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自己清楚皇上为何这样做钱隽还感到震惊皇帝身体肯定已经到了相当危险程度不然不会这样口气和这样安排刘群翰林院侍讲皇上跟随沈明昭读书时辅佐讲师同时又陪太子读书既伴读又先生年龄快四十岁了对太子很忠诚。

太子盯钱隽眼睛看到眼光很正神态也任何异常微微松口气若南海亲王在茂城不当行为肯定会紧张。

钱隽和刘群在沈府见过几次刘群对一种几乎与崇拜景仰自信能够服刘群——就算不能服也能力架空刘群并监视起来让不能坏自己大事。

钱隽自己想要政改信息透露了一点儿给泰顺帝:“皇上微臣以为目前这样体制还一些小问题。”

“讲!”

“内阁官员若大错皇上很少能更换下来容易养成们不作为不求功但求无过惰性。”

“亲王可什么好办法?”

“微臣以为内阁官员任期一次为五年若够能干成绩突出可以连任再五年然后不管做得好不好都得退休这样可防止人专权比如董进才之流。”

“可——”泰顺帝些犹豫。

“皇上担心朝廷无人可用吗?微臣以为官员也不一定科班出身每年每个省百姓可以推举一两个人让们从最小吏员做起若考评好也可以和科举出仕官员一样晋升而科班官员若百姓评议极差也可以罢黜这样不仅朝廷监督官员百姓也能监督上下一起来那些贪官污吏便无所遁形了。”

“好好可——”和内阁用人关系。

“皇上内阁大臣好不好不仅御史台人资格评判其官员和全国士绅也参与评判这样若背皇上做手脚哄得了上面就难哄住下面便容易暴露本来面目。”

泰顺帝已经很乏了敷衍:“想想。”便端了茶。钱隽行礼退出来看到了章护章护一脸忧愁见到钱隽勉强打起精神行了个礼。钱隽虚扶让起来看章护意思便离开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步一步来钱隽这几年在章护手下也渗入了不少人若绝对握也不敢在皇帝面前那么多。

...

第四百三十七章 意外

泰顺帝第二天上朝便宣布南海亲王回到京城继续担任内阁总理大臣职务不用处理朝廷事务却可以监督内阁权否定内阁决定一下子钱隽放到了内阁对立面王英诚当时就愣了随后带动群臣坚决反对皇上决定拿祖宗制度事被泰顺帝驳回了:“祖宗章法固然好可那也一百年前东西过了一百年变化太多了不能随机应变一味泥古不化那不好子孙。之所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因为后代子孙不知变通才败坏了祖宗家业。”

这得狠王英诚只能跪下称赞:“皇上英明。”脑子里却拼命思索想办法服皇帝改变主意。

泰顺帝想了好久反复衡量才想到这样办法如何肯改?于君臣斗法来往几个回合泰顺帝和钱隽联盟无坚不摧王英诚只好捏鼻子接受了现实。

泰顺帝松了口气便在下一天上朝让太监传口谕朝廷事务都交给内阁处理。

时间过得很快泰顺帝从一个月三五次不上朝到后来一个月才上朝三五次钱隽上书一人监督不过来建议组织一个“监察局”大理寺、御史台都囊括进来将这些部门权利重新整合提高们权利和职权范围。

监察局直接归钱隽领导钱隽头上皇帝皇帝不管事便大权独握王英诚气不顺三番五次给皇帝告黑状。

泰顺帝病已经十分严重多数时间得卧床休息召见钱隽王英诚弹劾奏折拿出来。

钱隽早就料到这样事情胸成竹给皇帝建议再筹建一个士绅署让社会名流和宗室人监督监察局士绅署不处理任何朝廷事务只针对社会现象研究订立新规章制度同时也权利监督懒惰不作为或者违法乱纪官员们若签署联名弹劾书那官员便要立刻下台。

谨见丈夫给出政局结构改面目全非忍不住苦笑但好歹了雏形士绅局就相当于议会或者下议院好歹算走出了选举这一步已经难得进步了该感到庆幸才。

钱隽回了京城却并立刻让谨也回去便担心茂城这边出什么岔子刘群这几年心态没变?若想茂城体制改回以前状态钱隽架空手段不能完全奏效?如果不能谨就要代替丈夫对实施非常手段。

钱隽这些年无往而不利一能力过人临危不惧二一个总未雨绸缪各种可能都考虑进去最后才能一击成功但这一回刘群确让意外了。

刘群以前在翰林院后来做二皇子侍讲老师都个十分中规中矩特色人之所以选做侍讲因为这人才华腹诗书而且口才好还重要一条平日里不怎么爱口风紧该不该保密到跟前都不怕被传扬开来。

但刘群任何心机深沉迹象钱隽才放心谁知这一回竟然看走眼刘群个非常忠诚泰顺帝臣子到了茂城刚开始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管谁都觉得在混日子转眼就三个月刘群忽然发动先给皇上密折钱隽茂城衙门弄得乱七八糟衙门里官员任人唯亲科班出身几乎都被排挤而且行事缚手缚脚而那些被安***来人却反而十分风光很得百姓拥护在衙门里呼风唤雨无往不利。

到这里泰顺帝比永昌帝好就显出来了信任刘群便回复密折让放手施为。刘群了这样承诺就像手里举了一尚方宝剑立刻便解散了工商局。

工商局主席第二天便窝在家里没脸出门衙门里这方面事务立刻就由过去人手接管了也就师爷和吏员们管理。

钱隽设立部门已经一年多了茂城百姓已经习惯了这样日子。

第一天个百姓投诉买了假货让工商局人去处理刘群手下派了一个小吏可怜小吏到了那里却判断不出到底不假货因为到底榆木还槐木认不出来。

这小吏丢了面子投诉百姓骂了一顿本想甩袖子离开却被投诉百姓邻居围住了:“不衙门人?百姓报案不处理还在这里骂人些微小事?小事就可以糊弄过去?一看就赃官们要去士绅局投诉让那边联名罢免。”

小吏气得:“去们只管去告都督师爷派来看们谁能告倒。”

“师爷?师爷又不官员充什么大头?谁?朝廷官员怎么听外人瞎咧咧?没能耐还不快滚让能管事人过来。”

于围观百姓让出路让那小吏走开而那个投诉百姓再次找到衙门刘群知了很生气让衙役打了投诉百姓十板子。

那个百姓去了商会商会会长下午拜访了刘群茂城名士绅刘群不得不见。商会会长希望总督能妥善处理这件事不然“贩卖假货得不到惩处市场岂不乱了套?茂城乃巨荣第一贸易大城每年关税占国库一少半若番子发现上当了不来做生意贸易萧条国库收不到银子怎么办?”

刘群一看竟然威胁自己气得拍案而起:“放肆!什么东西敢威胁于?”

商会会长狼狈地退了出来感觉非常窝囊。

接下来几天去商会投诉案件越来越多刘群气得在衙门里骂人:“都南海亲王聪明过人治下严谨就这样管理政务?让一帮不安分小民爬到官员头上简直无法无天体统。”

于凡去投诉人都被无情赶走衙门那边放出来所这些芝麻粒儿小事不得打扰官员清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那些小事没了打架斗殴骂街人多起来终于两家因为小事吵架升级最后失手人打死了。

死者个五十来岁男子本来理一方被商家坑了不服气才吵起来对方理屈词穷恼羞成怒才失手杀人。

死者既没钱也没势若什么和人不一样那就兄弟多儿子也多于这些家人便抬尸体闹到了衙门让给主持公。

谨趁机抓住此事大肆宣扬报纸推波助澜让人们怀念过去两年美好时光——百姓真被当做人看扬眉吐气现在再让们哈下腰去就些难了。

于商会和工商局被从衙门赶出人都纷纷动作茂城商贩竟然在腊月初一到初三忽然罢市。

刘群让衙役去抓罢市商人逼们恢复营业于事情又回到五年前钱隽来茂城日子而这一回老百姓可比当年觉醒多了们知联合起来力量而且也人组织和鼓动们于这一回虽然不至于贸然冲击衙门但除了罢市还游行最后黑压压上万人坐在衙门前面广场和大街上们沉默但却在沉默中宣示不容忽视力量。

王英诚本来就看刘群不顺眼接到茂城密折立刻去见了泰顺帝泰顺帝既心疼先生刘群受了委屈又自责自己安排不当让一个学者去做地方官处理那些不上档俗务王英诚趁机建议调回刘群派了自己一个心腹苏安去了茂城。

苏安个两面派明王英诚人暗地里却谁也不想得罪拿到这样好官职欣喜之余不忘如何守住胜利果实不敢公然拜访钱隽却私下里和南海亲王府一个管事接触。

那管事其实侍卫陈凯只挂个虚名为了应付外人。

“苏大人这事很好办当年南海亲王遇到局面比遇到麻烦多了怎么处理样学样就行了。”

“可不知亲王如何处理呀。”苏安也不什么都不知但还怕出错。

“这样王爷走时候在茂城还留了人打理那边生意不若去问问。”

“可不认识啊。”

“给写封信保荐肯定给面子会给详细讲述。”

“好谢谢了。”两人心照不宣达成了协议。苏安到了茂城见到来宝儿不由大为欢喜因为俩同年考上进士。苏安对来宝儿种自然依赖而来宝儿也不负期望很快就让茂城恢复了宁静。苏安正式接替了刘群成为茂城总督不过几个月后心里就开始不乐意了发现总督权力比别地方小多了而且百姓见了也那么诚恐虽然礼不可废可毕竟没了惊惧感觉自己威严小多了。

...

第四百三十八章 美女的魅力

?来宝儿按照文谨的意思,让苏安把精力放到管理军队上,一方面让他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改良军队武器,一面,让他知道,番子占领了茂城不远的小岛:“他们随时会用船载人过来,对茂城发动袭击,大人还是快点想办法把那里收复回来。”

“南海亲王为何没有动手?”

“没办法啊,前头的尤大人把岛子租出去了,十年,一年一万多两银子,那些番子手里有合同,王爷若是强行收回,便会失去了信义,让那些蛮子诟病咱们巨荣天朝的威信。”

“十年租借,还有几年到期?”

“两年,苏大人,万一番子翻脸,不愿意交回海岛,你可有把握以武力收回?”

苏安虽然是都督,无奈里子彻彻底底一文人,面对来宝儿的诘问,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问:“来兄可知如何收回?”

“大人不妨召集部下询问一二,或者去驻军地巡查一番。”

“也是!”想到那里也是自己的地盘,苏安来了精神。

军队是钱隽绝对掌控的地方,还好苏安并不懂军,看到那些军官对他毕恭毕敬,比百姓还尊重,心气平顺了,来宝儿又趁机给他讲解,衙门这些变化,对他这个都督有多大的好处,苏安若是愿意管事,他作为地方官,还是很忙的,而且,有的是他立威的地方,只是和以往当官的感觉不一样。

苏安不久,还找到了更大的乐趣,他发现茂城商业发展迅猛,很多事情,都要他来决断,而那些商人,给他送礼时,出手比京城里的人,阔绰多了。苏安是个谨慎的人,轻易不落下受贿的把柄,而且,也不给人留下以权谋私的印象,但他过个生日什么的,收点礼物总是应该的吧?于是,苏夫人的首饰盒子和钱匣子,很快就装满了金银。

苏安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便也不再失落了,还用那些钱做本金,委托来宝儿投资,想以钱生钱。

来宝儿按文谨的吩咐,正准备办个新式的钱庄,便给苏安建议,让他做个小股东,苏安听说利润很稳,也很丰厚,非常高兴,后来,钱庄挣钱了,苏安见好就收,再也没有变相大肆收礼,他后来辞官,便留在茂城养老,子孙出息,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

文谨在报纸上,刊登科学知识,鼓励人们从实验中发现真理,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尤其是荣高明的电话机,赚了大钱,让很多一心想发财的人,都忍不住心动不已。

谁说东方人发明创造的能力差?那是没有把他们放到这个时代,有了文谨的启蒙,工业革命,还没有在西方爆发,却在茂城萌发了嫩芽。

茂城第一大工业,是纺织,确切地说,是丝织场,文谨到茂城的时候,七八百上千织工的场子,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个,每年运出的丝织品,换回的银子堆山积崖。

但这样的生产力,依然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随着西方那几个国家商贸量剧增,茂城开往世界的航线也越来越多,这边每年不得不放弃大量的订单,令人十分惋惜。

有个叫吴观的人,乃是《茂城日报》的忠实读者,他的父亲开着一家百十人的小织场,日子过得宽裕,却还不算富裕,偏偏,吴观看上了一位姑娘,家里不仅有一个二百亩的大桑园,还有一个上千人的丝织场,对方对他的提亲,根本就不屑一顾,毫不犹豫便拒绝了。

吴观非常伤心,一心要赚大钱,不为别的,就为了争口气。

吴观曾经仔细阅读报上的科幻,坚信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劳动,甚至很多工作,比人工更好更快,他偶然来了灵感,又经过几个月的苦苦研究,竟然发明了飞梭,虽然只能织平纹绸子,但效率却是人工的上百倍,这让对他很失望的老爷子刮目相看,吴观的父亲吴平,是个从修理织机的学徒做起,白手起家创下这片家业的,老头儿看好儿子的发明,果断抵押了宅子和工场,从钱庄里贷款,支持儿子对所有的丝织机进行改造,并且,租赁了一段河岸作为厂址,开始了他的新机器之旅。

番商下订单也不是盲目的,当他们看到新机器果然效率高,品质好,便不再怀疑吴平,而且,还给了三成的预付金,因为机器所织的绸子更平整更匀实。

吴平靠预付款购买大量生丝,然后拿出全身的本事,组织生产,很快就完成了订单,那边接到货,十分满意,不仅全额付清货款,还下了新订单,同样给了预付款。吴家一下子打了翻身仗,一个雇员百十人的场子,卖出的货物,比上千人的场子都多,织机改造和新厂房建设的花费全部收了回来,还小有盈余。

吴家的事情在茂城引起很大轰动,很多人都想引进吴家的机器,但都被吴平拒绝了。

昔日倨傲瞧不起吴观的女孩父亲,态度一下子就变了,托了中间人过来传话,不仅答应亲事,还主动让女婿帮着管理丝织场,说是给吴观三成分红做年奉。

要知道,吴观可以使他们丝织场的效益,提高几百倍,给出三成的分红之后,余下的利润依然比往年多得多。

吴平本来还想端端架子,无奈儿子亟不可待想要和女孩子结婚,他嘴上虽然骂了一句:“没出息。”但还是饶过了女方,毕竟将来要当亲家的,非置那些闲气没好处,还平白无故让媳妇和儿子不和。另外,吴平也有打算,他手里的资金不宽裕,贷款白白好过了钱庄,若是和亲家联手,不仅增加感情,还能拿对方的借款扩大生产。吴观也不管父亲和丈人怎么想,反正他美人入怀就行了,他从琢磨改造织机获得契机,在这方面越发努力,先后又做出可以提花的织机、缎子、斜纹等,几年时间茂城织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手工织绸的场子,除了花纹繁琐的锦缎、缂丝,其余全都被迫关闭。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坦白

?吴家因为吴观的发明,一举成了全巨荣最大的丝织厂商,吴观和岳家,几乎垄断了全巨荣这方面的业务,他还被选为茂城丝织协会的会长,一当就是三十多年,他老了的时候,给记者讲起往事,还非常骄傲地拍着胸脯:“英雄难过美人关,爱美也不是坏事,咱不就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记者问:“那你后来做出新织机,好几家大老板都愿意把女儿嫁过来,甚至还有一家是独生女儿呢,你怎么都拒绝了?”

吴观道:“弱水三千,咱只取一瓢饮,我那是和太太有真感情,要么哪里会吃老丈人算计?不然,这丝织业,便是我姓吴的一家独大。”这都是后话。

吴观的成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走科学致富的道路,有人放弃科举,从书店买了数学和科学书籍,在家刻苦学习,有条件的,制作或购买实验器具,开始科学研究。

吴观利用水能,推动丝织机,便有人想到,利用水能,造出舂米机,还有人想要造出电来,于是,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茂城附近的河岸两边,摆满了各种机器,这里忽然就进入了工业时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话可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封建社会,无论如何都存在不下去了,文谨欣喜之余,拿出全副心力,保住这把科学之火,不要那那些无知的蛮人,把它扑灭了。

文谨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比如,清朝入关,就让明朝从科技到制度,退了一大步呢,更别说元朝对宋朝的冲击了。

钱隽派人,接他的王妃回京,文谨见苏安已经习惯下来,似乎不仅接受现实,还在新的办事方式中如鱼得水,这才放心下来,安排好了各项事务,坐船回了京都。

泰顺帝是慢性肾病,熬了几年,已经油尽灯枯,文谨回去不久,他便薨了,钱隽被任命为辅政王,泰顺的长子十岁,即位临朝,年号安和,安和帝很聪明,但年纪在那里放着,依然是个傀儡。

文谨想让丈夫趁这个机会,推动社会快速发展,为了让丈夫不再疑心自己的提议,也考虑夫妻俩都已经要进入奔六的年岁,她没必要再瞒着丈夫,但她没敢说自己是魂穿,那太惊悚,怕丈夫接受不了。

“王爷,我给你说个大事情。”

钱隽被文谨一本正经的样子吓住了,有点担心地问:“出什么事了?”

“没有,没有,是已经过去十几年的事情。”

“哦。”钱隽松口气,“你说吧。”

“我投胎时,没有喝孟婆汤,结果长大之后,忽然想起前世的事情来了。

钱隽果然大惊:“就和钱钱一样吗?”

“不是,钱钱是重活,我上一世并不在巨荣朝,而是在一个非常非常自由发达的世界,老百姓家家吃得起肉,穿得起绸,所有的孩子都读书,满街跑的都是汽车,哦,就是和电车差不多的,不用马拉,就能跑的,而且,还有飞机,用比铁轻的金属做的大鸟,能在天上飞,一个大飞机上,能装好几百人,从这里到茂城,一个时辰都不用,就到了。”

钱隽相信文谨没有骗他,但那样的世界,他想都想不出来时什么样子的,但他肯定,那是个比现在这个社会好得不能再好的世界,他看向妻子的眼光便多了些怜惜,忍不住,抱了抱文谨,然后拍着她的背道:“你受苦了。”

“不不,这辈子我能遇到你,便不是苦,是甜,在那里都是活着,习惯就好了。”

“你现在,就是想把这里变成那样的社会?”

“还差好多,咱们两人是绝对看不到了,但我们应该往那个方向努力,对吧?”

“你确定,老百姓家家吃得起肉、穿得起绸?”钱隽想,那得多少粮食来喂猪喂牛喂鸡啊,如果那样,人吃什么?

文谨也不管他的疑惑,自顾自回答道:“只有很少数,比如大山里面的人才会穷,但已经是很少的人了,我过世的时候,政府,诺,就是朝廷正分批分批把他们都搬迁出来。朝廷出钱,盖好房子,再给他们分地,还派人教他们怎样种地,让他们尽快富裕起来。”

“那,那里的官员得多好才行啊。”钱隽觉得不可思议,有那么好的官儿吗?

“不是官员多好,而是制度,那里的官府,首先得想到如何让治下的民众日子好过,若是做不到这个,他们的官儿就当不下去了。这就是我说的制度。”

钱隽想了想,虽然现在官员都是对皇上负责的,但文谨给他的框架,那些官员的确互相牵制互相监督,任何人都没有犯错机会。

“我们那边,也有人研究儒学,但很少,多数的人,会学习一些行为准则、道德方面的知识,另外学习的,就是科学,所以呀,那里有人专门研究如何种庄稼,一亩地产量上千斤,还有人专门研究如何养牛、如何养鸡、如何养鸭、如何养鱼,然后把这些本事,教给农民,于是,农民的日子就很不错,你看我给你比划,苹果,这么大,又香又甜,比咱们吃的好多了,还有桃子,也这么大,梨子,喏,更大。”

钱隽皱眉,有些想不通:“那些人怎么会那么好心?自己研究出来,不自己家种,给别人种?”

“朝廷给他们发俸禄呀,谁做的好,俸禄就多,比自己在家种果子轻松还赚钱。”

钱隽想了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一仰头:“呵呵,你说的这个办法,果然好,的确好,怪不得你一心想要我改革呢,若是能改出那样一个世界,我别说出名,名垂千古也不过分。”

“王爷,别怪我泼你冷水,不管我们做多少事儿,一时半刻还变不成那个样子,还要后辈们继续努力呢,但我们努力了,把社会发展拉往那个方向,这就是莫大功劳了。”

“嗯,这个我明白,这是大事情,比高祖灭掉前朝,建立巨荣还要艰难,何况,你说的那些制度,可能也不能照搬。”

文谨点头如鸡啄米:“嗯,嗯,是,是。”

钱隽追问:“你们那里,还要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我们那边,还有火车,本来,我们那边先出现的就是这个,因为我的插手,咱们这里成了先出电车了。”

“火车什么样?”

“喏,那个劲儿更大,一趟能拉上千人,一天跑二三千里,很平稳,在上面铺上床,还能睡觉,上面还有洗手间,睡起来洗洗脸刷刷牙,买点早餐。”

“还有厨房?”

“嗯呀。”

“若是能去看一眼,立刻死呜——”

钱隽的话没说完,就被文谨一把捂住了嘴巴:“不许说死,你死了我就活不下去啦。”

“好,不说不说。”钱隽把文谨抱紧了些,不愧是练武的人,现在两臂还非常有劲,浑身上下,依然结实紧绷,一点也不显老。

文谨捏捏自己的皮肤,叹口气。

“怎么了?”

“我老了。”

“哪里老?听说在茂城,还有人把你当芒果的姐姐呢。”想起一个西洋人,举着一束花要献给妻子,钱隽心里就忍不住醋意大发。

文谨大囧:“别说了,番子女人皮肤粗,细看都显老,所以才看不出咱们这边人的年龄。”

钱隽依然愤愤不平,文谨只好温言安慰,两人说着说着就跑了题…

钱隽有了目标,立刻大刀阔斧,开始变革,在他的推动下,安和元年,变绅士局为议会,并主持了议会大选。

有了前面几年的铺垫,大选的消息虽然令人吃惊,但却并不陌生,几年的全民教育,百姓中间识字的人,超过三分之一,布告在各地张贴下去,民众欢喜鼓舞,事情进展非常顺利。

很快,选出的各级议员开始履行职责,他们以前,不管是学者还是商人,多数都没当过官儿,也不懂官场的弯弯绕,直来直去的按照议会章程办事,所有官员的头上,都悬起了一把达摩克斯利剑,逼得他们都老实了下来。

当然这也归功于钱隽,他是辅政王,对议会全力支持,议员才有底气。

民主的脚步,虽然缓慢,但却一步一步,越来越近,文谨在京城,也非常活跃,经常组织贵妇聚会,有时为丈夫的新政策打前站,有时帮着捋顺那些情绪抵触的贵族官员,而且,她还提出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鼓励女子走出家门,赢得自己的一片天空。

那些贵妇都非常羡慕文谨,遇到一个开明温和的好丈夫,虽然她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文谨的宣传,却带动了一批年轻贵女追求幸福。京城女方提出退亲的多起来,甚至还有一个已婚女子,提出和离,她不要回娘家,决定靠自己打理嫁妆产业,过**的日子。文谨的行动,可以说,彻底颠覆了京城里高门女子的行为准则,对某些人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毁了三观的,有人恨她入骨,但也有人拥护她。

...

第四百四十章 青出于蓝

谨时感慨上一世自己不过一个基层小公务员虽然经常下乡和农民打交但和社会活动家相差天地之远也没想到自己朝一日也能站在高处影响一个国家政局刚开始还常常惴惴不安后来见钱隽牢牢握时局才感慨一声:“些人天生就做领袖材料。”

谨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够遇到钱隽这样人和相亲相爱携手一生庆幸之余对家人更加关怀要营造一个幸福安宁家庭氛围好让在外忙碌丈夫能在家里得到充分休息。

对三个媳妇儿谨也很顾到们情绪既不逼迫们跟随自己但也不不管不问机会会服们走出去尽量与时俱进千万不要和丈夫之间产生代沟。

钱钱妻子王坠儿本来就小家碧玉那么多规矩嫁到高门不得不为了丈夫约束自己虽然心甘情愿到底觉得憋屈婆婆提倡女子走出家门虽然依然谨小慎微但到底偶尔出门走走比如回趟娘家和认识贵妇交往等等觉得这样日子果然比以前那样死板板趣。

原来谨还担心张澜巨荣大儒家教这一块对女子束缚比常人多大媳妇张珏不能接受自己观念。后来金金想要当议员张珏毫不犹豫便表示支持让谨略松口气谁知张珏在接下来所作所为让谨目瞪口呆又欣喜不已张珏简直比还要活跃和开明。

还在金金竞选阶段张珏便帮修改演讲稿甚至化名在报纸上为金金摇旗呐喊拉选票这些谨可以理解毕竟这些事情都躲在幕后谨对张珏能走到这一步已感满意了谁知张珏还能更进一步。

原来张珏在心理上和丈夫关系就比较平等——两人家世相差不大金金虽然勇谋功勋卓著可张珏也京城第一才女满腹诗书在气势上于人在这方面张珏和坠儿完全不同——坠儿在钱钱跟前总些自卑张珏在金金跟前根本就没这回事。最重要张珏很能干口才超好金金在家练习演讲时张珏就给出了好些很中肯意见金金开玩笑等任期将满时便掉回头支持妻子竞选议员:“不定就咱巨荣第一个女议员还个从能力上压过多数议员女强人。”

这其实挺让张珏心动但审时度势能力很强知眼下作为一个女子出那样风头根本不为社会接受不仅自己会碰得头破血流还会连累一家人张珏笑给金金:“总一天社会允许女人当官那时候可不能反对哦。”

“不会怎么会反对?”金金很爱张珏几乎让受过什么委屈这时候回答也诚心诚意。

“那等将来支持竞选。”张珏骄傲得仰起头宣誓一般给丈夫。

金金大笑:“怎么当时就对动心了呢?小女野心家啊哈哈哈媳妇心高气傲本领强大。”

“怎么?不行吗?”张珏白了丈夫一眼。

“哈哈哈当然行!没看出来为骄傲吗?娶了一个巨荣最能干女人!”

“呿什么呢还不如母妃能干呢。”

金金摇头:“和母妃各擅长不分伯仲。”

张珏没想到自己在丈夫心目中地位如此之高忍不住喜上眉梢但社会人人以谦虚低调为行事准则张珏还不敢露出一丝骄狂嗔了丈夫一眼:“越越来了怎比得过母妃?只要认为能勉强跟上母妃脚步已经很满足了。”

金金伸手抱抱老婆:“不用自谦光这巨荣第一才女名头就证明很优秀了现在父王提倡男女平等真怕一天比还风光呵呵人认为吃软饭怎么办?”

张珏搡了丈夫一下脸上却都喜悦。那点小力气在从小练武金金跟前比挠痒痒劲儿还小呢跟爱抚差不多惹得金金又呵呵地笑。

见丈夫真心喜爱自己个才女张珏心中越发坚定了自己将来从政决心。

谨看到大儿媳妇插手帮儿子处理政务刚开始还些担心唯恐添乱谁知张珏魄力又能力这才放下心来暗忖在万恶封建社会强行这样一个本事人关在屋子里张珏日子该多么憋屈啊。

想起当年儿子告诉自己喜欢张澜孙女自己派人打听张珏听闻这姑娘不怎么做针线每日吟诗填词和祖父对弈跟个男孩子一般学问更比大多数男人学得都好换做别做婆婆或许接受不了谨那个世界来儿子能娶一个大才女还个美丽秀气大才女当时便非常满意现在证明自己眼光不俗媳妇果然成了儿子强力助手谨更宽慰。

社会既然给了张珏和男人一样宽阔海洋就该像鱼儿一样自由遨游。

张珏也对这样日子非常满意感觉十分惬意自在为了帮助丈夫提高家族名声时在家办些聚会组织贵妇做慈善支助贫困妇女后来还鼓励女童读书识字为了拿出嫁妆办了一个女校不仅免费让女孩子读书甚至还支助家境贫困但学业优秀女子生活费。人觉得张珏行为实在不可思议甚至还背后嘀咕沽名钓誉但张珏在谨支持下挺了过去学校渐渐了名气规模也上去了那些原本以为学校很快便关门大吉都一个个闭上了嘴巴。谁也没想到张珏在金金当上议员后不到半年就做出了一件引起全国轰动事件——帮一个被婆婆虐待妇女和离。

...

第四百四十一章 磨难

钱新圆王室宗族女子但祖上不过高祖堂兄连爵位都家中光景全凭皇室一年给那点津贴维持仅够吃饱衣服都常常穿宗族里别人家淘汰下来当年个张姓江南丝绸商人在京城为了能够站住脚跟偶然机会认识了新圆父亲便攀附上来结了亲家。

固然新圆父亲为了聘礼才嫁女儿但张家也因此借势开起了一个小店张家父子为人刻薄奸诈唯利图不知惹了多少麻烦都新圆父亲帮解决但现在张家小儿子娶了东城兵马司杨副将女儿张家不依靠新圆父亲了而张家大儿子新圆丈夫又出海三年未归传言船沉人亡张家便嫌弃新圆母女俩个白吃饭但这里京城新圆怎么也宗室之人们不敢公然赶走新圆张家就变法子折磨新圆想要了命。

新圆家境窘迫刻薄张家人平日里不许新圆回娘家于除了过年和新圆父亲过寿新圆都不得出门。

这年冬天新圆去给父亲拜寿张家派了个仆人给钱家送信新圆些不舒服新圆父亲个老好人见秋风秋雨也怕女儿出门子害病加深便在意谁知过不久新圆弟媳余氏奉了婆婆之命到张家探看大姑子张老婆子假意热情却来个全程相陪。

余氏见大姑子脸上上了浓妆气无力神情恹恹怀疑大姊病了张老婆子却一口否定还借故发作挑余氏不余氏个聪明女子什么也没忍气告辞回到家就禀告了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