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病好了?”那个矮点儿中年妇女,也就是大伯母开口问道,苏张氏笑着点头,让苏致安去屋里搬了小板凳出来:“嗯,好了,可吓坏我了,以后不能让这丫头去水边了。”

“小孩子就是调皮,你们以前也太惯着小荷了。”大伯母在一边坐下,一边帮忙摘花生一边说道:“以后得拘着她,在家里做点儿家务了或者是学学刺绣。”

说着,凑到苏张氏耳边低声说道:“你知道不?镇上那个绣坊要招工了,小荷早点儿开始学,过几年,一定能被招上的。”

苏张氏点点头:“大嫂说的是,以后得让小荷学刺绣才行,就是隔壁村那个春花,因为在绣坊呆过两年,最后可嫁给了张屠夫呢。”

别看张屠夫就是个杀猪的,但是人家有钱,附近几个村子的待嫁闺女,可都是盯着张屠夫呢,结果人家张屠夫找了邻村那个春花。

“对了,这次绣坊招多大年纪的?清芳和清花去不去?”苏张氏说完又问道,苏李氏摇摇头:“要十二岁到十六岁的,我倒是想将她们两个给送过去,可你又不是不知道,小芳明年就要出门子了,小花手又拙,没那个本事儿。”

“那二哥家的小芬年纪不正好?”苏张氏立马说道:“二嫂有没说将小芬给送过去?”

“说了,就你不知道,前几天,二弟妹就带着小芬去报名了。”苏李氏有些不高兴:“这又不是什么坏事儿,还用二弟妹藏藏掖掖的吗?她家小芬赚了钱,难不成还担心咱们去借?”

“哎呀,大嫂你又不是不知道二嫂的性子,她人不坏,就是做事情喜欢藏掖,真要有个跟拐子家媳妇一样的妯娌,你才更闹心呢。”苏张氏哈哈笑道,苏李氏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又凑到苏张氏耳边说悄悄话:“你不知道吧,昨儿,王兴可是进了拐子家,大半夜的才出来。”

“真的?”苏张氏一脸惊讶,苏李氏连连点头:“那是,我骗你这个做什么?我告诉你,拐子他娘今儿早上亲口说的。”

“拐子他娘也太那个啥了吧。”苏张氏说话说的口渴,转头要端水喝,一眼瞅见苏清荷,顿了顿,赶苏清荷:“小荷赶紧去睡觉吧,身体刚好,可别又病了。”

苏清荷嘟嘟嘴,转头看苏清芳,大家都是女孩子,怎么苏清芳就能听这种闲话?

大约是脸上的不高兴表现的太明显了,大伯母笑了起来:“你年纪还小,你大姐明年就要出门子了,听点儿闲话更有好处,将来去婆家了也知道该怎么看人怎么处事。”

这小山村可不是大宅门,还能请个教养嬷嬷来。这山村里的姑娘,到了一定年纪,跟在亲娘身边听几年“故事”,自然而然的就懂事儿了。

当然,前提条件是这当娘的能正确引导闺女,要不然,让闺女移了性子,那可就坏事儿了。

苏清荷上辈子也听奶奶说过这些,所以转瞬就明白了。想了想,自己身子确实有些撑不住,这会儿又困又累的,还不如早点儿回去睡觉。

而且,自己不在场了,他们说话声音说不定就会大了些,在自己屋里,应该是听得见的吧?

想着,苏清荷就打了个呵欠:“那我去睡觉了,大伯父晚安,大伯母晚安,爹爹晚安,娘亲晚安,大姐晚安,大哥晚安,二哥晚安。”

一连串报下来,苏李氏很惊讶的看苏张氏:“小荷这病好了,倒是比以前懂事儿多了啊。”

苏张氏一脸骄傲:“那是,咱家小荷原先就懂事儿,就是性子太皮实,生了一场病,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苏清荷一脑门黑线,到厨房踩着等着舀了半盆子热水,兑成温水,洗了脸,洗了脚,然后就踢踏着鞋子回房间了。卧室里的东西挺少的,连个铜镜都没有,只桌子上扔了一把梳子,还掉了一半齿子。

梳好头发钻到被窝里,一边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一边盘算这个季节做什么能赚钱。首先,这是十月份,古代十月份挺冷了,都下霜了。

地里刚收了花生和高粱,据说家里还种了一些黄豆。等这些收完,是要全部种上麦子的,她还没弄清楚这个年代是什么朝代,也不知道这个时空,到底都有些什么作物。

要不然,自己还是等明天,先在村子里转一圈,然后再到镇子里转一圈,收集一下材料,然后再考虑赚钱的事情?

“三哥那事儿怎么说的?”院子里,苏静森正和苏静青说着话,苏静青有些沉默寡言,听到弟弟的问话,也只是摇摇头:“不知道,娘有些犹豫,好处是三弟妹的姐姐不错,又是小兰的亲姨妈,将来肯定不会亏待了小兰,坏处却是三弟妹的姐姐生不出孩子,三弟可是连个子嗣都没有的。三弟倒是愿意的,这几天还带着小兰往三弟妹娘家去了几次,不过那边的态度不好说。”

“不好说?”苏静森有些疑惑,他们苏家虽然不算大富之家,但兄弟多,个个能帮得上忙,又是分了家的,不用担心日后家里起什么龌龊,最重要的是家里小弟是个秀才,娶了镇上的姑娘,又在镇子上开了铺子,将来也能提携兄弟,这种家境,算是不错的了。更重要的是,三弟没儿子,虽然是继室,但日后生了儿子,那可就是顶梁柱了,这样的三弟妹娘家还看不上?

苏静青叹口气,拽了一把花生说道:“镇上黄员外要纳小妾,他们家想把闺女送过去。”

苏静森沉默了,苏李氏在一边哼了一声:“他们家都长了一双富贵眼,以前,三弟妹刚过世那会儿,还时不时将小兰接过去住几天,这不,一说黄员外要纳妾,咱家人上门都不出来见客了。”

苏张氏安慰她:“大嫂你应该高兴,她不高兴进咱们家门,咱们家还不高兴娶她呢,得亏现在有黄员外这事情,要不然等成了亲才发现她是个不好的,可不能将人送回去了。”

苏李氏想了想,乐着点头:“四弟妹说的是,我就是瞧不上她那势力样。”她是家里大嫂,日后谁家有点儿什么事儿,都是要说上两句的,真来个见钱眼开的弟妹,她还不一定能管得住,也幸好是没娶进门。

外面众人很是高兴的说着八卦,苏清荷只听了一会儿,就控制不住睡衣,慢慢的睡过去了。

第二天她起床的时候,苏静森已经和苏张氏一起下地了,家里就剩下苏致安。见苏清荷起床,苏致安赶忙说道:“小妹,娘留了粥在锅里,你要喝的话,我去给你热热。”

“嗯,谢谢二哥。”苏清荷乖巧点头,趁着苏致安去厨房生火,自己到水缸里打了水出来洗脸。顺便打探情况:“二哥,水缸里的水怎么变多了啊。”

“你忘了?爹每天早上起床都是要先到村头水井里挑水的。”苏致安一边往灶膛里塞柴火,一边抽空扭头说道,苏清荷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我不是忘了吗?等吃完饭,咱俩去山上摘野菜?”

“就你这小胳膊小腿的,走不动还得我背着。要不然,我带你去河边捡鸭蛋吧。”苏致安想了一会儿才说道,苏清荷点点头,反正她的目的就是出门,只要最终目的达成了就行。

吃了饭,苏清荷踩着凳子刷锅洗碗,收拾妥当了,兄妹两个才一起出门。路过某户人家,苏致安还要扯着嗓子喊两声:“小虎,在家不?去河边捡鸭蛋了。”

没人回话,苏致安也不在意,领着苏清荷继续往前走,喊了四五家,终于在喊小狗子的时候,出来七八岁的小男孩:“来了来了,等等我,我也领我妹妹去。”

捡野鸭蛋

没多久,小狗子就领着一个蹒跚走路的小女孩出来了。苏致安伸手捏了捏小女孩的脸:“梨花,叫哥哥。”

小姑娘大约才两三岁,说话有些嘟嘟囔囔的听不清楚,喊完了苏致安,又扑过来拽苏清荷的手,很是亲昵的样子。所以苏清荷猜着,大约以前,他们几个是经常在一起玩的吧。

“我刚才叫了小虎他们,都不在家,就你一个人在家。怎么,今天你爹娘没带着梨花下地?”苏致安好奇的问道,农忙时候,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是要下地的,就算是做不了种活,也是能做一些轻活的。

比如说锄花生,大家在前面将花生秧锄出来,小孩子就可以在后面拎着花生秧将下面的泥土块儿给抖掉,顺便将掉下来的花生也捡起来。

所以,农村的小孩子,一到农忙的时候,几乎都没有出来玩耍的时间

小狗子小大人一样叹口气:“你不知道,我们家花生都收了一半了,我奶奶非得说,让我们先过去帮着我大伯家收花生,我爹娘自然是舍不得我和梨花去受罪的,所以就不让我们两个过去了。”

苏致安很惊讶:“你奶奶都偏心到这种地步了啊?那你们两个不去,你奶奶就不会不高兴吗?”

“她不高兴什么?我小姑姑可比我年龄大多了,不照样不下地吗?”小狗子很不高兴的说道,再路过一家门口,扬高声音喊道:“杨子,去河边玩儿了。”

说着,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没多久,院子里就跑出来一个斯斯文文的小男孩,手上还拽着个长长的鱼竿:“好,我正想去钓鱼呢,咦,致安和清荷今天都没下地啊,清荷病好了吗?”

苏清荷还没来得及说话,苏致安就在一边说道:“好了好了,咱们赶紧去吧,杨子,你爹娘回来看见你没有念书,不会骂我们几个吧?”

“不会,我不让他们骂你们。”杨子摆摆手,很大方的说道,又塞给苏清荷一个小纸包:“给,清荷,这个是我大哥从镇里带来的糖,可甜了,你尝尝。”

苏清荷乖乖笑着点头:“谢谢杨子哥。”

杨子一脸惊讶:“刚刚清荷叫我啥?”说着,转头去苏致安:“清荷不会是发烧烧坏了脑子吧?啧啧,以前不都跟着你喊杨子的吗?今天怎么学会叫杨子哥了?”

苏清荷瘪嘴:“那不是因为杨子哥给我糖吃了吗?”

杨子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小狗子在一边催促他们几个:“赶紧的去吧,中午我还得去地里给我爹娘送热水呢,致安你们不用送水吗?”

苏清荷回头就瞧见梨花正咬着手指头眼巴巴的看她手里的纸包,她赶紧将纸包递过去:“来,梨花妹妹,叫姐姐,叫了就给你糖。”

梨花软软糯糯的叫了一声,苏清荷连忙将纸包打开,拿出里面淡黄色的糖块,塞到梨花嘴里,笑眯眯的问道:“甜不甜?”

梨花乖乖的点头,小手拽着苏清荷的衣角,跟在那三个男孩子身后往小河边走。前面三个小男孩叽叽喳喳的,后面苏清荷一边拉着梨花,一边将听到的消息汇总。

没多久,就到了小河边。杨子率先找了个地儿:“我要在这里钓鱼,你们去捡鸭蛋吧,不过不能来吵我啊,要不然鱼都跑了我可不绕过你们。”

小狗子哈哈大笑:“好,那我们去捡鸭蛋了。梨花,来,跟哥哥走。”

梨花应了一声跟着小狗子走了,苏清荷自发自动的跟到苏致安身边,苏致安从河边捡了个芦苇杆,在芦苇丛里东挑一下西挑一下的,还不住叮嘱苏清荷:“小荷你可得盯好了,我们今儿要多捡几个鸭蛋。”

“二哥,咱们也钓鱼吧?鸭蛋太难找了。”苏清荷在一边说道,苏致安撇嘴:“我不会钓鱼,没那个耐心,小妹你以前不也不喜欢钓鱼的吗?”

“以前不喜欢,不代表现在不喜欢啊。”苏清荷拽着苏致安的衣袖仰头看他:“现在天气冷了,野鸭子都不来了,鸭蛋肯定很少很少的,还不如钓鱼呢,或者我们找个渔网网鱼?”

“笨死了,咱们两个根本拽不动渔网。”苏致安戳戳苏清荷的脑门,但是想了想,觉得苏清荷说的也挺有道理的,这会儿的野鸭子确实是少了很多,以前随便找一会儿,就能找到好几个鸭蛋,现在半天都找不到一个了。

“那咱们去钓鱼吧,让杨子教教我,以后也能多钓点儿鱼。”苏致安拍拍手,将手里的芦苇杆扔到一边,苏清荷欢欢喜喜的跟上去,她是知道的,苏致安是个闲不住的。若是也跟着去钓鱼了,必然会和那个杨子说说话什么的,她也就能趁机多打听一些东西了。

这个杨子,貌似家境很不错,对镇里的事情,应该知道的比较多吧?

“啊,不对,不能去钓鱼。”苏清荷还没高兴超过三分钟呢,苏致安就一拍脑袋说道:“我们没有鱼竿,不能钓鱼,还是找鸭蛋好了。”

苏清荷嘴角抽了抽:“二哥,你太笨了,没有鱼竿,咱们不会做一个吗?这个芦苇杆儿,不是正好够长吗?”

苏致安斜眼看她:“你才笨呢,鱼竿是最简单的,我自然有办法,但是你有办法弄出来鱼钩吗?那个得要铁丝,咱家倒是有,就是要跑可久就才能拿过来,太费劲儿了。”

苏清荷正要反击,蓦然想起来,眼前这个,虽然自己是叫二哥的,但实实在在也就是个□岁的小孩子,自已二十多岁的人了,居然还和小孩子吵架!

“好吧,那就去捡鸭蛋。”苏清荷不情不愿的说道,倒是苏致安有些疑惑:“小妹,你今天很奇怪啊,以前你都不喜欢杨子的,今天不仅喊他杨子哥了,还要跟他一起去钓鱼。”

苏清荷皱眉:“我才没和他一起去钓鱼呢,我不是和二哥去钓鱼的吗?”

苏致安才不相信呢,一脸怀疑:“那你怎么非要去那边?”

苏清荷翻个白眼:“你又不会,不是你自己说了,要向杨子哥学学钓鱼的吗?”说完,不等苏致安再开口,又跟着说道:“对了,二哥,你去过镇里吗?”

“去过,你不也去过吗?”苏致安一边往前走一边说道:“家里每年收完花生,都是要送到镇上卖掉的,去年爹娘还带着咱俩去了,卖完花生买了肉饼,可真好吃。”

苏清荷趁机问道:“除了肉饼,镇上还有其他好吃的东西吗?”

苏致安想了想说道:“还有很多很多,杨子的哥哥不是在镇上开了个杂货铺吗?经常给杨子带好吃的东西回来,有糕点,还有别的,上次给杨子带了个鸡腿,也很好吃。”

苏清荷就这么不动声色的问着各种问题,苏致安倒也不疑惑,只以为小妹是很久没去过镇上了,所以好奇。

“小妹,你要是想去镇上,等过几天,咱们就能去了。”苏致安拍着胸脯保证:“到时候,二哥给你买好吃的东西。”

“二哥你有钱吗?”苏清荷眨巴着眼睛问道,苏致安一愣,尴尬的挠挠脑袋:“没有,不过爹娘肯定有嘛,问爹娘要两个铜板就能买很多很多东西了。”

苏清荷眼珠子咕噜噜转了两圈,扒着苏致安的胳膊:“二哥你想不想念书啊?”

苏致安摇摇头:“还好吧,不过咱家没钱,买不起笔墨,还有束脩,再说,大哥比我更喜欢读书,要是有钱的话,让大哥去读书好了。”

苏清荷笑道:“咱们弄点儿镇上没有的东西去镇上卖,然后赚了钱让大哥去读书好不好?”

苏致安诧异的看苏清荷,看了好大一会儿,差点儿没将苏清荷看的冒冷汗,半天才点头道:“小妹的这个想法很好啊,我居然没想到!不过,什么东西是镇上没有的呢?”

毕竟年纪小,见识过的东西也不多,苏致安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到底什么东西是镇子上没有的。

“呀,有个鸭蛋。”倒是苏清荷眼神比较好,一下子就看见苏致安的芦苇杆荡过之后,地上露出几个白中带青的圆滚滚的鸭蛋,瞬间惊喜的叫了一声。

苏致安也高兴,迅速从腰后抽出布口袋,将鸭蛋都捡起来:“咱们运气好,哈哈,居然有五个!回去正好能一人吃一个。再找找,要是还能找到,回家娘肯定开心。”

苏清荷也笑眯眯的点头,大约是因为有个开门红吧,接下来兄妹两个的运气也挺好的,一个上午,居然捡了十多个鸭蛋。苏致安都笑的合不拢嘴,回家的时候走路都是跳着走的。

等苏致安开始盘算这些鸭蛋要怎么吃,苏清荷猛然间想起来,貌似,最初的皮蛋,是直接在炉灰里面发现的吧?这个年代,有没有皮蛋呢?

苏清荷不敢问,但是又舍不得放弃这个大好机会。若是做好了,这个,可就成了她的第一桶金了。日后家里要改善生活,也就有了曙光。

作者有话要说:皮蛋可能是由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咸鸭蛋演化而来。明确记载皮蛋的,明孝宗十七年(1504)成书的,《竹屿山房杂部》。————————来自度娘

草料冬衣

想着,苏清荷就趁苏致安去地里给爹娘送水,偷偷的拿了鸭蛋。将炉灰弄出来一些埋在院子里的墙根处,记得还要放茶叶和食盐之类的东西。不过,苏清荷从没做过松花蛋,唯一的记忆也是小时候家里请人做过一次。

她只记得,想要快点儿的话,得放石灰。但是现在她不知道从哪儿弄石灰,就只能先用炉灰凑合着用了。

主要的东西是记得的,但是配料和分量,完全不清楚,只能随便放。若是一次能做出来呢,那就是穿越大神保佑,一次做不出来,那就再想别的办法。

她这边刚将挖出来的坑给填上,苏致安就在厨房跳脚了:“鸭蛋怎么少了两个?小荷,是不是野猫进来了?”

苏清荷大惊:“野猫会吃鸭蛋?”

苏致安眼角抽了抽,有些不确定:“应该是会吃吧?不管它会不会吃,鸭蛋怎么少了两个?小荷你见什么东西进来过吗?要是被我抓到,我一定要将它扒皮!”

苏清荷缩缩身子:“二哥,其实,是我将鸭蛋弄破了…”

“你弄破了?怎么回事?”苏致安一脸心疼,但是刚才那种愤怒已经没有了,瞧着小妹还一脸被自己吓坏了的可怜相,深呼吸几口,脸色更缓和了,反正那鸭蛋也是捡来的,小妹弄破了就算了。

“我想仔细看看那鸭蛋,然后一不小心就掉地上了。”苏清荷使劲眨巴眼睛,眨的都快抽筋了,也没挤出两滴泪水来,苏致安更心疼妹妹,过来牵了苏清荷的小爪子,揉她脑袋:“不伤心了,破了就破了呗,反正咱们还剩下这么多。”

苏清荷可怜巴巴的看苏致安:“二哥不怪我了吗?”

苏致安摇头:“不怪,鸭蛋肯定没有我妹妹重要。小妹咱一会儿去山里捡果子吧,山里有很多山里红哦,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为了安慰妹妹,苏致安赶紧转移话题。

苏清荷点点头,跑到储物室翻了两个布袋出来,然后跟着苏致安上山。她原先听苏致安说一个人去山上玩,还觉得特别奇怪,觉得这家人都太放心孩子了,万一山里有什么野兽之类的,那孩子不得受伤吗?

后来她才知道,这所谓的山,完全不是她想象中连绵成片的大山,就是一座五六层楼高的山包,山上倒是长着不少树木,但是山下可没有森林。山上有一条路,翻过这个山,就是另外一个村庄了。

四周都是村子,山上哪儿来的野兽?连个野兔子都很少见的,更不要说什么熊瞎子大老虎之类的了。

山上的树木都是野生野长的,也有几棵果树,每年到果子熟了,大人们也不凑热闹,主要就是小孩子,会将山上的果子都摘走,只是尝个鲜,没人会用这山上的果子赚钱。

苏清荷跟在苏致安身后,晃悠悠的往山上爬。山路比较窄,两边长满了野草,偶尔还有几个灯笼果,苏致安一个都没放过,全部摘下来装在口袋里。

“二哥,山上有野鸡吗?”苏清荷在后面不停的体温,苏致安一边四处打量一边回答:“有,不过很少见,你想抓野鸡?我们两个可抓不住,咱爹才能抓住呢。”

“二哥山上除了山里红还有什么?”

“还有葡萄藤子,不过现在没有葡萄了。你不是最喜欢吃枣子吗?还有枣树,还有李子树,不过这会儿大概没李子了。”苏致安很详尽的介绍,苏清荷嗯嗯啊啊的点头。

没多久果然找到一棵枣树,不过,上面已经没有红枣了,剩下的都是青枣,个头还小,吃起来酸酸涩涩的那种。苏清荷有些看不上眼,四处打量,看能不能发现点儿有价值的东西。

这么一瞅,还真让她瞧见了个好东西——地上的藤条,看着可不就是山药藤?

苏清荷的老家是以四大怀药闻名的,老家那边的人种地基本上都要分出几分钟四大怀药的。苏清荷从小跟着爸妈下地,自然也是认识四大怀药的。

因为老家是怀药之乡,所以怀药的李历史,就是家乡的小孩子,也能随口说出来几句。更不要说苏清荷了,几乎都能按照药典背出来了。

这种东西,是在唐朝就被发现的,不过那会儿不叫山药,而叫薯蓣,后来改成薯药,到宋朝的时候,才被改成山药。这种东西入药,则是从东汉就开始有的。

翻开那藤条,果然见下面铺着一层山药蛋。苏清荷大喜,连忙喊道:“二哥,看这里是什么?”

苏致安过来瞧了瞧,捡了一个山药蛋:“这不是山药吗?小妹你要吃这个?”

“不是啊,咱家没种这个吧?”苏清荷兴冲冲的问道,苏致安摇头:“没有,这个不是药材吗?药店也只要一点儿,都卖不出去,所以咱家没有。”

“药店要很少吗?”苏清荷惊讶,以前自己家乡种的都是这个,可从来没说卖不出去过。难道这会儿,山药还没被列入重要药材里?那六味地黄丸是不是也还没有?

想到这里,苏清荷心里就是一阵火热,古代的药方可是很值钱的,若是自己能将六味地黄丸的方子给卖出去,那是不是就能大赚一笔了?

但是随即苏清荷就想到,这个方子不好卖。她现在六岁,单独去镇上的机会,完全没有。药店也绝对不可能相信一个六岁的女孩子。

就算是找了大人,谁能保证这个药方就是有效的?中药可不是西药,吃了就能见效。现在的中药方子,都是中医们经过各种实践,又历经时间的考验,这才流传下来的,也才更有价值。

自己新写一个方子,就算是弄的瞧起来是个旧方子,也只有一成的机会卖出去。

“咱们挖回去吃吧。”卖不出去,就只能自家吃掉了,苏清荷转头看苏致安,苏致安瞪眼:“小妹你傻了?药材是能随便吃的吗?万一吃出来问题怎么办?”

“才不会呢。”苏清荷嘟嘴,却没办法说出山药的功效,最后还被苏致安给拽走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自己赚钱的希望离自己越来越远,心里的沮丧懊恼就别提了。

以至于后来看见山上的各种东西,她都有点儿提不上劲儿。这种看见金山却没办法挖掘的感觉,真让人抓心挠肝啊。

“小妹,那儿有个鸟窝,我给你掏几个鸟蛋吃。”苏致安看苏清荷不高兴,赶忙哄她,苏清荷没精打采的抬头看:“里面有小鸟吗?”

“应该没有吧,没听见小鸟叫。”苏致安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蹭掉了鞋子,抱着树干,三两下就上去了,扒在树枝上,探头朝里面看,瞅见两个白乎乎的鸟蛋,赶紧伸手拿出来塞到自己的衣襟里,然后滑下树,献宝一样将鸟蛋递给苏清荷:“小妹,吃吧。”

苏清荷嘴角抽了抽,转头:“我不吃,你自己吃吧。”

苏致安也不客气,两个鸟蛋在一起一撞,出来裂隙之后就抠开,直接将生鸟蛋给吃掉了。眼看到山顶了,苏清荷也没另外发现有用的东西,就拽了苏致安准备下山。

到山脚下,苏致安不忘记割了大大的一捆草。苏清荷也摘了几把野菜,十月份的天气,也开始变凉了,野菜也就那么一两种,不过,总比没有强。

晚上苏静森和苏张氏回来,苏清荷和苏致安也已经做好了晚饭。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晚饭,一边摘花生一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