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交税粮的时候,也还有人上门借暖房,原来也有人因为粮食潮湿,被村长拒收。事实上进义他们家只是个开始而已,一整天下来,拒收的有十来户人家,有进义娘纠缠不休被村里人讨伐在前,后来被拒收的人尽管不服气,也还是把粮食搬回家了。

借暖房的是全礼媳妇,也就是胡玉妍的姑母,此时她面上带着笑容,眉心有些轻愁,“外头虽然有太阳,但我想抓紧时间弄干了交上去,一天没交,我这心就安定不下来。”

张采萱点头答应,又嘱咐一遍让她自己带柴火来,全礼媳妇都答应了。

全礼媳妇家中人还是颇多的,她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娶妻,还生了两个孙子,二儿子现在还在相看。搬粮食烧火之类的活,根本用不上她。

她过来送饭时,也会找张采萱闲聊。

张采萱如今每天大半的时间都陪着孩子,倒不会无聊,不过有人愿意陪着她说话,她还是愿意的。

全礼媳妇坐了半天。现在早上很冷,但到了午后又会热,张采萱给孩子脱衣,全礼媳妇含笑看着,道:“其实以前我不敢找你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12点

☆、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 胆大

张采萱疑惑的看着她。

全礼媳妇端起茶杯, 有些不自然, 道:“虽然你只是做丫鬟, 但总觉得你和我们有距离。后来你又嫁了秦公子, 就更觉得你不好亲近了。”

她转了转杯子, 继续道:“秦公子虽然吃穿普通, 但是村里人都知道, 他是家道中落的富家公子, 但是富贵人家, 哪怕留下一支钗,对我们这些人来说, 也是很富裕的人了。他为人冷肃……”

说到这里,她笑了下, “其实, 以前不是没有姑娘心悦他的, 都被他的冷脸吓了回来。”

张采萱算是发现了, 全礼媳妇纯粹就是闲聊,真的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她一时间还觉得有些新奇,关于秦肃凛以前在村里的生活,她很少听说过。

不过,当初她看到村里姑娘去找顾月景说话, 还有张茵儿两次和齐瀚在西山小路上说话,让她知道,村里的姑娘并不是记忆中的那么矜持。

还有当初的胡玉妍, 那么多人面前维护进义,那时候他们还一点关系都没有呢。所以,真有姑娘追着男人表明心迹这种事情,还真有可能发生。

全礼媳妇叹息,“这两年日子难过,但是对真正富贵的人家来说,其实还是和以前一样。”

“还有一种人,靠自己努力过上舒心的日子,就是你们……其实我看到虎妞她娘跟你们家走得近,得了不少好处,心里还有点发酸来着。”

这还是个喜欢说老实话的。张采萱失笑,:“我并没有给她好处啊?”

全礼媳妇见张采萱没生气,玩笑道:“但是你们带着她天天去镇上,她确实是得了实惠的。”

张采萱不以为然,“那一般人也不敢去啊,都说富贵险中求,村里那么多人呢,还不是就在村口就把青菜换了。”而且真正找上门想要去镇上的,自从张麦生他们那次被打劫之后,一个都没有。

真要是结伴半个村子的人同行,就不相信路旁那些人敢抢?

当然,后面这句话她没说出口,因为全礼媳妇他们家的菜可是一点都没有拿到镇上去。

全礼媳妇叹气,“是啊!能够安安稳稳的,何必去冒险呢?”

张采萱给骄阳脱了一件衣衫,今天的阳光并不大,只是闷热,她自己都觉得难受,更何况孩子。

“这么闷热,是不是要下雨了?”张采萱看了看天色。

全礼媳妇也看看天,然后叹口气,“希望再撑两天,顺顺利利的把粮食交了才好。”

他们家本来只打算烘干交税粮的粮食,后来发现干得快,干脆把家中的粮食也扛过来烘,反正三天五十斤粮食,要是提前走了,不给够五十斤,张采萱以后不答应让他们家再烘怎么办?

不如烘够三天,反正看这天气都要下雨了,如今已是九月中,再往后想要晒粮食只怕是难了。

又隔两天,村里的粮食总算是交齐了。这两天那些粮食就堆在当初谭归搭的棚子里,村里人轮流看着,往年也是这样,只是近两年来,这个活计隐隐危险起来。

尤其是几里地外的欢喜镇上,可有好多食不果腹的穷人,那么多劫匪万一过来,能不能挡住还真难说。

好在,衙差到时,粮食还好好的堆在那里,又再过一遍称,才装上马车拉走了。

粮食拉走那天,村里许多人都去看了,张采萱也去,家中实在闷热得不行,透不过气来,外头还要好些,刚好抱琴找她一起去村口看热闹。

十几架马车,将青山村的税粮拉走,足有几千斤,看起来颇为壮观。押送粮食的衙差腰上配着大刀,不苟言笑,多余一句话都没有。当然,也没人敢上前找他们说话。

看着马车渐渐地远去,张麦生的马车跟着他们走在最后,他是个脑子灵活的,看到那么多衙差后就动了心思,在村口众人面前问需不需要带东西,还是和以前一样 ,收货物的一成谢礼。

再没有比跟着衙差更安全的了,那些人胆子再大,也不敢抢衙门啊。

看到他的马车跟着衙差去了,虎妞娘感叹,“麦生这脑子,就是灵活 。跟着衙差,只要回来的时候注意一下就行了。”

事实上这么久以来,还没有马车被抢过。被抢的都是走路的行人和牛车,马车如果跑起来,一阵风似的,除非不要命了才往上撞。

周围一片热闹,粮食被拉走,众人也轻松了下来,有急着回家的和熟悉的人打了招呼走,也有留在原地说笑的。

张采萱和抱琴根本不着急回家,村口这边好不容易来一趟,而且这边宽阔通风,比别的地方舒服。

抱琴看着跑来跑去的孩子,询问道:“我是不是应该请人帮忙砍几天柴火?”

张采萱笑道:“这两年天气冷,不止要烧炕,还要烧暖房,多备一些总是好的。”

“我也知道啊,涂良这几天早出晚归,一天跑三趟西山,人都瘦了一圈,好像又黑了。”抱琴无奈道。

张采萱失笑,“舍不得了是不是?”

抱琴瞪她一眼,“他要是越来越黑,伤的是我的眼睛,难受的还是我,要是他病了,岂不是要我带着嫣儿做饭伺候他?”

张采萱不逗她了,“是是是,所以,你找合适的人帮你砍柴啊。”嘴角的笑容却越来越大。

抱琴轻哼一声,显然也知道张采萱心底不知道怎么笑话她呢。不过她清咳一声后,又问,“你说,村里这些人,请谁比较好呢?”

整个青山村的人如今都闲了下来,今年这样的情形也不会想着去都城找活干。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要请短工,只要工钱够,随便请谁都会愿意的。

张采萱摇头,“村里我也不熟,你看着办,其实,村里的这些人,干活都挺爽快的。”

自从她回来,自己造房子,村西那么多房子都是村里人造起来的,就没看到有人拿了工钱故意躲懒的那种,总归是很认真的。如果是这么单独请去砍柴的,只有更加认真的。

抱琴点点头,“我回去跟涂良商量一下请哪家,他要是不答应请人……”

张采萱看着她恶狠狠的样子,忍不住笑问,“怎样?”

抱琴抱紧怀中的闺女,眼神恶狠狠的,冷笑道:“不让他抱嫣儿。”

张采萱顿时无语,别人不知道,她可是知道的,涂良对这个闺女真的疼到了心里,不让他抱孩子,还真是个办法。

她们两人站在这里说话,时不时有离开的妇人和她们打招呼,这么半天过去,村口的人已经走了大半,剩下的还在说笑,不过脚下都往村里挪,看样子都打算回家了。

她和抱琴也打算慢慢往回走,恰在这时,往村口这边来的路上响起了一声马儿的长嘶,还有急促的马蹄声跑过来。

众人面面相觑,村里的马车何时跑得这么快过?

这是有外人来了吗?

面面相觑过后,众人戒备起来,都转眼看向村口。

不过几息之后,马蹄声越来越近,众人也看到了马车还有马车上的人。看到清楚之后,众人的心都落了下来。

——张麦生。

看清楚人,有年纪大的人眉心皱了起来,村长也没走,正和几个闲聊呢 ,听到马蹄声,又看了一眼在村口乱跑的孩子,面色不悦,背着手站在路口,看着马车过来。

看他样子,似乎打算等麦生停下马车之后训他一顿。

村长本就是这么想的,外头路上跑就算了,回了村口就该勒下马儿,减减速度,那么多孩子呢,万一没收住,踩到了孩子怎么办?就算是没踩到,吓到了之后肯定要吵起来,也是一桩麻烦。

马车到了村口立时就停下,张麦生跳了下来,站不稳还踉跄一下,险些摔倒,不待村长的责问出口,他已经跌跌撞撞跑到他面前,一屁股坐在地上,额头上满是冷汗,“大伯,有人抢粮食啊!”

事实上村口众人对张麦生都有些不满,那么多孩子呢,那么快的马车,谁也不敢保证能不能收住。

但是看到他下马车的一系列动作之后,心里都有些了然。

看这样子,只怕是出事了。

看到他软倒在地上,只怕是出了大事。

张麦生擦一把头上的汗,面色苍白,“我跟着粮车,然后就看到好多人拿着刀跑出来拦……然后……然后……他们就……杀人了。”

杀人了?

听明白他说出的话后,众人都是一一惊,随即有点庆幸,又隐隐担忧起来。

庆幸的是那粮食已经由村里交由了衙差,就等于众人已经交了粮税。担忧的是衙差那边会不会赖账让村里人重新交一遍。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2点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人

张采萱面色微变, 镇上有劫匪, 这大家都知道, 但是那些人一直都是小打小闹,没抢到东西最多打一顿,从未闹出过人命。

这也是一直以来他们还愿意去镇上的原因。

在场众人都有些骇然, 村长面色也不好看, 似在沉思。

张采萱突然想起什么,问道:“等等,运粮的都是马车,那么快的马车, 他们怎么会拦得住?”

是啊!

马车跑得那么快,想要拦住, 拼上命也不成。

张麦生此时心情似乎平复了些,声音也沉稳了点,“我没注意马车是怎么停下来的,反正我看到的时候,前面两架马车的马儿都摔倒了, 然后路就堵上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两旁的小路上窜出来许多拿着刀的人……”

张采萱皱眉,马儿摔倒,那就是路有问题了。

村长沉声问,“马儿怎么会摔倒?”

张麦生摇头,“我没注意, 不过看那样子,似乎是路上有东西挡住了。”

张采萱突然想起,如果路上系绳子拦住马儿,确实很可能摔跤的。如果速度快,说不准还会翻车。

这个法子简单,只要稍微用心的人都想得到,她也有提醒过秦肃凛,让他去镇上仔细注意路上,但是一直都没发现有这种现象,她也暗暗放下了心。

很可能那些人也早就想到了,只是从来不用这个法子,等的就是现在,出其不意,如今可不就成功了?

几千斤粮食,够不少人吃了,如果出手的人不多 ,一年都够了。

抱琴的面色也不好看,低声道:“往后,还是别让他们去镇上了。”

张采萱点头,心情有些沉重,不知道那些人最后会不会进村?

事实上青山村离都城近,就算是有歹人,也会收敛许多的。无论那个上位者,都不会让自己眼皮子底下乌烟瘴气的。

但是青山村离衙差被劫的地方实在太近了,想到这个的不只张采萱一个人,顿时就有几人忧心忡忡的看向村长,“村长,如今怎么办?他们会不会进村来啊?”

村长摇头,“难说。”

锦娘从村里小跑过来,脸都白了,远远的看到坐在地上的张麦生,忍不住高声问,“麦生,你这是怎么了?”

麦生身子一僵,伸手一把抓住边上的一个年轻人的衣衫,勉力起身,对着跑到面前的锦娘道:“没事,刚刚我有点累。”

他还勉强扯了一个笑容出来,“我看到有劫匪杀人,就赶紧回来告知村长,好有个防备。”

锦娘上下打量他一番,见他确实没事,安下心来,“以后别去镇上了,那么危险,要是你出了事,我和爹怎么办?”

锦娘身形苗条,长相秀美,平时张麦生又舍不得让她下地,肌肤也白,周围隐隐有人将目光落到她身上,张麦生当然清楚锦娘的好,不想让这些人继续看,谁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

张麦生伸手拉她,“锦娘,我们回家。”

顿时有人不乐意,道:“麦生,你再说说。”

还有人问,“那衙差都敢杀,你是怎么跑回来的?”

此话一出,顿时有人附和,“对啊……”

张麦生有点不耐烦了,因为这些人的话出口,锦娘的脸更加苍白了。道:“人家抢的是粮食,我又没有粮食,杀我做什么?再说,我跟在衙差后面,不敢跟得太紧,还是有点距离的,见势不对,我就掉头跑了啊。”

他这番话有点认怂的意思,但是又很直白,在场众人安静了一瞬,张麦生已经拉着锦娘重新坐上马车,临走时想起什么,扬声道:“今天对不住大家,本来想要帮大家带的东西可能买不了了。你们哪些人付了我银子的,可以到我家去拿。以后这活儿接不接,还得看情形。”

说完,他再不停留,驾着马车往家的方向去了。留下众人议论纷纷,扯着村长不让走。

村长也很无奈,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也有点慌。

要他说,目前最担忧的不是镇外的劫匪,而是朝廷的查探。

衙差过来收税粮,青山村众人都知道,但是外头那些人是怎么知道的?

就怕衙门觉得是村里人勾结外头的人抢了税粮。

本来众人都打算回家了,但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都留在了村口。还有已经回家的人听到消息赶了过来。

一时间,村口热闹非凡,议论纷纷。

村长眉心紧皱,扬声道:“如果有人问起税粮被抢之事,就按麦生说的,大家最好是实话实说,免得被牵连进去。”

说完,还想说什么,最后挥挥手,道:“都回去,别聚在这里了。”

抱琴和张采萱一起随着众人往村西去,低声道:“采萱,不会抢到村里来?”

张采萱摇摇头,再往后,如果日子这样,可真难说。

村长的担忧没有错,甚至都没有等到隔天,当天下午就有身着官袍的大人带着官兵前来,一来就直奔村长家中,一刻钟后,就有人告知众人,全部人都去村口等待查问。

青山村虽然离都城近,也看到过官员,但是这种被查问的事情,一辈子过。

众人只觉得冤枉,好好的交税粮,谁知道会出这种事情。

所以,一到村口,就连连喊冤。

虎妞娘特意去叫了张采萱过来的,同行的还有村西各家人,顾月景也不紧不慢的来了。他们到时,刚好众人在喊冤。

官兵将众人围在中间,腰上的大刀抽出,森冷泛着寒意,让人不由得心悸。闹事撒泼都没有,往日村里最让村长头疼的几个妇人此时不停往人群里缩一句话都没有,就怕官兵一个不高兴砍上来。

此时天色已经不早,太阳就要落山了。张采萱来的时候,还给孩子带上了一条小被子,谁知道要盘问多久。

这种抢官粮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灾民走投无路没办法了才抢。但是落在上位者眼中,其实就是在挑衅朝廷。

本身都城那么多难民,已经不好管,不能让他们暴动,得好好安抚。而且,南越国都城郊外那么多饿肚子的灾民,那整个南越国应该都好不到哪里去,万一暴动起来,说不准会有人揭竿而起……这是朝廷万万不允许的。

那官员负手而立,满脸冷肃,对于众人的喊冤不为所动,等到村长上前说人都到了,他才站冷声道:“今日早上押送税粮的队伍被劫,相信你们都知道。”

顿时就有人喊冤,“大人明鉴,我们冤枉,什么都不知道。”

官员姓周,对这样的话无动于衷,“你们冤枉?那为何别的村里顺利交了税粮,没抢他们,只抢了你们?”

众人哑然。

村长面色微变,上前一步道:“大人,我们村村民淳朴,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知法犯法,他们不敢。”

官员眼神沉沉看着村长,底下众人也不敢再求饶,村长顶着头上的压力,硬着头皮道:“大人明鉴,我们村有暖房,去年冬天还有位都城来的谭公子特意挖通了路进来收粮食。其实,我们村各人家中虽没有余粮,但勉强够吃,不会饿肚子,实在没必要去抢粮食,做这种掉脑袋的大事。”

张采萱和秦肃凛站在人群中,真想对村长的这番话点个赞。先就说明了我们村家中都有粮食,可不是抢来的。

还有就是,人没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是不会出手抢的,而且还是抢朝廷的粮食,家中有粮食不会饿死,没必要去干不要命的事情。

更重要的,村长特意提了那位谭公子,村里众人虽然不知道他的身份,但是在离都城这么近的地方,手中握着大笔粮食,还能控制进欢喜镇的人,可见不是一般人。如果谭归身份够高,面前的官员说不准会稍微顾忌一下。

官员听了,面色似乎缓和了些,道:“听说,你们村有人亲眼目睹?”

村长一惊,这大人怎会知道?

不过随即放松下来,押送粮食的那么多衙差呢,总不会都死了,当时麦生跟着他们 ,根本就没掩饰自己,大大方方的。大部分衙差都看到了。

村长语气还算沉稳,“是,是麦生,他打算去镇上采买些东西,想着跟着大人们要安全一些,后来看到粮车被劫,他吓坏了。调转了马头转身就跑,好在劫匪没有追他。他安全跑回来了,也是特意回来提醒我们有人抢粮食,让我们小心。所以,我们才得知居然有人胆大包天抢税粮。”

官员点头,“那位……麦生呢?”

张麦生面色隐隐发白,拉开锦娘拉着他的袖子的手,走了出来,“是我看到的。”

官员上下打量他一番,道:“你跟我们回去,本官有事情询问。”

锦娘面色一急,上前拉着麦生,正要说话,麦生打断她,“锦娘,帮我照顾爹,大人明察秋毫,我们村确实是清白的,我也什么都没做,很快就能回来。”说完,走向了官兵中。

锦娘的眼泪一滴滴落了下来。

官员已经不看他们,转而看向众人,眼神肃然,声音威严,带着警告之意,“还有你们,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有借住的,反正村里的所有人。在事情未查探清楚之前,不许离开青山村,若有人不顾本官之命偷跑,与劫匪同罪,畏罪潜逃罪加一等。”

官员带着官兵走了,半晌后众人却还是没动,这分明就是把税粮遭劫一事怀疑到他们头上,如果到最后找不到那些人,青山村能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还真不好说。

还有麦生,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自己什么都没做。但是他什么都没做,恰恰是最大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