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心说,要不知丈夫是皇子,还得以为是哪家穷鬼说的这话呢。崔氏道,“殿下这样说,倘真失礼于东宫,非但丢脸,怕是父皇那里也说不过去。”

大皇子想一想他那偏心又没眼光的皇爹,过去看媳妇拟的礼单。

其实这乔迁宴,还真不是二皇子主动要张罗的,因为册封东宫礼即将到来,二皇子身为事件主角,每日要随穆元帝理政,与属官讨论国事,与兄弟姐妹联系感情,还要在前来参加东宫册封礼的国外使臣面前展示一国太子的风范,以及在太后与他皇爹面前尽孝、熟悉册封时的各种规矩礼节等等等等的这些事情,已将二皇子忙的脚不沾地了。这种情形下,二皇子根本不愿再摆什么乔迁新居的酒宴了,只是胡太后兴致极高,提起这摆酒的事,穆元帝也觉着,二儿子眼瞅着要做太子了,全国上下,连临国属国友国啥的都通知到了,这样的大喜事,儿子迁东宫,也该摆几席酒的,穆元帝还道,“只管放开的去乐一乐。”

于是,二皇子家摆了两日乔迁酒。

皇室之间走礼,像前些天谢莫如的生日节庆什么的自不必说,就是二皇子这样的乔迁酒,且又是往东宫迁,更是不好简薄,等闲一送,总有几千银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皇子瞧着显赫,花用的地方也多呢。大皇子唧咕一回,也不是没有道理。

一般这个时候五皇子就很庆幸自己娶了个好媳妇,她媳妇身家丰厚自不必言,关键是,他媳妇掌家有方,五皇子自己也不是个会乱用钱的,故此家里日子过得游刃有余。

五皇子还说呢,“我看二哥这些天忙的都瘦了,给二哥送些滋补品吧。”

谢莫如笑,“殿下也忒实在了,给长辈送滋补品是孝敬,给晚辈送滋补品是关怀,平辈中,倘谁病了伤了抑或女人有了身孕生产前后要调理的,送滋补品是问候,二皇子如今好端端的,不过是稍有劳乏,且东宫正是万人瞩目的时候,别个府里都没这个,就咱们府里送,就原是好心,也得叫小人忖度出恶意来。殿下只管放心,二嫂子那样精细伶俐的人,这会儿不定怎么给二皇子调理呢。”

五皇子点头,“这倒也是。”继续跟媳妇看礼单,忽然想到一事,“听说这次册立东宫靖江王也要过来到贺。”

“他国使臣都要来的,靖江王正经宗室,一地藩王,理当亲至以贺东宫。”谢莫如道,“不过,他真的肯来,倒是意料之外。”

五皇子也悄悄的说,“是啊,按理藩王三年一朝,这些年也未见靖江王来过。我以往也只是听说过他,这次来了,还真得见识一下。”

“你要去见识,也叫上我,我也要看看靖江王生得何等形容。”

五皇子一乐,应了他媳妇。

靖江王多年未至帝都,其实不要说五皇子这在兄弟间排行靠后的,就是皇长子,对靖江王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哪怕他们的爹穆元帝,对靖江王的印象也不大深刻了。主要是穆元帝少时登基,他八岁上祖母程氏过身,程氏一死,葬礼结束,辅圣公主就命靖江王去就藩了,彼时穆元帝不过八岁,如今穆元帝都四十出头儿了,恐怕也不记得靖江王具体是何形容了。

五皇子就想着好生看一看靖江王呢,结果,来的是靖江王世子。靖江王世子一至帝都就进宫给穆元帝请安兼请罪,递上靖江王写的折子,靖江王称身上不大妥当,就派儿子代自己来了。

靖江王称病并不稀奇,三十几年一直用这招,都用老了。

穆元帝很细致的问靖江王世子,靖江王生得是什么病,可好些了。靖江王世子三十几岁,人生得威仪气派,态度很恭谨,禀道,“父王这些年,身子一直不大康泰,老人家接到陛下御旨,十分高兴,想要亲来以贺东宫,临行前晚上设宴,父王约是多吃了几盏酒,第二日就起不得身,宣来太医诊过,实难成行。父皇很是不安,想着我朝开国以来首立东宫,这般千载盛事,偏生不能亲至,辜负陛下圣恩,便谴臣代他前来,一为代他贺陛下册立东宫之喜,二则代他向陛下请罪,陛下御旨相召,他竟不能亲至帝都,还请陛下恕罪。”

穆元帝宽宏表示,“王叔身子无恙就好。近些年,朕上了年岁,总是想到旧事,三十几年前,王叔就藩后,我们叔侄再未见过。朕颇是想念王叔,且又遇册东宫之喜,想着请他老人家一并来帝都热闹热闹。王叔身子不适,朕只有挂心的,岂会责怪。”

因册东宫将近,礼部事忙,五皇子正在昭德殿禀事,五皇子还以为能见着靖江王,结果人靖江王没来,五皇子心说,装病能装三十几年,这家人也算奇葩了。看他爹还一本正经的与靖江世子讨论靖江王病情呢,五皇子道,“父皇,这些年儿子也屡闻靖江王身子不大妥当,儿子想着,靖江那地方毕竟不比帝都繁华,父皇既挂心靖江王的身子,何不派两个得力的太医过去,也帮着靖江王调理一二。”

穆元帝笑,“朕正想着呢,你说到朕前头去了。”命人传口谕到太医院准备医术好的太医去靖江王府给靖江王看病。

靖江王世子道,“谢陛下关怀,父王身边倒也有几个妥当太医。”

“表叔只管放心,平常宁荣大长公主身子略有不适,父皇也是派太医过去,大长公主都说父皇这里的太医医术比她府里的太医好呢。”五皇子一幅恳切模样,“就是他们医术不及表叔府里的大夫,让他们去瞧瞧,回来与父皇说一说医理,父皇也能放心呢。父皇这里也有好药材,一并叫他们带了去,知道表叔府里不缺,也是咱们的心意不是。”

二皇子亦道,“一家子骨肉,表叔莫要客套。”

靖江王世子连忙道,“陛下所赐太医,自然是寻常不能及,臣代家父谢陛下圣恩,谢两位殿下关怀。”

五皇子道,“可惜这次只有表叔一人来了,倘是表婶一道来,倒可与皇子妃们亲近一二,她们妯娌倒爱在一处说说笑笑。”

靖江王世子道,“家父身子不适,母亲有了年岁,我就留她在府里,也能帮衬母亲一二。”

“这倒也是,表叔想的周全。”五皇子便不再说什么了。

穆元帝心下一笑,想着这个儿子以往尽是给他出难题,这回倒是阴差阳错的表现不错。赐了大夫药材,穆元帝又给他们介绍,道,“你们表叔侄还未见过。”指着二皇子五皇子给靖江王世子认识了,彼此见礼后,穆元帝对靖江王世子道,“去慈恩宫见一见太后,她也惦记你呢。中午在朕这里用饭,晚上另有家宴。”

靖江王世子一一谢过,恭谨的随内侍去了慈恩宫。

穆元帝对二皇子五皇子道,“靖江王世子鲜少来帝都,你们是表叔侄,多亲近一二才好。”

五皇子还有礼部差使要忙,略说几句话就退下了。二皇子笑,“五弟在礼部,大有进益。”

穆元帝道,“当差三年,倒是知道了些进退。”

如穆元帝所言,中午慈安宫赐宴,穆元帝特意命人召了宁荣大长公主进宫来团聚,待到晚上皇室家宴,诸皇子公主长公主都到了,另外还有靖江郡主穆七郎两个,一则团圆,二则也是叫靖江王世子认一认皇室中人。男人们在昭德殿宴饮,女人们则是在慈恩宫领宴。胡太后笑呵呵的对宁荣大长公主道,“原想着靖江王来了帝都,你们兄妹也好相见,不想靖江王身上不好,虽他不能来,世子来也是一样的,你也有许多年没见世子了吧?”

胡太后说这话,谢莫如直接偏开头去,没见过说别人兄长身子不好反笑的一脸春光灿烂的,就是做态,也要做个略带担忧的姿态好不好。甭看胡太后死不待见谢莫如,谢莫如对胡太后也没什么好感,倒不是胡太后总无事生非的寻衅她,主要是谢莫如就看不上胡太后这种自作聪明的蠢相,这位老太太或者以为太后是一种只需享受而无需付出的尊荣身份。

好在,胡太后智商差些,运道却是不差的,自身智商堪忧,生出的儿女一个比一个聪明。有胡太后主持的宫宴,倘是宴请自家人还好,倘是重要宴会,穆元帝总会令文康长公主在一畔相陪,给他娘圆圆场啥的。胡太后此话刚落,文康长公主已接了话音,安慰宁荣大长公主道,“姑妈莫太过担心,靖江王叔是上了年岁,偶有病痛,听皇兄说,王叔身子尚可,皇兄已赐了太医赏了药材,连夜令他们过去了。”

宁荣大长公主道,“是啊,我也听世子说了。陛下仁义,我在帝都这些年,但有病痛陛下总免不了赐医赐药,王兄远在藩地,自是艰苦些,有陛下关爱,我也放心了。”

胡太后笑,“你只管放心,凡事有皇帝呢。”

哪怕宁荣大长公主素知胡太后蠢笨,她也常利用胡太后犯蠢啥的去整治别人,如今胡太后犯蠢犯她头上,尤其在说自己嫡亲的兄长靖江王的身体状况,胡太后这一幅乐呵相,直堵的宁荣大长公主一口气憋在心里,上不去下不来,好生难受。

宁荣大长公主岔开话题,“眼下就是东宫之喜,帝都城如今热闹的很,我那亲家也受诏前来参加东宫册立大典,听她说前些天来给娘娘请安,娘娘赏赐了她许多东西,直说娘娘和气。”

胡太后想到安夫人就头皮发麻,安夫人活剥人皮啥的其实是年轻时的旧事,现下已鲜有人再提了,只是,这事,胡太后却是知道的。无他,当初她还是这后宫的一介小宫人,安夫人来帝都入朝请安,彼时先帝尚在,先帝亲娘程太后亲自召见过安夫人,安夫人那会儿还年轻,杀人如麻的名声能传到帝都来,程太后对她很是欣赏,还给她写过一幅“不坠巾帼”的大字给了安夫人。那会儿胡太后在宫里当差,偶然听大宫人闲话时说过一二。前些天安夫人到了帝都,见过穆元帝后,因安夫人毕竟是女人,而且又是四皇子妃的外祖母,穆元帝为示亲近,就令安夫人去慈恩宫见胡太后。胡太后好悬没装了病,幸而有文康长公主在畔,且慈恩宫赏赐颇丰,安夫人只当胡太后生性寡言拘谨,也没多想,带着慈恩宫的赏赐就出宫了。胡太后事后同皇帝儿子抱怨,“如何弄个修罗夜叉来见哀家见哟,要不是有你妹妹在,哀家哪里敢见这样的凶煞人。”又说起四皇子妃,“往日瞧着她倒还柔顺腼腆,幸而不似她这外祖,不然小四的日子可怎么过哟。”

安夫人煞气过重,胡太后当天都没能睡好觉。今日宁荣大长公主提起安夫人,胡太后也没有嬉笑的心思,胡乱支应一句,“她这把年岁,又是小四媳妇的外祖,你的亲家,再不能薄待的。”

文康长公主补充一句,“安夫人于国有功,昔日皇祖母在时曾亲自召见,辅圣公主也有问询,皇兄亲政后亦厚待于她,母后时常说起安夫人功勋,颇是感佩,还特意叮嘱皇兄好生招待老夫人,老远的来这一趟不容易呢。”

四皇子妃笑,“外祖母也说皇祖母仁爱慈善,雍容尊贵,母仪天下,令人向往。”

二皇子妃跟着道,“那日在五弟妹生辰宴上见了,老夫人极爽俐的人。”

长泰公主也道,“是啊,精神头儿极佳。”

谢莫如点头,“是位明白的老人家,听说安夫人如今都能挽弓引箭,此次来帝都,千里之遥,虽有车驾,老人家却是宁可弃车骑马,身子骨儿硬郎的很。”说着看向宁荣大长公主,“安夫人也快六十的人了,说来与靖江王年岁相仿呢。”

文康长公主心下舒坦,笑,“这一说还真是如此,靖江王叔今年五十七了吧。”

四皇子妃也不傻,接话道,“那还是外祖母年长一些,外祖母正好六十岁,花甲之年了。”

谢莫如便道,“安夫人年轻时收复南安州十数部族,刀光剑影十几年,还有这样好的身子骨儿,委实令人羡慕。”问四皇子妃,“可有什么保养之法?”

四皇子妃笑,“要说保养之法,外祖母每日晨起习武,必有一餐要食粗粮,余者也没什么特别。”

谢莫如一笑,“看来是天生的好身骨儿。”

皇长子妃崔氏道,“习武的人就是不一样呢。”

三皇子妃褚氏也说,“就是,行走起卧皆与常人不同。”

大家正说靖江王与安夫人的身子骨儿,胡太后突然冒出一句,“老五媳妇,你们这成亲都两年多了,还没动静呢?”

一瞬间,慈恩宫静的只余诸人的呼吸声,连宁荣大长公主都惊住了。唉哟,刚她还为胡太后蠢到她头上气闷,如今回过神,她只想爆笑出声。太好笑了。简直是神之发问啊。

这回换文康长公主给她娘噎着了,文康长公主还给噎的不轻,要是换了第二个人说这种话,文康长公主非去剪了这人的舌头!她娘到底知不知道她们在说什么?谢莫如把话题转到靖江王身子骨儿上,还不是在明里暗里的敲打靖江王装病的事么!她娘到底知不知道好歹啊!

文康长公主先道,“今儿是给世子接风,正说靖江王叔呢,母后你怎么突然想到这茬了。他们小孩子家,脸皮儿薄,您这问的,倒叫老五媳妇不好意思了。”

宁荣大长公主笑,“也难怪娘娘惦记,就是我也惦记呢。当年皇兄戎马倥偬半世,都是为的儿孙。皇兄只有陛下一子,临去前仍有许多不放心。自陛下起,咱们皇家方得人丁兴旺,我有了年岁,别的不盼,就盼着你们各家儿孙满堂,就是你们孝顺娘娘和陛下了。”

这话简直是说到胡太后心坎儿上,再加上胡太后早与谢莫如不睦,胡太后简直不容人说话,直接道,“是啊,大长公主这话有理。民间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呢。”说着还瞥谢莫如一眼,“老五没个儿子,可不像那么回事儿啊。”

谢莫如捏一捏案上的酒盏,淡淡道,“哎,是啊,人丁兴旺才好呢。不说别人,就说先帝吧,一世英雄,打下这偌大江山,亏得有陛下,方有了传承,不然,岂不便宜了外人。”一句话先弹压了宁荣大长公主,谢莫如继续道,“如今非但皇室人丁兴旺,听闻靖江王府亦是子息繁茂,靖江王多年未回帝都,这次因病也未能成行,好在世子来了,让世子去祭一祭世祖皇后陵吧。这些年,虽有陛下祭奠,皇室供奉不断,可谁能替了谁呢?陛下已是孙辈,靖江王却是世祖皇后嫡亲的骨肉呢。世祖皇后多年未见儿子,见一见孙子也是好的。”

文康长公主连忙道,“这话才是正理,皇祖母在世时,最疼的大约就是靖江王叔了。”

胡太后对闺女道,“你皇祖母也很疼爱辅圣公主呢。”

文康长公主又给她娘一噎,险岔了气。

说到辅圣皇后,其余皇子妃公主都不敢接了,唯谢莫如道,“如今世祖皇后与辅圣公主在地下团聚,未尝不好。啊,还有我母亲,太后娘娘还记得我母亲吗?”也不知是何缘故,谢莫如此话刚落,慈恩宫忽就一阵夜风卷过,胡太后身畔的一座凤鸟烛台上一支儿臂粗的牛油大蜡,扑的一声熄灭了,几点零零碎碎的火星掉落在蜡油之内,蜡芯冒出几缕白烟。

原本谢莫如说到她母亲时,胡太后心里已有几分不自在,又见这大殿之内阴风骤走刮灭蜡烛,胡太后顿时吓的失颜色。有宫人连忙上前重新点起烛台,烛火映在胡太后泛白的脸庞上,谢莫如只作无视,道,“太后娘娘的话,越琢磨越有道理,世祖皇后二子二女,如今看来,唯辅圣公主无后人在世,这次祭奠,就请太后娘娘给我个恩典,由我这个外孙女祭一祭辅圣公主吧。”

昭德殿的饮宴十分热闹,慈恩宫宴会散时,诸人脸色都有些不自在,文康长公主给她娘气到头晕胃胀,文康长公主亲自挽着谢莫如的手与她一道出宫,还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老五有福气了。”诸皇子妃都是侄媳妇,二皇子妃还眼瞅着要升任太子妃的人物了,这样赞许的话,文康长公主却是独独对谢莫如说了。不过,即使听到文康长公主这般说,余者皇子妃也没啥意见,主要是胡太后简直…文康长公主安抚谢莫如一二并不为过。

直待出了慈恩宫,文康长公主亲自将谢莫如送至五皇子处,五皇子见他姑跟他媳妇这般亲密,还吓一跳,文康长公主叮嘱五皇子几句,“好生待你媳妇,看她在席上未用多少吃食,回家让厨下做些汤水,别空着肚子睡觉,对身子不好。”

五皇子简直受宠若惊,他姑的脾气全帝都有名的坏,以往待他媳妇也就平平啊,这是怎地啦?五皇子连忙应了,道,“姑妈的话,我都记得了。姑丈在那边儿等姑妈呢。”

文康长公主颌首离去,回府也是一宿没睡好,纯粹给她娘气的。

五皇子是在回程的路上才知道慈恩宫的事,气的五皇子,“皇祖母好生糊涂,简直是——”简直就是个混账老婆子啊!你还知道里外不!

五皇子气一回,还得劝他媳妇,“你别与她计较了,她一向这个样子,父皇姑妈都时常给她气得不轻呢。真是气死我了。”自己也气个好歹。

谢莫如道,“慈恩宫的脾气,我也不是头一天见,凭着生气,早气死了。倒是去祭辅圣公主时,你与我一道去吧。”

五皇子一口应下,他在礼部这几年,于祭祀一事向来郑重,辅圣公主身份不同,五皇子更为周全,道,“成,我去找钦天监算个宜祭祀的日子,咱们一道去。还有岳母,先前就是在天祈寺给岳母做过法事,这次也一道祭一祭岳母。”

五皇子在车上安慰媳妇,四皇子妃也在同四皇子说呢,“五弟妹委实是好心,原也是给靖江王世子的接风宴,慈恩宫里还有宁荣大长公主和靖江郡主呢,大家说一说靖江王府的事儿才显着热闹不是,也不知皇祖母怎么想的,忽就问起五弟妹家子嗣的事儿了。”

四皇子有些担心,问,“五弟妹没发作吧?”

“这是哪里的话,只是皇祖母这样,岂不叫五弟妹心寒?总该看着五皇子的面子呢。”

四皇子倒很看得开,道,“皇祖母这样也非一日了。以往人们多是忍了,五弟妹性子霸道,与皇祖母硬碰硬好几回,皇祖母想到什么,估计没多想就说了。”不要说谢莫如,胡太后给没脸的人多了去。慈恩宫名声平平,多是胡太后自己作的。

“五弟妹说要去祭一祭辅圣公主,你说咱们要不要送些祭品?”

四皇子大惊,“这是哪儿跟哪儿啊,今儿不是慈恩宫设宴摆酒么,怎么,怎么又说到祭礼的事儿啦?你们晚上都在说什么呀!”欢迎人的宴会,硬能说到祭礼。四皇子觉着,自己对于女人们的思维明显欠缺想像力。

四皇子妃大致说了说,四皇子长叹道,“就盼着父皇能劝一劝皇祖母,宁可别与五弟妹说话呢。”他皇祖母是没脑子偏爱说话,谢莫如是脑子够用但从不隐忍。真是够了,四皇子一想到这俩人就头疼,大好宴会最后硬说到祭礼上,真是…

三皇子妃则道,“哎,听谢表妹说着,心里也觉着怪凄凉的。”

三皇子道,“谢表妹要是祭辅圣公主,没有不顺道祭魏国夫人的道理,提前预备下两份祭礼。”

三皇子妃应了。

二皇子听他媳妇说了这事也是无奈了,道,“你们该把话岔开,多少事不能说,怎么就说到祭礼上去?”

二皇子妃吴氏不能不为自己辩白两句,道,“我自问不是个笨人,嫂子弟妹们也不是笨人,可殿下是不晓得,哪里容人去把话岔开呢?”

二皇子叹,知自己媳妇说的是实情,“我知道,皇祖母的性子不是一天两天,老五媳妇更是半点儿亏不吃的。”说起来就叫人愁的慌。

几位皇子府,哪怕东宫,说起慈恩宫来也要愁一愁的,唯有一家,既不愁也不气,说起来只有高兴的,就是皇长子了。皇长子听说此事后大笑三声,道,“皇祖母圣明啊,老五媳妇这回可吃瘪了吧。看来还是有人能制住这婆娘的,老五也是,有空去捧老二的臭脚,倒不如好生琢磨着多生几个儿子才是正经,这都成亲几年了…”

皇长子还要再说,冷不丁瞧见崔氏的脸都黑了,皇长子这才想起来媳妇也是没生出儿子来的,皇长子忙道,“咱家已是儿女双全,我是说老五家,连个丫头都没有。”

于是,崔氏的脸更黑了,她只生了两个丫头!崔氏当天恼的没让皇长子进屋,皇长子乐呵乐呵的自己去书房过了一宿。崔氏气得头疼。

倒是胡太后,人非但昏馈,胆子也小,文康长公主还想第二天进宫跟她娘说说道理呢,结果,她娘先病了。文康长公主只得留在宫里侍疾,她娘还说呢,“昨儿晚不知怎地,殿里门关的严实呢,忽就一阵阴风。”想叫法师进宫作法驱邪。

文康长公主安慰她娘一回,又想着,眼瞅着东宫册立大典就到了,不好大张旗鼓的叫法师来驱邪的,与穆元帝商量后,宣天祈寺方丈进宫来同太后说一说佛法倒是可以的。待天祈寺方丈把胡太后哄住了,文康长公主方有时间把那天晚宴的事与她哥说一说,文康长公主揉着胸口道,“这事我不说,怕是没人会同皇兄说的。饶是说老五媳妇牙尖嘴利,母后也有些不分里外了。真是气死我了。就是给老五媳妇难看,她老人家也不分个场合。”饶是文康长公主再怎么偏着自己个儿亲娘,也得说她娘简直没有半点儿政治素养了。看一看谢莫如说的话,再对比她娘说的话,就知道什么是天差地别了。

“朕知道了。”穆元帝道,“你好生陪伴母后几天,勿必让母后在东宫大典前好起来,还有太子妃册封礼呢。”宫里没皇后,也得太后做个摆设方好。

胡太后病的本就不重,且多是心病,文康长公主应了。

穆元帝又召来五皇子,道,“靖江王多年未回帝都,他是世祖皇后亲子,原想此次他来了好叫他去祭一祭世祖皇后的,可惜临来又病了。好在世子到了,东宫大典后准备一下靖江世子祭世祖皇后陵的东西。”觉着谢莫如这主意不错。

五皇子道,“儿子正想跟父皇说呢,父皇也知道了吧,皇祖母允了儿子媳妇祭辅圣公主,儿子想着,辅圣公主已无后人在世,儿子媳妇虽是做外孙女的,祭一祭辅圣公主也是情理之中。还有儿子岳母,也是归葬辅圣公主身畔,儿子想着,也一道祭一祭岳母。以前都是在庙里做法事,还没亲祭过呢。”

穆元帝沉默半晌方道,“一并去钦天监择个日子,靖江王世子毕竟是祭世祖皇后,让他在前吧,你们在后。”

五皇子应了,却是没走,磨菇一会儿,刚要开口,穆元帝摆摆手,“行了,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下去吧。太后病了,你也不要说了。”

五皇子道,“儿子是想着,宫里再有宴会,就别叫儿子媳妇去了。她是个安静人,不大爱饮宴。”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朕心里有数。”打发五皇子下去了。

五皇子不知道,他皇爹也苦恼着呢,五皇子无非是觉着媳妇受了委屈,替媳妇不平罢了,穆元帝则是苦恼于宫中无后,他娘又担不起一国之母的责任,不要说替他笼络个把人了,平平安安办个家宴都不成。穆元帝干脆不令诰命进宫请安了,平日间诸妃之母愿意进宫则罢,毕竟闺女都押给穆元帝做小老婆了,进宫倘胡太后有何不妥,估计诰命们也就忍了。至于如安夫人这等,以后还是不要再见太后的好。宫宴什么的,更是能省则省。还有老五媳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再让她进宫与胡太后共处一室。

倘如此再不得太平,穆元帝也没法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中午没能更,主要是,这章码的太粗长啦~~~~~~~

第126章 弟弟没一个好东西

胡太后大安时,东宫册封的正日子也到了,册封那一日,五皇子谢莫如凌晨既起,按品阶大妆了进宫参加册封礼。二皇子二皇子妃这一对干脆一宿没睡,二皇子妃早上心里就念佛,她的册封礼在后宫,所以千万祈祷今天胡太后可别撒癔症,再找谢莫如的不是,菩萨保佑,平安度过方好。

夫妻二人收拾妥当,到了时辰,二皇子先去昭德殿拜见父亲。

二皇子妃暂在东宫。

另一行,五皇子夫妇到了宫门,五皇子还叮嘱他媳妇,“啥话都别说,一日也就礼成了,晚上回家咱们一道用饭。”管他慈恩宫怎么着,媳妇不说不理,也就是了。眼见四皇子一行也到了,五皇子还托四皇子妃,“四嫂多照顾你弟妹些,她是个直性子,一向有啥说啥,我就把她托给四嫂了。”

胡氏笑,“成,五殿下只管把弟妹交给我就是。”

四皇子正欲取笑五皇子几句,三皇子大皇子都到了,大皇子素来看四皇子五皇子不顺眼的,倒是三皇子一向是个和煦脾气,笑道,“四弟五弟说什么呢,这般热闹。”

兄弟间彼此见礼,四皇子笑,“我正要说呢,五弟忒个啰嗦,这不跟五弟妹依依不舍呢。”

三皇子也笑,“五弟只管放心,这样的大日子,她们妯娌在一处,互相照应,再无事的。”

大皇子随口道,“五弟你也是瞎操心,五弟妹的性子,只有她欺人,没有人欺她的,你这心操远啦。”操心也该操心别人别叫你媳妇给欺负了才是。

谢莫如听这话,实不能当没听到,便问,“怎么,叫大殿下这样说,你是见我欺过谁?”

大皇子吓一跳,不料自己的话竟叫谢莫如听到了,他早就不喜谢莫如脾气,便道,“看吧,你做弟媳妇的,怎能跟大伯子这样说话?”

“我就是跟陛下也是这样说话,跟太后也是这样说话,大殿下是哪里不一样,还要怎么跟你说话?”谢莫如道,“不过,大殿下倒是同我说说,你是不是也常这样私下说别的兄弟媳妇的不是?我是无妨碍,反正这帝都城碎嘴贫舌说我的人不少,要是别的嫂子,大殿下你可得慎重,您这身份,不相宜啊。”

谢莫如说完就拉着胡氏往后宫去了,崔氏瞋丈夫一眼,扭身也与褚氏走了。大皇子转头与三个弟弟道,“你们看,你们看,这,这叫啥事儿啊!我就随口玩笑啊!”

三皇子四皇子都不说话,他们俩得避嫌,怕一开口就成了谢莫如嘴里那等“碎嘴贫舌说兄弟媳妇”的人。五皇子说大皇子,“大哥,你做大伯子的,的确不好随口说兄弟媳妇的。我媳妇是个直性子,她心下都是为大哥你好哪,大哥你可改了吧。”

四皇子落井下石的问,“大哥你没说过我媳妇吧?”

大皇子气地,“我是那样的人?”

五皇子道,“大哥你不是,咱们都是瞎子聋子呢。”一掸衣裳,一拱手,“今儿礼部事忙,弟弟先去看看他们准备的如何了。”昨儿已与礼部尚书约好,今儿俩人得碰个头儿,勿求万无一失。

五皇子抬脚走了,大皇子一路同三皇子四皇子剖白自己,他今儿就是嘴上不谨慎,可没私下说下别的兄弟媳妇。而且,他说错了么,老五媳妇这个泼货,一大早上的,见了他这个大伯子,不说问个好,反先派一通不是。这样儿的泼货,就欠太后收拾!

崔氏还在路上同谢莫如解释了几句,谢莫如笑,“我与大嫂子相处不是一天两天,大嫂子什么人品,咱们是尽知的。”并不怪崔氏,却也没说大皇子半句好话。

其实五皇子多虑了,胡太后这里早得了闺女的指示,今日一句话都不要同谢莫如讲,胡太后先是不服,文康长公主道,“要是她闹起来,叫人笑话的是宫里,是太子,今天可是东宫册封。母后要是不怕东宫册封不体面,只管寻她的不是吧。”

胡太后是为了东宫,只当没看到谢莫如。谢莫如也不爱朝理胡太后,彼此相安无事。待太子妃过来受了金印金册,回东宫安坐,皇子妃里崔氏打头儿,公主中是由宁荣大长公主打头儿,后面是诸郡主、诰命,一并过去东宫给太子妃见礼。

待一起一起的行过礼,如谢莫如她们这皇子妃一起的,还能有个座在东宫陪太子妃说话。大家无非是说些祝贺的话,太子妃吴氏一袭明黄底绣凤凰的太子妃服饰,眉宇间尽是意气风发,待人倒一向平和,笑,“无非是换个住处,咱们还如往常一般才好。”

没人傻到把吴氏这话当真,崔氏是长嫂,她先道,“娘娘宽和,咱们一家子骨肉自是亲近,但也不敢有违国礼。”

褚氏笑,“大嫂说的是,不过,以往进宫,无非就是去慈恩宫给皇祖母请安,如今有娘娘这里,咱们又多了个去处。”

吴氏笑的亲切,“只管来,咱们仍是一处说笑。”

大家凑趣说些闲话,中午宴至,便由吴氏坐了主位,大家一并吃酒说话,没有胡太后时不时的发昏,比在慈恩宫里气氛好的多,大家都觉轻松,想着以后太子登基,有吴氏这样智商正常的一国之母真是大家的福气啊。

总之这一日虽忙碌些,却是样样妥帖,处处称道,说是穆元帝登基以来第一盛典都不为过。便是当事人太子太子妃夫妇,哪怕从凌晨忙至入夜,也是心甘情愿的忙这一遭。

五皇子却是累惨了,他有自己的位次要站,心里还要记挂着典礼一样一样的进程,生怕哪里不妥当,或是有下官出差子啥的,所以,真是揪心一整天,待这日平安度过,五皇子晚上同媳妇道,“东宫册立就这般忙碌,以后…”说以后太不敬了,他皇爹对他很不错,五皇子止住了口,一面让丫环服侍着泡脚解乏,一面问谢莫如,“你那里可还顺利。”

“没什么事儿,太子妃挺好的。”谢莫如道,“难得这样的大宴会,上到我们席面儿上的东西也都是新鲜的热菜,味道也算讲究,还能入口,可见真是尽心了的。”

五皇子道,“这是内务府得力。要是你们席面儿上的东西都入不得口,那底下诰命们得是什么席呢,私下一样叫人抱怨。虽说不是入宫就为吃一餐饭,可这大冷的天儿,没点儿叫人能吃的东西,也不像话。内务府办得好,是他明白。”

夫妻俩都累了,略说几句话,洗漱后就上床歇了。这要睡觉了,五皇子才想起来对他媳妇说,“你说,以往我也没觉着大哥这么老婆子嘴。”

谢莫如道,“理他呢。心胸狭窄到这种程度的也算是罕见了,你上本请立太子,我扫过赵国公府的面子,他不知道怎么在家说咱们坏话呢。”

五皇子道,“其实大哥私下给过我和四哥好几遭脸色看。”

“你怎不与我说,我要知道,今儿断不能说他几句就完事。”

五皇子心下庆幸,唉哟,幸亏当初没跟媳妇说,要不媳妇为给我出气还不得上去给大哥俩耳光啊。五皇子是个厚道人,道,“那不是先前我想着,他做哥哥的,我们做弟弟的,我跟四弟也知他如今不大得意,也就罢了。不想他这般过分,还说起你来。”

“他呀,无非就是眼红二皇子做了太子。”

五皇子想到他这大哥也发愁,道,“自来就会发梦,哎,这话还是不要说了,咱们私下说一说,倘外头人也这样说,以后大哥就难了。不看大哥,也看大嫂跟侄儿侄女们呢。”

“这倒也是。”两人说话就歇了。

大皇子夜里归家还生气呢,与媳妇说谢莫如,“这泼货!简直无法无天!”

崔氏心里亦不痛快,服侍着大皇子换衣洗漱道,“要是别个事,我定得说是那人的不是。今儿这事儿,我眼见的,殿下在家就时常说五弟妹脾性不好,你可怎么还当她面儿说她?你是做大伯子的,五弟妹是兄弟媳妇,不要说今儿是殿下先开口说人本就不占理,就是退一万步,您占着理,可就跟兄弟媳妇拌嘴这事儿,殿下就讨不得好去。您以后可留点儿神吧,家里说说就罢了,这么直接说到人家跟前儿,人家但凡不聋不哑,哪儿能不吱声呢。”

大皇子接过崔氏递上的手巾擦把脸,道,“老五也是个糊涂没气性的,只知道偏着谢氏说。”

崔氏道,“将心比心,偿有人在殿下面前说我的不是,殿下要不要维护我?”

大皇子还要说话,崔氏将他往床上一推,道,“天也晚了,折腾这一日,殿下还不累呢。”

“累了。”大皇子无精打采的打个呵欠,“睡吧。”

大皇子自认挺有理,但他干的这事儿,连他娘知道都说了他一通,直说他脑袋发昏,“一个大伯子,一个弟媳妇,就是偶有见面也不过客气见礼就彼此避开了,你怎地这般多话去说老五媳妇的不是,这成什么样子?就是她有不好,你与五皇子委婉的提个一句半句的也就罢了,你倒直接跟个女人拌起嘴来?”

大皇子辩说自己随口一说,道,“儿子不过玩笑,哪里料得老五媳妇当真呢。”

“你做大伯子的,去开兄弟媳妇的玩笑?你给我放尊重些!只嫌事儿少呢!”赵贵妃也不喜欢谢莫如,但赵贵妃脑子比儿子清楚,赵贵妃道,“靖江王世子初次来帝都,陛下有意留他多住些日子,太子对靖江世子都很客气,只是太子在宫内,与靖江世子不过偶有相见。你在宫外,倒是与靖江世子多亲近些才好。”

他娘这样说,大皇子就知是他父皇的意思,大皇子连忙应了。

大皇子正欲同靖江世子多来往,不想老二这奸鬼去东宫做太子了,老三也不是好缠的,早先他一步与靖江世子有说有笑有来有往啦。把大皇子恨的哟:弟弟没一个好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PS:早安~~~~~~~~~~~~~

第127章 反常必有妖!

东宫大典结束后,五皇子打算休息几天,五皇子休息的方式不是差使不忙趁机偷个懒什么的,他是直接跟他皇爹告假,“礼部没啥事要忙了,父皇,儿子告半月假歇一歇行不?”他就这样说的。

穆元帝正琢磨着三闺女年岁不小了,要给闺女择个好婆家啥的,就见五儿子进来请假,穆元帝听这话不顺眼,没好气道,“你比朕还累呢。”

五皇子根本没听出他爹是讽刺他来,五皇子郑重道,“儿子哪能与父皇相比,父皇雄才大略,治大国如烹小鲜,儿子主要是体力劳动,就比较容易劳乏,想着好生歇几天。”

受儿子一记不大高明的马屁,穆元帝心下略舒坦些,也知道东宫册立大典能这般体面周全的办下来,少不了这个儿子的用心,穆元帝问,“靖江世子祭世祖皇后陵的事都准备好了。”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礼部一个侍郎就能办了。”五皇子不以为然。

太子就在穆元帝跟前,温煦一笑,道,“这是靖江世子第一次祭世祖皇后,可得郑重些呢。”

五皇子不解,“郑重是得郑重,可靖江世子不过是藩王世子,何况,又不是咱不叫他来祭,他好几十年不来帝都,自己个儿不来祭,三十好几的头一遭祭亲祖母,还有理啦?也就是父皇宽宏,太子皇兄你厚道,才不计较前事,要搁我,我可没这么好说话。”哪怕他媳妇也提过让靖江世子祭世祖皇后陵的事,五皇子依旧不大喜欢。

穆元帝道,“你呀——”颇有些未了之意,余音袅袅,道,“行了,去歇着吧,反正礼部也没什么要紧差使了。”痛快允了假期。

见假期获批,五皇子很是欢喜,还关心他皇爹一二,道,“父皇,如今有太子做帮手,您也多留意身子,郊外温汤庄子的温汤极好,您有空也去松泛松泛才好。”

穆元帝笑,“成,既然你去郊外,便顺便去行宫看看,安排一下,待那边儿收拾好,朕奉你皇祖母过去小住几日。”

五皇子不意又领了个差使,见他爹没别个吩咐,就告退去后宫看他娘了。

五皇子回府同谢莫如说了请假的事儿,谢莫如也挺高兴,宫人捧上茶来,谢莫如递给五皇子,道,“天儿冷最是泡温汤的好时节,倒是陛下,怎么把收拾行宫的事交给殿下了?”

五皇子呷口茶,“也是赶巧了,我这不是想着咱们去泡温汤么。咱们温汤庄子附近就是行宫,父皇一向勤于国政,鲜少有休息的时候,以前是我们兄弟还小,不能为父皇分忧。你也知道,咱们皇家一向人丁不旺,父皇一人支撑这些年,现下立了太子,父皇也算有了帮手,多歇息时且歇息,保重身体为要呢。”五皇子实在是个孝子。

“殿下说的是。”谢莫如笑笑,“那我这就吩咐她们收拾东西,既是去温汤长住,殿下有没有跟母妃说一声,别叫母妃惦记才好。”

“已经说了。”

谢莫如又打发人去四皇子府知会了一声,五皇子道,“既如此,一道知会大哥三哥他们一声吧。”怕他媳妇还记着他大哥碎嘴那事儿呢,五皇子还说一句,“要不单不告诉大哥,显着不大好。”

谢莫如捏了个杏仁剥了道,“殿下你是一片好心,可就大殿下那心胸那嘴巴,说不得知道这事儿还得跟四皇子那里下话,说你抢了四皇子的差使呢。”

五皇子想到他大哥那不可理喻的大嘴巴,也是无奈了,摆摆手道,“随他怎么说吧,反正我是问心无愧。”

当晚,四皇子回家听说他爹要去温汤行宫的事儿,还来五皇子家串了个门儿,主要是两家就是邻居,挨得太近,串门儿也方便的很。四皇子还奇怪呢,“父皇鲜少去京郊行宫,五弟你这信儿准吧。”

“绝对准的。”五皇子照实与四皇子说了,也是怕四皇子真误会了他,特意解释一二,道,“这不是东宫典礼结束,礼部没啥要紧事了,我跟父皇请了半个月的假想去郊外温汤庄子上歇一歇,看着父皇一把年纪,这些天只比咱们忙不比咱们闲的,我就劝了劝父皇,国事要紧,也得劳逸结合保重龙体呢。父皇叫我去把行宫收拾一下,还说奉皇祖母一道住些日子呢。我想着,四哥你差使忙,鲜少住庄子上,怕是你庄子也没收拾,就先跟你和几位哥哥说了一声。”

四皇子得了准信儿,道,“成,我这就打发人提前收拾出庄子来。说来哥哥成亲比你还早一年呢,温汤庄子也是头一遭去。”四皇子在工部这几年,对收拾地方极有经验,对五皇子道,“你去行宫时带上内务府的人,温汤行宫父皇用的少,虽不至荒废,想必也有许多要收拾的地方,你先安排妥帖,父皇去了也自在。”还同五皇子说了几个内务府得用的人。

五皇子心下记了,想留四皇子用饭,四皇子笑,“就顺腿儿过来一趟,你四嫂还在家等着我呢。”告辞走了,五皇子送四皇子到二门外。

五皇子心说,四哥果然是真心待我,我虽得圣命收拾行宫,四哥并未与我生出嫌隙,还荐人帮我呢。

五皇子已经与媳妇商量着去泡温汤的事了,大皇子听闻此事的反应却如同谢莫如所料,因前番在宫门前说谢莫如的不是被谢莫如听个正着,大皇子得了个“碎嘴贫舌”的评价,又挨母亲妻子的双重抱怨,大皇子现在是不怎么说谢莫如的不是了。就是说,也是在心里说,或者忍无可忍的在家里说,在外头,却是一次都没说过的。

知道了他爹把收拾行宫的事交给了五皇子,大皇子醋意横生,道,“老五这小子,越发会巴结了。他礼部的差使还干不够,竟去抢工部的差使。四弟也是,就忍了不成?”恨不能看四皇子五皇子干一架,他方欢喜。

崔氏连忙道,“殿下,疏不间亲,四皇子五皇子一向情分极好,哪里就为这么点儿事疏远呢。再说,收拾行宫什么的,多是内务府的事。如今父皇令五皇子主持罢了,也不是五皇子亲自上手做,无非是叫五皇子担个名头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