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达芬奇超神的日子上一章:第 7 章
  • 陪达芬奇超神的日子下一章:第 9 章

“明天去买些牛肉回来好了,我刚好去趟药剂店,跟老板谈谈这石头的事情。”达芬奇说了一半,见她还看着那副画,扫了眼道:“好看么?”

“画的很好,”海蒂忽然想起了什么,补充道:“画的比波提切利先生要更宏大一些。”

某人扬起了眉毛,显然颇为受用。

“我总觉得,”达芬奇擦了下面包屑,看着画上的夕阳道:“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女仆正准备帮他端走晚餐,眉毛跳了一下。

“您说什么?”

“很反叛么?”他看着那副画道:“我觉得,太阳并没有在绕着地球转。”

海蒂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看着他道:“这是怎么得来的?”

“我一直在想,是天空更大,还是地球更大——”他认真了神色道:“显然是天空更大,可每天日夜轮转,难道是天幕在围绕着地球转动吗?”

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啊。

可你再说下去,万一被其他人听见,怕是要被当做异端给烧死了。

“这话最好不要乱讲,”她小声道:“毕竟没有证据。”

听到这句劝阻,达芬奇露出略有些失望的神色,却还是想继续说下去。

“我常常想,为什么东西松开手会落在地上?为什么月亮在白天不会发光?”他索性把自己的一卷手稿翻出来,若有所思道:“如果这些事能想通一处,可能就全都能慢慢被破解出来了。”

海蒂差点以为他也是跨越时空的旅人,只敲了敲那画着红海的木板:“您还是趁早把画填补完,等会蛋彩就干了。”

“哎?对,差点又忘了……”

海蒂收拾完了厨房,决定先回房休息。

她照例确认了下屋里被人动过没有,又去看墙角放着的玻璃皿。

小小的橘皮上,已经蔓延上了一大块白绿相间的霉斑。

作者有话要说:达芬奇:地心说好像不太对啊……我再想想

海蒂(捂手):你闭嘴,别再想了!!

【1月15日存稿手记】

来源:百度百科-达芬奇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发明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音乐家、大哲学家、诗人、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多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那些掌权的为“一个贩卖欺骗与谎言者”。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新的道路。

天文:

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

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其他领域会在剧情展开之后贴出部分相关资料。

愉快030

☆、第 10 章

这是——

海蒂愣了下,捂着嘴半晌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的这块橘皮上确实生了一大片霉菌,可接下来该怎么办?

作为半个奥地利人和半个美国人,海蒂的成长史和青霉素也联系的颇为紧密。

她出生于1914年,于二十岁时孤身一人逃亡到了英国,又选择去美国发展事业。

在她二十四岁时,也有个青年犹太难民逃到了英国,在文献中发现了过时的青霉素论文,并与科学家钱恩开始研究培养和提纯的过程。

后来到了1940年,毒理实验完成,他们两人再去美国寻求大规模生产的帮助。

等到海蒂三十岁的时候,这项技术已经在美国得到大范围的使用,战争中的创伤发脓问题终于能够以极低廉的价格来解决。

可现在的问题是,第一,她没法确认这堆菌落里有没有青霉,第二,在不确定这东西存不存在的情况下,更没法把它提取出来。

海蒂在美国呆了多年,相关的报纸报道也看了许多,只知道那东西一开始是从橘子皮的霉里找到的。

她试图调动自己仅有的生物知识,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既然是治疗创伤发脓情况的,那么就是应对金色葡萄球菌的克星。

如果能做好培养基,弄一个实验,简单确认一下,后面应该就方便多了。

她想了很久,决定先好好睡一觉。

毕竟明天醒了就能吃上肉了。

第二天一早,达芬奇就带着她去了趟肉店。

屠夫们忙活个不停,铺子前头放着新鲜的肉和内脏。

佛罗伦萨的农夫和下等人们只有吃鱼的份,一年能吃几回肉全看运气。

而上等的贵族们则偏好天鹅、火鸡、兔子之类的食物,一顿盛宴里浪费的珍馐美味都能养活一个村子的人。

除此之外,地位在不断上升的,就是牛肉了。

牛肉这种东西,在中世纪里一度被人们认为,是供下层人食用的次货。

但到了如今,贵族们将宰杀牛犊的权利视为财富和声望的象征,对嫩牛肉的钟爱也颇为浓厚。

小牛犊一旦过了年岁,变得肥硕笨重,价格也会便宜许多。

眼下,肉铺里散着血腥味,屠户正掂着银币和旁边的客人谈价钱。

海蒂拎着小篮子跟着达芬奇看了半天,发现铺面上好些内脏和奇怪的东西。

不光是眼睛、舌头,就连肝肠肾脏居然都被摆在了明面上。

——这个时代的人都疯了吗,居然吃牛的内脏!

“这个是牛的胰杂,”达芬奇先生完全不觉得哪里有问题,熟练地挑挑拣拣道:“味道很不错,要试试吗?”

不!我绝对不吃内脏!

野蛮人!

见她脸色发白,他微微皱眉,略有些可惜地放下了那块胰杂,指了指旁边的牛胃:“这个呢?”

海蒂果断摇头:“就来一块牛肉好了,我们可以回家炖汤喝。”

“唔,”达芬奇不置可否,眼睛忽然看向了旁边的牛胆。

他总是觉得,现在作画的颜料还缺了点什么,哪怕是加入了蛋清蛋黄粘合度也不够好。

……胆汁这个东西,兑进去会怎么样?

达芬奇陷入沉思的同时,海蒂也跟着走神了。

她突然想起来,自己二十多岁拍电影之余,还看过相关的报道。

当时的批评家以极讽刺的角度,批判生物学家们用大罐大罐的牛肉汤来完成什么实验,似乎也与那个青霉素有关。

所以——牛肉汤和生物学有什么关系?

她的脑海里忽然有什么一闪而过,瞬间把许多事情都串联在了一起。

微生物,是需要吃点什么东西才能繁衍的,就跟肉桂树需要土壤一样。

牛肉汤难道……是给青霉素吃的?

她的脑海里忽然冒出迪士尼卡通形象般的小恶魔,趴在碗底大口啃着肉汤冻。

这太诡异了——但完全值得试试看。

想当初,美国海军听到自己把自动钢琴和鱼类通信联系在一起时,照样也当做是痴人说梦。

事实证明,这里头一点没错。

“老板,我要这块牛肉。”她忽然开口道。

达芬奇也挑完了好几个牛胆,还问了问老板相关的用法。

两人拎着肉一块回了家,倒是没一个人在想着终于能饱餐一顿。

——午餐就随便解决一下,然后去研究牛胆/青霉!

不过小厨娘的手艺显然还是增长不少的。

她这些天里闲着的时候,不光是迅速熟悉了附近几条街的环境,交了好些朋友,还跟着左邻右坊学了好些窍门。

怎么做葡萄酒,如何揉面弄意大利面,以及怎么烹饪这个时代的东西。

毕竟如果给达芬奇端两个汉堡,她有点担心自己被当作魔女给推出去烧死。

听说,米兰和威尼斯那边都发生了好几次瘟疫,外头一直也不太平,好些难民都想来佛罗伦萨谋生。

自己现在拿的这笔工钱,已经是城里相当不错的水平了,一定要更敬业才行。

万一将来被谁抢了活儿,又遇到些麻烦,搞不好会跟芳汀一样在这种可怕的旧时代被逼去做娼妓的。

海蒂揉了揉太阳穴,把某些奇怪的念头收起来,专心给牛肉揉上香料和苹果酒。

米,海枣,石榴,柑橘,还有糖。

各种杂料混合在一起,再配上些玫瑰露,煮成厚重的酱汁。

她还是在炖牛肉的时候悄悄加了一点蒜汁,用来祛除膻腥味。

听索菲亚婶婶说,这种做法是从阿拉伯那边传来的,叫撒拉逊烹饪法。

自十字军东征之后,好些东方的秘法被传了过来,炼金术也跟着变成了时髦的东西。

——闻起来还怪不错的。

达芬奇并没有去画画。

他找了个小玻璃瓶,把收集到的牛胆汁全都倒了进去。

一些旧颜料刚才也用蛋液简单的处理过了。

牛胆汁加进去……会怎么样?

香浓的肉汤味从厨房那边飘了过来,让他忍不住嗅了嗅。

好香啊。

嗯……基思勒小姐做饭的手艺越来越不错了。

要不先去尝一碗?

某位拖延症资深患者思考了良久,一扭头发现那碗蛋彩都快凝固了。

等等!

达芬奇匆匆拧开玻璃盖,倒了几滴牛胆汁进去,试探性地搅了几下。

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牛胆汁一滴入那颜料里,两坨截然不同的颜料就如同水滴汇合般融在了一起。

不光是流体的状态改变了,连颜色都能在搅动中极轻易的混合。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怎么做到的?

颜料层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抹到纸张和画板上的效果也有微妙的变化。

他颇有些惊讶的呆了几秒,忽然在桌边拿了几个银币就跑了出去。

“达芬奇先生——您不吃午饭了吗?”海蒂正端着热汤出来,就瞅见他冲了出去。

“等会回来!”

真是上帝保佑。

海蒂刚才还在想怎么偷偷匀几勺汤到自己房里,见他头也不回的跑出去了,赶紧找了个小碗弄了半碗汤,又拿干净的布蒙好了,想法子藏在了床底下的角落里。

应该要放凉成冻,弄成薄薄的一层才行。

她仿佛拧着海绵般回忆着报纸里的照片,想着那些生物学家到底是怎么做的。

一个玻璃皿里,有一层果冻般的东西铺在上面。

然后报纸的照片上,还清晰地登载了那个表层上有好些霉斑一样的东西。

所以是浮在表面上的。

可是牛肉汤……似乎并不能成冻啊。

达芬奇直接跑去了肉店,不光又买了好些牛胆,还花了几枚银币买了牛血、舌头上刮下来的唾液、牛尿,乱七八糟的东西搜集了一通,旁边的老妇人都看得一脸同情,以为他家是不是有人得了疟疾。

他其实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却仍然沉浸在发现新事物的惊喜里,冲回去又开始调颜料,把各种奇奇怪怪的液体都加了进去。

海蒂端着碗慢悠悠地喝着汤,琢磨着这位先生到底在折腾什么。

“您不……分离变量吗?”

“什么?”达芬奇愣了一下,没有听懂她说的那个词汇。

变量在拉丁文里怎么表达来着?

海蒂揉了揉眉心,用更浅显的法子来解释具体怎么个意思。

老是这么交流可不行,简直想找个翻译了。

“先生,要不,我教您些我从邻居那偷听到的炼金术,您教我些意大利语,怎么样?”

达芬奇颇为配合的点了点头,意外的好说话:“给你涨点工钱,怎么样?”

“……哎?”

作者有话要说:咀嚼着牛肚牛舌牛眼睛的中国读者:内脏?什么内脏OVO?

【1月18日存稿手记】

来源达芬奇的秘密厨房by(美)戴夫·德威特

意大利美食复兴还受到了来自中东的影响。

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人发现了阿拉伯世界的撒拉逊烹饪法(saracuisine),其中有些配料在西欧鲜有人知,甚至闻所未闻。

美食史学家c安妮威尔逊(ewilson)写道:“在西方,最早引入受撒拉逊烹饪法启发的菜肴的是贵族或者皇室家族”。

这些全新的配料包括糖、杏仁、开心果、米、海枣、柑橘、石榴、玫瑰露和菠菜。一项新引入的技法就是将浓稠的酱汁与碾碎的杏仁一起炖煮——由杏仁糊裹上糖制成的杏仁蛋白糖(marzipan)成为一道常见的餐后甜点。

此外,那时食物的烹制方法也深受古典作家思想的影响。

在中世纪医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四液说”,也以将食物和医药联系起来的形式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沿用。这套学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内科医师盖伦(galen),他的基本观点是生物都具有四种元素,或者说四种“□□”:血液、黄胆汁、黏液、黑胆汁。

这四种□□分别与空气、火、水、土对应。因此,厨师在烹饪时需要均衡与这四种□□相关的四种特征:火热、干燥、潮湿与冰冷。

人们认为,食用没有考虑到这四种□□均衡搭配的食物是不健康的,同时还有某些食物是专用于平衡体内的四种液体的。

比如,人们把牛肉煮熟食用是因为它“干燥”而“冰冷”;将猪肉烤熟是要去掉它“潮湿”的特质;而鱼类则是既“潮湿”又“冰冷”,所以人们希望通过炸的方法使它们干燥而温暖起来。

“大体来讲,”美食史学家让-路易弗兰德林(jeanlouisfndrin)写道,“最‘冰冷’和最‘天然’的肉类需要配上最火辣滚烫的酱汁。”

而家禽肉在食物链上占据着最尊贵的地位,因此烹饪它们时只需要加上“jance”,一种由白葡萄酒、苹果醋、姜和丁香混合的酱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