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能入宇堂的眼,当宇堂的弟子,那个个都是非等闲之人。

林大娘与林怀桂是他们父亲当年用银钱和各种利诱,把宇堂南容请回来当他们先生的,而现在他们面前的这些,那才是才华品性皆入了宇堂南容的眼,才得已在他手下成了外门弟子。

虽说外门弟子,但他们这些人,几乎近大半都是当年宇堂南容拿林宝善的银钱资助出来的,他不仅教他们学问,还替他们养家,直到他们学有所成,出师自强自立这才放手。

后来就是这些徒弟们家里有个什么事,缺钱少物的,他能帮还是会帮一把。

他对这些弟子们,那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他骂归骂,再骂他们愚蠢不成器,别人要是骂他们一句,说他们一句不是,他会跟人翻脸拼命。

遂徒弟们对这个恩师是再尊重不过了,这千里迢迢来了京城,连半日都没歇,就围在老师身边,听老师教诲,也替老师分忧了。

他们也大多都是宇堂所创立的仁书堂的坐堂先生,这十来年,育人子弟无数,比于他们先生,和先生的女弟子起来,他们教过的孩子就多了去了。

用林大娘的话来说,这些下面过小学生的师兄弟们,可比她跟先生接地气多了,她吧,这辈子自带知识而来,而他们先生吧,这辈子教过的真正最笨的小学生大概就是怀桂了,其它的,他可是非天才不教的。

他们两个要是分别出卷,一个出的题目让人看不懂,一个出的题目——如她,她也很容易就出难了。

她给皇帝出题目,皇帝不懂,她都火冒三丈的,她这样的,也还是别误人子弟的好。

这些师兄弟们能来京,真是来解救他们这对离谱的师徒的。

林大娘这小半生来,做了许多的事,从这些事情当中她也是明白了,有些事情做不成,失败的原因真的是不接地气才造成的。

不符合实情,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特征,甚至于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这些事情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以一件事情要做成,要才才久久,必须从实情考虑,让能生存,以及发展起来。好在,她先生与她都有这个共识,也好在,她先生培育了不少能供所用的学儒,才可能让他们的下一步顺利起来。

师兄弟们也是好不容易能聚一块,他们上京,也是停了他们在学堂的课,赶上京来为先生出力的,当然了,这也是再进一步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他们师兄弟们多年没见,每个人都在进步,能聊的可是多了,只要开了个口子,没人让他们停,他们就不会停下来。

个个都是学痴。

林大娘也是想当学痴,可惜她主妇才是正职,听了一会,也是不能冷落了她三姐姐他们,遂又去跟宜三娘说话去了。

这一天,因为小世子小郡主他们玩得开心,下午又睡了过去,醒来还不舍得走,安王一家人在刀府吃了晚膳才走。

小世子他们不得不回王府,也是依依不舍。

他们很喜欢弟弟妹妹的那个师祖娘跟他们说的故事,还有她给他们哼的歌,回去的路上,小郡主们更是躲在母亲的怀里,说那个脸上疼疼的婆婆对她们可好了,还给她们洗脸,手就云朵一样软。

孩子们是过了再兴奋开心不过的一天,在马车上都掩饰不住那股兴奋的神情,跟父母们喋喋,连最安静的小郡主也是高兴得不行,坐在母亲的腿上一直摇晃着小腿,快活地跟哥哥姐姐们一起说话,安王夫妻俩看着他们,脸上的笑意没断过。

他们最喜欢刀府的,也莫过于如此了——这家人与别家不一样,尤其对孩子,他们是关心爱护,还会尊重小儿的感受,而人都是容易被感情影响的,小孩子更如是,被人珍惜又尊重,谁不快活,谁不高兴?

安王见着,心想回头趁离开之前,还是得多跟大将军好好交往交往,在走之前,这育儿经还是要多取一点。

他也跟别人不同,不求孩子们将来有什么出息,只求他们能活得开心一点,知道他们娘和他是万分再珍重他们不过了的就好。

他不想再失去他们的任何一个孩子了。

——

安王夫妇走后,二爷他们家以前住的院子下人们已仔仔细细打扫了一遍,来报后,林大娘安排他们住了进去。

她和大将军送了他们过去。

二夫人一被抬过去,眼泪刷地一下就掉了下来,呜咽不止。

等这夜两老口子同躺在床上,哭过后的二夫人笑了起来,跟二爷道:“不冤,安川,我这一辈子不冤。”

是真的不冤。

二爷这心啊,难受得都说不出话来了,他摇着头,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当年他们过得那个叫难啊,但那个时候,他们夫妻俩就是有口气,凭着一口气撑了起来,她是他的妻子,更是他的恩人,没有她在背后帮着他,挺着他,他是撑不过来的…

说起来,都是他对不起她,别人家的夫人无忧无虑,一生享受着荣华富贵就过来了,而他让她活到现在,就没让她过几天安生日子,连现在死都不敢死,牵挂得不敢闭眼。

是他对不住她啊。

藏忻藏琥当时宵禁前才来府,这时父母们都睡了,大哥他们也都睡了,藏忻媳妇叫人去了这边小厨房,端来了吃的,说是大嫂把这边的厨房都烧起来了,把饭给他们留着。

这头他们在这边歇了一会,寅时一到,他们就去了大堂哥那边。

藏琥遇过他白日踢打过的大树前,抬头往上看了一眼。

刚在另一棵树上,轮换替上兄弟当值的刀小衣看到,默默地缩回了脑袋,身贴着树杆把自己当树皮看,抬头看月亮,不敢往下看。

这个藏琥公子,莫不要是个记仇的才好。

这厢林大娘正给大将军穿盔甲呢,听说两个堂公子来了,就让丫鬟去给他们端点早点让他们先吃着,他们等会就过去。

今天大将军要去朝廷大军的主营练兵,因为京城的人来得太多了,皇帝要从朝廷军那边调取一万官兵过来驻守九门城墙。

林大娘一听这个事,就真心觉得皇帝不愧是皇帝。

这一万大军往城墙一站,别说小偷小摸的会吓尿了,就是江洋大盗想作案,也得掂量掂量了。

而且,这在不作恶的百姓和商贩来看,那就是国威啊。

他们大壬朝有这么多铮铮男儿守护皇城,守卫国土,那就是他们的气魄,他们的胆量,他们的荣耀啊。

而皇帝呢?给予他们这一切的皇帝呢?更是要被他们当神供着了。

这声势,也是没谁能出其左右了。

“你去了,别太抖威风了,皇上那人,小心眼着呢。”只要是有可能,不被人算帐,林大娘不放过任何一个损皇帝的机会,也不放过任何一个个夸她的大将军的机会,“你长这般俊,还这么能干,咱们自己俊自己的,别招他恨。”

大将军点头不已,“嗯。”

是了,皇帝带他见各路人马,别人一看他凶,吓住了,皇帝就高兴,没吓住的,不过是夸他是天将下凡,皇帝就不高兴了,后面那句他是天将下凡来辅佐皇帝的话,皇帝是怎么样都听不进去了,回去的路上就会对他横挑鼻子竖他眼的,连他腰挺得直了一点,都要拿出来讥讽他是不是这辈子就不懂得什么叫做弯腰了,左右都非要说道出他一个不是来。

可不就是嫉妒他长得好。

小娘子说得对,皇帝老了,心眼更小了。

“我就去坐在帐中选选人,就坐着看看他们的资质。”刀藏锋安慰她,“连话都跟他们说不了几句,你放心好了。”

自然了,士兵们知道他去,也会比平时兴奋一点就是。

就是不露脸,大家知道他来了,也会比平时卖力点就是。

他的刀家军,随便拿一个出去,都是能当朝廷军校尉的教头,朝廷军里的校尉们也有不少被他狠狠收拾过,这次他去了,不逼着手下人在他面前卖力才怪了。

他也想这次去能挑几个人入他刀家军麾下,他营里有几个老将要退下了,得补上新人…

他其实已经让人把这消息透露出去了,想来现在驻扎在燕山里的朝廷大军已经翘首以盼他去了。

这事,皇帝肯定也知道了。

刀藏锋也不跟她说他已经暗暗跟皇帝扛上了,反正这事皇帝也只能吃暗亏。

总不能皇帝在民间都当神了全天下都在传颂他,却连点肉汤都不让他喝,不让他在军中壮壮他的声势。

皇帝想什么好处都占尽,回头对他们夫妻俩想杀就杀,杀剐就剐,毫无威胁?

没门!

林大娘是再知道他不过了,夫妻久了,她可是知道她家大将军是看着就块石头一样硬,像不会想事的人一样,但这心思啊,可比她强多了,也比她更会下套把皇帝套得左右不能动弹多了,得亏他,她还能时不时在皇帝面前硬气一点点。

听他这么一说,她也当真的一听,笑着道:“你也别老跟他对着干,让着他点。”

皇帝跟大将军时不时吵一大架,她也是怕哪天皇帝真把他宰了,大家还都不觉得奇怪。

“他习惯了…”皇帝身边也没几个跟敢皇帝说真话的,皇帝气归气,但也不会真宰了他,不过,“小娘子。”

“诶?”

“你说我改改,恭维他几天如何?”

林大娘一想,乐了:“行啊。”

刀藏锋见她笑弯了眼,点点头,“那就这么干。”

他倒要看看,他真天天都说让皇帝“高兴”的话了,皇帝会“高兴”成什么样子。

这时已经起床,准备上朝的皇帝不自禁狠狠地打了好几个大冷颤,浑身哆嗦了好几下,还打了个喷嚏,便问张顺德,“老德子,这天就冷了下来?”

大内总管讷闷地往外瞧了瞧:“没吧,皇上,要不,奴婢外面去瞧一瞧?”

第241章

连着几日林大娘都在跟师兄弟们商量出卷的事,大考定在十月一日,也就一个多月要考了,这时间还是挺紧的,他们得抓紧商量把章程赶紧定下来。

小将军却不懂这些,只知道以前还带他玩的娘不带他玩了,不高兴得很,林大娘一见小胖子还有情绪了,把他拎着身边,让他跟着她在智慧的海洋里畅游了起来。

小将军头两天还挺新鲜的,没几天,他就不来了,害怕地跟他祖祖说:“胖都听不明白,胖不要去。”

“那不要你娘了?”

小将军想也不想地点头:“不要了。”

林大娘回头一听,儿子为了不听课连娘都不要,冷笑着狠狠收拾了他一顿,足把小将军收拾得一见她就扭头,不愿意理她,生了她几天的气。

不过他也是个没出息的,过了两天,他娘拿着一碟说是专为他做的小点心稍稍哄了他一下,他就又马上投奔了他娘的怀抱,并对她说:“你给胖天天吃好点心,胖就天天欢喜你,中意你,叫你娘。”

娘不如糖,林大娘听着,差点又揍他一顿。

不过,好在儿女都是好带的人,又有乌骨和师娘帮她带着,也就帮她省了不少时间做事。

大将军这天晚上回来,提着两手的东西,还跟林大娘说:“皇上把我的俸禄还给我了…”

林大娘看看他,又看向他手中提的两个小箱子。

“还赏了我一点钱,祝我永远钻在钱眼里出不来…”大将军跟她道:“我说了好,他就让我带着赏钱滚回来了。”

林大娘咽口水,指挥丫鬟把箱子往桌上搬,拉着他赶紧坐下,还给他捏肩,“藏锋哥哥,皇上中邪了?”

“不是,”大将军佯装淡定地回道:“他说让我好好说话,以后说话别阳阴怪气的,别听得他后背发凉,水都咽下不。”

这些钱是买他好好说话的。

他总算把他的俸禄讨回来了。

“噗!”林大娘喷笑出口,这次连口水都笑得喷出来了。

刀藏锋没忍住,也笑了起来。

小丫看着鼠蛇一窝的夫妻俩,也是忍不住摇了摇头。

好好的姑爷,被他们大娘子教坏了!

——

这厢,二爷府那边来请闵遥,同时又给林大娘送来了消息,藏琥要娶江南娘子的事黄了,三爷帮他们相好的人家,不同意这么快就成亲,需三媒六聘都齐,说他们家是正经人家,订亲成亲之事不能那么草率,需京城刀府这边去人,去他们家说媒下聘,这婚事才能订。

这本来也是对方有理,但二爷府要的是急娶,要不,也不会找低户人家了。

而这要是按对方的要求来,京城离益州比怅州还远,这一来一回的光把亲事定下来,就得小半年去了,二夫人哪等得了这么久。

而让二夫人最终失望这门亲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方人家出的要求,他们希望刀府至少要提携三到五位的家中子弟,另还希望家中子弟进京赶考,能借宿刀府。

婚事还没定,要求就提了这么多,三爷那边也是没有为他们找的人家说什么好话,只道先前好好的,万般称好,千般称是,但一等他确定了他们家,就差下聘让人送人进京成亲了,他们家就提出了这些个要求。

三爷夫妇在信中为自己的失眼道歉,另也道,万般精心挑选,自以为德行家世都不错的人家反脸就是这副样子,他们也不敢瞎作媒了,还求兄嫂谅解。

二夫人失望不已,气急忧虑之下,又是不行了,二爷府便飞快来人请闵大夫。

闵遥去了,林大娘坐在家中听了没走的另一个二爷府的管事娘子给她说的这些事,也是轻叹了口气。

这件事她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便对管事娘子道:“跟你们夫人说,明日我就过去看她,还有,跟她说,好事多磨,让她别急,也许这事情磨一磨,藏琥真正的好姻缘就来了呢。”

这安慰话着实中听,管事娘子感激地朝她一福身,“借夫人吉言,想来如此!”

二爷家的人走后,林大娘跟小丫说:“这事,咱们还是帮着掌掌眼吧,你就帮我操操心,看着点,看京城哪家有合适的没有。”

她就不是喜欢插手别人婚嫁之人,但她跟二夫人也算是好好相聚了一场,她都到这步了,还是能多帮的就多帮点吧。

“好。”小丫点点头,也没拒绝。

他们家大娘子老爱说自己没什么恻隐之心,但别人真有难处了,她看见了看不过眼,哪怕知道帮了可能还会沾一身灰,但还是会帮的。

当天入夜闵遥没回来,二爷府那边来人传话说情况危急得很,当夜林大娘就带着儿女,和大将军上了轿子,往二爷府奔去。

二爷府在内皇城靠外皇城边一点的地方,皇城太大,刀府轿子过去也需小半个时辰,等他们过去,二夫人还在急救,藏忻藏琥一脸失神地守在门外,见到他们来,勉强叫了他们一声。

小将军是坐在父亲的马上来的,他听说喜欢他的二婶婆生了很大的病,很可怜,爹娘要带着花花和他去看他们,他一路上就严肃不已,等到了二叔公家,见两个小叔叔来回走动,急得满身大汗,他不由上前握住了最急的藏琥叔叔。

“琥叔,”小将军拉着他的手,等叔叔低下头看他了,他板着小脸认真地道:“不要着急,婶婆没事的,我们家的祖先爷会保佑她的呢,我们刀家人,都有神功护体的!婶婆也是!”

“是,是!”藏琥抱起了他,把头埋在了小侄的肩膀上,深吸了口气,差点哭出来了,“我们家的祖先爷会保佑她的,会保佑我娘的。”

“嗯!”

林大娘这时也是心急如焚,抱着小花在门口来回走动不停。

“娘。”

里头一点声响也没有,林大娘也是生怕人就这么走了,这心一直吊在嗓子眼当中,额头上也冒出来了汗来,这时,她怀里的雅水突然叫了她一声。

林大娘低头看她,以为她饿了。

他们没用晚膳就过来了。

“娘,擦汗。”雅水这时却拿起了她的小帕子,放到了她的头上。

林大娘鼻一酸,差点掉出来泪。

“诶,小花儿,谢谢你,你帮娘擦擦?”

小花小小地笑了一下,给母亲擦起了脸来。

刀藏锋这厢探过了瘫坐在椅子上不能动的二叔,走了过来,单手揽住了母女俩,低头碰了一下她的发:“别急,你先稳稳神。”

要是真走了,她得帮着藏忻媳妇把丧事办起来。

现在二叔家二叔怕是不行了,藏忻媳妇没经过什么大场面,治丧之事得她带着点才行。

“唉。”只能如此,林大娘由他带着,坐到了椅子上。

好在到了半夜,二夫人怕是不甘心就这么死了,真撑了过来。

闵遥一从房间出来,也是从水里捞出来一般,全身都是汗。

知道二夫人喘过气又活过来了,刀二爷当场彻底虚脱,昏了过去。

二爷家的人一边去看二夫人,一边去照顾他,又忙作了一团。

这厢,闵遥在单独与大娘子和姑爷相坐的时候,他轻声跟他们言道:“这次是用那害人的东西把气吊过来的,二夫人这口气,真的是最后一口气了。那东西这次她用了,下次哪怕就是含一口,她就是再不想死也是活不了了,姑爷,大娘子,其后二夫人再难受也只能忍着了,学生这次是把所有办法都用尽了,后面的事,真真是一点法子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