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道:“可不是!”

秀英又问衣裳首饰一类,何氏道:“你家官人说的是,你本年轻颜色好,怎地穿来都好看。似这等宴,是府君娘子的东道,当是她家出彩,你出的甚头?十分颜色好便罢了,强挣扎了,岂非自讨没趣?且他们下帖儿,也是一般身份人拨,与你一道的都是读书人家里的,也要看着清雅些儿才好哩。”

秀英心中,原是要为洪谦争一争脸面的,听丈夫与何氏都这般说,方熄了此心。

又犹豫着对何氏道:“嫂嫂知道的,我家大姐儿今年足有九岁了。往些年家中不顺耽误了她,我也没心为她留神好后生,就怕看到好的,又嫁不了,心里难过。门当户对人家,生下来便割襟做亲家的都有。如今她爹好歹有个功名,要为她寻个好婆家。只先前我家又是那样,上好的人家可不敢打听不敢想,并不知人家根底事,于这一处好比是瞎子聋子。然则日久才见人心,匆忙打听就怕听得不实在,叫人瞒了甚样阴私事。她再五、六年须得定亲…”

何氏接口道:“你是想着趁着机会,多打听打听,且带着大姐儿去晃一圈儿,有看上的,自来求你?好作个一家有女百家求?”

秀英道:“这样可妥当么?”

何氏道:“可不是,我娥姐儿说亲时,我且恨日子太短,不能尽知前事,唯恐她受气哩。玉姐样样好,且是你心头肉,自要及早。待到好出门子时节再相看,可就晚了!看得着外头光彩,又怕内里不好,总要挨几年光景,细细看来方得,免生纰漏。女儿嫁了便是人家人,苦乐由人,且须娘家有人撑腰。从来女儿便不欲她远嫁,不就是为的这个么?”

秀英大有知音之感,与何氏愈发说得投契,又问娥姐夫家事。何氏道:“才说不想她远嫁哩,女婿做了太学生,便在京里住,婆家与他在京里赁了房儿。你想,叫她两个分开了,她倒在我眼前了,却是夫妻不相见,如何过得日子?要打发她上京,我这心呐!”说着直捣胸。

秀英又拿话来安慰,两人絮絮说着许多话。

秀英自何氏处得了窍门儿,也用心装扮了,上身穿件月白衫儿下身系条杏黄裙,腰悬双玉佩,耳垂明珠铛。一头青丝挽作髻儿,插几根簪子。林老安人知秀英要去赴宴,便托一同赴宴的林秀才娘子代为看顾。秀英带着小喜、小乐两个小丫头,也令她们穿了新置细布夏衣,掐了时辰,先与舅母林家娘子会面,再同往州府里去。

府君娘子头一遭见人,却是只邀各家娘子去,是以玉姐并未得去,止在家中读书。

秀英回来两颊微红,是有了些酒,兴致也高。今日林老安人与素姐一道往洪宅来看金哥,金哥“咿咿呀呀”只管自家乱叫,几人皆不明其意,把他急得小脸通红更大声叫嚷起来。

秀英洗了脸,又逗金哥一阵,金哥方安静了下来。林老安人笑道:“这便是母子连心了,”因问,“今日如何?”

玉姐支楞起耳朵来听,秀英道:“府君娘子好和气人,也不以势凌人。看她身上衣裳、头上插戴,也是富足人家。”

素姐道:“天家人,怎会不富足?”

秀英也不与她细说分明,她有些酒了,略躁热,拿手来扇风。玉姐将手边一碗酸梅汤递与她,秀英一仰而尽,擦擦嘴,又道:“听说这城里秀才、举人也不少,今天却没见着太多哩。”

林老安人道:“想是这位细致些,分作几拨罢咧。这也是常有的,有细致的就细些儿,有不在意的,就一总儿邀了去坐坐。妇道人家这里,也不算恁样大事,府君见孙女婿他们,才是正事哩。”

秀英道:“那我便知了。哎~今天有位王老秀才家的娘子,好有四、五十岁了,头上戴好大一鬏髻,也不怕压坏了脖子。”林老安人道:“她年轻时头发便少。”听得秀英吃吃地笑,又说:“府君娘子真是个好人物,也不总端着,与谁个都能说到一处。”

林老安人道:“那便好,你现与她也见不多少面儿,相着就是了。与旁人呢?那些秀才娘子们怎样?”

“也有与我一般大的,多是比我大些儿的。有舅母领着我,她们倒好说些话。也有两个不看人的,我也不须理会她们。”说着一歪脸儿,想是受了些儿气。

林老安人道:“你又不是银子,谁见你都欢喜!别叫人人不喜便得了。”玉姐忍不住笑出声儿来,又吃秀英一瞪眼,捂着嘴儿倚着素姐去了。

秀英道:“也不是见不多少面儿,今儿我将要上轿儿回来,里头使人出来,说过些时日,府君家娘子安置好了,还要与我带玉姐去哩。”

玉姐瞪大了眼儿,不由道:“我?家里与府君家差得远些了罢?怎地要我再去?”

秀英啐道:“你这出息,为甚不能叫你去?府君家里好些小娘子哩,他家九个哥儿七个姐儿,大的已婚嫁,小的与你差不太多,人家才到城里,还不许寻人玩耍?”

玉姐心道,府君家便是玩耍,也不须与个单丁秀才家这般亲近,近有县令主簿,远也有举人家。又不是我没志气,是这娘子好生怪异。把嘴一撇,也不争辩。林老安人道:“许是想要个伴儿。”

秀英有些犹豫,一时想若女儿与府君家小娘子一处,也能多见些世面,一时又想,这岂不是做个丫环去了?拿不定主意,只等与洪谦商议。

晚来洪谦听了,道:“未必是这般,他家没甚值得人图谋的,你我既不愿,拒了便是。”

秀英道:“你知道个甚?玉姐一年大似一年,你看娥姐,十一、二岁上纪家嫂嫂便与她相年,好有二、三年方放心寻个人家,下了定要完婚,又生出枝节来。女孩儿家耽误不起,须得趁早。玉姐有多好,止在咱家知道,外头门当户对人家,且无人知,这怎成?时往那家里走一走,也显些身份。”

洪谦一轩眉:“你便再等等,休叫误了闺女,低嫁与人。我还未考完哩。”秀英道:“你的闺女,你竟不急!”絮叨一阵儿,洪谦也不接话,秀英又寻思玉姐赴宴穿的衣裳来。

端午后,府君娘子果使人来请,邀洪秀才娘子与洪家大姐儿过府。秀英与玉姐穿鹅黄纱衫、水绿裙子,颈上一个项圈儿,带着往州府后衙去。这头秀英拿衣裳与玉姐比划,那头玉姐问秀英:“娘上回去那家里,见他家大不大?他家有甚样人,须不须回避?有甚喜好?有甚忌讳处?”

秀英道:“女孩儿家家,怎这般多话?你且跟着我。”

玉姐道:“我须心里先有个数儿方好。娘往外见人,也须得记下了这些,才好与人相处。”

秀英戳她一指,细细想来,倒也在理,道:“州府后衙不大也不小,他家人口多,才窄些儿…”

到得后衙,却见来的非止自家母女。尚有见过的尚秀才娘子也带着两个姐儿、又有扈秀才娘子领一孙女、曾秀才娘子带她家十三岁姐儿来,林林总总,好有二、三十人。

一时府君娘子来了,与众人厮见,众娘子各行礼,府君娘子回半礼。玉姐借后退闪身看这府君娘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白净面皮,柳眉杏眼,穿大红通袖袍,紫色裙子,头上金灿灿首饰,腕上羊脂玉镯儿。

正看处,众娘子又使女儿来与府君娘子磕头,玉姐这回却受了她们的头,且说:“都说本地人杰地灵,我妇道人家不好见外男,止见这些水灵姑娘,便知此地聚福了。”又叫把自家小娘子也叫了来见。

秀英因上回赴过宴,且知府君家九子七女,长子、次子、四子、六子、长女皆是原配所出,幼子、幼女与排行第六个姐儿是这继室生的,余皆庶出。头先儿四子三女皆已婚配,女儿在婆家,儿子却在京中因宗室而做了小官,其余子女都在身旁。在江州者,共是五男四女,显得府衙狭窄。

来的是府君家四姐、五姐、六姐、七姐,从长到短,一溜儿排开,齐与众人道个万福。众娘子忙避开身去,府君娘子道:“她们倒好是一般大,便一处坐去,”说自家女孩儿,“你们是主,好生招待贵客。”

四姐居长,与众姐妹乃邀这十余个女孩儿一处坐了。这些女孩儿自十三、四岁至六、七岁不等,不消片刻,便隐隐散作三、四团儿。长者与郦四姐儿等说话,幼者每插不上嘴儿,便不由围在郦七姐儿身旁。玉姐置身其间,肚里一盘算,这三姐、四姐一个十三、一个十二,六姐十一,七姐年方七岁,想一想,便往六姐一处不远不近坐了。

女孩儿一处坐,且是头回见,初时皆不言声。然年幼,郦家姐妹一旦招呼开了口,便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玉姐听着,时不时说一二句,余时且听旁人说。偏郦六姐儿就爱与她说个话儿,总好问她:“是也不是?”

原来这些女孩儿里,有七、八生得好的,两三个生得普通的,又有一、二实生得不太雅相。玉姐于这生得好的里,又生得最好看,坐那里并不乱动,口角含笑,也不烦人。

众人说些花儿、衣裳、美景,她也答得两句,且说去过慈渡寺:“真要去,能自家走上去最灵。”说风物,她也接得上言:“东街那处铺里卖的荷花饼最香,趁热吃最好。”说女儿家之喜好,又知她随外祖母学会制胭脂。

郦家姐妹都喜欢她。最小一个七姐儿,还跑来问她:“这里一年真有一两个月断不了雨水的?”

郦府君名玉堂,白脸儿、三绺须,颇有几分儒雅。退了衙往后歇息,见仆妇们正收拾家什,皱一皱眉,入屋与娘子申氏道:“你这又是做甚?来不两月,这又急上了?”

申氏起身迎他,看他宽了外袍,丫环打扇儿捧茶,方道:“这家里十几个孩子,怎能不上紧?你常说我急,若非我急,前儿三姐险要错嫁哩!”

原来京中吴王为丰盈府库,相中个会做大买卖的大商户,险将郦玉堂庶出的第三女嫁到商户人家去。吴王儿子二十三个,孙子孙女更多不胜数,物以稀为贵,人亦如此,随便一动念。亏得申氏下手早,早将三姐儿发嫁。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郦玉堂、申氏点了头,写一封信回京,说将三姐儿嫁与一殷实举人家,事便定了。好在吴王孙女儿极多,也不在意,随意换一个便是。往常他总管不过来,除开在京嫡长一房,余者恐连名儿也难叫他记全。

郦玉堂哀叹一声:“堂堂宗室,竟至于此。”

申氏一撇嘴:“不说我急了?”

郦玉堂道:“你看得如何?”

申氏道:“还早呢,且看这些人家娘子,我将那等知理晓事,看着精明些儿的留意,使她们领了女儿来一看…”

郦玉堂颇疑惑:“嫁三姐儿,如何相看人家女儿?”

申氏道:“你不瞧瞧你有几多儿女,真挨着个儿来,总要二、三年方能看好一个孩子,我忙到猴年马月儿去!小的还成不成亲了?”

郦玉堂道:“你是说?”

“赶上哪个是哪个罢咧,我将这十五以下、六岁以上合适的都看一回,哪个合适便定哪一个。先是殷实宦官人家,次是殷实读书人家,你看如何?”

郦玉堂喜道:“甚好。”

申氏叹口气,若非为了守亡姐一注嫁妆、几个儿女,守家中与王府亲家这个名头儿,她岂须嫁来操这等闲心?

第41章 母女

申氏与郦玉堂剖说分明,郦玉堂因申氏先前为子女所定亲事皆好,既是殷实人家,又不是商户等不大好说道的出身,郦玉堂问过一回,便放手交与申氏去做。

申氏知道郦玉堂此人,为人不好不坏、本事不大不小、性子不软不性,最最寻常一个人。偏又因祖上做皇帝,现在堂兄弟还是个皇帝,又带了那么一丝儿讲究,又本朝重文,恐为文士取笑,强要装个斯文,甚么名家字画、名墨名砚名纸…又好个红袖添香,总是些烧钱的勾当。虽说是亲王之子、今上堂兄,盖因他家人口太多,不得一一赐予高爵,俸禄自也不多――且挣不上自己花!

郦玉堂唯一长处,乃是生了副好皮囊,仅此而已。这家要他来当,早要卖儿卖女了。他不插手,正好。他惯做甩手掌柜,盖因自己无能,余事悉推与妻子,倒也听得进妻子一些劝。

申氏与郦玉堂说完,一家开饭,却是“食不言”。饭毕,郦玉堂自往书房去画两笔画儿,写两幅字儿,他也没甚天份,总是自家哄自家玩罢了,倒是子女里有几个比他书画更好。

申氏也不拘束于他,止在儿子九哥儿隆生之后与他说:“家底儿总在这里了,你要再生,可拿不出拿来,觉着与商户人家结亲好看呢,你便生去,生下来婚事上头你自出头交涉。”郦玉堂一看满堂儿女,再一思已从王府分出,一应家计都是前后二妻支应,当面不说,后也收敛,总算没再添庶子庶女。

郦玉堂书房去了,申氏便与儿女们说话。由来宗室便是进学考试的少,一则难考中,二也是免了“与民相争”,三也是因姓了这个姓儿难免有些不思进取,是以郦家诸男,虽也读书,却与考试不相交接,做父亲的多是不问儿子书读得如何。再则吴王家人口众多,实也忙不过来,郦玉堂自玩自的,只要儿子识得字,书法也能看,也不甚违法,他便不管。

反是申氏,自嫁过来,于子女之功课督导颇严。来江州时便携着西席,到了江州歇息三日,便令开课。一一查完功课,连同亲生的小儿子九哥,都使去挑灯夜读一回再睡。却把女孩儿叫了来,问她们:“你们看这些小娘子如何?”

四姐庶出,亦颇知礼,晓得申氏意思,乃有意结亲,便道:“娘想得甚是周到,赶早不赶晚,只是…这些人家里,尚有些是秀才出身,是不是,略低了些儿?”

申氏道:“且看。”因看一眼七姐,四姐便知,因七姐年幼,有些话不好当她面说。众姐妹你一言我一语,说起白日所见。四姐道:“曾家二姐儿不如那扈家大姐儿伶俐。”五姐说:“尚家二姐儿比她姐姐晓事儿。”六姐儿又说:“那李家小娘子好不害臊,吃起来比四哥五哥加起来都多哩!”

申氏道:“我记着有两个生得不大雅相的?”

七姐笑了:“娘,你以貌取人。”

四姐道:“你便不以貌取人了,还说程家姐儿生得好看哩。”七姐一扭脸儿,哼了两声。

申氏笑道:“你头发毛了,去叫你那奶妈妈与你梳了去,你须早些睡了。”却留另三个下来说话。

申氏此时方答了四姐所问,吃一口茶,指身旁叫她们坐了,道:“秀才功名次了些,也总好过商户人家。你们哪里知道这其中厉害?若是读书人,纵不再上进,也便如此了,你说个礼义廉耻,他也要听上一听。若是商户人家,原就讲究得少,嫡庶不分,置外室,两头大,说的就是他们。他们图你甚么?不过是宗室招牌,他好方便经纪买卖,便扯起虎皮来做大旗,你知道他会做甚非法勾当?没的陪了绑。”

四姐皱眉思索,五姐道:“娘真想在此与哥哥、兄弟们做亲?”申氏道:“看罢哩,还有你们,你们休要害羞,须晓些事儿了,难不成打小不学着看着,一朝嫁了便能醍醐灌顶,甚都懂了?看你们三姐,我问她,她痛快点了头儿,要不是下手早,一辈子都后悔。有个商户姐夫,你叫得出口?一辈子的事。你们真个嫁与商户,虽穿金戴银,到底意难平。”

这申氏家中善经营、颇富足,却总出不了做官之人,待抢个进士做女婿,离京千里,鞭长莫及,退而求其次,方把女儿与郦玉堂做妻,死了一个又填进来一个。也算是乡绅人家,故与宗室出身之郦玉堂一般,都不大瞧得上商户。

六姐是申氏亲生,性活泼,见两个姐姐说完,便道:“我看那洪家玉姐挺好,生得好,声儿好听,知道得也多,也不强插话。”四姐五姐都点头,却不说更多。

申氏道:“她是九岁还是十岁的?与九哥[1]年纪相仿,倒是不急。反是四姐与五哥,要着紧些。你们爹不理事,我且说与你们,我总怕京里又出幺蛾子!”说得四姐与五姐不由心惊,二人皆是庶出,低嫁换钱,头一个便是使庶女。

申氏叹道:“咱们都是妇道人家,何处见人家儿郎?只好由子及母,看他家教罢了。”

四姐与五哥同母,便道:“上一回那李家大姐儿温柔可亲,看她插带衣着,也是新的,我拉她手儿,上头止有浅浅笔茧与琴茧,想家境丰厚,人不尖刻,可行?”

申氏道:“止看嫁妆家私,有你的罪受!夫贤不如妻贤,子孝不如媳孝哩。她就是凶狠,做了我家媳妇,只要没个外心,要管束丈夫便管束丈夫!五哥好性儿,再来个面团儿媳妇,如何立得了家?”

四姐略有忧色,说别人时,她也会这般说,然五哥乃是亲弟,不免想他有朵解语花儿,休受人辖制,然又知申氏所言在理,故而不言。

申氏又与女儿说一回,因止见过一面,一时也没能定下哪一个来,止在心中将两个生得不好看的抹了去。至如玉姐,听说家境也好,孩子生得也好,然洪谦止是个秀才,九哥是申氏亲子,又有些觉这等岳家实是稍低,且玉姐知道得多,也不知是样样精细呢,还是专好玩乐,不如再看看。

――――――――――――――――――――――――――――――――

那一头秀英与玉姐回了家,秀英第二回见申氏,略平静些,却也脸上含笑。回来与洪谦道:“这些女孩儿里,咱家玉姐比她们强多了。”洪谦道:“这是自然,”又问玉姐,“过得如何?”

玉姐道:“往常苏先生说过京城梁相的继母如何好,我只当听故事,周遭儿这些后娘,没几个好的,便看朵儿,以前也是吃不饱饭且要挨打。今天我与她家几个姐儿说话,四姐、五姐因说得少,却见她们摆布着丫环很有样儿,六姐说她大姐嫁与个少年举人,今年已做了进士。几个嫂嫂都是贤良人,能理家。真个少见的继母。”

洪谦笑脸儿一淡:“这是聪明人。”秀英道:“你这一身的汗,叫花妮烧热水与你洗澡换衣裳去。”支使走玉姐,秀英才问洪谦:“我总觉不对,这府君娘子待这些丫头似是不同,倒好是相看媳妇哩,难首是我想岔了?他家何必与我等周旋?”

洪谦道:“那就是你想岔了。”

秀英半晌回过神来,道:“还不是,说不明白,我就觉着她是那个意思。凡事不须总是明说,谁个没事,好将话往你家里引?婆婆怎样、官人怎样、妯娌怎样…都是问,心思不一样,便有千般问法。只怪当时我没想明白…”

洪谦道:“你想明白又能怎地?人不说,你要怎生答应,怎生不答应?只作不知道罢了。”

洪谦浑不在意,秀英却未免上了心,将玉姐叫来好生盘问:“白日间在州府那里,你们都说了甚,做了甚?一一说来与我听。”

玉姐道:“并未有甚。人又多,又是头回见,且看不出甚来。我只拣年纪相仿的一处坐了,也不多言声儿。头回见面,言多必失。月姐说话多些,我还拉她衣裳哩。”秀英反复来问,玉姐想而又想,道:“还问读过哪些书,会做针线否。咱这城里有甚好吃好玩的地方,有甚样铺子,又天气如何。哦!他家四姐儿问扈家、曾家几个姐姐曾算过账否。”

秀英愈发断定府君娘子连番见人必有故事,然则玉姐尚小,府君家几个哥儿长者十余岁,扈家、曾家年纪相仿,见玉姐难道只是陪衬?秀英心里又不平起来。然一思玉姐要说人家,心中便慌乱――实是舍不得。她断不敢真想玉姐能嫁与这宗室人家的,一时觉是高攀,一时又觉自家闺女样样好,也不必怕了谁。

玉姐尚不到年纪,怎猜得到秀英心中所想?只暗自嘀咕:“倒好似在考较人。”秀英忙追问:“怎般说?”玉姐道:“我一时也说不分明,她们说话,不那么轻省哩。”秀英心乱道:“那你说话便也小心着些儿,长些心眼儿。”玉姐笑道:“这个我是不缺的。”叫秀英反手打了一下。玉姐笑跑回房,留秀英闲坐犯愁,金哥睡醒,咿呀伸手要抱,秀英抱着他也心不在焉。

――――――――――――――――――――――――――――――――

也无怪秀英心不在焉,她正该担心玉姐。间隔赵家娘子林氏病重,她娘家母亲来看她,正说着玉姐。林氏道:“我心里想订下玉姐,余者不说,她爹娘皆不是软弱人,为他家闺女,也要看顾我文郎。我去后,官人尚不到三十岁,家里怎会叫他鳏居?由来有了后娘有后爹,后来的人再养个儿女,文郎越发甚都没有了。”

说得她娘也垂泪:“你且安心养病,怕甚?你兄弟还在哩,怎会不看顾外甥?”

林氏道:“我怕他们胡乱与我文郎配个娘子,人说妻贤夫少祸,再来个馋懒媳妇儿,一家子怕要饭哩。”

她娘只管开解她:“文郎好生读书,有了功名,女婿也不必会由他配个拙媳妇。”

林氏道:“原这城里的王秀才,也是十八、九中了秀才,前程远大,他后娘图万家有钱,要刮来与亲生闺女作嫁妆,硬把他配与个商户女儿,又市侩又尖刻,见天打人骂狗,万秀才再没能中举人。”

她娘道:“她家不是不答应么?上赶着不是买卖哩,恐求了来,也要仗势压着文郎。”

林氏道:“难不成还有旁的法子么?为了文郎,我便舍下这张面皮。”

“你如何能动得?”

林氏含泪道:“求娘怜我,寻个中人来。”

林氏见女儿这般,终咬牙道:“使你兄弟娘子去。”回家果使了大儿媳妇林大娘子往见秀英,欲为文郎提亲。林氏早整出一匣四件金、四件银首饰与林大娘子带着,只待松口,便拿出来作插定。

秀英如何肯应?林大娘子登门,她笑接着,寒暄毕,林大娘子忽地哭了出来。秀英不得不问:“你来我家里,哭的甚?”心知林大娘子要作幺。果不其然,林大娘子道:“往常我也常入你家,欢欢喜喜多好,今番再到这厚德巷里来,却是探我那苦命小姑的病来。”

秀英一想便疑与上回林氏的话有关,更不接话,只说:“她年轻,将养些时日也就好了。”林大娘子怎肯叫她带过去?秀英不接,她自家道:“她有心病,心里难安哩,我婆婆便使我求到你这里来了。郎中都说她好不了了,求走个安心,想求你家大姐儿做儿媳哩。我那外甥文郎,模样也周正,孩子也懂事儿,且念着书,那处先生又极好,教出许多秀才、举人来,将来出息了,也不致辱没府上姐儿。”

秀英面皮涨红,怎肯答应?也不须与洪谦商议,便道:“休要说,再说便恼了。我家玉姐才九岁,我还要留她二年哩。”

林大娘子道:“非要过门儿,先放定如何?”

秀英怒道:“你这人好不晓事,听不懂人言怎地?我好言好语说与你,你装耳聋,非要我说得没余地。你便听好,我家姐儿偏不与你外甥!贵足贱地,这等出息人的舅母,我家留不起,小喜,送这娘子出去!”小喜一抬手儿:“大娘子,请回罢。”

林大娘子原不想来,昔年恩怨她也知晓,她婆婆家里还说来,彼时嘲笑程家,如今又要求人,岂能有好?然婆母之命难违,不得已,登了门儿,却叫赶将出来。暗怨小姑子背晦:“你儿又不是金童子,说要人家便要,说不要便不要。”

不想这林氏将死之人,性直拧,偏认准了这样于文郎有益,她娘心疼闺女,也是为她走得安心,又生出一番主意来:“那秀英泼辣难对付,她娘却好说话!我与她哭上一哭,兴许便能应了,虽说外祖母管不得此事。然有个话儿出来,他家便难分说,这事便能成了五分儿。”

真个往寻素姐来哭,素姐从来心软,虽记前事,也说:“我管不得女婿家事。”架不住人一哭二哭,焚香看着不好,忙寻了林老安人来。林老安人气急,尽力数说一回:“你这般哭,倒似是她已死了哩!为死人积些阴德罢!休翻了脸,两家面上难看!往年你们当我家是瘟神,玩笑不敢开一个,如今看玉姐爹中了秀才,又没皮没脸要来粘上,要脸不要?!你寻素姐做甚?你知我知!快些与我滚将出去,但凡叫我听着一丝儿不好,我与你合家算账!”将人赶将出去,那头林氏母亲还在要门首哭泣。

第42章 丧事

却说这头林氏母亲哭求林老安人,将林老家人气个不行,那头洪家门上已有人报与洪谦、秀英。秀英骂道:“这般混账!”洪谦因问:“怎地?”秀英哆嗦着道:“先向我求玉姐与那家死人儿子,我不答允,便跑上家里闹来…”

洪谦将脸一板,大步流星走过来,问:“何事在门首哭?怎地不入门?”一使眼色,捧砚架着老妇人便往那赵家里送,洪谦跟进来,这老妇人未及声张,便叫架进了门。

洪谦径来寻赵大郎,如此这般一说:“你是不是男人,敢不敢亲与我说?且叫她们收收心罢,我的闺女竟沦落到与人冲喜么?邻居面上,休要将事做绝,我有辣手,只为这等人设。她们不过是信不过你,要为儿子找好后路,有人支应了,你有了新娘子也有人与文郎撑腰,竟拿我来做这冤大头,莫不是找死?你男子汉,倒好叫岳家相疑至此!”说便冷笑将赵家上下打量。

赵大郎听了不是个事,忙道:“我委实不知此事!”他实是知道,自家一掂量,也觉勉强,便不肯出头,随妻子去说。成便成,净赚了,不成也不是他的事。此时见洪谦翻脸,忙说不知。又听洪谦讽他无能,致岳家相疑。登时面皮涨紫。洪谦见他这般,又叹气道:“此事到你我为止罢,我不再提,你家也安生些罢。说出来谁也不好听。”倒做起好人,息事宁人起来。

赵大郎回去将林氏一顿数说:“人既不愿,你何苦强求?撕破面皮,吃亏的是你。你挂心文郎,我使与你立个誓,必不使人慢待了他,如何?你一分嫁妆,交还他舅家看顾,我并不留。他说亲,我也交与他舅家,如何?”

林氏道:“你如何不管?”

赵大郎冷笑道:“眼下可还用着我管?”

林氏既惊且羞,她原想自家悄悄办成了,不想秀英没应。应便欲使赵大郎去说,赵大郎不接话儿,方求到母亲那里,谁料赵大郎又算后账。忙递信与她母亲:“文郎爹生气哩,嫌我自作主张,又不信他。文郎终是姓赵的,且将那头事放下罢。”又学赵大郎之语。

林家老妈妈惊回神道:“坏了坏了,怎生叫他知道了?”林氏道:“文郎事,他怎能不知?”林家老妈妈忧心女儿,才将这头事放下了,且说:“那文郎怎生是好?”林氏道:“起先是我糊涂了,文郎他爹心头不喜、那头洪秀才也不喜,先替文郎将两头儿都得罪了,他岂能得着好儿?说不得,我与他爹赔个不是。”

这老妇人原只为担心女儿,现听女儿这一说,也回过味儿来:“我且与你间隔程家道一回不是去,远亲不如近邻,倒好看顾哩。”林氏道:“早得罪了,如何肯回转?娘休要再堵人门上了。”老妇人道:“我有数。”收拾了四色礼物,上门赔罪来。林老安人正在家中打素姐:“你个面耳朵,险误了我玉姐一生!我生下你来做甚?你这讨债鬼儿!上气父母,下误子孙!从今而后,不许你见客人!”

又说:“那是你甚么人?为着你一个‘心软’倒要赔了亲外孙女儿?你有没有良心?姐儿姓洪,你这两姓旁人多的甚嘴?”气极倒将手上戒尺不打素姐背,往她嘴上打。恰在此时,那头来赔罪。

林老安人怒道:“不见这等人,我且还多活二年哩!都扔将出去!”一时急怒攻心,一口痰卡在嗓子眼里出不来,竟撅了过去。醒来便觉不好,素姐不顶事,吴妈妈急去洪宅报信,继而延医问药。

秀英深恨林氏,亲往间壁赵家寻林氏婆母一通告说:“将我阿婆气病在床,你家好亲家哩!”

洪谦因事涉玉姐,更是愤恨,复寻赵大郎:“你家无良妇人生的好事!我原怎说?到此为止,府上贵亲又生这等事来,却是谁个挑唆?”赵大郎见要出人命,不敢争辩,又惧洪谦,转说林氏,林氏吃丈夫一说,心事愈重,竟尔死了。程、洪两家只薄薄与祭银,并不亲至,推说要侍林老安人之疾。

那头洪谦却不肯收手,撺掇赵大郎与林家点嫁妆。又与邻里说:“不知这病人犯的甚么昏,儿子不教亲生父亲养,必要交与岳家。因我娘子外祖母与他家同姓认了干亲,哭到门上逼着为他家争出头,生恐孩子亲爹了亲儿子哩。街坊许多年,不消她说,我等又岂能看着孩子受苦?然此等无礼的事如何能允?老人家叫他家气病了,于今还在床上哩。老安人与我亲祖母也差不离了,叫人气病了,我与些祭仪便是面子,休想我亲去!”

洪谦又使团头侯四手下化子满城谣传,道是林家要逼赵大郎做鳏夫,又要接外甥养活,一分嫁妆不肯留下。满城风雨下,林大娘子怨恨尤深,她有个十三岁女儿正在说亲,有此事,几个人肯要她闺女做媳妇?

林家始慌了手脚,又有林老安人侄儿林秀才并林老安人嫂子老举人娘子等来看林老安人,一齐说林家不是,又往赵家挑唆一回。竟闹得赵家与林家两亲家不上门儿。赵大郎被逼无奈,将林氏嫁妆一点,敲锣打鼓儿送还林氏娘家,且说:“钱财与你,文郎却是我儿!从此两家不相干。”

竟使亲戚不上门儿。林家因理亏,欲待闹,满城上下无不知此事,却都不说他家好话。世人皆知后娘不甚可靠,然似这般逼闹女婿不叫续弦的委实罕见,赵大郎又送还嫁资,只要儿子,林家虽有些可悯之处,却也未免失礼霸道。林家两头落空,儿媳肚里埋怨婆母,又要安抚女儿,少不得向丈夫抱怨两句,惹得丈夫心烦提起拳头,气得林大娘子带着一双儿女跑回娘家去。林大舅不得不千求万告复接回来。

因不知是洪谦弄鬼,林家又怨上赵家。不想因这一场闹,撑了几年欲死而未死的赵家老安人却叫气死了。家人恐她生气,未曾告诉她事情首尾。赵大郎见事闹大,如何敢说是林氏欲强求人家女儿?却冷不防家中使女多嘴,说叫赵老安人听了,道是孙媳妇娘家要逼她孙子做鳏夫,这一气又如何忍得?

赵大郎虽疑心是洪谦,然洪谦与街坊所言,句句与谣言不一样,洪谦又是个秀才,他是白丁,斗将起来恐要吃亏,且坏了名声的是林家,于他又无损,他还了嫁妆,留了儿子,反有人说他硬气,便将此事压下。他也实恼了林家做事不周全,结下这等仇人,悔得不行。又千般想来,是岳家不信他这亲爹,听得多了,连着文郎,也冷淡起来。

林、赵两人便成死仇。

反是林老安人两剂药吃下去,又好了起来。醒来见素姐在床前坐着,一双眼睛哭得通红,不由又气:“你恨我不死,必要哭死我哩。”吓得素姐不敢哭,秀英早从吴妈妈与焚香处问得实情,看这亲娘竟不知要如何待她。还是洪谦道:“城中炎热,且去乡下避一回暑。”携家,与林老安人母女,同往乡间而去。一则避暑,二则避人。

苏先生略有耳闻,却是不知事关玉姐,听闻下乡,便道:“也好。乡间清静,倒好休养。”又亲为林老安人摸一回脉,道是老病又急怒,好生将养就是,万不可再动怒。

――――――――――――――――――――――――――――――――

五月里,洪、程两家收拾行李,一早雇了车轿马匹,往乡间而去,住却住在程家那处乡间宅子里。

秀英冷脸只不与素姐说话,洪谦也不搭理这位岳母,林老安人更不待见她,下死命,不许她说话。素姐自知理亏,又无人理会她,镇日难过,又不敢于林老安人面前哭泣。忍无可忍,便想上吊。

岂知寻遍房内无有白练,解下腰带来,又抛不上房梁。暗思近处有一河,不如投河。乃穿戴整齐,推说晌午要睡,又打发焚香也去睡。却悄悄开了门,夏时人乏,正午时昏睡者多,竟叫她溜将出来,一步一步往河内走去。

河水渐没至膝,她已胆寒,然回头望望,后头无人来寻,两股战战,又迈一两步,已至腿根。此时腿上不知叫甚啄了一下,素姐大骇,喉咙里呜咽一声,转身便要跑。她平素胆小,投水只因一时气闷,早怕了,此时唯恐水中有甚妖怪要吃她。然她原就怯弱,行动并灵便,一身衣服湿了水课裹在身上,更难举动。素姐更怕,暗道莫是妖怪使妖法困住了我?

河底又滑,心一慌,脚便站不住,原止半人深处,她竟跌跤没了顶儿,不由乱扑腾。合该凑巧,她命不该绝,却叫个过路的瞧着了,跳下来往她背后一立,将人揪出水来,素姐犹两手乱张,救命也不知道喊上一声。问她话,也不答,张大两只眼睛,竟吓得昏死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