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果然是要在患难之中才能看真切。

陶乐回到咸阳,正巧碰上郭开春风得意地坐着车出城,左右跟着的都是衣着光鲜的仆从。

他退到一边问了左右的人,才知道郭开现在是秦国上卿,这是要回邯郸一趟,准备把自己的家当搬来咸阳享受。

李牧战功卓绝,没见秦朝用官职拉拢,这郭开却能被封为上卿,要说其中没有问题,那肯定是不可能的,陶乐又不是傻子,当然能明白其中关窍。

真正卖了赵国的,肯定是这郭开无疑!

陶乐没冲动,捏着拳头看着郭开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远去,才回去和李牧打了声招呼,表示自己看完赵王回来了。

李牧素来寡言,自从幽居咸阳之后话就更少了,见陶乐红着眼回来也没多问,点点头算是回应了。

陶乐又与他说起看到郭开出城的事,愤愤不平地说道:“这郭开太可恶了,姐夫以前那么信任他,他却干出通敌卖国的事来!”

其实陶乐在心里还嘀咕了一句,秦国也太坏了,居然能想出收买郭开这种招数!

不过这话他没敢说出口,怕被别人听见了他又得被抓回去当俘虏吃苦受累。

李牧叹了口气,没有接陶乐的话。

都这样了,谁又还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战事从来都不仅仅是战事,还牵涉到太多的东西,秦国离间东方诸国君臣,东方诸国又何尝没有对秦国用过同样的手法?

不过是看谁用得好罢了。

事已至此,已没什么好追究的了。

李牧不发表意见,陶乐也没再往下说,只在心里诅咒郭开几句完事。

不知是不是陶乐的诅咒起了效果,一个多月后有消息从邯郸郡那边传回来,说是郭开在搬家期间遭遇歹人袭击,一家子都没了,载满了一整个车队的钱财珍宝也被人劫走了。

邯郸郡守得知好端端一个上卿回来搬家却惨遭杀害,痛心不已,第一时间派人去缉拿凶手,经过府衙上下的不懈努力,堪堪把那些钱财珍宝全数追回。

凶手也找着了,是潜伏在赵国境内的王室余党,他们哀于自己目前凄惨的处境,十分妒忌郭开能够安享富贵,于是召集人手残忍地将郭开全家杀光光。

总的来说,郭开虽然死了,但还是用自己的死为秦国做出了最后的贡献,他用自己的生命替秦国扫清了潜逃在外的赵国王室余党,可谓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邯郸郡守伤心地从追回的钱里取用了一部分来给郭开修了个富丽堂皇的大墓,亲自去坟前哭了一场,并让人快马加鞭将这消息传回咸阳。

扶苏看完直邸那边收到的急报,一时有些无言以对。

虽然吧,他确实不太喜欢郭开,不过这份急报读起来总觉得怪怪的。

虽然心里犯嘀咕,扶苏也没耽搁,麻溜地把这消息送去给嬴政。

嬴政对郭开没多看重,郭开能为富贵和前程卖国求荣,将来自然也有可能背叛秦国,不过人家投靠了秦国,不明不白死了也不成,还是得给个交代。

好在邯郸郡守处理得还挺及时,功臣死后该给的哀荣都给了,嬴政看完奏报后便放到一边说道:“既然人已经死了,也只能这样了。”

嬴政语气里明显连一点点惋惜都没有。

扶苏见嬴政这态度,没再多说,只和嬴政申请出城一趟,怀才说蜂窝煤作坊建好了,他想去煤山那边看看。

嬴政允了,让他早去早回,别在路上耽搁。想到郭开的遭遇,嬴政又补了一句:“多带几个人,别疏忽大意。”虽说他觉得没人敢在咸阳对扶苏下手,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得防着点。

扶苏得了嬴政应允,回少府衙门那边交待了一声,又回新宅那边捎上张良和王离他们。

一行人正要出发,一只圆滚滚的黑白团子从旁边滚了出来,伸出小爪子扯着扶苏衣摆不放,明显想跟扶苏一起到外面去。

扶苏把小团子抱起来揉了揉,耐心哄道:“等你们再长大一点,我带你们出去玩。”

小团子嘤嘤啊啊地表态,表示自己一定努力长大,下地后一个摇摇摆摆地跑回小伙伴那边认认真真啃嫩竹子去了,明显是想立刻把自己吃胖。

扶苏莞尔。

一行人出城往煤山方向出发,那煤山离咸阳不算远,不过一个多时辰便到了。

扶苏年纪还小,不好骑那么久的马,路上与张良一起坐在马车里边聊边看看沿途风景,倒也不算枯燥。

到地方后,扶苏与张良先后下了车,李由和王离也翻身下马迎了上来。

他们过来前没让人通知怀才,因此没别人知道他们来了,扶苏抬眼往四周看去,只见远处炊烟袅袅,似乎有村庄隐没在山林之后。

至于那座煤山,早已被嬴政派人围得严严实实,远远看去只见有人在山上忙忙碌碌地挖煤运煤,作坊里头是什么情况却是看不见的。

扶苏抬脚走往煤山方向,很快被人拦住了,说是不给随意进出。扶苏亮出玉印给对方瞧了眼,对方立刻恭恭敬敬地喊了声“公子”,并派人进去让人出来相迎。

扶苏并不着急,叫人把马交给他们,让他们牵下去帮忙喂一下。

不一会儿,怀才急匆匆地跑出来了,见着扶苏后麻利地在前面引路,口里说道:“公子,这边一切都准备妥了,小的正要带一批蜂窝煤回咸阳复命呢。”

原料是现成的,只要人手够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唯一需要好好琢磨的是如何搭建出省时省力还能量产的蜂窝煤作坊。

怀才出发前扶苏把相关图纸给了他,经过怀才和少府衙门分拨过来的匠人们反复调整,如今只要把原料处理好放进对应的模具里,很快可以压制出好看又好烧的蜂窝煤。

有了成功经验就好办了,往后再扩大一下作坊规模,蜂窝煤估计可以大量供应!

相比当初只能参观造纸成品的待遇,这次张良已经可以跟着扶苏一起进到作坊内部看里面的运作情况。

扶苏以前也没有亲眼去蜂窝煤作坊看过,不过很多东西都是知一通百的,比如只要改变一下用到的模具,同样的生产装置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

至于原本需要用其他能源驱动的装置,在缺乏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暂且用人力和畜力来代替。

因为已经见识过更庞大、更先进的生产线,扶苏进作坊参观了一圈,没觉得有多不同。

张良几人行走其中,却觉得这作坊处处透着不一般,有许多看起来很简单的构造,运作起来后却能让劳作的人省时又省力。

张良忍不住在一些特殊构造前频频驻足,研究它们的运作原理,还是王离倒回来提醒他跟上,他才迈步回到扶苏身边。

李由是不太信任张良的,不过想想韩国都没了,他又把话憋了回去,一语不发地跟在扶苏身后。

从作坊出来后,扶苏一行人吃了顿蜂窝煤烧出来的午膳。

饭菜的滋味没多特别,烧得红通通的煤饼倒是被王离他们挪开锅看了好几次,都觉得太稀奇了,明明只是堆在山上的黑土块黑石头,怎么随便一捣鼓就这么好烧?

看来他们对世间万物的了解还是太浅薄了,这么多年来不知错过了多少宝贝!

吃饱喝足,又该回去了,来的时候只有辆马车,其他人都骑马护卫在侧,回去时后头却缀了两车新做出来的蜂窝煤,看起来声势要浩大得多。

风比他们来时大了挺多,天气又冷了不少,扶苏想让王离和李由也往车里挤挤,李由和王离都摇头拒绝了。

他们可不是和张良一样出来陪玩的,他们有保护扶苏的职责在身。

一行人又浩浩荡荡地回归咸阳。

拉了这么两大车蜂窝煤,他们进城自然免不了被拦下查问,扶苏亮明身份后也没搞特殊,叫人拉开遮挡着蜂窝煤的布让守城卫兵检查。

周围要入城的百姓不少,见到两车黑漆漆的陌生事物都好奇地在不远处观望,只是摄于对卫兵的畏惧没敢凑上前。

车上全是黑不溜秋的蜂窝煤,压根没有别的玩意,卫兵很快把两辆车都检查完了。

卫兵恭恭敬敬地目送扶苏进城,留下满肚子疑惑的百姓们凑在一起窃窃私语:“那是什么东西啊?”“不知道啊,黑咕隆咚的,也不知做什么用的!”“刚才那是大公子吧?我以前见过大公子一面,大公子待我们可和气了。”

同样的情况,在宫门前又上演了一遍,不过这次围过来的都是朝中诸官,不少还是去扶苏家看过竹熊的,他们都直接上前问了。

扶苏也不瞒着,笑着答道:“这叫蜂窝煤,和木炭一个用处,正好快到最冷的时候,可以用来生火和取暖,虽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胜在成本小、造价低,普通百姓也用得起。”

扶苏面庞犹带稚气,站在两车黑漆漆的煤饼旁边本来不太搭,但听他把这东西的用处和好处娓娓道来,许多人看向那两车黑煤饼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他们是不会信什么“百姓用得起”这种鬼话的,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扶苏父子俩时不时拿出来点新事物来,并且号召他们改用这些新事物,借此源源不断地从他们兜里掏钱!

还说什么普通百姓用得起,骗谁呢?

想想前面那些东西,除了新盐确实让百姓更舍得用盐之外,别的有哪样是百姓平时舍得买回去用的?

百姓兜里都没几个钱,米粮够吃、衣裳够穿都不错了,哪有钱出来买炭火?真正的百姓都是上山弄点木柴应付应付完事,到头来花钱买这些玩意的还不是他们!

得了,这又是要他们捧场的!

迟早有一天,这父子俩会把他们领到的俸禄全部骗回去!

腹诽归腹诽,有机灵的人还是积极主动地送上门挨宰:“瞧着还真不错,不知以后这种蜂窝煤能不能在东市买到?”

扶苏笑道:“快了,等我禀过父王之后应该就可以到东市买了。”

作者有话要说:

百官:这父子俩又搞垄断生意了!

嬴政:胡说八道!

扶小苏:没有的事!

第74章 修路

嬴政上回已经看过蜂窝煤,也听扶苏讲过蜂窝煤的好处。

天然煤块虽也能烧起来,但总有许多不便,不太适合百姓之家平时用。相比之下,蜂窝煤容易点燃,且烧得久烧得透,对煤块大小要求低不说,运输和储存起来也方便,比较适合推广到各地售卖。

这段时间扶苏从直邸发布公文,让各地郡守摸清当地煤矿情况,把各地的露天煤矿根据送回来的煤质样品差异分门别类地归好档,这次便连着量产的蜂窝煤成品一块呈给嬴政。

嬴政看完后心里有数了,叫派人去把几个储量丰富的露天煤矿围起来,以后要是这几处煤矿采挖的煤不必做蜂窝煤了,改造一下现有的冶炼炉供将作监使用,看看能不能锻造出更精良的武器。

不过,为了方便运输和管控这些矿藏,路确实得修起来了。

嬴政沉吟片刻,叫扶苏把先前的修路计划提上日程,趁着现在俘虏多,且让他们修几条路吧,韩王宫和赵王宫那边慢慢来不着急。

反正他又不能去住着玩了,什么时候修不是修?

扶苏点头,把嬴政的安排记了下来,修路计划是早就做好了的,区别只在于先修哪边的路、修大点还是修小点。

最省事的还是赵国那边,赵王前几年刚巧让郭开修了条贯穿全境的直道,郭开虽然捞了不少钱,弄得百姓怨声载道,路却修得挺不错,如今邯郸郡内只要把原有的直道延伸一下就可以直通几处矿藏。

扶苏想到这一点,便和嬴政感慨了几句,说可惜郭开人没了,要不然可以让他总结一下修路经验,也可以让他发挥一下余热。

嬴政说道:“你又没去过邯郸郡,怎么知道那路修得好不好?”

接着嬴政又对扶苏谆谆教诲,表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没亲眼见到别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这么好糊弄以后会被人骗的。反正,赵国修的路一准偷工减料,绝对不怎么好走,肯定没有秦国修的好。

扶苏正襟危坐听嬴政训话,听到后面才品出真正意思来:原来他父皇是见不得人夸赵国的路修得好。

扶苏从善如流地和嬴政一起夸下海口:“我们要是修路,肯定修得又大又好,别处的路都比不上。”

嬴政非常满意,点点头说道:“自当如此。”对于扶苏带回来的那两车蜂窝煤,嬴政已经安排得驾轻就熟了,叫扶苏找蒙恬把它们分送给诸位公卿大臣家中。

扶苏自然又贴心地叫人分抄了一户一份的使用说明:使用说明中先赞美老天把这种新煤送给大秦,大王用了觉得极好,所以特意分送给诸位有功之臣;随后简单地写了几个注意事项,比如炉膛要如何进行小幅度改造、使用时要注意通风透气等等。

这熟悉的赏赐、这熟悉的使用说明,诸位公卿大臣家中也接得驾轻就熟,当晚大家都恭恭敬敬地试用了一下嬴政赐下的蜂窝煤。

还真别说,比起木柴,这个确实好烧许多,用起来也方便,甚至比品质一般的木炭烟小。

当然,要和权贵之家用惯的精炭比还是差了点,可谁叫这是他们大王赐下的?

谁敢说一句不好用,官别想当了!

唉,现在当官的风险真是越来越大了。

虽然嬴政决定把修路提上日程,不过那得是春耕以后的事,这个冬天还是要过的。

因为有煤在手,今年冬天少府衙门提前在城郊多盖了几个暖房向咸阳供菜,大冬天的,谁能抵御水灵灵、翠油油的新鲜蔬菜的诱惑呢?

别的不说,一把青嫩青嫩的韭菜串起来放到火上烤一烤,多馋人不是?

还有脆生生的白萝卜,切成一块一块放下去炖肉,萝卜沾了肉的香,肉沾了萝卜的鲜,一锅端上来简直香得人走不动路!

就算不单独做菜,往肉馅里掺一点,做成饺子或者肉夹馍,口感都是不一样的!

这搁在平时都只是家常吃法,压根没人稀罕,可搁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那就是让当神仙也不换的美味!

于是每天东市的鲜菜一上架,各家出来排队的奴仆就把它们一抢而空,要不是鲜菜限购,估计随便一家人就能全包圆了,压根轮不到普通百姓去抢。

最近陶乐被扶苏委以重任,负责安排东市的鲜菜售卖事宜,他每天神气活现地出门,把扶苏交待的限购事宜落实到位不说,还重点约谈了一批公卿大臣家的奴仆:鲜菜虽然好吃,但是你们也得给别人留点不是?如果你想要特殊待遇,订购冬日期间宴客需要的鲜菜,不用来排队,可以跟我们暖房订购,只要给得起钱,鲜菜管够。

当然,因为暖房鲜菜产量是有上限的,所以欲订从速,价高者得!

陶乐干活卖力,甜头也是有的,正月里头他终于把他姐从邯郸郡接了过来。

赵王这批后宫经过这段时间的羁押观察,已经被分为没承宠过的、承宠过没儿女的以及有儿有女的,她们会分批送入安置赵国宫人与妃嫔的地方,以后该放出去婚配的放出去,该收入后宫的收入后宫,该充为官婢的充为官婢,各有各的去处。

陶乐姐姐虽然是赵王宠妃,但年纪小,还未孕育过儿女,也没查出有孕在身,她的去处对朝廷来说就没那么重要的。

扶苏既然想用陶乐,便做主把陶乐姐姐放了出来,让她和家人团聚,往后是想为赵王守着还是再嫁都可以。

临近年末,张良回了新郑一趟。他家里人虽五世相韩,但韩亡之际却被排挤在外,因此并没有成为俘虏,而是像普通百姓一样暂且被安置在原地。

许是因为扶苏交待过的缘故,新郡守待张家颇为优待,别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波及,夺了些田地或者削了些奴仆,张家却是安然无恙。

对此,不少旧交私底下说过些难听话,不过等秦国把赵国也拿下了,这些话就少了。

很多人都意识到,大秦一统之局或许当真已经势不可挡。

张良回新郑的时候嬴政并不知道,还是后来听李斯提了一句,说张良回家去了,他才知晓有这么一回事。

嬴政不动声色地观察了扶苏几天,发现这小子该干嘛干嘛,丝毫不见张良第一次离开时的沮丧。

嬴政也没太放在心上,只在寿宴结束那天留扶苏聊了会,问扶苏是不是觉得韩国没了张良就不会跑了。

张良这段时间跟着扶苏看了那么多机密的东西,要是敢跑,那他命肯定要丢。

扶苏正色说道:“我以诚待子房,子房自然以诚待我,与韩国存亡无关。”

倘若张良真的想要和他分道扬镳,也不会把《太公兵法》分给他看。感情这东西,一向是有来有往的,他相信张良,一如张良相信他。

嬴政看着扶苏目光灼亮,语气也十分坚定,觉得扶苏到底还小,想法就是天真,哪怕是父子兄弟也不可能一辈子以诚相待,更何况他们不过是少年相交。

不过小孩子天真点就天真点吧,也不太碍事,将来吃点亏他就懂了。

嬴政淡淡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扶苏确实不着急,一点都不担心张良一去不回。

张良不在,扶苏夜里读书时比平日里要安静不少,好在还有几只逐渐长大的竹熊陪伴在侧。

偶尔见扶苏专注看书写字太久了,它们还会凑过来咬他衣袖,表示要扶苏躺它们肚肚上休息。

随着年纪渐长,小竹熊们长大了不少,身上黑白两色的毛毛也逐渐坚硬起来,不过肚肚还是很柔软的。

扶苏怕把它们压坏了,没答应,但还是没再翻书看,而是停下来陪它们玩耍。

没出正月,天气已逐渐转暖,去年宫中有几个小孩出生,扶苏一一给赠了礼,却发现里头没有一个是叫胡亥的。他回忆了一下胡亥的母亲是谁,却没在怀孕的宫嫔之中发现这号人,他一时有些茫然:胡亥莫不是不出生了?

其他陆续降生的弟弟妹妹,对扶苏而言也挺陌生的,感觉和前世已经对不上号。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毕竟后宫女子受孕由嬴政何时临幸她们决定,而既然赵韩两国灭国的时间都变了,嬴政临幸妃嫔的时间地点自然不可能和前世一模一样,诸多弟弟妹妹的出生情况自然也不可能和前世一模一样。

胡亥没能如期出生,让扶苏真切地感受到一切已经完全不一样。

春耕开始之前,扶苏趁着天气晴好去了趟云阳县,跟县里的人一起看耕牛大比。

一起出行的还有五只圆滚滚的黑白团子。

有扶苏在场,它们表现得非常乖巧,一路被许多百姓围观也不害怕,扶苏干正事时它们就坐在一边给百姓们表演咔嚓咔嚓啃竹子的绝活。

有些胆子大的本来想摸它们一把,看到它们亮出来的锋利牙齿后又都把手缩了回去。

不愧是公子,能把这些看着可爱、实则凶残的竹熊养得这么乖!

今年被选出来搞耕地演示的仍是老熟人张曲,见扶苏来了,他展示其自己的犁田绝活来更加卖力。

扶苏看完县里的耕地展示,又看了一圈被养得膘肥体壮的耕牛们,才转道去学宫转悠了一圈,和学生以及周围的庄户们聊了聊,以展示自己对这个基层人才培养基地的看重。

这样转悠了大半天,难得的休沐日就过了大半,五只圆滚滚小团子也放够了风、掰够了新鲜嫩竹,自发爬上车跟着扶苏回咸阳,聪明得叫围观的百姓啧啧称奇。

扶苏带着一车团子回到新宅外,才一下车,又引来许多百姓围观,都对这个朝中文武百官争相上门摸几把的竹熊十分好奇。

扶苏也没急着进门,而是让百姓们凑近看了好一会儿才让把团子们领进屋。不想走到自家院子前,刚才维持着良好营业状态的团子们毛炸了,纷纷警惕地看着院门,像是在防备着什么。

扶苏好奇地越过它们往里走,只见张良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正倚在廊下懒洋洋地拿着本书在看,一副把扶苏书房当自己书房用的闲适姿态。

见到扶苏,张良才放下手里的书坐直身子相迎,笑着说道:“我今早回来听说你们去云阳县了。”

瞧见团子们还在那竖毛警戒,扶苏有些哭笑不得:“是子房回来了而已,你们这是做什么?”

不得不说,扶苏对身边友人之间的明潮暗涌丝毫没有感觉。

比如他至今还觉得张良、王离和李由挺要好,就是李由不爱说话,所以显得比较不怎么亲密。

再比如他一直认为张良和团子们相处得非常融洽,一开始张良被咬的那一口只是个小误会,是团子们初来乍到满心警惕才会张嘴咬上去。现在误会应该早就解开了,张良和团子们朝夕相处,已经是很好的朋友!

可惜团子们不会说话,如果它们会说话,一定会开口反驳——

天知道,这段时间张良不在,它们天天满院子撒欢庆祝,都快高兴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我的朋友和我的朋友当然是好朋友!

张良:呵呵

李由:呵呵

团子:呵呵

扶小苏:?

第75章 求援

忙碌的春耕过后,少府衙门也把冬季的进项算清楚了,蜂窝煤和冬季蔬菜面向百姓时盈利不高,不过因为薄利多销,再加上一众公卿大臣兜里掏了不少钱出来,算下来竟是大赚了一笔。

国库钱粮充足,扶苏不打算全捂着不花,粮不用会发霉,钱不用约等于废铜烂铁。他早早便按照嬴政的意思把几条预备修筑或拓宽的官道给规划好了,春耕一过立刻在上朝时拿出来当朝讨论。

扶苏拿出来的修路方案十分详细,有经费预算,有人手预算,自然也有整个修路项目的效益评估。

对于修路这件事,大伙都是没意见的,修路的好处谁都知道,现在运粮运货都得算耗损,路不好走,路上的耗损就多;哪怕不算耗损,从运输效率来说,有一条好路也能多省几头牲畜!

试想一下,谁家牛马跑死了能不心疼?别说跑死了,就算是跑瘦了也得哭。

一番讨论下来,大伙一致表示这路要修,而且要好好修,至少各郡直达咸阳的路全得修大修好。

现在虽也有路,不过大小不一,也不怎么平整,有些地方两辆马车狭路相逢都得折腾半天,有些地方又容易发生坠崖翻车等等事故,要是按照扶苏的方案来修,路肯定会好走很多!

所以,这路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