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哪怕是藏经阁的管事长老也没有擅自带人入主楼的权力,这座木楼从上到下都被元徽捏在掌心里,任何一个有幸进出它的人都要将自己暴露在元徽的眼皮底下,那些外门弟子和洒扫道童更是无缘窥得大门。

青木是特殊的,他虽然是道童,却由元徽一手点化而出,生来就在主楼之内,平素都伴在元徽左右,因此他引着暮残声过了拱桥,站在了主楼大门前。

离得近了,暮残声这才发现这座楼竟然是用一棵巨大古树改建而成,木纹蜿蜒尚可辨,也不知道这棵树究竟生长了多少年,未能开智得道,便被修士们截枝挖空,建成了一座原生木楼。

青木运指如笔在紧闭的大门上飞快书写,指尖划过之处墨痕凭空而生,连成一道龙飞凤舞的符箓,待到墨痕隐去,大门无声向内敞开,漏出点点幽光。

此时正值清晨日出,木楼里还似黑夜一样,只有刻在地砖上的无数符纹散发出微白光芒,将这里映照如月洗一样。陈旧的书墨气夹杂着古木香扑面而来,暮残声抬头一看,这座木楼的内部是环形构造,当中一道盘龙木梯转折连同楼顶和底层,七层圆形长廊回旋相隔,每一层都摆放着书架,下面四层分别是纸书、竹木卷、兽皮和骨牌,显然是按照年代演变分门别类。

青木未在这四层做停留,带着暮残声沿着木梯直往上走,到了第五层就不见书架,一枚枚玉简排列整齐地悬挂在墙壁上,若是暮残声没有猜错,里面记录的应该是心诀或功法之类的东西。

元徽就在这一层等他。

满身书卷气的老者手持一枚玉简,将它抵在眉心以神识查阅内容,听到脚步声后,他随手将玉简挂在空缺处,向这边含笑看来。

青木向他弯腰行礼,便识趣地告退了,暮残声下意识看了一眼,只见道童回到了一楼,动作熟稔细致地开始打扫书架,半点也不窥伺这边。

他收回目光,对元徽抬手道:“晚辈暮残声,见过元阁主。”

“不必多礼。”元徽轻轻摆手,一道水波似的结界便在脚下升起,将上三层与下四层的空间隔绝开来,暮残声再往下看去就只见一片模糊扭曲的影像,半点不漏声色。

元徽对暮残声微微一笑,示意他去看这成百上千枚玉简:“小友,你可知这些是什么?”

暮残声道:“素闻藏经阁有万卷妙法,想来是修士们梦寐以求的法诀吧。”

孰料元徽摇了摇头,道:“那些东西不值留在这里,四方大殿的藏书已囊括了当世玄门邪道诸般法诀,纵是远古禁术也只摆放在下四层里,上三层所藏不与之同流。”

暮残声心下微动,他猛然想起在昙谷辛家宅里,萧傲笙曾提起少时尾随灵涯真人进入藏经阁顶楼偷看禁书,因此得知远古人族的演变特征,可是在举世皆知的历史和传说里,人族都是诸神归元后才诞生的,他们继承了远古神明散落在世的灵源,因此天生道体,与神相似。

两种完全对立的说法,前者封存楼阁不出,后者流传千古不绝。

暮残声没有贸然把这些想法说出来,他只是赧然道:“晚辈见识浅薄,委实愚昧,还请元阁主指点。”

元徽似笑非笑,他已经是老成了精,平日里跟个白面团一样绵软,实际上心里包着团五味杂陈的馅儿,对很多人事都看得清楚,只是从来不点破。

因此他没有戳穿暮残声这个谎言,而是顺着对方的话说了下去:“这一层封存的是‘记忆’。”

暮残声一怔,就听元徽道:“如今乃是修行盛世,玄门正道也好,邪魔外道也罢,若论法诀都多不胜数,可要说惊艳绝才之辈却少有。你应当知道,功法学得再好,若不能将它在实际中运用自如,那就是毫无意义的空谈,许多大能者傲视苍生,比起所修至上法诀,那些从生死对战里积累下来的经验记忆和他们证道突破时的感悟更为可贵,而此一层就是专门封存这种‘记忆’。”

从古至今,囊括正邪,从无数修士中选取千百位惊绝之辈,才能成就这千百枚玉简,任何一枚都轻若鸿羽,却承载着某个大能修士一生之重。

暮残声再看它们,眼神已大不相同,单论这一层玉简的价值已是无价,可其中同样蕴藏杀机——当你试图通过这些玉简寻找修行捷径,就要张开神识接受玉简原主人的记忆,元神修行不足者极易意识崩溃,就算坚持下来,也如代人在玉简中活过一世,沉迷不可自拔,少有能在最后保持本心之辈。

可是有一点他想不通——修士对于神识记忆最为重视,多不允许外人窥探,更遑论留存于物件之上,藏经阁是如何做到拥有这些玉简的?

“这些玉简的主人大多出自破魔之战。”元徽似是看出了他的疑惑,“千年前魔祸席卷玄罗,五境生灵涂炭,亦有无数修士摒弃偏见私利,联手共抗邪魔。彼时藏经阁建立不久,这些玉简本是为了记录战况,后来开始留存遇难修士的记忆传递遗愿泽被同袍,渐渐发展为战时经验记忆共享,尽最大可能获取情报,减少战损……那是一个乱世,也是英豪辈出的盛世,自破魔之战后,千年来能有资格留下玉简的修士已寥寥无几。”

顿了顿,他看向暮残声:“老朽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这里添上一枚属于你的玉简。”

暮残声一愣,随即笑道:“元阁主太看得起晚辈了。”

“自谦是好事,可过分自谦便是自负与虚伪,实不可取。”

不等暮残声回答,元徽的目光已定定落在他身上,“当初灵涯真人听到这句话,可是一笑之后便慷慨相应,让老朽有幸留下了剑道第一人的玉简。”

暮残声面露苦笑:“晚辈何德何能,竟与灵涯真人相提并论?”

“你是要比他滑头。”元徽轻笑一声,“萧夙这个人直来直去,没你这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也好,左右他走过的路,你不会重蹈覆辙。”

暮残声眸光微沉。

从天净沙里元徽打断常念的话,到坤德殿上的维护,现在更是打破藏经阁固有的规矩,让他一个戴罪之身的外人进入主楼,元徽对他释放的善意已经不能用“厚待”来形容,好到让暮残声警惕。

“萧夙曾经救过老朽的性命,我们生死相交,可惜老朽尚未报答一命之恩,他已经陨落了。”元徽淡淡道,“本以为这个恩情再无还报机会,直到老朽见到了你……萧夙真正的传人。”

暮残声登时笑了:“元阁主这个玩笑可不好听,重玄宫上下皆知灵涯真人只有萧师兄一个亲传弟子,晚辈虽是蒙受机缘,也不过得悉武道外功,不得内门玄机,全赖与萧师兄义气相投,却不敢冒认这个师父。”

“萧傲笙是他的亲传弟子不假,可他学的是无为剑道,而非萧夙的三神剑道。”元徽直视他的眼睛,“你的确没有拜他为师,手中未曾执剑,可你的道便是三神剑……亦或者,老朽再说得仔细一些,你是宫主与萧夙共同的传人。”

暮残声嘴角的那点笑意终于消失了,他面无表情地看着元徽。

哪怕他全身灵力被缚灵锁禁锢大半,元徽也在这刹那感受到芒刺在背似的敌意,当下笑着摆手:“不必这样警惕,倘若老朽真要对你不利,昨日在天净沙和坤德殿便不会帮你。”

暮残声眼睛微眯,元徽这句话仿佛佐证了他某个猜想:“假如昨日在天净沙,元阁主没有出言打断,天法师会说什么?晚辈……又会如何?”

他实在是一点就透。元徽心下感叹,同时摇头道:“尊者目观无极,老朽何能知悉?至于你,须知命数一说本虚无缥缈,因未知而衍生无限可能,倘若将这个未知变作已知,看似掌握未来,实则斩断了通往其他未知领域的道路,如此得失外人难以判定,老朽自然也不知你会如何。”

暮残声把他说的每个字都在心里咀嚼了一遍,乍闻是说命数玄妙,内里却似还有深意隐藏,一时难以明晰。

“《浩虚功》这门心法乃是宫主所创,天下知之者不过三人,萧夙业已在千年前身死道消,只要她不提起、老朽不说破,世上就无人知道它。”元徽看着他道,“现在,又多了一个你。”

默然许久之后,暮残声想起净思昨夜的态度,终于松了口:“阁主与这心法有因果?”

“然也。当年萧夙获悉自己有一百九十岁大劫之后,宫主便有心为其避祸寻找生机,难得因私废公,着老朽暗中打开藏经阁,将奇门六册借阅于她。”元徽长长地叹了口气,“萧夙所修剑道出自《奇门天兵册》,为震慑万邪更以元神为剑,若要从根本上修补他的缺损,也必得从此入手,故而宫主历经数载,结合天兵、天玄、天武三册精髓,创出《浩虚功》,便是希望他能以此修炼元神,可惜……”

她生平第一次费尽心血的一念徇私,到头来只换得天命难违。

暮残声想到在天铸秘境里的见闻,一时哑然难语,可他也在心里有了更多的疑惑——净思暗中以三神剑道铸炼自己,元徽为她隐而不言,可昨夜净思提起此人却似讥讽不屑,这二人之间必有纠结,关键点应当就在萧夙身上,而元徽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尽信。

萧夙进入剑冢第十八层,该是目睹了同样的虚余残念,并在那里留下了《三神剑铸法》,说明能够进入那一层的人必与其有某种共通之处;从那层塔室出来,直达问道台与天净沙,常念曾为萧夙批命“一百九十岁大劫”,那么昨日他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暮残声一念及此,再将元徽刚才的回答细想了一遍,蓦地出了一身冷汗——天法师可以预见未来轨迹并从中择取最优方向以推动众生繁衍发展,这证明他虽然不能改变命运,却拥有干涉命数走向的能力。

元徽说未来有无数种可能,那么“一百九十岁大劫”应当也只是萧夙命数的其中一种走向,因他和净思都听到了常念说出的这一种,便将其作为了已定的命运轨迹,从而一步步往这个方向偏移,最终踏上与批命相合的结局。

暮残声的背后衣衫已经被冷汗浸透。

萧夙战死于寒魄城,常念没有对他下过杀手,只是从一开始就用既定代替了未知,关闭了他剩下无数条可能通往生路的门。

他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他而死。

可是暮残声不明白,常念为何要这样做,须知灵涯真人号称“剑道通神,人修第一”,在寒魄城凭元神之力一剑斩魔龙,其剑其人堪称举世无双,有他作为重玄宫剑阁之主,当是千古难得的重器。

诸般疑惑涌上心头,暮残声脑子里已经是一团乱麻,偏偏元徽在这时抬手化出钟灵册,摊开到其中一页:“今日找你来,老朽也是得了三位尊者开明,要赐你一场无上机缘。”

暮残声心中一凛,他想起净思说过的话,抬眼果然看到那页纸上有一只白虎,它虽在画中,却好似是活的,在书页翻开刹那,原本趴着的白虎站起身来,向着书页外的他们发出咆哮,声不入耳却直抵心中,顿时连魂灵都震颤起来。

“你身上的破魔令虽然被拔除,可重玄宫当日通传五境,以法印悬赏抓捕魔物,如今他已经被关押在遗魂殿,饶是你现为戴罪之身,重玄宫也不能全然抹去你的功绩。”元徽将这一页撕下,“因此,本座提议让你参悟白虎法印,仅此一日。”

在寒魄城之祸解除后,因为魔龙已不在其中,天铸秘境不仅被重新封印,连同里面无以数计的怨灵和业力也被净思、静观联手化解,白虎法印自然便被净思收回重玄宫。现在,元徽向他们提出为暮残声一借白虎印,静观自然一口回绝,却不料常念首先同意,净思这才顺水推舟允了他。

暮残声接过那张轻薄的纸,如擎山岳,忍不住问出昨夜便萦绕在心的问题:“阁主何以如此厚待晚辈?”

“你是萧夙不名于世的传人,老朽将这份恩情报在你身上,也算是一偿千年遗憾。”元徽定定地看着他,“只不过,恩仇还报亦是私心,老朽身为重玄宫六阁主之一,当为玄门证道计,倘若你行差踏错,今日给予你多少回护,他日老朽也将加倍讨回……暮残声,你既然有玲珑心思,就该明白何为当行之道。”

这话比起解释,更像是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警告。然而,元徽并没有给他更多思考的时间,道:“虽是借用,然白虎法印事关重大,老朽不能允你带它走出此地,你且随我来。”

说罢,元徽转身引着他往第六层走去,暮残声一愣之后赶紧跟上。

第六层相比下面,显得格外空荡又拥挤。

空荡在于这一层没有那些摆放整齐满当的书架和典籍,别说玉简,连一盏灯都不见;

拥挤在于这一层的墙壁被漆黑的玄石覆盖,上面刻了许多字迹,每个字大小相若,两两之间距离同等,仿佛壁画一般。

“这一层记录着三千大道。”元徽转过身来,目光沉沉,“虽曰道法三千,实则道无可数,然万变不离其宗,天下众生无论高贵卑微,所行之道皆在其中。”

他说到这里,眼神愈加深邃:“暮残声,你就在此参悟白虎印,好好看清楚自己的道,切勿行差踏错。”

暮残声浑身一震,耳边如闻晨钟暮鼓,大脑一时空白,再睁眼时,身边已经不见了元徽与楼阁,脚下亦无木梯。

他置身在一片天圆地方的黑暗中,唯一的微光就在脚下,无数模糊的字符如有生命般从他身边飞舞来去,他却无一看得清楚,也无一能握在手中。

暮残声深吸一口气,撕毁了手中书页,只闻一声震耳欲聋的啸声,一只巨大无比的白虎凭空现身,随着天摇地动,它站立在他面前。

在这只白虎脚下,暮残声简直微小如蝼蚁,他能看清白虎口中尖利胜过天下万刃的獠牙,它的眼睛是璀璨的金色,映出他身影轮廓时,暮残声恍惚有种自己置身于日轮中的错觉。

仅片刻的对视,白虎便化成了一枚印玺,通体玉白,唯有虎首双目点金,自动悬浮在暮残声头顶三尺位置,落下一道金光将他笼罩起来。

他原本有些浮躁的心,在此刻蓦地平静下来,于金光中盘膝入定,无数字符从黑暗中来又往黑暗中去,皆是与他擦肩而过,双方皆无留恋缘分。

暮残声双目紧闭,他的意识沉入白虎法印中,须知白虎属金最为杀伐尖锐,元神甫一接入法印便如堕刀林地狱,凌迟之痛怕也不过如此。

他的脸色顿时白了,双手无意识地紧握成拳,心里却涌起一股不肯退怯的凶悍之气,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哪怕牙关都要咬碎,双眼始终没有睁开,非但没有将元神抽出,反而一鼓作气往里面更加深入。

千刀万剐加诸元神,暮残声仍用神识死死地抓住白虎法印,直到他脑中突兀地响起一声虎啸,刹那间万刃开道,天地一白。

他来到了一片冰雪处,背后有无数断兵残骸倒落冻土,面前是一面冰壁。

这场景熟悉得让暮残声觉得可怕,只是这一次,他没有看到贯穿冰壁的长戟和冰下那具死不瞑目的尸身。

他只在这面光可鉴人的寒冰上,看到了三个人的影子。

暮残声背后明明空无一人,冰壁上却映出了除他以外的两道人影,左边乃手持巨剑的杀神虚余,右边是负剑而立的灵涯真人。

他心神巨震,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质问:“这是什么?”

两道人影同时回答道:“这是你的道。”

“我的道是什么?”

两声合一,沉音喝道:“杀!”

顺者而生逆者戮,杀尽不服未言输!

一将功成万骨枯,雄霸山川天下图!

道貌阿谀非无辜,作茧自缚何不除!

大道不允我自主,听天由命皆懦夫!

何以为道法,杀杀杀!

一字出而三魂惊,暮残声死死忍在喉间的那口血终于喷了出来,炽烈鲜血淌过之后,三道人影只剩自己,而他也终于看清冰上其实有一个字——

杀!

刹那间,暮残声心魂俱震,他只感觉元神被白虎法印卷起,狠狠撞向了这面冰壁。

无尽寒冷伴随着万千细碎如飞雪的画面与他一触而过,暮残声眼前一黑,再能视物时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他在离开问道台时,最后望见的那片浩瀚星空。

群星飞散,流火如雨,仿佛天地将倾,那座巨轮似是擎天神柱般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天空,可这一次它的底座没有被神明托起,而是立在无尽白骨之上。

炽热的风携带血腥与腐朽之气不知从何处传来,隐约还能听见无数人的哭嚎嘶吼,渺小如蝼蚁的挣扎,就算有人听到了,也看不见他们。

暮残声怔怔地看着这一切,直到身躯被人从背后拥住,他才猛地惊醒,曲肘狠狠撞了过去,同时旋身一错,从桎梏中挣脱出来。

站在他背后的男人一身蓝袍,青铜覆面,只露出了一双惊艳极怖的白瞳,死死盯着他,令他毛骨悚然。

“你……”

暮残声认出了这是他在问道台见过的那个神秘面具人,可是话到嘴边突然哽住,他望着对方此刻的眼神,汹涌着难以压制的疯狂和偏执,仿佛无尽黑暗里的一潭血水,千万白骨在其中浮动,不为救生,只为拉扯目之所及的生灵共沉沦。

一片枯叶飞舞过眼前,他蓦地明白过来:“昨晚那个时候……是你!”

第一百一十二章 惊变

以为能一章写到修罗场我真是太天真了…… 猜猜真凶到底是谁呢?欢迎评论区留言,猜对有奖,但是不能盲猜,要有理由

“阁主何以如此对暮残声另眼相待呢?”

青木为元徽沏了一壶热茶,木楼内看似只剩下了这二人,因为上方阻隔感官的结界已经消失,却不见暮残声的踪影。

可是青木知道,他还在这里。

藏经阁主楼的第六层虽无器物摆放,但那些覆满墙壁的玄石本名“须弥石”,向来被用作炼制上等空间法器,刻在上面的字符里皆暗含咒文,二者结合成一重芥子之境,若有人在那里放开神识,便会被摄入石中小世界,不闻外界任何声色,受三千大道洗礼,从中找到最贴合自己的道路。

“何出此言?”元徽抿了一口茶水,没有外人在的时候,他脸上没有任何笑意,连眼神也是冷淡的,整个人像一截了无生机的枯木桩子。

青木迟疑了一下,道:“弟子以为,阁主会顺应天法师之命,将他留在天净沙,而不是将此祸患带到藏经阁来。”

他这话委实逾越,浑然不见先前谦卑守礼的姿态,元徽也不以为意,只因在这偌大藏经阁里,唯有青木的存在是特殊的——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道童,是从主楼里生出的灵族。

此木楼建立了千年,作为主体的大树却经历了更加悠久的岁月,若非被砍伐建筑,它早已经得道化形,如今怕也是一方妖族大能。可惜凡事没有如果,大树未能扛过雷劫,哪怕有净思施救也只是存形去灵,这才被当作藏经阁主楼的原基。

元徽坐镇藏经阁千余年,他未曾收弟子,只因这里封存了无数秘密,他既然成为了藏经阁主,将秘密“藏”得更深便是他的天命,越是做一个寡言少行的旁观记录者,他就越是气数绵长。

因此,哪怕经历了破魔之战的腥风血雨和一千年的岁月无情,曾经同行之辈在世已寥寥无几,元徽仍然在这座木楼中安之若素,下笔有神,守口如瓶。

直到二百年前,青木从这座满是秘密的小楼里化形而出,毕恭毕敬地跪在元徽面前。

他是这座楼的灵,以古木残留的生气为基,浸染了八百年满楼书墨的灵气才修炼成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木才是最契合这座楼的存在,他的出现是对元徽地位的动摇,故而在他化形的第一天,元徽就想将他收入《钟灵册》,变作画上一抹淡影,永不见天日。

可他终究没有,反而将青木留在了这里,名义上是道童,私下里以心血教之,纵观六阁弟子,青木亦可居于上流。

因此,元徽现在并没有不悦,而是反问:“你认为他祸患,是出于昨日那颗天降杀星吗?”

青木默认了。

“杀星命格……从古至今,也就出了三个。”元徽感慨道,“第一个是杀神虚余,以一己之力结束了诸神治世的时代;第二个是萧夙,若无他剑指八方便没有重玄宫在风雨飘摇中稳坐高台的底气;至于这第三个……”

顿了顿,元徽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我们都不知道,他会有怎样的未来。”

青木愕然抬头,他是知道天法师已经亲眼见过了暮残声,可听元徽这话暗示,常念竟然无法看清暮残声的命轨,不能推演出他可能走上的未来道路。

“这……怎么可能?”

“是啊,这怎么可能呢?”元徽摩挲着茶杯,“同样是杀星天命,当年尊者一眼就看出了萧夙的命轨,知他无论走哪条路都是血色满途,到最后难免堕入魔障,因此才……可是这一次,尊者除了杀星入命轨,再看不到别的东西。”

青木眉头微皱,观星者不能预见命轨,除非是有大能为目标遮掩天机,然而天法师何等人物,能够遮蔽他双眼的神通唯有道衍神君才能施展,可这太过荒谬可笑了。

“不是遮掩天机,而是杀星之力太盛,完全压过了他命轨上的其他星辰。”元徽看出了青木的想法,“如此一来,尊者虽然不能看出他的命轨走向,却已经可以推断他的未来。”

冷铁之兵尚且刚过易折,何况是血肉之躯的生灵?纵然是杀星入命非同凡响,在血途上渐行渐远终将不归,必得杀劫缠身终杀己,虚余如此,萧夙如此,暮残声难道就能逃脱命数?

青木低声道:“正是因此,弟子才不明白阁主为何要这样做。”

“你不懂。”元徽深深地叹了口气,眉眼间满是疲惫,“我辈修者说是‘顺应天意’,实则你看这些脱胎换骨、修炼延年之法……哪个不是逆天而行之道?倘若一味遵循天命,世间万物都该随草木一般枯荣生灭,妖魔人鬼同蝼蚁蟪蛄本无区别,而不是如现在这般分得三教九流。”

青木浑身一震,他不可置信地看着元徽,颤声道:“阁主慎言。”

“你劝我慎言,说明你也明白这道理,其实这世上有几个当真愚昧无知呢?只不过聪明的都学会了装聋作哑,到最后也就真的一无所知了。”元徽手中茶杯无声化为齑粉,这位一贯温吞得好似木头人的老阁主在此刻表现出一股压抑许久的愤懑,可惜这其中夹杂了太多无能为力,只能在胸腔里郁结沉疴,方一浮上面目便被他自己收了回去。

他眉心的褶皱慢慢松开,语气放缓:“我只是……罢了,你下去吧。”

青木不敢再多话,朝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低眉垂首地出去了。

木楼里只剩下了元徽。

他起身扶梯而上,走得很慢,好似要把每一层布置都烙在眼里印上心头,可惜木梯终有尽头,当他踏上鲜少来到的第七层,一切就已经完了。

这里只摆了两个六层的架子,加起来共有十二本书,每一本都独占一格,使得书架显得格外空荡,虽然已经很久没有人来,仍是不染微尘。

左边六本书从上到下,分别是《奇门天玄册》、《奇门天演册》、《奇门天兵册》、《奇门天武册》、《奇门天香册》和《奇门天元册》。

它们并非一人所著,而是在漫长岁月里由无数敢于挑战陈规的修士共同积累而成,就连“奇门六册”这个名号也是后人起的,里面记载着历代离经叛道之辈的心血,以至于它们曾经一度被列为禁书,哪怕如今已经解禁,仍然被牢牢掌控在重玄宫手里,以免心志不坚者习法不端造就罪业。

外界修士们只知道奇门六册的传说,对它们心向往之又忐忑不已,却不晓得最初创下这六道法门的始祖是谁——

阳神太初,创天玄之法,证炼虚修真之道;

道衍神君,创天演之法,证一线生机之道;

杀神虚余,创天兵之法,证人剑合一之道;

阴神洞虚,创天武之法,证弱肉强食之道;

优昙魔尊,创天香之法,证香火通灵之道;

医祖长生,创天元之法,证生生造化之道。

四位神明,一位归墟魔尊,还有一位人族医修。在这之中,阳神与阴神曾共治三界,其子虚余生而为人,当是人族始祖,位于众神之末,可虚余铸剑证道之后立地成神,世间关于他的那些平凡过往便被悉数掩盖,只剩下杀神传说。

医祖长生乃是远古人族,生于东沧,以肉骨凡胎之身救死扶伤,开创炼丹制药之道法,有教化凡生百代之功,故被世人尊为医道之祖。他一生救治伤病无计数,却无妻子亲缘,高寿三百载后坐地羽化,所修医典传于弟子凤君,这便是东沧凤氏世代修行医道的起源。

至于优昙……

元徽垂下眼,历经了破魔之战,关于归墟魔族的许多事都为幸存者讳莫如深,如今的后生晚辈少有能窥得其中真相者。作为藏经阁主,元徽对于这些秘密不能轻言也不敢淡忘,尤其是当年事发时他就在浮梦谷,亲眼见证了优昙尊的自取灭亡,以及……她临终时那个令在场所有人惊惧后怕的诅咒。

咒骂往往是战败者无可奈何的可笑宣泄,可是当诅咒从优昙尊的嘴里说出来,就与天法师看到的命轨一般存在了。

尤其是后来琴遗音的出现,佐证了优昙尊虽死未败,她仍在冥冥之中与天斗、同神争,并且已经付诸了行动。

正因如此,常念不能允许任何威胁神道的东西继续存世,不惜舍弃了萧夙这把神兵利器,千年来观星测命无休止,把一个又一个潜在危机抹杀在萌芽之时,如今命运轨迹不断朝他所希望的方向碾压过去,偏又出现了一个暮残声。

元徽想到这里,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随后将目光转向了右侧书架。

比起奇门六册,摆在这边书架上的六本书就显得太过平凡,可元徽看着它们的眼神格外慎重,几经思虑才伸出手去,将最上面的那本书拿了下来。

这本书非常古旧,线装书脊都有些松了,纸张不知是由什么材料制成,至今不见泛黄,封皮上写着《人世书》三个字,旁侧的作者落款赫然是“业律”。

业律,远古因果之神,她虽无逆命开天的神通,却有勘破因果回溯的能力,仗着神器空蝉镜在杀神虚余剑下游走求生,并试图通过因果律反杀,奈何天命注定了众神陨落,业律无法对虚余进行报复,终在星陨第四十八天惨死于虚余剑下,连空蝉镜也被斩成两半,携带她的怨恨堕入了归墟,受优昙尊点化,变成了魔将明光。

这本《人世书》,乃是业律仅存在世的东西,她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利用空蝉镜回溯了玄罗人界的因果,把那些只有远古众神才心知肚明的秘密一一记录下来,作为她对人世最后的馈赠,亦是对天道的报复。因此,这本书无法被销毁,只能被三宝师下令封存在此,元徽早先翻阅过,却愕然发现书中尽是白纸,一字不见。

直到一千一百年前,萧夙偶然翻开了《人世书》,元徽才知道书上并非无字,反而记载着足以动摇神道根基的秘辛,也正因如此……

元徽目光微黯,他又从乾坤袖里取出一本书,将它放在架上空位,准备把这本《人世书》收到彻底不见天日的地方。

然而就是这样一转身,元徽才惊觉自己背后不知何时多出了一道人影,正踏在木梯上望着这边,无声无息,气机不泄,已经不知道看了他多久。

元徽脸色骤然一变,抬手一掌凌空击去,同时身形一动,袖摆如刀横割颈项,一出手便是毫不留情的杀招!

不速之客浑身都被灰色雾气笼罩,连身影轮廓都扭曲模糊如镜花水月,见杀招袭来也不闪不避,笑道:“老好人,你是要杀人灭口吗?”

一掌一袖先后连击,却都是如堕虚空毫无着力,元徽忽觉身后生风,反手一袖扫了过去,同时旋足立身,却又是扑了个空。

元徽眉头微挑,他从这灰影身上感受不到任何气息,楼中暗藏的阵法符箓也没有被触动,说明来者并非邪门鬼蜮之辈,且极其擅长隐藏行迹,倘若对方不主动现身,也许自己根本不能发现他。

这个人既然暴露身形,就说明他此行意图就在自己身上。

一念及此,元徽将《人世书》收入乾坤袖,掌中化出《钟灵册》,道:“敢问阁下名号,为何擅闯我藏经阁?此乃重玄宫重地,倘若阁下有心向道,我等必打开山门以迎道友,何必做这不请自来的无礼之徒?”

灰影语带不屑:“重玄宫很了不起吗?”

他手无寸铁,态度却十分狂妄,元徽微微皱眉,道:“阁下闯我藏经阁,究竟有何目的?”

灰影不答反问:“你想将《人世书》藏到哪里?”

元徽眼中突现厉色,《人世书》的存在比奇门六册更隐秘,整个重玄宫中也只有他与三宝师才知道,眼前这个人又是从哪里得到消息?

蓦然间,他心中划过了一个念头,瞳孔骤缩:“你……是从归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