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致平笑着点点头:“爹说的是,对了,这几日城里的流民不少,我见有不少是要卖儿卖女的,爹前些日子不是要买些人吗?这会儿可正好。”

“嗯,是得买些人,你妹妹年纪也大了,我见城里的姑娘都是带着丫鬟的,得给你妹妹买几个丫鬟,小兰也买两个吧,还有你娘老辛苦了,买个会做饭的婆子,看大门的咱们去年买了,就不用买这个了。”

苏静森盘算了一下:“四个小丫鬟,两个书童,一个婆子,一个赶马车的,差不多了。”

苏致安在一边笑道:“爹,娘身边不得买个小丫鬟吗?你身边也买个小厮,你以后去哪儿了,就带上 ,这城里流民多了,也不安全,你带个人在身边我们也放心。”

苏张氏摆摆手拒绝:“没得那么麻烦,一个人几十两银子呢,我和你爹又不是老胳膊老腿的动弹不了了,我们身子好着呢,没得浪费了,不用买。”

“娘,买吧,我给你和爹买,我和四姐的绣坊铺子赚了很多钱的,不缺那几个钱。以后啊,你和爹就只管享福就行了。”苏清荷赶忙撒娇,苏静森笑呵呵的说道:“闺女儿子说的有道理,回头我去找找成中人,让他看相看几个。”

自己去买,虽然少掏了中介费,但是,自己没人家眼光好啊,人家成中人是看管了这些的,自然知道怎么看人,自家却是头一次买人,肯定不如人家老练。

95、收获季节

虽然苏家有买人的打算,却不是一两日就能买来的。成中人也说了,再等一个月比较好,因为这段时间流民太多,也分不出好坏,再等一个月,就有个大致把握了。

苏家也不差这一个月的时间,也就听了成中人的话,耐心的等着。

转眼之间,就到了八月。苏清荷跟着苏静森下地,先分别刨了一颗土豆和红薯。土豆也就那样,一串挂三四个,半大不大,一手就能包住一个,差强人意。虽然和苏清荷上辈子见过的一串五六个,还特别大个儿的没办法比,但是今年干旱,能种成这样,着实是个大喜事儿了。

至于红薯,那可真是让人惊喜了,一串上是挂了五六个,虽然有大有小,但总体平均下来,还是不错的,而且拎着就比土豆重了一倍多。

“这,这红薯,这是耐旱耐瘠的?”苏静森现在跟着苏清荷学会了说这个词,苏清荷笑着点点头:“爹,我们可真是发大财了,这红薯土豆要都是长这样,沈公子那边,也绝对能交差了。”

“恩恩,真是太好了,太好了。”苏静森激动的几乎说不出来话,绕着地头转了两圈,又到另一边贫瘠的土地上刨了个红薯,虽说上面只有三四个,个儿也不大,但是,这是下等田啊,普通的庄稼,种在下等田,估计也就能收平时的十之二三!

可是这红薯,和上等田种出来的相比,也只差了十之二三而已。

“太好了,太好了。”苏静森这会儿就只会说这几句话了,苏清荷在一边笑道:“爹,我瞧着红薯和土豆也都长的差不多了,咱们让人来挖吧。”

“嗯,对对,得叫人来挖,今年咱们家没种花生,倒是能腾出功夫专门弄这个了。”玉米倒是省事儿,掰下来送回家,直接扒了外面的皮,然后堆在院子里晒干就行,不管什么时候剥子都是一样的。

父女俩兴冲冲的回家,正好遇上郡守大人派过来问话的人。自打进了八月,郡守就每日都派人过来询问,苏家一开始还诚惶诚恐的,现在几乎已经习惯了。

“兄弟啊,来的正好,回头和郡守大人说一声,我们准备明天就挖红薯和土豆,看郡守大人有什么章程。”苏静森赶忙说道,那人一喜,又问道:“确定是明天了吗?那我这会儿就回去禀告。”

“确定了,眼看中午了,你吃过饭再回去?”苏静森拽着人往家里走,那人想了一会儿,也就点头同意了,反正也是明天才开始的,今儿就是下午回去禀告,也是来得及的。

第二天一大早,苏静森才吃了早饭,正想劝苏清荷不要过去,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就见郡守大人站在外面,苏静森愣了一下,赶忙要跪下行礼,却被郡守大人扶住了胳膊:“不用行礼,今儿不是要开始收红薯土豆吗?什么时候去?”

“现在去。”苏静森赶忙说道,又问郡守吃饭没有,想请郡守大人进门喝茶,郡守大人却拒绝了,只说要过去看看。苏静森连家都没回,就那么跟着郡守大人出城了。

可把苏清荷给气坏了,自己这会儿都十四岁了,没老爹带领,是不太方便出城的。老爹这明显是故意的嘛!只是,郁闷归郁闷,她这会儿也没别的办法了,只能在家里等着。

在屋子里转了好几圈,索性挎着自己的小包去找绣坊铺子找苏清兰了。她们这绣坊铺子,比较大,前面是店铺,摆着样品和各种布偶,后面则是院子,绣工就在后面做活儿。

苏清兰正在指导另一个绣娘做活儿,瞧见苏清荷,就迎了过来:“今儿怎么过来了?有事儿?”

“没事儿就不能来了?”苏清荷左右打量,看了一会儿问道:“今儿你怎么不在前面招呼了?”这会儿可还没有什么程朱理学的,虽然女子得读女戒什么的,却并非是不能见人的。别说只是看看店铺了,街上走着的,可是一抓一大把的。

“我早就不在前面招呼了,前几日是平掌柜生病了,我这才临时看了一天。”平掌柜是杨掌柜给介绍的,会算账,为人干练,平日里就是她打理店铺的。

“哦,四姐,黄大哥什么时候出孝?”前年,黄宏远的亲娘过世了,所以苏清兰的婚事就耽误了,原本是打算今年成亲的。不过,拖下来也没什么,反正苏清兰明年正好十八岁,明年成亲也不晚。

“唔,二十七个月,这会儿已经是十四个月了,还有十三个月,明年的九月份吧。”苏清兰算了一下说道,又打趣苏清荷:“倒是你,四婶给你看了人家没?”

苏清荷也是很受人欢迎的,今年开始,就有不少人上门给苏清荷提亲。不过,苏清荷都没瞧中。她瞧不中的,苏张氏自然也不勉强,也就都推掉了。

“我不同意,娘就是相看了也不行啊。”苏清荷眨眨眼,笑嘻嘻的说道:“我现在还小呢,等过两年再说也行。快中秋了,你啥时候回家?”

“再过两天,我得买些东西回去。”苏清兰说道,苏清荷家里比较忙,今年又比较重要,所以今年的中秋就不回去了。不过,苏清兰肯定不是一个人走的,苏静森前两天就找了镖局,黄宏远也是要一起回去的。

他俩也没成亲呢,不好单独相处,苏静森这才找了镖局的。

姐妹俩说说话,倒也打发了时间。中午苏清荷索性在苏清兰这里用了午饭,她出门前是和苏张氏说过的,也不用怕苏张氏担心。

到了下午,苏清荷才回家。天微微擦黑的时候,苏静森才算是回来。苏清荷赶紧忙前忙后的端水递毛巾:“爹,咋样?今儿挖了多少?”

“一小半!照这速度,三天时间就能挖完了。”苏静森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我都没想到,原来郡守大人这么聪明,将那些流民都组织起来了,让军营里的人看着挖红薯和土豆,人多就是好办事儿啊。”

苏清荷嘴角抽了抽:“那郡守大人给那些人发工钱吗?”

“肯定不能让郡守大人掏啊,反正咱们也是要请短工的,就当是郡守大人给咱们找了短工,后天我多带些钱过去,给那些人发工钱。”苏静森笑着说道,苏清荷点点头:“正是这个道理,那你们午饭是怎么吃的?”

“中午郡守大人回去了,派人送了几桶米粥,晚上也是米粥。”苏静森说道:“不过,我也和郡守大人说了,明天后天,咱们家自己做了饭送过去,你和你娘请了街坊邻居过来做饭。”

“嗯,总共有多少人?”苏清荷点点头,又接着问道,苏静森摸着下巴算:“军营中的有二百来个,流民有四五百,男人三四百,女人一百,总共要有将近八百人。”

“那今天晚上就得开始做饭了。”苏清荷拍了拍脑袋说道:“爹你自己喝茶吃点心,我去和娘说一声,咱们家的面不够,还得买些米面回来。”

说着,就出门和苏张氏商量去了。苏张氏盘算了一下:“要不然,咱们让街坊邻居自己出米面,咱们出钱买馒头和米饭?”

“也行,那得交代好。”苏清荷点点头,和苏张氏一起出门去说。这些流民都是干力气活儿的,所以这饭肯定吃的不少,一天三顿,光是馒头必定得三千来个。一条街的邻居根本不够用,所以娘儿俩索性跑了两三条街。

馒头米饭有了,这菜还没有。苏清荷家的惯例就是不亏待短工,要不然来年不好找人。今年虽然情况有些特殊,短工都是流民,但也不能一个菜都没有。

“要不然,咱们炖点儿菜吧,不拘什么菜,一锅炖,这样也省事儿。”苏张氏最后拍板,苏清荷觉得这主意很好,自然不会反对。这次倒是不用通知了,只等明天早上去市场买菜就行了。

三天时间,说快也不快,说慢也不慢。苏清荷是等的心焦,只是不能跟着去看,只能一天天问苏静森。

终于等三天时间过了,第四天中午,苏静森就笑呵呵的回来了:“今儿杨掌柜也过去了,将大部分的红薯土豆都买走了,对了,你们等会儿避着点儿,有人将剩下的送回来。”

没等苏清荷详细过问,那边就有敲门声了,苏静森又忙着去卸车了。这一忙,就是半下午。回来差点儿没饿趴下:“孩子娘,赶紧给我端碗饭吃,快饿死我了。”

“爹,咋样?红薯和土豆的产量咋样?”苏清荷在一边忍耐啊,好不容易等苏静森放下碗了,才赶忙问道,苏静森一边又添了一碗饭,一边说道:“昨天就挖完了,今儿就是在那儿称重。”

“上等田的红薯产量是五千斤,下等田的是四千斤,上等田的土豆亩产量是四千斤,下等田的是三千斤,和上等田的玉米相比,多了一倍呢。”

苏静森兴奋的说道:“你都没瞧见,郡守大人那高兴的样子啊,笑的合不拢嘴,我做主让人往郡守大人那里各自送了两车,也让郡守大人知道这东西好不好吃才行。”

他们自家人在苏清荷试种那会儿,就已经是尝过了,自是知道,这种东西特别好吃的。今儿他还和郡守大人说了吃法,杨掌柜那边也听了个仔细。

苏清荷眼睛特别亮,今年还是大旱之年,这红薯土豆的产量都这么高,若是风调雨顺,岂不是还要再各自加两千斤?那玉米,风调雨顺的时候,亩产才三四千斤呢。

96、买卖人口

随后,苏静森就托人给宋浩明带了消息过去。原本,宋浩明是打算两年前科举的,但是凑巧遇上沈公子这事情,就耽误下来了。于是,也留在郡里专心读书了。

这会儿收了信,就赶忙来了苏家。详细的过问了红薯和土豆的情况之后,就又匆匆忙忙的离开了。苏家倒是想打探情况,但是一来郡守府门槛太高,二来宋浩明不知所踪,他们也只能暗地里担忧几次,面上还不敢显露。

不过,倒是有另外一件事情让苏家人暂时分了点儿心思。那就是秋收之前说的买人的事情,成中人终于回了话,说是找了熟识的人牙子过来了。

那人牙子和成中人还是沾亲带故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寡妇,姓丁,穿的挺素净,身材适中,不胖不瘦,面上带笑,看着很是有些和善,和苏清荷心里想的那种吊梢眉毛三角眼大红嘴唇塌塌鼻的妇人可完全不是一个形象。

大约是她脸上神情没掩饰好,那人牙子笑着说道:“姑娘想必是以为我们这些人牙子都是些厉害人吧?”

苏清荷脸一红,赶忙摇摇头,只是没等她说话,那人牙子就笑道:“姑娘不知道,就是人牙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最低等的,就是那做皮肉买卖的,或者是坑蒙拐骗偷,用各种方法得了买卖的。中一等的,就是像我们这些,买了穷苦人家的孩子,然后再卖到大户人家里的。再高等点儿的,也是买了穷苦人家的孩子,然后教一番本事,再卖到大户人家里的。”

“我们虽然做的是人口买卖,却不昧着良心。再说,当今天子圣明,我们可不敢做出那种断子绝孙的坏事儿。这些人呢,都是穷的活不下去了,这才自卖自身的。”

那妇人伸手指了指,院子里一溜儿站了二十个小姑娘,从五六岁到十七八都有。另一边则是站了一溜儿小男孩子,同样是从五六岁到十七八。最后面,则是三五个人聚成一堆儿的,有男有女,大概是一家子的那种。

苏清荷打量了一会儿,转头和苏静森咬耳朵:“爹,咱们之前盘算错了。”

“咋错了?”苏静森赶忙问道,苏清荷拽着苏静森和苏张氏到屋里说话:“咱们之前光说买多少下人了,没说要买个总管,总不能咱们买了人回来,还得自己天天劳心劳力的管着吧?”

“哎,就这事儿啊?别担心,你大哥和二哥之前就说过了,说这总管啊,不能随便买,总管可是下人头子,总管是啥品性的人,关乎咱家所有下人的品性,所以这事情一定不能马虎,宁可没有,不能乱买。”

苏静森赶忙将之前苏致平和苏致安说过的话说了出来,苏清荷恍然大悟,早说嘛,她就说自家两个哥哥之前还是会说大道理的,怎么事情到了眼前却不吭气儿了。

“那大哥二哥啥时候回来?这会儿可也是要给他们买小厮呢,他们自己不挑挑?”苏清荷赶忙问道,苏静森抬头看了看太阳才说道:“再有一刻钟就回来了,杨掌柜不是说要算红薯土豆的银钱吗?估计没别的事情,他们耽误不了。”

苏清荷应了一声,也不出去,就扒在窗户上看外面站着的一群人。苏张氏和苏静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俩人都等苏清荷拿主意。

丁妇人倒像是极有经验的,就端着茶杯坐在院子里的凳子上,不出声,也不动,眼睛只放在树叶上,就好像要数出来那一枝树干上能有多少片叶子一样。

苏清荷之前就先将八岁以下的给排除掉了,毕竟,指挥小孩子干活什么的,着实有些太不忍心了。但是不指挥吧,无规矩不成方圆,她可不能坏了规矩。

前头那两个长的挺漂亮,之前丁妇人说了,都是大户人家发卖出来的,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八岁。

看了一会儿,苏清荷就瞧见苏清兰从前院进来了,一瞧见院子里这么大阵仗,差点儿没吓一跳。狐疑的盯着丁妇人看了一眼,那妇人赶忙起身行礼:“这位是苏府大姑娘吧?婆子姓丁,大姑娘安好。”

“起来吧,叫我四姑娘就行了。”苏清兰一向是记得自己的身份的,这苏家,她只是侄女儿,不是亲闺女,所以从不会弄混淆自己的排行。走了两步,想起之前苏清荷说过要买人的事情,心下了然,就抬着下巴示意了一下:“这都是你带来的?”

丁妇人赶紧应了一声,苏清兰也没多停留,转身就进了屋子。和苏静森苏张氏见了礼,就和苏清荷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然后,两姐妹才携手出来。苏静森和苏张氏跟在后面,也不做声。

苏清荷再次将女孩子从头到尾打量了一遍,然后慢吞吞的开口:“从第一个开始,都说说自己叫什么,今年多大了,籍贯是哪儿的,会做些什么。”

“婢子春香,今年十八岁,是平原郡人,会做针线,这是婢子闲暇时候做的荷包,还请姑娘过目。”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来一个荷包,苏清荷挑眉看苏清兰,苏清兰笑着接过去瞧了瞧,又递还给那少女,并未说话。

苏清荷又看第二个,第一个也没多做什么,只咬咬唇,低着头退回到原地。

第二个刚要开口说话,苏致平和苏致安就回来了。这两个,一个是正好十八岁,少年温润如玉,一个是十六岁,少年灿如骄阳,两个人都继承苏家的大眼薄唇,长相本就不俗。再加上读书多年,身上自有一番气质,很是引人注意。

两兄弟每次去上学,总要在街上碰见好几个少女。而时不时的,也总是有媒婆上门。幸好之前苏张氏早说了,兄弟俩没有功名,就暂且不成亲,这才少了许多麻烦事。

苏清荷留意着院中女孩子的神情,当即就瞧出,有两三个面色泛红,时不时的偷眼去瞧苏致平和苏致安。苏清荷伸手指了指:“这三个,不要。”

其中一个立马白了脸颊,默默低着头不做声。另一个虽有些不忿,却也没多说什么。只一个,立马挑眉问道:“姑娘还没问过我们呢,怎的就说不要了?可是看不上婢子?姑娘说婢子哪一点儿做的不好,婢子这就改了。”

“啧,丁大婶,虽然你之前说你这算是中等的人牙子,比不上那高等的,只是这基本的规矩,你们也不能没有吧?”苏清荷挑眉,丁妇人赶忙行礼:“姑娘说的是,这等人,我一定领回去严加管教的,还请姑娘不要动气。”

苏清荷嗤笑了一声,看之前说话那少女:“就凭你问我那两句话,我就看不上你。”

说着,转头看苏清兰:“四姐,你瞧中了没有?”

苏清兰点了点头:“那两个,年纪不大不小,我正好多使唤两年,要不然,刚用熟了,就忽然换人,肯定不方便。要我说,你还是多选两个吧,两个大的两个小的,也免得日后再买了。”

“那你不要大的?”苏清荷疑惑,苏清兰笑着点点头:“宏远说,老家那边还有两个丫鬟,是之前伺候宏远娘亲的,也算是忠心,这次回来就带过来。”

苏清荷了然的点点头,又转头继续打量。苏致平和苏致安倒是没她这么多讲究,一看打扮,干净利索就行。二问年龄,能读书识字最好,不能读书识字,也要机灵听话。

所以没等苏清荷这边问完,他们那边就已经各自挑了两个小厮。然后,又去帮着苏静森和苏张氏挑做饭的婆子和赶马车的车夫。

苏静森又嘀嘀咕咕:“我之前说,咱们再买些田地,然后买些佃户,这样可比花钱请短工省事儿多了,咱们家现在地多,事事都要请短工,一年得请十几次,这一年的钱都能买好几户佃户了。”

“爹,这个不着急,之前郡守大人不是将流民安置在城西了吗?回头咱们上那儿买去,让成中人陪着看看,买些身强体壮的。”苏致平笑着说道,苏致安在一边点头:“就是就是,之前我还担心这次的流民说不定会引起瘟疫呢,没想到郡守大人处置的这么妥当,几千流民,竟然只有十之一二生病了。”

“快别说那些了,问问这些婆子都会做什么菜和什么点心。以后小荷想请小姐妹来玩儿,咱家得有拿得出手的点心才行。”苏张氏在一边嘀咕,丁妇人在一边陪着,赶忙说道:“苏夫人,您想找会做点心的?正好,这个王婆子,她就会做点心,甜的咸的,会好多花样呢。”

“那她会做饭吗?”苏张氏问道,丁妇人的笑容就有些勉强了:“这个,会是会,只是做的很是一般。”

将几个婆子都问下来,有的是擅长做饭,有的是擅长点心,没一个能两个都会做的。可把苏张氏给愁的,恨不得将两个人给捏成一个人。

最后还是苏静森拍板了,直接买了两个,苏张氏在一边不住的说有些浪费了。苏静森笑呵呵的拍她胳膊:“怕啥,咱家现在又不是没钱,两个轮流使唤,万一哪个生病了,也不耽误做饭。”

他这边刚说完,就听丁妇人有些犹豫的开口:“苏老爷,这两个人,都是拖家带口的,您看…”

苏静森一瞧,果然,一个是三十来岁,会做点心,带着她相公和七八岁的儿子以及五六岁的女儿。一个是四十来岁,带着一对儿年轻小夫妻,大约是她儿子儿媳,还有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

这下子,苏静森也有些犹豫了,那三十来岁的相公还好说,可以让他学着赶马车什么的。然后那对小夫妻也好安排,一个扫院子一个洗衣服。

可是,这三个小孩子,就有点儿不好安排了。

“苏老爷,求求您买下我们吧,我儿子和女儿都会做活儿的,我儿子会扫地打水,我女儿会洗衣服会择菜,他们都很能干的。”一个妇人哀求的说道,这个一开口,那个也跟着求了。

苏静森转头看苏张氏,苏张氏也有些犹豫了,三个孩子,这会儿可正干不了活儿呢,要是买下来,就相当于买了三个吃白饭的。可是不买吧,这两个妇人还真是有点儿合适,而且,他们也干不出丢下小孩子不管的事情来。

“爹,买下来吧,正好再过几年,小妹身边的丫鬟和我们身边的小厮要换人了,这些也熟悉了,用着方便。”苏致安在一边说道,苏致平点点头表示同意:“也知根知底,总比再从外面买强。”

97、再次见面

到了最后,苏清荷四个丫鬟,苏清兰两个丫鬟,苏张氏两个丫鬟,苏致平和苏致安各自两个小厮,苏静森死活不要,但是三个儿女死活要买,苏静森身边也多了个小厮。

这都已经是十三个了,再加上两个厨娘,两个都是一家四口,总共是二十一个人。丫鬟小厮价钱不一样,婆子小孩价钱不一样,总共加起来,放在平日,是将近一百两的银子。只是现在是灾年,连五十两都不到。

苏致平很爽快的掏了五十两:“剩下就拿去喝茶吧,日后指不定还得麻烦你,这点子就当是心意了。”

可把丁妇人给高兴的,赶紧行了礼,说了几句奉承话,这才领了剩下的人出去。

苏清荷的四个丫鬟分两个大的,两个小的,大的叫云朵云暖,小的叫红绫,黄绸。苏清兰和她姐妹两个,也不分彼此,索性跟了她这边的叫法,大的虽然没定,小的这两个,就定了蓝缎青纱。

正好她们两个还开着绣坊铺子,也算是合了这里面的意思。

苏张氏那两个丫鬟,也是苏清荷给取的名字,老人都喜欢吉祥话,索性就叫了添福添寿。苏致平和苏致安的四个小厮,原本是他们两个自己取名字的,可是苏清荷取名字上瘾了,缠着给一起取了,就叫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而苏静森身边的那个小厮,跟着苏张氏身边的丫鬟取的,叫添财。

剩下的厨娘他们两家子,直接按原先的名字叫了。

因着怕日后麻烦,所以这些人都是签了死契买进来的。要不然,价钱也不会那么贵。苏张氏忙进忙出的将所有的人安排了住处,又给她们说了各自要做的事情,这才转身回屋,冲苏静森抱怨:“买个人可真是够累的。”

“也就累这么一会儿,以后就不累了,你以后有空了,就带着添…”苏静森皱眉想了好大一会儿,没想起来,继续说道:“那添什么的,去街坊邻居家耍耍牌子什么的,以后就等着享儿女的福了。”

苏张氏顿了一会儿猛然反应过来了:“致平致安,这次杨掌柜给了多少银子?”

“咱们总共种了一百亩的红薯和一百亩的土豆,红薯总共五十万斤,土豆总共四十万斤,咱们自家各自留下一千斤,还往老家那边送了各自三千斤,让爷爷和舅舅卖掉,这个钱还没收回来…”

苏张氏打断他的话:“这个不要了,就当是孝敬老人家的,咱们几年不在村子里,没办法在跟前尽孝,就只能多多送些钱财,对了,孩子爹,要不然,咱们也买个人回去伺候爹娘?”

“嗯,也行,不过得过两天,要不然万一买个性子不好的,去了还欺负爹娘呢。”苏静森赶忙点头说道,苏致平又将话题拉回来:“还送了郡守大人红薯土豆各自五千斤,这个是拿去为沈公子打点的,又为沈公子预留了各自五千斤,还有之前招待短工流民的,也耗去了一些。”

顿了顿,苏致平又说道:“然后各处人情,这些又各自耗去了差不多两万斤,总共卖给杨掌柜的,是各自四十五万斤,杨掌柜之前说了,那个红薯,按照两钱银子一斤的价钱来算,土豆是按照半两银子一斤的价钱来算。”

人情多了去了,郡守下面的小官儿,得各自送一些,还有苏致平他们学堂里,好歹你得给先生院长送一些,这不是贿赂,这是人情世故,他们倒不是稀罕这点儿东西,而是更看重学生的心意。

不过,有郡守的那个大头在压着,别处官员的,肯定不会超过五千斤,三千两千一千,差不多就够了。

苏静森在一边摸下巴:“嗯,是这个价钱,红薯只能烤着吃或者煮汤吃,土豆又能做菜又能煮粥又能烤着吃,还好吃,确实是要贵一些。”

“那这么说,红薯和土豆总共就卖了几十万两银子?”苏张氏瞬间瞪大了眼睛,这不是兴奋的,而是惊吓,她是知道闺女种出来的东西稀罕,以前也一年赚过好几千两银子。

但是,几十万啊,那完全不能想想啊。多少个铜钱能堆满一间屋子?多少个银锭子能堆满一间屋子?换成金条,多少个能堆满一间屋子?这些,能堆多少个屋子?

苏张氏和苏静森就觉得,眼前全部是金子银子在转圈,转的人头晕眼花。

“爹娘,先别高兴,我没要那么多。”苏致平面色有些忐忑,苏致安在一边补充道:“我们和杨掌柜说了,那总共九十万斤的红薯土豆,我们只要六十万斤的钱,其余的都没要。”

不过,就是六十万斤,也够多了。三十万斤的红薯就是六万两银子,三十万斤的土豆,就是十五万两银子。加起来,那可就是二十一万两白银了!

“那剩下的呢?”苏静森赶忙问道,苏致平和苏致安将他们两个都没发怒,心下也稍微松了一口气:“今年不是大旱之年吗?剩下的,我让杨掌柜免费送到各个受灾地区了。”

这东西,之前就是沈公子送过来的。现在他们家得了银子,就得想办法为沈公子积德。若是百姓们都知道,这红薯和土豆是沈公子弄回来的,那么沈公子肯定名声名鹊起,到时候,皇帝也得考虑一下,沈公子如此大的功劳,怎么能一直被圈禁着?

苏静森听了这解释,沉默了半天,叹口气:“你说的对,咱们是得报答沈公子才行。也不知道这方法能不能用,可别到时候出了岔子。对了,你们说让杨掌柜送到各地去,那大家会不会以为这东西是杨掌柜弄的?”

苏张氏也跟在一边点头:“那些流民都很可怜的,咱们也算是尽了心,多行善事,日后总会有善报的。”

“不会,杨掌柜说了,他会说让人告知百姓的。”苏致平笑着说道,对于杨掌柜的人品,他们还是很信得过的。

丢开这件事情,苏家人像是过年一样高兴了几天。但三百亩的田地只收了两百亩的红薯土豆,还有一百亩没动呢,苏静森又开始忙碌起来,而眼看中秋,苏清兰也和黄公子一起启程回柳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