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青:“这买卖本来我一人也能干,不是你哭着喊着要跟我合伙,我才懒得跟你说呢,你不干正好,赶明儿赚了大钱,你别眼热。”

崔九忙道:“我也没说不干啊,成,你就说,咱这事儿怎么干吧,深州的地可多了,就算咱手里有钱,也不能瞎买不是,怎么也得有个章程。”

碧青却道:“深州大旱数年,难道朝廷就没想过开渠引水?”

崔 九:“自然想过,可开渠引水也得有人才成啊,深州如今都没人了,谁来挖渠,难道要把别的州府老百姓弄过去不成,更何况,开渠引水可不是小工程,没有百十来 万银子就甭想,咱们跟南蛮子打了五年仗,国库里差不多打空了,不瞒你说,我母后跟嫔妃们平常的吃穿用度,都是能省则省,这两年刚缓了些,北胡又蠢蠢欲动, 这当口,你觉着我父皇会动用百万两银子在深州开渠吗,深州不过一个州,若是北胡铁骑侵入中原腹地,那可是灭国之祸。”

碧青倒颇有些意外的道:“原来你也不蠢吗。”

崔九脑袋扬了起来:“那是,爷好歹也是大齐皇子啊,这点儿事儿还是知道的。”

碧青道:“若想解决深州大旱,不开渠是不成的,而且,我相信,杜大人一定有法子,过两天就是太后娘娘的寿辰,你要回京拜寿的对不对?”

崔九道:“爷不回京拜寿,你山坡上那些费心思种出来的桃子,卖给谁去?先说好,爷这个忙可不能白帮,从今儿往后,爷再来摘桃子,不许管爷收钱,上回那几筐桃,沈定山可是找爷要了十两银子呢。”

碧青道:“那是你,换个人试试,十两银子,一筐都别想买走,再说,你要是自己吃自然不怕,可你呢,跑到京城到处乱送,我这桃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给你这么白送出去,赚谁去啊。”

崔九摸了摸鼻子:“我以后不送人不就得了,小气劲儿的,你接着说,还想让爷办什么事儿,跟深州的买卖有啥干系?”

碧青道:“你去扫听扫听,深州开渠引水的图纸,最好画一份,叫人送过来,回头我圈了地方给你,你去深州照着我圈的买就成。”

崔九也不傻,碧青一说就明白了,担心的道:“爷可跟你先说好,即便有图,也开不了渠,至少近几年不可能,国库里没银子,有银子也得备着跟打北胡呢,不可能干这个。”

碧青道:“你就照我说的买了,剩下等着分银子就成,哪这么多废话。”

崔九道:“爷说不过你,随便吧,爷今儿过来就是辞行的,一会儿就回京,你那个桃子是我捎走,还是叫人送过去。”

碧青道:“太后寿辰还有几天呢,你先回去,等近了,我叫沈定山跑一趟就是了。”

崔九点点头,站起来走了,到了门口忽的回头道:“恭喜了,过年的时候,不知爷来不来的了,这里先给你道一声喜,省的你说爷失了礼数。”撂下话快步走了。

碧青怔了半晌儿,才想明白他是恭喜自己跟大郎圆房的事儿呢,忽想起过年的时候,貌似他也该迎娶将军府的千金了,自然不能来冀州,这才提前恭喜自己。

冬月道:“其实九皇子人挺好的,就是嘴巴坏。”

碧青嗤一声:“好什么,就一声恭喜就把我打发了,想什么呢,回头我就给他大郎写信,叫大郎找他要贺礼,别人就算了,他这份绝不能少。”冬月扑哧一声笑了。

碧青想起陆超,站起来往碧兰院里来了,碧兰的院子小,但很精巧,碧兰喜欢花,碧青就叫人栽了两颗海棠,是直接移过来的成树,栽上就活了,到明年开春一开花,这小院就漂亮多了。

碧青进来的时候,碧兰的丫头夏半正在扫院子,院子里漫了青砖,扫也不过是扫地上落得树叶。

见碧青来了,夏半忙把扫帚放到一边儿蹲身行礼:“大姑娘。”

家里的丫头小子没进来的时候,碧青都琢磨定些什么规矩,自己虽不把他们当下人看,但人多了,总要有个规矩束缚才行,要是没规矩,以后有得乱了。

可自己想了半天,也无处着手,碧青发现自己不善搞这些,最后,这些丫头的规矩礼节都是江婆婆特意过来教的,外头的小子交给了江伯,不过三天就变得井然有序,这时候就能看出世家大族的厉害之处了。

夏半一行礼,里头碧兰就听见了忙丢开手里的账本子跑了出来,圈着碧青的胳膊道:“姐,您今儿怎么这么闲,快着进屋坐,夏至,快给我姐倒茶。”

夏至脆生的应了一声,不一会儿端了两杯茶过来,碧青在炕上坐下,见炕桌上满满一大摞账本,不禁有些愧疚:“回头姐再找个人帮你,账太多,要累坏了你。”

碧兰摇摇头道:“看点儿账算什么累活儿啊,这是快到年根儿底下了,有些忙,平常日子,省事的多呢,再说,下头的账都有账房先生,算好了才归拢上来,我只不过是算咱家的总账,不费什么事儿,不过,姐,今年咱家这个年可是不折不扣的丰年呢。”

碧青见她两眼发亮,不禁好笑,冬月知道姐俩有话说,奉了茶就把碧兰的两个丫头扯到外头说话去了,屋里只剩下碧青碧兰姐俩。

碧青索性单刀直入:“碧兰,你可喜欢九皇子?”

碧兰一愣,脸腾就红了,碧青心都凉了,她就怕碧兰喜欢崔九,要是妹妹执意要跟着崔九,自己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难道要棒打鸳鸯,这种事儿自己真做不出来,莫非要眼睁睁看着她妹子跳进火坑。

却听碧兰小声道:“姐,您问这个做什么?”

碧 青不免有些急:“你不是真喜欢他吧,姐跟你说,崔九可不是什么好人,尤其女人这方面烂的简直没救了,不说早定了王妃,就是京里的青楼里也养着个相好的呢, 前些日子还在冀州的噙香院里荒唐了好一阵,那噙香院的头牌花魁不知怎么就知道了崔九的身份,如今到处宣扬,弄得整个冀州府都是他们这点儿风流韵事。”

碧青还要说什么,却听碧兰道:“姐,我不喜欢他。”

碧青还有不信:“真的?”

碧兰点点头:“真的,姐,我不小了,早该懂事了,却总是让姐担心,实在不该,碧兰也明白,齐大非偶的道理,更何况,我也不是真的喜欢他。”

碧青终于松了口气:“其实这些都是你的私事,姐不该干涉,可姐一想到你跟小海小时候吃的苦,就恨不能你们往后都能顺顺当当的过日子,皇家是个是非窝,不能沾,里头的男人一个赛一个的狠 ,女人一个比一个毒,沾上了不死也得扒层皮,姐是怕你吃大亏。”

碧 兰脑袋靠在碧青怀里:“姐,有时候我还会想起前几年在沈家村的事儿,一想起来就怕,挨饿还在其次,哪种没有盼头的日子,叫人怕的不行,姐走了之后,我跟弟 弟天天坐在门口,盯着村口望,也不知道等什么呢,直到小五哥赶着牛车来给咱家送粮食,我才明白,我跟弟弟等着姐呢,仿佛知道姐能回去救我们似的,姐说怪不 怪?”

碧青摸了摸她的头发:“别想了,那些苦日子都过去了,往后咱们过得比谁都好,姐保证。”

碧兰点点头:“我知道呢,我心里知道,只要有姐,什么都不用怕,姐会把一切都帮我安置好的。”

碧青叹了口气:“可有些事还是要你愿意才行,例如终身大事。”

碧兰小声道:“终生大事我也听姐的,只要姐说那个人好,就一定好。”

碧青松了口气:“那姐可真帮你定了,不合心可别怨姐。”

碧兰愣了一下,从碧青怀里出来呐呐的道:“我还小呢。”

碧青:“不小了,过了年就十四了,再说,也不让你现在就成亲,姐是想着先定下。”

碧兰低下头,半天道:“姐说的是谁?”

碧 青:“姐瞧着陆超合适,虽说比你小些,却性子好,知根知底,他家的长辈儿你也常见,都是宽和良善之人,最重要的是,你嫁了陆超,就不用离娘家太远,陆家就 在武陵源,到你成亲的时候,姐再给你陪送一栋新宅,也在这儿,你乐意住婆家也成,小两口自己住也成,回娘家来也方便,姐怕你给人欺负,不想你嫁太远,想来 想去陆家最合适,姐是这么想的,你要是不乐意,咱就再选别人,这男的还不有的是,多选几个总能选出可心的来。”

碧兰脸红的不行,半晌儿低声道:“我,我也没说不乐意…”

碧青:“这么说,你是应了。”

碧兰捂着脸:“姐干嘛问人家这个,人家不知道啦。”

青笑了起来:“好,好,你不知道,姐可知道了,这就找个妥帖的人去商量此事。”说着站起来走了。

碧兰等姐走远了,才把手从脸上放下来,一想起陆超那个小胖墩儿,脸就发烫,忙去外屋的水盆里洗了把脸,方觉好些。

碧兰也不是傻子,陆超这些日子天天往自己跟前凑合,她哪会不知道,尤其上回吃饭的时候,他就坐在自己跟九皇子中间儿,九皇子跟自己说一句话,他就岔过去,明显就是捣蛋呢。

就像姐说的,虽然小胖墩年纪小,可性子却稳,像个小大人似的,说话做事儿都很稳妥,还会做乱七八糟的玩意。

想起什么,从床柜最底下拿出一只蝴蝶来,木头做的,翅膀上精心描摹的花纹,好看极了,肚子底下的绳子一拉,蝴蝶翅膀就忽闪忽闪的,仿佛真要飞起来一般。

这是前些日子小胖墩塞给自己的,不知道听见谁说自己最喜欢蝴蝶,就做了一个,想到他做这个时候,没准想着自己,碧兰就忍不住脸红。

忽 听外头响动,忙把蝴蝶塞到褥子底下,夏至进来,瞄了一眼抿着嘴笑道:“姑娘就别藏了,那个蝴蝶,您哪天不是拿出来看几回呢,奴婢也不是外人,您看就看呗, 奴婢还能笑话您不成,更何况,听大姑娘的意思,往后您也不用如此了,陆公子成了咱们姑爷,这样的东西还不有的是。”

碧兰脸红的不行,扯着她捶了两下:“叫你胡说八道,胡说八道,哪来的什么姑爷…”

夏至咯咯笑着挣开道:“陆公子天天拽着少爷往咱这院子跑,那心思早摆在面儿上了,姑娘也不用害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都是该着的。”说完见碧兰跳起来要抓她,一溜烟跑了。

碧青心里的大石头没了,脚步都觉轻快了不少,琢磨着这事儿还得劳烦王大娘,王大娘跟陆家住隔邻,两家常有走动,虽说猜着陆家的意思,毕竟这事儿没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得先让王大娘去探探陆家的口风。

故此,这天晚上刚吃了晚上饭,王大娘就去陆家串门子了,东拉西扯的说了半天话儿才走,等她走了,陆超娘跟婆婆道:“娘,您可听见王大娘的话了,您说是啥意思?”

老太太笑道:“还能是啥意思,咱家小子的亲事成了,赶紧着,找人叫明钧家来,说有大事商量。”

陆超娘道:“相公如今正在普惠寺的工地上呢,那是正经事,叫回来不妥当吧。”

老 太太道:“你糊涂啊,这才是正经事儿呢,再说,也耽误不了多会儿功夫,这门亲事成了可是超哥儿的造化,别说咱家如今是罪臣,就是之前在京里的时候,想攀这 门亲事也难啊,王家虽看上去是庄户人家,可你仔细想想,却极体面,最要紧,这一家子都是善心人,碧兰这丫头又如此能干,不是明钧贬官儿来了武陵源,这样的 好闺女那轮的上咱家啊,快着叫人去,这事儿得尽早定下来才成。”陆超娘忙遣人去冀州府找丈夫家来。

碧兰跟陆超这桩亲事异常顺利,两家都乐意,两个小的瞧着也颇有些意思,陆明钧找了杜子峰做这个大媒,也是看重这桩亲事的意思,过了定,在柳泉居摆了几桌酒,亲事就算定下来,陆超也依依不舍的搬回家去了。

这里的习俗是,定了亲就得避嫌,不过碧青没太多讲究,虽说陆超搬家去了,可有事没事儿的,还是泡在这边儿,那边陆家睁只眼闭只眼的由着他,碧青更是不管,恨不能两人能提前相处谈谈恋爱,将来成婚也顺理成章。

故此,陆超有事儿没事儿的就跟碧兰凑到一处,碧兰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娇小姐,常得下去查账什么的,以前碧兰出去,都是陆超拽着小海跟着,现在依然是,只不过以前陆超总跟小海在一块儿,现在变成陆超总跟碧兰在一处说话。

两人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见两边大人不管,干脆就放开了,反正名份都定了,在一块儿说话怕什么。

每每碧青看到这俩人在一块儿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跟大郎,也不知那头蛮牛怎么样了,因为秀娘出事,走的时候太匆忙,自己给他布置的课业,不知学的如何了?

这么想着,便提笔写了封信,正好定山要去京城送桃子,就叫他捎了过去,顺便给大郎捎了几件冬衣。

冬衣是婆婆做的,自己做了两双手套,比着现代露指头那种样式做的,找人买了块软牛皮,一点一点缝起来的,针脚还算过得去眼儿。

想着蛮牛大冬天的在外头拉弓射箭,就替他冻得慌,还有一见重要的是,过了年自己就该看看帮他准备些出门打仗的东西了,北胡苦寒,冰天雪地的,怎么也得想法子给他保暖。

碧青能想到的就是睡袋,登山露营的必要装备,不能用棉花,得用轻便保暖的羽绒,就是鸭绒的来源有些麻烦,因为灰包蛋跟咸鸭蛋的畅销,以至于如今冀州府很多村子都开始养鸭子,只不过,人家养鸭子是为了下蛋,没谁乐意宰了的,不宰鸭子,自家往哪儿收这么多鸭绒去啊。

既然做了睡袋,就不能只做一个,战场上讲究的是同进退,就大郎一个活着也没用,得大家伙一起活着,才有可能打胜了,胜了,蛮牛才能全须全影儿的回来跟自己过日子。

碧青考虑是不是回头去一趟柳泉居,教给老掌柜几个鸭子的菜,尤其烤鸭,只要柳泉居卖上了烤鸭,冀州府的馆子就都会卖,都卖了,自己就不愁鸭绒了。

想到此,碧青觉得自己这个媳妇儿当得真是称职极了,连这种事儿都的替蛮牛想着,回头等他家来,得好好的表表功。

对于大郎这种男人的脾性,碧青早就摸清了,蔫不出溜的为他干了什么事儿,没用,得跟他说,表了功,他才会记住,然后心存感激,然后,就更加疼自己了。

至于怎么疼,碧青脸一红,想起大郎在自己身上又啃又咬的样儿,整个身子都是热烘烘的,仿佛发烧了一般,也不知蛮牛想没想自己,怎么想?

大郎这么直接的汉子,还能怎么想,想媳妇儿就是想那事儿呗,以前没跟小媳妇儿睡过还不觉得,自从搂着小媳妇儿睡了些日子,再变成孤家寡人,可就真有些受不了了。

只要一躺下,不用闭眼小媳妇儿的影儿都在眼前晃,那白净的小脸儿,滑溜溜的身子,红润润的小嘴,细软的腰肢…就算小媳妇儿那双小脚也生的格外好看,还有胸前两团软乎乎的肉团…

大郎想着,就觉嗓子眼干的很,这都秋天了,仍热的他浑身难受,一个鲤鱼打挺从炕上起来,蹦到地上穿鞋。

旁边的安大牛揉揉眼:“我说,你大晚上的干啥去啊,外头黑灯瞎火的。”

大郎瓮声瓮气的道:“俺热的难受,去井台上冲个凉水澡。”撂下话就没影儿了。

安大牛眨眨眼,推了常六一下:“俺没听错吧,这可都几儿了,入了夜,外头冷的都打哆嗦,大郎竟还觉得热。”

常 六道:“他那不是热,是燥,想媳妇儿想的,他跟咱俩不一样,咱俩孩儿都有了,家里的黄脸婆,早抱的不想抱了,大郎这还没圆房呢,他媳妇儿又在京里住了些日 子,两口子短不了腻乎,再说,就大郎那鲜嫩的小媳妇儿,别说他想,我看着都眼馋,那肉皮细粉的,一掐一嘟噜水儿,要是我也有这么个小媳妇儿,我也宝贝疙瘩 似的搁嘴里头含着,大郎这正在劲儿头上呢,不想才怪。”

安大牛道:“你这话可别让大郎听见,回头这家伙蛮劲儿上来,揍不死你。”

常六嘿嘿一笑:“咱就这么说说罢了,一个营里头混的,就是兄弟,惦记兄弟媳妇儿还是人吗,再说,大郎那媳妇儿是咱这种人能惦记上的吗,不瞒你说,到这会儿,我都没想明白,大郎媳妇儿瞧上大郎哪儿了,就人那本事,攀上个世家公子也不叫啥难事啊。”

安 大牛道:“这就是姻缘啊,月老一早就配好的了,哪是你随便就能挑拣的,就说我哪婆娘吧,一见面我就知道她是我媳妇儿,当初去南边打仗走的时候,我就跟她 说,等着我家来过好日子,这一等就是五年,我是活着回来了,我媳妇儿却还在家守活寡,我想好了,这回去北胡要是能活着回来,就不当兵了,家去守着老婆孩 子,这年头哪有比老婆孩子热炕头更熨帖的日子呢。”

常六沉默半晌儿道:“大牛,听说冀州府普惠寺的香火灵验,等过年咱去冀州府喝大郎喜酒的时候,去一趟呗,咱也诚心的拜拜佛,请个平安符挂脖子上,叫佛祖也保佑着咱活着回来。”

大牛点点头:“是啊,我也听说哪个庙里的佛爷灵,咱这次好好的磕几个头,不求别的,留咱一条命就成,只不过,听说去普惠寺拜佛的人多,也不知咱挨不挨的上个。”

大郎进来,正好听见这句,开口道:“俺媳妇儿跟普惠寺的方丈大师相熟,到时候,叫俺媳妇儿垫句话儿就成。”

常六蹭一下坐起来,揪着大郎的脖领子道:“大郎,这事关佛爷,可不能瞎胡说,普惠寺的方丈是得道高僧,你媳妇儿才多大,怎会跟这样的高僧相熟。”

大郎挠挠头:“俺也不知道,听二郎说,俺媳妇儿仿佛跟普惠寺的方丈,好像做了啥买卖…”

安大牛拍了拍常六:“睡吧,大郎这是烧糊涂了,满嘴胡说呢。”常六也松开大郎躺下,侧过身,不搭理大郎了,认准了大郎胡说呢。大郎挠挠头,心说,俺说的可都是大实话。

转过天儿,刚过了晌午,骁骑营门口轮值站岗的过来告诉大郎外头有人找他,大郎还纳闷呢,出来见一辆马车前站着个脸生的汉子。

大郎不大记人,跟沈定山也就当年去沈家村接老丈人一家的时候,见过一回,这一晃几年了,哪还记得。

再说,沈定山也跟那时候大不一样了,那时候饿的人都脱了形,穿的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又黑又瘦,如今沈定山可是桃林的大管事,那一百多亩桃林都归他管着,接人待物早就历练出来了,即便一身青布衣裳穿在他身上,也颇为体面,大郎哪儿认得出。

不过,沈定山倒是认得大郎,一见大郎出来忙躬身道:“姑爷安好。”

大郎一愣:“你是?”

沈定山道:“姑爷不认识俺了,俺是沈定山,当初跟着姑爷一路从深州来冀州的,如今在桃林当管事,这次进京是姑娘遣俺过来送桃子的,顺便给姑爷捎了封信。”

大郎还是没想起来沈定山是谁,不过一听有小媳妇儿的信,忙道:“信呢?快给俺。”

沈 定山从怀里把信拿出来,大郎翻来覆去的看了看,封皮上有大郎亲启,是小媳妇儿的字,刚要拆开,想了想不妥,小心翼翼的放进怀里,才道:“麻烦你跑这一躺 了,家里咋样了?有啥事不?俺媳妇儿好不好?俺媳妇儿跟小五那媳妇儿最是要好,小五媳妇儿没了,不定多伤心呢。”

沈定山道:“小五媳妇儿没的时候,姑娘是伤心了好些日子,还在普惠寺住了几天,后来就好多了,家里人都好,就是二姑娘定了亲事。”

大郎一愣:“碧兰定婆家了?她还小呢,怎么就定了亲?”

沈定山道:“是大姑娘做主定的,不是外人,是普惠寺陆大管事家的小少爷,姑娘说知根知底,比外头的强,知县杜大人做的大媒,先定下,等过几年才过门。”

大郎记得小媳妇儿说过陆家来着,仿佛是什么罪臣,没记住,算了,不想了,反正小媳妇儿定下的,就不会错,他这小媳妇儿最护犊子,不会委屈了小姨的。

沈定山留下两筐桃子,一包袱衣裳,就走了,沈定山的马车刚走,门口几个站岗的一阵风就扑了过来,一眨眼的功夫,地上的两筐桃就没了。

听见信儿赶过来的大牛跟常六连根儿桃毛都没落着,后悔的什么似的,早知道就跟大郎一块出来了。

大郎倒是不以为意,这些桃家里有的是,哪怕不回家,自己要是想吃,贵伯哪儿也有,他现在急不可待的想看看小媳妇儿信里写了什么?如今自己认识了不少字,应该不用崔九念了。

想着,没回住处,而是跑到营区边儿上一个僻静处,靠着大树坐下,把怀里的信小心的拿出来,拆开,有些费劲的念着…

碧青怕自己写了生僻的字大郎不认识,信写的极简单,就是问他北胡志坚持背了没?那本兵书看了多少?还有告诉了他一些家里的事儿。

碧青一般不跟大郎说买卖上的事,知道跟他说了也没用,就跟他说家里的日常琐事,例如,今年的番薯收了多少斤?麦子种上了长得如何?明年打算种些什么?家里又添了几个小猪仔儿?坑里养的大鲢鱼有多大了等等…

最后,还把自己如何给他缝手套说了一遍,怎么费劲的找软皮子,缝的时候,手指头上扎了几个眼儿…

大郎看着心里都疼的慌,虽说觉得小媳妇儿信里没说想自己,有些不爽,可看在手套的份上,大郎决定不计较了,从包袱里翻出手套,套在手上,对着树叶间隙落下的秋阳照了又照,心里别提多美了…

第66章

过了小年就数着日子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不得闲儿,武陵源更是分外热闹,深州的灾民们,去年来的时候还愁呢,愁一家子的嚼谷,愁往后的生计,虽说得了安置,可谁知道能不能长久。

今年可不一样了,住进了新房,还在武陵源落了户,手里有存项,心里就有底,这个年过起来才有滋味儿。

更何况,今年武陵源还有一件大喜事儿,庄稼人嘴拙,可心里什么都记着呢,比谁都明白,没有碧青就没有如今的好日子,赶上大郎跟碧青圆房的事儿,就成了武陵源头一等的大事,甚至,比过年还大。

家家户户从老到小都做了一身新衣裳,预备着到时候过来贺喜,就算最抠门的,也没说在这上头省的,新衣裳做好,妥帖的收起来,就开始琢磨贺礼。

碧青倒没想办多大,不过就是圆房,没必要弄得人尽皆知,可她婆婆跟爹娘都不干,还有她师傅,老爷子一迭声说:“成亲是大事,不可轻忽。”

几位老人拍板了,下头的也都跟着附和,平常碧青说一句没有不听的,唯独这件事,她说什么都没用,所有人都当她的话是耳旁风,嘴里应着,背过去该干嘛还干嘛。

把这点儿事儿折腾的整个武陵源都不消停,碧青婆婆更是早就发了话,当天家里摆流水席,叫村民们得空的都来喝一杯喜酒。

为了这个特意把个闲院子收拾出来,搭起大灶,请了柳泉居的大师傅过来掌勺,不止他一个,冀州府有名儿的厨子请了好几个,食材也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武陵源,家里每天进进出出的都是人,几乎所有人都忙的脚丫子不在鞋上,唯一闲着没事儿干的就是碧青。

过了小年,没等大郎家来,碧青就让师傅拖去了冀州府的崔家老宅,不知几位老人怎么商量的,反正,碧青得从冀州崔家的老宅这儿嫁出去。

她跟师傅说自己早就嫁过了,老爷子眼睛一瞪:“谁家娶媳妇儿没有三媒六聘,尤其,还是老夫的弟子,以前的不作数,这回才算。”

老爷子一句话,碧青就只有听着的份儿,在这上头,几位老人出奇的固执,碧青就是觉得麻烦,而且,明明大郎已经家来了,却连一面都不能见,这叫什么事儿啊 。

想着,不禁往窗户外望了望,刚望了一眼,额头就挨了一记:“丫头看什么呢,该你走了。”

碧青摸着额头,嘟嘟嘴:“还走什么啊,您老又赢了。”

自从碧青教会了老爷子下五子棋,老爷子算有消遣的了,没事儿就拽着她下棋,老爷子摇摇头:“能让你这么死心塌地的想着,那傻小子傻归傻,倒是个有傻福。”

碧青不乐意了:“瞧您老说的,大郎哪儿傻了。”

老爷子颇不给面子:“我瞧着哪儿都傻,也就你这丫头瞅着顺眼。”

碧青笑了:“夫妻吗,瞅着不顺眼,岂不坏了。”

见桌上的水滚了,开始泡茶,崔家根儿上就是冀州府人氏,后来才搬去了京城,这栋宅子是崔家的祖宅,怎么也有一百多年了吧,维护的相当完好,即使修缮了无数次,仍然保存住了原来的风格,墙上的砖雕都异常完整。

碧青刚来的时候,好好逛了一圈,对这种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宅颇有兴趣,主人不在,老宅里依旧有仆人打理着,碧青估计是崔家给老爷子预备的,想老爷子什么时候回来,就有伺候的人,所以,她跟师傅搬进来就住,很是方便。

只不过,江婆婆依旧不满意,自打搬进来就开始指挥着仆人收拾打扫,大红绸子挂的到处都是,连院子里的树也让丫头扎了仿真的树叶跟花,用线绑在了树枝上,远远看去就跟真的一般。

碧青把冲好茶递了过去,老爷子接过抿了一口道:“如今喝惯了麦子茶,倒不怎么喜欢这些了。”

碧青笑道:“师傅,这喝什么也得应景儿才成,这里不是武陵源,要是拿大碗喝麦子茶可不合适。”

说着,叫冬月把窗户打开,屋里通了地龙,又烧了两个炭火盆子,有些热,再说,炭火盆子这个东西,碧青实在怕,暖和是暖和了,回头命没了不值当,反正就透透气,一会儿就关上了。

窗子一打开,就见零星星的小雪飘了下来,冬月高兴的道:“下雪了呢。”

碧青点点头:“是啊,下雪了。”

老爷子忽道:“过了这个年,估摸朝廷就要对北境用兵了,丫头你怕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