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嬷嬷在宋府拿的工钱半点儿不比武安侯府少,且宋荣对她足够尊重,又有武安侯夫人的面子,吕嬷嬷对这份差使也相当用心。见宋荣有此问,吕嬷嬷道,“论身份,自然是大姑娘当先,原本我看着大姑娘说话办事爽俐,想着应是个急躁脾气,不想,规矩学起来,大姑娘学的最快最好。大姑娘,是个心里有数的人。一般,这样的性子,什么样的日子都不会过的差了。若说大姑娘的不足之处,年纪尚小,她本就聪明过人,出身也好,尚未经过什么搓折。”

“二姑娘模样出众,又有这样的家世,只是,凡事太过用心,人也好强,不比大姑娘豁达。”吕嬷嬷道。

“辛姑娘勤奋,也够努力,但,稍稍有些底气不足。”

三人中,吕嬷嬷还是最看好宋嘉言,倒不只是因她与武安侯夫人的关系。她活了大半辈子,见的事经的事多了,宋嘉言是嫡长女不说,性子磊落豁达。对女孩儿而言,容貌当然重要,但,容貌也不是最重要的。把日子过好,可不仅仅靠的是一张漂亮的脸。

更何况,宋嘉言中上之姿,只要不跟宋嘉语这样的绝色美人站一处,宋嘉言绝不难看。

其实,哪怕宋嘉言与宋嘉语站一处,宋嘉言气度出众,并不会被宋嘉语的光芒压下去。从现在宋家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宋荣与宋老太太都更偏爱宋嘉言一些。

至于辛竹筝,努力、勤奋,也有几分聪明,只是出身上实在抬举不起来,辛竹笙并没有那种令人夺目的出色,将来靠着侍郎府,嫁个小官儿或是士绅之流,已是顶天了。偏偏规矩上,辛竹笙学的最用心,可见是个心高的。

宋荣笑道,“那我便把她们交给嬷嬷了。”

吕嬷嬷将身一福,道,“奴婢定当尽心尽力。”

吕嬷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起码三人在仪态上是有所改善。就是宋嘉语,也不再总是动不动就娇娇弱弱了,走路说话时,大方了不是一星半点儿。辛竹筝也愈发有了大家闺秀的作派。宋嘉言也从不在吕嬷嬷面前失礼。

出正月时,宋嘉言的大丫头翠蕊方从济宁堂里回了府。

而且,是带着杜君一道来的。

这次杜君的病,大夫说不险,却足足养了一个月方大好。听说原本杜君退了烧就要离开济宁堂,还是济宁堂的少东家李云鹤苦劝方把杜君留了下来。

杜君年纪不大,瞧着十来岁的样子,到底是读书人,事理是明白的。这次他病了,若非宋家及时援手,病死的可能都有。如今病好,若不来宋家致谢,实在说不过去。

尤其翠蕊悉心照顾他一个月,总要跟人家的主子来行个礼呢。还有,就是想姐姐放心。

宋嘉言听说杜君到了,想了想,以旁观犟种的心情,在自己院里见了杜君一面。

杜君颇有礼数,半低着头进来,离宋嘉言两米远的时候,深深一揖,道,“小子突发急病,多亏贵府上援手,救命之恩,永不相忘。”他以为宋嘉言也命令丫头传两句话给他,不想却真要见他。一进姑娘家的院子,杜君的脸就红了大半。

“请杜公子坐吧。”

杜君坐了,又有丫环上茶,杜君道声谢方接了。依旧半低着头,不敢看宋嘉言的模样,拘谨古板的似个小老头。

宋嘉言看杜君身上一身宝蓝色的簇新棉衣,干净整齐,人有些瘦,显的颈项修长。从她的角度只能看到杜君一只烧的通红的耳朵,以及低至胸前的半张白净的小脸儿。宋嘉言心下觉着好笑,忽然问,“杜公子知道这次你看病吃药花用了多少银子吗?”

听到宋嘉言直接问他银钱,杜君白净的脸上立刻红成一团,连忙起身,道,“还请姑娘跟我说,我定会还药钱的。”

“不只是药钱,连同我家管事大过年的套车牵马的去给你请大夫,我的丫头照顾你这一个月,人工人情,算你一千两银子也不多吧?”

一千两?

杜君并非不识五谷的纨绔,这许多日子,他一人在外面过活,每月一两银子都花用不了。一千两,足够四口之家吃用几十年的巨款呢。

只是,杜君性子生就执拗又固执,虽然听宋嘉言漫天开价,他也没讨价还价,直接道,“是。”

宋嘉言吩咐道,“小春儿,拟张欠款条子来,给杜公子签字画押。”

宋嘉言问,“杜公子,你怕吗?欠我这么多银子,你怕吗?”

杜君是自尊心比天还高的家伙,见宋嘉言如此小瞧于他,此时也不顾规矩了,扬着一张大红布脸道,“我如今虽没银子还给姑娘,只要姑娘宽限几年,区区一千两,尚不在杜某眼中。”

杜君原以为宋嘉言会刺他几句,不料宋嘉言点一点头,道,“我也觉着,有自信有本事的人,不会怕欠别人的银子。”

“我父亲,当年也是两手空空来到帝都。”

听宋嘉言提及宋荣,杜君眉间浮现一抹深深的自责之意,依旧道,“大人有惊世之才,小子向来钦佩。”

一时,小春儿将欠条拟好,杜君签字画押。宋嘉言道,“不送杜公子了。”端茶送客。

杜君起身,脸上有几许踟蹰之意,问,“姑娘,不知小子能不能见一见姐姐?小子这一病,姐姐定是担心的很。”说着,眼中满是怅然。

看来还没有呆到不可救要的地步。

这点主,宋嘉言还是可以做的,吩咐一声,“请杜姨娘到我院里来。”

杜君长揖道谢。

宋嘉言摆摆手,让杜君坐着喝茶,待杜月娘到了,宋嘉言便起身避开,容他们姐弟相见。

姐弟相见,自有一番话要说。

杜月娘看弟弟身子已经大好,此方放下心来。又问了些弟弟养病时的事,杜月娘松口气,道,“以后可莫要让我这样操心了。”

杜君点头,道,“姐姐放心,我会好好儿的。”

叮嘱弟弟几句,又将平日里攒下的月银塞到弟弟手里,杜月娘道,“你正长身子呢,我在这府里什么都不缺,老爷太太姑娘们待我都好。别吝惜银钱,好生补补身子。”杜君是如何自虐的事,宋嘉言并未与杜月娘说,而且府里下人嘴风都紧。杜月娘一直身处内宅,并不知晓,不然,不知该如何心疼呢。

杜君并不是擅长言辞之人,闷声应了。

比起弟弟,杜月娘到底年长几岁,更通世事,道,“这次你病的急,亏得大姑娘心善呢。那位照顾你的翠蕊姑娘是大姑娘身边得用的人,你来跟大姑娘道声谢,是应该的。”

杜君闷闷,他姐是不知道那丫头心黑手狠的收了他一千两银子的事儿呢。

听着姐姐唠叨,杜君不想令姐姐担心,并没说什么。弟弟恢复健康,杜月娘笑道,“你这个时候来了,就再去前面等一等,待老爷回府,你再见一见老爷,可好?”

杜君脊背挺的笔直,道,“应该的。”

杜月娘方放下心来,跟弟弟说了几句话,就让弟弟到前面去等了。

宋荣回府,听到杜君来了,也没晾着他,于是,在书房一见。

宋荣尚未换官服,说杜君迂腐吧,他还有几分眼力劲儿,知道宋荣这是刚回家就见他,心里便生出三分感激。他虽为姐姐给宋荣做二房有些别扭,也不是是非不分的人,连忙行一礼道,“前些日子,小子忽然生病,让大人费心了,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宋荣示意他坐下,道,“这没什么,应该的。既然好了,就去上学吧。”

杜君应了声“是”。

宋荣问,“你什么时候来的?”

杜君道,“下午来的,已经去谢过了大姑娘,也见过了姐姐。”

“那就好。”宋荣道,“你也不小了,该懂事了。以后勿必要小心身子,莫要令人担忧。”

“是。”

宋荣跟犟种也没啥话好说,便吩咐小厮,“备辆车,好生送杜公子回去。”

倒是里面送出一匣子糕点,说是大姑娘吩咐,杜公子来一趟,天晚不便留客,送匣子糕给杜公子带回去吃吧。杜君连声道谢后,方双手接了,心下暗暗思量,不知那位大姑娘是白送我的,还是以后要收银子的呢?

宋家给他看场病,就收了一千两。这一匣子糕…真要收银子,肯定也便宜不了…不论如何,杜君都没有拒绝,心情沉重的捧着一匣子糕回了家。

想到这匣子糕可能是要花大价钱的,甫一回家,杜君就叫着看屋子的张伯一并分吃了。侍郎府的厨子不差,杜君有骨气,却远未到不食周粟的地步,其实,他觉着这糕怪好吃的。

直待将糕吃尽,杜君才看到糕下面压着一张纸。张伯不识字,杜君拿起来一瞧,是一张五十两的小额银票。

人家这糕非但没收他银子,还送了银子给他。

杜君心里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儿,他不愿意姐姐给宋荣做二房,可是,当时若不能宋荣做二房,姐姐就要给大伯卖给隔壁的财主为妾。两相对比,自然是给宋荣做二房更好。

道理是这样的道理,杜君都明白。但是,姐姐每月的月钱省出来给他用来花销,这些银子,杜君总觉着用的心酸。都是他实在没本事,才让姐姐受这样的委屈。

当时,姐姐进了宋府,宋荣不是没提出给他一个好的住处,好一点的生活。可是,想想姐姐给别人入府为妾,杜君还是拒绝了。

他自幼寄人篱下,并不是呆子,谁会白白给你好处呢?给人作妾并不容易,他若一味沾宋家的光,叫别人怎么看他的姐姐呢?

若是以往,杜君定不会收的。

可是,此次大病,想到宋嘉言说的“我也觉着,有自信有本事的人,不会怕欠别人的银子。”,杜君捏着银票,小心的收起来。

辗转反侧了一夜,第二日,杜君带着张伯去街上新买了些柴米油盐,外带着鱼肉蛋菜,给了张伯一两银子家用,道,“张伯,以后不必太节省了,每顿都添两个荤菜吧。”

张伯笑,“小主子总算想通了。”

杜君心下微微一涩,还是没敢把银票给宋嘉言退回去。一是,宋嘉言的话的确有些触动于他,杜君觉着自己将来并不会泯然众人,就算现在欠些人情,日后也能还回去。二则,他虽然与宋嘉言只见过一面,但是,宋嘉言给他的感觉是相当难缠。

而且,宋嘉言是个丫头,圣人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自己还欠那丫头一千两银子呢…

反正一通有理没理的胡思乱想之后,杜君将那张五十两的银票小心翼翼的存放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的晚了,晚上还有一更~~~~~

第38章

翠蕊回来之后,宋嘉言便跟翠蕊商量出嫁的事。

翠蕊今年已经二十三岁,一般奴婢,家里的也都是二十五岁的时候放出去嫁人。若是主子体贴,早些放出去也是有的。

宋嘉言问翠蕊,“家里的奴才管事,你有没有看中的,若是外头有相中的,放你出去嫁人也没关系。”

尽管宋嘉言还是个小萝莉,不过,宋嘉言自来有主见的人,不论院里的事,还是屋里的事,都是她在做主。如今又帮着管家理事,故此,宋嘉言还是非常有主子的气派的。

宋嘉言问的大方,翠蕊却不禁害羞,拧着帕子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呢,脸便悄悄的红了。

“看来,是有喜欢的人了。”这模样,要说没事儿宋嘉言也不能信。宋嘉言好奇的问,“哪个啊?”

翠蕊吭哧了半日,也没吭哧个所以然来。宋嘉言索性不再追问她,顺道给了翠蕊两日的假,让翠蕊出去歇着了。宋嘉言招来小春儿问,“你们常在一处,平时看你翠蕊姐姐,有没有意中人啊?平常看她也是个大方人,怎么关键时刻倒扭捏起来了?”

小春儿想了想,道,“也没有见翠蕊姐姐太中意谁,倒是有几个妈妈偷着问过翠蕊姐姐的意思,都给翠蕊姐姐回绝了呢。”

宋嘉言叹,“翠蕊是从外头买来的,也没个娘家,这可怎么办才好?”

小冬刚好端来一盏凉茶,笑道,“以前不见翠蕊姐姐这个样子啊,翠蕊姐姐先时还说不嫁人,陪姑娘一辈子呢。”

宋嘉言想了想,也没个头绪,道,“反正等她什么时候想通什么时候跟我说吧。”她身边除了梁嬷嬷,翠蕊是头一等的大丫头,照顾宋嘉言多年,周全细致。如今翠蕊到了年纪,宋嘉言也不愿耽误了她的青春,所以提前跟翠蕊通个气儿,叫她留心备嫁。而且,看翠蕊的模样,实在很有些怀春少女的意思啊。

宋嘉言把事情跟翠蕊说了,就没再想了。这是翠蕊的终身大事,不论翠蕊看上谁,只要情投意合,她都会给翠蕊一份陪嫁,把翠蕊好好的嫁出去。

展眼便是宋嘉语辛竹筝要搬新院子的日子,先时新院子收拾,包括栽什么花、种什么树,包括屋子里要什么样的家俱,摆什么样的玩器…过年之后忙了整整两个月才弄好,再从黄历上翻了上好的日子,以备两位姑娘搬家。便是两位老太太,也在宋嘉言的撺掇下去瞧了瞧二人的新院子,大家好生热闹了一日。

还有,如今宋嘉语的身子,即便是太医院的院判来摸脉也摸不出任何毛病了,留下了两个滋补身子的食补方子,院判大人功成身退。不待小纪氏开口,宋嘉言便有眼色的交还了管家大权。

宋嘉言安安稳稳的管了小半年的家,连带过年那样忙碌也是有条不紊的没有出任何乱子,小纪氏嘴上狠赞了宋嘉言一番,赏了宋嘉言些东西,至于心里如何想,就不大清楚了。

倒是杜月娘捧来一套极精致的夏衫,杜月娘笑,“我闲来无事,就给姑娘做了身衣裳,也不知道合不合身,姑娘喜不喜欢呢?”

宋嘉言惊道,“姨娘可千万不要这样劳神,我如何担得起。”

宋嘉言从不是小气的人,更不会故意为难杜月娘,当时杜月娘说想找几匹料子给宋荣做夏衫,宋嘉言直接令人带着杜月娘挑的料子。不想,杜月娘会给她做衣裳。

杜月娘微微一笑,“姑娘试试吧,我就是眼睛比量了下姑娘的身量,到底合不合身,心里也没底。”当初,宋嘉言出手救了她弟弟,杜月娘深觉宋嘉言是个可靠的人。与人为妾,她并不是木头一根天天与房中枯坐,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哪怕宋嘉言早晚有一日要嫁出去,杜月娘依旧觉着宋嘉言人品可交。

杜月娘都把衣裳捧来了,诸人移至内室,翠蕊伺候着宋嘉言换衣裳。

“姨娘真是好手艺。”翠蕊将衣裳一展开,就不禁赞了一句。

杜月娘一笑,“不过是手熟而已,哪里称得上什么好。”

宋嘉言偏爱大红,她向来觉着,小姑娘家,衬得起这样娇艳的颜色。

很明显,杜月娘也瞧出宋嘉言的偏好来。这身衣裳却是用的薄薄的银色凉丝料子,然,在这夏衫之上,自肩而起,一朵怒放的大红牡丹斜披左半身,连带左袖皆是烈火一般的牡丹绣色,而右肩并未用对衬花色,反是未有半分绣花,直接是素净底色。一眼望去,真如宋嘉言身披牡丹一盘。余都精细之处更在于,连带寸把宽的镶边上都绣有精致的缠枝花,以及腰带、发带、绣鞋都是同一个系的花色,甚至杜月娘还用这样的凉丝料子给她做了套里衣。

宋嘉言站在镜前也唯有赞叹的,道,“姨娘手艺实在惊人。”只看一眼,就能做出这样合身的衣裳来。

杜月娘笑,“姑娘不嫌弃就好。”

“这样好的衣裳,我都舍不得穿出去,又哪里会嫌弃。”宋嘉言认真道,“定让姨娘费了许多神呢。以后姨娘莫做了,我听说做绣活多了伤眼睛呢。”能把绣工磨炼到这样的程度,并非只有天分就可以做到的。再者,这样精细的绣红,没有两三个月,真做不出这件衣裳来。

杜月娘正色道,“姑娘对我照顾良心,我一直感念姑娘的情分,偏偏身无长物,我也就会这个了。”

只要是女人,没有不喜欢漂亮衣裳的,宋嘉言穿上都舍不得脱了,道,“我说句话,姨娘莫恼。”

“姑娘说就是。”

“我看姨娘的手艺,比以往家里做衣裳的成衣铺子的绣工们都要好呢。”

杜月娘坦然笑道,“这也没什么好相瞒的,我们姐弟,少时寄养于伯父家里,我常给绣铺里做大绣件,就是衣裳之类的绣活,也没少做。”

“难怪了。”宋嘉言点点头,忽而心下一动,问,“姨娘认不认得些绣活好的绣工呢?”

杜月娘问,“姑娘是…”

“哦,正好我母亲有一处铺子,就在东大街上,三间铺面儿,原是给人租了去,年年吃租子的。今年就到租期了,父亲交给我学着打理。”宋嘉言笑,“我想着,可做什么呢?衣食住行,倒不如弄些布匹丝绸来卖。若是有好的绣工,慢慢的寻着,说不定以后用得着。”

杜月娘道,“我听说,如今帝都城里,上等丝绸料子都是自苏杭而来。若是姑娘真做丝绸生意,得有人熟悉这一行的行情才好呢。”

“这倒不难,我心里已有些计划了。”

杜月娘笑,“往日与我一道做绣工的姐妹们,有几个关系手艺都不错的,若是姑娘需要,我跟她们说一声,或是跟姑娘说她们的住处,都一样的。”

“到时少不得有要麻烦姨娘的地方。”

能帮上宋嘉言的忙,杜月娘也由衷高兴,道,“若姑娘有花样子之类的事,只管差人来唤我。大事我干不了,这些活计还是可以的。”

俩人说了会儿话,杜月娘方告辞离去,宋嘉言亲自送杜月娘出门。

此际,小纪氏也正在与辛竹筝说话。

辛竹筝刚搬新家,里面样样周全妥当。小纪氏忽然打发人给她送了东西,若是寻常吃食玩物,辛竹筝收便收了。只是,这一小匣子,打开来竟是满满的一小匣子的银锞子,粗粗一算竟有三五十两的样子。辛竹筝吓了一跳,命大丫环翠飞将银锞子收好,她换了件衣裳就去了小纪氏的院里。

小纪氏见辛竹筝来,明知故问,“筝妹妹怎么来了?”

辛竹筝道,“表嫂,那匣子里…”

小纪氏摆摆手令屋里的丫环婆子下去,挽着辛竹筝的手与自己一道往榻上坐了,温声道,“表妹尽管收着。如今你独掌一院,与先时和言丫头一道住的时候就不同了。我这样说,表妹勿恼。主子时而打赏丫环婆子,这是常有的事。你们女孩儿们的月钱,不过是那么个意思,谁也不是指望着月钱过日子,更不是叫你们用月钱打赏的。言丫头不缺这个,语丫头和你有我这里,尽管收着,莫要外道。”

辛竹筝并低垂着脸孔,手里绞着帕子,没说话。

小纪氏语重心长道,“你虽说是我的表妹,年纪却比言姐儿、语姐儿大不了个一两岁。你是个明白人,我听吕嬷嬷卢先生说你不论学规矩还是念书,都学的极好。或许如今不该说这个,不过,你心里得有数,现在把女孩儿们该学的本事学好了,待你三年孝满,就十三了。在帝都,女孩儿们说亲事都早。以后,我还会慢慢的给你一些东西,你莫要客气推辞,尽管收着,存作私房就好。”

“言姐儿、语姐儿都是自幼得的首饰、玩物、许多女孩儿的物件儿,都一样样的存着呢。从现在开始,有她们的一份,自然有你的一份。就是如今,你尚穿不得鲜亮衣裳,戴不得花样首饰,该你得的料子、首饰,我还是会叫人给你送去。女孩儿家,总不嫌衣裳首饰多的。”

辛竹筝道,“蒙表兄表嫂收留,已是万千之幸了。”如今跟着卢先生念了小半年的书,辛竹筝说话开始文雅起来。

小纪氏温温一笑,“这话可是外道了。你表哥和我,都是拿你和笙弟当亲弟妹来看。你也莫要推辞了。”

小纪氏笑道,“正好,给你们新做的夏衫都送来了。你们姐妹如今住的近了,我就劳你跑一趟,顺带都给她们带去吧。”

说是叫辛竹筝带,不过是顺路罢了,反正衣裳都有丫环婆子捧着。

送了衣衫首饰,又与姐妹们说了会儿话,辛竹筝便回了自己的院里。

她的那一份,除了孝中的青衫夏衣,还有几匹耀眼的彩缎,连带一匣子金碧辉煌的金玉首饰,与一匣子银首饰。

翠飞笑道,“太太实在偏爱姑娘,姑娘怎么得了这许多东西?”

辛竹筝垂眸一笑,“像你说的,表嫂偏疼我吧。”

“姑娘要不要试一试这新衣裳。”

辛竹筝摇一摇头,“不用了,收起来吧。衣裳首饰料子,都一一登记在册子上。”先时,她与宋嘉言同住时,见过宋嘉言屋里的记录首饰、衣裳、玩物的册子,各有一本,丰厚至极。

小纪氏这样厚待辛竹筝,其用心用意,宋嘉言一眼看透,叹口气,也没说什么。

倒是翠蕊的婚事忽然有了着落。

当宋嘉言听说济宁堂的少东家李云鹤要求娶翠蕊为妻时,当下震惊的说不出话:泥玛,不会吧,翠蕊就在济宁堂照顾了杜君一个月,就跟少东家看对眼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了,我的心肝儿们~~~~~

第39章

小纪氏这般用心的相待辛竹筝,自觉有功,必然要在宋荣跟前儿念叨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