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贵正好出来洗脸,听见了汪氏的话,说道,“你这个婆娘就是心多,昨晚三贵说他们家人手紧,要先顾着地里的活,你又不是没听见…”

他们又跑去了钱二贵的家。冲着唐氏,钱亦绣才不想来这里。只不过看在钱二贵及钱满河的面子上,也只有来一趟。

钱二贵家的院子去年才修起来,蓠芭院墙,墙上还爬着好些藤蔓。泥砖房子,房顶盖的瓦片。虽然比不上钱家大院,在村里还算得上中等户,比三房的房子好了一百倍不止。

是钱满河的媳妇王氏来开的门,这么早,唐氏那个懒婆娘定然还没起来。钱亦绣又把跟汪氏说的话说了一遍。

王氏笑道,“谢谢绣儿,也谢谢锦娃,我这就跟公爹说。”

王氏关了门,从正房的窗户里传来唐氏的声音,“谁这么大早来敲门?”

“是绣儿和锦娃。”王氏把钱亦绣的话说了。

唐氏嘀咕道,“豆丁大的丫头片子知道个啥?莫不是吴氏让她来折腾咱们的吧。花店掌柜又不是咱家的亲戚老表,会长期收购咱家的霞草,真是鬼扯!”

钱二贵说道,“人家不都说了要抢先嘛!偏你这个婆娘不会听好话。”又大声说,“满河媳妇吃了饭就去找蝶姑,快些去县城。”

“她去县城谁下地?”唐氏嚷道,“她下地,我去县城。”

钱二贵嗤道,“就你这张破嘴,能谈成的生意都会被你搅黄了,老老实实下地去。”

离开钱家二房,钱亦锦不解地问妹妹,“大爷爷、二爷爷那么自私,还让爷奶把咱们娘亲嫁人。特别是二/奶,更坏。干啥还要告诉他们挣钱的法子?”

看看小正太,他的眼睛还有些红肿,可见昨天哭得有多伤心。

钱亦绣无奈说道,“大爷爷、二爷爷不愿意因为被娘亲所累而选择自保,跟唐氏为了一己私欲就想卖娘亲进许家还不一样。他们只是自私,而不是歹毒。自私是人的劣根性。是人都自私,只是有人自私多些,有人少些。像咱们爷奶那么心善的好人,这个世界太少了。我跟他们说挣钱的法子,就是想让他们舍不得撇清咱家,更希望他们能记情,在咱们有事求上门的时候,能伸伸手…目前,咱们还没找到更强大的靠山,还有求于他们。谁让咱们太弱呢?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她的声音越来越低。

钱亦锦虽然只有六岁,但极聪明。他听懂了妹妹的话,沮丧地低下头。想了想,又抬头说,“等咱们出息了,变强了,不许他们嫌弃娘亲,也让他们求咱们。”说完,小嘴抿得紧紧的,一脸坚定。

“嗯。”钱亦绣重重地点点头。

小哥哥拉着小妹妹慢慢往家走去。晨光中,那个斑驳的土墙院子孤零零地耸立在荒原中,悲凉而残破,感觉再来一场暴风雨就会被冲夸一样。

来到院门前刚站定,门就打开了,是程月开的。她起床没看到儿子女儿,又有些着急。听说他们去了村里,便一直站在这里从门缝往外看。

吃早饭的时候,钱亦锦跟钱三贵说,“爷,我想缓一步上学,咱们先把院子和房子修修。”

钱三贵摇头道,“爷已经是一个废人了,就盼着你读书明理,早些有出息,早些把门户顶起来。你读书是咱们家的第一要事,比其它任何事都重要。我夜里想了想,咱家院子房子也要早些修缮,就下个月吧。”

钱亦绣道,“既然要做,干嘛不一起呢?两件事又不矛盾。”

钱三贵摇头道,“还是一件一件做的好,不至于太惹人眼红。”

农忙期间,钱家都是三房人家一起干,先大房,后二房,再后就是三房。三房人手少,不止吴氏和钱满霞要去地里干活,小正太钱亦锦也要去。

由于这几家没有牛或者驴子,就一起出钱借了谢虎子家的驴子来三家轮着梨地。

钱家几房的坡地是挨着的,大房和二房是各四亩,三房只有两亩。

那三个人不在家,钱亦绣就在家里守着,偶尔会出去在附近溪边挖点肥嫩的野菜。

三房只有两亩坡地,三天也就忙活完了。不像大房和二房,忙完了这边的坡地,还要去忙活洪河边的水田。

一忙完了地里的活,吴氏第二天就去许家肉铺割了一条两斤重的五花肉,又拿着张家送的一包糖果,领着钱亦锦去私熟拜见张先生。

………

谢谢小祺祺祺祺飞的礼物,谢谢简和玫瑰、鹿姐、小p悠悠、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谢谢亲的支持和推荐!

今天有事,一早起来改文,发文。祝亲们周末愉快!

第五十四章 上学

张先生本来就喜欢聪明的钱亦锦,夸奖勉励了他一番,让他第二天去上课。

私熟在村东边张先生家里,他家东厢几间房就作了讲堂。

附近几个村子只有这一个私熟,除了个别特别富裕人家的孩子去了镇上读书,其他孩子都选择到张家私熟。一个是镇上贵,另一个原因是张先生是个秀才,二十几年执教生涯中还教出过一个秀才和五个童生,很是得村民的佩服和尊敬。熟里共有十六个学生,花溪村有五个,另几个村有十一个。

钱老太听说钱亦锦要上学了,还受到张先生的夸奖,乐得眼睛眯成了一道深褶子。暗道,她没有和老头子一起去省城跟着老四过还是做对了。若不是自己经常偷偷给锦娃送些鸡蛋吃,他能这么聪明嘛。晚上又跑来三房,要把自己攒的十多文私房给锦娃上学用。

钱三贵不仅没收,还让吴氏拿了一个小银角子和二十文钱出来孝敬她。他本来想多孝敬老太太一些,但钱的出处不好说,就先只给了这么点。

钱三贵说,“这个银角子娘留着慢慢用,铜钱平时买些喜欢的吃食。也不要再留着给锦娃吃了,现在我们家里还过得去,不会亏着他。”

老太太不收,“你们日子艰难,每年底还给了我们孝敬,就不要另给了。老大、老二比你家好过得多,也没见他们另给过。”

钱三贵笑道,“这次绣儿讨了张老太太的喜,得了些赏钱。给您您就拿着,等家里好过了,再给您银子使。”

钱老太太才笑着接了过去,还说,“你有这些钱千万别说出去,怨人穷恨人富的人可多着哩。”

钱三贵笑着点点头。

钱亦绣不得不承认,这老太太对钱三贵和钱亦锦好的真是没话说。或许她觉得钱三贵为钱家做了大贡献,却过得最不如意,心疼他吧。

第二天一大早,当小正太穿上吴氏赶出来的那套靓蓝色小长衫,真是漂亮极了。就是发型有些怪异,他现在开始留头发了,除了头顶的那撮毛长些,四周新长出来的头发还不到半寸,看着就像一个长满杂草的小山头长出了一棵小树。

钱亦锦踌躇满志地顶着小树,拎着装学习用具的草篮子走出家门,全家都郑重地送他到院门口,看着他消失在村口边的朝霞之中。

穷疯了的钱家三房居然送孩子上学了!花溪村的村民们疑惑不已。

要知道,上私熟一个月的束脩是七十文,晌饭二十文,这两样一年就是一贯钱。虽然说农家孩子多在沙盘里写字,但必要的书和笔墨纸砚还是要买一点,这样算下来一年花费不会低于两贯钱。

有说他们家挖着宝了的,有说他们家遇到贵人了的,又有说钱三贵脑子好使,身子骨好了就想到了赚钱的好法子的…村里传得疯言疯语,但钱家三房依旧是关着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送走了钱亦锦,吴氏便去地里忙活,这些天没下雨,她要去挑水浇地。下午准备去县城一趟,借钱香家的钱也该还了。

钱亦绣非常感谢和喜欢那位爽利善良的姑婆。在钱家,除了钱老头和钱老太外,只有钱香是不计任何报酬无私帮助钱三贵的人。所以她很想去姑婆家玩。但因为戏班抢人的突发事件,钱三贵和吴氏都不许她去。

上午,钱亦绣正坐在树下望天发呆,想着群山里的东东,钱满蝶来了。原来是钱香来看钱老太了,汪氏请三房一家去钱家大院吃晌饭。

这样一来,吴氏下午就不用去县城了。

钱满蝶把钱亦绣拉到自己面前,从怀里拿两根红头绳在她面前晃晃,笑道,“漂亮吗?这是姑姑在货郎那里专门给绣儿买的。”

“嗯,漂亮,谢谢蝶姑姑。”钱亦绣糯糯地说。

钱满蝶就拿红头绳重新帮她扎了两个小揪揪。之后,跟钱三贵告辞,她要赶紧回家帮着做饭。

大房和二房抓住先机,第一时间跟县城的两家花店搭上了钩,当了霞草独家供货商,每天提供花店四筐霞草。一筐霞草十五文,他们两家每天就能赚三十文。这么一算,每个月就能进项九百文左右,一直摘到八月底,能挣三贯钱哩,相当于一家人小半年的总收入。两家人都喜疯了。

钱满蝶记着钱亦绣的情,卖了钱的第一天给她带了几颗糖来,今天又送了两根头绳。礼物虽轻,但人家有心。这样的亲戚提点一下,也还愿意。

钱三贵回屋拿出一贯钱来,本来准备送钱香家的那包点心就不好带上了。

这两天,汪氏和唐氏话里话外暗示着吴氏,都是亲戚,若是有更好的赚钱法子,不妨大家一起赚。因为她们猜测,三房或许真如村里人传的那样,还有其他挣钱的好法子。不然咋会送锦娃去读书,又大方地把霞草生意让给他们。

虽然吴氏再三解释,因为绣儿讨了张家老太太的喜,又恰巧地帮她找到了埋藏多年的酒,所以老太太赏了点钱。可她们明显不太信。

程月不愿意出门,钱三贵也没有劝,儿媳妇最好不要去,便让钱满霞在家陪她。

钱亦绣看到眼神有些黯淡的小姑姑懂事地点头答应,心里说着抱歉。若不是为了见姑婆,自己就在家里陪娘亲,让姑姑去了。小姑娘才十二岁,还是个孩子呢。

钱亦绣早就想好了,这个时代只有腊肉、酱肉,还没有香肠。她以后把香肠弄出来,让卖肉的姑婆家赚上一笔,感谢她多年来的帮衬。

钱亦绣跟着钱三贵去了村里。这两个人平时几乎不进村,村人看到都有些好奇。

“三贵兄弟的身子好些了?哟,小绣儿也进村了。”

钱三贵笑着跟他们打着招呼。

还没进大院,便能听到钱香爽朗的笑声。

当钱香看到钱三贵拄着拐进了院子,激动地眼圈都红了,走上前说,“三哥来了,真好。”

钱三贵呵呵笑着,眼圈也有些发热。

……

谢谢似水的人生、赫拉@芊琳的荷包,谢谢hworld1980的礼物,谢谢!谢谢众位亲的推荐和支持!

第五十五章 打探

钱亦绣拉着钱香的衣襟说,“姑婆,还有绣儿呢,绣儿想姑婆了。”

钱香高兴地把钱亦绣抱起来亲了一口,说道,“姑婆听说咱们绣儿已经会挣银子了,真能干。”

钱亦绣抱着钱香的脖子咯咯笑起来。

钱香继承了钱家的好基因,高挑,丰满,满月的脸上五官秀美,特别是那双大眼睛炯炯有神。因为保养得宜,穿着也好,虽然已经年近四十,看上去就如三十出头的美妇,怪不得李姑爷都把她爱到心坎里去了。

照理,钱香这样的农女家是攀不上李家的。李家虽然是屠夫之家,但家底较厚,就李姑爷一个独子,家里在溪山县城属于中产阶级。

听说,钱香年青时去县城看灯会与家人走散了,被两个小流氓拦住调戏,正遇上牛高马大的李姑爷。李姑爷英雄救美,不仅看上了漂亮的姑娘,还很有心计地打听了她家的住址。

李姑爷的父母不同意,觉着自己儿子咋能找个村姑。李姑爷是个痴情种,非钱姑娘不娶。无奈李家阿婆便偷偷去乡下看了看,却发现钱香不仅长得好,还屁股大,一看就好生养。李家子嗣不丰,育人当然是大计。

李家阿婆也喜欢上了,回去便请了媒婆去说媒。

钱香不负重望,成亲头三年就生了两个儿子,几年后又生了一个小儿子,这让老夫妇喜出望外。如今李家阿婆已经死了,钱香当着家,日子过得很是滋润。尽管经常帮衬娘家,李姑爷也浑不在意。

钱满多见钱亦绣来了,便跑过去拉着她,“绣儿姐姐下来,咱们一起耍。”

钱香把钱亦绣放下来,扶着钱老太和钱三贵等人进了上房。钱亦绣也想跟着进去,却被多多小盆友缠得脱不了身。

钱满多虽然比钱亦绣小两岁,却胖得多,个子还比钱亦绣猛点。钱亦绣无奈之极,这副身子弱暴了,得加强营养和锻炼。长不高,脸蛋再漂亮也没用。

“绣儿姐姐,咱们扯花戴吧。”

“绣儿姐姐,咱们耍泥巴吧。”

“绣儿姐姐,咱们过家家吧,我当爹爹你当娘。”

扯花戴要出院子,耍泥巴太脏,只有勉强陪小萝莉过家家。

“他娘,去,把洗脚水给我端进来。”小萝莉粗着嗓门说道,鼻涕也跟着流下来。

看着她把快到嘴边的鼻涕又吸溜进去,钱亦绣直皱眉。想拿自己的帕子,又觉得太脏,便从地上捡了两片叶子帮她擦了。

小萝莉还不高兴,“我让你给我洗脚丫子,没让你给我擦鼻子。”

正玩着,汪氏在厨房门口喊道,“绣儿,来帮大奶奶烧下火。”

相比陪小萝莉玩这些没营养的游戏,钱亦绣更愿意烧火,便牵着不高兴的小萝莉去了厨房。

厨房的案板上摆着一条猪肉,锅里还煮着猪肉、猪蹄、猪心、猪头,这些东西肯定都是钱香带来的。地下还放了一个盆子,盆子里装着两条肉,这肯定是给二房、三房拿回家的。钱香是钱家所有人都喜欢的人。

看到这么多肉,不说钱亦多直舔嘴唇,钱亦绣也开心起来。

现在只有汪氏和钱满蝶在厨房忙活。钱大贵在上房陪着客人,钱满川和许氏上山摘霞草去了。大房的钱满川夫妇和二房的钱满河夫妇负责两家的霞草工作,每天三个人上山摘半天霞草,一人去县城卖霞草。今天轮到许满河进城卖。

钱亦绣坐在灶口前往灶里加着柴伙,多多跟她挤在一起坐着。

汪氏用筷子戳了戳锅里的肉,把猪肉、猪心捞了出来,钱满蝶开始把肉切成片。汪氏给钱亦绣和钱亦多各喂了一片肉,笑着问钱亦绣道,“香吗?”

“香,谢谢大奶奶”钱亦绣糯糯答道。

“嗯,绣儿真是个好孩子。”汪氏笑道,又低声问,“绣儿,你爷奶除了种地和编草篮子,还做了别的什么事吗?”

钱满蝶嗔了汪氏一句,“娘。”

汪氏没理她,依旧笑咪咪地看着钱亦绣。

这是在打探她家是不是有别的挣钱营生了?真当她是多多小盆友啊。

钱亦绣天真地说道,“有呐。”

“什么?”汪氏急道。

“我爷还编草席子、草鞋子、草盘子。”钱亦绣一副好孩子的乖模样。

汪氏一阵失望,钱满蝶咯咯咯地笑了起来,汪氏气得掐了她一下。

“奶,肉肉香,还要。”多多小盆友嘟嘴说道。

汪氏气道,“就知道吃,没了。一点都不懂事,人家绣儿只比你大两岁,可比你精多了。不仅会干活,还会挣银子。”

钱亦多瘪嘴就想哭,钱满蝶转过身喂了她一片肉,又喂了钱亦绣一片。

几人正说着,便听到了唐氏的大嗓门和另一个年轻女人的笑声。

汪氏气得把手里的菜往案板上一撂,“我出嫁的女儿吃娘家还没这么顺呢,她倒把嫁出去的闺女叫回来吃大伯了。脸皮咋那么厚!”

钱满蝶低声劝道,“娘,算了,来都来了。人大面大的,太难堪了也不好。”

她们是在说钱二贵的二闺女钱满朵。钱满朵性格有些像唐氏,嘴巴好吃,又不愿意做事。嫁在绿柳村,家里日子不太好过,听说经常会回娘家搜刮些东西。

其实,钱满朵应该是老钱家所有女儿中长得最好看的一个(没长大的钱亦绣除外),甚至比钱满霞和钱香都长得好,五官小巧精致,只是被唐氏教废了。喜欢占便宜又眼皮子浅,被男人几钱银子就哄着失了身,最后不得不嫁过去。

她厚着脸皮来吃饭也就算了,也没说勤快点进厨房帮帮忙,一来便跟着唐氏一起钻进了堂屋。而上山摘霞草的许氏和王氏一回来,就挽着袖子进厨房帮忙,把汪氏解放出来。

晌午,正房堂屋里摆了两大桌,钱老太太带着钱香、三个儿子、两个孙子坐一桌,女人和孩子坐一桌。

钱亦绣第一次和这么多亲戚一起吃饭。除了在家的程月和钱满霞,上学的钱亦善和钱亦锦,远在省城的钱老头和四房,还有嫁出去的钱满婉、钱满花,老钱家一大家子都到齐了,连进县城卖霞草的钱满河都赶回来了。

钱满河还笑着来到这桌给了钱亦绣和钱亦多一人一小油纸包麦芽糖。

两个小朋友都道了谢。

钱满朵翻着白眼问道,“满河,你嫡嫡亲的外甥就不给了?”

………

谢谢简和玫瑰、鹿姐、赫拉@芊琳、260430780的荷包,谢谢11、不坚强也要装坚强的礼物,谢谢!谢谢亲的支持和推荐。本周上了强推榜,文文快上架了,清泉忐忑中。

第五十六章 倒胃口

钱满河红了脸。他在去县城的路上碰到了来花溪村的钱香,知道今天晌午要来大院吃饭。他清楚自己父母不会想到拿点东西去吃饭,同时也想感谢钱亦绣的提点,便买了两小包麦芽糖。

见姐姐这样问,只得说,“下次吧。”便转身去了那一桌。

唐氏也有些生气儿子“吃里扒外”,但到底舍不得说儿子。便对钱亦绣说,“绣儿,那么多糖你也吃不完,分一半给你财表哥。”李阿财是钱满朵的大儿子,今年七岁

当真是欺负她家弱啊,多多的不敢要,偏管她要。虽然麦芽糖她不稀罕,但她就是讨厌唐氏。钱亦绣拒绝道,“今天吃不完,还可以明天吃啊,糖又放不坏。”

唐氏气得直咬牙,“小豆丁子,心眼子忒多。”

汪氏在旁边笑出了声。吴氏如今恨透了唐氏,也装作没听见。

菜摆上桌,长辈还没有说吃,钱满朵便偷偷夹了几片凉拌猪心吃起来。

眼尖的钱老太瞪了她一眼,一声令下,“吃吧。”

众人才动筷子。钱满朵的吃相比多多小盆友还难看,不停地在盘子里翻着又大又厚的大肥肉。唐氏或许心疼女儿在婆家吃得不好,也在往她碗里夹着肥肉片子。

汪氏瞧不上钱满朵,只得拿钱亦多说事,笑说,“多多慢些,又没有人跟你抢。”

男人那一桌在说卖霞草的事,这两家每天三十文的进帐,还要持续三个多月,对农家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两家都高兴,话里话外承了三房的情。

钱满朵立着耳朵听了一阵,才知道卖霞草是钱亦绣的点子。待钱亦绣的态度立马不一样了,边吃还边往钱亦绣碗里夹着肥肉,“绣儿真是个聪明娃子,以后让你财表哥多跟你学学。”

钱亦绣看着碗里的肉没有了胃口。钱满朵虽然算个美人却实在粗鄙了些,衣裳污糟糟的,吃相难看不说还喜欢咬筷子。特别是她那种红果果看羔羊的眼神,更让钱亦绣不喜欢。

便放下碗对吴氏说,“奶,绣儿吃饱了,要回去陪娘亲和姑姑。”

吴氏劝了两句,见孙女执意要回去便点点头。

来上菜的钱满蝶笑道,“我留了些菜给嫂子和霞姑,绣儿帮着带回去。”

去了厨房,案板上放了一个装有猪头肉和红烧肉的碗。钱满蝶又往里装了些猪肉和猪蹄,装得满满的,才把碗放进一个篮子里。

当钱亦绣拎着小篮子回到家的时候,小娘亲和小姑姑正在吃面疙瘩汤。把肉给钱亦锦留了一小半,几人都吃了个肚饱。

钱亦绣摸摸小肚皮,这顿吃得舒坦。虽然有了些钱,钱三贵夫妇怕“坐吃山空“,还是非常节省。每顿吃饱不成问题,偶尔也会炒一小碗肉,但像这样大口吃肉的时候根本没有。

下晌,钱三贵和吴氏回来了,手中果然拎了一条两斤左右的猪肉。钱三贵喝了些酒,脸色微红,回屋歇着了。吴氏把肉都切了,多加盐烧熟,这样可以多放几天。

地里的种子播下去后,吴氏和钱满霞也没有那么忙了。现在钱三贵基本能够自理,钱亦绣不仅不需要人照顾,还能帮家里干些活。吴氏轻松多了,就抽些时间教钱满霞做针线。

他们先把钱亦绣他们的褥子做好,改了两套阿珠给的衣裳,又开始给钱亦绣、钱三贵、吴氏做新衣裳和棉衣,程月的新衣等她胳膊好了自己做。

大红褥子做好的时候,钱亦绣摸着又厚实又软和的褥子,把头埋在里面闻着新棉花的味道,好半天不想抬起头。但褥子要等天冷了再用,现在他们床上铺的是钱三贵编的草席。

吴氏做新衣裳的时候,还歉意地对钱亦绣说,“爷奶对不起咱们的绣儿,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给你做新衣。”

钱亦绣心道,你们对不起的是那个已经死了的可怜小女娃。她在你们家的时候,不仅没穿过新衣,连顿饱饭都难得吃上。

钱亦锦非常用功,加上脑子灵,记性好,几天后学习成绩便赶超了“老同窗”,更是把钱亦善等几个小些的孩子甩出了几条街。张先生因为有了这样有天赋的学生而欣喜若狂,觉得多年后自己肯定会有个能中举的得意门生,便经常给他开小灶。

顶着小树的钱亦锦也得意,回家后马上跟家里人汇报。钱三贵一直在吃张仲昆送的补药,加上心情舒畅,身子骨更是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