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飘走了的十四年,是她人生中的劫难,夺走了她的丈夫,她的幸福,她的家庭,改变了她的一生。

如今的她又回来了,已经不是了尘,是罗云,罗氏,还有别人口中的“罗夫人”。她的老母在棠园陪她,她的孙辈守着她敬孝,她的家庭、幸福,似乎又失而复得。

失而复得了吗?应该没有…

“奶奶,咱们该去太姥姥那里了。”

身后传来一个糯糯的声音,把罗云的思绪拉了回来。

罗云笑起来,回过头,看到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走进来。小女孩穿着水绿色的小襦裙,梳着两个小揪揪,可爱得不得了。

罗云说道,“小玉儿,你怎么没有多睡一会儿?”

小玉儿来到罗云的身旁说,“鸟鸟说,早早早,身体好。”又纳闷道,“奶奶,玻璃镜照白白,铜镜不白白。脸上有灰灰,铜镜看不到。”

罗云笑笑没言语,拿起妆台上的一顶丁香色帽子戴在头上。帽子有些像番人女子戴的帽子,又不完全一样,奇异又不算夸张,还绣了几朵本色小花在上面。

这是儿媳妇陈氏给她做的,陈氏如今最喜欢给她做帽子,已经让人带来了十几顶。样式、颜色各异,好看又雅致。

小玉儿又夸张地瞪大眼睛,大声说道,“哇,奶奶好漂漂。”

小模样把罗云和服侍的丫头都逗笑了。

罗云捏捏她的小脸,说道,“小精灵,最会说。”之后,牵着她一起去了怡然院。

罗老太君把了尘接回了棠园,并没有随罗大夫人和罗四爷回石州府的家里,而是继续住在棠园。她的说词是,赶了那么远的路,她的老骨头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只有在这里把身子骨养好,再回石州府。

罗大夫人是罗府的当家夫人,必须回去。罗四爷要上衙,也必须回去。罗四奶奶帮着大夫人主持中馈,也要回去。那么,只有无事一身轻的罗云陪着老太君在棠园养身体了。

罗老太君如此安排,不说别人,就是罗云都知道她是为什么,但也只得在这里陪着她。

不仅如此,老太太还强硬地把人小鬼大嘴甜的小玉儿留在了棠园。任谁都看出来陈氏不舍,也只得咬牙把小妮子留了下来。

小妮子果然讨喜,逗得老太太和罗云天天好心情。

大孙子羽哥儿也在乡下,没住棠园,住在福园陪爷爷,每天会往棠园跑多次。当然,小玉儿每天也会跑好多次去福园。因为小兄妹腿脚麻利,还喜欢各自通报情况,两个院子哪怕有一点风吹草动彼此都会知道。罗云不想知道,但那声音要硬往她耳朵里面钻。

罗老太君住在怡然院,罗云带着小玉儿住在之前的禅院,如今已经改为清风院。

一进入怡然院,就能闻到一阵淡淡的药味。罗云专门请归零师傅来给老太君诊了脉,开了药,再加上陈阿福给了几小块无智大师送她的奇药,熬成汤每晚浸泡,老太太的身子骨好多了。

还没进屋,小玉儿就开始叫道,“太姥姥,小玉儿和奶奶来陪你吃饭饭了。”

屋里传来罗老太君的笑声,“好,好,太姥姥等着呢。”

老太太斜躺在床上,罗云给她喂了半碗饭,下人便接过碗继续喂,罗云去桌上吃饭。小玉儿则先自己吃一些,而后下人再喂一些。

前几天罗云才开始吃鸡蛋。罗云还俗后,一直不愿意吃浑。老太君心疼闺女身体不好,劝了多日,闺女才开始吃鸡蛋。不过肉什么的还是没吃,但同桌的人吃她还是能接受。

饭后,小玉儿便要去福园“上课”,老师是她的大丫头冬月,经过了夏月正规的培训,教材是之前陈阿福留下的积木及连环画。学生除了小玉儿和明哥儿,还有大龙和下人的几个孩子。

走之前,小玉儿又邀请老太君道,“太姥姥,今天的太阳极好呢,你去福园晒太阳吧。还能看我和哥哥练武功,还有多多的鸟鸟。”其实,她更想邀请奶奶去的。只不过,她邀请了好多次,奶奶都不去,奶奶不想见爷爷。

想到他们练的武功,老太太又是一阵爽朗的笑。说道,“好,好,若太阳好,太姥姥就去看重外孙孙练武功。”

看到小玉儿跑出屋门,罗云又开始为老太君按摩。

老太君叹着气老生常谈,“云儿,虽然广彻伤了你的心,但那事也不能怪他。先帝让他那么做,他能不做吗?不做,就是抗指。他让你出家,也是保护你,是权宜之计。这些年,他没有变心,一直想着你,也毫不手软地把荣昭逼进了庵堂。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心回意转。云儿,我们不逼你,只希望你能慢慢想通,却也不能太固执。你今年四十五岁了,已经韶华不在。若真等到你老得动不了了,想原谅他,想好好过日子,也晚了…”

老太太一说这事,罗云就不说话,紧紧咬着嘴唇,等老太太念叨。

老母,哥哥,嫂子,所有娘家人都说她固执。虽然儿子女儿没明说,但他们心里也定然是这么想的。

她也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是无奈,是变相保护她。但是,想到自己被逼出家,孤身在庵堂想儿女想得痛彻肺腹,而他却跟另一个女人相拥缠绵,她就受不了…

第553章 番外二 罗云2

罗老太君念叨完该说的话,虽然没得到闺女的答复,但也露出满足的神色。天天这么念叨,闺女总能听进去一些。女婿又这么努力想重归于好,慢慢会把她的心软化的。

唉,闺女的事情解决了,自己就是死也能瞑目了。

这时,有人来报,说响锣村的宋婆子领着一头血的小孙子来了。罗云一听,赶紧起身去了外院。

如今的罗云,除了在家服侍老太君,以及含饴弄孙,还会给村人免费看病。

她的医术并不高明,只能治一些简单的伤风感冒,以及不严重的外伤。这些小病,村人一般舍不得出钱看病,干抗着。绝大多数人能够抗好,但少部分的人却越拖越重,特别是身体底子差的老和小。

现在,这部分人终于能够不花钱看病了。村民们都非常感激“罗夫人”,说她是活菩萨。

由于看的都是小病,用的多是草药。她会收购采药人或村民送的草药,也会让人去县城买些好一点的药材,偶尔还会自己带几个人去红林山采药。

宋婆子的小孙子狗儿跟孩子们打闹,被一个石头砸在了头顶。狗儿头上的血流到了脸上,跟眼泪混在一起,再用手一抹,小手小脸都是血,极吓人。若是其他人家,早就找村里的大夫诊治了,不仅离得近,大夫的手艺还是要好得多。

可宋婆子家里穷,又节省惯了,就把孙子抱来了棠园。

罗云赶紧用凉开水把狗儿的伤口浇净,伤口挺长,用了捣碎的止血草还止不住血,而之前的一点好药都用完了。

罗云急切起来,说道,“伤口太大,我这里的草药止不住血…”

宋婆子听了,吓得大哭起来。

这时,楚广彻的长随楚管事跑来了,递过几颗药丸说道,“我们老爷让小人送来的止血药,化开涂在伤口上,或许能好。”

楚广彻刚才正好在福园外面散步,看到孩子的伤势有些重,怕罗云的药治不了。他是武将,随时都预备了外伤药,便让楚管事送来。

之前罗云拒绝过多次楚广彻让人送来的药,可这次事急从权,便收下了。把药丸化开涂在伤口上,果真血就止住了。罗云又涂了些治外伤的药,把狗儿的头包起来。

宋婆子千恩万谢。

他们走了后,下人禀报,老太君去了福园玩,玩得高兴,晌饭就留在那边吃了。晌饭一般小玉儿和羽哥儿多在福园吃,而晚饭两个孩子多在棠园吃。

两个孩子不在家,连老母亲都走了,罗云便拿着给老母亲做的抹额去禄园,跟王氏一起做针线。

她现在特别怕孤单,怕身边没有亲人。若家里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在庵堂那些已经久远的孤寂感就会如潮水一般涌来,她非常不喜欢这种感受。

所以,只要母亲孙儿不在家里,又没有病人,她就会把一起长大的罗管事和罗大娘叫来说说话。罗管事去定州府办事了,罗大娘前几天又进京看儿孙去了,她只得去禄园。

王氏跟罗云年龄差不多,又是亲家,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王氏经常会来棠园串门,也是罗云在这里唯一一个说得上话的朋友。

罗云不知道的是,罗老太君曾多次私下请王氏来家里玩,不仅因为陈家跟他们是亲家,还因为王氏“看得开”。她曾经有那么多的不幸,现在却生活得非常幸福,也非常快乐。陈阿福走之前也拜托王氏跟罗云多说说话,能够变相开解罗云。

罗云走出棠园,前面大片稻田尽收眼底,稻穗在秋阳的照耀下更加金灿灿的。她向北走去,还没到福园,就能听到里面孩子们的笑闹声,以及鸟鸣声,还间或有楚老太爷的大笑声。

罗老太太出自武将之家,十分豪爽。她父亲跟楚老太爷的父亲是远亲加好友,她年幼时就跟楚老太爷非常熟悉。再加上乡下不讲究,老太太斜坐在藤条椅上去福园串门子,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罗云的心又抽了抽。她的几个亲人都在那个院子里,可她却不能走进去融入其中。

不是不能,是她迈不出那一步。

她渴望亲情,渴望温情,还有那远得隔了一世的…他。也知道自己只要稍稍压下不甘,稍稍柔软一点,不要那么坚持,她便能拥有一切想要的。她会跟王氏一样满足,一样快乐,让老母亲欣慰,让儿女放心。

可是,她就是做不到。

路过福园大门时,余光看到大门是开着的。她急步走过去,还是瞥见院子里一群孩子围着斜坐在椅子上的老母亲。

眼尖的七七看到她了,大着嗓门叫“奶奶”。楚广彻猛地抬头往门口望去,只看到一片琥珀色的裙裾飘了过去。

楚广彻急走几步来到门外,望着罗云的背影压着声音喊道,“云儿。”

罗云的脚步顿了顿,继续往前走去。

楚广彻向前几步又喊了一声,“云儿。”

罗云停下,却没有回头。

楚广彻说道,“云儿,咱们现在是邻居,无事可以去邻家串串门子的。你若不想看见我,我去后院。”

罗云逼退眼里的泪水,急步向禄园走去。

楚广彻呆呆地看着那个身影进入禄园。身后传来小玉儿高兴的声音,“爷爷,奶奶跟你说话了!奶奶不生气了吗?呀,太好了!”又扯着楚广彻的衣摆糯糯说道,“给娘亲写信信。”

楚广彻回过来身,哈哈笑着把小玉儿抱起来,说道,“你这个小人精。”又小声在她耳边说,“奶奶还在生气。不过,慢慢会好的。”

王氏看到罗云来了,十分高兴,把她请去炕上坐下。笑道,“我刚刚从福园那边过来,听说罗老太君要留在那里吃饭,罗姐姐就在我家吃吧。我当家的去了县城,咱们两人吃着也热闹。”

罗云欣然接受邀请,笑道,“那就叨扰了。”

隔壁的笑声不时从窗外飘进来,让这个寂静的小院也十分热闹。那些声音,老太爷和小玉儿、羽哥儿的嗓门最大,偶尔还有两声罗老太君的笑声。

第554章 番外三 罗去3

那些声音里,小玉儿跟爷爷撒娇的声音最突出。罗氏哑然失笑,说道,“小玉儿还小,闹腾就闹腾些。等她再大些了,就得送去她娘的身边,好好拘一拘。否则,这样娇宠下去,可不好找婆家。”

王氏笑道,“小玉儿家世好,模样好,又聪明,到时候定会一家有女百家求。”

晌午,王氏亲自下厨,炒了一个青椒豆皮丝,一个甜玉米,一个素炒蘑菇,还有一个韭菜炒鸡蛋。对罗云笑道,“我只会炒农家菜,罗姐姐别嫌弃。”

罗云笑道,“王妹妹客气了,我倒觉得极香呢。”

饭菜刚一摆上炕桌,羽哥儿和小玉儿就来了,嚷着要跟奶奶和姥姥一起吃饭。同来的丫头手里还端了一菜一汤,松树猴头茹和龙井竹荪,说老太爷让添的菜。

罗云和王氏乐坏了,赶紧把小兄妹抱上炕。

饭后,罗云牵着小兄妹回棠园午歇。

福园的大门还开着,羽哥儿对正站在院子里的楚广彻喊道,“爷爷,我跟奶奶去棠园歇晌。”

楚广彻几步走去门外,对罗云笑道,“岳母已经回棠园了。”又跟羽哥儿说,“不许淘气,不要把奶奶累着。”

小玉儿赶紧表态,“小玉儿乖乖,不会把奶奶累着。”

羽哥儿答应着,被低着头的罗云牵扯着往前走去。走了一段路了,羽哥儿才抱怨道,“爷爷关心奶奶,为什么总拿羽哥儿说嘴啊。”

罗云没吱声,小玉儿咯咯笑道,“哥哥没有小玉儿和奶奶招爷爷稀罕呗。”

罗云红了脸,嗔道,“小玉儿莫胡说。”

羽哥儿抿了抿嘴,还十分大气地说道,“哥哥是小子,不吃你们的醋。”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一大早王氏就来棠园,说请罗老太君和罗云吃禄园吃饭,还请了楚老太爷和羽哥儿、小玉儿。

罗老太君愉快地接受了邀请,笑道,“别看老婆子身子不方便,最是喜欢去别人家作客。”

王氏笑着回家,领着人准备中秋晚宴。

今天禄园请客是楚老侯爷跟陈名和王氏提的建议,他说这是罗云还俗后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想让她热闹一些。至于她不想见自己,他就不去了。他还让人送来许多做素席的吃食,又让两个厨娘来帮忙。还不好意思地暗示,罗云讲究,碗盘什么的,要用好的。

陈名和王氏自是十分愿意,他们也希望罗云能走出心结,跟楚老侯爷和好,这是闺女一家心心念念的事。

王氏曾私下跟陈名说,“或许罗姐姐读的书太多,许多事就想得多,还多愁善感。若她简单些,少想些,只看楚亲家的好,他们两个人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痛苦了。其实,楚亲家是多好的男人啊,他自己委屈得什么似的,还一心记挂着罗姐姐。”

陈名更是这种想法,笑道,“要不怎么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读太多书了,就喜欢胡思乱想。你看,你和阿福都没读什么书,你们都是贤妻良母。”

王氏不赞同地说道,“我是真的读书少,也知道的少。阿福可是聪慧,既使没读多少书,也比别人懂得多。”

“这倒是。”陈名点头道。

今天过节不上课,羽哥儿和小玉儿领着动物之家在怡然院里玩。老太君和罗云坐在院子里的树下晒太阳,十分惬意地看着孩子们玩闹。

晌饭孩子们是在棠园吃的,老太君又让人去把老太爷请来吃饭。

罗云虽然不愿意重新接纳楚广彻,但对老太爷是一如既往的孝顺。

傍晚时分,罗老太君带着一家子去禄园。路过福园时,小玉儿又大着嗓门叫道,“太爷爷,爷爷,去我姥姥家吃饭饭了。”

“哦,来了,来了。”老太爷一叠声地答应着,随后人也出来了。

没看见爷爷出来,小玉儿还羽哥儿还是颇为失望。

羽哥儿翘起了小嘴巴,说道,“今天中秋节,要全家团聚,少了爷爷怎么成呢?”

小妮子精明,想想就知道原因了。因为奶奶不愿意看见爷爷,所以爷爷才不能去跟大家一起过节。

她拉了拉罗云的衣襟说,“奶奶,爷爷一个人过节,多孤单,多可怜啊,小玉儿不忍心呢。”看了看众人,又说,“太爷爷和太姥姥、哥哥都不忍心呐。”

罗云心里酸涩不已,张了张嘴,还是没言语。

老太爷不想罗云太为难,打了几个哈哈,若有所指地说道,“你爷爷不会孤单。心中有人,离得再远都没有距离。何况,你爷爷在福园,他听得到我们的说话,也闻得到我们的酒香。”

罗老太君说道,“广彻是个好孩子。”

小玉儿又零乱了,问道,“太姥姥,我爷爷是长辈,有白头发,胡子都有白的了,不是孩子。”

罗老太君笑道,“你们的岁数再大,还是我们的孩子。”

罗云的心又抽了抽,他不仅头发白了,连胡子都白了?

饭是在厅屋里吃的,罗管事也上了桌,陪着老太爷和陈名喝酒。罗云和陈名一家对罗管事非常礼遇,他一般都能跟主子一桌吃饭。王氏又让人送了一桌席去福园,请楚广彻吃。

老太君也喝了一杯酒,她劝罗云道,“云儿,你也喝点吧,这小酒好喝。”

老太爷也说道,“宣儿娘,这酒是宣儿媳妇孝敬的,不止好喝,对人身体好,还能养颜。没看老表姐都越来越年轻了嘛。”

他的话逗得众人大乐。罗云笑笑,还是摇头不喝。

酒足饭饭,众人便去院子里赏月。桌上摆了许多水果,干果,点心。

仰望天际,群星璀璨,烘托着一轮圆月,阵阵桂香随着晚风飘进禄园,惬意极了。

禄园里没有桂花树,但福园里的桂花树正好栽在墙边,浓郁的花香随着晚风飘过来。

众人说笑着,当然是老太爷、小玉儿主讲,其次是老太君和羽哥儿,陈名也会附和几句。罗云的话很少,偶尔也会说几句。

那几声温柔的话语和轻笑,让桂花树下的楚广彻又是心喜又是心酸。多少年没有听到这笑声了?只不知道这笑声在自己的身边听起,还要等多久!

又暗道,现在比过去好多了,已经能亲耳听到她的笑声,也一步一步更近了…

第555章 番外四 罗云4

赏月赏到戌时,老太爷的谈兴还浓,可羽哥儿和小玉儿已经睡眼惺忪,不时用小胖手捂着嘴打哈欠。

罗老太君呵呵笑道,“老表哥,今儿够了,看看两个小人儿都困了。”

老太爷哈哈笑着起身,说道,“是极,都回屋歇着吧。”

众人起身,却听到从福园那边传来一阵咳嗽声。咳嗽声很急,一声赶着一声,在夜里显得特别突兀。

这是楚广彻的声音。罗云的心跟着那咳嗽声抽了又抽,心疼得要命,袖子里的手都捏成了拳头。还好那几声猛咳以后,就没有那么咳嗽了,只间或再咳两声。

罗老太君道,“这是广彻的声音,他怎么咳得如此厉害。”又道,“这几天我总能听他咳嗽几声,明儿让人去府城找大夫来给他诊诊,不要小病拖成大病。”

老太爷骂道,“没出息的小子,肯定是站在墙角站久了,吹了风。”又挥着大手道,“无事,他身体好得紧,打小就没生过什么病。”

罗老太君说道,“广彻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不可吊以轻心。”

众人说着,出了禄园。

路过福园大门的时候,还是能听到从里面传来几声咳嗽声。

老太爷牵着羽哥儿进了福园,大门“咯吱”一声关上。

抬老太太的人走去了前面,罗云抱着小玉儿走在后面。听到里面传来的咳嗽声,她的脚步顿了顿,才迈着沉重的步子往棠园走去。

老太爷的话说得对,自从她嫁给楚广彻,共同生活了十几年,他很少生病,别说咳得这么厉害了。

罗云几乎彻夜未眠,早上还是强打精神起来,领着小玉儿去陪老太太吃饭。

老太太人老成精,看到闺女一脸的倦容,叹道,“唉,何苦呢,跟着心走,你不受罪,大家也都好过。”

罗云没吱声,把小玉儿送走,又给老太君按摩,听完老太太千篇一律的念叨,就回了清风院,坐在窗前发呆。

这时,丫头来报,说福园的楚管事来找她讨要几副治病的草药。

罗云知道,这定是给楚广彻讨要的,她急步去了外院的杏院。杏院很小,只有三间房,是她平时给人看病的地方。

楚管事向罗云抱拳道,“夫人,我老侯爷这些天一直咳嗽,想向你讨几付治咳嗽的药。”

罗云麻利地抓着药,一大半是在县城里买的好药材,又抓了一点草药进去。说道,“我的药不好,治不了重病。该找大夫来给他把把脉,对症施药,免得小病拖成大病。”

楚管事乐得嘴都咧到了耳后根。老侯爷自从来了乡下,不管夫人在庵堂还是还俗以后,这是第一次说关心老侯爷的话。

忙道,“小人遵命,回去就跟老侯爷说。”

楚管事拿着药一溜烟地跑回了福园,跟楚广彻说了罗云的话。还说,“小人看得出来,夫人的脸上甚是焦急。其实,夫人心里很是关心老爷呢。”

楚广彻嘴角勾了勾,让人快去熬来给他喝。

只是,楚广彻并没有重视自己的病,又想着可以趁这个病让罗云多关心关心自己。便没有去请大夫来看病,而是隔两天就让楚管事去棠园拿药。拿着几包草药,再听楚管事转达罗云的几句关心话,他十分开心。却依然沉着脸,也不好意思在下人面前表现出来。

他自己都觉得十分羞愧,已经快五十的人了,还因为她的几句话高兴如斯。

或许心情好,也或许他的确没有什么大病,他吃了那些草药,咳嗽还真的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