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采萱家中的却没受影响,她是知道的,一样的东西紧接着种的话,收成会渐少,所以他们家的暖房每次收成过后,都会洒上她备的“有机肥。 ”

其实就是原先她挖回来的腐土和鸡粪还有猪粪,里面还加了点切碎的麦秆和挖来的土。村里人的暖房,地上的土其实不厚的,想着什么时候暖房不种了,土一收再整整地,就又成了屋子。

张采萱没有这个顾虑,本身他们家房子足够多,不需要那些刻意做出来的暖房拿来住人,平时盖土和撒种,是真的当作地来种的。

如果是别的事情,村里人还能忍住不问,但是事关暖房,跟各人会不会饿肚子息息相关,众人顿时就忍不住了。

最先来的,还不是虎妞娘,而是李氏。

李氏虽然嘴上说和张采萱亲近,让她将张家当成自己娘家,除了当初生骄阳他们家来过,算是亲近的亲戚走动过那一次,之后就再没来往过了。当然了,也跟张采萱这边的冷淡有关系。

李氏进门后,直奔主题,“采萱,你们家当初种青菜种得好,这一次的大麦穗子如何?”

张采萱摇头,“没收回来之前,我也不知道今年收成如何。”

李氏也知道自己太急了,缓了缓语气道:“采萱,要是你知道是因为什么,可千万要告诉大伯母。你五哥家的孩子才几个月大,瘦瘦弱弱的,我看了都揪心。还有你四嫂已经有孕了。大伯母不求别的,只想要我们一家人不被饿死。我们总比村里那些外人亲近不是?”

最后这句话意有所指。

张采萱心里了然,只怕他心里觉得自己亲近虎妞娘,和她们过于生份了。

张采萱想了想,不管亲近不亲近,她都不会看着村里人收瘪穗子,然后饿肚子。于是道:“我们家的暖房,每次收成过后,都会重新覆上一层土。”

这也是事实,那有机肥不也是土么?

李氏微微皱眉,“要是真如此,以后那屋子可就不能用了。”

张采萱随口道,“都要饿死了,还顾得上屋子?”

她能告诉李氏这些已经仁至义尽了,自觉并没有欠他们一家人的。在她眼中,张家甚至比村里那些陌生人还要疏远一点。

李氏哑然,“是这个理,等这一次收成过后,我就让他们重新搬些土进去。”

他们一辈子种地,当然知道那粮食几年之后就会收成少一年,都是正常的,最好的办法是,种一次之后换一年种别的。现在没办法换,本身暖房种出来的大麦只能勉强糊嘴,如果要是换了别的,只能饿肚子了。换东西种这条路走不通,就只能换下里面的土了。

李氏回去了,张采萱本以为李氏得了方法,很快就会在村里传开,但始终没有消息传来,等到虎妞娘上门时,外头已经过去了两天。

虎妞娘进门,没问方法,只叹口气道:“采萱,这一次可怎么办?”

张采萱先是诧异,随即道:“其实可以换土,你没听说吗?”

虎妞娘狐疑,“没有啊。”待明白张采萱话里的意思后,瞬间一喜,一拍大腿道:“可不就是可以换土嘛,不能换地里的东西,就换掉那茬土啊,又不是外面的地没法换。”

虎妞娘欢欢喜喜的走了,午后又上门,送来了一只鸡,“我知道这比不上你帮忙的恩情,不过这是我家中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张采萱当然不要她的东西,“留着给你小孙子下蛋。”

虎妞娘苦笑,“鸡太老了,已经不下蛋了,本就是要杀的。”

张采萱也发现了她后院喂的鸡中,有两只没下蛋了,只以为它歇蛋,过段时间就重新下,虽然歇得有点久就是,她都没想到是老了。

对了,那两只好像是她专门买的大母鸡,买回来就开始下蛋,说不准人家拿它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想到这里,张采萱有些哭笑不得,这些生活的小窍门,她还有得学呢。

虎妞娘回去之后,村里众人很快就知道了这个办法。上门的人自然就少了,基本上的人都打定主意等收成过后就换一茬土。不过也还是有人上门送谢礼,都是几个鸡蛋或者一两斤粗粮。

当然,更多的人没打算上门道谢,张采萱也没想着让众人感谢,她只是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平和一些,别像外面那样艰难。

只有不饿肚子才会平和,目前来看,青山村其实很不错,没有人会想着做那无本买卖。

暖房有了收成,外头的地里麦苗绿油油一片,村里人虽然忙碌,整天不是砍柴就是除草,但众人面上都带了笑容。

四月的天气已经很暖和了,阳光也有点热烈,反正午后那时候,没事的人是不会想要晒太阳的。眼看着刘承的婚期就要到了,这个时候,谭归来了。

张采萱就纳闷,谭归每次来只带三两个随从,但是却每次都能平安到村里,看他怡然的样子,就知道他根本没被打劫过。

谭归这一次还拎了个包袱,手中端着一盆……花。

张采萱看着那一小盆开了小白花的植株,上面的叶子呈椭圆形,仔细观察半晌,她笑着问道,“谭公子这个是什么?”

这个,怎么看都有点像是……辣椒啊!

看到疑似辣椒的植株,张采萱是很兴奋的,不过她按捺住了。

谭归把花盆往桌子上一放,额头上微微冒汗,手中折扇展开扇风,道,“听说这个唤金钱果,结出来的果实是黄色,很好看,而且招财。我干脆给你们送一盆过来。”

听到结出来的果实是黄色,张采萱有些纳闷,再次看了下那植株,确实是辣椒没错。

张采萱干脆直接问,“能吃吗?”

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神,谭归哑然,哭笑不得,“不能,听说很烧舌头,说不准还有毒。”

张采萱愣了一下,很烧舌头,随即反应过来,南越国可没有什么东西辣,这么说也没错。她看着那盆“小白花”,眼睛火热了些,还真是啊。

看着它,就跟看到冬日里吃火辣辣的锅子啊。

秦肃凛扫她一眼,伸手给谭归添茶,“谭公子此次过来,有事情吩咐吗?”

谭归点头,伸手从包袱里取出一块瓦片,和张采萱家房顶上的颜色浅一些,而且薄些,“我试过了,这种瓦片换上,能够稍微提前一些收成的时间,大概三年能多收一回。你们村算是都城附近暖房最多也种得最好的村子,所以我那拿过来,问村里人愿不愿意换上?”

张采萱伸手接过,薄薄的一片,“那冬日里岂不是更要费柴火?而且这样的,要是雪下大了,会不会压断掉?”

谭归叹口气,“没办法,压坏了只能赶紧换上新的。”

张采萱默然,要是特意让村里人换,只为了三年多收一点,他们指定不愿意。这个平时还得注意着换下坏掉的,要不然得漏雨。

除非是老大夫那样的房顶,他肯定愿意换。

说起老大夫的房子,那上面用的瓦片都是村里各家造房子剩下之后他买过来的,后来还是不够,就用了以前张茵儿造房子时,拆掉的那个旧房子的瓦片。再不够之后,当初那老夫妻垮掉的一半房子掉下来的瓦片都把好的挑出来用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12点。

一转眼就要过年了啊,悠然天天不太出门,都没什么感觉,日子过得好快。

我发现买东西会让人兴奋,虽然钱花了,但还是很高兴。

☆、第155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席面

秦肃凛实话实说, “可能他们会不愿意换, 不过新造的肯定愿意用。”

不用没办法, 根本没地方买去。

谭归默了下,“不愿意换就算了。”

张采萱突然想起什么,问道,“谭公子,你这个薄瓦,收银子吗?”

谭归理所当然,“当然收, 这瓦片是我找了多年的老匠人研制出来的, 而且现在运到青山村, 路费也要不少,不过我会便宜些,就和你们现在买瓦片的价钱一样好了。”

如此一来,那些想要买瓦片的人,肯定是买谭归这个了。因为以前那种, 得去镇上拉, 青山村众人这两年造房子, 用的都是以前的瓦片, 村里好些人, 因为瓦片不够,又不想花银子买,干脆把房顶上的瓦片匀了些出来,盖得稀些, 能省出不少来。

这么一算,如果谭归愿意给众人送到村口,买的人应该不会少。

看到谭归轻飘飘的说会送到村口,张采萱忍不住问道:“谭公子,现在路上安全吗?”

谭归默了下,面色也慎重起来,摇头道:“不算安全。”他抬眼看向秦肃凛,“不过你们如果要出去,可和我一起,然后我再让人护送你们回来。”

去镇上或者都城,张采萱确实想去,但是她不想欠谭归太多。还有就是,他们这样的贵公子,尤其谭归如今还在城郊弄一大片暖房养活那么多人,肯定是碍着别人的眼的,都城中指定有人盯着他。他要是特意吩咐人护送他们安危,只怕会落入谭归的对手眼中,张采萱最不想的,就是成为这些上位者博弈的工具,生死不由自己。如果真是如此,这和当初在周府时又有什么区别?

这么一想,就在这青山村中,安生过日子其实挺好。

秦肃凛已经拒绝了,“不了,我们家中不缺什么,没必要麻烦谭公子找人。”

谭归沉默,“这两年已经比前两年好多了,收成也多,只是桐城那边的收成不如以前,都城郊外的灾民还不肯散去,外有异族虎视眈眈,内有各地方山贼时常作乱……”

总之一句话,外头很乱,有些地方的地没有人种,所以南越国粮食不够吃,物价居高不下,始终没办法恢复以前的日子。

谭归离开前,再次询问他们要不要出去,张采萱两人都拒绝了。

谭归上了马车,掀开帘子问道:“那你们有什么东西想要让我帮忙带的吗?”又补充,“如果我没空过来,会让运瓦片来的车夫帮你们带。”

张采萱摇头,秦肃凛默了下,才道,“如果可以,帮我带两把药锄。”

谭归一愣,点头道,“好。”

随着谭归离去,他可以帮众人拉瓦片到村里的消息随即传开。

如今村口随时有人守着,可以说不认识的人根本进不来,谭归到来,最先知道的还是村里人,村长自然是最先知道的一波,消息就是他说出来的。那么谭归此次到张采萱家中,就真的是送那盆……花。

张采萱将花盆搬到了窗户边的桌子上,再三嘱咐骄阳不能碰。走近了仔细看,已经能看到那花朵根部有小小的黄色果实。

张采萱有些纳闷,她记得红辣椒是先长青椒,然后才渐红,没想到这黄色的是长出来就是嫩黄的。她看了半天,怎么看都是辣椒,想到她种的白萝卜,可能这些植物都有差异。

老大夫是最先定下瓦片的,他的房顶上的瓦片本就盖得稀疏,如今能买,当然要加些上去。不只是他,村里好多人都买了谭归的瓦片,这里面可能还有些众人对于谭归的谢意在,不过瓦片这样的东西,如今也算是稀缺,村里好多人都盘算着再多造几间暖房呢。

确实有许多人都想要造暖房,但是好多人都没有地方了,本来各家离得近,除了后院养猪和养鸡的地方,就只有每家院子里留下的菜地。如今各家的菜地基本上都没了,再想要造暖房,是真的没办法造到院子里了,那么……买地呢?

这些先不论,那边的刘家婚期到了,众人都备了贺礼上门,张采萱也不例外,无论刘承当初如何纠缠婉生,但是他们家也是青山村的一份子,平时还是要相处的。再说了,当下的人,成了亲就没那些花花心思了,当初的进义不就是这样?

张采萱没有直接去刘家,而且去找了抱琴一起去。

刘承算起来是四嫂刘兰芝娘家的堂弟,如果张采萱和张家众人关系好,贺礼还得较众人丰厚些,张采萱不管这么多,只和邻居一样,人家送什么,她就送什么。一是四嫂和她关系一般,她也没想和她亲近。二是刘承纠缠婉生的事情让她觉得,刘家人有些难缠,她就不相信,刘承大冬天的跑去给老大夫扫雪,刘家众人不知道。

抱琴和她牵着孩子到时,村里大半的人都到了,两人找了个桌子坐下,边上还有虎妞,对面坐的都是村里过来的妇人,和她们不熟,但是和虎妞熟,一直都在说最近的瓦片,还有哪家盘算着造暖房的话。

张采萱和抱琴偶尔也接一两句,那些妇人对她们倒还和善,说话都笑呵呵的。

只是,饭菜上桌,那几个妇人的面色都不太好看了。如今村里的喜事越发敷衍,但馒头还是每人能吃上一个的。

这个桌上更甚,没有馒头,只有一盆糊糊,还有一盆青菜,里面夹着几片肉,实在太简薄了。

边上一个妇人不屑道,“好好的婚事弄成这样,哪里有一点喜气?”边说话,筷子还在碗上敲得叮叮当当,显然很是不满。

“现在确实难,弄成这样不错了。”虎妞对面的妇人打着圆场。

“吃!”一开始说话的妇人撇撇嘴,端起碗看向众人,“我看啊,刘家是不想处了,抠成这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丧事呢。”

这话很刻薄,不过也没人反驳,确实是差了些。

不说别的,最起码得再上几样菜,哪怕拿酸菜凑合呢。馒头一人一个,也好过只上一盆糊糊,哪怕再难,谁家还缺这盆糊糊吃?

这分明是想要赚众人的贺礼?

村里人办喜事,众人都会带上些贺礼,一两斤粮食,亲近的拿些鸡蛋或者肉,还有抓只鸡什么的,一般情形下,一场喜事的席面下来,只要不是太好,基本上贺礼和花费是扯平的。如果有几门实打实的亲戚,说不准还有得赚,但是一般人不会这么干,因为实亲戚也是处出来的,喜事多了,人家也不愿意送厚重的贺礼了。

这边吃饭,那边新娘子就迎进门了,待众人看到新娘子身上的衣衫时,众人又是一阵无语。

张盼娣的身上的衣衫,也只是平时的旧衣,膝盖和手肘处还有块不甚明显的补丁,说是新娘子,看那身形,只怕跟人家十岁的姑娘都差不多。要不是头上盖了一块红绸,谁也不会觉得她是新娘。

桌上有妇人低声道,“那平娘,真是丧良心,总归是张家的闺女,她就这么作践。”

边上几人深以为然。早早的成亲就罢了,好歹给人做一身新衣啊。

刘承倒是一身新衣,只胸前戴了朵大红花,那花上面还有折痕,看样子也不像是新的,应该是他哥哥用过的。他牵着张盼娣进来时,左右环顾一番,没有丝毫婚事简单的窘迫,倒像是在找人,一眼看到抱琴和张采萱时,眼睛一亮,仔细在她们周围找寻一番,还是没能看到想要看的人,眼神渐渐地黯淡下去,牵着张盼娣去了堂屋行礼。

婉生当然没有来,当初她虽然说会和爷爷一起来送上贺礼,但她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还是躲开的好。

那边行礼,外头已经有人吃完了丢筷子出门了,刘柱在外头一再挽留,有些让对着他笑笑,更有的直接甩了脸子就走了。

刘柱心里有些苦,别看他们家有暖房,还没有地,乍一看挺好,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家中人口太多,种出来的粮食不够吃的,今天这样的席面,还是找隔壁刘家和胡家借过粮食才摆出来的。而且这一次的婚事,刘承自己都不上心,又能好到哪里去?

无论村里人怎么鄙视刘家的席面差劲,还有张盼娣的新娘子衣衫,人家还是稳稳当当的办完了喜事,除了少数人甩脸子,就这么过去了。日子一长,谁还记得啊。

张采萱吃完饭,也并没有多留,她算是知道了,为何村长媳妇会借由家中事忙推脱掉刘家的席面了。要知道村里各家的席面,都是她来掌厨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公认厨艺好的村长媳妇,也拿刘家这样的席面没办法。谁也不会把一锅青菜糊糊熬出花不是?

反正她是没吃多少,只勉强喝了一碗。不是她挑,那粗粮糊糊实在噎人,要不是怕倒了浪费,可能好多人都喝不完一碗。

好在秦肃凛没有来,他一大早就和涂良去了西山上砍柴,村里还有好些人没来,实在是家中太忙,要不然都会来,对于村里人来说,吃席算是打牙祭。那几个妇人之所以不满,大概也是觉得自己吃亏了。

刘家的事情张采萱没有再想,她回家后又带着骄阳去后院看兔子了。

当初秦肃凛抓到的兔子到底是没能杀,骄阳实在喜欢,每天都要看两次,于是就养着了,反正开春之后,青菜那么多,给它吃那个就行了,但是喂着喂着,张采萱突然觉得不对,那兔子的肚子越来越大……

她觉得,应该、可能、大概那个兔子有小兔子了。

这么一想,她比骄阳更加上心,打算喂一段时间看看。这几天那兔子尤其不对劲,她就上心了些。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两点。大家晚安!

☆、第156章 第一百五十六章 兔子

张采萱带着骄阳进了院子, 关好门后直奔后院,兔子被她养在当初喂猪的那圈里, 由于她一直没放弃养猪, 所以哪怕里面没了猪, 她也没想过再次把圈改成暖房, 后来抓到了兔子, 骄阳舍不得杀,刚好喂到里面。

当张采萱带着骄阳和往日一样走到圈旁时,发现兔子正软趴趴的趴在地上, 没有往日的活泼。这个倒是不惊奇, 也可能是睡觉,但是,它边上有好几只手指长的粉色的……小兔子?

是小兔子,毛都没有,张采萱有些不确定。

骄阳也兴致勃勃的看着, 张采萱却注意到有一只根本没动,心下疑惑,打开圈门轻手轻脚的进去,数了下发现有八只,但是, 有两只已经死了。

她叹口气, 她确实没养过兔子,不过有听说过刚刚生下兔子的母兔会压死小兔子。当然了,也可能是生下来就死了的, 毕竟当初兔子是受了伤的,后来还抱去给老大夫包扎了下腿。

想了想,她回了屋,拿了个木盆,里面铺了骄阳小时的衣衫,再到后院把它们都挪了进去,她打算把小兔子搬到前面屋子去,喂奶的时候放过来就行了。

等秦肃凛砍柴回来,才知道那兔子居然已经有了小兔子,顿觉好奇,和骄阳两人蹲在盆边观察了好久。

秦肃凛看向骄阳,他对着小兔子喜爱之意溢于言表,吃饭都要蹲到边上吃。

秦肃凛有些担忧,“采萱,这么一点点大,大概养不活?”

张采萱摇头,“不知道。我尽量好好喂。”

其实张采萱根本不知道这么大点的兔子能吃什么,当然了,最好是送回母兔身边喂奶。翌日秦肃凛照旧去砍柴,张采萱要看着兔子,却是不能去了。

张采萱不去,抱琴也不去,这几天太阳烈了些,怕晒着孩子。干脆带着嫣儿过来找骄阳,然后才知道他们家喂的兔子居然生下了小兔子。

要说会打猎,还得是涂良,他们家这一个多月来,已经打回来七八只兔子了,不过都被抱琴立时就杀了,吃不完的就腌起来,甚至还拿了一只跟顾家换了些细粮。

抱琴看着几个红彤彤的小东西眼热,“早知道会生,我那些也不杀了,说不准也有小兔子了呢。”

张采萱失笑,“现在还不晚啊,等涂良那边再抓回来,看到伤不重的,就养起来,兔子好像一年要生好多胎……”

话说到这里,两人都眼睛一亮,对视一眼,“你说这兔子能不能养起来?”

“应该能。”张采萱来了兴致,别人不知,她却是知道的,养兔子其实很不错,不说肉可以吃,兔毛可是也能派上用场。现在村里没有种猪,全库家的母猪也生不了猪崽,村里如今只剩下那头母猪了。再往后,猪肉可能没了。

“那……”抱琴看着面前盆子里红彤彤的小东西,“要是你养活了,能不能卖一对给我?”

张采萱点头,“当然可以。”

秦肃凛之所以能抓到兔子,还是涂良教的呢,要知道以前涂良可就靠这为生,也不是谁都可以教的,说句难听的,要是以后青山村众人一粒粮食没有,涂良也能去山上靠着这门手艺吃饱肚子。

张采萱这边养兔子,村里各家都在盘算着造暖房,这个算是额外收成,但如果暖房收成不够,就得饿肚子了。先前因为没有瓦片,如今谭归愿意帮众人运进村,当然要造。

目前的问题是,村里各家都不富裕,原先还有些银子都在货郎来过几次之后花得七七八八,而且也没有人愿意花银子请人帮忙。

人嘛,活在世上总归会想办法,于是,村里就出现的一种情形,换工。

换工呢,就是大家都不付银子,你帮我一天,我就帮你一天,这其中就涉及两家的关系,还有劳力大小。

张采萱不打算再多,她和秦肃凛如今已经有十间暖房,已经忙不过来,她只安心养兔子了。抱琴更不用说,她虽只有五间,但是家中大半的活都得涂良亲自上手,已经很忙了。

李氏再次上门来的时候,张采萱满是惊奇,要知道以前如果没大事,李氏一年都不会来一回,今年才过去小半年,已经来了两回了。

张采萱带着她进门,伸手倒茶,问道:“大伯母怎么有空过来?”

李氏含笑接过茶杯,“你几个哥哥前几天买了些瓦片。”

“这是好事。”张采萱应道,“现在是谭公子愿意送,如果他不愿意,我们想买都没地方买去。”

李氏胡乱点点头,张采萱看出来她的心不在焉,显然是有话想说的。她也不着急,只慢慢喝茶,时不时抬眼看向院子里的骄阳。

李氏嗫嚅半晌,道:“采萱,我们家人多,你也知道,你四嫂的肚子越来越大,我就想着……多造些暖房。”

张采萱点头。

李氏看不出她的想法,干脆也不费那劲了,直接道:“我们家的地方你也知道,就那么一点,我就是想问问,你们家后面那么多的荒地,能不能卖一些给我们?或者拿肥地换也行。”

张采萱摇头,“我们家得荒地就那么多,还得种粮食交税粮呢。不卖的。”

李氏不甘心,“那你不是还卖了些给老大夫?我们难道不比外人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