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搂着钱亦绣哭道,“绣儿,绣儿,娘好想你。你怎么才回来,家里出大事了…怎么办,娘闯祸了,娘闯祸了…锦娃是娘和江哥哥的亲儿子,是绣儿的亲哥哥,可是他们却胡说,说锦娃不是娘的亲儿子…”

她这么一说,钱亦锦的眼圈就红了,拉着程月说,“娘莫难过,他们胡说的,他们想占咱们家的产业胡说的。儿子是娘的亲儿子,是绣儿的亲哥哥。”

母女(子)三人相携着进了正房,钱三贵正斜倚在罗汉床上,还盖了床薄被子。他也是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又没了。

钱亦绣进去拉着他难过地说道,“爷,不管遇到什么事,你都不能倒下,你是咱们家的主心骨。”

钱三贵笑起来,虚弱地说,“是,爷不会这么快死的,爷不会如他们的愿。”

丫头拿了面盆进来,钱亦绣洗漱完,边吃饭边听他们讲了经过,主要是钱亦锦和吴氏讲。

上个月底,怀孕的钱满蝶从县城回娘家玩耍,吃完晌饭后又带着礼物来三房送礼。正巧钱满霞也在娘家玩,两个孕妇讲着育儿经,说着生孩子如何痛,如何在阎王跟前走一圈。

当时程月也在,她说道,“我生绣儿的时候有些痛,生锦娃的时候一点都不痛,是我睡着了生的…”

程月的反应慢,自顾自地说,吴氏和钱满霞拦都没拦住。

钱满蝶笑道,“嫂子开玩笑呢,睡着了怎么可能生孩子呢。”

吴氏赶紧起身拉程月出去,说,“娘想起有个针线活只有你能做,快跟娘出去。”

程月还在跟钱满蝶说,“月儿没撒谎,是真的,娘这么说的…”

话没说完,就被吴氏拉了出去。

钱满霞当了小媳妇,现在又当了准娘亲,对有些事情已经慢慢知晓了,对钱亦锦的事情也有了些猜测。虽然心惊不已,但她牢记吴氏和万大中的嘱咐,把这个秘密深埋在心底,不敢露了一个字。

她见程月被吴氏拉出去了,对钱满蝶笑道,“我嫂子有时候会犯糊涂,假的也说的跟真的一样。她生锦娃的时候,我也在屋外,听见我娘先接下来锦娃,后接下来绣儿。”还嘱咐钱满蝶不要说出去,不然人家又该笑话她嫂子是傻子了。

钱满蝶也没在意,想着程月脑袋不太清醒,说话做事犯糊涂也有可能。

回家后,她便把这话当笑话学给汪氏听了,还嘱咐汪氏莫跟旁人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汪氏就琢磨开了。仔细想想,锦娃长得的确一点不像钱家人,都说程月怀孕的时候肚子特别小,那么小的肚子怎么可能怀的是双胎。

她暗嗤不已,都说三房忠厚,却原来最狡猾的就是他们。这事瞒的死死的,骗过了所有人。

她把钱满蝶送走后,先去上房跟老两口说了这个笑话,又去二房跟唐氏说了这个笑话。末了,都会补充一句,“满江媳妇的脑子还是有些不清楚,这话咋能乱说呢?咱们是亲戚,自然知道这是她的糊涂话。但是让外人听了,对锦娃的名声就不好了。”

这个“笑话”就在大房、二房炸开了,众人分了三种态度。

钱老太坚定地认为这话就是个笑话,她一看锦娃就心疼,不是亲的,怎么可能有这种感受?

钱老头和唐氏坚定地认为锦娃肯定不是钱满江的亲儿子,原因跟汪氏分析的一样。

唐氏敞着嗓门说,“爹,这事你可不能不管。咱们钱家的家业,怎么能传给野种…”

钱满河气得吼了她一句,“娘,你胡说八道什么呀。”

钱老太一拐棍敲下去,她使足了劲,把唐氏打的一个趔趄。啐道,“缺德的婆娘,该让我儿把你休了。”

钱老头也骂唐氏道,“说这些话,你也不怕遭报应。再咋说锦娃也是三房养大的,给我满江孙子披麻戴孝了。三房的产业,也应该有他的一份。”又伤心地说,“我得去问问三贵,我们钱家这么多血脉相连的儿孙,他怎么会想到让外人来给我满江孙子披麻戴孝,传宗接代?他这么做,就不怕死后去见咱们钱家的列祖列宗,就不怕愧对我满江孙子?

剩下的人都持怀疑态度。钱满河还劝大家,“不管锦娃是不是三叔的亲孙子,既然三叔要把他当亲孙子,让他给满江哥披麻戴孝,传宗接代,那咱们听三叔的就是了…”

钱老头不听,气冲冲地起身去三房。出门一看后面,除了跟着唐氏,谁都不敢跟。便又返过身来,把钱大贵、钱二贵骂着一起去了,其他人都推说有事急急地溜了,包括汪氏。

钱老头来了归园,指着钱三贵一顿斥责,唐氏也跟着添油加醋,冷嘈热讽。

程月说漏嘴后,钱三贵、吴氏、钱满霞也商量了对策,就是三个人一定要死死咬住锦娃就是程月生的。反正程月生孩子的时候,就只有他们三个人在。程月脑子不清醒,也是人人知道的。

对于钱老头的指责,钱三贵和吴氏当然不承认了,就说锦娃是程月生的,还是吴氏亲手接生的。

钱老头还想让程月出来说清楚。钱三贵说道,“爹,满江媳妇脑子有病。这件事就是闹到县太爷那里,他也只会听我们三个人的话,而不会听她的话。你老人家实在不信,就去衙里告吧,请官老爷来评评理。”

钱三贵咬死不松口,钱老头也有些动摇了,或许锦娃真的是满江的亲儿子?

想着,不管是不是,他和老太太都搬来跟着三房同住。三儿子的身子不好,若他真有个好歹,自己也好主持大局。

到时候,产业给锦娃分一份,钱家其他子孙也有份。这样,不管锦娃是不是钱家亲孙子,钱家的血汗钱都没有全部落入外姓人手里。

回村后,唐氏就大着嗓门到处说,结果把腿摔断了。钱老头搬家的时候,又把腿扭了。听着村里人的议论,他也有些怕了,暂时不敢搬去三房住了。

那天他们在屋里大声吵架,让程月听到了。程月只是失忆了,反应慢,有些事情还是清楚的。她知道自己闯祸了,给公爹和儿子惹了麻烦,天天哭,任谁劝解都不行。

钱亦绣听了后,先拿帕子帮呜呜哭着的程月擦了眼泪,笑道,“娘莫难过,既然娘知道他们是胡说,你还难过什么呢?如今绣儿也回来了,咱们一家人在一处,任谁也欺负不了。”

女儿是程月的主心骨,她听了,才收了泪。

钱亦绣坦承了这次卖绣屏赚了多少钱,锦绣行赚了多少钱。并提出,卖绣屏的钱是小娘亲挣的,就全给小娘亲,当她的嫁妆钱。

程月没关心钱,听到女儿把绣屏卖了,粲然笑起来。说道,“江哥哥看到绣屏了,他定会回来看月儿的。他回来了,谁都不敢欺负咱们了。”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感谢~~小爹爹下一章就回来了,清泉也是近乡情怯。。。(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拾

程月听到女儿把绣屏卖了,粲然笑起来。说道,“江哥哥看到绣屏了,他定会回来看月儿的。他回来了,谁都不敢欺负咱们了。”

看到小娘亲澄澈的眼神,如花的笑靥,钱亦绣的心猛地痛了一下。

小娘亲的痴心错付了。

死鬼爹在京城活得好好的,当了官,身边还有了一个女人…甚至,知道自己是他的女儿,来锦绣行转悠了好几次,却不敢进去跟她相认。这些事,也只有深深埋在心底了。

把三千两黄金给程月当嫁妆的提议得到了钱三贵和吴氏的赞同。他们觉得,程月的嫁妆,任谁都抢不去,将来还是绣儿和锦娃的。

钱亦绣把银票拿出来给程月,程月没接,说道,“绣儿和锦娃帮娘收着,你们喜欢什么就买。“

钱亦锦又说,“妹妹喜欢保管钱,给妹妹收着。”

钱亦绣便又收了回来。

走前钱三贵给的二千两银子退给了他,卖项链的那五千两银子钱亦绣就自己留着了。又把锦绣行的一套帐本交给钱三贵和钱亦锦,让他们无事看看。

买回来的东西,自家的和余先生的礼物,钱亦绣先分了出来。

再把给小姑姑的、张家的、钱香姑奶奶的东西理出来,到时候送给他们。

把给钱老太买的金簪子、金耳环、金戒指、嵌玛瑙的抹额,一匹软缎,一根虎头洋漆雕花拐棍理出来,明天会专程给她送去。

又把给王管事家、李地家、钱亮家、张先生家、谢虎子家、林大夫家、汪里正、万里正等关系好的人家的礼物也收拾出来,前两家让蔡老头送去,后几家让吴氏送去。

至于钱老头、大房、二房,啥都没有。

吴氏看到光给她一个人就这么多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心疼得要命,又念叨开了,“我都老了,要这些东西作甚?都留着,给绣儿以后当嫁妆。”

钱三贵道,“家里的钱不少了,还那么节省作甚?难道要节省下来,便宜那些想占咱们家产的人?”

吴氏一听这话,赶紧点头说,“当家的说得对,我再不省吃俭用了,想开了。唐氏那个死婆娘,借着咱们的光穿金戴银比我还穿得光鲜,却能说出那些戳心窝子的话。恨不得咱们马上把锦娃撵出门去,把她的孙子塞进来。黑心烂肠子的玩意儿。”

钱亦锦恨恨说道,“这次事,看着好像是太爷和唐氏闹得最欢。其实,最坏的就是汪氏,挑事的就是她。”

吴氏也咬牙骂道,“是,最坏的就是汪氏那婆娘。把事情挑出来了,就王八脖子一缩,看起热闹来。有了好事就上,若出了什么事,还要跳出来装好人。”

钱亦绣冲钱三贵说道,“爷爷,贪欲是纵出来的。她拿爷的东西拿惯了,觉着是爷的东西,她就有本事弄过去,还人不知鬼不觉。咱们若再继续姑息这些人,再不给他们些教训,他们还要闹事的,还会越来越过份。”

钱三贵难过地说道,“枉自我平时那么敬重她,觉得她虽然有私心,但为人尚可,最起码不败德丧行,比唐氏强许多。却没想到,她会得陇望蜀,跟着咱们过上了好日子,还鼓动你爷来闹着分咱们三房的产业…”

钱亦绣冷笑道,“爷,大利当前见人心。之前涉及的是小利,或许觉得不值得跟咱们翻脸。如今有大利了,又认为有谋夺的机会,就把持不住了。哼,那汪氏岂止是得陇望蜀,她的心肠歹毒着呢。她知道爷的身子骨弱,还挑着太爷和唐氏来闹事。除了太奶,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都有这种想法,但汪氏和唐氏肯定有,她们巴望着快些把爷气死。只要爷没命了,咱们家的孤儿寡妇就由着他们揉搓了。别说产业是他们的,以后我们吃口饭都要看她的脸色…”

钱亦锦也点头道,“是,我也看出来了。太爷爷来闹的时候,唐氏说的那些话明显就是故意气爷爷的。”

钱三贵心里隐隐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他不敢多想,只要这个心思一冒头,就马上压下去。还反复跟自己说着,不会的,他们是自己的亲爹、是自己的亲哥哥亲嫂子。如今被孙女直言不讳地说出来,还是难过得红了眼圈。

吴氏气得咬牙骂道,“丧良心啊,咱对他们掏心窝子,不说他们两家跟着咱们过上了好日子,连蝶姑都是靠着咱们帮忙和离了杨老抠家,找到了老于家,现在过着少奶奶的日子。他们咋就不记情呢?这么缺德的事都做得出来。还有公爹,当家的有多孝顺,他应该心里有数。他咋就能那么狠心,不顾你的身子来可着劲地闹腾?”

钱亦绣冷哼道,“不管哪个世道,都是强者为尊,老钱家却是搞反了。都是爷之前太纵着他们了,也是时候该让他们清醒清醒了…”

晚上,又让人去把万大中父子和钱满霞请过来吃晚饭。结果,只有万大中和钱满霞来了,说万二牛去县城卖皮子,顺便人会在好友家玩两天。

小姑姑的肚子已经出怀了,人也丰腴了不少。她看到钱亦绣就眼圈红红地说,“那些人太过份了,把我爹的病又气犯了。”

几人吃饭的时候,商量了一番对付大房、二房的法子。

首先要掐掉大房、二房的经济来源,让他们知道谁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告诉崔掌柜,雾溪茶楼不要再跟“老兄弟”点心斋合作。霞霞香饼屋的点心打七折,连打三个月。现在三房最多的就是钱,这个窟窿他们补。再就是,派人暗示钱四贵,若他想继续过好日子,就想办法让省城的老兄弟点心斋“亏本”。钱四贵精明,又跟钱三贵感情好,这种既得实惠又帮人的“好事”,他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个就是,这事是汪氏起的头,她必须得到沉痛的教训。先把她名声搞臭,这事就由吴氏领着能说会道的魏氏去办。

把原本准备送给大房、二房的一些礼物理出来,这家半包点心那家半包糖或是几朵绢花,能送大半个村子。除了老范家等几家关系实在不好的没份,其他家家有。京城里的东西,这些人稀罕着呢。

让吴氏和和魏氏去好好跟这些人家摆谈摆谈,这一圈下来,几乎整个花溪村就知道汪氏的德行了。她不是喜欢装好人扮贤惠吗?就是要把她的虚伪面纱撕下来。

第三个就是,锦绣行停止跟老于家的一切合作,并暗示汪氏缺德想图财害命,于家是被牵连的。以后三房不仅不会同于家有任何生意来往,也不会帮他家那个要考举人的三儿子任何忙。不管钱满蝶是不是有心把话递给汪氏,但她必须要承担她引起的后果。同时也让汪氏更加看清楚,是谁让钱满蝶过上了好日子。

第四个就是,让钱老头知道,若是他敢带着人把钱三贵气死,三房就是拚着不孝,也不会让这些害人的人得到一个子儿。而且,这些害人的人也会得到更沉痛的教训。只需要王管事借着国公府、宋府、县太爷的势,找老爷子吓唬敲打一番既可。狗腿子王管事做这些事最擅长,再把给他的礼加厚几成。

这些主意大多是钱亦锦和钱亦绣兄妹出的,万大中不太好意思掺和,钱三贵精力不济,那三个女人不顶事。

钱三贵还有些于心不忍,说道,“若是这样,他们会不会更恨咱们?”

钱亦锦道,“爷,他们之前不恨咱们,不照样往死里整咱们?”

万大中欣慰地看了看钱亦锦,行,够聪明,做事不托泥带水,像王爷。

钱三贵咬咬牙道,“也罢,他们是该得些教训了。大不了,以后我多给爹娘些养老银子。他们不是想整死我吗,看最后倒霉的到底是谁。”

饭后,钱亦绣左手被程月牵着,右手被钱亦锦牵着,几人一起回了望江楼。正跟猴哥牵着手的猴妹看见钱亦绣回来了,甩开猴哥的手,就爬上了钱亦绣的怀里。

钱亦绣一只手抱着它,一只手打了打它的小屁股,呵呵笑道,“我回来这么久,也不说去正院看看我。我也给你带了礼物,回头就给你。”

娘几个上二楼说了一阵话,程月红着眼圈诉说着相思之情,连钱亦锦小正太都肉麻地说,“别说娘亲时时想妹妹想得哭了,就是哥哥都想得要命。以后,妹妹不管去哪里,都要哥哥陪在身边才行。”

除了吃饭,小正太的手一直都是拉着钱亦绣的,拉得她一手汗。钱亦绣几次试图甩掉,看到小正太不高兴的眼神,也只得由他拉着。

娘几个絮叨到很晚了,才把钱亦锦劝回去,又让他把给大山和跳跳的礼物一起带回院子。

第二天上午,钱三贵跟李金虎如此这番的吩咐了一番,让他去县城办完事后,再往省城去一趟。

钱亦绣穿得漂漂亮亮的,跟同样穿着精精神神的钱亦锦带着背着背篓的小雷和紫珠去了大房。

此时,钱香正在大房劝着钱老爷子。她昨天才得到钱老头扭伤腿的消息,今天一大早就来了这里。

她听了老两口的说辞,气得直喘粗气。她了解几个嫂子的个性,知道老爹和唐氏又着了汪氏的道。她本是个豪爽性子,再加上气愤,数落起了老爷子,“爹,你咋又跟着起哄,三哥是咋得罪了你老人家,你就恨不得整死他?”

钱老头气道,“放屁,三贵是老子最心疼的儿子,我怎么会去整死他?”

钱香道,“我三哥是什么身子骨你不知道?风大了都能吹出毛病的人,经得住你和唐氏的这番闹腾?哼,真把三哥折腾死了,你的日子就能比现在好过啰。”

钱老太一听就哭了,歪嘴说道,“我可怜的三儿,从小吃的苦最多,日子刚好过起来,就被那两个婆娘掂记上了。偏老头子还犯糊涂,跟着她们一起折腾。我锦娃那么乖的娃,他们竟然说他是野种,还想把他赶出去。我知道她们打的啥主意,她们就是想把锦娃赶走了,好抢三房的产业…”

汪氏一直在门外听着,觉得老太太说的过火了,就不高兴地推门进来说,“婆婆,你咋能这样说我呢?唐氏有没有那个心思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我一直说那是满江媳妇犯糊涂说的玩笑话,是公爹和唐氏听进去了要跑去三房闹,现在咋把事情推到我身上了呢?”

钱香冷笑道,“大嫂,我爹糊涂,我可不糊涂。若你真认为那是玩笑话,还能专门跑到爹面前说,又专门跑去二房说?不要以为别人都是傻子。”

汪氏不干了,红着眼圈对钱老头说道,“公爹,你可要给我作证,我是不是再三说那是满江媳妇说的玩笑话,可不能到处乱说,不然锦娃的名声就不好了。”

钱老头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汪氏的确是这么说的。

钱香嘲讽道,“可这玩笑话就是从你嘴里传出来的啊,若你不到处乱说,爹和唐氏怎么会知道,唐氏怎么会敞着大嘴说得整个村里都知道。别跟我说你不知道唐氏的德行,那个蠢货,跟我爹一样,被你当枪使了还不自知。”

正闹着,钱亦锦兄妹去了,他们也没怎么理在院子里玩的多多和进娃。直接向老爷子和老太太住的上房走去,正好听见几人吵架的声音。

汪氏本来红着眼圈想给老爷子诉苦,但见三房的两兄妹来了,还应该听见了他们的吵架,赶紧解释道,“锦娃,绣儿,大奶奶不是有意的…”

钱亦锦打断她的话大声说道,“大奶奶,我小时候到你家玩的时候,曾听见你和大爷爷吵架。你们吵得很凶,声音也很大,你说大爷爷藏私房钱,就是为了跟村头的白寡妇去浪。既使我是一个几岁的小儿,也知道那话是你们吵架的气话,是不能拿出去乱说的。一旦说出去了,大爷爷和白寡妇就说不清了。你这么大的人,还不知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钱老太一听这话就来气,也跟着说道,“是,我想起来了。”又用拐棍指着汪氏骂道,“这死抠的婆娘,原来生怕我大儿存私房钱给我花,无事就骂我大儿藏私。不敢说我老婆子,就说是我大儿藏钱跟白寡妇去浪…”

ps:谢谢亲的打赏和月票~~本来说好这章小爹爹出来的,可惜没有。清泉只有再加一更,一定让小爹爹今天出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盼回来了

吵架声把钱大贵引了来。他听了钱老太的话,老脸都羞红了,大声说道,“娘,那些老黄历又翻出来作甚?这么多娃子,也不给儿子留点面子。”

钱老太撇了一下嘴,显得嘴更歪了,说道,“你跟老娘这么厉害作甚?你不敢教训你那贪心的婆娘,由着她到处乱传瞎话,竟然说锦娃不是钱家的亲孙子,这话多缺德啊。你个怕媳妇的软蛋…”

说着就哭了起来,钱亦锦赶紧用帕子帮她擦眼泪,钱大贵也安慰着钱老太。

汪氏又气又愧,说道,“我这么大的人,被你们这样说嘴,我还有什么脸面?我一进钱家门…”又把她几十年辛苦历程数落了一遍。

钱老头也不傻,他后来也想通了自己是着了大儿媳妇的道。气汪氏心机深沉的同时,也不后悔做的事。血脉子嗣是大事,他当然要慎重。但他也有错的地方,就是不应该说那些过激的话,更不应该让唐氏满嘴喷粪,差点没把三儿子气死。

之前,他一直觉得锦娃不像钱家的孩子,跟钱家人没有一点相像的地方。

刚才,他趁着他们吵架的时候又细观察了锦娃和绣儿,觉得锦娃和绣儿还是有两分相像的地方。难道,锦娃真是钱家的种,只不过完全承了舅家的长相了?满江媳妇的确是犯了糊涂,说的只是玩笑话?

也有这种可能。

看来,还是应该多分给锦娃一些产业,万一他真的是满江的后人,自己以后也有脸去那边见满江孙子了。

想到这里,对钱亦锦的猜忌也就少了些,心情也好了许多。笑咪咪地问钱亦绣道,“绣儿回来了?你娘的那个绣屏卖了多少银子啊?”

钱亦绣道,“自然卖了不少。我爷说那钱是我娘挣的,就都给了我娘,当她的嫁妆银子,省得别人眼红掂记。”

噎得老爷子又想骂人,钱香呵呵笑起来,说道,“绣儿回来就好,以后多劝劝你爷,让他想开些,别钻牛角尖把身子气跨了。”

钱亦绣红着眼圈说,“嗯,我知道。昨天回去,看到我爷好不容易长起来的一点肉又没了,精神也极差,我心里好痛。我在京城给姑婆家买了些礼物,下晌姑婆就去拿,顺道再劝劝我爷。”

说着,就让小雷和紫珠把背篓放下,把给老太太的礼物一一拿出来。这些东西都好,首饰金光闪闪,软缎银光闪闪,特别是那个嵌玛瑙的抹额,红光闪闪,闪瞎了所有在场人的眼睛。

钱老太第一次有了这么多好东西,还是京城的,摆弄着嘴笑得更歪了。直说,“谢谢绣儿,太奶记你的情了。”

钱亦绣说,“我们三房都知道太奶是记情的人。”又对钱香道,“也有姑婆的,你今儿下晌去我家拿。”

看到多多牵着进娃眼巴巴地看着她,钱亦绣又从背篓里拿出来三包糖果,给了钱老头、多多姐弟一家一包,说,“这是京城的糖果,跟你们铺子里做的不一样,极好吃。”

这是傻瓜都看明白了,除了钱老太和钱香,他们把三房彻底得罪了。

钱老头把糖果往桌上一撂,掷地有声地说,“回去跟你爷说,太爷没有私心,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钱家大局着想。等你爷百年之后,他也会感激太爷的。”

钱亦锦红着眼圈说,“太爷,你不是为钱家大局着想,你是在纵容一些人的贪欲和不劳而获,是在误导钱家下一代。得弟弟,进弟弟,还有生弟弟,他们还这么小,大人们应该作个好榜样,告诉他们如何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挣下一片前程,为家人打下一片家业。而不是想着把别人家的东西通过一些不光彩和不正当的手段,据为己有…”

钱老头气得脸通红,提高声音骂道,“你放屁!你个小兔崽子,竟敢教训我。”说着就想起身打人,但他的左腿不能站立,起身又坐了回去。

钱老太看钱老头想打锦娃,拄着拐起身过去挡着锦娃的前面说,“你干啥呀,锦娃说得对。你不能再听这两个败家婆娘的挑唆,去谋夺三房的产业了。”

这话被老太太明明白白说出来,钱老头、钱大贵、汪氏都涨红了脸。

汪氏还在说,“婆婆,你咋这么说呢…”

钱亦锦和钱亦绣也不想呆了,便施了礼回家。走到门口,钱亦锦又转过身来,把刚才的话继续说完了,“我家的那些产业,有些人眼红得紧,但我并没有很看在眼里。因为,我以后会像我爷一样,凭着自己的双手打下一片更大的家业,还会为太奶、我奶、我娘挣诰命,为我姑姑、我妹妹撑腰。”

说完,便牵着妹妹昂首阔步地走了。

这话,让钱老头等人更羞愧。

两兄妹一出院门,钱大贵指着汪氏道,“作吧,作吧…”然后,回了自己屋。

第二天一早,村北头的吴山子媳妇就来找汪氏,说自己闺女又重新找了个全福人,不劳驾她了。

汪氏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还得让我闺女给她下一代积福。”然后,忙不迭地走了。

这话把汪氏气得差点吐血。她一出门,又觉得不对,咋许多人都离她远远地在议论什么呢?等她一凑过去,人家就干笑着躲开了。

花大娘子边走还边跟别人说,“唐氏一肚子坏水,但人家不装。不像有些人,比唐氏还坏,却装得比谁都贤惠。人家帮了她那么多,她不仅不记情,还要谋夺人家的产业。我呸!”

汪氏气得要命,还自持身份不愿意像泼妇一样去吵架,而且也不敢跟花大娘子吵。花大娘子脾气不好,吵不过可是要打人的。

下晌,王管事突然来了钱家大房。把钱大贵乐得,一迭声地往里请,“哎哟哟,贵客,贵客啊。”

王管事皮笑肉不笑地说,“我是来找你家老爷子聊聊天。”

王管事和钱老头在屋里聊了小半个时辰,王管事走之后,钱老头就蔫了。反复念叨,“我的心他咋就不明白呢?我帮了他们那么多,他咋能找个外人来威胁我呢?若锦娃真的不是…我咋对得起列祖列宗啊。哎,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晚上,钱满川和钱满河阴沉着脸从县里回来,两房人一起聚在大房商讨对策。因为,雾溪茶楼突然终止了跟老兄弟点心斋的合作,而且,他们今天铺子里的点心也没卖出去多少。

说是霞霞香饼屋为了庆祝太后娘娘的七十寿诞,从今天开始,一直到八月太后娘娘过完生辰,都会七折优惠,几乎所有的人都去他们铺子买点心了。

小王氏惊道,“打七折?那他们还能挣什么钱呀?”

钱满河无奈道,“你还没看出来呀?咱们把人家得罪死了,人家手指头一动,就能把咱们手里的碗给砸了。咱们不是吃着自己的碗里,还看着人家的锅里吗?那也得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这还是第一步。若是以后再不管咱们藕塘里的藕,让咱们自己找销路,咱们不仅要劳累得多,也不会卖到那么好的价…”

唐氏一听就嚎开了,“丧良心啊,三房咋会这么缺德呀。”

钱老头本来就心慌不知该如何是好,听唐氏一嚎,所有气都发在了她身上。狠狠啐了她一口骂道,“都是你这个婆娘缺德,你还骂人家缺德。若不是你敞着大嘴差点把三贵气死,人家会这么对你吗?”

唐氏不干了,嚷嚷道,“咋都怨上我了呢?那次去三房还不是你让我们跟着去的。再说,那事也是大嫂跟我说的呀,不然我咋知道。”

一听她说汪氏,钱老头又有了出气的地方,指着汪氏说,“都是你这个心凶的婆娘,占便宜占多了,事事都要占强。锦娃说得对,你就是故意跟我们说的…”

汪氏冷笑道,“公爹,闹腾得最凶的就是你老人家对吧。你若不去闹,我还能押着你去闹?都隔了房了,锦娃是不是钱家血脉,关我什么事。大不了,我守着我这一房的钱家子孙喝汤咽菜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