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不好插嘴,倒是卢桂芳大骂了一通,说等这事过了就去杜家,她倒要好好看看这个亲妹子到底生了个什么心肠。

卢桂芳这两年过得并不好,当年分家的时候,她和男人被分给了大儿子赵国栋。赵国栋经过那件事,之后倒也不赌了(没钱赌),可他多年养尊处优,根本扛不起家计。

无奈,卢桂芳两口子只能担起这个重任来。人家都是儿子养老子,如今倒成了老子养儿子。家里没有地,两口子只能去开荒。卢桂芳活了大半辈子,临到头老了倒要下地开荒了。如今脸皱了,手也粗了,之前梅氏与她照面,根本没想到以前素来霸道强势的大姑姐,如今竟会变成这个样子。只能感叹一句,再多的家财抵不过败家儿子。

按下不提,做完头七,就该下葬了。

地处是早就选好的,离早先卢家的地没多远,卢明川说卢老汉之前曾提过一句,说以后他要是死了,就把他葬在可以看到自家地的地方。

只可惜如今这地都易主了,这是想看谁家地啊?当时因为这事二房一家和卢娇月心里还有些不舒服,总觉得是卢明川故意为之。也幸好两家如今都不种地了,要不然平日里下地,不免就会想到这件事,那心里还不得膈应死了。

可卢明川满脸悲痛,甚至在守灵的过程中晕倒了几次,倒也不好让人指着鼻子说他故意恶心人。

连素来强横的乔氏都捏着鼻子认下了,只是看卢明川的眼神说有多厌恶就有多厌恶。她甚至和梅氏悄悄商量,这事过了就再也不来这里了,可怎么可能,崔氏还在呢。不过梅氏可没当她面说这个,免得给她添堵。

下葬后,这丧事就算办完了。当然七七的时候还需再祭拜一番,但到时候分开祭拜就可,倒也不用再凑到一处。

众人脱下孝衣,打算该干什么该干什么去。自古以来都有守孝一说,但乡下人讨生活不容易,是没有那么讲究的,只要家中不办喜事,不随便上别人家,家门上挂白不接待来客就行了。

在这当头儿,胡氏又出了个幺蛾子。

她当着卢大伯和卢三叔的面,提了提给崔氏养老的事。

大抵是家底没了,人也不要脸了,向来在二房三房面前非常要脸的胡氏,有生以来第一次表现得十分弱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如今家里困难,按理说不该提这事的,可他们做晚辈的吃糠咽菜都可以,没得委屈老人。总而言之就是想冲二房三房要奉养老人的钱粮。

卢大伯和卢三叔脸色十分难看,若说外人也就算了,他们可是很清楚这其间种种的来龙去脉。这老大媳妇完全是在耍不要脸,扯了自己的脸皮不要,打算将之前从二房家要地的事选择性忘了。

其实这事并不算什么,以二房如今的家底,也就是手指头缝里漏一点出来的事。只是结合之前的种种,和胡氏借着这种时候趁机拿捏,怎么都让人心里头不舒服。

卢大伯寒着脸,也不跟胡氏说话,对卢明川道:“老大,你媳妇提这事是你允许的?”

打从卢老汉死后,卢明川就一直处于神情恍惚的状态中,这两日倒是好了点儿,但还是有些走神。听到这话,他露出一个茫然的眼神,胡氏赶忙接道:“大伯,这事他爹不知道,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家里如今没钱没地没粮食,马上就要断顿儿了,咱们做小辈的无所谓,可娘她老人家……”

崔氏自打卢老汉走了以后,人就病倒了。倒也没啥大毛病,就是醒了就哭,天天哭个没完。开始大家都还劝,后来眼见劝不住,也没人再劝她了。

之前卢老汉下葬的时候,她就哭晕在坟头上,这会儿人还没醒呢。

提起崔氏,卢大伯倒也不好再出声斥责。

这个弟媳妇人是个好人,也勤快,就是人老了有些糊涂。尤其她如今刚死了男人,孤苦伶仃一个人,家里又成这样了,总不能让她饿死。

“老二,老三,你看这事——”

卢明山向来是个有活儿就躲,有便宜就占的精明人,这次难得主动。

“大伯,这事儿不用您说,该给我娘的孝敬,我一分都不会少。至于二哥家,我要说句公道话,当初我爹我娘,还有我这好大哥好大嫂,可是当着全村人的面硬把二房家的地给要走了。这地现在是没了,但当初可是花在他们大房两口子身上,没道理东西没了,现在当没这回事儿,扭头又找二哥家要起钱粮来了吧?”

“这——”

还不等卢大伯把话说出来,胡氏就哭哭啼啼道:“我们知道当初是我们两口子败了家业,可如今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家里成了这样,娘她老人家年纪又大了,爹刚走,娘成日里伤心难过,我就想着好好孝敬娘,将她身子侍候好些,也免得……”

这车轱辘话被卢明海打断了,他也没直面去跟胡氏说,而是对卢大伯和卢三叔道:“大伯三叔你们放心,钱粮到时候我会送来的。多的给不了,如今家里两个孩子念书,负担重,村里其他的人家怎么来,咱就怎么做。”

胡氏面露不甘,正还想说什么,卢大伯出声道:“行,大伯知道你是个孝顺的。之前那件事是你爹娘和大哥做的不对。可你娘总归生养你一场,再不念也要念生恩养恩,也不用多给,就照村里的规矩来。你放心没人敢说你任何不对的,提起来只有竖大拇指的,谁要再扯些什么其他的,不用你来说,大伯就帮你出面打她的脸。”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有意无意瞟了胡氏一眼。胡氏当即身子一僵,垂下头,再也不敢说话。

这期间卢明川一直垂着头,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

这段时间大家都累得不轻,回去后随便吃了点儿东西,就各自去歇下了。

回去后,卢娇月先将点点哄睡,又去小间里烧了水来。之后两口子就坐在炕上,膝盖挨着膝盖搁在一个盆里泡脚。

她突然叹了一口气,周进问道:“咋了?还在想之前那事?不过是点儿银子的事,发什么愁。”

卢娇月摇了摇头,“我当然不是因为这事发愁,我奶毕竟是我爹的亲娘,尤其现在爷爷又走了,这是该给的孝敬。不给的话,村里人的唾沫能把我爹淹死。”

“那是因为胡氏?这妇人也就这点子小心思,上不得大台面,成日里算计来算计去,临到头也没算到自己的命不好,摊上个败家儿子,又摊上个狠心的女儿。你瞅着,她的苦日子在后头。”

听到这话,卢娇月被逗笑了,嗔道:“你倒是真会损的,不过形容还真贴切,胡氏可不是机关算尽,却总是坑了自己。我倒不是因为这发愁,我发愁的是智儿的事。”

周进先是困惑地拧起眉头,紧接着大悟:“你是说之后的府试?”

卢娇月点点头,又叹了一口气:“智儿一门心思扑在这上头,如今好不容易将状态调整了过来,突然又出了这档子事,他该多失望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真怕他到时候……”

剩下的话她没说完,但周进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了。

大抵也是因为忙糊涂了,所有人都没想起这茬来。身上带孝之人,是不能下场应试的。不光是针对一个小小的童生来讲,甚至是秀才举人都是如此。一旦家中有重孝,就得在家守丧。也是处在乡下这种大环境中,没人会考究这些,可若是扯上朝廷的事,那就必须守制。

周进是之前带着卢广智去县衙礼房办亲供的时候,才知道这一出,卢娇月是早就知道。这几日这件事一直在她心里放着,沉甸甸的,可那当头儿她也不好说出来,免得更让大家犯愁。

想了想,周进劝道:“你也别太担心,智儿不是小孩子了,他应该能想明白。”

都这样了,卢娇月也只能这么宽慰自己,两人擦干了脚,便歇下了。

*

说是这么说,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次日一大早,卢娇月忙完了家里的事,就往二房那边去了。

在卢广智面前晃了几圈,几番欲言又止,还是卢广智自己主动戳破。

“大姐,你别担心,我没事。本来我就对自己没啥信心,能考过第一场也是运气,后面试题肯定会越来越难。我学的年头又短,能有这几年的时间给我准备,想必下次再下场定会更有把握些。”

“可……”可连童生都没考过,下次再考,可是要重头考起的。转念再一想,若是弟弟真有信心能考中秀才,童生试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咋了?你姐弟两个在说啥?”一旁的梅氏急急问道。

卢明海也投以疑惑的眼神。

卢娇月这才将有孝在身,必须出孝之后,才可以下场应试的事说了。听完以后,二房其他人都沉默下来,想抱怨,又觉得对死人不敬,可不抱怨,实在心里头不舒坦。

尤其卢明海,之前儿子考中的欣喜还历历在目,这些日子他一直寄望着之后儿子能再过一场。至于考中秀才,他没敢想。这次不中,下次再考,有个童生的名头在身,也算是儿子学有所成。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他一时之间实在有些适应不了。

不过都活了几十年了,这点儿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很快便调试过来,反倒安慰起卢广智来。

“爹,娘,大哥,我真没事。我方才跟大姐说的话,是真心话,我学的年头尚短,与其到时候没考上灰心丧气,还不如这两年在家多积累一些,想必到时候一定能给大家一个惊喜的。”

经过这些日子的心路历程,卢广智现如今已经成熟了许多,抛去了少年的稚嫩、急躁,变得沉稳甚至不疾不徐起来。

见到弟弟这样,卢娇月心生喟叹。她是个没有什么见识的小妇人,但当年在京城里也是见过金榜题名的进士们跨马游街的壮观场面。不拘老少俊丑,那些进士们都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那是稳操胜券的自信,也是读书万卷腹自华的气质。

重活回来,卢娇月还未见过有人有这样的气质。突然她有种感觉,二弟的话并不是空口白话,到时候肯定能给她一个巨大的惊喜。也许这惊喜并不止步于秀才,还能更进一层,甚至达到那最顶尖的位置。

她突然有些战栗的激动,这种激动是当年杜廉考中进士时,都没能带给她的。她没有办法表达这种感受,只能拍了拍卢广智那稍显还有些单薄的肩膀,信誓旦旦道:“行,你一定行,姐姐相信你。你不光能中秀才,甚至举人进士都不在话下,你以后一定是个有本事的。”

连卢广智都没有预料到大姐竟会说出这种话来,他有些震惊,也有些迷惘。

秦秀才只是个秀才,他止步于秀才,所以更进一步连他也不得而知。他考过很多次乡试,可每每都名落孙山,直至灰心丧气回到家乡开了家私塾用来谋生。大抵也是觉得举人是自己可望不可及的,自己的学生也是同样如此,所以他从未对卢广智提过这些关于举人关于进士,关于考中秀才之后的事。

而卢广智也从未想过这些,在他想来,自己能考中秀才,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学先生那样办一家私塾,用以谋生。可大姐的话,却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卢广智当时并未说什么,可是之后却开始关注上这个了,秦秀才虽觉得学生有些好高骛远,可初生牛犊不怕虎,倒也挺欣赏他的雄心壮志,便也跟他说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事情。

眼见学生求知若渴,他倒也起了兴致来,渐渐不再将卢广智的高度只放在考中一个秀才上,而是更上一层。三年后卢广智如愿考中秀才,他自觉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便将之举荐给当年自己一个关系不错如今是个举子的同窗,拜到他的门下去。

若干年后,当卢广智跨马游街的时候,他心中最感激的不是他的几位先生,而是当年在他还懵懂的时候,帮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的大姐卢娇月。而卢娇月也没想到当初自己竟然一语成谶,二弟竟然达到了那样一个高度。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

时光如梭,转眼间点点已经八个月大了。

这期间,梅庄毅从南边回来,在家里歇了一个月,又打算再出去。这次周进可不能不去了,只能挥别媳妇女儿,踏上去南方的船只。

点点已经认人了,没看见大块头儿爹爹,可是哭闹了两日。不过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忘性都挺大的,转眼间就把爹爹给忘了,又开始她无忧无虑的生活。让心中充满了离别感伤的卢娇月,心中不禁有些幸灾乐祸,让你走,等你再回来了,女儿大抵都不认识你了。

这若是让坐船离开家乡的周进知道,大抵会气得七窍生烟,连骂几声两个小没良心的,也不知他风里来雨里去到底是为了谁。

这期间大房那边也发生了许多事,不过二房一家可没功夫去关注这些,日里忙着挣钱都来不及了,都是乔氏来说的。

当初事发突然,又连着办了卢老汉的丧事,所以邱翠荷母子两人便一直没来得及处理。等忙完了丧事,次日卢广仁就折腾起来了。

他心里记恨钱家人讹诈家里,又恨邱翠荷害自己出了人命,以至于家里赔钱赔地,爷爷也为此丧了命,便将邱翠荷母子两个硬从家里拽出来,扔到钱家的大门前。

钱家人自然不可能收留这两人,说蛋蛋是钱老大的种,那不过是村里人的谣传,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另外也是心生龃龉,兄弟几个都这么大年纪了,甚至儿子都有了,弄个还是奶娃子的弟弟出来,不是正让人笑话。

可这次卢广仁才不会放过他们,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反正已经是破罐子破摔,脸什么的都丢尽了,他也不会在乎脸皮,硬是将邱翠荷母子两个丢在钱家大门,人扭头就走了。

钱家人不开门,邱翠荷只能抱着儿子再回卢家,可卢家也不让她进门,无奈之下她只能说出真相来。说蛋蛋根本不是钱老大的种,是她当初因为卢家的日子太苦,想从钱老大那里混些吃喝和银子,才这么骗他的。

可事情都这样了,当初这话可是钱老大自己说出口的,又因这事卢广仁失手打死了钱老大,现在不光卢广仁不信她,卢家其他人都不信她的话。

要是早知道事情会弄成这样,估计当初杀了邱翠荷,她也不能编出这个幌子来。可惜人生没有后悔药,她也只能自作自受。

卢家这边怎么都不认母子俩,邱翠荷被逼无奈,只能抱着孩子又往钱家去了。这次她是破釜沉舟的,打着硬要赖在钱家的念头。其实转念想想,钱家比卢家有钱,早先家底就不薄,这又弄走了卢家的所有地,日子只会比以往过得更好。

邱翠荷这么想想,也转了心思,硬是赖在钱家大门前大哭又大闹。骂钱老大不是人,占了弟媳妇的身子,如今撒手人走了就不管母子两个了。闹得村里人都来看笑话,钱家人被逼在家里多日都不敢出门。

作者有话要说:ps:知道大家惦记着渣男,放心面面也记着呢。

女主家不会开挂的,梅庄毅和男主开也就够了。卢广智的科举之路很长,大概会在番外说几句。

☆、第120章 (捉虫)

第一百二十章

眼见这闹得实在太不像话,甚至有不少外村人都有所风闻,不得已里正出面了。不光他出面,还请了几个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一同来解决这件事情。

中间发生了许多摩擦,最终还是里正等人以钱老大一家败坏村子声誉,要将他们逐出村子作为威胁,才让钱家人松口答应接受邱翠荷母子。

不过钱家最近发生的事情也比较多,钱老大死后,钱茂林兄弟几个因分家产生了些矛盾,如今一家分作三家,孙氏跟了老大,邱翠荷母子俩自然没人愿意接收。

几经商量,才定下将邱翠荷母子两人安顿在钱老五家那处破房子里。房子由钱家三兄弟合伙出钱修,另外地给蛋蛋分五亩,有了房子也有了地,母子两人自立门户,日后也不用发愁生计。

因为这五亩地的事儿,钱茂林兄弟几个又产生了些纷争,不过钱家人的精明都是在骨子里,自然不会闹到外面,让人笑话。总而言之,这五亩地是拿出来了,至于是怎么拿出来的,并不重要。

且不提钱家的事,有了这些东西,只要邱翠荷不再作,是不用担心日子会过不下去的。这期间大房家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卢娇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自己嫁出去了。

是的,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房两口子根本不知道这事,忽有一日卢娇梅来对他们说,自己要成亲了。

男方是邻村的一户人家,其实这户人家大房两口子也认识,当初杜寡妇硬赖着让卢家人帮忙收地,大房人手不足,无奈只能请人帮工,就是这家人主动找上门来帮工的。

这户人家儿子多地少,穷得家徒四壁,光剩下人了。别的没有,就是男丁多,且个个都是光棍。卢娇梅选的就是这家的老三,一个二十来岁还没娶上媳妇的光棍。至于问为什么挑上他,没挑中另外几个,皆因这老三是这户人家里长得最壮实的一个。

现如今卢娇梅已经醒悟过来,在乡下讨生活,皮相都是不中用的,下地要干活,所以还得人壮实才有出路。

一个娶不起媳妇的光棍,一个是寡妇再嫁,也没什么可讲究的。卢娇梅倒是想讲究,可是她急着摆脱娘家,当天中午和大房两口子提了一句这事,根本没给他们反应的机会,下午自己就收拾东西走了。

等大房两口子反应过来,悔之晚矣,要知道他们还在打着卢娇梅手里地的主意。人在要饿肚子的时候,脸皮都是不要的,更不用说做儿女的养爹娘,不是正应该的吗?

据说卢娇梅嫁到那户人家后,刚开始日子过得并不好,那户人家实在太穷了,半大的小子吃死老子,更何况是几个成年的汉子。再加上还有个同样当寡妇的婆婆,据说她刚嫁过去,没少被婆婆拿捏,让她把陪嫁的地拿出来供家里生活。

可卢娇梅是谁?她从来不是个善茬,和婆婆来回斗了十几个回合,各有输赢,最后她使了一计,终于完整的带着男人从家里分了出来。

从目前来看,这样还算不错,可结合她不能生的事,以后的日子还有的发愁。可人生就是如此,月圆月缺都是正常,人生总会有各种不如意,而年幼不懂事犯下的错,日后总是得偿还。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

且不提卢娇梅,大房家也是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这边刚解决完邱翠荷的事,卢娇梅又在这当头把自己嫁出去了,大房两口子心里还没平复,卢广礼又要和家里闹分家。

卢广礼是大房的老小,打小上头有个能言善道的大姐,和会讨爹娘欢心的大哥,他在家里的存在感并不强。

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这句话在他身上并不适用。

大房两口子连着多番被打击,正想着以后好好教大儿子,就算大儿子不中用了,还有小儿子,哪知这小儿子也要跟家里翻天。

卢广礼在大房两口子眼里惯是个听话的,可这听话的儿子闹腾起来,也让他们吃不住。

“爹娘,你们要是还为我着想,就给我和大哥分家吧。我年纪也不小了,蝉儿等了我这几年,我总想着等家里事平息了就娶她进门,可这一件事又一件事的,本来蝉儿娘还打算将蝉儿嫁给我,现在人家不同意了,嫌弃咱家名声太臭。”大房两口子几番逼问,卢广礼才涨红着脸将事情真相说出来。

这个蝉儿是村里一户何姓人家的女儿,何家离卢家不远,卢广礼和何蝉儿也算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个小的两小无嫌猜,早两年就有以后成亲过日子的想法,两家长辈也约莫都知道这事,只是没有过到明路。

胡氏是这两年家里事多,顾不上小儿子的亲事,而何家则是碍于女方家的矜持。且这两年何家早就改变了初衷,不愿将蝉儿嫁给卢广礼。因为最近这两年,卢家实在太闹腾了,且名声一年比一年臭。可蝉儿是个认死理的姑娘,硬是非卢广礼不嫁,何家两口子才不得不将女儿的婚事拖下来。

可这次的事儿可不算小,先是邱翠荷偷人,之后是卢广仁杀人。如今卢家底子败完了,名声又臭大街,何家两口子更是反对。蝉儿在家里要死要活,无奈两口子才松口,就是一个让卢广礼从卢家分出来,要不然想都别想。

这件事之前何家那边就跟卢广礼递话了,卢广礼拖到今天才说出来。

听完这话,大房两口子震惊不已,胡氏嘴唇颤抖说不出话来,卢明川却是黑了脸。

“说白了,就是你现在翅膀硬了,不愿再跟我们两个老东西过了。”

卢广礼紧咬着牙,半晌才从嘴里憋出一句话来,“爹娘你们要是愿意跟我过,我也是愿意的,不过这个家还是要分。”

“你这个混账东西,你是嫌弃你大哥啊!”卢明川发出一声暴喝,伸手就要去打儿子,胡氏从旁边把他胳膊拉住。

“他爹,你说话就说话,怎么动手了。”

“这小东西才多大,心思竟然这么多,我不打他,他再不打他他该翻天了。”

卢广礼紧握住双拳,抬起头来,红着眼睛道:“爹,儿子不敢翻天,家里如今要什么没什么,我就算分家也分不到什么,怎么能算是翻天。就是一个,我不跟大哥一起过日子了,你和我娘要是愿意跟我过,就把我大哥分出去,若是不愿意,就把我分出去。”

丢下这句话,卢广礼就跑了出去。

他一路跑出家门,跑了许久,终于到了村里一处僻静的地方。

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正站在路边等他,她生得圆盘脸,大眼睛,长得虽然只是清秀,但因为左颊上有个梨涡,平添了几分俏皮。

“广礼哥,你跟你家里人说了吗?”她面上带着几分焦虑之色。

卢广礼平缓呼吸,对她点点头,“我跟我爹娘说了,你放心,我一定跟家里分家,然后娶你进门。就是我没什么钱,恐怕要委屈你了……”

蝉儿忙伸手掩住他的嘴,“广礼哥,我知道,我不嫌弃你没钱。你有没有钱,我都愿意嫁给你。只是——”她咬住下唇,面上露出一丝忐忑之色:“你千万别怪我和我娘唆使你跟家里闹分家,你也知道我爹娘是为了我好,你那家里还有你大哥……以后咱们要是有孩子了,恐怕走出去了都抬不起来头……”

卢广礼紧紧攥住她的手,“我不怪你,你能等我这么多年,我家都这样了,你还愿意嫁给我,我怎么会怪你。你放心,这次我是铁了心要分家,家里一定会同意的。等到时候,我就出去打零工做苦力,离我出孝还有一年,我一定能攒够娶你进门的钱。”

蝉儿点了点头,靠在他胸膛上,“广礼哥,我等你。”

*

大房两口子再不甘愿,可卢广礼一门认死理,也是没门。

尤其卢广礼说了,若家里不答应给他分家,他就去找大爷爷和三爷爷来,大房两口子只能同意下这件事。

就如同卢广礼说的那样,卢家现在已经没什么东西分了,除了现在住的这房子,就剩一些寻常用的家伙什。

把西厢分给了小儿子,又给了他一些家伙什,这大房也算是正式分家了。大房两口子并没有选择跟小儿子过,如今卢广仁成了这样,他们两口子再分走,以后这大儿子家的日子更过不下去了。

对于弟弟要跟自己闹分家,卢广仁似乎一点都不感到惊奇,当日只是冲卢广礼撇嘴冷笑了一番,就扭头走了。

眼见这是兄弟两个成了仇人。

大房两口子满心颓丧,可这次却没有让他们可以迁怒的对象,怨来怨去怨到了对方身上,卢明川说胡氏不会教儿子,胡氏说卢明川这个当爹的难道没有责任。吵不清楚,就打,两口子隔三差五就在屋里打架。

不过这一切已经不是卢广礼该头疼的事了,分家后他就去了何家一趟,第二天就收拾收拾出门了。他这是打定注意要努力挣些钱回来,到时候出了孝好迎娶何蝉儿进门。

对于大房闹腾的这一出又一出,二房自然耳有所闻。

可除了唏嘘和感叹,也不能有别的表示。

而另一头,给卢老汉办完丧事,卢桂芳就和男人回了赵家洼。

家里开的荒地要侍弄,大儿子是个不中用的,儿媳妇又是个手脚不利索的,连着荒了多日,两口子都十分心急。

等将家里的事捯饬完,卢桂芳就想起杜家那事来。

终归究底,卢桂芳还算是个孝顺的女儿,她虽因自顾不暇顾不了娘家的事儿,但亲爹死了,亲妹妹都不露面,这让卢桂芳来看,格外不能忍。不过她并不认为这是小妹的错,小妹的性子她清楚,肯定是那杜家人拦着不让她回去。

她跟自己男人交代了一声,便上杜家村了。

去了之后,二话不说,就站在杜家门口骂了起来。

终归还是护短的,她并没有说亲妹妹半分不是,只是骂杜家人霸道,再没见过哪家儿媳妇的亲爹死了,不让人回去奔丧的。骂杜寡妇黑了心肝烂肺肠,骂杜廉枉是个读书人,任凭亲娘胡作非为,连名声都不要了。

杜寡妇黑着脸出来,不想事情闹大,就将她往屋里拉。卢桂芳并不给她面子,就站在杜家大门前骂,不一会儿村里人都来了。

各种议论纷纷,都说杜寡妇不是个东西,世人都以孝为先,不孝就是不忠,也是不仁不义,可不是人人唾骂。

大抵也是因为杜家老干些不是人的事,连带着大家对杜廉也没有那么厚待了。纷纷说他是个立不住的,寡妇娘是个惹祸的根,平日里他也不管管,还是个读书人。可把杜廉给臊的,躲在屋里都没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