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采萱好久没到张家,大半年过去,和以前看起来也没什么不同,一进门就看到了张进福,他点点头算是打招呼,“采萱来了 。”

“大哥。”张采萱也没有拒人千里。

直接进了堂屋,张全富和李氏两人都在,村长也在。看到她进来,李氏伸手给她倒茶,“采萱,可忙完了?”

张采萱点头。

张全富递过几枚银子,道:“采萱,这是剩下的银子,你收好。”

果然是四两。

张采萱伸手去拿,这银子一收 ,两家以后可能来往就更少了。

张全富显然也明白,眼看着她的手就要碰到银子,他突然道: “采萱。”

张采萱疑惑的看他,手上动作照旧,银子捏在手上,问道:“大伯,你有话说?”

张全富叹口气,“这银子……确实是我占了你的便宜,你要是不满可以说出来,我看能不能弥补一二?”

前些日子的青菜贵成那样,近几十年都没有过这样的高价,因为杨璇儿暖房的缘故,村里好多人家都赚了不少。而且如今因为大灾的缘故,银子铜板早已不如当初签契书时值钱。认真论起来,他确实是占了便宜,张采萱吃了亏的。

当然,他本来觉得自己虽然占了便宜,却提前将银子送上,很够意思了,但是张采萱真的一点不计较,他又觉得不是滋味。

他话出口,村长都看了过去。

“不必了。”张采萱拿出腰间的荷包,装好银子。

村长清清嗓子,“采萱,你大伯请我来就是作个见证,你们之间的债了了,今天你走出这门,往后可不能就你爹娘的房子和地再起纷争。”

他又看向张全富,“你也不能再问她要银子,如非必要,不能打扰采萱的日子。当然,她娘家只有你一个长辈,以后她有事情求你帮忙,你也不能推脱。”

见两人都没异议,村长点头,“那就好了,皆大欢喜。”

他起身走了。

张采萱起身,“大伯,那我就回去了,家中还等着我回去做饭呢。”

张全富叹口气,“好好过日子。以后常回来,要是受了委屈,就回来找你几个哥哥给你做主。”

言下之意,是将张家作为她娘家的意思。

张采萱含笑点点头,且不管以后用不用得上,起身出门。

吴氏抱着孩子倚在门上,看到她出来,笑着道:“采萱,这就回去了?”

张采萱笑了笑,“三嫂有空去我家里坐。”

吴氏面上笑容更大,“哎,有空我会去的。”

小李氏和何氏在厨房门口 ,也含笑打了招呼,看得出来她们今天很高兴,大概是因为分家有望。

张采萱往篱笆墙门口去,眼看着就要出院子了,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唤,“采萱,等等。”

张采萱回头,看到张全芸,有些诧异,不是早就准备回去,没想到又是七八天过去,他们还在。

张采萱顿住了脚步,语气淡然,“姑母。”

余光看到厨房门口的小李和何氏两人对视一眼,眼神颇有些不屑。

这是看不起张全芸的意思?

张全芸小跑几步,走的还是小碎步,有些扭捏放不开,“采萱,是这样。我们家的事情你可能也听说了,最近天气好,我们就想要回家去,只是去年大水冲垮了我们家的房子,你姑父和表哥又只会读书,家中根本没有余银修房子,你能不能……借我点银子?”

她有些局促,显然也知道跟张采萱开口不合适。话说得飞快,吐字清晰,张采萱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看向那边厢房门口的吴氏,吴氏见她看过去,调皮的朝她眨眨眼。

张采萱上下打量一番张全芸,她身上的衣衫还是那么破旧,过了这些日子,上头又多了几个补丁。她认真问道:“姑母,你这么累,图什么?”

就算是女人,自己干活养活自己完全没问题,弄成这样,图什么?

张全芸一愣。

小李氏噗嗤一笑,眼睛看向一旁吴氏旁边房门紧闭的屋子,声音扬高,“姑母,老话说得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您这带着一家人回来住就算了,借银子还借到了外嫁女身上,还是您亲自开口。您家中的男人呢?您嫁的……怕不是个死人?”

几乎是明目张胆的指着鼻子臭骂柳家人了。

何氏翻了个白眼,转开眼睛。

听到声音,严带娣从后院出来,无措的看着面前的情形。

张全芸脸胀得通红,声音低低,“采萱,我本来是跟大哥借的,只是他说这银子得还你,你能不能借给我?我保证会还。”

借是不可能借的,就像是小李氏说的,要借也是柳家人找别人借。

方才小李氏的话那么难听,那屋子门却始终没开,这是打算装死到底了。

此时,堂屋门打开,倒是屋子李氏出来了,她先瞪了一眼说话的小李氏。才又看着门口的张全芸皱眉,语气毫不客气,“小妹,你别为难采萱,她已经嫁人,这银子算是嫁妆,怎么也得拿回去交给秦家,你这么逼她,要是银子给了你,她回去怎么交代?万一秦家不满……”

突然一只茶杯从李氏边上飞了出来,“砰”一声砸到地上碎片四溅。

随即张全富的声音传来,“今天你们家就搬回去。”

他起身走到屋檐下,路过李氏时,李氏忙侧开身子避让,脸上也有些惧怕。

张全富背着手站在屋檐下,“我还以为你们是因为回去没得吃才赖着不走,没想到居然打了这个主意。”

他似乎怒急,摆摆手,“以后别说房子塌了,就是饿死在这门口,我也不带管的,我说到做到。走走走……”

小李氏和何氏她们脸上都满是快意。

本来是早就说好,还了张采萱的银子就分家,柳家吃的粮食,可有她们一份。

张采萱转身走了,张全芸忙着跟张全富求情,顾不上她。

最后,到了午后时,柳家一行人还是离开了青山村,显然是张全富没松口。

出村的路不在村西,张采萱本来不知道柳家走的事。她正在家中切嫩草来晒干草呢,吴氏抱着孩子上门了。

她也不在意张采萱在干活,坐在木头墩子上,看着张采萱熟练的动作,道:“可算是走了。”

“其实我早就知道他们住不长了。前几天娘托人给四弟说亲,我听到李媒婆说如今家中那么多人,多余的房子都没有,人家姑娘指定不愿意。”

“还说了,就算是有房子,如今姑娘的聘礼也不便宜,采萱,你是不知道,镇上的布料和点心简直贵的离谱。”

“这样的情形下,爹娘都没想过推迟还你的银子,姑母想要跟你借……爹肯定不答应。”

吴氏说得兴致勃勃,张采萱顺耳听着,以前她住在张家时,三个嫂子里,小李氏平时和李氏关系最好,何氏太直,不喜欢和人说笑,只有吴氏,最喜欢找她说话 ,如今也不例外。

“我不止一回听爹娘说,柳姑父没有担当,什么都推姑母出来。尤其是借银子借房子这样的事情。”

张采萱笑了,就算是今天这样的情形,她也没能看到传说中的姑父,道:“读书人嘛,面子还是要的。”

吴氏嗤之以鼻,“都要饿死了,还要面子?”

她继续说话,语气不屑,“都说读书人斯文,但那有什么用?能养活一家人才是要紧,读那书又费银子还不能干活,比道远一个孩子都不如。姑父来了几个月,厨房不去就算了,家里的活也不伸手帮忙,偶尔爹叫他帮个忙,他还说要准备明年的县试。”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8点。

☆、第64章 第六十四章 上门

吴氏越说越鄙夷,情绪激动了点, 怀中的孩子此时都开始哭了, 她起身忙抱起他转圈哄着。

还对着张采萱道:“姑母这一回去,肯定很忙, 房子要修,地里还没收拾,没有银子修房子不说,家中还没有粮食……”

她啧啧出声, 摇摇头道:“反正这样的日子给我过,我是过不下去的 , 还不如休了我算了。”

张采萱沉默,当下对休弃的女子颇鄙夷,走在路上别说邻居,就是孩子都会编出歌谣传唱, 总之日子难过。

吴氏是看着张全芸过了几个月的, 虽然有玩笑的成分在,这些话足以说明张全芸的日子难过,甚至比那被休弃的妇人还要难。

却在此时,外头响起张道远的声音,“三婶, 娘让我来找你回去。”

吴氏扬声应了, 抱着孩子走到门口,“道远,什么事啊?”

张道远看了看张采萱, “我不知道,刚刚二婶和奶吵起来了,然后说……分家,娘悄悄让我来找你,二弟去唤村长大伯了。”

吴氏面色一喜,这意思是何氏和李氏吵起来,还请了村长,以她对张全富的了解,很可能立时就会分家了。

回头对着张采萱扬声道:“采萱,我回了啊,有空再来找你。”

说完,抱着孩子走得飞快。

张采萱继续切草,想要喂马就得备够草料,要不然冰天雪地的,就算是不怕冷出门去割也没有。

吴氏走了,她也没起身关门,主要是这边一般没有人来,而且她整个下午都会在院子里切草来晒。

当虎妞娘的声音响起时,她手上的刀险些切到手指。

“采萱,快快快……”

主要是虎妞娘的大嗓门,怕她听不到一般,老远就开始叫。

张采萱无奈的放下刀,回身看向门口,虎妞娘几步进来,伸手去抓她,“采萱,赶紧的,你大伯家出事了。”

方才张道远说,何氏和李氏吵起来了,她已经知道了。

虎妞娘没拉到她手,一跺脚急道:“你大伯不知怎么想的,居然说要分家,那几个老人家都请过去了,看样子是真的。”

村里有人分家,一般都会请村长和有名望的长辈出面,大家长也不好太过偏颇。

分家对村里来说,本就是件稀罕事。尤其张全富还年轻健在,就更稀奇了。

这在以前,几个儿子是要被戳脊梁骨的,一般分家意味着长辈离世,小辈想分家就是诅咒长辈赶紧死的意思。

虎妞娘急得不行,看她的眼神恨铁不成钢。张采萱无奈,道:“先前三嫂在我这里,我已经知道了。”

虎妞娘一愣,“你知道?”

“那你看看去啊!顺便劝劝你大伯,哪能现在就分家,对你几个哥哥不好的,大家都会说他们不孝。”

张采萱无奈,“大婶,你太高看我了,他们分家,谁也不会听我的。而且分家这种事情,不是一朝一夕的念头,岂是我这个不熟悉的外嫁女几句话可以劝回来的?”

虎妞娘想想也有道理,不由自主点头。

“而且我刚从张家回来,方才大伯已经还清了欠我的银子。”

虎妞娘叹口气,“分家……父母在,不分家啊!”

要张采萱来说,分家挺好的,分开之后干活不会偷懒。就算是厨房里面那点事,吴氏和何氏她们平时费尽心思就为了少干一点。

叹息半晌,不见张采萱动弹,虎妞娘又道:“采萱,那你和我一起去看热闹也好,顺便看看你爹当初的地都分给谁了。”

张采萱叹口气,虎妞娘这是急糊涂了,道:“大婶,我是外嫁女,这种事情要避嫌。”

而且她爹的房子和地都卖了出去,还看什么?分给谁都跟她没关系。

虎妞娘听了,一拍脑门,“哎呦看我这个脑子,采萱,你可别恼,我是真没想到。”

张采萱笑了笑,“还没谢过大婶特意跑来告诉我这些,怎会怪你?”

虎妞娘听了,颇为慰贴,转身出门,道:“那我看看去,你大伯母这个人,最是喜欢老大家的,孙辈里面也最喜欢道远……”

这就纯粹是看热闹了。

秦肃凛抱着草进来,刚好看到虎妞娘离开,问道:“采萱,村里可是出了事?”

虎妞娘来必然有事,秦肃凛都习惯了。

张采萱起身捶腰,“大伯要分家了。哦,对了,方才大伯把银子还我们了。”

张家分家,谁劝也没用,最后家到底是分了,还分得彻底。院子里的菜地分了六份,就连锅碗瓢盆都分了。

家中的地也分成了六份,五个儿子每人一份,老四老五如今还没成家,他们还和张全富一屋。

至于成了家的,以后自己那份地的收成就是自己的,秋天的时候就自己去收。当然,从现在开始,也得自己打理。

还分了银子和粮食,到底多少外人不知,反正不多就是了。

也就是说,如今张全富手中的地还有一半,等以后老四老五成亲,就把自己的那份带出去,他们只留下自己的那份。

其实这样对老四老五的婚事不利,谁家也不愿意找个没有婆婆帮衬的人做女婿。

但就是有人不按常理,就在分家的第三天,有人上门给老四张进喜提亲。

提亲的是落水村的刘家。

落水村中,姓刘的最多,就跟青山村张姓人家都有点关系一般。这刘家说起来和张采萱外祖家还是本家。

提亲的姑娘是家中老大,今年十五,底下还有弟弟妹妹。落水村去年招了灾,一家人是去姑娘外祖家借住的,只是好像闹得不愉快,今年天气刚刚回暖就搬回去了。

这门婚事,说白了就是为了以后找的退路。今年的天气不同寻常,地里有没有收成都难说,这个冬天还不知落水村会不会发大水。

人家看重的就是老四成亲就分家,婆婆不插手小两口的日子。

也就是说,如果人家真的受灾拖家带口来了,张家这边李氏和张全富不能说闲话。

这意思是李媒婆上门提亲时隐晦说明白了的。

最后,李氏问过老四的意见,一咬牙应了。

张采萱知道时,聘礼都下过了。

她没管这么多,听过了就过去了,她和秦肃凛打算去镇上买两头小猪回来自己养。

现在天气好,外头的草多,随便割一把就够喂猪了,等到了过年的时候,差不多一两百斤,刚好可以杀。

镇上的人更多了,别看去年冬天不好过,现在卖种子的人可不少。

从头到尾逛过一遍,张采萱有点不甘心,“怎么会一头小猪崽都没有?”

秦肃凛左右看看,“别是去年母猪不好喂,都给杀了!”

她还不放弃,虽然她不馋肉,却是因为她平时经常吃的缘故。

“再找找。”

转了几圈都没找到,秦肃凛拉着到了卖猪肉的摊子前,买了两斤肉,又把骨头买了,才问:“大叔,现在哪里还有猪崽卖?”

张采萱眼睛一亮,别人不知道,屠户经常收猪指定知道。

屠户笑呵呵,“别的地方我不知道,落水村有。”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点惊讶,秦肃凛道:“不是说落水村被淹,怎么还会有猪崽?”

屠户笑了,“年轻人,落水村那么大,水往低处流,总有淹不到的地方啊! ”

张采萱和秦肃凛都没去过落水村,如非必要也不打算去。想了想,张采萱道:“大叔,那你能帮我们买来吗?我们付你点路费。”

屠户先是一愣,再次笑了,“可还从来没有人问我买过猪崽呢。帮你们也行,只是现在猪崽少,价可不便宜,一头下来得二两银。”

确实很贵。

犹记得当初张采萱买地,荒地才二两多一亩呢。如今只能买一头猪崽了。

屠户又来了生意,顺口道:“你们若是要,下一次集市过来拿。”

要是肯定要的,猪崽现在贵,以后猪肉贵是必然的。

如今镇上的粮食还是一样紧俏,并没有因为天气回暖而回暖,照旧是每天五十人,每人五斤。所以,白天的粮铺就算是开了门,也是卖些盐和糖,也早已不是当初的价钱,一般都翻了三五倍,有些东西甚至是十倍。

现在不用砍柴,张采萱忙着晒草,还又上山两回,将笋采回来腌上。

当谭归的马车到了门口时,张采萱几乎忘记了这个人。

看到之后才想起来,这个人还欠他们一千两银子呢。

谭归带着两个随从,进门就看到满地半干切碎的草,张采萱还在屋檐下切得欢快。

谭归早已不复当初的狼狈,一身月白长衫,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嘴角笑容温和,风度翩翩中带着点痞气。带着两个随从踏进门来,“夫人,我来还银子了。”

阳光刺眼,张采萱眯着眼睛看清是他,道:“谭公子,还以为你贵人事忙忘记了。”

他含笑抬手,微微弯腰一礼,“怎么会?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张采萱两人是救了他没错,但救命之恩还是过了,当日就算是他们不出现,谭归也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