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举想自已现在就是这样的。

苏芷并不清楚刚分离的那两个男人心里是怎么看她的,又是怎么看她的相公的,她现在心里很开心,和沈子安说着玩偶生意很顺利,很快就要有银钱拿了。沈子安见媳妇高兴,也陪着他高兴。两人又一起去见了苏掌柜,和她说了一下那染坊的事情,又给她留下了一坛子‘配料’,这才被苏掌柜送了出来。

沈子举这一走,日子就一天一天地过去了。

天上还是一滴雨也没有下,许多地方都没了水,河边村的井水都要干了,只沈子安家里的池塘还有水,这里来的人比之前还要多了。因为也不知道是谁透了口风出去,说河边村有个水塘没有干,结果被别的村子的人听说了,不少人都赶了过来,上这里来挑水。

河边村的人许多人心里都是生气的,他们太明白这没不的苦了,他们也看着沈子安家的这水塘也水位下落了一些,也怕这里的水干了。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他们都不想让外面的人来这里弄水。可是人也是向着亲朋好友的,他们许多人都私下里通知了在别的村子里的亲戚。结果这秘密不再是秘密,来这里挑水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苏芷和沈子安自然不会拦着,这村里人是人,外村的人也是人,看着那些人许多人是挑着水桶来的,那种祈求的样子,他们也不忍心让他们挑着空桶回去。这应了第一份,就有第二份,最后是来人就应了,不过也是限量的,同样的人一天只能挑两桶走。

河边村的福园成了周边村民口中的福地,沈子安和苏芷成了大大的善人,最后连县老爷都听说了。

而因为这人来人往的,白狼一家子的存在自然也是被人看到了,有圣兽有不干的池塘,这福园被人传成了洞天福地一样。

县老爷就这么在钱大户的陪同下来了,他一进这园子,眼睛就是一亮,想这果然是福地啊。

因为大旱,外面许多的地方都干的很,草都干死了,许多树都干死了,还有一些在顽强地支撑着,可是也是无精打采。

福园的花草树木却是一片的生机盎然,一进门就能看到那些郁郁青青的树,虽然只是刚种的并不高大,可是却是很精神,还有那地上的花草,青翠欲滴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这门里门外,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了。

这种结果,是苏芷刻意而为,她本来也不想这么出风头,不过后来她还是让这些花草树木活了,不仅因为这里是她辛苦经营的家园,还因为随着她越来越多展示她知道的东西,她知道想低调是不可能了,而在这个世界上,低调有的时候并不能让自已安全,而高调也许能让别人敬畏。

苏芷想着顺其自然就好了,有圣兽在,别人也休想眼红她的家,就是眼红了,她也有办法让对手难受。

知县的到来,苏芷也早就想到了,这有圣兽有水眼,这知县要是不来,她才会奇怪了,她想着好好地招待一番,这以后也是她的一份人脉了。

第二七五章 合伙做生意

县令有四十上下,长的很富态,穿一身绸子衣服,虽然极力地想摆出一副很神气的样子,不过却好像没有一旁的钱大户有气势,等着一见到白狼,当时那气势就全无了,吓的好像想转身就跑,最后忍住了没跑,却被身后的随从给扶住了,他慢走了一步,就走到后面去了,好像那样子就安全了一些似的。

苏芷正在园子后面的菜地里摘菜,一边摘着,一边除去里面的杂草,她还是挺喜欢做这些轻松的地里的活儿的,听说县令来了,她这才站起来,提着菜篮子回去了,他一眼就从那些人里认出来哪个是县令了,想这古时候的官也就如此啊。

白狼见到苏芷过来了,看了一眼她。

县令名字叫童进,他也是听说他的这一片之下有个河边村的村子里面居然出了一个不干的池塘,又听说了这里有圣兽,就想着来这个人家看看,专门让钱大户一起陪着来,可是见到了圣兽还是给吓了一跳,站在门前不敢向前走了。而那圣兽就和他们对视着,他们也不好动,只能和门房站在一起,想着这样会安全一些。

福园这时候家里都各忙各的,都没有在屋子里面,蓝大娘就先去了后面种了菜和地瓜土豆的地方,先找到了苏芷。

童知县就看着一个年轻的妇人走了过来,上穿着水蓝色袄,一直长到膝下,下面一条深蓝色宽脚裤子,长的很白,不像他见过的那些乡下妇人似的有些黑。他心里想着这就是这园子的主人,这还说的过去啊,有这样的园子,就该有个出类拔萃的主人。要不还真是让人扼腕叹息了。

苏芷过来摸了下白狼的脖子,对着它说:“这里没事,这些人只是来做客的。”

白狼又看了一眼童县令众人。那眼神冷冰冰的,看的几人浑身汗毛直立,然后他动作优美地转身就走,大黑跟在它后面,一副夫唱妇随的样子。

童县令见着苏芷居然和一只狼说话,而且那狼还那么听她的话,心里虽然早清楚了这圣兽能住在这里。那就是通了人性的,可是现在亲眼看着,还是惊讶不已,想这人家还真是不一般,难怪能挖到这样的水眼。能得了这么一块在大旱时节还树木长青的好地方。看来他不能小瞧这妇人。

苏芷轻轻行了个礼,不卑不亢地和钱大户说话,被介绍给了童县令。她请两人进去喝茶,又让蓝老爹安排好了他们来时的马车和车夫下人。

钱大户和童县令就只带了自已的随从进去了,那跟着骑马来的全都留在了门房休息。

蓝大娘又去竹林子叫了沈子安,小日几个也和他在一起,这时候三个娃也带着大灰小黑小白一起跟着跑了回来。

童县令和钱大户几人再看到那小白,想这家子连圣兽的下一代都给拢住了啊,要是这圣兽不走。这家就能平安几十年,说不定能上百年。

沈子安是男主人,自然是由他招呼男客,他请了几人进了客厅。

苏芷去泡茶。

童县令和钱大户都是第一次来,钱大户还听儿子和外甥女说过这福园不错,只是还是和想象中不太一样。他以为最多也就是比平常百姓家里好罢了,却没想到这里还透着一股子书卷气。

这客厅的三面墙上都挂着字画,而旁边还摆了一架屏风。

字画是沈子举帮着画的,屏风是苏芷绣的,原来的那一架放进了娃们的屋子里面,现在又是另外新绣的,绿色的底子,上面绣着白色的莲花,荷叶下面可以看到青黑色的鱼,在这炎热的夏天里让人一看就清爽起来。

童县令和钱大户知道这字画是沈子举的手笔,点了点头,一脸的赞许。等听到那屏风是苏芷的手艺,不禁夸赞起来,在他们看来,这乡下妇人能有这样的绣艺,那完全是可以养家糊口了。

“沈四,听说你们这村子里面今年都改种了地瓜,这还是你家里提议的?这是怎么回事啊?”

童县令喝了一口茶,心里点头,想本以为这乡下没有好茶,却没想到这茶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那上面飘着的小 黄 菊,看着可真是水灵,就好像在水里盛开一样,一点儿枯萎的样子也没有。

这茶是苏芷从山的深处发现的野茶,采了来,又在里面加了菊 花,还加了一些灵泉,自已炒成的,虽然不比用灵泉泡的茶好喝,可是也是赶的上外面茶庄里卖的顶尖的茶叶了。而且那外面的茶庄买都买不到。

沈子安和苏芷对视一眼,想他们村子里面的事情看来人家在来之前都调查清楚了。

钱大户说:“你们买那么多红薯做什么?这可是亏本的买卖,难道你们就是想帮着村子里的乡亲?”

苏芷想这是还不清楚他们要做什么买卖了。

沈子安看着苏芷,那粉条的生意在他看来是极赚钱的,他也不清楚要不要向外透露,这事还是要媳妇做主。

苏芷想了一下,透露了一些消息,可是没透全部。

“我们夫妻打算做些小生意,那地瓜收上来,我们会做成一种吃食。我们向乡亲们收地瓜,能帮了他们,也帮了我们自已。”

童县令一听好奇地问:“是什么吃食?你们能用那么多的地瓜?能不能对本县说说?”

钱大户在一旁没说话,他也想知道,只是他没问,这些日子他也早清楚了苏芷就是那给张家酒楼里提供菜方子的人了,也知道了那炕也是她想出来的,现在再加上这圣兽水眼,他觉的这是一个既聪慧又有福气的女子,想着她能收那么多地瓜,一定是有极大的用处,她说做吃食,这吃食一定又是不一般了。

苏芷心里翻了个白眼,看着童县令那直直的眼神,还有钱大户那虽然好像不在意却也竖着的耳朵,心里想这些人还真是不死心啊。她想了想,觉的那粉条要是出来了,光她一个人想要做这份买卖,是有可能,只是可能也会有麻烦。

想想那粉条到时候可能是独一份,也是极赚钱的盈生,肯定有人会眼红。

这不,这粉条还没出来呢,这就有人惦记上了。

苏芷想起来原来看过的一本穿 越小说中,女主做火锅生意,就有人来闹,在火锅里面加了药了,惹了官司,最后总算是托人才解决了,可是最终敢不敢再做那生意了。她想着自已可能也会有那麻烦。本来她就想要找合作的人,现在这人又送上来了,不仅有钱大户,还带来个知县。她是不会把秘方交出去,可是向外卖,这还是可以合作一把的。

“实不相瞒,我要做的这吃食名字叫粉条,所用的原料就是地瓜,土 豆也行,能做成细长的条,做成之后可以长期保存,到时候用水一泡,就可以和菜一起做着吃了。是一种很不错的菜,好吃,又顶饿。到时候做好了,一定去给童大人和钱老爷送上一些。”

童县令和钱大户一听都有了兴趣,想听着好像是挺有意思的。

童县令到底是个当官的,虽然觉的这能被圣兽眷顾的人家不会简单,可是也不好说你这生意要不要我加入啊,他还是没厚脸皮到那个地步,只是说:“那倒是好,到时候我还真要好好地尝上一尝,说不得咱们这里就成了一种新兴吃食的源地啊,那时候我也跟着沾沾光儿了。哈哈哈!”

苏芷对这童县些好感。

钱大户虽然身上有个虚的小小官职,可是到底是做生意多年了,一听苏芷介绍那粉条,只从简单几句话就听出了这粉条的商机,他可是不太想错过去。而且这沈子举去考举人了,他是觉的沈子举大大的有希望,而他的儿子希望并不是很大。他想着如果能和沈子举的四哥一起做生意,也是和沈子举之间的一种联系。再说这沈子安两口子本身也值的投资,不说这粉条,就说这福园的洞天福地还有这圣兽,说不得将来这小小的农家夫妻就会成为一方有名的人物。

钱大户一这么想,就开口了。

“沈贤侄,沈家娘子,不知道你们这生意要不要合伙人啊?我倒是想参上一脚,不过你们放心,我只出钱出力,这配方是你们的,我是不要的。”

钱大户也想要啊,可是他不想惹圣兽,这越是地位高的人,反而是越在意这圣兽,因为他们明白这圣兽对良国的意义。

苏芷心里想:怎么着,果然是说出口来了吧?这倒省的她再去上门请求当合伙人了。

苏芷做了一下考虑的表情,然后才同意了,又问童大人要不要也分上一份,童大人一听心里就乐了,想这小娘子心里活份,他正有此意。要说之前他还有些犹豫,钱大户这个会赚钱的都出手了,他当然更有信心了,谁都不会嫌钱多啊,他这个当县官的更是如此。他做官虽然有些昏,可是还不算太贪,这家里的银钱虽多,也没多到花不完,所以看到发财的路子,他心里还是乐着呢。

苏芷就这么和两人敲定了,等着地瓜长成了,做出粉条了,再和他们商议着合伙做生意的事情,她这是给自已找好了保障了,想着是不会有人打这粉条的主意了。

第二七六章 丫环下人,出大事了

转眼间时间又流逝了过去,天气还是那么热,不少的地方水全干了,还好因为早就预感到了大旱,不少人家都改种了地瓜,又有之前的麦子打底,人们省吃俭用着,虽然饿着,可是却也饿不死,并没有出现苏芷害怕的那种去扒树皮草根吃的情况,可是她还是见到了一幕悲惨的情景。

那一天苏芷去找柳四娘,两人一起坐着聊了会儿天,说着说着又说到了这天气。

“还好当初村里人都听了你的,这才会改种了地瓜,要不赖着那些水田不放,现在肯定早就干死了,一料粮食也不要想打起来,肯定要挨饿了,说不定就要逃荒去了。”

柳四娘手里缝着一件男人的上衣,一看就是给李石做的,她针线好,手起手落,像是蝴蝶一样的上下翻飞,那每个针脚都显的格外的细密。她嘴里说着话,手下的动作却是不停的,不过眼睛却是看了苏芷一下,带着感激,她只是想起了自已要是没有苏芷的帮忙,现在还过着苦日子,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啊。

苏芷手里拿着一只小小的鞋,绿色的,正在上面绣着小花,那是她给月月做的鞋,月月爱美,连小鞋上面都不放过带朵花草的,而苏芷当然也乐意宠着她,其实连她自已的鞋上面都总绣花,生在这乡野之间,她却是愿意活的精致一些。

“都是乡里乡亲的,哪能看着大伙儿都饿死?再说了,到时候他们要是想卖,咱们收了地瓜还可以做粉条呢。到时候可以多赚些银钱。”

苏芷说,她并不觉的自已做了多大的好事。

柳四娘笑了一下,说:“你就是不爱争功,要不是为了帮乡亲们。你要那么多地瓜做什么?光咱们两家的地瓜就够用一阵子的了,就是不够,也可以去别处买。哪里需要这全村的地瓜。”

柳四娘想苏芷就是个好人。她觉的苏芷可是比小时可爱多了,小时候的苏芷并不这么讨人爱,有些自傲有些娇气,让她不太敢接近,没想到这些年不见,当年的赵小妹就变成了一个温柔能干的女子,这还真是去了尼姑阉被菩萨给感 化了。要知道这样。当年她也该跟着一起去,说不得爹娘就不会死了,自已也不用受那么多的罪。

柳四娘心里这么想着,就把这话说了出来,她现在对苏芷说话很直接。两人关系可以说是极为亲密。

苏芷听柳四娘说起原来的赵小妹,心里也是一阵的感慨,想也不知道原来的那个赵小妹最后是怎么得了这么一身的病,她最终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不过不管她是什么样子的人,现在这身体都是她的了。

“你是有后福的,看石头哥现在多疼你,你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苏芷对柳四娘说,她看着柳四娘的脸,心里也是欣慰。这柳四娘现在和几个月前可是大变样了,原来一张腊黄削瘦的脸,现在也长了肉了,虽然还是有些瘦,不过总算是正常了,也不再腊黄了。是正常的肤色,嘴唇红润,眼睛明亮,手上虽然还是有茧子,不过手指却是白了起来。她觉的自已把柳四娘从赵家拉出来,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柳四娘听苏芷的话,脸上飞起一抹红,头一低,说:“你说的是,会越过越好,我现在都觉的这日子像做梦一样。”

苏芷笑起来,想女人沉溺在幸福中的样子真是迷人,柳四娘本来只是五官端正,长的几分清秀,可是现在这样子,还真是很迷人。她想自已被沈子安呵护的时候一定也是这样子的,就觉的自已也很幸福了。

“这哪是做梦?现在只是有个温饱,你就觉的是做梦了?那以后要是让你穿金戴银,家里车马成群用上丫环帮你做活儿,你是不是觉的上了天庭了?”

柳四娘看了苏芷一眼,说:“那就是得觉的上了天了啊,那种好日子,我做梦都梦不出来。”

柳四娘心里想让她去给人当丫环许人家都不用,嫌她上不了台面,她哪敢想自已能用上丫环啊,那简直是她不敢想的日子了。她看一眼苏芷,想苏芷到是肯定能用上丫环的人,苏芷那么有本事,家里现在就有了门房,再弄来丫环下人那是太正常了。她脑海里面想着苏芷身边跟着两个丫环的样子,觉的苏芷还真是比城里的那些小姐夫人丝毫不差呢!

苏芷笑着说:“你以后一定能用上的,咱们刚才可是才说起那地瓜来着,你忘了,到时候这地瓜可是要做成粉条的,这粉条一定能卖大钱。石头哥你们和我们一起做,肯定能发财,弄来几个丫环还不是小事一件?石头哥那么疼你,只要有了钱,他一定舍不得你再干活儿了。你就等着享福吧。”

苏芷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她曾经听到过李石和沈子安两人说话,就说过要是有了钱,会请人伺候柳四娘,当时她就觉的石头哥对柳四娘真是太好了,这个时代的男人,还是乡下的男人,能有抱负有心思让媳妇有丫环伺候,这可是一个远大的理想。

苏芷当时就觉的李石不愧是去过大户人家的,就是眼光远,这也是她想要找李石合作的原因之一。

苏芷有能力发大财,可是她并不想一个人一家人发大财,她也想让对她家里人好的人一起发大财,最好是河边村里对她家好的人都发财,免的别人眼红,而且也能造福乡里,不出意外,她想要在这里终老呢,当然要把人际关系搞好了。

柳四娘是苏芷当成姐妹的人,如果要享福,当然一起了。

“他确实对我好。”

柳四娘听了苏芷的话,脸又红了,虽然嫁给李石也几个月了,她仍然被人这么一提就脸红,只因为李石确实对她太好了。

“说起来那粉条,这地瓜也快要成熟了,那你说的作坊是不是也要动工了?是不是要找一些人来帮忙?”

柳四娘转移了一下话题,总说李石,她脸热的慌。

苏芷点头,说:“是得请人,到时候先请李嫂子她们几个过来,然后人会越来越多,咱们先熟练了,再请一些村里的人,让你们带着他们。相信只要给工钱多,乡亲们肯定愿意来上工。”

柳四娘说:“那咱们先给李嫂子他们透个信吧,我昨天还见着她们,听到她们在为这个天儿担心。我听李嫂子说他们家里粮食也不多了。他们家里有营生,倒是可以买粮食吃,可是她担心她娘家人。如果咱们把这消息对她说了,她们肯定高兴,至少有了底气了。”

柳四娘说,因为李嫂子他们平时也对她帮助很大,她也是记着恩情的,听着李嫂子担心,她也想着帮她解个忧。

“那咱们这就去和她们说说。”

苏芷说,她想着这粉条作坊是肯定要开起来了,连钱大户和知县都加入进来了,肯定要做了,那人先招呼好了,到时候也有个准备。现在这天气干旱,虽然还没有到扒树皮草根的程度,不过也只是有些存粮在支撑着,要是她去和李嫂子他们说让他们以后有个工去做,能领工钱,他们心里也有个指望,这种天气也不会让他们再担心了。

“好哩!”

柳四娘听苏芷这话,脸上露出个浅浅的笑容来,她把手里的衣服一放,然后拎了个小篮子就站了起来。

乡下的女人都能干,除了那懒的,一般去别人家里串门,手里都会带着点儿活计,像柳四娘和苏芷,两人大多数的时候都会拎个小篮子,里面会带着绣活儿或者没做好的鞋,要么就是络子。

两人锁好了门,就一起向着河西边去了。

刚过了那座小桥,远远的就看到有几个人慌里慌张地向着一个方向跑,仔细一看,那里面有里正在,两人就想是不是又出什么大事了?两人到了李嫂子家门前,就见门开着,刚要向里走,就见李嫂子向外走,在一起的还有树根嫂子还有那个王秀云。

“嫂子们,你们这是要去哪啊?这慌里慌张的怎么了?”

苏芷见着这三人也是急匆匆地向外走,再想到刚才里正那几个人,想难道还真出了什么事情了?

李嫂子三个看着苏芷和柳四娘来了,忙过来拉着打招呼。

李嫂子一边锁着门一边说:“两位妹子,让秀云姐和你们说,这可是出了大事了。”

苏芷看向王秀云,想着她家里住在最西头,难道是村那边出事了?

王秀云这些日子和苏芷几人的关系也不错,因为总去福园挑水,对苏芷好着呢,再说她和苏芷柳四娘还是一个村子出来的,更是显的亲热一些,这时候她见了苏芷,也过来一把拉住了她。

“这事说来也算是大事了,要是闹不好还真是会出事。就是村头儿来了好些人,全是逃难的。你们是没看到,一群人啊,全破衣烂衫的,像是要饭的花子一样,全瘦着呢,看着让人心慌啊!”

第二七七章 难民

王秀云说着,她嘴皮子利落,一下子就把发生了什么事情给说清楚了,一边说着一边还带着些担心。

苏芷皱着眉,她没想到还会有难民来这里,按理说这天气虽然旱了,可是有小麦之前打底,不至于没饭吃啊,这些逃荒的怎么会离开家啊,而且这么一听还是许多人一起出来,不是说只那么一家人没饭吃,这倒是让人稀奇了。

苏芷一边跟着几人走着,一边把她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王秀云说:“我打听到了,这些人是外县来的,他们那里倒是种了小麦,可是哪里想到,这天气太热了,结果也不知道哪个天杀的,居然放了一把火,那些麦子都是连在一起的啊,一下子全都烧没了!麦子没了,稻子又全干死了,这是实在没法子了,才逃荒出来了。”

几人一听王秀云这话,都对这些人感到同情,想这些人也太倒霉了,本就是灾年了,没想到麦子还被烧了,这简直就是让人心肝疼啊!真不知道这些人这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了。

苏芷还是有些疑惑,说:“就是麦子被烧了,那也只是一个村子的吧?他们是外县的,就他们一个村子没了粮,找县官,总能帮着一些,还用的着逃难出来?就是逃难,也要找离的近的啊,怎么逃到咱们这里来了?”

李嫂子几个也是好奇,又追问王秀云。

王秀云眨眨眼,这下子没话说了,最后才说:“我也只听到这些。谁知道他们怎么跑这么远来了?也是啊,就算要饭,去他们县城就行了啊,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这事有些怪啊。咱们还是快去看看吧!”

几人对视一眼,都没找着结果,只能一起加快脚步向前走。

树根嫂子嘴里说着:“不是咱们心狠。这些人还是快让他们走吧!我可是听别人说过,有一年大灾,有个村子里去了逃荒的,结果被那些人给抢了,还打伤了好些人,就像进了山贼一样,差点儿连人家小娃都抢走。那简直像是要吃人一样。咱们村子可不能受这祸害了。得防着!”

李嫂子在一旁说:“可不是,这事我也听过,我表姐就嫁那个村子,当年可是把她给吓着了,她家里也被抢了。最后还是上我家里来借的粮才没饿死了!”

两人这么一说,众人的脚步走的更快了。

苏芷心里也不震惊,她可是看过无数电视剧小说的人,这种事情她也想到了,不过想到她家里有圣兽,倒是不怕,只是这村子里面的人要是被祸害了也不行啊,这村子里面大多数人都是纯朴善良的,这些日子来。因为常常去她家打水,她和他们也熟悉了。她能看出来那些人对她的客气并不是只单纯地因为她把水给他们用,而是他们本身就是老实人,看着老实人受难,她心里也会不好受,尤其这事也许会出现死伤的情况!

这个事情显然已经传开了。有许多人向着村头跑,有不少人手里还拿着家伙什儿,被一些老人给呵斥了几句,这才放了下来,不过还是有人拿着跑过去了,一眼就能看出来,村里人也是担心的,担心自已这里会被抢了。

苏芷心里想这古人纯朴却也是有心眼的啊。

在路上遇到了沈家的人,沈家几兄弟全都跑了出去,连大郎几个少年也跟在后面,至于春兰几个就没有跟着了,只站在门前,她们看到了苏芷,立刻拦了下来。

“四婶娘,你也要去看吗?”

春兰问,其实她也有些想去,只是被她娘给拦住了,说她是女孩家,不要去那种地方。可是她觉的自已不小了,娘他们都去了,她也想去。春香也是想去的,她站在春兰旁边,眼睛比平时都亮。

苏芷点头,说:“我去一下看看,你们爷和阿婆都在家里吧?没惊动他们吧?”

春香说:“爷和阿婆没去,他们在家里,我和姐姐留在家里,三叔家里就春花和五郎在家里,别人都出去看了。四婶娘,我们也想去,不过娘不让去,你带我们去,好不好?”

苏芷点了点她的额头,说:“你娘让你在家里呆着,你就呆着,你娘也是为了你好,怕你吓着,那些人这可是逃荒过来的,肯定很可怜,她怕你心里难受。你还是受了你娘的好意吧,不要想着出去了。我可不带你去。”

春香抿了下唇,想自已是不该让四婶娘带她去,要不娘也许会怪四婶娘了。

苏芷把自已和柳四娘的篮子交给她们,让她们给放回屋子去,然后就又拉着柳四娘一起向前走了。

春香和春兰只能拿着篮子向屋里走了。不过两人在屋子里坐了一会儿,就坐不住了,互相看了一眼,就跑出去了。

苏芷跟着人 流向着村子西边走,很快就到了村头,一看前面一群人,看来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她想河边村的人还真是对这些难民防备很深啊。她跟着王秀云她们几个向前走,终于走到了前面。

河边村的村头是一片空地,是村子里面的一片打谷场,所以很是平整,两边有几棵大树,现在这种天气,树叶子干乎乎的,这树还没死,这全要归功于村头的几家人,平时用过好几回的水都要给这树浇上,这才让这树还绿着。

现在大树下面站了许多人,还有许多人没有树荫可站,就站在太阳下面,一个一个的显的很是无精打采的。

这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穿的全是破衣衫,脏乎乎的一看就是好多天没洗了,因为长途走动,身上好像灰蒙蒙的一层,连脸上都是灰灰的,头发更不要说了。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逃难的,比专门当要饭的花子也强不了多少了。

里正现在正和这些人中的几个人说着话。

苏芷的耳朵很好用,这可能是因为她有灵泉养着的关系,耳聪目明动作轻盈,现在离的虽然和里正他们不是太近,可是她不但清楚地看清楚了那些人,也听的清他们在说什么话,这一听,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些人不是邻县的,是邻县的邻县了,离着这里有几百里路了,他们所在的县旱灾格外的严重,因为一场火,麦子没了,他们没了收成,水稻也全干死了,地瓜又没收上来,他们那里没有山,想要找些果子什么的也是不可能的。去县里找县官要粮,县官不给,也不让他们去那里闹了,最后他们只能集体出来逃荒了,想着把这一年混过去,再回家去,这也是个活路。

在这乡下,有的时候有的人家收成不好,吃不上饭了,就会带着一家老小出去要饭吃,等到要种地了,再回家去。

这些人也是走了这条路了。

“这位里正大人,我们村子大多数人都出来了。不仅是我们,还有别的村子的人,我们那边好多村子的人都出来了。许是隔着山呢,你们这里的旱情可是比我们那里强。你们就让我们在这里歇个脚吧!大伙儿都是乡下汉,都是不容易的人,你们行行好。”

那带头的人中一个二十**岁的人说,他长的瘦小,可是一张嘴还是会说的,站在那里虽然是在求人,可是态度却是并不像求人。

里正微微地皱着眉,他可不想让这些人留下来,不是他心狠,而是曾经就有过这种教训,把难民留下来了,结果惹了祸来了,那些难民会偷乡亲们家里的东西,这可是为祸乡里。他做为里正,是不会同意的。

“这位小兄弟,众位乡亲们,不是我不留你们,我们村子里面现在也是受了灾了,根本没有余粮给你们。你们在这里也是吃不饱,不如去县城或者镇子里面。那里有钱人多,只要他们手指缝里漏一下,你们就能吃饱饭了。你们该去那里。我这是给你们指了明路,你们还是走吧。”

旁边的乡亲们一听,也都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

那些外面来的难民一听这话,一个一个的脸色全都更灰暗了,他们这是好不容易走到这里来,看这里好像还算是宁静,想着能在这里落个脚呢。哪里想到也被人向外赶啊,不过这些日子来他们也是被赶习惯了,所以都当没听到,只在那里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就指着前面那交涉的人说话。这些日子来他们可是全听那些人的,要不都不知道该怎么了。

那和里正说话的人还是不死心,又继续和里正说:“我们也想着去镇子里面,可是我们去了那里了,被人给赶出来了。你们就行行好,让我们在这里歇一下吧,要不这人真要死在你们村口,你们能心里安宁吗?”

旁边一个年纪大点的半老头子向着后面一挥手,大声地说着:“你们吭个声,求求里正大人,让他给咱们条活路!”

这一下子,一呼百应啊,那些刚才还没动静的人一下子全都出了声,乱呼呼地一片,不过也能听出来是在央求,甚至有的人还求着求着就开始哭嚎起来。乱轰轰一片,人群都动了起来,就好像随时要向前冲一样。

第二七八章 大柱媳妇找的麻烦

那些难民大声地求着里正,求着把他们留下来,有的人一激动,就开始向前挤,结果人群就好像水波一样,向前晃着,就好像随时能冲过来一样,再加上他们的叫声,还真是有些吓人。

“你们干什么?!站住!站住!”

河边村的人一见这架势,有人就急了,一些壮实的男人就向前一步,把里正给挡在了后面,瞪着眼睛看着那些难民,大声叫着让他们不要再向前一步,否则他们就不客气了,虽然他们没说出来不客气,可是从他们的语气和神态就能看出来了,而且还有好几个人手里拿着棍子,还有人手里拿着地里干活的家伙什儿,个个神态不善,好像有人上前他们就要动手一样。

那些难民一看立刻就全都停下了,还向后退了一步,脸上全露出了害怕的样子,不过也有人露出了气愤的样子。在他们看来,这河边村的人太横了,怎么能这么对他们呢,说起来要不是这场旱灾,他们可是一样的人。

那个年轻人说:“里正,你看这是怎么了?咱们可是乡亲,大伙儿这都是遇了难了,要是平时,咱们见了面都得乐呵呵的,现在却要动手怎么着?我们也只是想在你们这里歇个脚,又没说不走,你们不要把我们当成狼一样防啊,这让我们心里可不好受。”

里正心里想就是要把你们当狼一样防,这人要是饿急眼了,那比狼也差不了多少了。不过他也觉的刚才村里这些人好像是态度强横了一些。毕竟那些人还没向村子里闯呢。

“这个小兄弟,你也看到了,我们村子里的人都不想让你们进村子里来,我们村子小。真是装不下你们,你们还是再向前走一步吧,我们这村子是这里最穷的一个村子了。别的村子都比我们富,你们去找那有大财主的村子,说不定能弄到吃的。我们村子的人连饭都要吃不上了,帮不了你们。”

里正说完这些话,又继续说:“不过咱们都是良国人,离的也只有几百里地,你们也不容易。我们不留你们,也给不了你们多少吃的。但是我还是愿意让村子里的人给你们凑些吃的,你们拿了就走吧。”

里正想着这些人也不容易,跑了这么远来逃难,要不是为了村子里的人着想。他还真是想帮他们,只可惜他没这个能力,只能动员大家伙儿出些粮食了,就当成送这些人走的代价了。

他转过头,对着村子里的人说:“乡亲们,一家出一点粮,送给这些乡亲们,算是咱们的心意,你们想着如何?行不行?”

河边村的人心里其实是不愿意的。因为现在大家的粮食都不多了,有的人家现在已经开始一天只吃两顿了,而且还都只吃几分饱。粮食现在在他们眼里那就是黄 金,他们不愿意给别人。只是里正说话了,为了让这些人走,他们想着出一点儿就一点吧。如果不出,看着这些人,他们心里也不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