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势开始出现了变化,似乎是有些外围士兵已然支持不住,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几步,却使阵势有了缺口。

那个指挥者一见有机可乘,立刻精神大振。他一探手,便从马鞍旁抓起一柄紫金斧,双腿一夹马腹,便向前冲去。

那些北蓟士卒已与他们缠斗了大半日,顶着烈日,没吃没喝,已是疲惫不堪,被他一冲,立刻踉跄着后退,再也抵挡不住。

他与身后的三个白衣人刚刚冲进阵中,阵势突然又变,顿时将他们困在中间,与外面的分隔开。

里面有自己人在,其中一个还是首领,那些白衣人都不再放箭,纷纷拿起兵器,冲上前去。

阵势合围之后,澹台子庭和荆无双同时扑过去,双战那个为首之人,而其他三人则被那些副将、参将、偏将围在当中,混战起来。

就在这时,去往西南面的两位鹰军神箭手张弓搭箭,不断向那些白衣人射去。他们几乎是箭无虚发,每一箭都能射中一个人,即使不致命,也让他们受伤难行。

接着,从乌拉珠穆的方向响起了号角声,大地震动,尘沙漫天,似有千军万马正向这边冲来。

宁觉非回身跳上烈火,几步便窜上沙丘顶。

立刻,北蓟士兵全都欢呼起来:“烈火将军,烈火将军。”

宁觉非纵马下冲,如一支火箭,直向阵中射来。

澹台子庭朗声笑道:“元帅,别来无恙。”

荆无双更是兴奋:“兄弟,你来啦。”

“来了。我的马快,先到一步,他们马上就到。”宁觉非笑着大声说,同时一刀劈向横身拦截他的一名白衣人。

北蓟将士全都精神大振,斗志昂扬,战斗力陡然增加了一倍,全力向外反击。那些白衣人立刻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不但不能前进,反而被迫得节节后退。

战局立刻扭转。

宁觉非势如破竹,却保留着一惯的做法,不将人杀死,只将他们杀伤。那些白衣人不得不分出人手去救治,战斗力顿时大减。

此消彼长,那位白衣人的首脑已知今天不能得逞,便不再纠缠,几斧过去,力能开山劈石,将澹台子庭和荆无双逼得后退几步,随即返身冲到被围攻的那三个自己人身边,护着他们杀出阵去。

宁觉非纵马冲上前,正好与他打了个照面。

那人一斧砍倒一个北蓟兵士,猛地转头看向他。

他的头脸都被白巾蒙得严严实实,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

宁觉非对上他的目光,不由得微微一怔。

那是一双碧绿的眼睛,闪着狠厉的光芒,如荒原中的一匹恶狼。

飞扬的烟尘离他们越来越近,似乎就要出现在他们面前,如果真有大队人马赶来,此时若是不撤,只怕就再也走不了了。

那人不再犹豫,更不恋战,呼哨一声,便带着人向东退去。

那些北蓟士兵被压制了那么久,都憋得狠了,这时纷纷拿上弓箭,向他们射去。宁觉非、荆无双和澹台子庭会合一处,齐齐向他们追去,势头很猛,一副要将他们擒住或全歼的架势。

那些白衣人却并不慌乱,将骆驼队放在最后,挡住了大部分射来的箭,而他们的弓手也不断回身放箭,以阻挠追兵。

那首领走在白衣人的后面,忽然将那些骆驼朝向后面,随即挥斧砍在它们身上。

几匹骆驼吃痛,向前窜出。其他骆驼便跟着他们向这边冲过来,阻住了宁觉非他们前进的方向。

宁觉非、荆无双和澹台子庭便趁势勒住马,不再追击。他们看着那些白衣人退去的身影,全都气势凝重,果然名将风范。

那个首领最后一个站到远处高大的沙丘上,忽然转头看了过来。

宁觉非感觉得到,他的目光如锋锐的利刃,狠狠地从自己脸上扫过。

他冷冷一笑,挑衅地微一仰头,似乎在说:你来吧,我等着你。

那人只凝视了他短短的一瞬,便转身冲下,消失在沙丘的那一边。

第99章

宁觉非、荆无双与澹台子庭一起纵马冲上那个高高的沙丘,全都凝立不动,看着那些袭击者头也不回地奔向远方。

他们虽然撤得仓促,却并不慌乱,竟将所有死伤者都一起带走了。地上只留下满地的血迹、箭矢和动物的蹄印,说明这里曾经有一场激战。

直到那群人的身影消失在远处的沙丘之后,荆无双才一跃下马,激动地叫道:“贤弟。”

宁觉非看着他,就如看到了自己的亲人,也有些控制不住兴奋的心情。他翻身下马,张开双臂,与荆无双紧紧拥抱。

“大哥。”他亲热地唤着。“大哥,我很想念你。”

“我也是。”荆无双只觉得心里热腾腾的,脑里更是乱轰轰一团,什么也不懂得说,只知道喃喃地问。“贤弟,你过得好吗?有没有受委屈?”

“挺好的,谁会给我委屈受?”宁觉非在他耳边笑道。“倒是你,这些日子过得怎么样?还好吗?”

“好。”荆无双轻轻叹息。“就是你不在跟前,心里总觉得遗憾。贤弟,你怎么不辞而别?到底出了什么事?”

宁觉非轻描淡写地道:“那时候身子不大好,觉得很闷,就出来散散心。”

荆无双松开他,仔细瞧着他的脸色,见不似几个月前那般苍白,身子骨也硬朗多了,完全不像那时候只能卧床静养,连走两步路都成问题。他欣慰地点了点头,又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下,微笑着说:“贤弟,你好像又长高了些。”

“真的?”宁觉非有点孩子气地一挑眉,开心地道。“我们来比比。”

荆无双登时笑出声来:“好,来比比。”

荆无双的身材高挑匀称,以前比宁觉非要稍高一些,这时两人靠到一起,用手比了比,便发现宁觉非已经比他高了约有两寸。

比完,两人站开一步,脸上全都是喜悦。

“我们差不多高。”宁觉非笑道。

澹台子庭在他们拥抱的时候就下了马,一直笑吟吟地看着他们叙旧,待到他们忽然站到一起比个头高矮,他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等他们终于比完,他便走上去,亲热地叫道:“鹰王殿下,好久不见了。”

宁觉非看着他笑嘻嘻的模样,很难把他跟战阵上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联系在一起,不过,他是真材实料的文武双全,身为皇帝的亲弟弟,竟然赴敌营卧底数年,在关键时刻一举建功,实是令人佩服。

宁觉非笑着对他拱了拱手:“豹王殿下,幸会。”

澹台子庭哈哈大笑,抱拳还了一礼,也不多说闲话,便道:“元帅,我们这就赶路吧,以免敌人乘夜来袭。”

“好。”宁觉非自是明白,如果那群白衣人派了探子前来,见自己只是虚张声势,并无大队人马增援,很可能会杀个回马枪。

三人翻身上马,驰下沙丘,各自整顿自己的队伍,立即前往乌拉珠穆。

那些拴着树枝的大批牲畜在他们之后,依然扬起漫天沙尘,如果人在远处看见,便会感觉他们确实是一支大部队,而不敢轻易冒犯。

那些文臣行走在军队中间,以便保护他们,澹台子庭体贴入微,让宁觉非与荆无双在前面开道,自己率亲兵在后面压阵。

一行人走得很快,那些文臣都是北蓟人,骑马奔行是家常便饭,虽然走的是长路,却都很习惯,不会有丝毫抱怨。

因为怕他们分心,会应付不了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宁觉非没有告诉荆无双和澹台子庭有关云深受伤的事。两人本就全神戒备,身心也比较疲惫,所以也忘了问。

一路风平浪静,两个多时辰后,他们平安地走出大漠,看见了乌拉珠穆的城墙。

宁觉非从跟来的使团护卫队中挑了一百人,让他们跟随自己带来的那十个鹰军战士,一起将牲口送回绿洲。为表感谢,宁觉非让他们去购买大批粮食、蔬菜和牛羊肉,以及两百只活的小羊羔,一起给他们送回去。然后,他们必须在那里呆上一夜,以确认那批袭击者没有发现绿洲的人帮助了自己,以免给他们带来祸事。如果绿洲有任何异动,他们便放飞鹰回来报信,宁觉非会立刻率人前去支援。

他吩咐那些士兵的时候,澹台子庭、荆无双脱下铠甲,与那些文臣一道,全都换了干净的长衫,整理了仪容,将打过仗的气息抹得干干净净。

一切都安排停当,宁觉非才带着他们进城。

按照惯例,使团要先去当地官府报备,再由他们安排住处。宁觉非怕出危险,直接将使团全体人员带到丹府门前的大街上呆着,这才和澹台子庭和荆无双进去。

丹府的前院便是城政司衙门,现在因为调查夜袭刺杀案,这里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宁觉非轻车熟路,带着两人直奔前厅。他却不进去,只对澹台子庭和荆无双说:“城主丹大人便在里面,你们去吧。”

那两人自是明白他的意思,便点了点头。

荆无双问他:“你住在哪里?”

宁觉非微笑:“就在这里。你们去吧,我等你们。”

“好。”荆无双立刻高兴了。

澹台子庭这时才想起:“元帅,云大人前日过来找你,你看到他了吗?”

“看到了。”宁觉非轻声说。“他也在这里,等你们办完了公事,安顿好了,再去看他吧。”

“太好了。”澹台子庭很开心。“那我们去了,办完事就出来,很快的。”

宁觉非点了点头,看着他们进去。

他以前跟着云深出使过南楚,大致也清楚那些程序。使团每到一地,就会向当地官府报备,交验通关文牒,再由官府安排馆驿休息。事情并不复杂,应该很快就能办好。

果然,只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丹古便笑容可掬地送澹台子庭和荆无双出来了。看到宁觉非站在大树下,他便径直走过去,温和地问:“宁将军怎么不进去?”

“你们有公事,不便打扰。”宁觉非微笑着说。“我在外面等,也是一样的。”

“宁将军公私分明,令人佩服。”丹古赞叹。“我欲将贵国使团安排在悠然阁歇息,依将军之见,可使得?”

“好。”宁觉非点了点头。“那地方优雅清静,确实不错。”

丹古得他认可,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转身说道:“澹台大人,荆大人,下官这就派礼官恭送使团到城中最好的馆驿下榻。大人们一路劳累,先在悠然阁用午膳,然后好好歇息。晚上由下官略备水酒,为各位大人接风洗尘。”

“有劳丹大人了。”澹台子庭对他拱了拱手,一派斯文有礼。

荆无双也抱拳致礼,彬彬有礼地道:“多谢丹大人。”

“两位大人不必客气。”丹古微微欠了欠身,随即招手叫人过来,吩咐他去叫礼官过来。

很快,一行人便离开丹府,去了悠然阁。

宁觉非惦记着云深,便没有跟去,跟丹古略略寒暄了两句,听他把目前查到的极其有限的线索说了一遍,便笑着说:“丹大人,我对查案不很在行,此事由你和王爷办是最好的。有结果了告知我一声便可,若是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吩咐。如果没什么事,我想先去看看云深。”

“好。”丹古也就不再留他,微笑着目送他离去。

宁觉非走到云深养伤的院子,便惊奇地发现,独孤偃的随从竟然有一半都聚在这里,分布在院里院外,四面八方,把这里守护得滴水不漏。他不由得有些感动,临走时他拜托独孤偃帮忙保护云深,有一半是为了快点脱身离开,另一半也不过是姑且试一试,却没想到独孤偃还真是坐言起行,一诺千金。

看见他走过来,那些剽悍的右昌王亲兵都朝他微笑点头,却没有出声。宁觉非也就没有说话,只抱拳对他们团团一揖,以表感谢。那些人抬手抚胸,对他微一躬身,恭敬还礼。

宁觉非这才走进屋里。

他只留下了四个人,这时外间两人,里间两人,都是一丝不苟地守在这里。

宁觉非对他们说:“你们先去吃饭吧。”

那四人见他平安回来,且神情温和,从容自若,便知道本国使团安然无恙,顿时放下心来,默默地走出门去。

宁觉非仍如上次一样,先过去看望淡悠然。本来坐在床边的两个丫鬟连忙站起身来,退到一边。

淡悠然睡得很沉,脸色依然苍白,只过了短短一天,他似乎就瘦了一圈,看上去很憔悴。宁觉非用手背贴上他的额,感觉体温正常,便低低地问他身边的丫鬟:“大夫来过没有?怎么说?”

其中一个丫鬟立刻温婉地答道:“来过了。大夫给少爷换了药,又另开了方子,煎了药给少爷喝。少爷的伤疼得厉害,大夫说给少爷加了安神的药,少爷就可以好好睡一觉了。”

另外一个丫鬟接着说:“那边那位公子爷也是一样的。”

“哦,那就好。”宁觉非微笑着对她们点了点头,关切地道。“已过午时了,你们吃过饭了没有?”

两个小姑娘看着他俊俏的脸,听着他温柔的声音,不由得微微有些脸红,腼腆地摇了摇头。

一个丫鬟轻声说:“少爷还没吃。我们等少爷醒了,先服侍少爷用膳。”

另一个丫鬟接着道:“我们不饿,多谢公子爷。”

“怎么会不饿呢?”宁觉非轻柔地道。“你们少爷不定何时才会醒,你们轮换着,先去吃点东西吧。这里有我在,不碍事的。”

两位丫鬟互相看了看,半晌才道:“你先去吧。”

两人推了一会儿,那个年龄较小的丫鬟才走了出去。

宁觉非对留下的那个丫鬟笑了笑,这才退回去,坐到云深身边。

云深和淡悠然一样,睡得很沉,呼吸轻缓,节奏分明,体温也正常。宁觉非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只手伸出,轻轻覆盖住云深放在被子外面的手。

屋里弥漫着药香,有微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带着一股奇异的花香,屋角又点了一笼熏香,正袅袅地冒着淡淡的白烟。诸般气息混在一起,渲染出浓烈的异域风情。

宁觉非抬头看向窗外。天穹高远,万里无云,只有一片如海洋一般的湛蓝,让人看了总会心旷神怡。

出神了良久,宁觉非才收回视线,看向床上的人。

云深一直未醒,直到宁觉非安排的那四个人用完午膳回来,他依然在沉睡。

宁觉非的下属便低低地劝他先去吃点东西,他却微微摆了摆手,想再等等。

这时,丹府的一位管事过来,躬身向他禀报:“有个孩子,说是贵国使团澹台大人的小厮,有要事找宁将军。”

宁觉非听到是个孩子,不由得有些诧异。他没注意到使团里还有孩子,更没想到澹台子庭会带个孩子随从出远门,但这是人家的事,他自然不便置喙,便点了点头,起身走了出去。

院子里果然站着一个身穿北蓟随从服色的孩子,看上去大约十岁左右。他身段修长,双肩平直,脸容秀气,而浓眉大眼之间又透出一股勃勃英气。看到宁觉非出来,他便上前两步,跪了下去:“元帅…”

宁觉非一见他,心里便大惊,表面上却竭力控制,没有露出异样的神情。这孩子见了他便跪去,那是随从见到尊贵之人时应有的规矩,可宁觉非却再也忍耐不住,一把将他拉起来,顺手抱住,左右看了看,便径直回到旁边自己原来住的院子。

他的反应奇特,那孩子却默不作声,单手搂住他的脖子,任他带着自己走。

其其格和那日松还住在这里,别人却很少回来。这两天府里比较乱,也没人来管他们。两人却懂规矩,不敢乱走,便只呆在院里。宁觉非抱着那孩子走进院门时,其其格正坐在院子里赏花,那日松则活泼地在爬树,姐弟俩有说有笑,显然心情愉快。

看到了他,其其格立刻站起身来,恭敬地道:“大人。”

那日松没她那么拘谨,双手挂在树上,笑着叫了声:“大人,宁觉非勉强带上微笑,对他们点了点头:“你们玩你们的,我有事要办。你们顺便替我看着院门,不许别人来打扰。”

两人便不敢多问,赶紧答道:“是。”

宁觉非大步走进自己住的屋子,反手将门关上,这才将怀里的孩子放下,压低了嗓子,俯身问道:“太子殿下,你怎么会在这里?”

第100章

澹台经纬是澹台牧的嫡子,也是长子。他的母亲云岚乃老鹰王的长女,家世显赫,其父战死沙场后,澹台牧便迎娶她为正妃,登基后便封为正宫皇后。她继承了鹰王的武功,一直与澹台牧并肩作战,驰骋疆场,还未满三十岁便壮烈殉国。当时,澹台经纬才六岁,澹台牧当即将他立为太子,并交给云深悉心教导。

宁觉非在蓟都时,澹台经纬常常来云府,一是有学业上的疑问要请教太傅舅舅,二是找宁觉非聊天。两人很熟悉,澹台经纬一直叫他“宁叔叔”,从不以太子身份为尊,云深也叫宁觉非不用拘泥于形式,叫他“小纬”即可,宁觉非虽从不肯如此放肆,对这孩子却一直颇有好感。

澹台经纬虽然年少,却已露出峥嵘之姿。他的文才与谋略传自云深,武功则由澹台牧亲自教导,气质融合了云氏的灵秀与澹台一族的豪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显现出大家风范,令北蓟的臣民尽皆拜服。

他是澹台牧最心爱的儿子,更是未来的一国之君,怎么会冒险来到这里?

宁觉非疑惑地看着他。那个本来极坚强的孩子却红了眼圈,轻声说:“宁叔叔,我是来请你回去的。”

宁觉非皱紧了眉,想问他“这是谁的意思”,可又想到他才是九岁,根本就是个孩子,不能在言语上伤害他。

澹台经纬却似明白他心中所想,立刻道:“不是我父皇叫我来的,是我自己想来。我瞒着父皇,缠着小皇叔带我一起过来。我伴做随从小厮,连荆将军一开始都不知道,直到出了剑门关,他才知晓此事,当时还发了好大脾气,要把我送回去,是我坚持不肯离开,一定要找着你,小皇叔也帮着我说话,他才作罢。”

他站得笔直,仰头看着宁觉非,目光坚定,神情倔强。他的小脸上满是风尘之色,头发也有些蓬乱,看得出来,这一路上颇多颠簸,而他没有休息一下就跑了过来,恐怕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

宁觉非叹了口气,将他抱起来放到椅子上,温柔地说:“太子殿下,你先坐着,我给你倒点茶。”

澹台经纬看着他去拿茶壶和茶杯,略微激动地道:“宁叔叔,你不辞而别,引得天下臣民议论纷纷,各种恶毒的流言满天飞,说你功高盖世,却不能见容于朝廷,说小皇叔与荆将军过去看你,其实是变着法地帮父皇把你逼走,说你离开是怕父皇鸟尽弓藏,迟早那些投降的原南楚大臣都没好下场,弄得人心惶惶。你走后,舅舅一直吐血不止,好不容易将养好了一些,他便执意要来找你。父皇没有拦他,让他离开了。现在,千钧重担都落在父皇一人身上,既要安定人心,又要筹划迁都大典,还要处理繁重的政务,原南楚的大臣和我们北蓟的老臣常常吵架,父皇还要调停,希望他们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和睦相处。父皇实在太累,半月前突然病倒。御医要他卧床歇息,他却坚持不肯,怕生内乱,每日里强撑着上朝理政,病情自是越来越重。宁叔叔,我一直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离开?舅舅对你情根深种,自是随你而去,可朝廷怎么办?百姓怎么办?我怎么办?宁叔叔,你和舅舅都回去吧,好不好?你若不喜欢临淄,我们可以另外再建都城。我听父皇说,他已经在考虑另行选扯,建造新都,只是至少需时十年。宁叔叔,父皇已经遣人在临淄城外踏勘地势风水,准备为你兴建元帅府。除了上朝外,你完全可以不进临淄城。你看这样可以吗?”他一边恳求着,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宁觉非。

将手里的茶放到孩子面前,宁觉非坐到他旁边,温和地说:“这里的茶是天天换的,我试过了,没毒,你先喝点。我去吩咐他们弄些吃食来。你得吃东西,不然身子会吃不消的。”

“宁叔叔,我不饿。”澹台经纬急了。“我一想到父皇现在不知病得怎么样了,就心急如焚,什么也吃不下。”

宁觉非温柔地轻抚了一下他的肩,将他散落下来的一绺柔软的乌发顺回去,这才微笑着说:“无论怎么急,都必须吃饭,否则怎么能有精神做事呢?太子殿下,我就在你面前,你已经找到我了,就不用担心了,好吗?”

澹台经纬眼睛一亮,雀跃地道:“宁叔叔,你答应我了,是不是?你会跟我回去的,是不是?舅舅也会跟你一起回去的,是不是?”

宁觉非略微思索了一下,轻声说:“这件事,我得跟你舅舅商量一下才能定。”

澹台经纬的小脸立刻垮了下来,但只是一瞬间,他便抖擞精神,睁着微褐的大眼睛看着面前的人,镇定地点了点头:“好,我等你们的决定。宁叔叔,我饿了。”

“我也饿了,一起吃吧。”宁觉非赞赏地对他一笑,便起身打开房门。

那日松正坐在树上,警惕地看着四周。其其格则守在院门口,神情也很严肃。两人都忠实地按照宁觉非的吩咐行事。

宁觉非满意地笑道:“其其格,你去通知厨房,给我们弄点吃的来。那日松,你吃饭没有?”

其其格躬身答应“是”,便转身离开。那日松神情开朗,活泼地说:“我和姐姐都吃过了,吃得很饱。”

“好。”宁觉非点了一下头,便回到屋里,重新坐到那孩子面前,关切地问。“陛下患的是什么病?”

澹台经纬的眼圈红了,声音也有点哽咽:“父皇一直高热不退,咳得很厉害,身体也越来越虚弱,御医们用尽了法子,都不见好转。御医院的医正说,父皇太累了,又不大适应南方的气候,所以才会病倒,他建议父皇卧床休息,最好能回北方休养一段时间,可这种时候,你和舅舅都不在,他怎么能离开呢?只能这么硬撑着,病势便缠绵不去。宁叔叔,我太小了,想帮父皇,却做不了那些大人才能做的事,只能出来找你和舅舅回去,希望能为父皇分担一点肩上的重任。宁叔叔,你究竟为什么要离开?是谁得罪了你吗?还是有人做错了什么?你说出来,父皇一定可以帮你的。如果父皇、舅舅和你在一起的话,我不信这天下有什么事能难得倒你们。”说到最后,他的语气渐渐变得激昂,充满斗志。

宁觉非忍不住喜爱的伸手拍了拍他的肩。果然不愧是云深教出来的,择善而固执,认准了一件事便锲而不舍,让人难以招架,只是他比云深还多了一点皇族的霸道,却因为年少而显得可爱。宁觉非温和地说:“你别急,你舅舅受了伤,就算要回去,也得过些日子。他现在身子虚弱,我怕他受不了路上的颠簸。”

澹台经纬一听有门,立刻趁热打铁,开心地道:“那你是答应回去了?是吗?是吗?”

宁觉非看着他充满喜悦的脸,终于慨然点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