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莫如道,“因有件事想与太太说,就来得早了些。”

谢太太问,“什么事?”倒是少见谢莫如这样直接说有事。

素蓝捧上茶来,谢莫如接了,道,“我屋里的静薇,还有院里洒扫的张婆子李婆子,不大妥当,想跟太太说一声,另给我换几个妥当的吧。”

谢太太立刻明白,这几人怕是宁姨娘安排进去的,如今宁姨娘关了,谢莫如当然不会再留这样的下人在身边。宁姨娘管家也有几年了,这样的事竟叫谢莫如知道,想宁姨娘有今日,可真是半点儿不冤,谢太太吩咐素蓝,“都记下,一会儿先把人提过来,给莫如换几个老成的。”

素蓝连忙应了。

这会儿时辰尚早,谢兰几个要去家学,要早些出发的,便道,“祖母,我们这就去学里了。”

谢太太笑,“去吧。好生用功念书。”

三人又辞过两位姐姐,去了学里。

谢莫忧的话有些少,倒是谢太太道,“今天芍药院便收拾出来了,莫忧略停一日课,先搬过去吧。”

谢莫如瞧着谢莫忧魂不守舍、脸色憔悴的模样,想谢太太应该有些别个话教导谢莫忧,起身道,“祖母,我先去华章堂。”

待谢莫如走了,谢太太打发丫环下去,叫了谢莫忧在身边坐,问,“莫忧,你肯定觉着祖母不近人情吧?”

“我没有!”谢莫忧连忙否认,掉泪道,“祖母一直疼我。”

“那,你肯定恨莫如吧,恨她小题大作,因奴才一句话令宁姨娘至此?”

谢莫忧知道不能承认,可她就是摇头都不能,她何止是恨谢莫如,她恨不能生吃了谢莫如。

谢太太柔声道,“你是家里的二姑娘,今年十岁了,该懂的道理也都懂,再过几年,就该说婆家了。咱们这样的人家,以后不论给你说什么人家,嫁过去肯定是正室。你想一想,将来换你面对有奴才说姨娘的家是亲家,你做何想?”

谢太太的内宅智商还是很够用的,谢莫忧泪如雨下,悲伤难抑,轻声道,“祖母,姨娘毕竟是我亲娘。”

谢太太又问,“倘以后有庶子庶女,也这般对你说姨娘才是亲娘,你又做何想?”

谢莫忧顿时哭也不知道哭什么了,谢太太道,“我知道你好强,人好强不是坏事,可是,你这种怨愤不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想一想,宁姨娘未犯过失时,我待她如何?她有过失,理当受罚。你是女孩子,以后成亲嫁人,更得知道礼法的重要。一个家族,倘嫡庶都乱了,便是乱家的根本。你一直不喜欢你大姐姐,总想压她一头,女孩子掐尖好强也是有的,可你想一想,你们是一个父亲的亲姐妹,将来她好了,难道对你没有好处?还是说,她不好了,对你就有好处?”

“你姨娘做的事说的话,我早些是看在你们姐弟的面子上,才一忍再忍。这次,不只是那陈婆子胆大包天说错话,当初宁氏对你说方家满门全灭时,在她教导你,你大姐姐坏事才能衬出你的好来时,我就有心把你们挪出来了。”谢太太此话一出,谢莫忧脸都白了。

谢太太道,“方家如何,早有定论,莫如姓谢,咱们是一家子,她这般歹心歹意,我留她性命,已是顾及你们的脸面。”

谢莫忧见谢太太连这等事都知晓,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谢太太道,“我知道,你一直恨自己庶出的身份,觉着没有嫡母与莫如,宁氏就能扶正,你就是嫡女了。莫忧,当初你父亲与嫡母,是陛下御赐亲事,这些,是宁氏在你父亲婚后写给他的诗信。”谢太太取出一个匣子给谢莫忧,冷声道,“她为妾,不是别人逼的,不是你父亲主动,是她一厢情愿!你今日庶出身份,是她为你选的,你要怪,也去怪她,当初因何不顾廉耻做下这等丑事!”

谢莫忧坐在祖母身畔,却是一阵天旋地转,她就觉着,整个世界都崩了。

谢莫忧显然没什么抗压能力,当天晚上就病了,她搬家还没搬俐落,谢太太只得把她安置在西跨院就近照顾。

谢莫如听说后也没说什么。谢柏叫着谢莫如一道去探病,谢莫如道,“她能明白,我不去也没什么。她不明白,我去了她也只会以为我是过去看热闹的。”言下之意,去与不去都一样。

谢柏好奇的问谢莫如,“事事看得这样透,会不会觉着很无趣?”

谢莫如认真想想,回答,“也不会。”她又不是神仙,也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一样要思考,思考的过程比较有趣味。像这次,明显谢太太下了重药,谢莫忧受不了打击才病倒的。

谢柏便一个人去瞧了谢莫忧,顺便借走谢莫如这里的《万里行记》。

谢莫忧的病还没好俐落,谢太太已经寻来官媒张罗着给长子再寻一房良妾了。

良妾,正经人家出身,样貌要好,不能是庶出,最好读书识字懂得道理。这样苛刻的条件,当然,谢太太出的价钱也高,三千银子聘银。有这般手笔,官媒这里自然也不会白叫跑腿,待谢莫忧病好后半月,一位姓孙的妾室便被抬进了离牡丹院有些距离的丁香院。

谢家没摆酒,结了契书便罢。

孙姨娘十八岁,模样自不必说,性子瞧着也温柔,谢太太亲自相看的,还命心腹管事打听过了,家里落魄了,后母当家,娘家只有继母生得兄弟。

孙姨娘进门,原要给主母敬茶的,方氏素不见外人,谢太太道,“大奶奶身子不大妥当,你去杜鹃院外磕个头吧。”

孙姨娘由婆子带着去磕了头,谢太太赏了个红包,就让她去丁香院歇着了。

孙姨娘每天早上,若谢松歇在她院里,她便先服侍了谢松起身,用过早饭一道去松柏院请安,谢松请过安后就在松柏院陪着父母说话。孙姨娘则去杜鹃院请安,杜鹃院她是进不去的,便如第一日一般在外磕头,之后回丁香院。

谢太太派了心腹戚嬷嬷去芍药院服侍谢莫忧,不经意间便说一句,“孙姨娘倒是个懂规矩的。”

谢莫忧轻咬下唇,戚嬷嬷私下劝她道,“姑娘想开些,您想一想,太太是不是疼姑娘?姑娘为这些个事烦恼,倒辜负太太的心了。”

谢莫忧也知道祖母疼惜自己,她病的那些天,祖母一日看她好几次。只是她惯常高傲,又与宁姨娘母女情深,知晓宁姨娘做的那些事后,她颇是打击,也为生母当年所做之事伤心难堪。当然,她对谢莫如也没什么好感,见戚嬷嬷劝她,谢莫忧轻声道,“嬷嬷放心吧,我知道。”谢太太有一句话是入她心的,将来一日,她也会嫁人,依家中情势,她断不会给人做小。她是正室,又如何看待妾室呢?将心比心,她当然也喜欢孙姨娘这样的。

戚嬷嬷暗叹,二姑娘也是个聪明人,偏生这般好强,偏生又是庶出,倘嫡姐样样不及她倒罢了,偏生嫡姐强她百倍,这心性,一时是难平了。

转眼八月风凉,三老太太的寿辰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第34章 生辰礼

说来,三老太太死看不上谢莫如,谢莫如对三老太太的脑袋也一直持保留态度,但这两人说来却有些缘分,生辰是一样的,都是八月初一。

谢莫如年岁小,家里并没大办。一大早上,谢太太便命素蓝送来衣裳首饰。谢莫如正在小花园散步,素蓝过去见礼,笑道,“给大姑娘拜寿了。太太那里预备了寿面,吩咐我请大姑娘过去一道吃。这是给大姑娘预备的衣裳首饰,太太说,大喜的日子,穿的鲜亮些,也喜庆,一会儿阖家去三老太爷那边儿给三老太太祝寿去。”

谢莫如道,“有劳你了。”

素蓝笑,“都是奴婢分内之事,哪里敢当姑娘‘有劳’二字。”

紫藤接了素蓝带来的东西,一并去了秋菊院。一入秋,谢莫如便搬了屋子,素蓝还是头一遭来秋菊院,顾不得多看,随谢莫如进了屋,紫藤请素蓝坐了,梧桐端茶来给素蓝吃。素蓝笑,“妹妹们再这样客气,我都不敢过来了。”见谢莫如换衣裳,忙上前跟着服侍。

谢莫如总是一身紫衫,谢太太现在自己都看不下去,这是特意吩咐裁缝做的大红衣裙,连带着一套红宝石的小巧首饰,一大早让素蓝送过来,想着谢莫如不会拒绝。

让谢莫如说,这是谢太太想得多了,一件衣裳能代表什么。不过,谢太太都令素蓝亲自送来,谢莫如的确不会拒绝。衣裳非常合身,左肩一枝栩栩如生的金线绣重瓣牡丹披肩怒放,寸宽的腰带中间嵌一块美玉,美玉周围用金线勾勒出灿金的牡丹纹,整件衣裙华美至极。素蓝笑赞,“这衣裳,也就是大姑娘才压得住。”好衣裳也得看什么人穿,有句老话叫“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是说气势不够,便是上等好衣裳穿出来也不像那个样。像谢莫如,非但性子强势,便是这相貌,也不是荏弱的那类漂亮。谢莫如凤眼、高鼻、薄唇,她不笑时都带着淡淡冷意与凛冽,这种气势,才能压得住这衣裳的华艳。

张嬷嬷也道,“这衣裳最衬姑娘。”

因今日是谢莫如的生辰,首饰便选了一支小凤钗,一支红宝石珠花,都是从素蓝送来的首饰里选的。

待妆扮停当,谢莫如叮嘱张嬷嬷几句,“中午大概不能回来,嬷嬷伺候母亲用饭。天儿有些冷了,做羊肉面吧。”

张嬷嬷都应了,晨间风凉,给谢莫如身上加一件披风。谢莫如带着紫藤梧桐与素蓝去了松柏院,张嬷嬷一直送到门口,眼望着自家姑娘走远,才折身回屋。素蓝有心提醒谢莫如,大喜的日子,大姑娘你自己的生辰,倒是高兴些才好。当然,谢莫如的模样也说不上不高兴,只是有些过分平静罢了。素蓝有心提醒,但,在谢莫如面前,素蓝格外谨慎,许多话,她不确定该不该说,想一想还是不要说。以往大姑娘一句话干掉二姑娘时,素蓝已经知道大姑娘不是凡品了,现在大姑娘连宁姨娘都干掉了,宁大人宁太太夫妇亲自登门,宁姨娘依旧被禁足,可见大姑娘的本事。

大姑娘有这等本领,素蓝觉着,自己的小见识都能看到的事,大姑娘肯定也能看得到,那么,自己完全不必多嘴。

一行人到了松柏院,谢莫如那双沉静的眼睛仿佛沾染了一丝朝阳的光辉,然后,就是这些光辉,渐渐的在沉静的眸子里浮起明明灭灭的和悦。她并没有笑,可是,你能看出,她是欣喜的。她笔直的双肩放松,步子放得悠然,伴着小丫环的通禀,谢莫如薄削的唇角绽放出一个微小的弧度,那种恰到好处的欢喜,便是素蓝都叹为观止。

素蓝微微低下头,暗自庆幸:幸而没有多嘴。

谢家人都在了,谢莫如给谢太太谢尚书请了安,又谢过谢太太给的东西。再给父叔见礼,余者弟妹给她见礼后,各自安坐。谢太太见谢莫如这一身打扮时便已笑了,道,“坐吧,今天是你的生辰,正跟你祖父说呢,咱们一会儿得去三老太太那边儿,早上先吃寿面,替你庆生。”

谢柏对谢莫如道,“等下午回来,就能见着我送你的生日礼了,包你没见过。”

谢莫如道,“看来是件稀罕东西。”

谢柏一笑,“稀罕的很。”

难得谢莫忧做了几样针线送给谢莫如,谢莫如谢过,紫藤上前接了。还有谢兰几人,也有礼物送给大姐姐,谢松微微点头。

早上先吃过谢莫如的寿面,喝过茶,约摸着时辰不早,一家子便出发了。三老太太辈份大,又是嫡亲婶婶,不好去的太晚。女孩子跟在谢太太身边,男孩子跟着谢尚书谢松谢柏,给三老太太拜寿时,是一大家子进去的,三老太太命儿子媳妇扶住谢尚书谢太太,不令他们行大礼,余者诸人给三老太太磕了头,祝三老太太长命百岁。

三老太太一身绛红的如意连云暗纹绸衣,头上簪着金钗,略施脂粉,颇是喜庆。拜过寿后,谢尚书陪着三老太太说几句话,便带着儿孙出去了,留下女眷伴着三老太太说笑。

三老太太招谢莫忧到跟前,关切的问,“听说前些天病了,我有心去瞧你,又怕扰你养病,送去的果子吃了没?病可大安了?”

谢莫忧柔声道,“劳老太太惦记,都好了。果子也吃了,味道很好。”

三老太太揽了谢莫忧入怀,抚摸着她的脊背道,“好孩子,这样的可心懂事,怨不得人多疼你呢。”

小丫环捧上茶来,谢驽之妻李氏又让丫环端果子给谢莫如吃,笑道,“今天也是莫如的生辰,我打发人给你送了生辰礼,约摸是她们走的慢了,没遇着。等你回去瞧瞧,若有喜欢的,只管拿着玩儿。”

谢莫如道,“我年岁小,今天又是三老太太寿辰,劳大伯娘想着。”

李氏笑笑,虽然上次谢莫如削了她的面子,她对谢莫如倒没什么怨愤。她也想开了,何必总是看婆婆的脸色去为难这么个孩子。听说尚书府进了新姨娘,李氏就更不想与谢莫如有什么摩擦了。怎么待谢莫忧,便怎么待谢莫如就好。

今日李氏闲不下来的,跟长女谢环交待一声,小姐妹们好生说话,李氏转身又去招待来客,谢枫带着妻女过来了。

三老太太的寿宴,来的多是族人亲戚,毕竟谢驽当官未久,便是有翰林院的同僚,也是有数的几个。

谢燕这做亲闺女的,自是携夫过来,拜寿之后见谢莫如一身大红,不由瞅着谢莫如笑一句,“莫如这身衣裳可真好看,我没留心,还以为是莫忧呢。”

谢莫如看她一眼,没言语。苏氏笑,“两个孩子长的并不像,燕堂姑怎么就看错了。”如今苏氏才觉着尚书府算明白过来,便是偏心庶出的,也不能太慢怠嫡系!以往在尚书府如何都好,现在孩子们大了,要出来走动了,倘还是嫡出一身紫,庶出一身红,便是尚书府乐意,苏氏为着阖族的脸面也要说话的。

话被苏氏驳了回去,谢燕也没与苏氏一较话锋,又问三老太太,“娘,怎么不见行云?”

谢莫如扭头去逗谢静了,这种没脑子的话便是谢莫忧也不会问,江行云正在热孝中,怎会参加这种欢庆场合。

中午用过席面儿,听过戏,天色不早,大家也便告辞了。倒是谢太太一行临走前,一个青衣嬷嬷捧了个红木匣子出来,那嬷嬷行一礼,道,“我家姑娘听闻今日是贵府大姑娘生辰,姑娘不方便出门,些许薄礼,以贺芳龄。”

紫藤上前接了,谢莫如道,“替我谢你们姑娘。”

青衣嬷嬷恭敬应了。

谢莫如回府才知道,苏氏也打发人送了生辰礼。听素馨禀后,谢太太含笑看向谢莫如,话却是对着一众儿孙说的,“出去这大半日也乏了,都回房歇着吧。”

谢莫如便回了杜鹃院,张嬷嬷带着秋菊腊梅上前服侍,一面禀过院里的事儿,“大奶奶中午用了一碗羊肉面,配了四样小菜,一样煨鲜菱,一样香覃炒鸡腿,一样鲜鱼煨王瓜,一样梅子香珠豆,大奶奶用的香。”

谢莫如点头,换了家常衣裙后,秋菊给谢莫如拆去钗环。先说过方氏午饭的事儿,张嬷嬷再道琐事,“早上姑娘刚走,二爷院里的墨菊姑娘就给姑娘送了生辰礼来。头晌,三老太太府上也打发人给姑娘送了生辰礼,那边儿二老爷府上也着人送了一份儿,我还没动,都放在隔间儿了,一会儿姑娘去瞧瞧。若有喜欢的,拿出来使也好。还有李青媳妇过来磕头,大奶奶喜净,没叫她进来,我拿个荷包打发了她。”

秋菊将谢莫如的发髻解开,轻轻的将头发梳理整齐,只在脑后盘个简单的圆发髻,用一根通体乳白的白玉凤头簪挽起,谢莫如道,“嗯。”

其实小孩子的生辰礼,无非是衣裳首饰或者玩器之类,再者便是寿桃寿面了。知道今日都要去三老太太那里,两家都没送寿桃寿面,李氏给的是衣料首饰,苏氏那边儿送的则是衣裳料子和一套文房四宝。谢莫如又看江行云送的,红木匣子里是一套《西宁记》。

谢莫如又看到旁边儿一个玉瓶,瓶里插着几枝枯褐花枝,枝上几团雪白绒绒不知是什么的东西,谢莫如伸手摸一摸,软的很,不禁问,“这是什么?”

张嬷嬷都笑了,“不怪姑娘不认得,姑娘又不出门,哪里知道这个。二爷促狭,着人给姑娘送来的生辰礼,这可不是棉花么。”

谢莫如来来回回的商量着这瓶棉花,不禁道,“就是可以纺成棉布料子,还可以絮到被子里棉花?”

张嬷嬷忍笑,“是。”

谢莫如问,“我睡的被子里,就是这个?”

“姑娘睡的是蚕丝被,紫藤她们睡的是棉花胎。棉花得弹过,才能做棉被。”张嬷嬷笑着给她家姑娘普及一下有关棉花的知识。

谢莫如很是喜欢,道,“摆到我案上去。”

张嬷嬷忙劝,“我的姑娘,哪里有桌子上摆棉花的,叫人瞧见得笑你了。”

“这有什么好笑,你看,这花儿雪一样白,配这玉瓶多好看。”谢莫如自有审美,她坚持如此,张嬷嬷只得给她摆桌子上去了。谢莫如问,“用不用换水?”

“不用不用,这枝子都干了,就这么摆着,明年还这样儿。”

谢莫如赞叹,“世间竟有这种永不凋落的花。”

张嬷嬷:不就几朵破棉花么…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更~

第35章 神交

谢莫如得了一瓶棉花,谢莫如得了一瓶棉花,颇是喜爱。晚上与母亲一并用饭,吃的还是面条,晚上就不吃羊肉面了,母女两人吃的是素汤面。初秋一早一晚风凉,吃汤面倒是暖和。不知是不是谢莫如的错觉,谢莫如总觉着母亲的眼神都带着些柔和的意思。

三老太太府上,女眷都是随三老太太一并用饭,今日谢燕回娘家便住下了,有谢燕在,晚饭更加丰盛。

还未到晚饭时辰,女眷们坐在一处说话,谢燕见着江行云便说了,“行云刚来,许多事情你不晓得,何必特意给莫如送生辰礼。你是什么人,她是什么人,她一个小丫头,可知道什么好歹呢。”

江行云问的漫不经心,“谢大姑娘有哪里不知好歹么?”

谢燕将嘴一撇,“上次来咱家,不过你姑妈病里略说了她几句,她便告到你姑丈面前,让你大嫂子去给她一个小丫头赔礼道歉!她那些不知好歹的事儿,多着呢!”

李氏脸上有些尴尬,忙道,“妹妹,这可是你误会了,没有的事儿。”虽说做嫂子的该让着小姑子些,可修来这等小姑子,委实是上辈子没积德啊!

谢燕抢白,“哪里是误会,明明白白的事,行云不知道,告诉她一声,也叫她心里有数才好。”

秋日天黑的晚,屋里点起灯火,江行云耳上垂珠坠子在灯火映耀下一晃又一晃,她抬起眼睛,含义不明的看向谢燕,道,“表姐是姑妈亲女,既有这等事,表姐焉能安坐于此?还不过去教训了她,让她知道个好歹!”

谢燕当下哑口,继而含含糊糊,“哪天见了她,我是得说道说道。”

江行云满是不解,道,“亲娘受了委屈,难不成表姐还要挑日子才能给亲娘讨还公道?看来我是看错了表姐。”

谢燕如坐针毡,三老太太哪里忍闺女若此,打圆场道,“听你表姐说呢,什么事到她嘴里能有个准儿,没有的事。只是莫如脾气不大好是真的,倒是莫忧,为人乖巧,你姐妹们都喜欢她。”

谢珮笑,“我也这么跟江妹妹说呢,莫忧妹妹最是和气,我们常在一处玩儿。”

江行云微微一笑,“这倒罢了,表姐也别总吓我,要是有人给姑妈委屈受,便是表姐无所谓,我做亲侄女的,是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听江行云这般说,三老太太颇是欣慰。谢燕真是冤死了,她,她,亲娘受了委屈,她哪里会无所谓啊。

让江行云这样一说,第二日谢燕去尚书府看望谢太太时,见着谢莫如便说了,“不是我说莫如,上回我听说你去探老太太的病,一句话不合你的心就发了脾气,还叫大嫂子过来给你道歉,这可不是你小辈该做的事。小姑娘家,脾气再大也得收一收才好。”

谢莫如打量谢燕一眼,淡淡道,“堂姑太太这话,我却是不大敢认。我自来承祖母教诲,祖母倒没说过我哪里不妥。堂姑太太这话,是说祖母没把我教好?”

不待谢燕辩驳,谢莫如已道,“我一个小辈,怎好与堂姑太太较真儿呢,祖母,不如你跟堂姑太太说一说吧,免得堂姑太太误会了咱们尚书府。不然堂姑太太这话说出去,不知道的得以为咱们尚书府眼里没长辈呢。”

谢太太的脸色已是沉下来了,直接对谢燕道,“阿燕,你回娘家,知道来瞧瞧我这个老嫂子,我心里高兴。要是别的事,你问清楚原由再说,你要不清楚,回去问问你父亲,你兄长,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带着莫如去瞧你母亲的病,莫如好意请安,你母亲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骂她,你大嫂,把莫如的手腕都掐肿了,这是我眼见的。你大嫂子过来,是看莫如的伤好些没?难道她伤了人,不该过来看看?我这话,倘有一句假的,天打雷霹!”

谢太太这等重话都说出来了,谢燕还是头一回见识,脸臊的通红,连忙道,“看嫂子说的,我是听碎嘴婆子这样一说,就当了真。我就想着,莫如也不像这样的人呢。”

谢太太淡淡,“莫如是我一手教导出来的,我看着她长大,谁说她不好,就是说我这个做祖母的不好。你也是大人了,以后还是不要这样听风就是雨的,便是听到哪个婆子说这些闲话,也该立刻处置了,怎么能当了真!还来这里冤枉莫如!莫如受你们母女的委屈可是太多了!”

谢太太直接教训了谢燕一通,饭都未留便打发她去了。

待谢燕走了,谢太太对谢莫忧道,“这种话,倘阿燕往外说一个字,别人不会说你大姐姐如何,只会说尚书府的姑娘如何?这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谢莫忧受教。

谢太太稍稍松口气,再打发下人去三老太太那里送了帖子,她明儿个过去说话。

谢莫如中午回杜鹃院用饭,秋风渐凉,一盅八宝豆腐吃起来滋味儿极好,谢莫如多用了半碗饭。

用过午饭,方氏去服侍杜鹃树了,谢莫如回屋休息,取了案头的《西宁记》翻了两页,不禁心下一动。她一直就觉着谢燕今日说的话可疑,倒不是话的内容可疑,这种着三不着两的话,也就谢燕会说,但是,好端端的,谢燕怎会突然就提起旧事呢?真的是旧事了,都过去好几个月了。便是谢燕心下不忿,也该早过来的,突然这会儿说起这事,岂不可疑?

是谁用这事儿刺激了谢燕呢?

宁家不会这么蠢,三老太太府上…要是有人撺掇谢燕,也等不到这会儿。再者,倘是三老太太府上人做的,谢太太不是会吃亏的性子,谢燕并不聪明,真是谁挑拨得她,估计她早把那人说出来了,今日却只能含含糊糊的用个婆子给自己圆场。

抚摸着手里略旧的书页,谢莫如道,“嬷嬷,你打发个人,去把李青媳妇叫来。”

李青媳妇来得很快,杜鹃院比别个院子都安静的多,她一进来先秉气息声,更不敢东瞄西看,完全表现出了尚书府管事媳妇的良好素质。

谢莫如已搬到了秋菊小院,此院遍植菊花,已有些个早菊次第盛开,花香混着秋风,似乎都带了几分清寒。进屋请了安,谢莫如道,“李嫂子坐。”

紫藤搬来绣凳,李青媳妇谢了坐,方挨着半个屁股坐了,谢莫如道,“这次叫李嫂子过来,是有事与李嫂子打听。李嫂子知道三老太太那边儿的江姑娘吗?”

李青媳妇原是在谢莫如筹办谢柏生辰宴时打过下手,打那回起,她就知道大姑娘是个厉害的。不料这才没多少日子,原本如日中天的宁姨娘就给禁了足,反是大姑娘,在太太面前越发得脸,竟隐隐盖过二姑娘去。李青媳妇是个眼明心快的,这次谢莫如过生辰,别个管事媳妇没反应,她先过来磕了头,今日谢莫如又有事问她,李青媳妇立刻道,“那边儿太爷府上,也有奴婢以前相熟的老姐妹,奴婢倒是听说过一些。”

谢莫如不说话,李青媳妇便继续道,“听说江姑娘是将军府出身小姐,可是厉害的了不得。江姑娘来的时候,带了好几车的东西,原本那边儿老太太说给她放库里,江姑娘没见着东西,直接着人去问,却是不乐意放库里,硬是叫人拉到她住的小院儿去了。再有,原本那边儿的玠大爷最是得三老太太喜欢,一早一晚都是随三老太太一个桌儿上用饭的,江姑娘不大乐意,说嫡亲的兄弟姐妹无妨,她一个表亲,不好与家里小爷一个桌上用饭,后来只要玠大爷在三老太太那里,江姑娘便在自己院儿里用。倒是三老太爷说江姑娘懂规矩,如今都是女眷跟着三老太太,男人们跟着三老太爷。江姑娘还说想置了房子出去住,三老太太再三不许,江姑娘方不提了。还有,江姑娘好像还会些拳脚。其他的,奴婢就不大清楚了。要不,奴婢再去细打听打听?”

“不必了。”她不是要打听江行云的秘事,不过是想了解一下江行云的行事,有这二三事已够了。谢莫如道,“有劳嫂子跑这一趟。”

李青媳妇笑,“大姑娘有事尽管吩咐,能为大姑娘跑腿儿,也是大姑娘瞧着奴婢还成。”

谢莫如示意,“嬷嬷,请李嫂子吃杯茶再走。”

李青媳妇便起身去张嬷嬷屋里吃茶去了。

谢莫如倚在榻上,正午秋阳洒入,映着谢莫如的肌肤奶一样的白晰柔润。谢莫如望向窗外落叶,想着,即便是她,应当也不是有意的。这样先保住家财,再保住尊严的人,即便用人,也不会用谢燕这等蠢人的。

江行云中午用饭时见着谢燕也在座,心下略一思量,实在无语了。难不成这位表姐还真的去寻衅谢莫如了?

江行云都不知要说什么好了?便是她只与那位尚书府的谢大姑娘见过两面,虽未深谈也知那不是好惹的。她一来就听说过尚书府那位宁贤妾的美名,那简直是天上有人间无的大好人哪,当时江行云听着便不怎么顺耳。倒不是她对宁氏有什么不满,只是江行云与三老太太府上的这些人不同,她是家中独女,父母教导她更是格外用心,她是知道一些宁平大长公主旧事的。方氏式微,乃政局所致,尚书府势利便罢,有本事弄死方氏,把妾扶正再去宣传贤良才好。

她去尚书府时还特意多看了谢莫如几眼,江行云对谢莫如的感官起码比对谢莫忧好,安静,沉着,这样的品性,起码对得起大家闺秀四字。后来给父亲做法事时,路上遇着谢柏谢莫如叔侄,江行云是有些吃惊的,倘谢莫如真如这府上人所言那般不受重视,那么那位准驸马的谢探花如何会亲自带她上街?安排好父母之事后,江行云才有心打听一二,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三老太太李氏婆媳两个都不是人家对手,还有脸在家里对人家说长道短。果然,没多少时日,又听说那位宁贤妾给禁了足,尚书府又进一良妾。

而今,她不过给谢莫如送个生辰礼,谢燕便看不过眼,还要指点她为人行事。她知道谢燕嫁的是宁家,可这家人还没看明白,那位谢大姑娘已然翻身了!

谢燕不到中午倒回了府,这样亲近的关系,倘不是谢燕说了什么不妥的话或者做了什么不妥的事,尚书府怎么都会留饭的。江行云就盼着谢燕不是因她昨日的话就去尚书府胡说一气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太顺手,晚安~~~~~~~~~~~~~~

第36章 赏赐

第二日,谢太太又去了三老太爷府上。

谢莫如谢莫忧照常在华章堂跟随纪先生念书,临近晌午,松柏院的丫环素馨急急的过来禀事,“大姑娘,二姑娘,宫里陛下娘娘着内侍赏赐,太太去了三老太太府上。”姨娘不是正经主子,何况如今两位姨娘皆深居简出,只得来向两位姑娘回禀了。

谢莫忧忙道,“赶紧着人去请太太回来呀。”

素馨气都喘不匀道,“已派人去请了。”

谢莫忧心说,那还有什么事?素馨终于喘过气,道,“内侍说有东西要赐给魏国夫人。”

魏国夫人?

谢莫忧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谁?

谢莫如也不晓得,但见素馨两眼看向自己,当下也就晓得了,遂对纪先生道,“先生,家中有事,太太不在家,我与莫如过去看看。”

纪先生笑,“去吧。”

谢莫如让梧桐留下收拾笔墨,带着谢莫忧同素馨去了松柏院。谢忠媳妇已经在侯着了,见两姐妹过来,见礼之后,立刻禀道,“我家那口子在陪着内侍官说话,已着人去请太太,大奶奶那里,大姑娘看…”魏国夫人,倘不是内侍官提起这个名字,谢忠媳妇都要记不得了。

谢莫如坐下,淡淡道,“不急,祖母一会儿就回来了。”倒是谢莫忧心里震憾的了不得,娘亲不是说方家被灭族了么,如何方氏身上竟有国夫人的封诰?

谢忠媳妇正没主意,见谢莫如这样说,心下稍安,又从袖中取出一份礼单,上前两步道,“大姑娘,这是奴婢拟的打赏单子。”说着上前两步递了上去。

素馨接了,呈给谢莫如,谢莫如扫了一眼,递给谢莫忧,对谢忠媳妇道,“嫂子坐吧,这很好,就照着这个预备。”内侍也不是白来的。

谢忠媳妇挨着绣凳坐了。

素娥捧上茶来,宫里赏赐天大的事,偏生祖母不在,谢莫忧心下焦切,度日如年,哪里吃得下茶。偷眼去瞧谢莫如,谢莫如还是那幅八百年不变的老样子,悠悠然品着香茶。看谢莫如这般,谢莫忧干脆也自暴自弃的吃起茶来。

谢太太回来的很快,贵妃赏赐是常事,今日竟是陛下有赐,莫不是…三老太太先着了急,忙道,“你赶紧家去,看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谢太太倒还稳得住,反正她话该说的也说完了,便道,“我只盼着我劝燕妹妹话,妹妹能听进一二,也就不枉我来这一遭了。”

谢燕耐性一如其母,连声道,“都记得了,嫂子快去吧,别叫内侍久等。”不就是以后要捧着谢莫如么…虽然这种事比较恶心,但,谢氏家族都是指望着尚书府的,谢燕纵使遗传了亲娘的势利眼,可越这样的人,反而越是容易说服。

谢太太这才辞了三老太太母女,匆匆回家。

这次过来行赏的内侍并不是谢贵妃常谴的内侍,而是皇帝身边的内侍,上次赐婚传旨便是这位于公公来的。

谢太太回家,略收拾一二,便命人请于公公进来。谢太太正二品诰命,于公公行了礼,道,“陛下有东西赐给魏国夫人。”

这一句话就愁死谢太太了,谢太太自认为活了这把年纪,大事小情,风风雨雨的经历过不少,唯独对杜鹃院无可奈何。好在有所准备,谢太太看向谢莫如,谢莫如道,“家母深居简出,不喜见外人。若陛下有所赐,我代家母受领,是一样的。”

于公公能熬到出宫传旨的地位,在太监里也不是凡品,他不禁看向谢莫如,原来这就是魏国夫人之女。于公公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的模样同魏国夫人可不像,就听谢莫如道,“当然,如果公公坚持要见家母,我这就过去,只是不知家母愿不愿意出门相见。”

于公公并没有坚持要方氏接旨,反是道,“陛下很关心魏国夫人。”

谢莫如立刻明白,她必须说些什么,好让这位公公得以回去交差。谢莫如沉声道,“母亲得陛下庇护多年,今日陛下有所赐,我代母亲谢恩,感谢陛下这些年仍记得母亲,以使母亲保全尊严。有人视尊严如粪土,也有人视尊严如性命。陛下保全母亲的尊严,就是保全了她的性命。”

于公公不禁深深看向谢莫如,他常伴君侧,也算见识过不少人物。他更深深记得曾经的魏国夫人与她的母亲宁平大长公主,这个小小少女,是谁教她这样应答的么?不,话可以教,这个年纪,神态却是骗不了人的。于公公暗叹,这可怕的血统,竟然得以延续。

于公公道,“姑娘太像大长公主了。”是的,这小小少女,非但模样不似其母,脾性亦不似其母。

谢太太脸色剧变,谢莫如却是没有半点儿动容,微微一笑,“这话公公是第一个对我说的人,我想以后还有第二,第三,无数人这样说。”不论是有何意图,总会有人说了再说。

于公公心下一凛,一拱手,“老奴多嘴。”颁下赏赐。

谢莫如替母领赐谢恩。

接着,于公公又一并颁下谢贵妃的赏赐。谢太太将一盘小巧玩器给于公公,自有随于公公前来的小内侍收了,于公公道谢告辞。

于公公一走,谢太太轻斥谢莫如,“你胆子也忒大了。”

谢莫如只是笑,并不多说。

谢太太对皇族充满敬畏,但想到谢莫如在于公公面前举重若轻的模样,又气不起来,仍是道,“还是要小心。”谢莫如这样的性子,的确不容易讨长辈的喜欢,聪明又强悍,会让人不自觉的保持距离。

谢莫如道,“祖母放心。”

谢太太长叹,“我如何放心的下。”杜鹃院这对母女不惧生死,是因为她们的生死悬于帝手,所以,谢莫如对着帝王内侍谈笑自若,是谓胆色。谢氏宗族上千人,如何不惧?

谢莫如行一礼,回了杜鹃院。

张嬷嬷见自家大姑娘带回诸多赏赐,颇是诧异,谢莫如只道,“归类收好便是。”皇帝所赐,无非金玉珠宝,绫罗绸缎之类。这些东西,她从来不缺。杜鹃院缺的是皇帝的表态,如今皇帝表态了,目的已达到,至于这些许物件,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