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脸色白一阵红一阵,什么也没说就退下了。沈氏走过来闻了闻,皱着眉头问:“你身上这是花露水的味道么?闻着像是我们爷从山东带回来的东西。怎么用了这么多?可别是半瓶子都倒光了吧?”

翠玉脸色变得更厉害,说道:“四老爷好意,我们几个都有赏,我因为得了这个东西,觉得新鲜才多洒了些,哪里就去了半瓶子了?四太太真会说笑。”

老太太瞥了她一眼,说道:“又不是没见过花露水,怎的这般眼皮子浅?罢了,你下去吧。老三媳妇喝不得绿茶,我这里有放凉了的白水,给她灌些下去,擦点药油,一会儿就好了。”

沈氏却上前一步说道:“额娘,若翠玉姑娘用的真是我们爷从山东带回来的花露水,那可就不妙了。那是南边的商人根据古方做出来的,用了许多药材来配,其中就有牛黄和麝香,这都是不利于孕妇的东西,媳妇想,说不定三嫂就是闻多了这个气味才会难受,还是请位大夫来看稳妥些。”

这话说得老太太和其他几个太太都变了脸色,翠玉刷的一下白了脸,连忙跪下道:“奴婢不是有心的,求老太太明察。”

老太太没功夫理她,急急叫人去请大夫,又让人把佟氏扶到旁边房间的卧榻睡下,命人好生照料。不多时,大夫来了,诊过脉,说道:“只是一时气血不稳,好生安养,只要不再长时间闻那气味,就不妨事。”

那拉氏请大夫开了方子,就去安排人抓药去了。这边沈氏沉了脸,对翠玉说道:“看来是你涂了太多花露水,又在三太太身边站了这么久,才让她难受成这样的。谁都知道那东西是用药材做的,你当真不是有心的?”

翠玉咬着牙说道:“奴婢就是长了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做这种事,当真是不知道花露水里有牛黄麝香。”

老太太喝道:“好了,吵什么?!”她瞪了翠玉一眼,“你跟我老婆子这么久了,怎么就跟那起子没见过世面的村姑似的?花露水那东西,用一点是个意思,你涂那么多做什么?还不给我滚下去?!”

她转身对佟氏说道:“老三媳妇,你好生养着,等没事了再回屋去。这次是我的人不小心,我定会给你个交代。”

佟氏弱弱地道:“只是小事罢了,额娘就饶了翠玉姑娘吧。”老太太一摆手,她也就不再说话了。

晚上回到槐院,张保又张罗着叫人送汤送药,佟氏没好气地说:“行了,今儿在额娘那里就乱了一天,你让我安生些吧。”

张保讪讪地坐回她床边,说道:“我这不是担心你么?那翠玉丫头也是,怎么就洒了这么多花露水,害得你这般凶险。”

佟氏冷笑道:“还有什么缘故?不就是跟那位翠英姑娘一个心思?想着把四弟送她的花露水多搽些,好让四弟妹知道她有多得宠,真是没脑子,真想被收房,就应当学大房的翠萍,事事以大嫂子为先,才有可能得个名份,像她这样光会与人作对,难道四弟妹就不会给她使绊子了?”

她瞄了张保一眼,凉凉地说道:“说起来,她倒是比那位翠英姑娘积极得多,额娘开口那么久了,也不见翠英来给我请安哪。”

张保笑了:“这话我听着怎么就那么酸呢?你放心,我是绝不会把翠英收房的,二哥已经跟我说过了,他会另找一个好的来赔我,只是我已经谢绝了,改要了几样古董字画。”

佟氏闻言一个机灵:“这么说……”

张保使了个眼色:“我什么也没说。”躲过佟氏的拳头,才又笑着道:“今儿有个好消息,缺已经定下来了,是广州同知。咱们很快就要出京了。”

佟氏呆了一呆:“广州……这么远……”

张保笑道:“没事,远些也好,三藩才定了没几年,那里正百废待兴,正是我大展身手的时候,而且山高皇帝远,京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也传不到那里去。”

佟氏有些黯然:“都是我不好,夫君才会委屈选了这么远的地方……”

张保忙打断了她:“没什么不好的,我想过了,顺天府是个清水衙门,又要受气,不如外放的好。其他的缺,只有一个陕西的同知,我还不如选广州,那里年年都有许多洋人的船靠岸,油水足些,咱们也可以开开眼。”

佟氏破涕为笑,夫妻二人又谈了些出行的事,便睡下了。

==================我是躲藏在黑暗中的分割线==================

这时在正院上房中,却是另一幅景象。陪房的王嬷嬷和二房的翠珍都在老太太跟前侍候,却只少了翠英。房间中央正跪着的,就是今天闯了大祸的翠玉。

她嘤嘤地哭着,求道:“老太太,你饶了我吧,我真不是有心的。”

老太太不耐烦地说道:“我知道你不是有心要害老三媳妇,你只不过是冲着老四媳妇去的罢了,可你犯了大错是真的,如果我饶了你,这全家上下都会怎么看我?罢了,我也不打你,收拾收拾东西,这就出府去吧。”

说罢也不听翠玉的哀求,命几个媳妇子拉了她下去,一脸烦闷地坐着,用手揉了揉太阳穴。

翠珍见她不说话,便小声喊了一声:“老太太……”

“行了!”老太太喝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都已经这样了,难道你还要我装作不知道,叫老三去捡他二哥的破鞋吗?你有这个胆,我还没这个脸呢!”

一旁的王嬷嬷说道:“只是这样一来,二房就有两个人了,翠英日后能跟翠珍和睦相处吗?万一误了主子的事……”

翠珍连忙说道:“是啊是啊,她现在就老是看我不顺眼……”

“够了!”老太太说道,“就让她去,她这样巴着老二不放,图什么?不就是图老二有钱吗?她以为有了孩子,就能坐稳姨***位子了?哼,我就遂了她的愿,你且让着她些,自有人去对付她。”

她狠狠地说道:“辛辛苦苦养大的狗,居然反咬主人一口,就算再聪明,也不能留了!”

翠珍不禁打了个冷战,低头退下。王嬷嬷又问道:“可是这样一来,三房怎么办?现在老太太屋里,已经没有年龄合适的人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罢了,原来安排好的人,居然勾搭别的主子,今天老三媳妇在我这里遇险,偏又是我的丫头惹的祸,我也不好再开口说这个事,先放下罢,过几个月等她生了再说。”

=====================================================================

小妾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有没有人猜到他们要去的是广州?在群里聊天的时候,有一位亲有猜到……

有一点要说清楚哈,虽然我回复时常常“咳”或者“啊啊”或者“唔唔”或者“嗯”或者“啊……”或者干跪直接就是“……”,但这并不代表那个贴子就一定是猜对了,只是其中有一些留言中的某一两句话有猜到一咪咪,这点一定要说清楚!!!

居然已经有了那么多票了,原本还不到20万字时,以为会望尘莫及的那一位,居然已经赶上了,55555~~~~~~~~我好感动,谢谢各位亲们的支持,以后也请多多砸我票吧,就算没有PK票,推荐票我也是要的,总之,是票就可以,请砸我吧~~~~~~~~~~~~

六十一、解释

张保第二天就请了苏先生来商量外放的事。苏先生最近几个月都是住在府中客房,很是不惯,张保定了缺,他也放下了心,便兴致勃勃地谈起当地的风土气候。

端宁和淑宁两兄妹从母亲那里知道了父亲将要外放到广州的事情,也很高兴。佟氏却有些担心地方太过偏远,又怕路上不好走。

淑宁一摆手,说道:“这个不怕,我看过别人写的游记,要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走,走水路最好。我们坐船走京杭大运河,一路看尽沿岸风光。到了杭州,又可以歇两天,逛逛西湖,看看苏堤……”

端宁补充一句:“见识见识江南风光,还要尝尝那里的小吃。”

“没错,等歇够了,我们就沿着海岸坐船南下,一路上多的是繁华之地,补给歇脚都方便。反正那时起码都是九月了,台风季节已过,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一路经闽浙入粤,全程都不用走路,不必坐马车颠得那么辛苦。”

佟氏听了笑道:“你这丫头居然那么清楚路怎么走,看来看的山川地理杂书游记多,果然有好处。不过你好像弄错了,咱们是去赴任,不是游山玩水,都像你这样,何年何月才能走到啊?”

淑宁被她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便挨了母亲撒娇道:“我们就走水路吧。”

佟氏被她逗得笑了,说:“好,就依你吧。”然后又发起了愁,“只是要带些什么东西去呢?也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备好给我们住的房子。听说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那要不要带大毛衣服?多带些四季衣裳好了,药也要多带些……”

“额娘——”端宁哭笑不得地看着母亲,“那里又不是什么不毛之地,你至于这样么?”

佟氏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这不是担心那里没处买么。”

淑宁暗暗偷笑,然后才说道:“我知道,广州建城已有一千多年了,前明的时候就是南方大港,前几年朝廷开海禁,有很多洋人的船都是在那里停靠的。想来商人一定很多,这样一个商家聚集之地,衣食住行都是方便的,额娘就不用瞎操心了。倒是面粉之类的东西,可以多带些。”

佟氏不解道:“面粉?为什么?那里没有么?”

“有是有,但南方人多吃大米,少吃面食,就算有买,也是不多的。阿玛能领到的面粉定额不多,还不够我们全家吃两个月呢,倒不如多带些。”

端宁却不同意这一点:“就算带了,也只能吃上一段时间。终究还是要习惯吃米饭的,倒不如早早习惯了好。我就什么都能吃得下。”

淑宁睨他一眼:“哎呀,那当然了,这世上还有端四爷不能吃的东西么?”

端宁欺上来捏她鼻子,她便躲到佟氏身后,两兄妹打闹着,佟氏受不了,就赶他们到一边玩去。

佟氏正微笑着看两个孩子回复到以前开朗的模样,二嫫走上来问她道:“上回领回来的燕窝昨儿都用完了,去找总管要,至少要明天才能拿到,太太觉得……”

佟氏淡淡地道:“那个螺纹黄木柜子左手第二个抽屉里有一包燕窝,是周家夫人从前送的,先用那个吧。”

二嫫顿了顿,说道:“四太太昨天送来的东西里就有燕窝,不如先用了吧?”

佟氏摇摇头:“先收起来,别用它,现在小心些好,防人之心不可无,横竖那些东西多放几个月也不会坏,日后再用它不迟。”

二嫫会意地应了去。

佟氏转过头来看两个孩子,却见到他们已经开始谈论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了。

端宁说:“我听桐英说,那是一望无际的水,比我们见过的湖要大得多。”

淑宁奇怪地说:“桐英哥见过海吗?”

端宁道:“他哪有见过,不过是听别人胡说罢了。”

“那倒不是胡说的,大海真的是一望无际,大到你无法想象,等我们到了杭州出了海,你就能看到了。”

端宁坏笑道:“说得好像你真见过似的,几时见的?说来听听?”

难道她能说是穿越前见过么?她只好勉强说道:“我也没见过,想是在梦里见过吧。”

端宁笑了:“你这话倒和桐英说的一样,其实就都是骗人的。”

居然说我是骗人,可恶!

端宁又说道:“你方才说,广州有许多洋人的船靠岸,我听说洋人的船都是尖底的,难道不会沉么?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现代的轮船倒是尖底的,但鉴于刚才的遭遇,淑宁也不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