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娶亲,竟然就在这里定了下来。

王十六娘,一个长得极美的女子,我先前也曾经注意过她,并且也曾与她说过话,一同看过马球,但是她美归美,但其实我却并没有娶她的心思。事情发生后,我才知道已经由不得我了,我们家只能三媒六聘地将她替我娶进门。

我其实想反对,可是终于还是没有反对成功,毕竟我也做不出太激烈的事情,家里对我很不错,我不能让父母为难,特别是母亲,她一直为我操了太多太多的心;王十六娘虽然不怎么样,但事情确实是我做下的,我总不能让她带着我的孩子去嫁别人;当然,还有来自王家的压力等等…

婚礼在急忙间办好,但我却若有所失,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可能娶到玉枇杷,但现在才是真正完全失去了希望,我也因此对十六娘嫌弃起来,毕竟我先前已经改得很好了,就是玉枇杷见了也是赞了我的,可她却引着我上了钩,犯下了比先前所有错误都严重的错儿。

此后,我便再不必顾及了,反倒比先前玩得更疯了。是的,我反正也是一个纨绔,谁又能把我怎么样?就是有一次小舅子把我抓起来打时,我也是这样回答的,十六娘愿意嫁我,我也娶了她,你还要我怎么样?

王淳,我的小舅子,也就是后来的燕国国主,他最后也只得放了我,因为他知道我说的都是对的。我这个人虽然不是好人,但也绝不是坏人啊!

只是我再不想见到玉枇杷了,先前她来找妹妹时我有多主动地在花园里晃,现在就有多主动地躲出去。不知为什么,我就是觉得没脸见她。

可是我哪里能想到,我们果真再也不能见面了。突厥人南下,玉家北上,她随后也逃出京城了。此后她的名声便如日中天般地响亮了起来,京城人到处都在谈论她。

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不避讳谈起她了,而且慢慢地,我对别人说得最多的就是玉枇杷的传奇,因为我是那样了解她,后来又增加了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父亲当了大梁的皇帝,而玉枇杷是与梁为敌的燕地大将,别人不敢说,我却敢说。

大约说得多了,就又很想见她一面了,到了这时候,我早已经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见见她而已。

正好很快就有了机会,父皇正要派使臣到燕地,与燕国修好,也要将十六娘接回来,我便要求亲自过去,也得到了父皇的允许。能不能接回十六娘不重要,因为她走也好不走也好,于我根本没有关系,我只是想去燕地见枇杷,顺便游历一番。

枇杷依旧明丽动人,没想到的是她对我竟然非常和善,笑着说了些往事,便又劝我好好做人。若是别人这样劝我,我一定会不以为然,但是既然是枇杷说的,我便有了试一试的打算。

然后,我也没想到我就这样留在了燕地,而且慢慢开始改变了,守在枇杷的身边,原本难如上青天的事情就变得容易了。我就像枇杷说的那样,虽然不能成为治国平天下的英雄人物,但是总可以做到提高自己的修养,管理好自己的家。

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是,我竟然真地做得不错,虽然其间也犯了一点小错——其实是十六娘太妒了,我不过收了个侍女而已,她就闹得沸反盈天的。其实还不是因为我们住在燕国王府,她觉得有了依仗而已。

因为担心冲撞枇杷,小舅子发了火,当然我也挺不好意思的,自己的丑态竟然再次被枇杷看到,便决定再不拈花惹草,所以即使被小舅子赶出王府,住到了自己的家中,也果真改了老毛病。

在燕地的生活与先前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了过去的喧嚣和热闹,就似平静得没有波澜的湖水,但如果人生就一直这样下去,我也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完一辈子,应该也是非常好的事吧?

但是,谁又能想到?梁燕之间竟然重起战火。

在听到消息的那一无霎间,我是极灰心的,我的父亲,难道他一点也没想到我正在燕地吗?燕地的国主虽然是我的小舅子,可他对我从来就没有一点好脸色,也宁愿十六娘与我和离,他说不定顺便就借我的人头祭旗了呢。

很快我就从十六娘那里听到不会发生我担心的事了。原来,我是这样的无足轻重,不只我的父亲不把我当成一回事,就是燕地的人,也没有人真心认为我能够有一点点的力量左右时局——事实上,我也确实是这样的废物。

枇杷出征去了,我心里很是矛盾,既希望她能赢,也不希望父亲会输。当然我也知道他们之间必然会有一个赢一个输的,如果上天真让我选择,我还是不知道,但我决不希望枇杷有任何事,也不希望我父亲有任何事。

在这样的折磨中,过了大半年,燕地大捷的消息传了回来,而同时,我听说枇杷竟然在打了胜仗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初听到时,我完全忘记了燕梁两地的战争,只是一直在想,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大约不只我一个人,还有很多人都不能相信吧!但那确实是事实。

燕国大胜后,并没有乘胜西进,在虎台又驻扎了一个多月才回京,我想小舅子一定是为了让枇杷好好地坐月子,才会如此行事的。他对夫人那可真是宠到了骨子里,我早看得清清楚楚,也替枇杷开心。

对于小舅子不顾危险一定要去虎台,又驻在虎台一两个月不回,十六娘不快极了,未免又去了国主府上找岳父岳母说了一些酸话。

其实她就是妒嫉枇杷,因为她什么也比不了枇杷,我看着她上窜下跳的丑态,都懒得告诉她,“你所做的一切都一点用处也没有,只要小舅子对枇杷好,谁也没办法。而且,就算小舅子对枇杷不好了,也有无数的人要对枇杷好。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小舅子才不会对枇杷不好呢!”

对于枇杷这一次生子,我万分地感谢她。我总觉得如果没有枇杷生子,也许小舅子就会带兵打到京城去了。我虽然不懂得治国的大道理,但是初到燕地时就已经发现了燕地与梁是完全不同的,所有人都真心奉王家为主,也一定肯为王家去拼命打仗,而京城里的那些人却只知道与我父亲做对。

但后来的事情发生后,我却宁愿他们当时就攻打京城了,因为那样,我父亲母亲还有我的兄弟,我的侄子、侄孙、当然也有我的儿子们,都不必遭到那样凄惨的结果了。

京城的乱民攻下了皇宫,将曲家灭了族。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没逃出来一个,这是我父亲最信任的臣子王泽,在平定民乱后仔细查找后得出的结论。

至于我,听说京城里早就传言我已经在燕国出军前被杀了,就算我现在回去,也不会有人承认我就是我了。因为王泽已经顺应天意,登上了帝位。

第231章 曲七番外(二)

初听到曲家的噩耗时,我根本不能相信,也许是燕国为了打压他们的仇敌而故意散播的谣言。我们曲家,已经传承了好几百年,威威赫赫,聚族而居的就有几百人;我的父亲,是那样有权势,前朝的哀帝每次见了他都战战兢兢;更不用说我们家又早成了帝王之家,天命之所在,有神佛庇佑,又岂能轻易出事呢?

但是,当王十六娘像疯了一般地冲进来,向我大喊:“和离,我们和离!”时,我便知道事情是真的了。

一连多少天,她的声音都不断地在我耳边盘旋着,“我嫁给你时,就是看上了你是齐国公府的嫡子,可是,谁知你在家里是最没有用的!后来你们曲家总算当上了皇帝,我以为你定能被封为亲王,让我做亲王夫人,结果还是没有!现在你们曲家人都死绝了,只剩下你一个,竟然还没有人想到接你回去继承帝位,让我当皇后,我还跟着你这个废物做什么!”

看着十六娘怒气冲冲地离开了,我反倒轻松了。

先前的我,是我,是曲七,其实更是曲家的儿子,齐国公的儿子,皇上的儿子,太子的弟弟,燕国郡主的夫君。现在我终于成了真正的我了,什么也不是,只是我自已,甚至都不再是曲七。

我再不会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妻妾儿女了,也不会有皇子的身份,郡马的身份,也不再有人给我尊贵的身份,给我送来使不尽的钱财,替我去摆平我闯下的所有祸事了…

昏昏噩噩地过了几天,突然在半梦半醒间,我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已经将自己一生的福气都在上半生用尽了,甚至可能还多用了些,所以剩下的时光就是偿还先前欠下的债了。

既然如此,我该怎么做呢?为家族复仇是最应该的,但我虽然纨绔但却不傻,自是知道我没有那个本事,那么,立即就拨刀自尽是最合适的了吧。书上不是说生无可恋的时候就应该慨然赴死了吗?

我便试了几次,但是,并没有成功。原来死也是那样难的,我找了一把刀,只在手腕上割破了点皮就痛得不成了,肯定是下不了手的;我又试着投缳,可马上觉得脖子上勒得好难受,便赶紧用手抓住了丝带,结果从半空中掉了下来摔得半天没爬起来;后来我又想投河,结果水太凉了,刚打湿鞋子我就受不了,马上跑回了家取暖…

这样那样的死法都不容易,我觉得我还是关在屋子里饿死算了。不过,每到餐时,总有人送来饭菜,我又抵挡不住,每一次都吃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小舅子把我找了过去问:“你有什么打算?”

我原来是最怕他的,现在也不怕了,他最多就是把我杀死而已,正是我自己没本事做的,便连礼也不行地扬头道:“我在等着十六娘与我和离呢!”

小舅子冷笑一声,“就你们俩?还和离?赶紧去接了十六娘回去吧!”

我来的时候,本想好了不管小舅子说什么,都要与他对着干,让他生气,杀了我倒省事,但是他只冷笑一下,我的腿便软了,不由自主地就应了一声,“是。”于是就被几个人拉扯着去接了十六娘回家。

小舅子为什么不让我们和离,原来十六娘有了身孕!我看着她微凸的肚子,真是百感交集,如果她能给我生个儿子,岂不是曲家又有了后!

我又是恨十六娘,又是感谢她,终于还是在她每日的不满中照料她,十月分娩,竟然真是一个儿子。从此以后,我便再也没有寻死的打算了。

其实先前我有过好几个儿子了,但是都没有这一个儿子来临时对我产生的巨大触动。看到他,我突然想起了当年我离开京城时母亲对我说的话,当时我只当她又是唠叨,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自从我们家坐了帝位,我心里总是不踏实。你要去燕地也好,京城这边就这样了,将来若有什么变故,你也许就能逃出去呢,总算给我们曲家留下一点血脉,将来我在阴间也有给我上香祭奠的子孙后辈了。”

我整整几天几夜没睡地看着儿子,心里也决定了将来要如何。

我带着儿子搬出了郡主府,先前我在德州置下外室时曾买了一间小宅子,现在正可以住过去。昔日的下人都遣散了,只留下奶妈和一个仆妇,原本还要再留两个照顾茵儿的,但是茵儿说什么也不肯跟着我出去住,所以也就罢了。

过去的东西一样样地整理出来,什么玉冠金钩、各色绫罗衣物、数不清的荷包、扇子、挂坠等等,又亲自到店铺里换了钱,然后拿这些钱去买地。对了,我想明白了,什么都是虚的,唯有土地是最真实的东西,每年都会产出粮食,养活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

我要留给我的儿子一块地,让他有立身之本,为我们曲家传承血脉,给父亲母亲上香祭奠,将来也给我上香祭奠。

对于我这样的举动,十六娘差一点把府里闹得翻了,“你们曲家是大梁的皇帝,你是曲家唯一的血脉,不想办法将皇位从王泽手里夺回来,却反要躲到乡下去,你是废物吗?”

我只平静地向她解释,“我真是只是废物,你若是看不上我了,我们就和离,如果还愿意继续过着,我也听你的。儿子是我们曲家的,我要带他住到曲家,就是你是郡主也不能不讲理吧。”

十六娘果真是不讲理了,但是小舅子还是讲理的,他知道我们闹得不成了,便问我,“你是不是也想我出兵帮你夺回皇位呢?”

我赶紧答道:“那只是十六娘的想头,我自然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不杀我已经很领情了,哪里还愿意回去争皇位呢!就是我的儿子,你只看我给他起的名字就知道了,‘草’,就是将来他只要做一个草民,当然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那个谁说过什么怎么也烧不尽又生出来的,反正就是他要给我们曲家传承血脉的…”

小舅子略一笑,又忍住了,我便知道他是赞同的了。

十六娘却不依,“曲七是个废物,可是淳哥儿,你应该明白啊!王泽说曲家没人了,是欺骗天下,他此时登基当上皇帝来路根本不正,是篡位!只要你带着曲七率军攻下京城,向天下人说明曲家还有后人,曲七就是真正的皇帝了!到时候我们求仁堂王家身为后族,就要比王泽那只嫡系还要高贵了!”

王淳苦笑道:“姐姐,事情哪里像你想得那样简单?王泽能当上皇帝并不是偶然,他早已经谋划了很久很久了…”

“我才不信,你们都是骗我的!”十六娘近些日子一直就是这样,仿佛乡下的疯婆子,“你就是因为玉枇杷阵前生子要养身子才不肯兴兵的!对不对?对不对?”

我虽然不懂,可是也知道十六娘只是妄想,天下岂能是我这样的人能觊觎的?且她这样说枇杷根本不对,枇杷怀着身孕去打仗为的还不是小舅子,现在他正该要夫人好好养身子。便好心提醒她,“别人也说过我们曲家是篡位,要是真追究起来,还是要找李家的后人登基才对。”

小舅子便点了点头向十六娘道:“你还不如曲七懂事。”然后他便派人帮我在德州城外买了几百亩地,修缮了庄子,我们搬过去住的时候还很不错呢。

后来,我又在庄子里修了一个祠堂,虽然小小的,又没有碑文石像,但总算可以将曲家先人的牌位写了放进去,四时祭祀了。我带着儿子去给他们行礼时,为他们摆上田里产出的粮食、瓜果、菜蔬、还有从河里捞的小鱼小虾,焚香祷告,“祖宗们,父亲母亲,还有哥哥弟弟、我们曲家一家子所有人们,你们都知道,我是家里最没用的子弟,所以现在只能修这么个小小的祠堂,拿这些乡野之物来供奉,还请你们体谅些,随便用一点。”

“先些日子接到瑞华妹妹的信,她因为在玉华山修行,也逃出了那场灾难,说是玉真观为你做了几次法事,打醮洗业,不知你们是不是知道了。她听到我还活着,在田庄耕种,又说就在农庄过日子也很好的。”

“所以,我也觉得眼前的这些东西也很不错了,很多是我和儿子亲手种的,细细品起来还是很有味道。我每季还要送到燕国王府上去一些,他们府里的人也爱吃,说是比德州城里卖的东西新鲜呢。”

“十六娘那里我也送,先前虽然都是白扔了,但被我劝了几回,现在也好些,再不平白地糟蹋东西了。”

正说着这些有用没处的话,草儿却突然道:“父亲,我想母亲了,还想那里桂花糕,我们去郡主府吧。”

我便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道:“也好,你乖乖地给祖宗、长辈们叩了头,明日我便带你回德州郡主府上。”

看着草儿行了礼,我又小声念了几句,并不让儿子听到,只是给曲家长辈们听的,“十六娘是不大懂事,你们大人有大量就不要计较了,她总归给我们曲家生了两个孩子,而且先前她在曲家也受了很多委屈,现在又是郡主,而且也是真心疼爱孩子的,我们就都让她一步吧。”

“现在草儿略大一些了,更会时常想起母亲,他知道他母亲是疼他的,而且郡主府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就是德州城内也要比乡下热闹得多,小孩子更是好奇得紧。”我看着儿子,说不出的喜欢,“我想草儿喜欢玩就让他多玩玩,现在我们这样穷他也不能养成纨绔,再说就是成了纨绔又能怎么样呢?我这一辈子还是不是过得很好?”

第二天,曲七便带着草儿回了郡主府里,虽然十六娘曾与他闹得很僵,且一定不肯来乡下,但后来便也放松了,春夏之季来了几回赏景避暑,只是没进祠堂而已。而曲七一年也要几次回郡主府,毕竟他们并没有和离。而且茵儿也慢慢大了,就快到了议亲的时候,父母若和离,总归会影响她的亲事。

所以曲七早就想通了,其实他和十六娘不管怎么闹,最后日子还要这样过着,不说儿女的将来和日常的琐事,只说大道理上,英雄配美女,国主配将军,自己和十六娘就是废物配傻瓜,纨绔配恶妇,再合适不过了!

第232章 阿鲁那番外

玉枇杷始终不知道,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就抱过她,而且还将她摔了一跤。

那一天,她的哥哥抱她出来一起玩,有几个伙伴便相约着要出城,他抱着枇杷没法子去,可是又想去。后来左想又想,便将她交给了我,从袖子里拿出几个铜钱给我,“拿去买糖吃,你和她一人一半,只是要好好哄她,还有千万不要被我娘知道了!”

大家都以为我是因为想吃糖才答应哄着玉枇杷的,但其实用那几个钱买的糖我根本连尝都没尝一下,全给玉枇杷吃了,甚至我过年时得的那一个钱,也添在里面买了糖给她吃掉了。我就是很喜欢哄她玩,是什么原因也说不好,就是觉得她特别特别的可爱。

当时,她大约只有两三岁,黑黑软软的头发只有几寸长,用花绳扎了几个小小的冲天辫,身上穿着红花布小袄,红色的小裙子,一双绣了花的小鞋子,再衬着她白胖胖的小脸,黑亮亮的眼睛,营州城里就没有比她再好看的小娃娃了。

我喜欢得不得了,她要去哪里,我就带她去,她要快跑,我就背着她快快地跑,把她逗得一直咯咯笑,结果不小心袢到了一块石头上,我们都摔倒了。

当时我吓坏了,以为她一定要大哭了,再不要我带着她玩了,也不顾拍拍自己身上的灰先把她抱起来,没想到她并没有哭,却问:“哥哥,你摔痛了吗?”

我当然摔痛了,因为摔倒的时候,我怕她被摔伤,便尽量向前倒去,让她跌在我身上,这样她总能摔得轻一些,但是我却摔得很痛很痛,可是我却说:“我一点也不痛,你痛吗?”

她便稚声稚气地答道:“我也不痛。”

“那好,你吃了这颗糖吧,”我把糖拿出来给她吃了,又告诉她,“千万别告诉你哥哥我们摔了的事。记住了吗?”我不让枇杷告诉她哥哥,不是怕哥哥会打我,而是怕他再也不让我帮他哄枇杷了。

“记住了。”枇杷郑重地答应了我,然后她果真没有告诉她哥哥。而她哥哥见我哄她哄得很好,在这样的时候便依旧把她交给我。

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因为玉家只她一个女儿,十分地娇养,她的母亲寻常都带在自己身边的。而且随着玉枇杷一点点地长大,就更加地不肯让她随着他的哥哥们出来玩了。

偶尔再见到枇杷,她的头发早变得黑黑长长的了,梳得整整齐齐垂在两肩,上面系着漂亮的丝带,身上穿着亮闪闪的绸缎衣服,还绣了很多好看的花,牵着她娘的手规规矩矩地慢慢走着,可是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却忙不迭地向四处看,见了我却已经不认得了。

营州城内的人都知道玉枇杷的娘是与我们不同的人,她是从京城来的,会写字,也会画画,还会弹琴,大家也都知道她要把枇杷教成像她一样的女子,而不是营州街头常见的粗鲁女孩,这也是我越来越见不到她的原因。我时常想我再也不能带着玉枇杷一起玩了,听她用好听的声音喊我哥哥了。

可是,谁能想得到呢?

该死的突厥人做尽了恶事,玉家与营州其他人家一样,在卢龙和营州两城中失掉了家里的男子,就连玉枇杷的娘也病倒了。

玉枇杷换上了粗麻的孝服,她每天都要出门给她娘和她三哥找大夫、抓药,又要去买菜买东西,然后她就跟我们一起出城打猎了。

刚刚十岁的玉枇杷已经懂得很多东西了,她会读书写字,而且功夫也练得好,还学会了玉家的连珠箭,再加上她是玉将军的女儿,没几天就成了小伙伴们的头领,我当然也是最支持她的人。

我们在一起打猎,在一起守城,后来,我又陪着她到了京城,去了大漠。不管在哪里,我都非常开心,枇杷虽然不记得我是抱过她的哥哥了,可是她依旧对我特别好。她会在京城里的公子贵女看不起我时让我与她同席,她会在众人面前说我是营州最有名的勇士,她会将她最秘密的事都告诉我,她还会在任何时候都信任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明白了人长大了都要娶亲的,第一个冲到我脑海中的念头就是我要娶枇杷。

可是,我又知道不能。枇杷应该嫁给更好的人,比我好得多的人。所以我从没有对枇杷说过要娶她的话,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急匆匆地跑来问我,“阿鲁那,你是想娶我的吗?”

那时候,她已经嫁给了燕地的少主王淳。对于王淳,我到京城不久就认识他了,也听说他和枇杷是同年同月同日同辰出生,他的祖父和祖母与玉将军和杨夫人早就商量着要给他们订亲。

大约就是因为他与枇杷的生辰一样,而且还要与枇杷订亲吧,我是很讨厌他的。可是我亲眼看着他对枇杷那样好,一点也不亚于我对枇杷的好,特别是他亲自到大漠来接枇杷的那一次,我终于觉得不再讨厌他了,也能心平气和地承认他娶枇杷很好,又一直看着他和枇杷订亲成亲。

现在听了枇杷这样问我,我惊得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知道,如果我说了,你一定会嫁给我的!”这个我是确定的,如果枇杷没有与别人定亲成亲,她是一定愿意嫁给我的,因为她对我太好了,从来都把我当成最亲密的伙伴。

枇杷便哭了起来,她哭得很伤心,我第一次看到她哭,就是这种伤心欲绝的大哭,她一定是以为我很伤心才这样哭,但其实我并不伤心,因为我知道王淳比我还要好,他更应该娶枇杷。

我急得不知该怎么哄她,想了半天,才想到,“你虽然嫁给王公子了,可是我们总是一伙的,要是王公子敢对你不好,我就替你打他!你说打哪里就打哪里,要是我打不过,就叫了我们少年营的一大群伙伴来一起来打,打断他的腿都不算什么!”

枇杷终于收住了哭声,告诉我,“他不会对我不好的。”

其实我也知道,王公子一定会对枇杷很好,所以我才会让他们成亲,否则,他还真别想娶到枇杷!这些话,我对着王公子也是这样说的,他是个聪明人,完全相信我说的是真话,也一再保证会对枇杷好。

就这样,我放心地回到卢龙了,因为我终于想通了,今后我要帮枇杷,并不是再形影不离地跟在她身边,而是回到营州,守住卢龙。

在德州的日子,虽然过得很好,但是只有回到卢龙,我才觉得真正舒怀,这里才是我真正的家,毕竟是枇杷带着大家从原来的废墟上一点点重新建起来的,每一处都有着我们的汗水和心血。突厥人时聚时散,时强时弱,但是只要有我们卢龙在,他们就绝不可能再轻易深入营州,杀我们的人,抢我们的东西。

没多久,木朵也回到了卢龙,她的事情我是都知道的,也觉得她回来是对的。国主府上是富贵,但是若没有真心相对的人,又不能守着自己的孩子,就没有什么值是留恋。而且她与我一样,一回到卢龙,便精神百倍,带着儿子,打猎种地,样样来得。我又将她请入了卢龙军中,她毕竟在枇杷身边很久,也学得枇杷的很多才能,帮着我守卢龙也是极好的。

待到燕梁大战之时,我就把卢龙交给了她,自己带了卢龙和营州的铁骑第一批去了武川。枇杷有召,我们营州军自然是第一个要冲上去助阵的。

跟着枇杷,自然是战无不胜,我们拿下了虎台,枇杷又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这个儿子原本说是要过继给玉家的,在收兵回营州时,王淳和枇杷便要让玉老将军带回营州,可是老将军说什么也不肯,只说当时因是王老大人临终遗言,他才顺口答应,又说枇杷拼着命生下的儿子,自然舍不得离开的。

我也帮忙去劝国主和枇杷,“我们营州人都说孩子离不开娘,你们怎么偏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走呢?就连木朵回营州都知道要把孩子带回来中。再说,人不过活一世,姓什么有什么要紧,何况玉家已经有了木子,将来我有了儿子,就让他给木子当上门女婿,将来生了孩子都姓玉好了。”

枇杷听了笑不可支,“可是,你还没有媳妇呢?”

“媳妇还不容易找?”我看看王淳,当初我是怕他万一对枇杷不好,将来枇杷要离开他,才一直没有成亲。现在看他对枇杷这样关切,我也就彻底放心了,“我这次回卢龙就准备找媳妇了,一定找一个好生养的!”

后来,我就娶了木朵。我们都是一起长大的,彼此都知道对方的性情人品,又合得来,且她果然是好生养的,给我生了十多个孩子,养活了九个,加上她先前带回的儿子,我们一共有十个孩子。这十个孩子我全都一样的喜欢,他们也都当老大是亲兄长。

后来,没想到的是我的亲儿子并没有与玉木子成亲,而是老大到了玉家。他成年后知道自己的来历先去了德州,可因为舍不得这里的亲人,当然最舍不得的是木子,最终又回来了。

第233章 王泽番外

登基这一天,完成了一系列繁复的礼仪,我终于登上九重宝座上时,又一次想到了玉枇杷。早在好多年前,我就告诉她,我会登上这个位子,然后将她郑重地册封为天下最高贵的女子,相伴在我身旁。

可是她就是不肯,只因为我当时不能将正妻的位置留给她。

在提亲之前,我一直在犹豫,隐隐感觉到她会不高兴,但还是没有想到枇杷能如此反对,让我们从此成仇。后来,我一直看着她行事,才明白过来,在玉枇杷的心中,尊严、名誉、自由等等,是比一切都重要的,她可以为了这些牺牲生命,是以她觉得我把她当成姬妾之流是最大的污辱。

她虽然擅长带兵打仗,有勇有谋,但本质却是单纯到了极点,纯真而善良的小女孩,再想想当初枇杷之所以能吸引我也正是如此。

我一向认为自己最有识人之明,但是对自己身边最好的朋友,却根本没有看清她的本心,她是不会为了权势财富折腰的人。但也因为她的坚持,她变得越来越强,就连我也要仰望她。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当时我三媒六聘地娶了枇杷,是不是更容易走到如今这一步呢?应该是那样的,求仁堂就是与玉家联姻才坐稳了燕地国主之位,其间玉枇杷更是为燕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世上的事并没有可以假设的,当时的我一心认为想要登上这个宝座,就不能娶玉枇杷,无论是家世还是势力,玉家都差得太远了,他们根本不能帮我太多。

而想要达到我的目标,我一定要借助更有力量的姻亲。

从我很小的时候,太夫人就告诉我太原王家嫡支从我曾祖父那一代开始就是单传,到了后来就愈加地艰难,我虽然是遗腹之子,却生而不凡,正是要负担起振兴王家的重任。我也认可王家正是我的责任,甚至,在看到李唐帝国末年的乱象,我的野心还变得更大了,早已经超越了单纯振兴王家,而是思忖要像当年汉高祖一般,成就世上最大的家业。

如何能将天下变为王家的私产呢?我虽有野心,但其实也是很茫然的,而且这样的想法又没有人可以一同商量,只能从史书中历代的帝王传中去寻找,去琢磨。

先前,我觉得王莽的办法是很实用的,于是我便慢慢建立了极好的名声:世家出身、才华出众,礼贤下士,名列京城四公子之首。

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头,但没想到的是,那一年突厥人突然攻入京城,我们王家差一点便被灭族了。幸而我带着家人和一些京城百姓守住了崇仁坊一带,熬到了勤王大军到来,王家老老小小才保住了。

从这时起,我更认识到了武力的重要,为自己谋了左千牛卫将军的官职,下了决心与几个藩镇节度使联姻,其中就有营州的陈家。

玉枇杷之所以能进京,其实就是我与陈家联姻中的一个小小交易的结果。

我亲自去接了玉进忠,虽然知道陈节度使想将他置于死地,但是我的计划却未必如此,因为玉进忠确实是一员极难得的猛将,如果收归已用会更好。

玉进忠是大祖父一手提拨起来的,与求仁堂王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先前他入京送公主和亲时就住在求仁堂,我也因此知道了他的功劳本事。

若是想要玉进忠成为我的人,首先就要他与求仁堂离心,但是这并不容易,因为像玉进忠那样憨直性子的人最固执,如果不用些法子,就是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会改变心意的。

办法还是很容易想出来的,我深知求仁堂的底细,早在上一次玉进忠来时将梅氏送到了玉进忠身旁,然后又看着她怀孕生子,现在正好拿出来一用,将梅氏送进玉家,正好搅一搅求仁堂和玉家的关系。所以也正要先将玉进忠接到王家来住。

正因为这些前因后果,我便见到了玉枇杷。

这也是我明白缘份这一词的开始,玉枇杷有胡人血统,家世寻常,长相也是不是顶美的,可是我就是一眼便喜欢上了她,以至于有些失态。要知道就是面对突厥人时我也没有失态过,但是我就是在她面前失态了。

好在,她第一次见了我也失态了,无庸置疑,我对自己的相貌和风度也有信心,一定也给了她巨大的冲击。

即使到了现在,我和玉枇杷已经各自成亲,又都有了儿女,我依旧认为我们是最有缘份的,如果不是当时我行差踏错,我们一定能成亲过着很好很好的日子。

毕竟我要比王淳早认识玉枇杷很久,而且从一开始就和她相处甚好,并不像他们见面就成了仇人,一直到了太夫人向枇杷提出要她做妾之前,枇杷其实对我都要比王淳好得多,只要我当时认定要娶她,我想不管是她本人还是她的父母应该都不会反对。

但那时候的我,却没有这样想,见了玉枇杷一面后的决定是不与玉枇杷多来往,其实那时候的我,便已经已经隐约觉得我是不可能抗拒她的吧,所以才急着躲避的。

事实也是如此,我还是在不久后忍不住迈出与她来往的第一步,并与她渐渐地熟了起来。在枇杷之前,我并没有与哪一个女孩如此亲密过,因为太夫人希望我将来的家宅平静,不要再有她当年经历的故事,并没有在我身边放女人,而我更是觉得还不是耽于儿女私情的时候,当然也是没有人与玉枇杷一样,让我真正动了心。

总之,与玉枇杷在一起的日子是很新奇很快乐的,与她一起吃东西,我便会觉得那食物便是世上最香甜的;与她一起品茶,那茶水便是世上最清洌的;与她一起饮酒,那酒便是世上最醇厚的…

因着玉枇杷的出现,我改变了很多计划,也为她做了不少,而且我一再告诉她,我不会负她,但她却并不相信,反倒只记得我曾利用过她的信任,欺骗过她,伤害过玉家。最终,她决绝地离我而去。看着她在夕阳的余辉下,摘弓搭箭向我射出了雷霆一箭,我自忖必死无疑。

果真死在她的手上,我并不会懊悔,因为那样她永远都会记得我,一辈子都会为了她亲手杀了我而难过。可是玉枇杷,她最终只射出了一只没有箭头的箭,我们彻底义断情绝了。

再后来,在马铺城外,我们再次相遇,果然只有冷冰冰地交易。

其实哀帝出京落于突厥可汗之手,这其间既有偶然,也有我和齐国公的推波助澜,当然目的是我的岳母永平公主,她实在是个太强势的人,紧紧地控制着小皇帝,也紧紧地把握着朝政大权,压得我们没有任何机会。

我们本打算以金帛赎回皇上,借此机会将皇上控制在我们手中,但是没想到枇杷再次被卷到了这件事情中,她拒绝了我的帮忙,执意以身换回皇上。

看着她离开的身影,我心中说不出的痛,她竟然如此恨我,宁愿去大漠也不肯与我回到京城;但反之,我同样也有着说不出的轻松,枇杷去了大漠,便永远不可能再嫁给王淳了。我宁愿毁了她,也不愿她嫁给我的那个堂弟。

越是因为世人都知道王家嫡系与求仁堂的关系,我越是不能众人面前将我们间表面和睦,实则不和的内情显露出来。王淳想来也是一样,我们堂兄弟永远在暗自攀比,我们会比谁的姿容更胜,谁的风度更佳,谁的学识更好,谁的前程最远大,当我知道大祖父早有意为王淳与玉枇杷定下亲事时便明白玉枇杷也是我们的一场博弈。我输了,但也不想王淳赢。

可是,王淳和玉枇杷终于还是成亲了,而且他还在我称帝之前就成了燕地的国主。但是今天,我登上了帝位,比起燕地之主,我的疆土要更广阔,我的权势要更大,我的子民要更多。现在,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告诉玉枇杷,“当初你不肯相信我,现在你看到了吗?我是一定能成功的。”

曲家之所以能称帝,其实是在我的极为帮助之下,大唐虽然已经没落,但是泱泱帝国,过去无数的辉煌仍在人们的记忆中,无论是谁要取代,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个大罪我不会让它落在我身上,还是让曲家人担着吧。

果然,即使曲家皇帝要比大唐末代的几位帝王要勤于政事,体恤百姓,但是“篡”字却牢牢地印在天下人的心中,没有人真正信服大梁,各种乱象丛生。

为了平乱,曲家不得不借引狼入室,借助于突厥人,然后又不得不祸水东引,与燕地交战。这时,我知道我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了。

皇宫被乱民攻下,曲家灭族,我顺理成章地登上帝位,重新收拾河山,比大唐末世和梁时都容易得多了,我亦有信心成为魏武、隋文、唐宗一般的人物。

比起大唐盛世时的万里疆域,现在能归于我手中的州郡尚不足一半,这其中还有一些表面归附,其实心存疑虑的,但是,毕竟我已经占据了中原的正统。

眼下首要之务是驱逐突厥,平定民乱,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这些求仁堂在燕地做得就很好,对此我不会讳言。但是燕地一隅永远没法与中原大地相比,只待人口繁衍,府库充实,便是我尽收天下诸多藩地之时。

而燕地,迟早会到我的手中。

第234章 青河番外(一)

今天是大公主出嫁的日子,皇上和皇后送了嫁,也难得地在一起用了晚膳。算起来,自正旦之日他们共同接受朝臣命妇们的朝拜后还是第一次见面呢。

皇后显然心情非常复杂,喜悦里又夹杂着种种说不清的情绪,倒不再像平日一般高傲自持,一个眼色令内侍和宫人们都退了下去,亲自执了酒壶给皇上和自己斟了酒。

绣着金凤的大礼服如此的繁复,皇后纤细的手臂似乎弱不胜衣,但她却用与平常时不一样的豪迈动作将酒一下子倒入了口中,仿佛她不是尊贵的皇后,而是江湖儿女一般,慨然叹道:“我唯一的心事也了了。”

其实,还是少女时代的皇后尽管出身显贵,但却生而就带着江湖儿女的豪情,她胆大包天,待人真诚至极,喜欢打马球,甚至还做出与王淳私奔的傻事,与玉枇杷真是一见如故,自从高山流水遇到知音,两人便可以为对方付出一切。

玉枇杷宁可得罪田令攸也要保住了皇后的名誉,而皇后以死相逼令永平公主护住了玉枇杷。她们现在虽然相隔千里,又从不通音信,但是皇上却知道其实他们之间的情谊并没有减弱,只是她们都觉得这样才是保护对方而已。

皇上便轻轻笑了起来,端起酒也陪着她喝了下去。皇后这话说得如此不经头脑,若是让别人听到了,一定会劝谏她,身为皇后,她怎么能认为自己生的大公主是她唯一的心事呢?皇上的所有子嗣都是她的儿子,这些皇子们的事情才是她更重要的责任才对。但其实皇上却知道这才正是她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