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肃凛端起茶杯,笑道:“谭公子对手底下的人可真好,为了个可能的消息,就愿意请人挖通这段路。”

谭归摆摆手,“秦兄高看我了,我那边暖房里的青菜供不应求,后天就过年了,都城里面的人,平时舍不得吃青菜,过年总会愿意买些菜回去吃的。”

他倒是坦诚,只能说是顺便,也是吴壮的运气。

谭归继续道:“还有,吴壮的妻子脸上有道疤,许多人都看到过的。”

张采萱不知道这个,转眼看向一旁的秦肃凛,这个事情他没提过。

秦肃凛见她看过来,点头道:“确实有的,额头上的,看样子已经好多年了。”

谭归一收折扇,“那就对了。”

既然那两孩子找到了爹,秦肃凛就没有不放人的道理,再说他本身带着两孩子回来就没有多少私心。

“吴壮我得带回去,他对于种菜很有一套,他看的几间暖房算是长势最好的,他还帮我种出了荞麦,比地里的收成也差不多了。相信再种两次,还会比地里收成多些。”

张采萱有些惊讶,她确实知道暖房种粮食肯定有收成,却没想到吴壮现在就能和地里收成一样。照这么下去,如果多造一些暖房,岂不是比地里收成还要好?

不说别的,地里每年只收一季,暖房里面可没有这个顾虑,若是控制得好,一年三次都有可能的。

作者有话要说:天意如此,悠然真的是第一回见识了被码字软件吞稿子。还没空生气,找不到之后就赶紧重写了。

真心对不住大家,真诚的给大家道歉。鞠躬。

晚上12点

我得赶紧去写了。

☆、第125章 第一百二十五章 离开

张采萱和秦肃凛的表情都落入了谭归眼中, 这个是他早就预料到的, 所以他率先说了要带吴壮回去, 就是怕他们提出把人留下。

张采萱不再说这个,吴壮那边她虽期待他能指点一下,但也不强求,再说,他们家的暖房还一次粮食都没收过,最近正在抽穗,到底收成如何还不知道呢,转而问道:“谭公子收村里的青菜, 还是和去年一样的价格吗?”

谭归点头,半真半假笑道:“你们也知道,如今外头可不太平, 本来你们村没通路还好,真的通了路, 会跑来些什么人还真不好说,你们要是愿意 ,就把青菜全部卖与我。当然, 你们要是不相信, 当我没说。”

说到最后,他双手一摊。

秦肃凛微微皱眉,事实上谭归口中的情形完全有可能发生,点头道:“多谢谭公子。”

谭归手中折扇摇啊摇,“不算什么, 以我们之间的关系,两斤粗粮换一斤青菜。过几天我会让人拿些细粮和盐还有糖之类的东西到村口卖,你们若是有需要,可去看看。”

就在这时吴壮拉着还有些别扭的吴山和眼眶红红还在抽噎的吴雪进来,走到秦肃凛面前,深深弯腰,“多谢秦公子帮我葬了发妻,还收留了我一双儿女。如果不是遇上你们,我还要一个月才能收到他们的消息,我就怕……”

粗壮的汉子说不下去了,语气哽咽起来。

外头这么冷的天气,如果就照当初吴山和吴雪身上的衣衫,如果找不到躲避大雪的地方,说不准就真的会冻死,到得那时,他就算是运气好找到儿女,说不定他们也没了。

尤其是发妻逝去之后,他更觉儿女能够捡得一条小命不容易。

好在遇上秦肃凛,他们并没有吃多少苦,身上衣衫都是半新的,而且穿得足够厚,还有他们住的是暖房,根本不会冷着,小脸上红润,可见吃食也没缺了他们的。

秦肃凛淡然道:“他们执意跟着我回来的。”

说完,看向吴山,问道,“吴山,他是不是你爹?”

吴山还有些气鼓鼓的,到底点点头,“多谢恩人收留我和妹妹。”

这就是他也要离开的意思了。

吴壮对于儿子直接承认,颇为欣慰,道:“秦公子,我还有些粮食,我会托谭公子帮我送过来给你们,算是谢礼。”

张采萱了然,跟着谭归干活,他应该不会缺粮食才对。不过还是道:“如今你找回来了儿子女儿,粮食还是留着你自己吃。”

吴壮忙拒绝,“不不不。”他的眼神落到一双儿女身上,“得人恩惠,必须要谢的。”

既是告诉张采萱,也是说教两个孩子。

关乎孩子,秦肃凛不再执意回绝了。

外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谭归却没有和以往一样住下,倒是吴壮留了下来,今天的马车,带不走他们父子三人,而且夜里危险,他实在没必要犯险。

可能谭归还有个想法没有明说,毕竟村口那边送粮食过来的马车可不少。他应该是想留下吴壮指点他们一番。

送走谭归时,外头天已经黑了,外头有白茫茫的雪映照着,隐约看得到他们渐渐地远去。

胡彻方才已经做了饭,找了吴壮一起去吃。

有胡彻做饭,张采萱也不费那劲了。

饭后,吴壮哄睡了两个孩子,又过来敲门,带着秦肃凛去了后面的暖房,嘀嘀咕咕半夜了才回来睡觉。

谭归来了,挖通了路。村里人只有兴奋的,而且谭归说了,愿意以去年的价收青菜。

村西这边的路还没通,但是不耽误村口往镇上去的路。村里人昨天就已经开始摘青菜了。

翌日早上,外头还黑蒙蒙一片,秦家的院子门就被敲响了,秦肃凛出去打开,一眼就看到了是虎妞娘,她很兴奋,“秦公子,你们家要不要去镇上?好不好稍我一程?我会给谢银的。”

秦肃凛摇头,“不去,我家中的青菜还没去摘呢。”

虎妞娘理解,昨天路一通,谭归就到了,那样的贵客在,可不好丢下他去摘菜。

她虽有些遗憾,却还是高兴的走了,不能去镇上换粮食,给村口谭归的棚子换也不错。

秦肃凛回来刚刚躺下,大门又被敲响,这一次是涂良,他身上满是寒意,昨天路通到张采萱家,他们那边可没有人帮忙挖,抱琴家到这边的路,几乎是他和顾家人挖出来的。

他也是来找秦肃凛一起去镇上的。

秦肃凛还是一口回绝,顺便还嘱咐了他别去。

涂良却不太相信,只道:“应该没事,麦生过来找过我了,还有顾家的马车也去。”

秦肃凛微微摇头,“你们最好是别去。”

涂良执意要去,甚至再次邀他一起,“秦兄,你和我们一起去?”

秦肃凛摇头,“我家中的菜还没有摘呢。”

昨天和吴壮说到半夜,回到屋子里困得他倒头就睡,哪里还记得摘菜?

这确实没办法,涂良离开后,秦肃凛也不回去睡了,直接去了张采萱的院子摘青菜,而敲门声不止吵醒了他一个,还有胡彻和吴壮。他们俩都是做惯了活的,三人很快就摘了近一百斤菜。

张采萱做了早饭给他们,吴壮带着两个孩子过来吃了,桌上再次对他们道谢。午后,接他们一家人的马车到了,吴壮带着两孩子上马车,他先把吴雪抱上去,趁着这个空当,吴山跑回来,不顾地上的雪水,扑通一声跪在张采萱两人面前磕了一个头,吴壮看了,别开了眼,等他磕完了头,过来拉着他走了。

两孩子就这么离开了,他们前后算起来住了一个多月,猛的走了,张采萱还有些不习惯。

不过,以后总会习惯的。

菜摘好,秦肃凛和胡彻两人送去了村口,带回来了两百多斤粮食。

村里人虽觉得秦肃凛换到的粮食有点多,虽疑惑却也不会多想,可能他的菜格外压称呢。真正看称的是谭归手底下的人,他说多少就是多少。

再说,许多人都顾着自己家能换到多少,没多少空闲盯着别人。

随着吴壮的离开,村里人也知道了这一回谭归之所以会挖通路,大半是为了那两个孩子。

只能叹一句秦肃凛命好,随手带回去的孩子,又能和谭公子扯上关系。

吴壮离开不久后,涂良他们也回来了,涂良回到村西,没有回家,直奔秦肃家中。

涂良跳下马车,面色慎重,“秦兄,镇上真的不能去了,今天我们差一点就被拦下了,还好村里这边运青菜马车回去,一路人多,才吓退了他们。”

差一点?

秦肃凛不着痕迹的打量他浑身,除了眼神略微有些慌乱,身上还好,看不出打过架的痕迹,微微松口气。叹道:“你们运气好,不能去就别去了。好好伺候地,趁着谭公子的人还在,多种些出来换粮食,谁知道明年的收成如何?”

听到秦肃凛提起明年,涂良面色越发慎重,“秦兄说的是。我回了,抱琴还等着我呢。”

天色渐晚时,谭归吩咐的细粮和盐还有糖的马车到了,里面甚至还有点心,虎妞娘特意跑过来跟张采萱说了。

张采没想到这么快,谭归昨天还说过几天来着,没成想今天就拿来了。

村里许多人家都换了盐和粮,还买人白米和黄米,打算回家做米糕,谭归张年关的时候挖通了路,也让村里人过了个好年。如果谭归没挖路,没有换粮食,没有带来这些东西,那今年的青山村众人就出不去,可能真要冷清着过年了。

有些心思细腻的,对秦肃凛就有点感激。

也只是一点而已。

天色渐晚,张采萱自然是去不了,还是秦肃凛去买了些糖和米回来,和村里人差不多,并不如何出格。

他去村口不久,张采萱留在家中时,又来了一架马车 ,看起来和村口那些运粮食和青菜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上面跳下来一个憨厚的中年男子,从马车上搬下来两袋粮食,道:“这个是吴壮托了公子让我带过来给你们的谢礼。”

他帮张采萱搬到大门口,又去马车里拿了一块腌过的猪肉递给她,道:“全部在这里了,吴壮托我跟你们道谢,还说这份情意他记住了。以后若是有机会,他会还情。还说,你们不必觉得负担,对你们来说,只是搭救了两个失孤的孩子,但对他来说,是救了他嫡亲的儿女,送上多少东西都不为过。”

说完,不待张采萱说话,就转身上了马车掉头。

张采萱拎着一块猪肉,忙道:“……你要下来喝口热水吗?”

中年男子挥挥手,一挥马鞭,马儿小跑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两点。

刚才失约真的不是故意,悠然看着两千的稿子眨眼就变成了一千字,傻眼。至于食言而肥(悠然真的不敢,最近胖了十斤了qaq)

☆、第126章 第 一百二十六 章 偷跑

张采萱拎着一块肉, 守着两麻袋粮食, 半晌才回过神来。

眼看着那边马车都上了去村西的路, 拎着肉转身回屋,想了想,分了一半给胡彻,这一个多月,可是胡彻给他们兄妹做的饭,平时指点他们洗漱干活的也是胡彻来着。

胡彻看到肉,很欢喜的接过,“多谢东家。”

张采萱摇头, “这个是吴壮托人送来的。”

胡彻面上笑容收敛了些,也没那么高兴了,“……哦。”

看他样子, 似乎也舍不得吴山兄妹。

不过再舍不得,跟着他们爹总比外人要好。

胡彻在张采萱面前, 一般不多话,这些话就更不会说了。对着她笑了笑就回了对面院子的厨房。

秦肃凛带着糖和米回来,最近一年他们去镇上没几次, 物价飞涨, 糖的价钱一直居高不下,张采萱不能让人觉得自己家中有许多。

秦肃凛带回来之后,就用温水把米泡上,打算明天做米糕。

谭归说了镇上危险,张采萱当然不会再让秦肃凛再去, 她还不知道涂良他们一行人差点被抢的事情。

翌日早上,大年三十,秦肃凛一大早就去了后院磨米浆,磨出来之后上锅一蒸,就是米糕了。

最近或许是因为天冷的缘故,骄阳起床很晚,这个时辰还没醒,张采萱就拿了磨好的米浆去厨房,米糕还没出锅呢,就听到敲门声了。

她去开门,虎妞娘拎着篮子站在门口,看到她出来,笑着递了一盘米糕给她,又招了招过来给她打招呼的胡彻,也递过去一盘,“胡彻,虎妞做的,你趁热吃。”

胡彻认真应了,又规矩的谢过虎妞娘,才转身脚下欢快的捧着米糕走了。

他是得了虎妞娘的示意离开的,张采萱站着没动,看她样子,分明就是有话要说。

果然,她还没进屋呢,就靠近张采萱,低声道:“采萱,昨天村里出事了。村里那两个买来的姑娘跑了一个,现在他们家正气急败坏的找人一起去村口找呢。”

张采萱惊讶,“签了卖身契还怎么跑?”

虎妞娘摇头,“就是没签。”

张采萱满脸疑惑,既然是买人,为何不签?

虎妞娘靠近她,声音更低,“当初他们来的时候那样的情形,怎么去衙门?卖身契可是要衙门那边盖章的才算的。当时就村长做证,签了一份契书,真要跑了,找不回来只能自己认了。还有,那姑娘跑的时候,还把厨房里面的粮食和两块腌肉都拿走了。 ”

胆子很大啊!

张采萱出主意,“这种情形算偷盗,可以去报官。”

虎妞娘摇头,“今天过年呢,衙门哪里还有人?再说,昨天麦生他们差点被抢,谁敢去都城?”

“全来两口子气得半死,一大早就让村里人陪着他们去追了。不过应该也不敢追远,靠近镇上那边可还有人抢劫。”

张采萱点头,又问,“那留下的那个姑娘呢?”

虎妞娘笑道,“叫赵玉。”兴许是看到张采萱不知道她的名字,虎妞娘替她解释,又继续道:“赵玉倒是老实,干活认真,全前媳妇对她满意得很,尤其那边跑了之后,全前媳妇赶紧回家去看,她还老实的在家做饭呢。一点要跑的迹象都没有。问她一起来的人跑了她知不知道,她还一脸茫然,还说根本不认识她。”

也对,当时来了那么多人,可不见得都是一个地方来的。

不过,赵玉?

和赵鹃一个姓,不知道她们之间有没有关系?

张采萱这边不说话,虎妞娘继续道:“要我说,她们被卖,卖到哪里不是卖?能够到青山村还是她们的福气,既然买了人,就是当做媳妇看的,那是想要她们生孩子的,总不会让她们饿死。还跑什么?”

张采萱试探着道:“可能是活儿太多了?”

虎妞娘不信,“全来一家总共就五口人,连她一起六个,就算是全部都给她干,也忙不到哪里去?再说,她干的这些活,哪家媳妇不干?”

总之村里的许多妇人对于那姑娘还要跑实在是想不通。

虎妞娘说得差不多,道:“我得回了,我还要准备晚饭呢。”

张采萱留她,她挥挥手,“不了,改天 ,你肯定也忙。”

张采萱也是真忙,她把米糕蒸出来还得准备晚饭呢。

秦肃凛在后院磨完了米浆,已经到了中午,两人随便做了些饭菜吃了,又急忙忙准备晚饭。

厨房中,两人时不时对视一眼,都满是笑容和温柔。锅碗瓢盆碰撞声里,满是温馨。

外头的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两人对着一桌子饭菜坐了。

至于胡彻,因为秦肃凛今天没空去后面暖房的缘故,他今天也忙,秦肃凛也没邀他过来一起吃,只把饭菜分出来一些给他送到后面暖房了。他们很少一起吃饭 ,胡彻偶尔过来吃,也是自己夹了菜端到外面去吃,似乎很不自在。让他自己一个人他还自如些。

秦肃凛今天照例准备了一小壶酒,笑着看向张采萱,“有什么新年愿望吗?”

张采萱的眼神落到一旁的小床上,骄阳正高兴的爬来爬去,扒在秦肃凛自制的床栏上看着他们,手中还拿着一块肥肉啃着,时不时咿咿呀呀,看起来颇为兴奋。

张采萱几杯酒喝下去,有些微醺,歪着头想了想,烛火映衬下,她的眉眼更柔了些,眼神亮亮的,嘴角笑容柔和,笑道:“我想要我们一家人都好好的,无病无灾,骄阳好好长大。”

她的神情满是憧憬,半晌回过神来,问道,“你呢?”

秦肃凛笑道,“去年我说想要孩子陪着我们过年,明年……我也希望,我能陪你们过年。”

两人一顿饭吃了许久,昏黄的烛火里,偶尔传出的笑声中夹杂着骄阳咿咿呀呀的声音,满是带着烟火气的宁静美好。

张采萱喝得有点醉,吃完饭就沉沉睡了过去,秦肃凛也差不多,虽然忙乱,但他一天都很高兴。

等到两人初一早上起来,看到厨房里一片狼藉,相顾无言。

秦肃凛微微皱眉,“昨天我收了碗筷就睡了。”

张采萱:“……”她吃完饭洗漱过后就睡过去了,连碗筷都没收。

对视一眼后,两人不约而同笑了出来。秦肃凛去抱柴火,张采萱去往锅中加了水,打算洗碗。

两人一起收拾了半天,厨房才恢复了往日的整洁。正想歇会儿,屋子里骄阳的声音传出,他也醒了。

秦肃凛忙推她,“你去抱

看着,我做些饭菜吃。”

其实很简单,昨天两人做了许多菜,还剩下许多。

张采萱解了自制的围裙往外走,嘱咐道:“热些昨天的剩菜就行了。”

大年初一,两人收拾厨房就花了半天,等到吃过饭,已经是午后,昨夜又下了雪,不过路上还可以走。村里时不时看到有人出来走动,妇人该回娘家了。

张采萱没有娘家,倒是不着急,而且他们家也没有出嫁的姑娘要回家来。

大年初一,他们家安静地过去了。

那个跑了的姑娘到底是没有找回来,全来一家只能认栽,听说已经在托人说亲了,他们家儿子本就是到了年纪,买个媳妇主要是不想接济亲家。现在这样的情形,只要不是娶青山村的姑娘,都多少要接济一番。总不能真的看着亲家饿死不是?

而青山村中的姑娘,大半都是同性的,搬过来的刘家和胡家,都没有年纪合适的姑娘,而且他们三家根本没有余粮,大概也是要接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