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觉,睡得很沉很沉。睡梦中有两三次被惊醒,醒后不一会又沉沉睡去。一直睡到下午三四点钟,楚思才完全清醒过来。

一睁开双眼,她的第一感觉便是累,沉沉的,仿佛四肢被缚的困和累。又闭着眼睛赖了一个小时左右,她才感觉到身上轻松多了。

一个侍女听到里面地响动,敲门后走了进来。她手中端着一个食盒,上面有一碗粥和一碗药,走到楚思面前恭敬的说道:“楚姑娘,我家主人说你身体太亏了,得好好补一补。这碗粥你先喝了填填胃,然后就喝下这碗药吧,它有养神静心的作用。”

说罢,它把药碗放在一旁,慢慢退了出去。楚思吃完粥后,毫不犹豫的拿起药碗,便向嘴里送去。闭着眼睛猛地一口把药吞下,楚思苦得连连吐出舌头来。

半个小时后。困意再次袭来。这一觉果然无梦。

这一睡醒来,天空中明艳艳的太阳已挂上了天空。凉风徐徐吹来,鸟鸣不已。楚思直觉得神清气爽,她从床上坐起,弯着腰穿起鞋子来。

外面的侍女听到里面的动静,知道她醒来了,连忙拿着洗漱物品走了上来。

清洗更衣后,楚思推开房门,走到了院子中。

她一出现,守在院门处的一个侍女便连忙走了过来,恭敬的说道:“姑娘醒了?是否马上去转告主人?”

楚思点了点头,说道:“也好。”

那侍女急急退去。

冉闵直到一个时辰后,才不急不慢地过来。进了院门,一眼看到瘦削得仿佛要凌风而去地楚思,他摇了摇头。

走到楚思身后,冉闵问道:“在看什么?”

他的声音洪亮,纵使故意压低,也比一般地文人要响亮。楚思被惊得打了一个激淋。她转过身来对上冉闵,摇头道:“没有看什么,只是发呆而已。”

抬起头,她有点紧张的望着冉闵,低声道:“解药,怎么样?”

第212章 离开

冉闵一直呆呆的凝视着她,直到楚思问了两遍后,才蓦地惊醒过来。他摇头叹息道:“实在是瘦了太多,都跟那些病么子的晋女子一个样了,得补回来才是。”接着他才回道:“你睡觉的时候,已经叫大夫把过脉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用的是一种宫中秘药,石虎宫中也有这个药的解药,我已叫人去帮你弄了。”

楚思至此大喜。

她冲着冉闵深深一揖,说道:“多谢大哥相助之情。”

冉闵哈哈一笑,他爽朗的说道:“无须如此,无须如此,你可是也帮过我大忙啊。那一次,那两个黄口小儿准备胡说八道,坏我大事,要不是你出面,也不会有我今天。说起来我这点忙算不得什么。”

看着楚思,他忽然问道:“功夫恢复了,你准备到哪里去?”

楚思怔住了:是啊,我能到哪里去?晋帝处置了我,王家也不是退路了,我能到哪里去?

想了想,她轻声说道:“我许是会回晋吧,去看一看谢安的情况怎么样,然后就离开。”谢安一直都没有消息传出,仿佛消失了一般,这让楚思很是担心。她想去看看他,看看他,然后再离开。

只是离开后再到哪里去,她却是不知道了。罢了,这世间美景无限,她有功夫在身,何处不可去得?

两人闲谈了一会,冉闵便转身离开。在等候解药的这段日子里,楚思老实的呆在这个小院落里,哪里也没有去。有很多时候,她都是如一株木头一样,在树下一站就是一天。

冉闵虽然对她颇有好感,她对他也甚是佩服,不过两人之间,并没有多少话好说。冉闵性格粗豪爽朗,喜欢痛快的喝酒。大声的说话。而在楚思面前,面对着她那一张芙蓉秀脸时,他总是不知不觉的克制着自己。

而楚思呢,也对这种粗人似的男子汉没有多少话可说。因此在一起时,通常是冉闵一口一口中的喝着酒,静静的看着楚思。而楚思。要么是发呆,要么是懒洋洋的问一句回一句。就算如此,基本上每一天冉闵都会来个二三次,每次呆上一二个小时。

这样地日子过了一个月左右。这时楚思已被养肥了不少。虽然还比不上以前。却也体丰貌盛了。

随着秋风徐徐地吹来。拂起一片片树叶在天空中打着旋儿时。被冉闵派到石虎地王宫中取解药地人回来了。

一阵急促地脚步声冲入院落。出现在院门口地是一个作军士打扮地青年人。他一见到楚思。便恭敬地行了一礼。朗声说道:“楚姑娘?”

楚思点了点头。见他行色匆匆。脸上还有汗珠。看向自己地眼神中也露出两分着急。心不由一下子跳到了嗓子口。她低声问道:“怎么啦?”

青年递过来一个小小地瓷瓶。急促有力地说道:“姑娘。家主人说了。现在石虎已经到了路上。最多一个时辰便会到府中驻足。请姑娘服了解药后。暂时回避一下。”院子中还有几个侍女。这青年直言不讳地要她回避石虎。一点也不担心这话泄露出去。看来。这府中地人都是冉闵地亲信了。

石虎来了?

楚思点了点头,还了一礼说道:“我知道了。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走一步,还请你去跟你家主人说一声,就说,山不转路转,也许不久后便是重逢之日。

说罢,她优雅的一退。转身向房中走去。

青年怔了怔,看着她地背影一时不知说什么的好。他感觉得到,自家主人并没有想要她离开,可是她现在如此说了,主人又陪在大王身边,他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挽留才是。

楚思回到房中,先把房门带上,然后把瓷瓶中的药一饮而尽。

药微带苦涩,流过她地咽喉直达胃中。喝完后。楚思盘膝坐到床上。默运起内息来。很快的,一股微弱的气息被她捕捉到了。就在她把那股气息绕十四正经绕上一圈时。气息立刻出现了急促扩大的迹象。

楚思明白,自己的功夫在恢复了。

她下了床。把包袱收好。这阵子,冉闵派人送给了她不少首饰和金银,她也一并带上。然后换上那张显得清美俊俏的面具,穿上一袭蓝色的胡服,转身走出了院门。这胡服束腰紧身,十分的适合骑马。

她走出院门时,那报信的青年还没有离开。他在院子里正转着圈呢。一眼看到楚思走出来,他连忙跑上前来,施了一礼后说道:“楚姑娘,要不你暂且回避一下,待大王离开后又回来?”

楚思摇了摇头,她轻声说道:“不必了。”

见青年还要再劝,她低声说道:“缘起缘落原本是正常。你家主人他明白地。”说罢,她径自向院外走去。

牵回自己的坐骑,纵身一跃后,楚思策马奔出了院落。

她策着马急急的向南城门走去,石虎乃从北方过来,他走的会是北城门,因此楚思一点也不担心会与他不期而遇。

一出城门,楚思便策马狂奔起来。她的身子微微前倾,上身随着马身的颠簸而起伏,这样策着马,有一种凌风而动的舒服感。不一会,楚思便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功夫已恢复了大半!

终于恢复功夫了。

楚思地脸上露出一抹喜色,轻踢了一下马腹,一人一骑卷着烟尘向前直冲而出。

当她在官道上走了一个时辰后,功夫已完全恢复了。楚思闭上双眼,感觉到体内经脉间,那股流动的强劲力道。

她出门时已经是下午二三点左右,这么一会功夫,便又到了四五点时。这个时候,太阳渐渐西斜,天气中的酷热也在减弱。不过知了还是一声接一声的啾个不停,让人听了还是觉得烦躁。

楚思现在有着一身高强的功夫,她又不欲惹事,一见势头不对便绕道而行,这一路直是无惊无险。

再过几天,便正式跨入晋地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楚思不知为什么,有一点近乡情怯起来。暗暗的吐了一口气,她挺直腰身,拉低斗笠,又加快了马速。

这一次,她直接进入了汝南。也正式的进入晋国。

第213章 又回故地

汝南城里。一年前的那场小型战火,现在已经不见丝毫痕迹。走在街道上的,都是一些操着江南口音的汉人。偶尔有一两个穿着宽袍大袖的士人,施施然的走过。

楚思抬了抬斗笠,四下打量着。现在的她,已经换上了一袭晋人士子的袍服。不过她所穿的袍服是白色的,是庶民们才穿的颜色。

现在是清晨时分,楚思刚用过干粮,肚子一点也不饿。她牵着马,并没有往酒楼方向跑。慢慢的走在街道上,听着这熟悉的吴侬软语,楚思忽然想道:司马衍肯定没有想到,我会以这个面容大大方方的回来。

漫无目的的牵着马,在街上走了一圈后,楚思一抬眼,看到一个长长的车队,在向南城门方向驶去。那车队全用马车构成,二十多辆马车,全部用黑漆漆就,隔得远远的,一股熏香便弥漫而来。再一看,那马车做工精致,车帘中露出来的人影白净清秀,显然是一些贵族子弟出行了。

就在她沉吟的时候,听得身边一个长袍大袖,戴文士巾的青年说道:“真是盛况空前啊,天下的士人,都跑到建康去一睹世家第一美人的婚礼了。”

什么?楚思前行中的脚步一顿:瘐悦儿要出嫁了?

那青年旁边是一个身材矮小,同样做文士打扮的中年人。他应声说道:“是啊是啊,当真是盛况空前。人啊,便是这般同人不同命。还记得那个明艳夺人的楚姑娘吗?听说她可是王家的嫡女儿呢,以王家的嫡女之身,却成了一个蛮子的侍婢。听说那蛮子是直接把她甩在肩上带走的,无媒无娉,无侍女相伴,哎,也不知那样一个佳人,是不是魂断他乡了。”

就到最后。那中年人好不感慨的连连叹息。

楚思没有想到,刚一回到晋地,便听人提起了自己。听到那中年人话中的惋惜同情之意,楚思脸上浮出一抹笑容来。她暗暗想道:你放心吧,她活得好得很呢,比任何人都要好!转而她又奇怪的想道:自己是王家嫡女的事。怎么传得天下皆知了?也不知王家族中地那些人听到这样的传言,会有什么想法?

她却不知道,就在她离开不久,王家的顶梁柱王导便逝世了。王导一死,王家在朝堂中再无可支撑的大才。现在王家虽然没有败落,在众人心目中的威望却是大不如前了。而被王家封锁了的她地身世之事,也泄露得世人尽知。

那青年同样叹息一声,转而又笑道:“听说那楚姑娘姿容绝艳,动人心魄之处还在瘐悦儿之上。整一个祸水妖孽样。这样的女子被蛮子要去了也是大幸,要是留在国内的话,怕是会祸患无穷。”

听到这里。楚思轻哼一声。再也听不下去了。她跨上马。跟在众车队身后。向着城门驶去。瘐悦儿新婚。也不知嫁地是哪一个?这个热闹可不能不看。

与楚思一样。络绎有人跟在车队后。不过大多是坐马车。如她这样自己骑马地甚少。

出了城门后。马车群中地楚思便有点显目了。她一袭白衣。腰身挺得笔直。风吹起她地长袍猎猎作响。那般策马迎风地风姿。令得爱美地晋人频频回眸。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原来骑马也可以如此风度。

只是令人奇怪地是。她白色长袍里面。似乎穿着紧身长裤。这打扮。还真是史无前例。

他们不知道。楚思是按照现在地骑马服弄地这一身衣服。里面是紧身束腰。能显出完美身材地胡装。外面却是晋人地宽袍大袖。这样策马而行。既方便舒服。又美观大方。

渐渐地。出现在官道上地马车已经有了四五十辆了。车和车之间相距在五十到一百米远左右。这四五十辆马车长长地排开。在金灿灿地夕阳中显得甚是气派。

一辆马车快走两步,驶近楚思的身后。接着。一个清朗的男子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公子。端的是好风度,骑马也能骑出如此味道来。让桓某人大为佩服。不知可愿到马车上一聊否?”声音热切而优雅,让人大生好感。

说话地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男子。长相端正中露着清秀,眉毛生得特别的挺俊。楚思对上他微笑的脸,也回以一笑。她慢慢的取下头上的斗笠,露出自己清丽俊秀的面容,樱唇一弯,说道:“多谢兄台夸奖,不过我不是公子。”

啊?

对上桓姓青年惊愕的表情,楚思露出雪白的牙齿微微一笑,便潇洒地转过头去。她轻踢了一下马腹,纵马稍离些许。

既然不是公子,那就是一个女娘了。冒冒然约一个女娘同车,确实是无礼之极。桓公子望着楚思的身影,忍不住想道:她那一笑,还真是潇洒之极,也不知是谁家女娘?居然这么像个男儿?

楚思脸上带着微笑,目光清亮的望着前方。

马车走的速度是很慢的,一般而言,充当车夫的驭者,通常会是富贵人家特请的武林人物。楚思走在中间,时不时的可以听到马车里传来女子的娇笑,和阵阵呻吟声。

一个骑士加快速度,策马来到楚思身边。这是一个十五六岁地少年,生着一双黑白分明地大眼睛。他的眼睛清亮而兴奋。

少年靠近楚思,用发育期特有地鸭公嗓子说道:“兄台,这样夹在中间慢行,太也无趣,不如我们策马比上一程,看谁先到建康如何?”

楚思回过头来,看了少年一眼,摇头笑道:“不行,前面不太平,跟在车队中会安全一点。”

少年大眼瞪得滚圆,他颇为豪气的拍了拍腰上的长剑,说道:“怕什么?我会功夫的,包你来一个杀一双!”

楚思的嘴角噙着笑,轻笑道:“是吗?小兄弟连我是什么人也不知道,便约我一道前行,你就不怕我心怀不轨?”见少年不解的瞪着自己,楚思淡淡的说道:“仅此一点便可以知道你毫无江湖经验,怕是第一次前着父母出行,这叫我怎么信得过你的功夫?”

很显然,楚思一语中的!少年噎了噎,青嫩的还长着几颗痘痘的脸上涨得通红。他重重的拍着腰间的长剑,急急的说道:“可是我真的很行的,我与武夫们试过,我的功夫是最好的。”

楚思笑了笑,策马又加了一点速,她不想与少年争论这些话题。

少年见她不理自己,心中很是郁闷,嘟着嘴恼了一会后,策马向楚思追来。他才追出几步,身边的马车中传来一个声音:“别追了,骆三公子,她可是一个女娘!少年回头看向桓公子,见他不似说假,不由张大嘴傻傻的打量着楚思的背影。

214章 情歌

随着太阳西沉,天气渐渐转凉,一阵阵和风吹来,让人心情大爽。当走入一片树林中时,车队开始停下。一个个车夫跳下马车,接着跳下马车的,是一个个身材健壮的护卫,他们拿着刀剑向树林中走去。来到树林中后,他们并没有如楚思所以为的那样打猎,而是忙着割草。当把选定的地方的草割尽后,他们拿出一块块厚实的蜀锦铺在草地上。

紧接着,几个侍女上前,她们在蜀锦上铺上塌几,备上茶点,准备饭菜,燃起香炉。再然后,一个个长袍大袖的士人,搂着侍女娇妾走下了马车。

一辆又一辆的马车停下,转眼间,树林中已人声鼎沸,香气熏人。楚思也跟着跳下马,她望了望自己放着干粮的包袱,再闻一闻那飘来的食物香味,突然觉得自己很有点寒酸。

桓姓青年慢步走下马车,来到楚思身后,深深一揖后,朗声说道:“姑娘,一个个独食无趣,不如相伴?”

楚思正被他们的食物勾引得馋涎欲滴,当下笑道:“敢不从命?”

桓姓青年欢喜的说道:“姑娘请!”

楚思跟在他的身后,来到一棵大树下,坐在已经备好的塌几前。侍女们如穿花蝴蝶一般,不停的为他们上好饭菜和茶点酒食。

这时,楚思身边又坐上了一人,楚思一转头,便对上了骆三公子那稚嫩的脸。骆三公子堪堪对上楚思的双眼,忽然脸上一红,大眼中露出了一抹不自在来。

楚思微微一笑,低眉敛目的看向眼前的食物,拿起一点,慢慢的吃了起来。她的肚子本来有点饿,不紧不慢的吃了一会,便感觉到通体舒泰。

就在这时,一阵箫声悠悠的传来。那箫声空旷清远。仿佛从人灵魂深处响起,带着无边的落寞和神秘。楚思微微侧头,看向那个吹着箫地黑衣公子。那公子长相清秀,身材瘦长,他低着头吹箫的样子,颇有几分落寞。

就在箫声远远的传出时。一阵琴声从前方的树林中传来。琴声古朴苍劲,带着一种云海山石的亘远,混在寂寞的箫声中,倒是相得益甚。

“姑娘何不就食?”

桓姓青年微笑地看着楚思。把一蝶刚煮好地羊肉放到了她地面前。

楚思微笑道:“多谢。”

桓姓青年侧耳听了听箫琴合奏。说道:“这箫琴之声极为清悦端正。怎么姑娘听了脸上却露出苦涩寂寞之容?”

楚思一怔。清悦端正吗?她却只听到了寂寞空远。难道是乐由心生?她笑了笑。摇头低声说道:“许是感念太多。已失去了平常心吧。”桓姓青年深深地凝视了她几眼。笑了笑没有追问。

箫声仍在袅袅传来。其音苍凉。在空荡地天地间不断地回响。楚思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中有点酸涩。

正在这时,一个清悦的男子唱了起来:“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心悦君兮君不知。。。

歌声悠然而来。却是从对面的树林中所发。那歌声混合在箫声和琴音中,混合在落日夕烟中,更添了几分怅惘。

楚思怔怔的听着,怔怔地听着,忽然觉得,这歌唱得不好,它没有唱出那琴箫深处的渴望。不一会,歌声止息,而琴声和箫声还在继续。听着那渺渺的箫音。楚思忽然张开樱唇,曼声清唱起来:“不及黄泉不相见,任尔人间飞百年。奈何桥畔轮回转,定携素手至桑田!”

她地歌声,清亮而婉转,带着几分难言难尽的惆怅。歌声一出,琴声和箫声便是一断。才一会又接了上来。

一时之间,正在谈笑着的众人都转头向楚思看来。他们诧异的看着楚思,窃窃私语声不断传来:“这唱法好生奇怪。”“是呀。这诗也做得奇怪。从来没有听过呢。”“他是谁家儿郎?端地好嗓子?”

伴合着箫琴音,楚思信口把这句宋词唱罢。又唱道:“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溪云、一壶酒、一张琴。”

她的唱腔,纯粹是信之所致,随口唱来。

清亮婉转的歌声,含着无边惆怅,又隐带洒脱的歌声,在箫声和琴声的伴奏下,远远的传出,远远地传出。

渐渐的,窃窃私语声不再,众人都停止了喧嚣,认真的倾听起这用灵魂唱出来的乐声。一时之间,万籁俱静。

直到箫声和琴声歌声断了许久,还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这时,一阵踏歌声传来:“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带女罗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那歌声中,混合着脚步重重踏在地上的节奏声。这唱歌的声音却有点熟悉。

这,这唱的是首情歌?他是向谁表达他的情意?天啊,不会是我吧?

楚思愕然抬头,盯着那声音传来处,脸上却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来。周围地人笑嘻嘻的看着这一幕,他们细细的打量着楚思,有人更在那里轻声笑道:“王公子还真是多情。听到人家女娘歌声美妙,他便以歌相酬,倾诉起情怀来了。哈哈。”楚思的唱腔清亮婉转,任谁一听便知道她是一个女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