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一傀儡,有道无道,有什么关系!”泰顺帝就很聪明,安和帝这一条像了父亲。

“谁说陛下是个傀儡?陛下虽然没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但您的肩头,依然担负着监督百官的重任,不然,吏治败坏,咱们祖宗的基业一样传不下去。”

听说能监督百官,小皇帝不生气了,嘴角还稍稍勾了一下:“愿闻其详。”

“陛下可以否决选举上来的官员,只要能拿出说服人的理由,他们就得重新选举,并且,已经任职的官员,您觉得他没有能力,或者贪污腐化,道德败坏,您也可以提出罢免,但为了遏制陛下的权利,防止您率性而为,你的罢免案,还得议会***,超过半数才能起作用。”

“那贪官若是——”

“贪官若是买通议会?议会那么多人,都是见钱眼开的贪官,皇上当年做什么去了?你要知道,所有的官员,包括议会议员,你都有权利监督,也有权利罢免,不然,我们还要这江山做什么?我们还有权利说,江山就是咱们钱家的的吗?”太皇太后一直没说话,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虽然皇帝的权利没有以前大,皇家也没有以前那么高高在上,但他们祖孙几个,都可以安安宁宁的,并且,钱隽这样安排,使得以后皇权的争斗没有那么激烈,她的子孙,自相残杀的可能也降低了,这么多年过去,长子被害,依然是太皇太后心中不能碰触的伤痛。可能有少数女人,对权利的追逐和男人一样强烈,但多数女人,却更看重家庭,更期望儿孙能够平安喜乐,钱隽只要不篡位,不谋害他们,太皇太后便先放下了一半儿的心。

...

第四百四十六章 谁先用

过了几天谨进宫探望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连丧两个儿子一下子老了许多比谨还小几岁现在头发都花白了。

表姐妹相对而坐好一会儿都语可言谨不知太皇太后怎么看待钱隽改革也猜不透太皇太后心里怎么想最后便只了一句:“来看看习惯了没法不关心。”

“哀家好呢自从琳儿去世哀家从来今天这么好过唉总算放心了。”

泰顺帝去世太皇太后一直担忧孙子太小镇不住群臣虽然理智相信钱隽但本能还很担心一旦帝位更迭孙子命可就保不住了对于一个女人最伤心莫过于儿子走在自己前面若连孙子都保不住还什么活头?

谨理解了太皇太后心情低声:“这些都建议王爷做皇帝权利越大皇位诱惑便越大那么多人虎视眈眈们危机就非常大宗族里没人能独善其身大家都会被那刀子伤得体无完肤。”

太皇太后听懂了谨长叹一声:“明德帝(就永昌帝)对不起钱隽但也没办法这么知们原谅了。”

谨点头心里不原谅也没办法永昌帝都死了。

又三年过去了安和小皇帝在钱隽巧妙安排下从北到南江山巡视了一遍然后一头扎在茂城什么也不回京这里电还大船机器轰鸣。最感兴趣电车不用马跑起来很平稳而且力气很大能坐很多人辅政王家人给了一辆小电车可以开在院子里来回转玩儿因为京城电电车开不起来皇帝只能在江南玩儿不管安和帝多么懂事知自己作为皇帝不可以任性但这种生生最爱玩具夺去感觉还让非常不爽。

来宝儿很无奈只好拍电报给钱隽。

从茂城到京城谨设立了好几个电磁发射和接受基站用以传送电报信号用风力发电装置。因为所产生电量很小只能维持住一个电报信号还不能用在其方面再谨找不到钨矿还制不出白炽灯而后世用其它照明谨弄不懂其原理没法带到世界来。

钱隽给小皇帝发电报答应在京城为建一个小电车场安和帝这才高兴了终于感觉到了做皇帝快乐回京船上就带了那辆小型电车同船还带了一大批人木工、铁匠、瓦工还没听过电工、机械师等。

京城外西山上一股泉水谨曾经过那里可以建一个小发电厂钱隽表面为了满足皇帝童心实际上为了茂城人科学意识引到京城马上就要卸任了在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要尽一切可能断绝复辟后路。

开山劈石依然使用火药虽然效益不高但还比人工快多了因为人手齐全电厂又真很小山顶水库建了起来电机也做好了便开始试车了这些人都在茂城参加过修建水电站熟门熟路果然没怎么费事就成功了。

为了扩大影响钱隽请了京城影响贵族以及几位大商家更多则皇帝发出请柬年轻人到现场参加开机仪式。

水闸拉起来哗啦啦水流推动巨大转轮发出轰隆隆声音引起参观者一阵骚动刺激欢欣还担忧和不安。

电表转起来表明电流产生钱隽看到电表显示数据稳定下来便给皇帝行礼示意玩具电车可以启动了。

小皇帝忍不住咧嘴笑起来毕竟还个孩子没法完全遮掩心思其年轻人都莫名其妙安和帝更开心忍不住当起了解教给那些贵族家孩子如何开车。

几个胆大学皇帝样子坐在小车里脚下一踩小车立刻启动呜一声便往前蹿们吓得哇哇大叫人越害怕脚下踩得越紧一直车开出了轨才停下人害怕脸色苍白下了车但更多人越玩越开心坐在车上不肯下去。

几个贵公子刚开始不明就里唯恐在皇帝面前丢人还矜持站在一边这会儿实在忍不住纷纷上前那些门第比自己低少年赶下去自己上去玩起来直到皇上累了停了车下来们才赶紧跟走到一边泰顺帝第一个孩子女儿已经嫁人了丈夫也就现在大长公主驸马和安和帝关系很好下了车便走在一起:“皇上听茂城大街上就电车人们出行都不用驾马车开电车就走了下令让首辅也给京城装上。”

“好!”皇帝非常开心满口应诺也不想想大街上电车人手一部吗?

年龄大人可不敢上电车为了满足们好奇心电厂附近还装了磨面机、洗衣机、电风扇等。贵族谁干活儿?就热了也丫鬟打扇于们对这些不感兴趣最后看到了电。

让仆人传不仅慢还可能不清楚们对很好奇不见面却能真好东西。

“茂城普通人家都装这东西了?”宏亲王瞪大眼睛问永昌帝弟弟被压制了几十年现在皇帝年幼作为叔祖终于可以出头了。

“嗯!”钱隽点头。

“无法无天皇上还没用过。”

“王爷此言差矣。”子夜在一边帮父亲。“差?哪里差了?”“皇上用东西当然最好可百姓不试用一用怎么确定好不好?比如林子里长一种果子能不能吃好不好吃肯定得百姓先尝尝?难不成先给陛下万一毒怎么办?”

...

第四百四十七章 皇宫成了蜘蛛网

?宏亲王气得胡子直翘:“你,你”了好几声,却说不出话来。

虽然他比南海亲王的血缘近,但南海亲王一直是皇帝宠臣,比他威望高多了,爵位也和他是一样的,因此,他也不敢拿子夜怎么样。

钱隽倒是好脾气,解释道:“宏亲王,不是那边百姓不肯献给皇帝,而是,一部电话机,皇帝怎么打?若是多贡献几部,就得撒网,还得办个电话局,前两年我提议了,不是你反对来着,最后没有办成吗?”

“为何要办个电话局?两家之间拉一根线就行了。”

子夜又接声道:“宏亲王,那我家和皇宫之间拉一根线,你就免了。”

“凭什么你准你拉线,不许我拉线?”宏亲王瞪了子夜一眼,心说,你你老子虽然以前比我得势,可这几年,他没少得罪皇帝,陛下到底愿意和谁家拉线,还难说呢。

子夜笑了笑:“宏亲王,你说,皇上和长公主家要不要拉一根?”

那是亲姐弟,宏亲王不敢说不:“要!”

“宫里要不要和威远侯拉一根线?”

这是外祖父家,宏亲王也不敢说不。

“我父王是首辅,陛下说不定晚上睡觉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得打电话和我父王讨论讨论,这根线必须的吧?”

宏亲王咬着牙点头。

“还有,皇宫还要不要和大长公主家拉一根线呢?还有睿亲王、忠亲王、明郡王、诚郡王…家拉电话线?”

这些,乃是皇上的亲叔叔、堂叔叔、亲姑父、一个祖父的堂兄弟家,都比宏亲王和皇帝的关系近,宏亲王头点得跟鸡啄米一般,不停地说:“要”“要”“要”。

“那是皇宫,满天都挂的是铁丝,你当蜘蛛织网呢?原来你就是这么为皇上办事的。”

钱隽都被儿子逗笑了,在一边忍得肚子疼,子夜平日里不声不响的,又乖巧又老实,他一直以为,这个儿子不会有大出息,是个守成享福的,这才派他陪着皇帝全国家的转着玩儿,没想到,他的嘴巴这么犀利,钱隽暗暗祈祷,儿子千万别得罪了皇帝,虽然皇帝的权力,比以前小了,可再小,那也是皇帝,等他大了,心眼长全了,想要暗算个谁,那也让对方吃不了兜着走呢。

子夜把宏亲王逗弄够了,这才换了口气,一副好心好意的模样道:“若是两家随便就拉根电话线,皇宫的上空还不成了蜘蛛网了?京城满天都是电线,那可就都粘到一块儿了,你给皇上打电话,我都能听见了。”

宏亲王急得乱摇头,根本没话反驳子夜,其实,他就是不懂电话怎么用,刚才就胡说的,现在见子夜厉害,心里后悔的不行,老大不小的人了,这么在小辈面前丢脸,他都羞死了。

听说可以从电厂到京城之间拉两根铜线,就能把电运过去,来参观的贵族,纷纷要求给街道上装轨道。

“南海亲王,让人做大点的电车,每家一个,出门又方便又稳当,街道上还没有马粪牛粪的,多干净。”太长公主驸马走到钱隽跟前建议道。

钱隽笑:“好了啦,你比我还小,回去找本科学的书念一念,电车得走到轨道上,若是两家相遇,怎么办?那么快,还没反应过来,都撞上了,就算开的慢,撞不上,那也没法走了啊,头顶头的怎么让路呢?马车还能掉个头什么的。”

“王爷,你就别笑话我了,难不成,这么好的东西,只能当游戏玩儿?”

“听说有人在研究怎样做出小车,还不用轨道,这样就可以一家一辆了,然后,咱们把路拓宽些,去谁家就方便多了。”

“什么时候能造出来呀?”

“这我可说不准啊,谁能说出后面的事情?”

虽然电车好玩,但毕竟电厂在山野之间,野炊之后,没什么玩的,一行人上马的上马,上车的上车,簇拥着皇帝的辇车往回走,没多会儿,小皇帝在辇车里闷得慌,又闹着骑马,大家拗不过他,只好让有武艺的子夜和威远侯的儿子林青在一边护着,一行人也放慢速度,前呼后拥地往京城去。

走了会儿,皇帝还是不满,把所有的年轻人都叫到了身边,一群人嘀嘀咕咕地说笑话,他们最期望的,就是赶紧做出单电车,不要轨道的,皇帝最后,让人传话,把南海亲王招到身边:“王爷,什么时候才能造出无轨车呀?”

“皇帝,这个,我真不好说,不过,要想加快速度,微臣到有一个建议。”钱隽略有些沉吟。

“恕你无罪,讲!”皇帝毕竟还小,有些忍不住。

“皇上,微臣建议,科举考试,一直以儒学为主,可眼下,光靠儒学,是不是有些行不通啊?毕竟,那里面可没有怎样做电车啊,不若,科举考试的内容,再换一换吧,以科学为主,儒学为辅吧。”

“不行!”皇帝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后面有人大声反对。

钱隽摆手:“皇上,此事重大,也不要现在就说行还是不,咱们回朝再议,可以吗?”

小皇帝点头:“好吧,让大家都好好想想,权衡一下利弊。”

前面的年轻人,也都是读儒学长大的,说实话,坚持传统,和满足他们的心意比起来,后者更有吸引力,但事关重大,谁也没有说话。

如果坚持儒学,就没法形成学习科学的风气,没有这方面的积淀,科技创新就是一句空谈,文谨规划的那些美好世界,便永远不会实现。

就在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学者,关于科举考试要不要改变的问题,吵得一沓糊涂时,南方的士绅百姓,意见却造就得到了统一,功劳还在于周家的戏班,他们在前一年,推出了一出戏《三滴血》,讽刺那些不求甚解死读书的书呆子,剧中的男主人公,就是个科举出仕的官员,周家父子俩,没少和那些酸儒打交道,扮演的演员让他俩调教得特别传神,一说话就摇头晃脑,咬文嚼字,言语晦涩难懂,百姓先是对这样的官员腻味,随即也接受了科举制度存在不足的现实。

剧评乃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三滴血》,不光是《茂城日报》长篇累牍地评论,《茂城早报》也不甘示弱,京城这边关于科举的讨论一开始,便有去过茂城的人想起了《三滴血》,有人出钱邀请周家戏班北上,周炳坤在茂城的演出都顾不过来,自然没答应,却有几个模仿他们的戏班子,争先恐后地上了路。

于是,京城里好几个剧场都开始演《三滴血》,这下官员也不用讨论了,因为类似那上面的故事,也不是没出过,首辅最出名的言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凭什么只懂儒学的人,要管理所有的百姓?为何不让学农的管农,学工的管工?”

钱隽是首辅,皇帝又是傀儡,给他做事带来极大的方便,于是,京城发起了一场大讨论,刚开始那些老儒生还占上风,后来,越来越理屈词穷,被驳斥得体无完肤,这场讨论,极大地冲击了科举以儒学为主的论调,再加上钱隽个人的影响力,改变科举的时机已然成熟。

钱隽正式提交科举要以科学为主,儒学为辅的奏议,议会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争执,最后表决结果,以刚好超过百分之六十的选票通过了,于是,内阁急征新考试内容的大纲,刊发全国。

茂林书局印制的《科学丛书》《数学》,都是符合考试大纲的书籍,于是,想要参加科举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册,以前学过的人,都忍不住乐了,他们本来已经放弃了科举,现在见幸运之神叩门,无不喜出望外,一个个又重新准备,参加考试。

茂城有个账房孙林,因为喜欢数学,已经自学完了茂林书局出的整套书籍,他自忖年纪大,出身不行,没有体力参加科举,便想办个学校,可惜,茂城他这样水平的人不少,他没有信心能够办起来。

就在这时,有人介绍孙林认识了来宝儿,来宝儿把孙林送到了京城,就在国子监不远的一个宅子里,挂牌办了个数学速成班,后来来宝儿又送来一个女子王红丽,她主讲科学,这个院子,便成了一个小型学校。国子监的学子哪个不是为了科举才在这里读书的?眼看剩一年多了,以前所学全都用不上,还得学新的,学生一个个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大家焦虑时,有人看到那个牌子,便试着去听课,数学和科学,本来就比儒学更容易懂,也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国子监的学子,都跑到私塾里去了,把几个老翰林气得吹胡子瞪眼地,上书给了皇上,要取缔那个私塾。钱隽趁机和内阁做出决定,干脆公开招聘国子监老师,于是又有茂城的学者北上应聘,再加上孙林和王红丽,一共有十个人,他们在国子监授课,开始了科学教育新里程。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异种也称王

科举考试那风向标这边改变立刻便引起一片哗然钱隽郑重承诺已经考上举人可以分批来京城学习不管考中进士只要们在后面数学和科学学习中成绩及格朝廷都会安排一定职位。

官做好过没官做那些举人就气也只好忍何况下去通知上写得明白儒学学得好证明们学习能力强聪慧那么学习别也一样不错并且给最后科学学习不及格也承诺朝廷确保给一个吏职位若做事勤勉能力突出还晋升机会。

今后当官不凭考试而凭选举那些举人知争也无用便只好捏鼻子认了。

这些事情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麻烦钱隽在任上最后一年多几乎都在协调主导此事直到主持过科举考试建立科学院让所进士进院学习所落第举子分配到各级官府实习这才手主持了下一届大选。

王英诚本以为钱隽做对手这一届大选就自己天下谁知冒出了个苏安拿茂城发展做自己成绩再加上这些年对新政理解一举击败了王英诚。

苏安王英诚培养和提拔这次反水王英诚气坏了也年届六十这么多年一直劳心劳力和钱隽争夺首辅失败心里就憋一股气这一次更窝火失败后便病倒了苏安宣誓就职那天一口黑血喷出病倒了。

皇帝已经十七岁了正式宣布亲政苏安在茂城见到皇帝就一个贪玩少年坐在玩具电车上耍赖不肯下来以为自己做了首辅肯定能架空皇帝大权独握名义上不皇帝但实际上却过当皇帝瘾甚至幻想不定巧妙布局还能谋权篡位让这天下改个姓呢。

苏安如意算盘打得那个好啊可惜上任之后却发出处处掣肘所重大举措影响到国体都得议会***才能通过还小皇帝主持个士林院权调查官员这些人以皇室贵族和卸任官员为主以各地名流仕绅为辅既对皇室忠诚又对官员贪腐行为知情官府一举一动盯得很紧贪腐、专权事情想也别想。

钱又无权擅自调动军队苏安首辅无论如何也没法变成皇帝过了三年苏安见毫无缝隙可钻也便死心了老老实实经营只希望下一届连任能够成功只没想到接下来选举忽然冒出那么多竞选人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口才好各种演讲和宣传让民众一时难以选择。

这因为苏安能力不怎么出众竟然能够竞选成功让这些人看到了希望因而这届选举觉得自己点人脉又能力都跳了出来。

最后结果令钱隽也感到意外——沈荣强沈明昭次子大获全胜成了首辅。

这都沾了长辈光了沈明昭、沈明昀、沈明熙兄弟全都才华出众、爱民如子老百姓在众多选举人中挑来选去也不知该选哪一个最后票都投给了期望和父亲以及叔叔一样为民谋福。

王英诚两次失败受到极大打击在家里大病了一场这才刚刚缓过来看到沈家人上台立刻又坐不住了在《上京报》上撰指责钱隽做手脚让表弟在大选中胜出。

《京华日报》社早就群钱隽铁笔拥趸们立刻写章反驳。王英诚见了非常高兴反正没希望了只要能泼钱隽一身污水就行这次辩论影响越大看人越多怀疑钱隽人就越多目就可以达到了。

沈家老一辈三兄弟都已经过世了沈荣强这一辈远父辈名气这也跟沈家兄弟几个行事风格关系以前沈明昭父亲很早便注意提高儿子名气到了沈明昭和沈明昀跟前们很厌烦小小年纪便要背负很多对几个孩子极尽保护结果沈家名气一下子小多了。其实沈明昭老大沈荣华当年科举时皇帝本来要点状元沈明昭不许:“皇上微臣和兄弟幸忝居朝臣之列沈家享受了太多皇恩状元之位就给其百姓孩子。”

“这怎么可以?令郎采可目共睹第二名和第三名都不及。”

“皇上这微臣请求微臣不想百姓弄权谋私。”

永昌帝笑了笑:“唉啊想太多了也罢给个探花郎。”

于沈荣华这样丢了状元之位。在历史记录中真正能干状元郎不很多这位沈荣华便这样为官很清廉也很勤奋但却因为些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还不如两个弟弟官儿做得大呢。

现在沈荣华脑子依然转过弯还坚决反对钱隽变革主力人物呢。

沈荣强在沈家这一辈人中可以个异类读书时倒很聪明就不能参加考试光考秀才就去了三次第一次天气太热中暑了卷子才答到一半就上吐下泻让人抬了出去考官看在沈明昭面子上让通过了沈明昭知后那个学正训了一顿严令取消儿子进学资格。

沈荣强也赞成父亲决定自信自己能够考过但第二次考试路上遇到疯马受了重伤连考场都没进。沈家人这才意识到沈荣强考试运不好第三次考试准备非常充分沈荣强却莫名其妙地得了病忍腹痛只用了半天答完卷子就又一次昏迷过去。好歹采斐然名声在外学正录了还给了个第一名也没人意见总算当上了秀才。

...

第四百四十九章 改变

后来沈荣强考举人时也一波三折弟弟沈荣丰都考上了进士还被卡在秋闱大门之外。沈荣强一怒之下不考了沈家官居高位好歹个秀才功名恩荫一个小官儿还没沈荣强不愿意让人指责自己吃父亲老本自己参加财会学习然后进了户部做了一个管账务小吏。

沈荣强能力非常强能够双手使用算盘同时算两本账而且科举屡屡遇挫为人便不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而与人为善很能为对方想在户部赢得了非常好名声很快便在同僚中脱颖而出升为官儿十年后熬到了六沈明昀进京外放到地方当了个州府同知主管农业、水利很快就熟悉了业务做得声色。

当时还太子钱灏琳看上了沈荣强调到了南明州做知州——就钱灏琳建船坞地方沈荣强既照顾了太子生意还发展了当地经济在老百姓中间落了非常好口碑。

钱隽变革沈家人不支持居多只沈荣强欢欣鼓舞大为赞叹为此沈明昀活时候还狠狠训斥过但沈荣强不为叔父压力所动逐条和叔父辩驳一度连沈明昀都不过。

沈荣强提出竞选时沈家人一点也不看好都认为只秀才功名做个四台都皇帝抬举还想当首辅简直自取其辱谁也没想到竟然成功了。

看到王英诚借弟弟攻击钱隽沈荣华很气愤训斥弟弟:“瞧见了吗?都给亲王惹祸事。”

沈荣强一点也不生气微微笑了笑对大哥:“王英诚就一疯狗也会找个借口攻击王爷难不成怕狗咬还不出门了?”

“当了首辅怎却刻薄起来?”

“哥哥对讨厌人从来都宽厚过只以前们起们时候不太吭声而已。”

沈荣华想了想兄弟确这样沉默了一会儿:“王爷搞这一套完全颠覆了君臣和人理也不怕后世落下骂名?”

沈荣强笑了:“好哥哥哎到了如今难还看不清形势吗?以前不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吗?王爷此举才真正为国为民和父亲、叔父努力一生谁真正让百姓富裕了?国家富强了?可王爷新政才几年时间比巨荣朝建立几百年发展都快老百姓孩子多数都进了学堂不再睁眼瞎们米缸里满了腰包硬了声音都大了亮了。”

沈荣华一时无语弟弟所确这样但却觉得老百姓以前驯服了动不动也敢和官吏对抗了还首辅侵占了皇权这些难不值得忧心吗?

沈荣强对兄长固执落伍十分无奈语重心长地:“好大哥以前口口声声为民请命努力二十年治下百姓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全都白做工王爷新政不仅要民生还要民慧、民强至于皇权么皇帝一个人如何能够管辖巨荣这么大国家?分权于民乃天经地义至于官员民慧民强们就不敢肆意妄为这样贪官污吏就不仅只怕皇上派官员更怕百姓被千万双眼睛盯看还敢渎职违法不?总一天首辅都无事可做那才真正太平盛世。”

沈荣华被弟弟狂妄言语打击到了一句都不出来再也言语能够应对。

确沈家祖训为官要清正廉明要一心为民可钱隽现在新政哪一个不为民所想?反而衬托沈家一心为民假为民别用心。

沈荣华也一时想不开弟弟震耳发聩在家和几个堂兄弟沈荣强反复讨论最后终于想通了沈荣华年龄比钱隽还大自诩老骥伏枥当然不会浪费时间组织人马在报纸上撰全心拥护新政维护钱隽。

沈家这一代堂兄弟共七人只沈荣强个秀才其余最差也举人于们加入和王英诚对垒很快就《上京报》打趴下了那边不得不换了题。

王英诚见骂人都不对手心灰意冷黯然退出政界大儿子王光忠中了举人之后一直再无法前进一步永昌帝曾经给了个恩典让其去了江南某县做了个知县。江南膏腴之地知县也肥差王光忠读书比不上老子读书做官捞钱却很行不仅利用权力贪污受贿还勾结了一帮亡命之徒在一个小海湾泊船走私货物挣了不少钱最后被金金人抓住那一船货全部被没收官儿也丢了若不王英诚四处求情少不了得吃几年牢饭。

事情平息后王光忠来到茂城附近一个小县城自己贪腐所得银钱投资建起一个缫丝厂。

茂城织绸厂多郊区种桑养蚕人也多而且江南天气暖和一年可以养两季蚕王光忠心狠让缫丝工干活时间长给薪水低因而能压下价格产不愁销路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之后还开了一家印务所悄悄翻印《数学》和《科学》教材让人运到江南等地售卖也赚了不少钱。

以前王英诚见长子屡试不第特别恼火对儿子很不满意现在竞选不上不官儿了儿子能赚钱两人之间关系便由刚开始俯视慢慢变成平视王光忠和父亲谈论时局时这样:“爹爹败给苏安不您本事不如也不命运不如而您找出选民到底想要什么都没法满足选民心意选民如何肯投票呢?”

王英诚没想到儿子竟然能出这样高见不由对刮目相看调整了一下语气面无表情地问:“那认为选民心意什么?”

“过好日子啊。”

王英诚气得想呸儿子一口语气恼怒地:“谁不想过好日子?”

“可爹爹替那些选民想过如何能过上好日子?”

“那些愚民——”

“看看爹爹心里就选民哪怕为了哄出们手里那张选票略微替们想一想都没做到选民凭什么要选您呢?愚民也得愚弄那么一下才行啊。”

王英诚不出来确这么想过一直考虑如何维护昔日秩序给***仅仅那些留恋昔日辉煌封建遗老而那些人殡天改了想法因此支持选民越来越少。

“爹爹参加选举就烧钱行当幸好当时让叔叔出面办了个《上京报》不然选票更少。不知巨荣第一家报纸就南海亲王王妃办。”

“怎么可能?一个女人——”

“爹都知南海亲王府富可敌国但很少人知南海亲王府里到底谁才真正搂钱耙子很多人都认为南海亲王在挣钱只不过产业落在王妃名下其实们家就王妃在赚钱在茂城不仅《茂城日报》大股东还电局第二大股东新银行也掺了一脚甚至连码头、海船那边也都涉猎。”

王英诚冷汗都出来了光这份财富都能压倒想到自己不自量力竟然和钱隽打擂台就一阵心悸:“幸好钱隽个君子不然缫丝厂动动手指也开不下去了。”

王光忠摇摇头:“非也爹爹和大河织厂东家干亲们肯定会收丝只要能卖出去钱隽如何能灭了?”

“和抢丝源收不到丝怎么开厂子?”

王光忠咬牙:“敢!茂城督抚明规定官员不许插手生意强买强卖。”

王英诚摇摇头:“也不强买强卖只需派人到附近农村要价格提高那么一两分这里就收不到丝了。”

王光忠傻了过了会儿对王英诚翘起大拇指:“爹爹还厉害估计钱隽根本没想到。”

王英诚笑了一下到了现在不再狂妄地认为钱隽不如自己了至于钱隽以后怎么做既然想到这里了就该为儿子谋划一二谁知王英诚还没动手附近新开一家缫丝厂那边率先发动们价格提高了一分然后和附近养蚕户签订了购销合同。王光忠听到消息立刻派人价格提高两分争取没签约蚕农茧子卖给。王光忠以前压级压价刻薄刁钻蚕农对非常厌恶现在看到来了新缫丝厂便没人肯和签合同王光忠又气又急一个晚上头顶便出现了大片头皮老婆早上起来看到丈夫枕头上黑乎乎一团头发坐在屋里哭起来。

...

第四百五十章 改弦易辙

见儿子受苦王英诚坐不住了考虑了一下便果断出手和儿子商量缫丝厂卖了。

“咱老王家祖传规矩耕读传家虽然不及经商挣钱多但好在稳当啊日子也安逸爹爹看过了现在养蚕不如经商挣钱大片山地在出手们不如盘下来种桑养蚕:。”

王光忠不同意:“当地主最不安逸了靠天吃饭丰收了不赚钱歉收更不赚钱不行。”

“那要干什么?”

“爹爹茂城电局很赚钱不如咱们回老家也开个电局。”

王英诚老家在元城乃陆路南北和东西最大官相汇处个富裕大城市开电局应该可以但王英诚依然摇头:“儿子会造电吗?钱隽在京城开电局了元城那边肯定好些人都意愿谁家造好了电给用?”

王光忠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爹爹不难以前反对子俊读新学其实一直偷偷做科学实验来什么电电报都实验出来了前不久还造电比荣家好呢。”

“真?”王英诚高兴了反正科举已经不考儒学改考科学孙子这回不听反而做对了。

不久王家便回了元城开起了电局巨荣那些顽固分子一看自己领袖改弦易辙都非常伤心再也信心坚持腐朽守旧封建观念了。

接下来日子虽然事情并不一帆风顺但却应了谨在波折中前进在前进中波折民主思想就像春风里野草谁也挡不住它们生根发芽迅速蔓延尤其在科学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之后生产力迅猛发展更助长了人们追求民主自由思想。

钱隽从首辅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人却依然忙碌小皇上看出真心为国便十分倚重刚开始大事小事都要咨询钱隽鼓励自己拿主意现在小皇上依然认为重要决断和钱隽商量之后才下定决心。

钱钱一直在军中发展不久前金金从议会退出也进入军中。现在巨荣军队由首辅下命令但虎符却掌握在皇帝手上而且皇家掌握军火生产各地元帅就想做点什么也力不从心——光军火断供都够们受了何况军队和将官及家属都不许经商皇家每年从海关税收中拨付一大笔钱补贴给军中将领家属那些将领钱地位自然安心服役。

不安心也不行军队里军纪处还军法处那些条严苛呢对违法犯罪军人绝不容情。

因为钱钱在军中金金也转入军中谨都不得不手里产业全都转换成了土地或现金。

那两份报纸当然不能给了别人全转在来宝儿名下收入也给了来家。这也为了答谢来宝儿这么多年鞍前马后为钱隽做了那么多事情。

见谨那么多商铺股份转让出去关爱人都非常惋惜玉洁郡主甚至拒绝接受谨给铺子。

“郡主娘娘这商铺转让给房契还归呢算帮看房子怎么不愿意吗?”

玉洁郡主又气又笑:“这么看房子吗?一年白白多了那么多收益。”

“娘娘金金要进入军中就不许经商了今后铺子收益全看打理得如何那劳动所得跟没关系什么叫白白多了?难什么也不管房子自己会赚钱?”

玉洁郡主知谨舍不得公开转让让铺子好过了陌生人便点头接了过来不过从那时开始每年都给谨送一份厚礼算一种偿还。

军人家庭不许经商但没不许拥土地和房产谨转让来资金全都投入了方面甚至连草原都买了好大一片家里人都觉得莫名其妙却不知当经济条件发展百姓一天也会放弃猪肉爱吃羊肉羊肉价格抬高到离谱那片草原也会带来丰厚回报。

来宝儿个情意非要坚持购买这两份报纸除了拿出手头积攒银钱还给谨写了好大面额一张借条每年从报纸收益中拿出八成来还债。

来宝儿儿子来福星懂得父亲坚持们来家哪怕八成利润送出去十年后拥两份报业真占了莫大便宜。

当年来宝儿被人欺压不愿儿子继续做个一无处人便让儿子跟南海亲王身边退休荣养一个老护院练武本来打算来福星大了跟从钱钱进军营谁知却迷上了研制枪弹武器后来进了皇家军火研究院。

研究院职都不算军人来家便可以掌控报纸。可以们家得利报纸舆论导向依然为南海亲王府服务。

对钱隽这样安排军队事务安和帝十分满意最欣赏便钱隽对军队高级将领给钱给地位但却用军火掐住们脖子做法:“南海亲王这一招可真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