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交通工具还不够,必须把卫星电话充上电才行,而这辆老爷卡车上没有点烟器插口,刘汉东打着手势问艾哈迈德哪里还有汽车,后者带他来到村庄边缘,这里有一辆丰田皮卡的残骸。

刘汉东从丰田皮卡上取下了点烟器的部件,开始冥思苦想怎么用这玩意给卫星电话充电,车辆用的是直流电,而手机充电需要的是正弦波的交流电,如何逆变是个技术问题,虽然并不复杂,但是手头缺乏材料和工具,想鼓捣出来非常麻烦。

艾哈迈德见他拿着没电的卫星电话一副沉思的表情,忽然跑到屋里拿了一个盒子出来,献宝一样双手捧过来。

盒子里装的是铱星电话的备用电池、耳机、配备欧式美式英式插头的充电器,以及车辆适配器,磁性外接天线和数据底座端口。

“怎么早不拿出来。”刘汉东哭笑不得。

第五十八章 老枪

刘汉东忙着折腾卫星电话的时候,中炎黄总部正在召开紧急事态处理小组临时会议,应急小组成员由公司全球公共关系部门和安保部门的精干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前外交官和执行过维和任务的转业军官。

郑佳一作为临时加入的组员参加会议,她刚坐下就看到了杨旭,他是中炎黄全球公共关系部的副部长,也是应急小组的成员之一,此刻他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无暇和郑佳一打招呼。

忽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原来是宋剑锋到了。

“时间紧迫,不用打招呼了,大家坐下,佳一,你介绍一下最新情况。”宋剑锋在会议桌尽头坐下,低头翻阅资料,顺便在上面进行着简单标注。

郑佳一站了起来:“今天早上六点一刻,我接到白沙瓦项目被绑架员工刘汉东打来的电话,声称绑匪被另一伙武装人员歼灭,唐建军和白富荣也被他们带走,方向是正北,他使用的是一部铱星电话,十五分钟后我回拨过去,已经无法接通。”

杨旭举手道:“我需要详细号码,十分钟之内就可以通过铱星公司获取电话所在的经纬度,我认为首先要确定位置,究竟是巴基斯坦还是阿富汗,才能决定下一步工作。”

郑佳一拿出手机,报出了十二位的铱星电话号码。

杨旭也拿出了手机,用蓝牙连接上会议室的音响系统,然后拨打铱星公司前缀服务号,音响中传来英文提示音后,杨旭拨打了郑佳一提供的号码。

电话居然通了,一个男声传来:“哈喽?”

“是刘汉东么?”杨旭问道,“这里是中炎黄总部,我是中炎黄全球公共关系部的杨旭。”

“我是刘汉东,我现在该怎么做,请指示。”

“你说一下你那边的情况。”

刘汉东将夜里发生的事情又叙说了一遍,和郑佳一的描述完全一致。

“刚才电话突然中断是怎么回事?”杨旭心思缜密,不忘记任何细节。

“手机没电了,现在已经换了新的电池。”

杨旭道:“你看一下,铱星电话上方有一个盖子,上面印着SOS字样,打开,下面是一个红色按键,别急着按,先按照我的话进行设置,这样可以将你的坐标发送给我们。”

“好,你说,我记下来。”

杨旭一步步的教刘汉东如何设置手机,铱星电话有一个功能,可以向网络或者指定的手机发送使用者坐在的GPS位置,而且是通过谷歌地图显示,非常直观实用。

“需要一个手机号码。”杨旭道,他正在用自己的手机通话,所以还要再借用一部来接收定位信息。

郑佳一立刻报出了自己的号码。

刘汉东在杨旭手把手的教导下设置完毕,按下了SOS红键,几秒钟后郑佳一的手机就收到了信息,刘汉东所在位置的具体经纬度呈现在谷歌地图上,郑佳一放大地图,惊呼道:“他们已经在阿富汗境内了。”

杨旭看了一下地图道:“刘汉东,你现在的位置是阿富汗南部山区,距离巴基斯坦边境大约五十公里,我建议你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说完他看了一眼宋剑锋:“宋总,您有什么要交代的?”

宋剑锋赞赏的看了一眼杨旭,点点头:“我没什么要说的,你继续。”

杨旭对着麦克风道:“刘汉东,通话暂时结束,每隔半小时我们会电话联系你,如果有突发事件,你也可以打过来,就这样,祝你平安。”

电话挂断了,宋剑锋开始发言:“同志们,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了,阿富汗境内有大大小小不下几十支互不统属的武装力量,还有美国人的影子,人质不知道是被谁抓走的,他们的目的什么?是顺手牵羊,还是专门来绑我们的人,都是一个未知数,不管情况如何多变,我们还是要尽一切可能,营救我们的同事。”

应急小组的成员们都表情严肃的点着头。

杨旭举起手:“宋总,我建议派出权限更高的人员,赶赴巴基斯坦协调营救工作,人是在白沙瓦被绑走的,巴方负有责任和义务,而且巴国西北部和阿富汗同文同种,沟通起来比较顺畅,就算是和美国人打交道,也比我们方便。”

宋剑锋深以为然,美国人布局中亚,巴基斯坦至关重要,在反恐问题上需要巴国的大力配合,中情局和巴基斯坦情报机关有着密切的交流和配合,中国虽和巴国外交关系极为密切,但是牵扯到阿富汗就无能为力了,为了三个人质,指望派出特种部队秘密越境救援,无异于天方夜谭,这件事还是要依靠巴基斯坦方面,以他们为主进行营救。

杨旭是全球公共关系部副部长,实际上的负责人,年轻有为,有担当,而且刚才他的表现非常出色,细致无比,业务纯熟,仅从经纬度上就看出人质现在阿富汗境内,而且对铱星电话的使用相当熟悉,换作别人啰啰嗦嗦一个钟头的事情,他几分钟就搞定了。

“小杨,你去一趟伊斯兰堡,配合大使馆方面同巴基斯坦政府交涉,一定要保证我们的员工的生命安全,你有没有信心?”

宋剑锋是当过公安厅长的人,办事雷厉风行,杨旭很能跟得上他的节奏,看看手表说:“早上六点多的赶不上了,下午十七点有一班经停乌鲁木齐的南航班机,明天早上九点可以抵达伊斯兰堡,我马上就订票。”

“你乘专机去,我马上安排。”宋剑锋大手一挥道。

“也好,在专机上还能随时保持联络。”杨旭开始收拾东西,“我需要一部,不,两部铱星电话,还有足够的授权。”

“都给你。”宋剑锋道。

郑佳一举起手:“我有话说。”

宋剑锋利刃一般的目光转向她,忽然变得柔和起来:“佳一,那里危险,你就不要去了。”

郑佳一正色道:“我认为刘汉东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调动一切力量,哪怕是一名逃脱的人质。”

宋剑锋沉思片刻道:“佳一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手上的棋子不多,刘汉东这个人我还是比较了解的,用的好,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样吧,佳一你也去,配合杨旭展开工作。”

“是。”郑佳一也开始收拾东西。

“散会。”宋剑锋扫视四周,“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中炎黄办公厅迅速联络了航空公司,租了一架庞巴迪挑战者公务机,应急小组成员用最短的时间收拾行装赶赴机场,成员五人,组长是杨旭,郑佳一作为临时成员加入,负责与刘汉东的协调工作。

不知名的阿富汗小山村,刘汉东为自己弄了一身新行头,被绑架的时候他还穿着橙黄色的中炎黄工作服,鲜艳的颜色在阿富汗的地貌中就是活靶子,他从尸体上剥了一件过膝的长袍,又弄了件马甲穿上,头上戴了顶普什图帽子,加上背在身上的自动步枪,看起来有点阿富汗部族武装人员的味道了。

刘汉东搞到的这支老掉牙的步枪造型比较奇特,看起来就像是五六式半自动和五六式冲锋枪杂交出来的混血儿,木托,二十发弹匣,可以单、连发,折叠刺刀依然锋利,机匣上有“六三式”字样。

艾哈迈德用的那支枪,比这支六三式更老,十发装弹匣,枪托上有铁箍,看铭文应该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四号步枪。

“小子,这枪能当你爷爷了。”刘汉东摩挲着老枪道,顺手拉动枪机,觉得顺畅无比,老枪保养得不错。

两人搜寻了半天,又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三枚苏联手雷,两个军用水壶,一架苏联军用八倍望远镜,还有一把中国造五四式手枪。

“这枪好。”刘汉东兴奋起来,退下弹匣连续拉动套筒,老五四烤蓝全都磨光了,锃亮无比,套筒上依稀铭刻着三个汉字。

“罗克强。”这是个中国人的名字,不晓得是什么年代的烈士,牺牲在阿富汗,配枪被当地人获得,一直用到了现在。

天亮了,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金光万丈漫洒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刘汉东打量着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夹在大山中的盆地,山上植被稀少,遍布砂石,一片荒芜。

所谓帝国坟场就是这副景象,阿富汗从上上个世纪以来,打败了大英帝国,拖垮了苏联,如今又将美国拖入泥潭,艾哈迈德就是典型的阿富汗儿童,从小接受的教育不是看书写字,而是杀戮和仇恨。

“小子,跟我回巴基斯坦,在工地上给你安排当个小工,再也不用过打打杀杀的日子,你看咋样?”刘汉东道。

艾哈迈德听不懂他的话,手舞足蹈,表情激动,还连连做出砍杀的手势。

刘汉东回过味来,问道:“你是说,想去报仇,把那些蒙面的家伙全干掉?”说着还做了个用机关枪扫射的动作。

艾哈迈德猛点头,眼中尽是仇恨。

“冤冤相报何时了。”刘汉东感慨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杀完跟我回巴基斯坦当小工去。”

第五十九章 寡妇村

尘封已久的苏联造嘎斯66四轮驱动军用卡车再次轰鸣起来,刘汉东坐在驾驶室里,手扶方向盘,微微闭上眼睛,嗅着空气中弥漫的柴油味道,感受着轻微的震颤,仿佛回到了自己的戎马岁月。

刘汉东是军人世家出身,爷爷是五五年授衔的陆军中校,江北军分区副司令,他父亲刘凯华是近江步校毕业,两山轮战时的侦察连指导员,牺牲在越境捕俘行动中,他本人最不争气,当了八年兵也没能提干,到退伍还只是中士军衔,不过他和一般和平时期的军人不同,曾在雪域高原遭遇分裂分子,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军事素质也不是盖的,手榴弹能扔八十米远,要不是性格太犟,早就当军官了。

步枪在畔,让刘汉东充满了勇气,哪怕对手是残暴到极点的恐怖分子,他也有信心去碰一碰,这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血液中流淌着的家族传统,老刘家的孩子,绝不是孬种!

卫星电话响了,是郑佳一打来的,很关切的询问刘汉东现在情况如何。

“很好,我现在要转场了,再联系。”刘汉东大咧咧道。

“我建议你留在原地等待救援,你不熟悉当地情况,万一遇到其他武装派别,很难保证安全。”郑佳一急切道。

“没关系,我有向导,再说我还有枪。”刘汉东拍拍艾哈迈德的肩膀,后者向他投来一个傻笑。

“那你要去哪儿?”郑佳一此刻正在飞往伊斯兰堡的庞巴迪专机上,她来回踱步,焦躁不已,刘汉东实在胆大妄为,换了别人早就吓破胆了,他居然还有闲心到处逛,真是神经大条到了一定地步。

“我也不知道,应该是去营救唐经理吧。”刘汉东道,“我要开车了,不能和你通话了,再联系。”

电话断了,杨旭端着一杯咖啡走过来问道:“怎么样,他没到处乱跑吧?”

郑佳一接过咖啡,沮丧道:“你猜对了,他好像找了辆汽车,去救唐建军他们了。”

杨旭道:“真是添乱,他难道不知道阿富汗的复杂形势么,我们没有能力越境营救,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斡旋,他这是想把事情搞得更糟,必须立刻制止这种行为。”

郑佳一没搭茬,耸耸肩回座位上去了,也没有再给刘汉东打电话。

杨旭讨个没趣,讪讪回去了。

刘汉东在阿富汗的戈壁滩上驱车前行,车轮后尘烟滚滚,前方根本没有路,满目疮痍的地面没有半点生机,荒芜的如同火星大陆。

车厢里装满了尸体,这是应艾哈迈德的要求装运的,死的应该都是他的同族,少年虽然迫不及待的要报仇雪恨,但也不忍亲人曝尸荒野,复仇九死一生,如果自己也死了,谁来埋葬亲人,谁来传达他们的死讯,刘汉东理解他的想法,协助艾哈迈德将三十多具尸体都装上了卡车。

艾哈迈德一直在指引道路,他是活的导航仪,根据太阳的方位就能辨认出方向来,两人开了一天车,接近黄昏的时候,四周已经是雄浑的崇山峻岭,刘汉东猜测,这是著名的兴都库山脉。

忽然远处山巅亮光一闪,刘汉东下意识的猛踩油门,冲到死角位置,自然界是没有反光物体的,亮光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狙击手的光学瞄准装置。

艾哈迈德却并不惊慌,推开车门跳下去,手舞足蹈似乎在进行某种联络。

刘汉东举起望远镜,看到山巅站起一个人来,张开双臂挥舞着。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艾哈迈德的家乡,兴都库山脉中的一个小村落。

这个村子明显大得多,百余座土坯房,夕阳下一片土黄色,和地貌极其接近,如果从空中俯瞰,很难发现这个山间村落。

噩耗传遍村子,许多老人、妇女和孩童从房子里出来,到卡车旁认领自家男人的尸体。

尸体上都蒙了一层灰尘,脸色呈土灰色,三十三具石首一字排开,村里的阿訇在进行某种仪式,亲人们取来清水和白布擦洗包裹,哀哭声遍野,刘汉东仔细观察了一下,村里基本没有成年男子了,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靠抢劫绑架打草谷为生的彪悍部族,不过运气有点差,好不容易绑了肥羊,自家却被人全灭了。

艾哈迈德领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刘汉东向他致意,却听到了久违的英语,老头的英文带点口音,但是口齿清晰,完全可以听懂。

他告诉刘汉东,自己的名字叫做阿卜杜勒·萨利赫,艾哈迈德是他的孙子,死者之一是他的儿子,也就是艾哈迈德的父亲哈桑。

刘汉东听出道道来了,普什图人的姓名很长,但有规律可言,第一个名字是本人的名字,第二个是父名,第三个是祖名,第四个是姓氏。

老头自豪地说,普什图人对朋友最热情,你就是我们的朋友,只管在这里住下,让我们好好款待你。

刘汉东的英语水平也不差,能够简单交流,他表示愿意帮老头报仇,顺便救回自己的同事。

阿卜杜勒老头沉吟片刻,告诉刘汉东这件事属于普什图人之间的血族复仇,如果你要加入进来,就等于是我们的兄弟了,说着拥抱了他,热泪盈眶。

“很久以前,中国人曾经帮我们同苏联侵略者作战,如今,我们又有了来自中国的兄弟。”老头感慨道。

刘汉东心里嘀咕,既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什么还绑我们中炎黄的员工,看来表面一套背地一套是全世界通用的厚黑规则啊。

他心里一动,拿出那把刻着名字的五四手枪给阿卜杜勒看,老头看了看,皱起眉头说:“这是哈桑的枪。”

“这把枪的历史你知道么?”刘汉东问,心情隐隐有些激动,他似乎已经听到,一个无名英雄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故事。

可阿卜杜勒只是摇摇头:“这把枪是哈桑小时候捡的,从一个身份不明的大胡子身上捡的。”

“大胡子呢?”刘汉东打破沙锅问到底。

老汉一指远处:“埋在那里了。”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刘汉东叹了口气,向远方立正敬礼,久久没有放下手臂,他知道七十年代末期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中美协同帮助阿富汗抵抗苏联,美国出钱,中国出枪,大到毒刺导弹,小到步枪子弹,都从巴基斯坦运送至阿富汗,军方肯定会派遣特种部队出境执行任务,但这些都是秘密,永远不会被人知晓罢了。

阿卜杜勒老汉郑重的将五四手枪双手捧给刘汉东:“你是中国人,哈桑的配枪,物归原主。”

刘汉东当仁不让,收下了手枪别在腰间。

“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报仇的事情了。”阿卜杜勒老汉眼中闪过一抹厉色,这是个有仇不过夜的主儿,和刘汉东颇对脾气。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万豪酒店会议室,风尘仆仆的中炎黄应急小组一下飞机就赶到这里,会同大使馆,巴国分公司以及巴基斯坦外交部门、三军情报局的相关人士召开会议。

根据郑佳一的手机显示,刘汉东的铱星电话坐标已经深入阿富汗腹地,一位巴基斯坦陆军上校表示,这已经超出军方的能力范围,建议通过美国方面,或者直接联系喀布尔政府协调解救。

杨旭提出,人是在白沙瓦被绑走的,巴方有责任解救,推诿是没有意义的,也是对双边关系不利的。

大使馆的参赞干咳两声,拿大帽子压人才是不利于双边关系的,白沙瓦属于西北边境省,部族众多,半独立状态,伊斯兰堡根本管不了他们,而且事发当日,当地治安部队迅速出动,与绑匪激烈交火,死伤了数名士兵,指责巴方救援不力,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杨旭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改口说希望巴方通过部族武装获取最新信息,两名人质究竟是被哪一伙武装带走的。

上校解释说,阿富汗境内武装组织多如牛毛,我们需要时间来打探消息,这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中国朋友不要着急,要做好长期打算。

“多长时间?”郑佳一插言问道。

“半年,也许一年。”上校道。

“去喀布尔。”郑佳一道,“明天联系阿富汗驻伊斯兰堡大使馆,先把签证拿下。”

杨旭沉下脸,郑佳一自作主张要去阿富汗,到底谁才是组长?

郑佳一倒没有夺权的想法,她急切的想搭救同胞,刘汉东暂时没什么危险了,但唐建军和白富荣却变得处境更加危险,阿富汗境内有很多极端武装,他们不要钱,要命!

会议草草结束,应急小组内部开始进行讨论,多数人支持郑佳一的决定,因为留在伊斯兰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现在事件归属地已经变成阿富汗,需要协调的是喀布尔政府,而不是巴国军方。

杨旭不敢拍板,中炎黄在阿富汗尚无分支机构,连个接机的人都没有,更没有任何资源,贸然前往是脑子冲动的做法。

“需要请示总部。”杨旭推诿道。

“好,我就打电话。”郑佳一拿起了电话机。

“宋总大概已经休息了。”杨旭看看手表,善意劝道。

“不会的,我了解他。”郑佳一毫不犹豫的打通了电话,果不其然,宋剑锋还在办公室。

介绍了情况之后,宋剑锋立刻批复:“可以去喀布尔。”

“马上联系阿富汗大使馆,并且安排飞喀布尔的飞机。”郑佳一挂了电话,有条不紊的下达着指令。

杨旭有些不悦,这是要架空自己,夺取权力的节奏么?

第六十章 学习打仗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是中炎黄的临时机构,由各部门人员搭配组成,正式领导是宋剑锋,但具体业务会有临时指定的现场指挥,杨旭就是临时组长,可是他这个年轻的组长却没有权威。

中炎黄是特大型国企,不是军事单位,以权压人行不通,必须拿出真本事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杨旭第一次出国执行应急任务就出师不利,心中严重不爽,如果换了别人他一定想方设法羞辱打击对方,可是和自己叫板的是郑佳一,这就让他左右为难了。

郑佳一刚进入中炎黄工作,没有资历可言,但她的行政级别一点不比杨旭低,甚至还要高上那么一点,更别说她的父亲是副国级的领导人,中央能源安全小组负责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正儿八经的实权派,杨旭那个快退休的副部级老爹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而且郑佳一是宋剑锋临时安排进应急小组的联络官,虽然这里面并没有其他意思,但在别人眼里,郑佳一就是监军,比组长更有权力。

杨旭自己心虚,其他组员各怀心思,没有人反对郑佳一的决定,他们迅速行动起来,通过中国大使馆联系阿富汗驻伊斯兰堡的外交机构,紧急办理签证,包下一架小型支线客机,从伊斯兰堡直飞喀布尔。

期间郑佳一和刘汉东保持着联络,得知他在部族村落中做客,并没有任何危险之后,也就不再担心他这边,将精力全都放在营救唐建军和白富荣上。

飞往喀布尔的客机上,舷窗外是连绵不绝的兴都库山脉,应急小组的成员都靠着头枕闭目养神,只有郑佳一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筹划着营救计划。

阿富汗政府是在美国庇护下组建的,虽然大部分美军已经撤离,但美军依然保持着一部分军事顾问和诸如私人防务公司之类的准军事力量,调动阿富汗军队也需要美方协调才能事半功倍。

郑佳一曾在高盛工作,结识了一些很有能量的人物,资本大鳄,犹太财阀,参议员之类,或许这些早年积累的人脉能够派上用场。

夕阳下炊烟袅袅,羊群慢悠悠的回家,小村落附近被罂粟丛包围的墓园中,添了许多新坟,死亡对于战乱中的普什图人来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阿卜杜勒老汉家是一所泥土建成的平顶房子,屋顶上可以做祈祷,家徒四壁,只有地上铺着的毯子才能显出一些居家的味道。

“你了解阿富汗么?”老汉盘腿坐在地毯上,用并不娴熟的英语和他对话。

刘汉东摇摇头,他对阿富汗的了解只停留在新闻中。

“阿富汗曾被无数大国征服,波斯人、匈奴人、阿拉伯人、蒙古人,沙俄人,英国人,还有苏联和美国,阿富汗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征服史,不管是谁,都终将离去,但阿富汗不是胜利者,我们只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刘汉东肃然起敬,没想到老汉能说出这么一番有哲理的话。

老汉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递给刘汉东,这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一群穿着长袍,围着阿拉伯方巾,怀抱步枪的年轻小伙,其中一个看眉眼很像是阿卜杜勒老汉,站在他旁边的是个高个子大胡子青年,斜挎着一支AK74U短突,样貌也颇为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阿富汗曾经是一个文明,现代的世俗国家,但是现在却是极端、落后、战乱的代名词,战争摧毁了我们的国家,也毁掉了我们的年青一代,女人们戴上了面纱,男人们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国家经济一团糟,我们没有石油,只能靠种罂粟和当雇佣兵为生,这样的国家永远没有前途。”

刘汉东无言以对,不知道老汉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孩子,那些蒙面人穿的什么鞋子?”老汉思维很跳跃,下一句就转到了其他事情。

刘汉东仔细回忆着:“是军靴,美军制式沙漠靴,黄色和黑色的都有。”

“那他们应该不是阿富汗人。”老汉下了断言。

“为什么?”刘汉东不解。

“阿富汗人不穿那种靴子。”老汉一语点醒了刘汉东,印象中绑架自己的武装团伙穿的是拖鞋和一脚蹬的中国造廉价人造革皮鞋,脚后跟位置也被踩平,皮鞋当成拖鞋穿,而后来者则穿着打扮相对洋气,用的武器也更先进。

“他们开的什么车”老汉继续发问。

“苏造军用卡车,还有悍马,军版的,有M2勃朗宁重机枪。”刘汉东观察能力很强,一些细节牢记于心。

“他们使用什么语言,你能复述一两句么?”老汉目光开始聚焦。

“应该不是普什图语,比较像…我也说不上来。”

“我现在用几种语言来各说一句话,你听一下那种最接近。”老汉干咳一声,开始变换各种语言,听的刘汉东目瞪口呆。

刘汉东很有语言天赋,他仔细倾听,苦苦回忆着当晚的场景,那些蒙面人在战斗中曾经多次呼喊对话,阿卜杜勒老汉使用了六种语言,其中有一种比较接近蒙面人的发音。

“我刚才用了普什图语,波斯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那些人难道是土耳其人?”老汉沉思片刻,“他们不是塔利班,可能是基地组织的人。”

“基地?”刘汉东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臭名昭著的全球性恐怖组织,在新的敌人面前,自己以往那些辉煌经历全成了不值一提的小儿科。

“孩子,你回家吧,你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明天送你去喀布尔,那里有你们的大使馆。”老汉摆摆手,叹了口气。

“我要救同胞。”刘汉东坚定无比。

“年轻人,你会打仗么?”老汉递过来一些烟草,嚼烟草是普什图人打发时间的习惯,刘汉东接受了他的善意,答道:“会一点。”

老汉摇摇头:“你掌握的只是用枪打架的技术,距离打仗还差很多很多。”

刘汉东很是汗颜,他虽然当了八年兵,开过枪,杀过人,但是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火洗礼,老汉说的很对,那些小打小闹,只配称作用枪打架而已。

“普什图人讲究血族复仇,他们杀我族人,我必将以血还血,哪怕部族中只有一人也要血战到底,孩子,你不必卷进来,这场战争和你无关。”

“现在有关系了。”刘汉东道。

“你确定?”老汉盯着他的眼睛。

刘汉东庄重的点点头,此刻他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明白自己有一颗永不安定的心,无论是事业、爱情都无法羁绊住这颗狂野的心,就在这一刻他忽然醒悟,这才是自己想追寻的生活。

对不起了,妈妈,对不起了,马凌,请原谅我的自私…

“好吧,早点休息,明天早起,我教你怎么打仗。”老汉站了起来,准备去睡觉。

应急小组抵达喀布尔机场,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战区的气氛,机场位于群山环抱之中,候机楼只有两层,简陋失修,到处可见背着自动步枪的政府军士兵,出关手续很简单,大使馆的车在机场外等候,随车还有中国武警护卫,这是宋剑锋通过国家能源安全小组协调到的资源。

一名使馆秘书前来迎接他们,路上介绍了阿富汗的局势,美军撤离,基地组织重返阿富汗,整体治安并不乐观,但首都喀布尔还算安全。

“千万不要离开城区,如果一定要去其他地方,可以请求警察护送,或者花钱雇佣武装护卫。”秘书热情的讲解道,“这里条件比较差,你们还是住在大使馆吧,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千万别客气。”

坐在副驾驶位子上的秘书扭着头,满面笑容,仿佛迎接的是远道而来的亲人。

“谢谢你了,这么晚了还给你们添麻烦,真是不好意思。”杨旭道。

“应该的,驻外使领馆就是干这个的嘛。”秘书呵呵笑道,目光焦点在郑佳一身上。

杨旭有些尴尬,有些失落,但并未表现出来。

由于抵达喀布尔的时间较晚,政府机关已经下班,只能等待明天再去相关部门请求协助,大使回国述职了,代办设宴款待了国内来的同胞,席间一再保证,全力以赴,协助中炎黄的同志们营救同胞。

喀布尔夜凉如水,郑佳一彻夜未眠,一直在联络各方资源,直到东方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