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弟脑袋才清醒了些,赶紧答应着跑出小院,几个下人也有眼水地跟着他一起出去了。

反应过来的吴氏流了泪,哭道,“太好了,终于找到姐姐了。阿福啊,快,快请进。”又对女儿说,“小妹,快叫表姐。”

王小妹吓得跑过去抱着王成的腿,瞪着大眼睛看着陈阿福,就是不敢叫人。

王成对陈阿福笑道,“乡下孩子,没见过识面。”

陈阿福笑笑,几人走进屋子。

一进屋便是厨房,摆设跟之前响锣村的大同小异。他们向右拐进了东屋,吴氏的行动不便,走路非常慢。

进屋后,吴氏拉着陈阿福的手流泪道,“终于找到你们了,不然我死了都闭不上眼睛。我当家的因为娶我花光了找姐姐的银子,我罪过大了…”

王成笑道,“看你说些什么呀,今天高兴,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

吴氏擦擦眼泪说,“好,好,不说。”又要拿茶碗兑糖水,又让王成去买肉。

陈阿福劝住了她,夏月等人过来沏茶,又摆了些糖果和水果在桌上。另两个婆子就在厨房里忙碌开了,肉、菜、蛋都带来了。

陈阿福把王小妹拉到身边,轻轻捏捏她白得泛青的小瘦脸,拿了几块糖塞进她手里。笑道,“你叫小妹,是吧?”

王小妹点点头,“嗯”了一声。

夏月又拿了一个荷包递给王小妹。

王小妹拿着荷包看看,高兴地走到吴氏跟前小声说道,“娘,这个荷包很好看,咱把它卖了还姥姥的债。”

吴氏红了脸,嗔道,“胡说,这是表姐给小妹的,咋能卖了。”

王成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道,“家里穷,让阿福见笑了。”

陈阿福笑道,“我们家前些年的日子也不好过,也就这两年日子才好些。”

说完,就让老大夫给吴氏瞧病。

王小弟领着几个下人在邻居家借了桌子椅子摆在院子里,除了李嬷嬷和夏月、玉镯,还有两个做饭的婆子,其他的护卫下人们就坐在院子里喝茶。

村里人听说王家来了贵客,都跑来看热闹,把篱笆院围得水泄不通。

李嬷嬷又让下人给他们散糖吃。

几人正叙着话,就听见院子里一个尖利的声音响起来,“哟,女婿家来贵客了…”

陈阿福向窗外看去,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正舔着脸跟玉镯媚笑着,她还以为玉镯是王成的亲戚。

吴婆子笑道,“小姐,你就是我女婿的外甥女儿吧?哎哟哟,真像天上的仙女下凡来,忒的俊俏。我是我女婿成子的岳母,我家老头子让我来请你们去家里做客。”又对正在倒茶的王小弟说,“快跟你爹说,咋能在你这简陋的家里招待贵客。走,去姥姥家,姥姥已经让你舅舅去买大肉了。”

王小弟最怕姥姥,红着眼圈看看姥姥,再看看院子里的人,他不愿意让表姐和这些人去姥姥家,可又不敢说。

玉镯知道舅老爷的岳家一直欺压舅老爷,当然不会给吴婆子好脸色。沉脸说道,“你叫错了,我只是我们大奶奶的丫头。我们大奶奶是来舅老爷家做客的,不会去不相干的人家。”

吴婆子一听这穿金戴银的人还只是个丫头,天哪,那女婿家的亲戚不知道有多富贵。她笑得更欢了,赶紧往屋里走去,“哎哟,那我得去见见贵客。请贵客去咱家吃饭,这里穷得叮当响,哪有好饭好菜待贵客。”

玉镯过去把她拦下,说道,“我们大奶奶是谁想见就能见的?惊了大奶奶的架,小心挨板子。”

护卫们先以为这婆子是舅老爷的亲戚,便没有拦。但一看玉镯的态度,就知道大奶奶不待见这个人了。

都起身说道,“干什么的,我家大奶奶是你能随便见的吗?去,去,去,滚出去!”

第326章 不要脸

看见几个男人凶神恶煞地瞪着她,吴婆子还是有些怕,但一想自己是王成的丈母娘,怕甚?她本就是刁钻蛮横的,想通这一点,一下子挺直腰杆,尖声说道,“我可是你们舅老爷的岳母,也就是你家大奶奶的长辈。得罪了我,就是得罪了你们舅老爷,也就得罪了你家大奶奶。”

这些护卫最是会看人眼色的,大奶奶的心腹丫头不待见这个婆子,可见是大奶奶的意思。啐道,“我呸,就凭你一个乡下婆子,还敢当我家大奶奶的长辈。你知不知道,我家大奶奶可是御封的诰命夫人,你也配!走,走,不要打扰我家大奶奶的清静。”

吴老太太一听这么大的来头,更想把贵客巴结好了。

这时,王成和李嬷嬷走了出来。

吴老太太一看王成,就喊了起来,“哟,女婿,你可出来了。快让你的外甥女儿去我家,你家这窝棚大的地儿,咋能招待诰命夫人。”

王成看了吴老太太一眼,说道,“岳母,走吧,这就去你家。”他大步向门外走去。

吴老太太看到只有一个四十几岁的妇人跟着王成。虽然这个妇人也穿金戴银,但她知道肯定不是王成的亲戚,年龄不像。

为了给屋里的给诰命夫人留一个好印象,她豪爽地大声说道,“怎么就这几个人去?你外甥女儿呢?一定要把她请去。再把我闺女、外孙子、外孙女也叫上,那两小猴儿就像喉咙里长了馋虫,馋肉馋得紧,今天让他们好好吃一顿。”

王成已经走到了门口,他回过头对吴老太太说道,“我外甥女儿哪也不想去,小弟娘几个也哪也不去。我外甥女儿买了好些肉,够他们吃了。我去岳母家把九两银子还了,我们两家终于两清了,小弟他娘终于不用再做绣活了。”

一想到终于要跟老吴家两清了,王成心头一片轻松,但想到媳妇的病,又难过不已。

吴老太太心里一沉,女婿不仅不让自家高攀贵客,还要跟自家两清,这跟自己和老头子的期望不一样啊。急了,忙说道,“我说女婿,你攀上了高枝儿,也不能不让我闺女孝敬娘老子啊。啥叫两清了?啥叫两清了?这话说得多没良心。”

王成难过道,“京城里的大夫正在给小弟她娘看病,大夫说她因为月子里劳累,没有好好将养,得了月痨。若再不好好诊治,活不过两年。”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都有些哽咽,继续说道,“你们把闺女卖了一百两银子,还要加利息,一共一百二十六两银子。你闺女做绣活做得眼睛都快瞎了,月子里也不敢闲着…大夫说,她不能再做绣活了。”

围在篱笆墙外的乡人们都听见了王成的话,他们也知道这两家的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那老吴家忒不是东西,咋能那么逼自家闺女呢?把闺女卖了一百两银子就够狠的了,还要加利息。再是闺女,也是自家的孩子呀。”

“他们不狠心,咋修大瓦房,咋买那么多地?赔上一个闺女,养了一大家子人,赚欢了。”

“何止是养了一大家子,是养了一大家子几代人!十几口子啥活不干,就等着这个闺女拿银子回家。”

“大丫是多好的闺女啊,聪明,手巧,有本事给水玲珑绣坊做活,多给咱村的姑娘长脸。若老吴家好好待她,不要逼得那么紧,不定能绣出多好的绣品。啧啧,可惜了。”

吴老太太听说闺女不能再做绣活了,更不得了了。她也顾不得什么贵客不贵客的了,大声说道,“我闺女怎么可能不能做绣活!女婿,当初本是让我大丫自梳的,你看上她了上门提亲,我和老头子才成全了你们,你咋能忘恩负义?告诉你,我闺女是在娘家跟她奶学的好手艺,是我吴家的手艺。人嫁进你家,手艺可还是娘家的。”

还有这么不要脸的人,李嬷嬷恨不得抽她两耳光。上前喝道,“天下竟有这么狠心的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居然让亲闺女当自梳女。天下还有这么蛮横霸道的丈母娘,竟能说出‘人嫁去了夫家,手艺却要留在娘家’的歪理。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舅太太嫁给舅老爷,就是王家的人了,她的所有就是夫家的,跟娘家不相干了。怎么可能人嫁去夫家了,手艺还属于娘家的,难不成要把手剁了留在娘家?啧啧,我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了!”

罗源也跟来了,他说道,“李嬷嬷,不需要跟这贪心坏婆子费口舌。把九里村的里正叫上,一起去老吴家把帐结清。若老吴家不愿意,就直接去县衙,请县太爷决断。让青天大老爷看看,他的管辖内,还有这样不顾理法不要脸皮的刁民。”

王小弟自告奋勇领着人去找里正。

吴老太太又去抓扯王成,尖声哭道,“女婿,你有了富贵亲戚,也该拉巴拉巴岳家才是啊。你咋能仗势欺人,想着撇清咱们两家的关系呢…”

两个婆子过去把她推开,骂道,“你若再敢动手动腿抓扯舅老爷,我们就不客气了。”

吴老太太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王成听了吴老太的话,伤心不已,原来他们是打算自己媳妇供养他们一辈子。他没理吴老太,对围观的人拱手道,“王某一家在这里一住九年。王某没有亲人,又不常在家,妻子儿女承蒙邻里照应了。”

说完,王成又向他们躬了躬身。他始终想不通,自己的命为何那么苦,亲爹后娘、养父母对自己不好,连媳妇的亲生父母都这样…还好找到了姐姐,又有了这个外甥女。

何里正跟着王小弟来到王家,路上已经听王小弟讲了经过。他先跟院子里的几个护卫抱拳笑道,“我家离得远,不知道王家来了贵客。失敬,失敬。”皱眉看了几眼吴老太,又道,“让几位大爷见笑了,老吴家除了吴大娘子是个好的,其他人都好吃懒做拎不清。现在就去吴家吧,他们两家的事我也清楚,我做见证。”

第327章 两清

何里正指着坐在地上大哭的吴老太,对看热闹的几个妇人说,“把她拖起来去吴家,丢人现眼的东西。”

王成和李嬷嬷、两个护卫跟着何里正一起去了吴家,后面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村人。王小弟不放心爹爹,也跑着跟了去。

外面终于沉静下来。

陈阿福看了窗外的一幕。那老吴家就是吸血虫,想让吴氏养一辈子。哪怕这九两银子还清了,还会用别的名目让他们继续给钱。这个吴老太比丁氏还坏,丁氏是虐待继子,而她却是虐待亲闺女。

看看哭得伤心的吴氏,陈阿福劝道,“舅娘快别哭了,刚才黄大夫说了,你不能再费眼,不能哭。”

吴氏哭道,“不怕阿福笑话,我当姑娘的时候,我爹我娘一直不想让我嫁人,让我自梳。说我学了祖母的绣艺,就生是吴家的人,死是吴家的鬼。我十八岁那年遇到我当家的,是我舍下脸皮求他娶我的。我想脱离娘家,可我爹娘不答应,我还是上了吊才把他们吓住,又答应给一百两银子,他们才松口让我嫁人…”

吴氏的祖母之前是大户人家的丫头,有一手好绣艺。不知怎么得罪了当家祖母,被折断手腕卖给吴氏的祖父。

吴氏的祖父是个驼子,人喊吴驼子,三十几岁了还没娶媳妇。意外得了这么一个仙女般的媳妇都乐疯了,除了第一天夜里用了强,其它时候对她都疼爱有加。还时时看守着,不让媳妇寻死。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他媳妇竟然怀了孕。因为有了孩子,吴氏祖母觉得又有了希望,便断了自杀的念头,跟吴驼子过起了日子。

他们的儿子便是吴氏的父亲,被宠得好吃懒做。吴父长大娶了媳妇,媳妇也懒,两人靠着老父下地种田,靠着母亲做绣活养活他们。

吴氏祖母右手腕伤过,虽然后来好了,但到底不灵活,做的绣活只能卖给一般的小绣坊挣点小钱。吴氏长到五岁,她祖母就手把手的教她。吴氏本就聪慧,不仅把祖母的手艺都学了去,还能发扬光大。

吴氏十二岁的时候,她的祖父祖母就相继去逝,他的父母又生了三个弟弟,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都压在了她的身上。

吴氏十四岁的时候,绣活竟然卖去了水玲珑,家里也开始富余起来,建房买地。吴氏贤名远播,十里八村的好后生都来吴家求亲。

吴氏父母不愿意女儿嫁人,女儿走了,他们一家靠谁养活?随着女儿的岁数越来越大,他们便起了让吴氏自梳的念头。吴氏知道自己父母有多自私狠心,拒绝自梳的同时,暗地里找着合心意的后生。

在一次她去给祖父母上坟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流浪汉调戏她,被路过的王成救了。王成虽然残疾了,但手里有刀,还是把那个流浪汉吓跑了。

吴氏见王成正直,人好,又是拿军响的军爷,也顾不得他是残废和岁数大,主动表白…

陈阿福听了嘘唏不已,万恶的封建社会,苦命的女人何其多。

不过,吴氏不仅手巧,也心思通透,没有屈服父母的淫威,最终把自己嫁了出去。她比老实舅舅聪明得多,有了这个内贤助,自己再帮一把,舅舅一家的日子应该能过起来。

自己能帮衬一时,但不能帮衬一世。

本来陈阿福是想让舅舅一家准备准备,后天跟他们一起启程去通县。现在看来,下午就得带着他们回京城。侯府里有一些空着的小院,让他们暂时住两天。

便跟吴氏说了自己的想法。

吴氏长出了一口气,喜道,“好啊,好啊,当家的终于能跟姐姐团聚,我也终于能彻底摆脱他们了…”又担心道,“我爹比我娘还难缠,那个帐能结清吗?”

陈阿福笑道,“舅娘放心,定能结清。”

开玩笑,侯府的人连个无赖都搞不定,拿块豆腐撞死算了。何况,本就是吴家无理。

黄大夫从另一间屋里过来,说药单已经开好了,又说了吴氏平时吃什么补药好,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陈阿福谢过,让人给了诊费,又多赏了二两银子。便让玉镯跟老丈夫一起去回春堂抓药,然后去牙行买一个婆子。舅舅一家残病弱,要有个下人服侍才行。

锅里的肉香飘了出来,馋得王小妹直吞口水。

陈阿福似乎又看到了两年前那个馋得直舔嘴唇的大宝,她起身牵着王小妹去厨房看了看,卤锅里的豆腐干和猪肝、猪头肉已经卤好了,她让婆子捞出来切了一小碗。

她把小碗递给王小妹,笑道,“吃吧。”

王小妹笑得眉眼弯弯,大声说道,“谢谢表姐。”然后捧着小碗进了东屋,对吴氏说道,“娘亲,吃肉肉,这么多。”

吴氏笑道,“娘不吃,小妹吃。”

王小妹给吴氏喂了两口肉后,才自己拿着小碗吃起来。

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王成和李嬷嬷几人一脸喜色地回来了。

吴氏紧张地问道,“掰扯开了?”

王成点点头,笑道,“他娘,咱们跟你娘家终于两清了,咱们不欠他们一文钱了,你不用再做绣活了。”

吴氏听了,又喜极而泣。

李嬷嬷小声讲了一下经过,果然吴老汉比吴老太更难缠,即使有何里正押着,还是又哭又闹,说闺女学了自家的祖传手艺,不能只顾夫家不顾娘家…

还是两个护卫连吓带骂,要把他拖去见县太爷,说他违反了大顺朝的理法,不仅要挨板子,还要坐牢房,这才把老头吓着,把借据拿了出来…

陈阿福又跟王成说了自己的意思。

王成点头应允,他也看出来了,等陈阿福他们一走,老吴家肯定又会来闹事。他不怕,但他怕吴氏的身子受不住。

几人商量着,既然这是他们家在这里的最后一顿饭,就把里正以及帮过他家的人都请来喝酒。陈阿福让人带了王成家两天的吃食,够请几桌席的了。

这个小院子也不留,留下也会被不要脸的吴家占去。就请里正帮着卖了,过阵子让护卫来收钱。

商量完毕,王成和王小弟分别去请人,几个婆子又忙碌起来。

第328章 正面冲突

此时已经午时末,平时乡民们已经吃过饭了。但因为今天忙着看王家和吴家的大戏,绝大多数的乡民家才开始做饭。见王家父子来请,男人们都乐呵呵地去了王家。

院子里摆了五桌,王成领着王小弟在外面陪客。陈阿福和吴氏等女人在屋里吃过饭后,就开始收拾细软。王家赤贫,除了几件换洗的旧衣裳,竟是没有一样值得带走的。吴氏看了那个绣架半天,还是没带,她这辈子都不想再碰它了。

饭后,王成把没吃完的菜都送给客人们,又说自家走后,若他们瞧得上哪样物什,就都拿去吧。

陈阿福等人和王家人走出院子,王成和吴氏回头看看住了九年的茅草房,跟送行的人告别,抹着眼泪上了车。

陈阿福带着王小妹和夏月坐一辆马车,王家另三口人坐一辆车。一队车马在要出村子的时候,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哭嚎声。

陈阿福掀开帘子,看到吴老太和一个老头、三个男人跟着马车哭叫,“闺女,你没良心哪,把老吴家的手艺学去了,却不管娘老子的死活…”

这一家子极品,不仅人奇葩,想法更奇葩。

王小妹把小身子往陈阿福的怀里缩了缩,怯怯说道,“怕!”

陈阿福搂紧她说道,“小妹不怕,咱们去了新家,你就再也看不到他们了。”

王小妹听了,眼睛亮晶晶的,抿着小嘴直乐。

陈阿福又笑着捏了捏小姑娘的小瘦脸。她是现代过来的人,不愿意把生命当草芥。罗源以及护卫悄悄问过她,用不用把那两个老不死的“做”了。陈阿福没同意,让舅舅一家永远脱离他们的压榨就行了。

马车赶在黄昏时分进了城门,到了侯府的时候已经天黑了。他们先去竹院吃饭,又吩咐人去收拾院子。还拿了十两银子出来,让府里的针线房给王家人赶制几套衣裳。

把王家人送走,已经夜深了。楚令宣还没回来,自从出了王成这件事,楚家的几个男人更忙碌了。

第二天,楚令宣依然没有回来,只让亲兵来跟陈阿福说了一声,让她继续准备回程的东西,二十六日下晌准时启程。

陈阿福尽管归心似箭,还是只得耐心等待。

这天陈阿福又蒸了几十个蛋糕,除了给楚家主子和王家几人,还有给太后娘娘二十个和瑞王府十个,连几个有体面的下人都一人给了一个,就是没给李氏。

李氏听说后气得不行,跑去老爷子那里凭理,说陈阿福没把她这个长辈放在眼里,她连个下人都不如。还说陈阿福把穷亲戚带进府里吃喝,还让针线房给那几个穷鬼做衣裳,忒没有规矩…

老爷子早对李氏失去了耐心,说道,“你想让人家把你当长辈敬着,你也得有个长辈样啊。你自己都没把自己当个人,人家凭什么把你当长辈看。至于人家的亲戚来侯府住,该住,因为这个府以后就是宣儿他们的…”

老爷子的话字字诛心,特别是最后一句,扎得李氏难受得要命,当时就哭开了。她气不过,又让手下婆子去大厨房和针线房暗示,无需把王家那几人当客人看。

厨房和针线房的管事说,三夫人专门交待,必须把王家几人招待好,饭菜要跟主子一样,连大奶奶给针线房做衣裳的十两银子三夫人都让退了回去…

这些事陆续由小红传到陈阿福的耳里。小红的娘是大厨房二管事,大厨房又是府里的八卦传播和制造中心。只要跟陈阿福有关的话,小红都会一字不漏的跟陈阿福禀报。

陈阿福表扬了小红,又如此交待了一番,还给她娘写了两个做点心的方子。

她怕李氏暗中给王成一家使绊子,又把自己院子的洪婆子派去王成院里服侍。

果然不出陈阿福所料,有两个下人经常在王家人面前说些难听的话,有一次还故意失手把王小妹推了个跟头,王成有一次出去办事回府,也被门房刁难。

陈阿福怒极。惹了她她也就忍了,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现在还不想跟李氏正面冲突。可是惹了她舅舅一家,那就不行!

楚令宣是世子,自己是世子夫人,他们才是侯府的正主。凡是脑袋清醒的,都知道这个理儿。楚令宣久不在府里,这些人还真反天了。

她没有去找三夫人,直接让人把楚大管家、内院管事蔡嬷嬷和三夫人的大丫头玉竹叫来了竹轩。

也没请他们三人坐,冷笑道,“我家世子爷久不在府里,我又是新嫁进来的乡下人,别人自然不会把我瞧在眼里。我皮糙肉厚,被欺负了也只有忍着。可我舅舅一家只来住几天,还要被下人如此欺辱,让我如何跟我娘交待?”擦了擦眼泪,又对红斐等几个丫头说,“去代我向楚大管家、蔡嬷嬷、玉竹姑娘求求情,请他们高抬贵手,别让下人欺负我舅舅一家罢。”

楚大管家三人听了这话吓得魂飞魄散,都跪了下去,连说,“老奴(奴婢)不敢,是老奴(奴婢)的失误,让舅老爷一家受委屈了。我们这就去查,定给舅老爷一个交待…”

两个时辰后,府里抓了六个下人,其中还包括二夫人身边的两个得力婆子。他们被打了二十大板,直接卖出府去。这六个人都大喊冤枉,说是二夫人交待他们这么做的。

李氏又哭又闹,被赶过来的二老爷打了一个嘴巴。

出了这件事,三夫人亲自来竹轩看望陈阿福,老侯爷和三老爷、二老爷都派人来竹轩传话,让她别多想,侯府就是她的家。

陈阿福还是病倒了。

这两日,又有些谣言在侯府下人中传播开来,说二夫人就是打着不让世子爷和大奶奶回侯的主意,所以才会做那么多事…

李氏的确打了这个主意,很多人也知道她打了这个主意,但明明白白传开了,二老爷一家人羞得都不敢出院子。李氏不承认,找到三夫人跟前哭诉,说有人陷害她,请三夫人找出传播谣言的人,严加惩治。

第329章 求

三夫人问李氏知不知道谁在造谣,她说不知道。李氏是真不知道,外院她插不进手,内院关键岗位上的人都被三夫人换了。

楚三夫人说道,“那好,我让人去查,查实了就办她。”

半天就查实了,源头竟是李氏院里的一个粗婆子,许多人都指证说是这个婆子说的。三夫人就让人打了她十板子,撵了出去。

李氏气得无法,躲在院里不敢出去。

日子一晃到了二十五日,装了三天病的陈阿福也起床了。明天就要走,她还有一些事未做,也不好继续装。

她起了个大早,领着人做金丝糕。先做了些给各院子主子送了两块当早餐,当然还是没给李氏送。

早饭后又继续做,派人把送太后娘娘的四十块送到安荣堂,给瑞王府的二十块刚装进食盒,外院的人就来报,说瑞王妃带着二公子来了。

陈阿福赶紧把衣裳换了,净了手,出去迎接。刚出了正房门,就见瑞王妃领着抱着李轩的乳母及几个下人走进院墙子。

陈阿福快走几步迎上前去笑道,“你们来得巧,我正准备让人给轩儿送点心呐。”

看瑞王妃笑得勉强,再仔细一看,她的眼圈是红的,人好象也瘦了一圈。

陈阿福一愣,低声问道,“哟,怎么了?”

瑞王妃又笑笑,几人进了东屋,请瑞王妃坐炕上,丫头上茶。把李轩放在炕上,又拿一块金丝糕放进他手里,让下人都退了下去。

陈阿福才问道,“怎么,遇到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