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致安叹气:“哎呀,小妹越来越难伺候了,刚刚说要慢点儿吃,现在又要快点儿吃,小妹,到底是慢点儿还是快点儿?你倒是给个准话啊。”

苏清荷失笑,在他胳膊上拍了两下:“得了,别卖嘴官司了,是我还有事儿呢,今年的玉米也快差不多了,路过镇上的时候,得问问杨掌柜还要不要了。”

三年前,他家将玉米种子卖给了村子里的人。现如今,恐怕整个洪桥县都种了玉米,今年的嫩玉米,肯定是不如头一年赚钱了,说不定,比去年还要便宜些。

但是,嫩玉米卖出去总比玉米面什么的赚钱,能卖出来一些,还是要赶紧卖出来一些的。杨掌柜是和她家做生意做惯了的,倒是不用担心杨掌柜太压价了。

“要我说,咱们的玉米不卖也行,自家吃一些,剩下的都长熟了打成面。”苏致平笑着说道:“现如今咱家也不缺那几个钱,小妹不用如此劳累的。”

“怎么不缺啊,你们两个要是过了童生试,花钱的地方可是大大的有的。”苏清荷撇撇嘴,也不想在酒楼里多说这些事情,就赶忙给苏致平和苏致安夹菜:“你们赶紧吃饭吧,吃完咱们就能回去了。”

她之前还担心两个哥哥,生怕他们是竖着进了考场,最后却是横着出来的。结果,可是小瞧了这两个人的身体素质。前年,两个人就开始学了骑射。

后来,家里就特意买了马匹,这两个人就天天自己骑马上学,回家还要打一会儿拳,身体可是好得不得了,就是真的三天不吃不喝,也能竖着出来。

对于他们的骑射课,苏清荷还是很惊讶的,倒是没想到,镇上的一个先生,竟然也有如此见识,说是君子六艺必得掌握,要不然,就是将来当了大官,因为礼仪什么的被人挑刺,那可是会丢人的。

虽然苏致平和苏致安不过是学了两年,现如今却也有些像模像样了。虽然比不得大世家子弟,在镇上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才了。

这人呢,是不能只读书的,否则就成了死读书。优秀的学子,得有气质。

等两兄弟吃完饭,外面天色也暗下来了。苏静森急急忙忙的将兄妹三个给推上车子:“赶紧的,再有一个时辰,可就要关城门了,咱们得先出城才行。”

苏清荷也有些犹豫:“爹,要不然咱们直接回家吧,反正之前也没和杨掌柜约好,这会儿天色都晚了,再去杨掌柜那里,指不定人家都已经关门了。”

“嗯,那也行,恐怕你娘等得急,咱们先回家。”苏静森点头应了,甩了鞭子赶着牛车往前走。到家的时候,果然瞧见苏张氏就站在门口张望,苏致平和苏致安连忙上前扶了苏张氏:“娘,这晚上都冷了,你怎么不加一件儿衣服?”

苏张氏笑眯眯的捏了捏苏致平和苏致安的脸颊:“娘不冷,赶紧进去,这一路可吹了冷风,我灶上温着热汤,你们两个先去洗洗澡,回头咱们再说话。”

苏张氏这么一说,苏致平和苏致安立马觉得,自己身上都快发臭了。这天气虽然是不算热了,温度却也不低,考场上那房间,狭小不透风,人又多,可算是出汗了。

两个人连忙应了,自己到厨房去拎了水,然后搬了浴桶去洗澡。现下,兄弟两个已经分房睡了,倒也谁不碍着谁了。

苏张氏抓着苏静森问情况,苏静森笑呵呵的安慰道:“你也别太担心了,我瞧着咱儿子清楚着呢,一个两个都稳稳当当的,必然是能过了这童生试。”

前年那个县令就调走了,换了个新县令过来,这新县令倒是个清官,想来,是不会在这科举上面弄什么歪招的。他对儿子们的学识,还是很有信心的。

苏张氏松了一口气,又急急忙忙的去厨房做宵夜。苏静森在一边嘀咕,两个小子在酒楼吃了十几两银子呢,没饿着他们,又嘀咕苏张氏只瞧见儿子们了,都没想着他也吹冷风了。

说的苏张氏又气又好笑,索性将他推出了厨房。

苏静森蹲到厨房门口唉声叹气,苏清荷凑过去笑道:“爹,娘三天没见大哥和二哥了,你都不害臊,这么大年纪了还和大哥二哥吃醋。”

“小孩子家家的,乱想什么呢,爹这是在想事情。”苏静森老脸一红,幸好这大晚上的,谁也瞧不出来。咳了一声,慢吞吞的说道:“你说今年的棉花要不要还要不要送到京城?”

三年前苏家种出棉花之后,沈公子就说了,以后苏家只要种出棉花,就只管送到京城。那边给银子给的也爽快,再说这棉花种子原本也是沈公子给的,所以苏家也就应下来了。

至于杨掌柜这边,这么多的棉花种子呢,别人也能种出来棉花。更何况,洪桥县这么大,三两年的功夫,杨掌柜也从这棉花上赚了不少钱了。

只是,这沈公子都已经要了三年棉花了,这东西又不是吃的,棉衣棉被什么的,穿个两三年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今年还送不送?

苏清荷也有些犹豫:“要不然,先托宋大哥问问?”

宋浩明明年就要考举人了,因着举人会试是在春天考的,又叫做春闱,所以,宋浩明得今年就得出发去京城,一来和各地学子们交流一番,混个脸熟,最好是弄个一二知己,二来也好熟悉环境,别到了考场来个水土不服。

“嗯,也行。”苏静森想了一会儿应道,又呵呵笑着换了话题:“之前沈公子不是还让人带了几个疙瘩吗?那是什么东西?你想起来这么种了没有?”

提到这个,苏清荷顿时来了精神,这可是种田穿越文必有大杀器啊——土豆终于出场了。这沈公子当真是个说话算数的,这些年年年捎来新种子。

前年是辣椒,去年是番茄,今年就是土豆了。

“爹,我还没想好咋种呢,先不着急,沈公子只捎了那么几个,我得好好想想才行,可别浪费了。”苏清荷笑眯眯的说道,苏静森点点头:“你是得好好想想,时候不早了,你也赶紧去睡觉吧。”

苏清荷本来还打算和两个哥哥说说话呢,可是,等了半天,那两个就开门喊了一句,说是太困了要去睡觉,肚子不饿,让苏张氏别忙活了。

于是,苏清荷也只好洗洗睡觉去了。反正也不着急,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等明天再说也一样。这考完了童生试,两个哥哥就只用在家等着消息就行了,也不用去学堂了,不怕没时间说话。

唔,明天就是苏清兰回来的日子了,下午也过去瞧瞧吧,小后娘不讨喜,但是小后娘生的儿子——苏致川倒是挺让人喜欢的,明天就给小家伙捎点儿点心。

79

第二天苏清荷是睡到自然醒的,等她穿好衣服出来洗刷,就瞧见苏致平和苏致安就笑嘻嘻的在院子里剥玉米,打了个呵欠到井边打水:“大哥,二哥,你们起的好早啊。”

“习惯了,倒是你,平日里都是这个时候起的饿?”苏致平有些惊讶的问道,他和二弟每天早早起床去上学,倒是真没注意过苏清荷每天都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也不是,就这两天有点儿困,不是说春困秋乏吗?我这属于秋乏。”苏清荷将冰凉凉的手巾贴在脸上,一个激灵,就彻底清醒过来了,四下瞅瞅见苏张氏和苏静森都不在,就有些疑惑:“爹娘呢?”

“爹去地里了,说是前段时间刮大风,地里的玉米被刮翻了不少,他去瞧瞧看能不能扶起来。”苏致平将拔好的玉米放到筐子里,又仔仔细细的撤掉上面的玉米须。苏致安则是去拿了扫帚和铁锹,过来将地上堆着的玉米皮都扫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那垃圾桶还是苏清荷让自家老爹自己随意做的,就一个光秃秃的大桶,上面有个提手,和水桶比起来,可真是差远了,不过,胜在能用,还方便。

“萍姐不是有孩子了吗?咱娘过去瞧了。”苏致安将后半句补充完整:“也不知道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我倒是喜欢男孩子,到时候我可以教他读书写字。”

宋萍儿和苏致山是今年年初成亲的,两个人都已经十八岁了,苏大娘又急着抱孙子,所以,一开春就让两个人成了亲。不过半年,宋萍儿就顺利怀上了,可把苏大娘给高兴的,差点儿将宋萍儿给供起来。

之前宋萍儿是和苏致山一起在镇上看铺子,现下,苏大娘赶紧将人给接了回来。铺子再怎么要紧,那也比不过自己的亲孙子,所以得让儿媳在家好好安胎才是。

苏致山也高兴,索性就将铺子交给伙计管着,自己就是每天过去查查帐,其余时间都在家里陪着宋萍儿。他那铺子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了,倒也不用太操心。

“二姨不是说也是今天过来的吗?”苏清荷咕嘟嘟的漱口,用柳条在嘴里使劲刷了两遍,又掐了薄荷叶嚼,她倒是想用青盐,但是那东西贵的要死,目前来说,还是不宜浪费。反正,薄荷同样可以清洁,将就一下吧。

“嗯,估计等会儿就来了。”苏致平点头说道,想了一会儿,又问苏清荷:“之前不是说二堂哥的婚事定下来了吗?谁家的姑娘?”

“没说准呢。”苏清荷撇撇嘴,有些不太高兴:“二伯娘想要二堂哥娶她娘家那边的侄女,奶奶是想说大姑家的丽芳表姐,咱娘想说二舅家的娟子表姐,一团乱。”

“那到底说的谁家的?”苏致安也有些惊讶,这情况,也确实是够混乱的。不过,他也清楚,大家肯定都是等着自家给二堂哥弄个铺子的。有大堂哥的例子在前面,二伯娘不动心才怪。

“反正,我是不乐意二伯娘娘家的,以及丽芳表姐。”近亲结婚实在是太危险啊,万一将来生个体弱的孩子,或者根本生不出孩子,那可真成了悲剧了。

而且,既然是自家给好处了,那明显也得让自家占点儿优势啊,二堂嫂若是自己舅舅家的姑娘,还怕以后会不向着自家吗?一开始,自己爹娘的意思不就是扶持几个堂哥,然后让他们帮衬着自己的两个哥哥的吗?

都说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就算是没这么严重,那娶了媳妇,也肯定是要和岳父家亲近些的。万一到时候娶了别人家的姑娘,再被吹了枕头风,那自家可就是半分好处都没有了。

她虽然是很赞同自由恋爱的,但是那也得看年代啊。这个社会就兴你好我好大家好,顺大流,她也觉得包办婚姻挺好的,有利益相关了,起码两个人能劲往一处使,总比两个人谁也不认识谁,婚后还得重新认识,然后再确定奋斗目标强吧?

当然,若是二堂哥真看不上,那也没办法,总不能绑着他去成亲。铺子还是要给的,只是,肯定不会向对待大堂哥那样尽心了,得他自己去打理了。

当初大堂哥那铺子开起来,苏静森还是没少带大堂哥拜访杨掌柜,拜托人家杨掌柜指点他一两句。毕竟,大堂哥以前从没接触过生意,这进货销售什么的,总得有人从旁边指导一下,他才能入门。要不然,真得抓瞎。

咳,不过真一点儿都不帮,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二堂哥眼光高,瞧不上咱娟子姐。”苏清荷继续皱眉说道:“娟子姐就是有点儿胖,可是咱娘都说了,胖点儿的女人好生养嘛。”

苏致安在一边噗嗤一声笑出来:“小妹,你打哪儿学的话啊?这话是你能说的吗?前两年你说说倒是没啥,就是小孩子不懂事儿想,现在你都十一岁了,马上要十二岁了,再说这话,可是要被人笑话的。”

苏清荷撇撇嘴,起身到厨房端了饭菜,只是刚起床不是太饿,只喝了半碗粥。苏致平在一边皱眉:“小妹,你就吃这么点儿啊?难怪长这么瘦!现在你是长身子的时候,可不能只吃这么点儿,再添半碗粥。”

“我吃饱了。”苏清荷才不管呢,吃饱就行,吃撑了可就坏事儿了。苏致平正想说什么,就听见门外有人喊道:“小荷,在家不在家?开门!”

苏清荷赶忙跑过去拉开大门:“四姐,来这么早啊,吃过早饭了?”

“还早?”苏清兰鄙视的看苏清荷:“你都不瞧瞧现在啥时候了,再有一个时辰就该做午饭了,你是不是刚起床啊?懒吧你,连致川都比你勤快。”

她刚说完,她身边的苏致川就伸手刮刮鼻子:“五姐羞羞,都没我勤快。”

苏致川是当年苏清兰后娘生的儿子,今年才三岁,正是可爱的时候。苏清兰之前上绣坊做工去了,自己赚了银子,打那会儿开始,她每次回家都要给苏致川买不少好吃的好玩的。

苏致川年纪小,正是谁对他好他就跟谁亲的年纪,再加上旁边有苏静林在敲边鼓,总是说他们家的银子都是苏清兰赚的,让苏致川以后对苏清兰好什么什么的,小孩子倒也和苏清兰亲近。

哪怕一个月就见几次面——一次是苏清兰回家,剩余几次是苏静林带着孩子去看望苏清兰,这孩子也喜欢缠着苏清兰。

“致川啊,昨天五姐去县里,可是买了很好吃的点心哟。”苏清荷眼珠子转转,笑眯眯的蹲□子:“咱们镇子上没得卖的,就只有县里有哦,你想不想吃?”

苏致川眼神一亮,赶忙点头:“想吃想吃,五姐,点心在哪儿?”

“嗯,五姐懒不懒?”苏清荷挑眉问道,苏致川迟疑了,看看苏清兰,又看苏清荷,旁边苏致平哭笑不得:“致川才几岁啊,你和他计较什么?”

苏致安在一边撺掇苏致川:“致川,你要是说你五姐懒的话,等会儿四堂哥给你煮玉米吃。”

苏致川再瞧瞧玉米,嗯,那个不稀罕,自家也有,还能经常吃。瞬间,心里的天平就倾斜了,抱着苏清荷的腿笑得灿烂:“五姐最勤快了!”

苏清兰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苏致平也笑着摇头:“致川还真懂的卖乖讨好。”

苏清荷才不管他们笑不笑呢,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捧着苏致川的小脸亲了一口,转身到厨房去拿了点心,招呼苏清兰在一边也坐下:“四姐,你做工累不累?”

“现在不咋累了,以前是普通女工,天天得做活,现在我的绣活儿都是有数的,大件儿的才出手,咱们镇上能有几个买大件儿?”苏清兰笑着捏了一块儿点心,眯着眼睛靠在椅背上说道。

苏清荷打量了一番苏清兰,即将十五岁的小姑娘身材玲珑有致,虽然身量还不是太高,但是该鼓起来的地方都已经鼓起来了,肤色白皙,眼睛是他们老苏家特有的大眼,鼻子小巧,嘴唇嫣红,当真是个小美女。

不过,十五岁,也该说亲事了。苏清兰这边,到时候也不知道该谁操心了。

“三堂哥和致安考试咋样?”苏清兰没在意苏清荷的目光,只转头看苏致平和苏致安,苏致安笑嘻嘻的点头:“还不错,过两天就知道消息了,四姐你要是不忙,这几天就不去绣坊了?”

“不去绣坊做啥?你有事儿?”苏清兰挑眉问道,苏致安点点头:“有事情想请四姐帮忙。”

“说说看。”苏清兰点点头,又伸手捏了一块儿点心,顺手将苏致川嘴角的点心渣滓给擦掉,苏致安笑着凑到苏清兰身边:“四姐,过几日我们得去答谢陈先生的教导之恩,我和大哥打算给先生送两件衣服,你也知道,小荷那手艺,根本拿不出手…”

他没说完,苏清荷就哇哇大叫:“好啊,二哥,你拆我台子!”一边说一边冲过来捂苏致安的嘴,苏致安绕着桌子转圈:“小妹,这是事实嘛,我不说难道大家就都不知道了?”

“那你也不能这么直接说嘛,你得委婉一点儿!”苏清荷被苏致平拦住,只好瞪苏致安,苏致安摆手:“好,我委婉点儿。”

“四姐,你也知道,小荷的绣活儿虽然好,但是她平日里忙东忙西的,还得想着种庄稼,着实没空。”苏致安转头看苏清兰,说辞也改了一下,苏清兰哈哈大笑,苏清荷在一边很满意的点头。

“好,那你要啥样式的,给我详细说一下,有布料没?没的话我去绣坊给你们拿点儿。”苏清兰笑够了,才开口问道,苏致平在一边赶忙摆手,他是知道,苏清兰要是在绣坊拿了布料,回头绣坊主人是要扣工钱的。

“布料我们自己买,今儿下午我们还要去镇上,顺便买来,四妹用不用去绣坊说一声?”苏致平问道,苏清兰点点头:“嗯,说一声吧,万一有活儿了找不到人,那可是要被责罚的。”

想了想,苏清兰又问道:“陈先生的尺寸,你们量过没有?”

苏致平和苏致安张大嘴,苏清兰一看就明白了,忍不住摇头:“真是的,我要不问,你们这布料可就白买了!算了,回头上镇上,你们带我去瞧瞧那陈先生,我大致估摸一下。”

“四姐,你估摸一下就能看出来?”苏清荷好奇的问道,虽然说古人的衣服宽大很多吧,但是,尺寸要是不合适,穿着还真不舒服,就像是腋下领口这些地方,可不是随便糊弄的。

苏清兰得意的翘起嘴角:“你四姐在绣坊呆了三年,要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现在肯定混不到二等绣女的位置上啊。”

80

张金莲和二姨父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将近和中午了。两个人先去看了宋萍儿,中午是在苏大伯家里用饭。之后,就又来了苏清荷家里,还带来了个好消息——宋芳儿也要成亲了。

宋萍儿和宋芳儿只差一岁,去岁,宋芳儿就订亲了,定的是大李庄的,是大妗子做的媒,小伙儿家里就兄弟三个,他是老小,家里也有些家底,主要看中的就是宋芳儿会读书认字,将来能改变他们家门庭。

现在宋萍儿都有了身子了,宋芳儿的事情,也该定下来了。

“那定的是啥时候?”苏张氏高兴的问道,张金莲端着水喝了两口,才擦擦嘴说道:“定的是年底,十二月正好有好日子,那孩子也不算小了,家里就剩下他没成亲了,所以他上面爹娘有些着急。”

“十二月,也就剩三四个月了,能忙得过来吗?”苏张氏有些疑惑,张金莲忙点头:“忙得过来,东西都是准备好的,就剩下采买了,再说,咱们村里人,也不讲究那么多,去年就定了婚,也攒了一年功夫了。”

“那就行,要是忙不过来就打声招呼,我过去帮忙。”苏张氏笑着说道,张金莲又说了两句,忽然问道:“你们家还打算养鱼不打算了?”

之前苏静森曾经和宋淼商量过养鱼的事情,后来,因为宋淼不能分家,这事情就一直耽误着了。原本苏张氏都快忘记了,现在张金莲却忽然提出来了。

想了想,苏张氏先问道:“你打算弄这个了?”

“嗯,这几年,我和你姐夫存心看了,那老太太不是一个劲儿问我们要钱了,这日子稳当下来了,我才敢做这个打算,我可不想和以前一样,赚个钱自己半个子儿都花不着。之前伟杰去上学,还是你给的银子,日后,我可不能要你的钱了。”

张金莲伸手从怀里掏出个荷包:“呐,一年十两束脩,这是三十两,就当是这三年我借你的,可不能要利息啊,要利息我就还不起了。”

苏张氏愣了愣,哭笑不得的推回银子:“二姐,你说啥呢,之前我就说了,伟杰上学那事情我包了,你这会儿还我银子,不打我的脸吗?我不要,你拿回去。”

“你以为我不知道啊,大姐是不是来找过你了?”张金莲白了一眼苏张氏问道,她们的大姐张秀莲,之前是嫁给了镇子上的一个退伍士兵,也算是有钱。

只是,张秀莲之前一连生了三个闺女,直到第四个,才总算是个儿子了。那儿子自小被他们夫妻俩宠着,一直念书念到现在,也是参加了这次的童生试的。

张秀莲上门的意思,就是为着苏张氏之前供宋伟杰上学的事情来了。同样是姐妹,同样是外甥,没道理苏张氏就只照看老二家的那个啊。

苏张氏苦笑了一下,推回银子:“二姐,你别管这事情了,我和大姐说过了,你们两家情况不一样,大姐虽然生气,却也没多说什么,你拿回去,你们现在不过是刚攒了几个钱,还得给芳儿办嫁妆呢,我可不要你这钱。”

“你就收下吧,大姐那性子,咱俩都知道,那是个不吃亏的,你要是不收下这银子,指不定她会咋想呢,为了这几十辆银子影响姐妹感情,那可不值得。赶紧收着吧,我手里有钱,不是骗你的。”

张金莲笑盈盈的将荷包又塞到苏张氏手里,苏张氏疑惑的看她:“你手里哪儿来的钱?就你和二姐夫赁的那地,能刨出来这么多钱?”

“咋不能啊?”张金莲挑眉:“你可别忘了,那两年玉米特别值钱,我还是从你家拿的种子呢,你就尽管放心吧,我可不会打肿脸充胖子。”

苏张氏细细思考了一下,这玉米,也是一年年增多的,头一年自家赚了大钱,第二年村子里基本都种上了,外村也就张家庄和石头村种了,按自家二姐和二姐夫的勤快,多赁些地,伺候好了庄稼,也不是不能赚这么多。

“那行,你只要不缺钱就行。”苏张氏算清楚了,这才收下银子:“回头我去和大姐说说,就说你把这银子给了,让她也别惦记了。”

张金莲撇了撇嘴,又换了话题:“之前听小荷说,你们打算去镇上?”

“嗯,找杨掌柜谈点儿事情,顺道去陈先生家里拜访一下。”苏张氏点头说道,张金莲笑着接茬:“那正好,我也打算过去呢,之前致平致安考童生试,我本来想说让伟杰也去试试呢,但是陈先生说他年纪小,学的也不踏实,就没去,这几天学堂里不上课,伟杰可没玩儿疯了,我去给先生送点儿礼,也好等开了学,让先生对他严格点儿。”

“那咱们就一起去。”苏张氏笑着点头,瞧着时间不早了,就出门叫了苏静森,让他赶了牛车出来。张金莲在一边说道:“你家不是有马车吗?怎么不用那个?”

“马车不大,咱们一群人呢。”苏张氏伸手指了指,满院子都是人,苏致平和苏致安正在看书,苏清荷正在描大字,苏清兰正拿着绣棚在绣手帕,宋伟杰领着苏致川在院子里疯跑,还要加上苏张氏和张金莲,以及二姨父宋淼,这全部坐马车,还真坐不下。

“我还说坐坐你们家的马车过过瘾呢。”张金莲笑着说道,苏张氏一边去屋里换衣服一边说道:“啥时候不能过瘾啊,回头你和二姐夫将马车赶回去。”

“那可不行,这马车可不是牛车,你二姐夫根本不会赶马车,万一惊了马,那可糟糕了。”张金莲笑着摇摇头,在外屋等着苏张氏出来。

随后,一群人就上了牛车,晃晃荡荡的往镇上去了。

先是去了苏清兰那绣坊,和里面的掌柜说了一声,苏清兰就出来了,说是已经请了六天的假。再然后就是去了布料铺子,不光是苏致平和苏致安要买布料,张金莲还打算给宋芳儿买嫁妆,就在这里耽误了些功夫。

苏静森索性就让他们自己在这里挑着,他自己转身去了杨掌柜的铺子。这些年,家里的粮食都是苏静森卖的,他心里也有数儿,完全不用苏清荷在旁边瞎指挥了。况且,这次不过是去问问话,万一杨掌柜不在,就只让伙计捎句话就行了,也不是大事儿,一个人完全能搞定。

差不多一个时辰后,一群人再集合,然后一起去陈先生家里。因为童生试刚过,学堂还没正式开课,所以陈先生还挺悠闲的,也有时间招待他们了。

“陈先生,多谢您对致平和致安的栽培,若不是您的悉心教导,他们两个肯定是没有今天的,这区区薄礼,是我们一家子的一点儿心意,陈先生可别嫌弃。”苏静森先奉上礼物,陈先生只笑着摆摆手:“致平和致安性子坚韧,自己刻苦勤奋,是难得的璞玉,我不过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并不用如此的。”

“先生教导我们兄弟多年,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孝敬先生,也是应当的。”苏致平忙说道,苏致安也表示了一下孝心,陈先生这才让人接了礼物。

随后,陈先生就看着苏致平和苏致安问道:“前几日的考试,是什么题目?你们是如何答的?说来我听听。”

听见陈先生这问话,苏静森等人连忙保持安静,只瞅着苏致平和苏致安。苏致平先说道:“头一场是试策,题目是‘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学生以农为题…”

苏致平巴拉巴拉的将自己的文章都说了一遍,陈先生一边听一边点头,偶尔皱眉,旁边苏静森等人看的心情随之变化,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担心的,真是恨不得陈先生当场就给出个结果。

“尚可。”最终,陈先生不过是说了两个字,又转头问苏致安的,苏致安也是从头到尾都说了一遍,陈先生摸着胡子笑道:“都不错,之前我压了你们兄弟两年,让你们拖到这会儿再进行童生试,也是为了你们好。有多少人,是过了县试,却没过府试,蹉跎三年,再来重新考县试,一来二去的,可不就浪费时间了?你们兄弟这次过了县试,再到府试,也有几分把握,若是都中了,可就不枉费我几年教导了。”

其实整个童生试,是包括县试和府试的,过了县试,就是童生了。但是过了府试,才是秀才。中了秀才,也才说明,这算是走上了科举的道路。

若是连府试都过不了,那就只能一辈子是个童生了。

之前宋浩明科举,一举过了县试,在村子里也算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了,可是,他也是又过了三年,才敢去考了府试的。这又是三年了,明年,正好他就能跟进行会试了。

听陈先生赞苏致平和苏致安,苏静森和苏张氏总算是放了心,脸上的表情也带了几分笑意。陈先生继续说道:“只是你们万不能骄傲,后天县试就要出榜了,到时候你们若是过了,就赶紧动身往郡上去,府试还有十来天就要开始了,你们可不能耽误了时间。”

苏致平和苏致安连忙答应,又请教了陈先生有没有课业,陈先生摆摆手笑道:“你们知道用功是好的,只是这几天,就不用做文章了,只将以前的看看就行了,也不用太紧张,好男儿胸襟宽阔,这次不行,那就下次。”

苏清荷在一边抽了抽嘴角,这可真是…还没开考呢,先生就先用落榜来安慰学生,真是够心宽的。

81、准备府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