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青悄悄的抹了抹眼泪,看了娘仨一眼,这会儿娘仨眼里没别人,就是彼此,目光落在中间那个抱着兄弟的汉子,碧青也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儿。

大半年的日子,自己已经彻底跟王家儿媳妇儿的角色融为了一体,自己就是这家的媳妇儿,何氏是婆婆,二郎是兄弟,可王大郎这个丈夫,却异常陌生。

嫁过来的之前,碧青以为王大郎不会回来了,后来觉着,自己这样的想法对不住婆婆,又希望他能活着回来。

可如今他真回来了,碧青又有些害怕,碧青看着他那身板儿就忍不住害怕,目测这汉子得有一米八五以上,五年的军旅生活,把一个乡下汉子锻炼成了浑身肌肉的猛男,不用脱了衣裳秀,就从刚那扁担打在他身上反弹回来的力道,碧青就异常肯定,那硬皮罩甲下,一定是纠成疙瘩的肌肉。

碧青略打量了一下他的穿着,皮布罩甲,斜纹布护腰,灰兰色制式兵服,脚下一双布鞋,即使灯光昏暗也能看出鞋的簇新程度,走了这么远的路,脚下那双鞋新的有点儿诡异。

鞋底比一般鞋厚上很多,看着就结实,碧青异常熟悉,自己刚才还费劲的纳这样的鞋底子呢,这是她婆婆何氏做的鞋,想来是大郎走的时候带去没舍得穿,怪不得刚在篱笆门外头晃了半天呢,想来是换鞋呢。

从这样的小细节就能看出,王大郎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只不过这五年前做的鞋,早不合脚了,前头是穿进去了,没见那脚后跟还露在外头呢吗,想他踩着这么双鞋进来,碧青又觉好笑。

至于她这位刚见面丈夫的长相,很符合碧青的想想,黑黢黢的脸膛上浓眉大眼的,二郎挺像他哥的,两人站一块儿一看就是亲兄弟。

碧青见娘仨又哭又说的,自己在这儿多余,悄悄出去,拨开灶膛埋着的炭火,舀水烧着,和面擀面,等水开了把面下去,想着王大郎那个身板,碧青没切细面,切成一指头宽的大条子,寻出个陶盆来,连汤带面,装了满满一陶盆。

匆忙间也来不及打卤,就放了些切得细细的葱花,点了两滴答麻油,麻油是小五从冀州府买回来的,一百文才买了一点儿,这边儿人不种芝麻,麻油都是外头来的,贵的离谱,碧青正琢磨明年种点儿,不是为了赚钱,主要自家吃着方便。

调料少,饭菜都没滋味,日子好了,自然要适当提高生活品质,光吃饱了不行,还得吃好。碧青承认自己是馋了,要不怎么说,人的欲望无止境呢,当初在沈家村的时候,觉得能吃顿饱饭就行,如今吃饱了就开始惦记口腹之欲了。

端着面进屋,放到炕桌上,见娘俩还拉着手说话儿,就说了一声:“赶着夜路家来,想必早饿了,先吃碗面垫垫饥。”

碧青一句话提醒了何氏,忙抹了抹眼泪道:“瞧我这儿欢喜的都忘了。”说着伸手把碧青拽过去:“这是你媳妇儿,今年开春娶进来的,你爹一去,家里的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二郎病的时候,娘死的心都有,咱家能有如今的日子,多亏了你媳妇儿,你可得好好待她,不然,娘头一个不答应。”说着眼泪又落了下来。

大郎的目光看了过来,从自己脸上扫过,直接落在胸跟屁股上,那赤裸裸的目光不用猜,也知道心里惦记着什么,哪怕再老实的男人,一听媳妇儿,先想到的也是那事儿,尤其,还是兵营里待了五年的男人。大郎走的时候十五,回来二十,在乡下,二十的汉子孩子都一群了。

碧青颇有些不自在,把桌上的面往大郎跟前推了推:“吃面吧,一会儿就凉了。”

大约觉得自己这样的身材实在没看头,大郎收回目光,注意力被桌上的面勾住,一指头宽的面条雪白雪白的,细细的葱花,还有股子扑鼻的香味儿,竟比自己在冀州城门口吃的大碗面都香,勾的他咽了好几下口水。

二郎已经把筷子递了过来:“哥快吃吧,嫂子做的面可好吃了。”

大郎是真饿了,从冀州府出来的时候天都擦黑了,校尉大人让他在冀州城住一晚再回家,说大冷的天夜路不好走,可大郎想家啊,五年了,连个信儿都没往家捎,不知道家里的爹娘兄弟怎么着了。

不是他不想捎信儿,是捎不了,他们这样从乡下征上去的兵,跟人家正规的不一样,说是兵,其实就是打杂的,刚去的时候连火头兵的差事都轮不上,谁都不拿他们当人看。

兵营里有专门帮着兵给家里写信儿的,可十万大军呢,从上到下当官的还打点不过来呢,谁理会他们这样的乡下兵,自己又不识字,只能想着念着,盼着早打完仗家去。

不想,这一晃就是五年,这好容易到了冀州府,离家就两步了,哪还有耽搁的理儿,辞了校尉大人的好意趁夜就家来了,到门口忽想起娘给他做的鞋,娘若瞧见自己还穿着,一定欢喜,就从包袱里翻出来换上,不想被当成了贼。

想起那一扁担,大郎不禁又看了眼,溜边儿站的小丫头,娘说是给自己娶的媳妇儿,这媳妇儿是不是太小了点儿。

军营里头苦,尤其南边儿的林子里头,蛇鼠虫蚁,不知有多少,那蚂蚁大的都跟蝗虫似的,毒蛇随处可见,不知那会儿就钻出来,只要给它咬上,大罗金仙都救不了,跟自己一起去的七个老乡都死了,就剩下自己一个人,就算自己,也没想到能活着回来。

军营里的日子不好熬,想着家里的亲人越想越凄惶,也就说起娶媳妇儿是个乐子,军营里的汉子没那么多讲究,说起媳妇儿来,就是炕上那点儿事。

大郎走的时候,还是个不懂这些的傻小子,军营待了五年,听多了,心里也不由开始想媳妇儿了,常老六说他婆娘白,上炕脱了衣裳跟月亮地儿似的,白花花的一片,胸前鼓,屁股大,干起事儿来,能美上天,说只要让他天天抱着婆娘睡,给个神仙都不换。

李大牛说他媳妇儿长得俊,十里八乡一枝花,娶过来那天,一掀盖头,以为见着仙女了,晚上的时候,仙女媳妇儿眼泪汪汪,把他给心疼坏了,哥几个忙问:“心疼就不干了?”

李大牛哈哈一笑:“娶媳妇儿又不是为了摆设供着的,就为了给俺生小子好传宗接代,不干哪成,按在炕上干的俺媳妇儿哭的跟死了亲爹似的,转过年就给俺添了个大胖小子。”

这些大郎记得真真儿呢,每当听的时候,总想自己媳妇儿是个什么样儿啊,是个常老六的婆娘一样,白的跟月亮地儿似的,还是跟李大牛的媳妇儿似的模样俊,可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么个小丫头。

大郎心里万分失望,就算生了一双巧手,把面做的他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也挡不住心里的失望,模样儿就算过得去,可这么个没长成的小丫头,能干什么,想起刚抓着的那两只小胳膊,不是自己收着劲儿,早断了,倒是这脸瞧着真白。

说着,忍不住盯着碧青的脸看,碧青实在扛不住这种赤,裸,裸满含色,欲的目光,寻个借口一转身出去了,坐在灶台边儿上琢磨,要是王大郎不放过自己,非要那啥怎么办,一刀阉了他,就自己这点儿力气,刀还没举起来呢,胳膊就断了,那就是一头蛮牛,还是头发,情的蛮牛。

碧青想起刚大郎瞅自己那目光就忍不住害怕,低头看了看自己,亏得太多,养了大半年也没养起来,不过,最近觉得前胸有些隐隐发疼,想来是开始发育了,或者说要初潮 。

初潮?对啊,自己可还没大姨妈呢,即便在古代也算没长成,就算是王大郎名正言顺的媳妇儿,只要他不想自己死,就不能干那事,而且,就算王大郎不在乎自己的死活,觉得媳妇儿就得用,可碧青相信她婆婆不会不管不顾。这大半年过来,她婆婆基本跟亲娘差不多了,哪有眼睁睁看着亲闺女被弄死的道理。

想到此,略往里屋门前挪了挪,正好听见她婆婆说:“二郎,把你哥的被子搬你屋里去。”

一听这话,碧青彻底放心了,婆婆到底是护着自己的,就算大郎再想干坏事,也不可能钻到他娘屋子里来吧,打定主意,顺手接过二郎怀里的被子,到西屋里头铺好,这才回来收拾碗筷。

刚把碗收出来就听王大郎的声儿:“娘,不是我媳妇儿吗,怎么让我在二郎屋里睡?”碧青心说,禽兽啊禽兽,自己这样的也能下嘴,还真是生冷不忌。

何氏瞧着儿子不满的样儿,不禁嗤一声笑了,点了点他小声说:“媳妇儿是你的,还能跑了不成,急什么?你媳妇儿年纪小,身子还没长成呢,哪搁得住你折腾,等等馋不死,等你媳妇儿的身子养壮实了,一胎给娘生个大胖孙子,比什么不强。”大郎仿佛还不死心,急急的问她娘要等到什么时候。碧青直咬牙,这就是个精,虫上脑的,以后能躲多远躲多远。

好在婆婆对自己好,三言两语把话岔了开去,开始问儿子:“这次家来是不是不走了?”

大郎往门帘子哪儿瞟了一眼,小丫头以后藏的好,却不知影儿都透了过来,娘的话不能不听,可自己的媳妇儿为什么不能碰,一想起常老六李大牛说的那些,浑身燥的恨不能跑当院去吹冷风去,连他娘的话都没心思理会。

何氏见他那样儿,哼一声,戳了他额头一下:“娘问你话呢?”

大郎这才回神儿,一挺胸膛:“娘,儿子在战场上立了功,校尉大人提拔儿子进了骁骑营,儿子现在是咱大齐的正经兵了,遵从大元帅令,跟着校尉大人最后一拨回来,正好路过冀州,校尉大人知道儿子是冀州府人,特意在冀州府停三天,三天后,儿子就得跟着校尉大人进京,以后需留在京郊的兵营里当兵。”

碧青一听,差点没手舞足蹈,老天还是很帮自己的啊,这头蛮牛只在家里待三天,而且,以后还长年驻守京城,只要他不在家,自己还怕什么。

越想越高兴,也不那么怕大郎了,撩帘子进去:“夜深了,三天呢,有多少话明儿再说也一样,就着炕热早些睡吧。”

何氏点点头跟大郎道:“你媳妇儿说的是,赶了好几个时辰的夜路,快去睡吧,明儿咱娘俩再说话。”

大郎点点头,站起来出去了,只不过,从碧青身边儿过得时候,看了她一眼,那一眼 ,碧青觉得这头蛮牛绝对没安好心…

第19章

呼呼的北风刮了一宿,天放亮的时候,飘起了雪花儿,雪不大却是今年头一场雪,卷着雪粒子的北风打在脸上,跟小刀子割似的。

现代的时候,让碧青起早还不如杀了她痛快,如今起早已经成了习惯,有时碧青想想,真觉人就没有吃不了的苦,多苦多难的事儿,习惯了也不是事儿了。

昨儿夜里碧青没睡好,一闭上眼,大郎那两只狼一样的眼珠子就在跟前晃,弄的她怎么睡也睡不着。

闭了会儿眼天就亮了,听见外头有动静,忙爬起来,一出去就见大郎从外头回来,肩上挑着两大捆木头,根根都有碗口粗,挑着这么重的两捆木头,脸不红气不喘的,也不知从哪儿砍来的。

正想着就见二郎从后头进来,也挑着两小捆柴火,碧青这才明白,估计兄弟俩去了莲花山,见二郎额头有汗,怕拍了凉风,忙去屋里拿了手巾给他擦汗,嘴里不禁埋怨:“一大早的又是雪地里,跑那么大老远去做什么?家里的炭够烧呢。”

二郎瞅了他哥一眼:“昨儿夜里跟大哥说的烧炭的事儿,天不亮大哥就拽着我起来了,说是趁着他在家多砍些木头回来,这天眼瞅越来越冷,多存些,免得不够烧,冻着娘跟嫂子。”

碧青看了大郎一眼,估计二郎最后那个嫂子是他自己加上去的,她才不信,这头蛮牛有这么好心呢。

这会儿天大亮,看的分外清楚,浓眉大眼的黑脸汉子,壮的跟牛似的,怪不得能挑这么重的东西。

不过,看着自己的目光跟昨天不大一样了,昨天晚上就是一头发情的公牛,今儿看着正常的多。

碧青不免有些疑惑,莫非一宿的功夫这禽兽就变成人了,或者说,觉得自己这样的媳妇儿使不了,就收了淫心。

正想着,蛮牛开口了,粗声粗气的:“愣着作什么,没瞧见你男人饿了,还不做饭去。”

倒一点儿也不客气,碧青转身往屋里走,琢磨今儿早上做什么,刚走到门口,就听那男人又说了一句:“还做昨儿那个面,多做些,那么点儿够谁吃的。”

碧青一个踉跄险些栽倒,我的老天爷,昨晚上那个陶盆都快赶上脸盆了,自己亲手舀的面,心里最有数,那一盆面没有二斤也差不多,这位楞没吃饱,这还是人吗。

二郎跑过来扶着她:“刚下了雪,地上滑,嫂子小心些。”

碧青看了眼二郎,心里舒服了些,还是这个兄弟懂事啊,这头蛮牛就是一混蛋,使唤自己的那口气,听着都让人生气,可蛮牛是她丈夫,名正言顺的丈夫,这个家的顶梁柱,自己能怎么着,暗叹了口气,进屋做饭。

大郎转过身问二郎:“夜里说的那个烧炭的土窑在哪儿?真能烧出炭来?”

大郎真不大信,军营里待了五年的大郎自然见过炭,尤其后来调到校尉大人跟前,对炭更不陌生,南边湿热可也有冬天,到了冬底下,又湿又冷的军帐里取暖,就靠这东西,寻常兵连见都没见过,好烧,烟小,放在火盆里能着一晚上。

当时自己说:”这东西真好,可比家里的柴火好使。”引的校尉大人一阵大笑,告诉他这是炭,城里有钱人冬天点着取暖的,可大郎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家竟也有这东西。

昨儿晚上在热炕上睡了一宿,舒坦的都不想起来,问二郎才知道,自己那个看不上眼的小媳妇儿竟是个有本事的丫头,能自己鼓捣出炭来。

不止炭,昨儿晚上二郎嘀嘀咕咕跟他说了半宿,都是他媳妇儿的能耐,烧炭不算什么,还种了个叫番薯的东西,得了官府十两奖银,养鸡,养鸭,还把坑边儿上的两亩地买了下来,嫁过来也不过大半年,就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二郎说,爹去了之后,家里的日子越发艰难,若没有嫂子,哪有如今的日子。

虽说长了些见识,到底还是个有情有义的实诚汉子,虽说不让自己碰有点儿不爽快,可论别的,自己这个小媳妇儿,可一点儿挑不出毛病来,应该说,比谁家的媳妇儿都强,有心路,有能耐,一把过日子的好手,自己还挑什么啊。

他娘说的是,早晚是自己的人,急什么?这会儿那个瘦巴巴的身子,就是要了有什么意思,等等就等等,不过,他媳妇儿那样儿,防自己跟防狼似的,这可不行,得让她知道自己是她男人,这会儿不碰她,以后她也是自己的,寻机会非得收拾一顿不可,哪有媳妇儿怕自己男人的。

跟着二郎往土窑走,一路上二郎的嘴就没闲着,指着坑对面叨叨:“嫂子说那边儿种树,种杨树,等过了年一开春就让我挑杨树枝子栽上,过不几年就能长成大树,嫂子说能挡风沙,还能盖房,嫂子还说,这坑里放小鱼苗养着,坑底下栽莲花,到明年秋天,就有莲藕吃了。”说着眨了眨眼,望着他哥:“我还没吃过藕呢,嫂子说可好吃了,哥吃过吗?”

大郎楞了楞,自己吃过吗,想起昨儿晌午,冀州知府招待校尉大人在酒楼里吃的席,桌上有盘带眼儿的菜,瞧着新鲜,旁边的二狗子小声在自己耳边儿说那是莲藕,没想到自己的小媳妇儿竟然知道,还要种。

不禁摇头跟二郎说:“你嫂子做梦呢,别听她胡说八道,妇人家嘴里就是没准儿。”

谁知二郎一听就不干了,义正言辞的道:“嫂子才不会胡说呢,嫂子说能种出莲藕就能种出来,嫂子是我见过的人里最有本事的,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大郎见自己兄弟急了,不禁好笑,小媳妇儿就算有点儿能耐,真不信她能种出莲藕来,再说,坑边儿上那两亩地自己是知道,种什么都活不了,种树?亏她想得出来。

却不好跟自己兄弟吵嘴架,指着前头黑乎乎的土坑问:“这就是你说的土窑?”

二郎点点。大郎走过去围着土窑转了好几圈,说土窑是好听的,就是一个用麦草活泥堆出来的坑,上了覆了一层白白的雪花,实在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来。

二郎却异常认真的给他指:“这个口烧火的,那个口是放烟的等等,嫂子说这个窑是临时搭的不牢靠,跟小五哥商量着,明年盖个大的,烧出来的好炭可以卖给城里的有钱人,赚了钱,好盖新房。”

一句一个嫂子说,嫂子说,大郎忍不住想起娘昨儿夜里说的话,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这才半年,自己的亲娘亲兄弟都被他媳妇哄了去,就瞧二郎两眼放光的样儿,就知道心里多喜欢这个嫂子。

兄弟俩家来的时候,饭也做好了。碧青来了之后,何氏就不管做饭的事了,一天三顿都是碧青瞧着做,碧青做什么吃什么。 碧青的手艺好,最平常的饭到她手里都分外香甜。

一般早上碧青都熬粥,配小菜,清淡有营养。一边儿的大锅里加水,抓两把黍米,烧开了埋上火慢慢熬着,昨儿蒸的发糕还有好些,切几块放到粥锅里,等一会儿粥好了,发糕也就热了。

这边儿开始擀面下面条,既然那蛮牛点了,自己只能给他做,好在也不费事,把面条下到锅里,就开始切萝卜丝儿,掂量着蛮牛的饭量,切了半盆萝卜丝,放了盐,点一滴麻油就是一道最清爽的小菜。

想了想,又炒了几个鸡蛋,早饭就算得了,等大郎两兄弟洗了手进屋,饭菜已经摆在了桌子上。

大郎西里呼噜吃了一盆面条后,又吃了一大块发糕,半盆萝卜丝,几乎都进了他的嘴,倒是炒鸡蛋没吃,婆婆跟二郎碗里拨了不少,抬眼看了碧青一眼,大概觉得过不去,也给碧青碗里夹了一筷子。碧青还真有点儿受宠若惊,这男人貌似也没那么坏。

一家子正吃饭,就听外头桃花娘的声儿:“大郎他娘,听当家的说你家大郎家来了。”

碧青忙撂下碗迎了出去,见桃花娘带着他家小三儿,碧青让着娘俩进屋,见小三盯着桌子上的发糕,拿了一大块塞到他手里,王小三脆生生说了声:“谢谢大郎嫂子。”拽着二郎跑出去看鸭子去了。

桃花娘好气又好笑的道:“我说来你家串门儿,小三非扒着我,还以为想跟二郎玩呢,原来是惦记大郎媳妇儿的发糕了。”

何氏笑道:“如今不比前些时候,粮食有的是,一块发糕值什么,孩子爱吃就好,十来岁正是长个的时候,多吃才好呢,吃得多,才能长得壮。”

桃花娘笑道:“跟着二郎,这小子便宜占大了。”说着看向大郎:“哎呦!可真是回来了,昨儿夜里听见你富贵叔说,我还不信呢,匆忙吃了早上饭就跑过来了,可是出息了,瞧这大个子,比走的时候足足高了一个头还多呢。”

大郎略有些楞,自然认识这是里长王富贵家的婆娘,自己走的时候,两家可没什么来往,王富贵家地多粮多,还养着大牲口,是村子里有名儿的富户,虽是个一个村的乡亲,也不过见面打个招呼的交情,什么时候走动的如此近了,听话音儿,仿佛还带着几分巴结的意思,这可是里长的婆娘,平常眼高着呢。瞧她拉着小媳妇儿亲热的样儿,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什么亲戚呢。

人家来了就是长辈,大郎叫了声婶子:“我不在家的时候,多亏叔跟婶子照顾着,大郎这儿给婶子道声谢。”

桃花娘忙道:“谢什么,你媳妇儿跟我投缘,咱两家又走的近,我瞧着跟我亲闺女也差不多,你就别跟我客气了,身上有了官差,乡亲们脸上都跟着有光呢,你娘没白惦记你,你媳妇儿也没白守着,这日子终归有了盼头。”

说着抹了抹眼角:“倒是婶子的不是了,这大郎回来是高兴的事,该着欢喜才是,掉什么泪啊。”

碧青让着桃花娘坐在炕上,出去倒了一碗热水递给她,桃花娘喝了一口,拍了拍她的手,跟大郎道:“虽说你如今出息了,可也不能欺负你媳妇儿,能娶这么个媳妇儿,可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呢。”大郎目光闪了闪,心里虽觉奇怪,嘴里却连声应着。

大郎回来是大事,村子里一共去了八个人,回来的只有大郎一个 ,虽说没像她婆婆希望的那样,当个什么将军,可成了大齐正式的兵也算出息了。

村子里的消息传的最快,大郎昨儿半夜家来的,一早村里就传遍了,桃花娘就是个打前站的,大早上来王家串门,就是为了叫大郎去她家吃晌午饭。

说是晌午饭,其实是摆了席,村子里各家的当家男人几乎都跑来了,堂屋里热热闹闹摆了两大桌。

大郎到的时候,人都齐了,正席空着,大郎一进院,王富贵就率先迎了出去:“昨晚上才接着官府的信儿,说大郎侄儿立下军功家来了,高兴的叔一宿没睡好,有心去你家去瞧瞧,你婶子说,你好容易家里,该让你跟你娘你媳妇儿好好说说话儿,叔才没过去,一早让你婶子过去叫你,没什么好东西,就吃顿家常饭,也算给你接风了。”一边儿说着,一边儿把大郎让到屋里正席上坐。

跟在校尉大人跟前也半年多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什么也不懂的傻小子,应付这样的场面,游刃有余,王大郎并没有坐首席,而是把王富贵让到了首席,自己坐到了下首。

碧青早上就让桃花娘拽了过来,虽说乡下不讲究,可这整治席面也不是件容易事儿,本说去县城请个厨子家里,还是当家的说:“大郎不算外人,过来也就吃顿家常饭,请什么厨子啊,再说,就算请厨子有大郎媳妇儿的好手艺吗。”两口子就商量着叫碧青过来帮忙,这么一来,又不丢脸,又显得两家亲厚。

桃花娘只怕人手不够,村子里手脚麻利儿的妇人,又叫了四个过来打下手,宰了头猪,两只鸡,大锅炖肉,一桌一大盆,配上炖的酥烂的鸡,再粗粗炒几个家常菜就齐活了。

乡下的家常席没那么多讲究,加上人手又多,碧青只炒了菜,就闲下来了,被桃花的妹子杏果儿拽到她屋里,躲在帘子后头瞧外头的热闹。

所以,大郎的一举一动都落在碧青眼里,碧青还真有些吃惊,这小子不简单,合着前头跟自己装傻呢,可不能给这蛮牛憨厚的外表骗了,就看他把王富贵让到正席,就知道这头蛮牛有的心眼子。

最怕的就是这种貌似忠厚实则奸诈之辈,简直让人防不胜防,也不知道是谁把这头蛮牛调教出来的,好本事,自己以后还真的小心些,别回头给这头蛮牛卖了,还当他是傻子呢,这就是一头披着牛皮的狐狸,不,狼,色狼…

第20章

村里难得有个在战场立了功回来的,大郎这个最平常的大头兵也成了稀罕人物,一圈的汉子围着大郎问东问西:“什么南蛮子长得什么样儿?在军营里吃什么?长官威武不威武?那个什么校尉大人是多大的官儿?有没有县太爷的官大等等。”有些可笑,却也无可厚非,百姓的眼中,县太爷就是顶大的官儿了。

说到这个,碧青不禁想起上次那位杜知县,一看就是世家子弟,外放到间河县这样的地方,估计就镀金,做出点儿政绩也好升迁。

虽说心思缜密,可为人却不坏,碧青其实知道,想拿那十两奖银并不容易,若照着程序走,到自己手里,恐怕连一半都剩不下,雁过拔毛是官场默认的规矩,就算当官的抬了手,还有下头的酷吏呢,不盘剥老百姓指着那点儿俸禄,稀粥都喝不上。

碧青领这份情,却并不觉得占了多大的便宜,皇上重农桑,才设立了这个奖银制度,自己不过得了十两银子,而对于杜知县却是最亮眼的政绩,可以想见,吏部今年的考评册上,间河县县令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更是升迁的本钱,当官的嘴里口口声声为民做主,有几个是真的,即便喊得再响,若不为着头上的乌纱帽,恐怕天下人也不会如此趋之若鹜了。

就连王大郎这么个目不识丁的村汉,不也想着有一天能封侯拜相吗,瞧他在乡亲们羡慕的目光中一碗酒一碗酒的往下灌就知道,心里一定爽死了。

作为男人,无论世家公子还是乡野村汉,没机会还罢了,若有机会,没有不想出人头地的,碧青能理解王大郎的心态,但不敢苟同,就算王大郎得了高人调教指点,摸到了当官的门,可出身在这儿摆着也难如登天。

更何况,这还不是最大的硬伤,最大的硬伤是他目不识丁,没听说哪个当官不认识字的,哪怕最底层的那些小吏,至少也识几个字,大郎这样的文盲要是当了官,岂不成了大笑话,这就是命,谁也没辙。

想起这男人对自己呼来喝去的态度,碧青忽然失去了偷看的兴趣,这男人是自己名义上的丈夫,却距离她心目中的丈夫相距太远,可以说是天与地的差别。

碧青并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多有出息,但也绝不是王大郎这样把媳妇儿看成物件儿的男人,即使在这个男权社会,她也希望自己能跟丈夫拥有对等的地位,这才是夫妻。

可在王大郎眼里,女人除了那事儿就是生孩子,从他的目光里,碧青能清楚感觉到这种对自己的轻视。

碧青不知道怎么改变这种境况,王大郎回来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变数,也是最大的危机,她喜欢何氏跟二郎,把她们看成了家人,可让她接受这头蛮牛当自己的丈夫,实在不乐意。

桃花娘见碧青有些怏怏不乐,以为累着了,忙道:“男人家都贪酒,不定要喝到多会儿呢,你先家去歇着吧,剩下的事儿就甭管了。”碧青巴不得呢,客气几句走了。

瞧着她出了院子,一边儿的王根儿婆娘啧啧两声道:“不服气不行啊,这人就是命,大郎这媳妇儿刚嫁过来的时候,还说这辈子就是守寡的命呢,谁想人大郎家来了,还立了军功,谋了个正经的兵差,这往后说不定就能当官,这个一口袋黍米换回来冲喜的媳妇儿,若是当了官夫人,祖上得烧了多少高香啊,早知道大郎能出息,当年他家找媒人说我家三丫头,我就应了。”

桃花娘不爱听了,哼一声道:“早干什么去了,这会儿后悔晚了,再说,就你那家那三丫头,跟人大郎媳妇儿能比吗,别一口一个冲喜的,你们谁家媳妇儿有大郎媳妇儿的本事,王家之前可都快揭不开锅了,再瞧瞧现在,人家那日子过得,比你们哪家差了。”

王根儿家的被桃花娘几句话呛回来,嘟囔道:“咱不就是说闲话吗。”

桃花娘道:“有背后说闲话的功夫,把自己的日子过红火了,比什么都强。”

王根儿家的不言声了,旁边二柱子娘低声道:“咱们也就眼红些,可真有睡不着觉的呢,你们刚没瞧见王青山两口子,在院外边的墙根儿站着,冻得唧唧索索的也不敢进来,趁着人家没顶家的男人,可没少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如今大郎家来了,估摸觉都睡不着了。”

桃花娘道:“乡里乡亲的,瞧着孤儿寡母正该拉一把,他两口子倒变着法儿的欺负人,这才是活该呢。”

碧青一出了王富贵家的院门,就瞅见墙边儿的王青山两口子,两口子见她出来,互相推了一把,最后还是王青山的婆娘走了过来,勉强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那个,大郎媳妇儿,以往都是婶子的不是,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头去。”一边说着一边儿瞧碧青的脸色,战战兢兢,怕的脸都白了。

碧青却笑了:“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婶子就别提了,再提可就远了,我婆婆前儿还念叨婶子,说婶子鞋上的好,大郎的好几双鞋都是婶子帮着上的,最是牢靠,让我得闲儿跟婶子好好学学呢。”

王青山的婆娘一愣,再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从知道王大郎回来,两口子就怕的不行,越想之前的事儿越怕,生怕王大郎打上门来,要给他娘兄弟出气。

两口子来王富贵家,也是想寻个机会认错,不敢进去找王大郎,就在院外头等着碧青,计量着妇道人家总好说话些,却没想到人家根本不计较,还客客气气的拉着她说家常,就算王青山的婆娘是村里有名的泼妇,望着碧青笑吟吟的脸,也羞愧难当。

拉了两句家常,碧青搓了搓手道:“今儿可是冷,叔跟婶子快进去吧,别冻着了,家里的鸡鸭还没喂呢,我得回去瞧瞧。”撂下话走了。

王青山的婆娘直愣愣瞧着碧青的身影越来越远,半天方低声道:“当家的,大郎媳妇儿这是啥意思?”

王青山老脸通红,瓮声瓮气的道:“当初我就说,人家孤儿寡母的不易,乡里乡亲的,别落得不好,你偏不听,明明不占理儿还弄到里长跟前来,小肚鸡肠的让人笑话,你瞧瞧人大郎媳妇儿多大度,要我说,赶紧给大郎娘赔礼去,我瞧大郎媳妇儿是个厚道人,不会难为咱家的,往后可得厚道着些,老人的话对,这一分厚道一份福啊。”

当初王青山两口子耍刁欺负人的时候,碧青也生气,恨不能把王青山的婆娘揍一顿解气,心里却也知道,打一顿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子,一个村里头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真闹的太僵,往后可怎么处,传扬出去,自己家没准还落个仗势欺人倚强凌弱的恶名,本来占理的事也弄成不占理了,欺负人的王青山家反而成了苦主。

傻子才干这样的事儿呢,倒不如大度些揭过去,庄稼人实诚,心里都有把秤,谁好谁坏,比谁都清楚,比起被王青山两口子占的那点儿小便宜,得一个好名声,可比什么都强。

果然,进了院没一会儿,王青山的婆娘就来了,不由分说拽着她婆婆就走了,碧青忍不住点点头,这王青山家的泼妇倒也不算太傻。

二郎也不在家,估摸跟着王小三跑出去玩了,两个半大小子正淘气,到了一块儿就没个闲着的时候。

碧青进了灶房,从瓮里舀了小半瓢麦糠,兑上切得碎碎的番薯藤,倒在鸭食盆子里,这二十只鸭子可是给家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墙根儿那满满一大坛子鸭蛋,过几天就能吃了。

碧青还特意留了些种蛋,想过了年多孵些小鸭子,鸡蛋也留了,明年的鸡窝还得重新盖大些,鸭舍也得盖一个,或者,可以垒个猪圈,耕牛那样的大牲口,碧青就不想了,守着王富贵家呢,若是用牲口,借来使就是了,牛可贵着呢。

倒是小猪仔能养几头,桃花娘前几个月就跟自己说了,要买小猪仔就去她家挑,她家的种猪壮,小猪仔也结实,养上一年,到年底一宰,过年就不愁肉吃了。

碧青正想着在哪儿垒猪圈呢,忽的身后门一响,一股子酒气冲过来,碧青还没回过神来,就被大郎按在了麦草里,男人粗重的呼吸裹着酒气,熏的碧青有些蒙。

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蛮牛一手按着自己,另一只手竟伸到自己腰上,要解她的裤子,明明白白要霸王硬上弓。

碧青这个后悔就别提了,早知道刚才不跟王青山家的装大度了,也省的那泼妇把她婆婆拉走,这会儿自己想叫都没人,刚看蛮牛不醉死不罢休的样儿,谁想到他这么快就跑回来了。

要是让这禽兽解了裤子,碧青相信,他不会管自己死活,没准还更兴奋,现代时,不就有很多男人有恋童癖吗,自己这个德行没准正符合了男人的恶趣味。

更何况,人都说,兵营三年母猪赛貂蝉,自己好歹比母猪强吧,真落到那种结果,自己也太悲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