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继礼煞有介事地说,“当然,我离番外近,知道的清楚。那里不止牛马羊壮,鸡……也壮。”他差把点“鸭鹅”说出来。

为了这一天,他提前让人去收罗了几只好斗的公鸡,会跟着儿女小妾后一退进京。

邱泽听了极是满意,顺着胡子笑望着邱继礼。

邱继礼也是没法子了。老爹少心眼,还偏偏是官迷,喜欢当官。他知道皇上都烦死邱泽了,却没有明说让邱泽辞官的话,这是给邱家面子呢。今天在宫里他就代老父辞了官,借口是老父身体不好,年纪大了,想颐养天年。皇上满意,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他这样做,一个是顺皇上的意,一个是为邱继宏入仕作准备。又硬着头皮说道,“爹,今天儿子替您谦虚,假意代父辞官,没想到,皇上同意了。”

ps:二更在中午

:。:

第四百零三章 这段缘

邱泽先还高兴,听到后面一下跳起来,怒吼道,“你说什么?代我辞官?你个混帐东西,你凭什么能代我辞官。”

邱继礼说道,“儿子不是真心的,就是谦虚一下,可皇上居然同意了……唉!”

听了邱继礼的话,邱泽难得聪明了一回,骂道,“臭小子还敢蒙我,真当老子傻啊。不是真心的话,你敢拿到皇上那里去说吗?”又道,“明天赶紧去跟皇上说清楚,说你是开玩笑的,爹还年轻,还能多干几年。”

邱继礼摇摇头,为难地说道,“爹,皇上金口玉言,他都同意你辞官了,怎么可能再收回成命?若儿子敢去说,弄不好儿子的官都会被撸了。”

邱泽一听也是啊,皇上说出口的事怎么可能改了。气得破口大骂,“你这个混帐,你一定是故意的。你恨齐氏,把气出在了老子身上……”

他边骂,边劈头盖脸向邱继礼打来。

邱继礼知道这顿打肯定要挨,也不躲,等他打。

下人吓坏了,在他们吵架的时候就跑去找老太太和邱继宏。老太太拉着邱泽,邱继宏把邱继礼拉去一边。此时,邱继礼已经被打得头发散乱、鼻青脸肿。

邱泽还想挣开老太太的手来打人,邱继礼真怒了,沉脸说道,“若是你把我祖母弄摔着了,国法家法你都跑不了。”

邱泽不敢大动,又气又难过,呜呜哭起来,嘴里骂着邱继礼不孝之类的话。

老太太把邱泽带去明正堂骂了半夜,连劝带吓唬,还许诺给他一千两银子当零花钱,以后两个儿子也会多多孝敬……

官已经辞了,邱泽知道自己再闹腾也晚了。心里打着算盘,把一千两银子加到两千,又想到番外的雄鸡还没到,正好先把太阳鸟彩衣要过来。他喜欢鸟类家畜,之前就向邱中书讨要过,邱中书不敢明面拒绝,还是老太太帮着拒的。

他这时候讨要,又呜呜哭得像个孩子,老太太有些不落忍。但想着若这次把彩衣给他,那下次他再要别的东西咋办。要钱好办,可有些东西不能给啊。她也听邱继礼说了“番外雄鸡”的事,又哄着他说番外雄鸡比太阳鸟好多了,才打消邱泽的想法。

后来邱中书去了叶府,还有心眼地把太阳鸟带去叶府,跟邱璃悄悄说了这事。邱璃暗诽,邱泽如此混帐,不仅是脑袋磕坏了,也有邱老太太对独子的无底线纵容和溺爱。还好她后来有了觉悟,把两个孙子交给杨凡外祖和族亲帮着管教。

邱璃又进行现场教育,“看看祖父闹了多少笑话,你可不能学他……”

邱中书吓得一的季节,绝大多数时候会放它进山去玩。

前几天,曾夫人带着曾清清姐弟来京城待嫁。曾家早年在京城买了一个三进宅子,曾林回京述职方便住,如今正好可以嫁女儿。

夏氏等人给邱璃、邱中书、夏山、夏二妮送的信和礼物已经送给了四家。夏氏又怀孕了,这让邱璃和邱中书十分开心。

曾清清跟邱璃同岁,今年十七,已经长成了端庄美丽的大姑娘。曾理璋十二岁了,胖嘟嘟的脸瘦了下去,个子也长高了一大截,可爱的小正太变成了清秀的少年郎。曾理璋回京不仅嫁姐姐,还会进国子监读书。

两姐弟的性格依然如以前一样爱说爱笑。

曾清清拉着邱璃说了一阵话后,就抱着瑾哥儿逗弄起来。曾理璋则问着,“夏聚呢,他怎么不来看我,我想他了。”

正说着,邱中书就同邱二夫人一起来了。稍后,刘长昭也来了。

这些人都是亲套亲的亲戚关系,又相熟,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十分和乐。特别是邱璃姐弟和曾清清姐弟,兴趣相投又多年未见,自然话题多多。

曾理璋又说起了邱璃当年卖冰粉的事。现在做冰粉的法子已经家喻户小,一到夏天家家户户都会做这道小食降暑,买冰粉方子的曾家也已经早把银子赚了回去。

一说到这件事,刘长昭就极是受伤,又说起他丢了当当,叶风如何胖揍他的事。

曾夫人笑道,“这就是缘份,若不是你丢了当当,他们也不会有这段缘。他们没有这段缘,邱小公子不一定会认回本家,后面的许多事就不存在了。”

众人一阵唏嘘。若他们没有这段缘,什么时候扳倒齐家,或者说能不能顺利扳倒齐家都不一定。

众人玩到吃了晚饭才回家。

叶风和邱璃刚回到随院,正院的水灵跑来。她的脸上有泪,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叶风皱眉道,“慌慌张张的,怎么回事?”

水灵跪下哭道,“刚刚国公爷突然回了正院,不知为何他同郡主吵了起来。国公爷好像特别生气,训斥人的声音我们在屋外都能听到。吵了一阵国公爷就走了,郡主哭得很伤心。还,还说了要,要,要……”

她没敢说“和离”二字,但叶风和邱璃都猜到了。

这事邱璃不好出面,叶风急急去了正院。

:。:

第四百零四章 都不省心

叶风半夜才回随院。

邱璃一直等着他。问道,“公爹和婆婆怎么回事?”

叶风的嘴抿得紧紧的,皱着眉,显见是气着了。他所答非所问,“明天你跟祖母露露风,一家人,无需大半夜的遣人过去看热闹……”

叶风是指二夫人赵氏,派了婆子在正院附近偷听,正好被他碰个正着。他本来就生气,看到那个婆子更是恼羞成怒。

邱璃点头答应。

叶风又说道,“母亲派人跟踪父亲,被父亲察觉了……”

叶国公气得够呛,跑去指责和安,态度很不好。和安更生气,说若他没干过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她也不会派人去跟踪。明明自己先做了错事,还要怪别人……

叶国公不承认自己做的事是错的,还说和安好妒,不贤,没有心胸。

和安直接承认这几个缺点,又说,若叶国公想要别的女人,她乐意成全他,两人合离就是。

叶国公说了“不可理喻”四个字,就甩袖走了。

叶风摇头叹道,“他们两人一直这样闹下去,情份会越闹越淡。”又纳闷道,“我爹娘原来的感情一直非常好,我爹也从来没有不高兴我娘强势好妒,我娘也不会这么疑神疑鬼,怎么会弄成这样?”

他想不通。

邱璃知道叶风虽然别的方面聪明,但在感情方面属于心思简单的那种,对女人更是不了解。他前世一门心思等夏离,今生对别的女人无感,一遇到夏夏便整颗心都投入进去。

邱璃端上准备好的枸杞茶,跟他耳语道,“我猜测,他们的转折点应该是在姚妃身上。那几年,公爹偶尔去姚宅帮皇上办事,姚二娘身上有着另一种风情,又对公爹动了春心,公爹也就动了心。姚是皇上的女人,公爹虽然不敢动她,可那个心思还是不由自主通过一些话语或者行动表露出来……婆婆聪明,所有的注意力又都在公爹身上,公爹有哪怕有一点点的不同,她也会发现端倪。正好姚二娘的事情出来了,哪怕那个女人是皇上的,婆婆也会猜测他们两人有私。婆婆的爱情观跟这个时代的女人不同,这就触碰到了她的底线。公爹没有好好跟婆婆解释勾通,让婆婆消除疑虑,两人的关系就开始恶化。再后来,公爹真的去找了女人,婆婆彻底失望。她是内宅妇人,怕被蒙在鼓里,就派人去跟踪。可公爹是干什么的,很快发现跟踪的人,两人就又闹起来……”

叶风点点头,说道,“也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想了想,又道,“我娘也真是,刚开始我爹并没有找其他女人,若她不把我爹越推越远,他们的日子也不会过成这样。我娘嘴硬,她不会真的合离。若他们合离了,我们倒是没什么,可弟弟和妹妹还没说亲呢。母亲合离的子女,连庶出都比不上。若父亲再娶,子女的境遇就更是可想而知了。为了子女,我娘最有可能选择析产别居。她想彻底脱离我爹,不太可能。”

邱璃也是这样想的。和安到底是这个时代的人,为了叶景和叶岚,也不一定真的选择合离。可不合离,夫妻两又失和,和安还没什么,叶国公能老老实实不碰女人吗?这个时代的男人,老婆怀孕或者来月信都忍不住,要有通房陪睡,那么长的时间他能忍受吗?或者说,他愿意忍受吗?

她严重怀疑,或许叶国公又有了女人,怕被和安抓个正着,才先下手为强。

邱璃这时候还是向着女人的。若是她,她就先选择析产别居,等孩子们的事情都解决了,再说合离的事。便说道,“怎么能怪婆婆把公爹越推越远呢?他本来就是精神出轨,被婆婆发现了,心里当然不高兴了。”又嘟嘴道,“我怀疑,弄不好你爹现在又有了女人。”

叶风也有这种怀疑。他说道,“明天我晚些上衙,去跟我祖父谈谈,我祖父和祖母都不会愿意让我爹娘和离。”

邱璃没吱声。这个时代的观点就是男人要享齐人之福,女人还不能嫉妒。虽然老国公看重和安这个儿媳妇,哪怕基于家族背影和政治原因也不愿意和安走人,但他能完全支持和安吗?

真不一定!

即使和安回娘家找靠山,皇上堂弟和端郡王亲哥也不会支持她,弄不好还会斥责她“好妒、不贤”……

两人上床歇息。叶风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爹娘的事。若一直这样闹下去,叶国公肯定不会守身如玉。他只要去找女人,和安就会闹得更凶……一直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他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僵,真的走上分产别居或者合离的地步。他还是希望父母合好,哪怕不像原来那么恩爱,也能如这个时代的普通夫妻一样,相敬如宾……

夜里下起了绵绵春雨。春雨细无声,叶风和邱璃起床了才发现。

叶风吃完早饭后去了竹香阁找老国公。

邱璃如常去给和安请安,和安没见,说身体不好,让下人打发邱璃和叶岚去福寿堂请安。

两人到了福寿堂,赵氏和谈氏、叶真已经在那里了。

赵氏看到和安没来,眼里滑过一丝笑意。问道,“大嫂呢?又不好了?”

邱璃没理她,对叶老太太说道,“我婆婆这些日子一直有些头晕,跑觉,今儿后半夜才睡着。我看她脸色不好,就劝她再歇歇。”

老太太已经听说大儿子夫妇昨天吵架吵得厉害,点点头,也没有多说。她心里既气儿子年纪不小开始找事,又气儿媳脾气拧,不知道变通。

今天赵氏的话特别多,笑声也多,刺激得邱璃想骂人。

赵氏想等到邱璃走了再给和安上上眼药,邱璃让叶岚和叶真去上课了,她就是不走。

老太太看出邱璃有事,就把赵氏和谈氏打发走了。

邱璃委婉地说了叶风的意思。虽然老太太不待见和安脾气拧,但赵氏那种看热闹不嫌台高的德性让她更不喜。而且,只要和安对上赵氏,老太太习惯性地偏向和安。

她咬牙骂道,“都不省心……”想想更不省心的大儿子,只得起身去正院关心关心大儿媳妇。

:。:

第四百零五章 记住本分

晚饭后,老国公沉脸把叶国公一个人带去了竹香阁。

第二天上午,寻影悄悄跟邱璃说,叶国公的左脸有些青。

邱璃暗道,老国公肯定揍叶国公了。只不过等到叶风回来,叶国公很可能会把这顿揍还回去。武将家就这点不好,一不高兴就打人,还是朝死的打。别人问起来还有话说,比武比的。

这日起,叶国公老实多了,没有再以公务忙为借口不回家。虽说一直住在外院,但跟和安大面上还过得去。

三天后,邱老太太让人送了贴子来,邱继礼的另一双儿女回京了,让邱璃回家看看。还让她把当当或者熊样、黑子带上,说续儿一直惦记着,邱中续是邱继礼的另一个庶子。

当当昨天又带着团团和圆圆、黑子进山玩了,熊样进山还没回来。现在,左卫营的戎犬队已成规模,连刑部、大理寺、京兆府都经常向他们借戎犬破案。当当同熊样、黑子完成了带头大哥的使命,处于半退休状态。

翌日上午,邱璃就带着瑾哥儿去了邱府。

到了明正堂,侧屋里不仅有邱二夫人和邱三姑娘邱敏在,还有一个小姑娘和小男孩。这位小姑娘应该是邱四姑娘邱郁,今年十一岁。小男孩邱中续,邱五爷,今年五岁。

邱郁和邱中续都是邱继礼小妾马氏所出。

老太太身后站了一个二十六、七岁的美貌妇人,应该就是马姨娘。当初,马姨娘和邱中书的生母霍姨娘都是老太太信任的丫头,怕大小齐氏再派她们的人去邱继礼身边,老太太便指了这两个丫头去服侍邱继礼。

邱璃给邱老太太屈膝行了福礼,瑾哥儿滑下叶妈妈的怀里,晃晃悠悠给老太太磕了头。小家伙刚刚学会自己磕头,动作不标准,可态度认真。嘴里还说着,“老祖祖。”

老太太笑眯了眼,让人把瑾哥儿抱上炕。

邱璃坐下后,老太太又指着那两个孩子笑道,“这是郁丫头,这是续儿。”又对他们笑道,“快去见过你们二姐姐。都是亲姐弟,以后多多亲近。”

邱郁和邱中续过来给邱璃见了礼。邱璃笑着送了他们见面礼,邱郁的是一套嵌宝头面,邱中续的是一个玉笔筒,都价值不菲。

邱中续憋了好久的话终于可以说了,问道,“二姐姐,当当、熊样它们怎么没来呢,听爹爹和四哥说,它们特别好玩通人性。”

邱璃笑道,“它们都进山玩了。等它们回来,就带来给五弟认识。”

老太太笑骂了一声“小猴儿”。又指着马姨娘说道,“这是马氏,一直在服侍你爹。”

马姨娘敛目过来给邱璃屈膝行礼,轻声说道,“妾马氏见过二姑奶奶。”态度谦恭,举止得体。

邱璃点头“嗯”了一声,没有给见面礼。不仅是因为她没准备,也不想给。

老太太让一个小妾来给邱璃行礼,很有可能邱继礼近段时间不会再娶,或者说一直不娶妻,而是让这个马姨娘帮着管家。

邱璃不喜欢小妇,虽然这个小妇是邱继礼不得已收下的。

马姨娘之前在鹤城就帮着邱继礼管家,在那里是当之无愧的容夫人。回到京城,再继续管侯府却不太合适。哪怕她之前没有非份想法,给多了不该给的,也难免让她滋生某些不该有的念头。而且,当初她也生了儿子,为什么小齐氏只把霍姨娘母子弄进京,他们母子却毫发无损?

希望她只是聪明地避开了祸事,而不是参与其中。

邱璃宁愿自己先小人之心,也不愿意邱中书再受到伤害。想着要跟老太太暗示一下,千万不能让马姨娘管家……

对于邱璃的态度,马姨娘混然不觉,行了礼之后又去老太太身旁,给她端茶倒水。马姨娘原来就是老太太的丫头,做这些信手拈来。

邱郁年龄小,掩藏不住心事,眼里闪过一丝不满,又赶紧低下头。

哪怕是瞬息即逝,邱郁的不满也让邱璃捕捉到了。

等到邱中书下课,众人才开始吃晌饭。马姨娘没资格上桌吃饭,服侍老太太吃了一阵,就被老太太打发去另一个小几上吃了。

晌歇,马姨娘还想服侍老太太更衣,被老太太打发走了,“你自去歇息,璃丫头陪老婆子说说话。”

邱璃和老太太躺下后,说了自己的顾虑。她当然不好说她不看好马氏,而是说邱中书已经满了七岁,该住去外宅由邱继礼亲自教养了。又似是无意地强调了“本分”二字……

老太太人老成精,又历经那么多事,也就明白邱璃的意思了。马氏之前是她的丫头,她本能的对马氏有着一份信任,也就没有想那么多。仔细想想,不管是谁,给多了不该给的,也会养大他的胃口。而邱中书原本跟邱中续一样都是庶子,却因为记在杨氏名下就成了“嫡子”,将来还会成为世子。若马氏真起了不好的心思,家宅又乱了……

她拍着邱璃的手说道,“好孩子,得亏你提醒了老婆子,我知道了,以后还会提醒你父亲。男人对家事都不上心,但咱们家特殊,他必须上心,还必须亲自教养书儿……续儿还小,来我院子里住。郁丫头也不能跟一个姨娘住一起,免得养成一副小家子气……”

晌歇后,老太太让人通知马姨娘,以后无事不要再去明正堂,还让她记住本分,服侍好爷们,多给邱家开枝散叶……

马姨娘正准备带着邱郁和邱中续去正明堂,听了婆子的话,只得止步。她暗恼,这下不仅管不了家,或许还会失去更多……看来,在鹤城那样舒心的好日子再也没有了。

邱郁怒道,“娘,一定是二姐姐多嘴……”

马姨娘赶紧道,“四姑娘慎言。这里是京城,要懂规矩,以后你们只能叫我姨娘,千万记住了。还有,也不能这样说二姑奶奶,她是嫡女,得你爹和太祖母的宠爱,表哥是太子,婆家又拳势滔天。你惹不起她,最好把关系维系好……”

:。:

第四百零六章 同胞

邱郁阴了脸,之前她从来没在意什么嫡女庶女,现在才感觉到之间差别巨大。邱璃是嫡女,哪怕母亲死了,照样高高在上,敢对自己的姨娘不屑一顾。在鹤城,即使是副总兵的正妻嫡女,对姨娘和她也是尊重讨好的。

她搂住马姨娘的胳膊闷闷说道,“姨娘,我还是喜欢鹤城。在那里,没有那么多规矩,也没有那么多惹不起的人,咱们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在这里太憋屈了,这个人不能说,那个人得罪不起……”

邱中续也说道,“娘,哦,不对,姨娘,我也喜欢鹤城,在那里我们能一个桌吃饭,可这里还要把你赶去一边自己吃。”他的小嘴翘起来。

马姨娘无奈叹了口气,她更喜欢鹤城。她轻声说道,“那样的日子不会再有了……你们记住了,姨娘不是正妻,你们是庶子女,该懂的规矩要懂,不要让你们的爹爹和太祖母不喜。学学四爷,小小年纪却聪明得紧,有本事瞒天过海跑去千里之外,还有本事活下来,更是把二姑奶奶和老太太哄得团团转……”

邱郁又道,“姨娘,邱中书跟弟弟一样,霍姨娘也比不上你,就因为他记在嫡母名下,就会当世……”

她的话还没说完,马姨娘沉脸喝道,“四姑娘,慎言。”说完,赶紧去窗边和门边向外看了看,见没有人偷听才放下心来。

邱郁本就有些怕马姨娘,见她生气了,再想想自己也的确大意了。若这里有老太太的耳目,可是闯大祸了。赶紧道,“姨娘,我记住了,不再乱说话了。”

马姨娘又低声教了两姐弟一些事情,才把他们打发去明正堂。屋里没人了,她的脸才沉下来。她坐去窗前,望着外面的天空想着心事。

邱璃回来一趟,就把所有的好事都搅和了。还是自己之前在鹤城的日子过得太顺,竟是大意了,此时她的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不该同意接收手管家,不该见这位二姑奶奶,该老老实实呆在院子里,有些事才好徐徐图之。还有,太过纵着郁丫头了,续儿的性子也简单了,以后得管紧些……

外面的天空湛蓝高远,却不是塞外那片辽阔无垠的天!

下晌的阳光正烈,驱散了早春的寒意。庭院里鸟语花香,佳木葱茏。

邱老太太和曾氏坐在树下,温暖的阳光从枝叶隙缝间洒下来,晒在人身上无比的舒适。旁边,瑾哥儿骑在竹马上,一摇一晃的,嘴里还高兴地“啊、啊”叫着。

邱璃则拉着邱中书的手在院子里散着步,小声说笑着。刺眼的阳光射得他们有些睁不开眼睛,邱中书的嘴却是一直咧着的。

他好久没有跟姐姐这么亲热了,感受到她手心的滑腻温暖,心里那丝恐慌也随风飘散了。他知道,姐姐是以这样一种形式告诉他人,自己是她喜欢的亲弟弟,自己有倚仗……

老太太也明白邱璃的意思,再看到好久没有畅快笑过的邱中书,心里很是疼惜。小小年纪就知道看人眼色,猜人心思,也难为他了。

看到这一幕,邱郁的眼神暗了暗,脸上又赶紧堆满笑意,牵着邱中续去跟老太太行了礼。

老太太让人搬了两个小锦凳放在她身旁,让他们姐弟坐下,笑道,“你二姐姐说,人多晒晒太阳好。”

邱郁笑着坐下,说道,“二姐姐聪慧,懂得多。”

邱中续没有那么多心思,坐在锦凳上东张西望着。

这时,四儿端了一个汽碗来。邱继礼有些咳,给他熬的药。

大小齐氏都离开邱府家,四儿就被邱中书接到身边服侍,是他的大丫头。

四儿今年已经十四岁了,长得亭亭玉立,就是嘴角下的那根伤痕破坏了整体美感。还有就是说话声不好听,又小,要仔细听才能听她讲了什么。她虽然有瑕疵,但有钱,当初邱继礼和邱中书等人都没少赏她,又极得主子的看顾,想娶她的人非常多。

不过,再次进邱府前她已经定亲,后生是邱中书拜托赵嬷嬷帮着找的,之前在叶府车房里当差,现在来了邱府车房。后生长相一般,脾气憨厚温和。他的姑父还是叶府的二管家,这段姻缘也是他姑父看好找赵嬷嬷牵的线。

邱中书喝得一头汗,邱璃又用帕子给他擦净,又小声嘱咐了他几句。

曾氏笑道,“看看他们二人,好得真如同胞姐弟一般。”

老太太笑道,“糊涂了不是,他们本来就是同胞姐弟。”

曾氏赶紧笑道,“哎哟,是我糊涂了,他们就是同胞姐弟。”

邱郁的脸又沉了沉,鼻子还轻哼了一声。

邱中续虽然小,也懂同胞的意思,毕竟大家庭里这两个字意义重大。不解道,“二姐姐是夫人生的,四哥哥跟我一样都是姨娘生的,怎么会是同胞呢?”

老太太好脾气地解释道,“书儿已经被记在了你二姐姐母亲的名下,同你二姐姐就是同胞的了。”

邱中续还想说,记在名下又不是亲生的,但看到邱郁瞪了他一眼,只得闭上嘴。

邱璃母子在这里玩到邱继礼回来,吃完晚饭才回叶府。

看到邱继礼对邱璃母子的亲近温和,邱郁想装样子都装不了,心里满是酸涩。父亲一直对姨娘和子女比较生疏,对下属和下人更是严厉,几乎没笑过,却原来还有这样的一面……

嫡女,就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