允已经是开了恩了,楚维琳也不计较这么几天的工夫,含笑应了。

七夕女儿节,姑娘们最是看重的一个日子。

天刚亮时,宝莲就带着两个小丫鬟去园子里抓来了喜蛛,等楚维琳准备妥当,便去了长房。

璋荣院里格外热闹,别说是几个姑娘,亦有不少丫鬟凑在一起嘻嘻笑着说话。

穿针乞巧,楚维琬拔了头筹,笑着收了巧资,便坐到一旁和楚维琳一道吃巧果。

楚维瑢是专研过的,对于花瓜很有心得,今日摆出来的也都出自她的手。

楚维琳瞧着好看,笑着问了楚维瑢几句。

楚维瑢笑得有些腼腆:“就是一个练,我不晓得刻坏了多少瓜果呢。这个还好些,巧果我就怎么都炸不好,没个样子。”

楚维瑷亦凑了过来,楚维瑢见状,叫人取了刻刀来,快速雕了一朵昙花给楚维瑷:“送你的。”

楚维瑷捧在手中,左看右看,引得楚维琛也仔细琢磨起来。

一时热闹。

黄氏见她们一道,眼眶不由有些湿润,低声与顾氏道:“也就这一年了,明年这时候可凑不到一块来乞巧了。”

顾氏刚要点头,就见丫鬟水烟冲了过来,吓得她不由喝道:“做什么!有没有规矩了!”

水烟可顾不上规矩不规矩的,喘着气道:“太太,二奶奶刚刚发作了。”

“又发…”顾氏的第一反应是苗氏又发脾气了,许是夏日里挺着一个快足月的肚子实在难捱,苗氏入夏之后的脾气越来越差,虽不至于对婆婆和丈夫冷言冷语,烟萃苑里的大小丫鬟婆子可没少受责骂,顾氏也是生养过的,晓得这脾气是收不住,等孩子生下来了就好,因而也没有多加管束。只是这三天两头的闹腾。顾氏也有些吃不消了。

刚开口说了两字,见水烟急切成这样,突然心念一转。顾氏急道:“什么发作了?肚子?”

水烟忙不迭点头。

苗氏是头一胎,发作到生下来也要不少时辰,黄氏便道:“慢慢说,怎么个发作法?”

叫黄氏这一稳,水烟深吸了一口气,道:“突然就痛起来了,二爷让把奶奶挪到了耳房。彩玉去叫稳婆了。”

顾氏却是坐不住,与黄氏说了一声。匆匆就赶去了烟萃苑里。

黄氏是伯娘,顶上还有闻老太太盯着,也不好怠慢了,入正屋里与老太太说了声。出来便让姑娘们都先散了,自个儿也过去帮忙。

苗氏直到天黑透了才生下了一个女儿,往各院里报了,此时楚维琳刚刚吹了灯,隐约听见外头说话声,她迷迷糊糊翻了个身,不晓得一睁开眼睛,那盒中的喜蛛会结出怎么样的网来。

苗氏头胎得了个女儿,顾氏自有遗憾。但闻老太太瞧着挺高兴的,她也不好在面上露出些情绪来,毕竟为了那银子的事情。闻老太太还恼着她。

前头大奶奶苏氏已经得了一个男孩了,这次添一个曾孙女,闻老太太心满意足,总归是年轻夫妇,将来还要再添子嗣的。因着就生在七夕,闻老太太取了乳名叫巧姐儿。

巧姐儿洗三那日也很热闹。

添盆时。顾氏这个祖母要颜面,便是因利钱损了不少银子。也咬咬牙拿出了压箱子的一块羊脂玉挂件,这原本是为了孙儿备下的,现在也只能应急,等苗氏生了儿子的时候再想法子弄个更好的来。

楚维琳在翌日出了府,章老太太有些不放心,可叫楚伦煜陪着去,她不用细想就知道儿子又要添层心伤,干脆罢了这个念头,拨了冬青跟着一道去。

临近中元,上坟之人不少,城门处通行不似平日里顺畅,好在楚家自有山头,出了城门后便速速上了山。

守了祖坟的是楚家的家生子,日日看守着,坟头也没有添新草。

楚维琳跪在江氏坟前,合掌默念着心中的话,足足说了一盏茶的工夫,眼眶发红了才从宝莲手中接过来三炷香插上。

回到京中,突然想到了素芷堂的糕点,便吩咐车把式绕到东街,想带一些回去。

素芷堂外头排了长长的队伍,车把式把车略停远了些,让个随行的婆子过去买糕点。

宝莲微微挑了帘子看了一眼,估摸一时半会怕是买不好,便道:“姑娘,奴婢去前头水香坊买些水粉。”

宝槿一听笑了:“替我也买一盒,宝莲姐姐替我选了。”

宝莲笑着去了,宝槿随口和楚维琳说了几句水香坊的事情。

水香坊胭脂虽贵,东西却很好,城中只要是手中有些闲钱的小娘子都爱用,便是深宅大户之中,也颇受大丫鬟们喜欢。

宝莲入了水香坊,正仔细挑选,突然听见边上有人唤她,她抬头望去,颇有些眼熟,再一想就回忆起来了,是翡翠居的那位李娘子。

“姑娘来选胭脂?”李娘子笑着靠过来,低声问宝莲道,“不知道上一回贵府的姑娘在其他地方有没有挑中合心意的首饰?我们翡翠居刚到了些新东西,还请姑娘赏脸来看看。”

宝莲眼珠子一转,抿唇没有应话。

上一回的事情,不说楚维琳,她和宝槿都是厌烦了翡翠居的做派的,便是要挑东西,也断不会再带姑娘去那里。

李娘子是个生意人,最会猜人的心思,取出一锭银子要塞给宝莲:“姑娘自个儿也来挑挑,保管价廉物美。”

手中的银锭子不小,宝莲本能地要握住,突然一个激灵,想到周妈妈的事体还是楚维琳高抬贵手了,若她不小心行事,姑娘要是追究起来,她还要不要这个差事了。

宝莲赶忙把手抽了回来,不肯接那银子,又怕李娘子继续纠缠,干脆也不选什么胭脂了,匆匆往外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