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从鸾却微笑着劝阻:“悠然,你兄长不远万里,远道而来,你又何必使性子?还是跟他们好好说说话吧。”

淡悠然哼了一声,转身便回了自己住的院子。

江从鸾请仆从请来两位客人,见他们一个气宇轩昂,一个温文尔雅,均是黑发黑眸,眉宇间与淡悠然有三分相像。

两人一见他便客气地施礼,走在前面的人礼貌的说:“江大总管,久仰久仰。在下淡凛然,是悠然的大哥,他是淡怡然,是悠然的二哥。”

江从鸾也抱拳还礼:“两位公子,幸会。悠然在他的房里,我带二位过去吧。”

“有劳了。”淡凛然微笑点头,走了几步,他轻咳一声,问道:“悠然是否还在生我的气?”

“似乎有点余怒未消的意思。”江从鸾笑着说。“不过,三个公子是同胞手足,哪里有什么隔夜之仇?我想,悠然这次负气出走,气是早就消了,见到兄长找来,心里更多的只怕是不好意思吧。”

“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淡怡然很高兴。“多谢江大总管照顾舍弟。”

“不敢当。”江从鸾转头对他们笑道。“我与悠然一见如故,已是知交好友,如蒙两位不弃,可直呼敝人之名。”

“既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淡凛然笑了笑。“从鸾,悠然能交到你这样的好朋友,真是三生有幸。”

“大公子言重了。”江从鸾温和地说。“能与悠然相识,是从鸾之幸。”

淡怡然愉快地道:“从鸾既与悠然是好友,那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就别这么客套了。”

淡凛然便点头:“二弟说得对。”

江从鸾爽快地说:“好,就依二公子之言。”

说话间,他们便来到淡悠然的居处,江从鸾在院子里扬声道:“悠然,你兄长来了。”

片刻之后,淡悠然便出现在房门口。他看着两个哥哥,脸上神情很是不快,张口就说:“你们来做什么?我是不会跟你们回去的。”

淡凛然脸上的笑收敛了,眼里有了一丝怒气。淡怡然却抢先笑道:“悠然,你怎么还是小孩子脾气?你那时候伤还没好,就一声不吭的离家出走。大哥担心你,才把我找回家,一起出来找你。我们没说要带你回去,只是来看看你,不行吗?”

淡悠然有些意外,脸上的怒气渐渐消了,似乎有些尴尬,半晌才道:“既是这样…大哥,二哥,进来说话吧,别在外面站着。”

看着淡家两位公子走进去,江从鸾便笑着说:“悠然,我就不进去了。你留两位兄长在这里用晚膳,我去安排一下。”

淡悠然看着他,心情立刻变得愉悦起来,微笑着点点头:“好,劳烦你了。”

江从鸾冲他摆摆手,便转身走了。

不到一个时辰,在宫中处理政务的云深便知道了这件事。他立刻派人去元帅府送帖子,拟在次日晚上设宴,款待三位淡公子,邀请他们届时至国师府赴宴。淡凛然接到帖子后客气了几句,便欣然同意。

第二天早朝时,没人再提鲜于琅的案子。下午,圣旨便下到刑部,澹台牧御笔朱批,念鲜于氏瓒缨世家,有大功于国,故法外施恩,将鲜于琅的斩立决从轻改判为绞立决,三日后行刑。

很快,朝中各大臣便都得到了消息。据说鲜于侯爷与夫人闻讯后当即晕厥,府里乱作一团。鲜于老妇人却比较镇定,乘着轿子到了刑部,要求去狱中探视鲜于琅。

这个要求也算合理,刑部尚书立刻答应,派出得力手下,将老夫人送至大狱。

老太太在里面呆了两个多时辰,叫跟来的丫鬟侍从为小孙子烹茶,又拿出精致点心、美味菜肴,慈爱地看着鲜于琅一一吃下。

鲜于琅已知自己被判死刑,一见到她便扑过来,跪在她面前痛哭流涕:“老祖宗救救孩儿,阿琅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老太太轻抚着他的头,微笑着说:“阿琅起来,让老祖宗好好看看你。放心,有老祖宗在一天,就不会让阿琅先走。”

那个刑部侍郎站在一旁,始终默不作声。老太太安慰曾孙,违心地许个诺,让他安心赴死,也是人之常情。

得了老太太的话,鲜于琅果然安静了许多。他站起身来,在丫鬟的服侍下净了手,便坐下来吃东西。

老太太一直呆到日头偏西才出来,随即回府,命令关上大门,谁也不见。侯爷府里顿时鸦雀无声,人人屏息静气,小心翼翼,不敢乱说乱动。

与此同时,国师府里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

云深坐在主位上,又邀来澹台子庭、大檀琛和江从鸾作陪,宴请淡氏三兄弟。

澹台子庭身份贵重,又曾经作为使节到过西武,而大檀琛则在临淄做过许多年生意,并且是商会会长,江从鸾则是既在临淄做过老板,又在西武呆过很长时间,因而席间话题不断,从两国的风土人情到临淄商界的情形,说得热火朝天,一直不曾冷场。

淡凛然坐在云深旁边的主宾座。两人的话都不多,偶尔举杯互敬,然后笑着倾听其他人说话。

酒过三巡,云深微笑着说:“淡兄,我和觉非在明都的时候,曾想去府上拜访,看看悠然的伤,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

淡凛然的脸上立刻流露出歉疚之色:“实在对不住,那时候,悠然跟我大吵一架,乘我不背,离家出走,我当时心情极坏,实在无法接待贵客,怕怠慢了,反为不美,因而才闭门谢客,还请云大人见谅。”

“淡兄不必介怀。”云深微微摆了摆手。“我完全能理解淡兄的心情,只是当时没见到,感觉有些遗憾。今日能请到淡兄大驾光临,我很高兴。”

“云大人言重了。”淡凛然正色道。“淡某不过一介布衣,能得云大人相请,实是三生有幸,岂能不识抬举。云大人,淡某敬您一杯,多谢您照顾舍弟。”说完,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那边四个人住了口,转头看向他们。

云深干了杯中的酒,笑道:“淡兄不必太客气。我和悠然当日在乌拉珠穆被同一支箭射伤,也算得上是生死与共的好友了。他来到临淄,我自当款待,这是应有之谊,用不着说谢字。”

“好,云大人爽快,跟那些文臣完全不同。”淡凛然击节称赞。“舍弟虽是商贾,却心性甚高,过去其实没什么朋友,让我和二弟着实担忧。现在,云大人和宁元帅肯折节下交,还有从鸾这样的好友在他身边,我们也就放心了。”

淡悠然有些窘:“大哥,你看你这口气,就像是托孤。你年纪也不大,说起话来一幅老气横秋的样子,真的是…”

“放肆。”淡凛然看了他一眼,话说得很重,口气却很柔和。“怎么?翅膀长硬了?敢跟大哥叫板了?”

淡悠然很勉强地说:“不敢。”便顾左右而言他,向大檀琛继续请教在临淄开店的诸般事宜。

在贵人面前,淡凛然倒也没有多做更多的表示,便一笑了之。

淡怡然忍不住好笑,在一旁转移话题:“我在西武的时候便听说北蓟的云大人从小便是神童,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医卜星象无所不通,少年时便力挫南楚名臣,名扬天下,实是心向往之,今日有幸一见,实是不胜欣喜。云大人,南方乃文华之地,我想在这里开一家怡然斋,专门经营文房四宝。”

淡凛然微笑着对云深说:“我这二弟最喜舞文弄墨,在西武时就开了怡然斋,奈何那边文人不多,生意清淡的很,不比悠然,是个财主。他到了临淄后,看这里文人雅士颇多,甚是欣喜,便打算在这里呆下来。”

“如此甚好。”云深点头。看淡怡然的风度气质,他已猜到此人多半好文。

淡悠然高兴地说:“太好了,二哥,那我在悠然阁外给你专门留几间铺子,你正好开店。那本来便是风雅之事,正好与我们悠然阁的格调一致。”

云深忍不住赞道:“悠然果然雅擅经营,了不起。”

淡怡然心服口服:“三弟做起生意来总是有声有色,我们家谁也比不上。”

江从鸾看着淡悠然微笑。大檀琛也捻须点头,神色间颇为嘉许。

淡悠然一向心高气傲,这时被才能卓著得云深称赞,却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他连连摇头:“我那是雕虫小技,何足挂齿?云大人经世治国,王爷纵横俾盍,大檀大人智计过人,都比我强上百倍。”

他这一番话伶牙俐齿,说的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外面突然出现一丝骚动,云深却有所感,向门口看了一眼,只见府里的总管在外面做了个请他出去说话的手势,他便不动声色地起身走出门去。众人以为他要去方便一下,也都不以为意。

总管走出院门,对跟出来的云深低低地说:“大人,右旌侯府走水了,听说是老夫人闭门自焚,众人正在抢救,府里已派人去请医生。”

云深一惊:“老太太怎么样?伤着没有?火灭了吗?”

“听说火还在烧,天干物燥,火势蔓延得很快,府里的人和皇城卫队都在全力扑救,应无大碍。火头一起,便被发现,他们破门而入,把老太太救了出来。老人家伤的不重,大概是被烟熏着了,神智不太清楚。”

云深这才放了心,转头看了看灯火通明的花厅,便对总管说:“你注意那边的动静,一有消息立刻报与我知。”

“是。”那位总管立刻急步离去。

云深缓步走回,神色如常,继续与淡氏三兄弟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宾主尽欢,似是相见恨晚,直到戌时将过,淡凛然才提出告辞。云深关心地问:“你们住在哪里?”

淡凛然微笑着说:“我们下榻在城中的缘来客栈。”

“哦,你们可以搬来跟悠然一起住。”云深诚恳地道。“府里有人伺候着,饮食起居也方便。”

淡凛然很感动,抱拳道:“多谢云大人如此厚待我兄弟三人。只是,三弟住在元帅府中,已经够打扰了,我和二弟就不来叨扰了。”

“淡兄太客气了,哪里谈得上打扰?”云深看了一眼江从鸾,温和地说。“有悠然在,正好跟从鸾做个伴,他们在生意方面也谈得来,我看挺好的。”

江从鸾的脸微微红了一下,随即恢复了镇定,笑着点头:“是啊。”

淡凛然坚持要住客栈,云深自然不再勉强,便客气地送他们出府,看着他们乘坐马车离开。

淡悠然和江从鸾一起向云深拱手道别,回了隔壁的元帅府。

云深看着夜色中空寂的街道,这才回身对澹台子庭说:“右旌侯府走水了…”

听他讲完,澹台子庭和大檀琛都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事,立刻上马,疾驰而去。

右旌侯府得火熊熊燃烧,映红了半边天空,皇城内一片混乱。这时,外城也燃起了大火,烧得却是流花湖边的花街。顿时仿佛炸开了锅,整个城中都是四处奔窜的人,女人的尖叫和孩子的啼哭不断响起,让人感觉惶恐不安。

与此同时,有大批黑衣蒙面人对刑部大牢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们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迅速杀死守卫,冲进去劫走了鲜于琅。

守城戍军得到消息,立刻出动,在城中围追堵截,却因有无数百姓在街上奔走逃窜而无法一一抓捕审问,最后无功而返。

到了清晨,刚刚赶到御书房的云深又得到消息,被人劫走的不止鲜于琅一人。

在夜里消失的,还有前南楚废帝、现在的靖王淳于乾,以及他的两个兄弟,淳于朝和淳于翰。

云深站在阶前,看着天空中沉沉压下来的铅灰色的浓云,久久没有言语。

澹台牧走过来,与他并肩站着,仰头望天。半晌,他低沉地说:“看来,要变天了。”

云深沉默了一会儿,淡淡地道:“云层再厚,也挡不住阳光,终究会消散的。”

“对。”澹台牧笑了,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走吧,我们有更多的事要做了。”

第136章

在荒无人烟的一隅,风雪依然笼罩着苍茫大地。

宁觉非骑在马上,默默地看着遥远的一群黑点。

那是敌人的数万轻骑,正在向这边艰难挺进。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应该就是来与他们的首领会合的。

宁觉非切断了雪域通往中原的通道,现在,他要把那几万精锐敌军一起消灭,既可以树立蓟国威信,也会给南国百姓以重建家园的信心,同时也给予敌人巨大打击,使战争迅速结束,可谓一举三得。

前世今生,他都是将军,热血从来不曾冷却。他知道战争不存在正义还是邪恶,不过是各为其主,有分别的只是他选择了哪一个阵营,将何处当作自己的家园。今生今世,他选择的是酷似他前世祖国的地方,而与上一世不同的地方,只在于他这次爱上的,是一位国家栋梁。他愿意为他分担国家兴亡的重任,愿意与他共同保护百姓的安定生活,愿意和他并肩齐览这万里河山的壮美。在他心里,这便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此时此刻,他站在危险的最前线,挡住敌人的铁骑,其实,也就是想让身处遥远皇城的人能安心入眠吧,那是他在这世上最特别的牵挂。

放出飞鹰,告诉他首战告捷,要他在朝中的政治漩涡中多多保重,然后便翻身上马,率领着千余鹰军向东驰去。

云汀的骚扰战相当成功,将敌人的步伐拖得极其缓慢,再加上风雪大作,一直不停,更令他们举步维艰,走了两天,才向前推进了三百余里。按照这样的行程,他们要天到达老虎岭,至少还需要一天的时间。

宁觉非不打算在山下等待,便率人正面迎了上去。

云汀和另两路带队武官都已经知晓他的作战意图,立刻召回分组进行袭扰的属下,在隐蔽的地方集结待命。

敌方见他们的游击战忽然停止,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却也没有停下来查探,而是趁机加快前进速度,向西赶来。

他们应该是一直没有接到他们首领的音信,急了吧?

宁觉非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纵马飞奔,凛冽的寒风扑打在脸上,却让他感觉十分痛快。他们都换上了黑衣,骑着神骏的逐日,率领着同样装束,也同样骑着清一色黑马的鹰军精锐,如黑色狂飙,卷过白茫茫的原野。虽然他们的人数不多,却是气势如虹。

傍晚,他们便赶到了与云汀会合的地点,其他人下马进食,然后歇息,宁觉非与云汀和其他几位将领则聚在一个猫儿洞里,一边吃东西一边交流情况,商议行动计划。

等到说完,云扬忽然反应过来:“元帅,你都没吃什么东西,是不是胃又不舒服了?”

宁觉非确实觉得胃部隐隐作疼,感觉不好,但强忍着没说,脸色却有些发白。听云扬这么一问,他略微想了一下,便问道:“云深有药让你带过来的吧?”

“有。”云扬立刻拿起一直挂在腰间的小草囊,在里面翻了一下,便拿出两粒棕色的药丸递给他。“这是治你胃病的,嚼了服下就好。”

那药丸有拇指大小,宁觉非塞进嘴里,面不改色的嚼碎咽下去,然后问那几个面带忧色看着他的武官:“还有什么问题吗?”

云汀立刻说:“元帅,你在后面歇息吧,我们去就行了。我们是你亲手带出来的,难道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没不放心。”宁觉非笑道:“我就是手痒了,想去过过瘾。”

几个人一听,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云扬也笑,但仍然关切地道:“元帅,你在临淄时就身子不适,这几日跋山涉水的,呆在这冰天雪地里,连顿饭都没好好吃过,都是胡乱对付,肯定不好受。我看,你就别去了。如果到时候病不但没好,反而严重了,那我就惨了。我们族人说不定都要剥了我的皮。”

“是啊。”云汀连连点头。“元帅,你别去了。”

其他几个将官都诚恳地出言劝阻。

“元帅,你要上去了,我们都得挂念你,肯定要分心。”

“是啊,专注不了,一上战场我肯定会满世界找你,控制不了。”

“元帅,你就留在后面看着我们打就行了,这样我们才来劲。”

“对,有你在后面看着,谁都会嗷嗷叫地冲上去。”

宁觉非听了一会儿,只好叹口气:“好吧,我在后面看着你们上去,过过眼瘾。”

那几个将军都高兴地笑了,纷纷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上马冲锋。

宁觉非抬手点了一下他们:“你们别光顾着打,按我说的做,最后能逼他们投降。”

“好,我们记住了。”那几个汉子立刻老实了,很认真地点头答应。

宁觉非探头出去看了看天色,便道:“你们都去歇息吧,到了时辰便出发,不用再来请示了。”

“是。”几个人立刻散开去,回到了自己的队伍。

云汀立刻拿出厚厚的皮褥子来垫到雪地上,云扬更是要扶着宁觉非躺下。宁觉非好笑地说:“我不是病号,别搞得这么隆重。”

云扬却不由分说:“我们这两万鹰军里,除了打仗受伤的外,只有你的身子最不好。云大人早就关照过我了,一定要照顾好你,不然就把我调走,另外派人来侍候你。我可不愿意离开元帅。”

宁觉非无奈,只好一边听他唠叨一边让他扶到角落里,脱了外套和里面的小羊皮袄,慢慢躺下去。

云汀愉快地笑着,拎起一件皮大衣盖到宁觉非身上,然后便钻出去,琢磨着给他弄点软乎的热食来。

宁觉非觉得身上暖洋洋的,渐渐有了些倦意。他很放心自己的这些下属,便顺其自然,迷迷糊糊地睡了下去。

云汀端着热腾腾地荞面粥进来的时候,宁觉非已经睡熟了,云扬坐在他旁边,闭目养神,听到动静,便立刻睁开眼睛。

云汀有些为难,在他身边坐下,悄声说:“不吃东西不好吧?可叫醒他是不是更不好?”

云扬也拿不定主意,看了看睡着的人,又看看云汀手里捧着的提盒,一脸为难。

在他们心里,一直非常崇拜敬重这位神奇的元帅,可有时候也当他是个孩子,需要无微不至地照顾。宁觉非太年轻了,长得更是秀美绝伦,看上去就像是个少年郎,特别是睡着的时候,总会给人单纯稚气的感觉,让人打心眼里疼惜不已。

云汀是三十多岁的人,早就想结婚生子,比云扬要成熟得多,照顾起人来也更细心。坐在那里想了想,他便决定还是让宁觉非先睡,等醒来再吃饭。

宁觉非是被饿醒的,胃一抽一抽地疼,若不是入睡前服过云深吩咐御医特别配置的药,只怕胃病立刻便会发作。他睁开眼,看着头上的冰壁,心里涌起些微无奈。这病似乎真是断不了根了,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复发的迹象,让他感觉很不耐烦。他微微皱眉,想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做起来。

洞里放着气死风灯,闪动着橙黄的光亮,他能看到云扬倚在地铺旁,靠着墙打盹,怀里不知抱着什么东西,鼓鼓囊囊的,随着他的呼吸一起一伏。

宁觉非见他那么宝贝地抱着,一想便知,肯定是为了自己。他笑着起身,伸手过去,极轻极慢地探手到他怀里,立刻摸到带着热度的提盒,便心里有数了。他一点一点地将提盒摸出来,然后把大衣给云扬严严实实地盖上,然后穿上皮袄,这才打开提盒的盖子。荞麦粥很稠,里面放了点盐,再没其他的东西,在这种时候,已经算是难得的美味了。他们带的荞麦很少,主要是馍和干肉,吃起来经饿,也用不着生火煮,多放几天也不会坏,但宁觉非的肠胃弱,消化不了这些东西,云深特别关照云汀和云扬,让他们在随身携带的革裹里尽量腾出些空间,带了不少荞麦和小米,专门做给宁觉非吃。

手里的提盒散发这淡淡的香气,宁觉非用小木勺慢慢吃着,思绪不由得飞翔临淄,云深在那边怎么样了。他能想象得到云深正在承受的巨大压力,心里感到即钦佩又疼爱,也希望能尽快打完这一仗,好班师回朝,那才是对云深最大的支持。

不知不觉间,他把粥都吃完了,感觉胃里舒服极了很多,身上也暖和了,头脑便更加清醒。他把提盒放在地上,起身钻出去,回身将帘子掩上,以免露出灯光。

外面很寒冷,风已经停了,大学却依然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宁觉非站在黑暗中,游目四顾,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所有鹰军都是向地下挖出猫耳洞,然后钻进去休息,地面上呗大雪覆盖,即使在白天,也看不出来下面有人,更不论深受不见五指的黑夜。按照惯例,他们有不少暗哨分布在四周,却连宁觉非也看不出来。四下里一片寂静,仿佛空气都已经凝固,沉沉地压向大地。

宁觉非看了一会儿,穷尽目力,也看不出丝毫,便转身重新钻进洞中,从自己的行囊里拽出一条羊毛毯,盖在身上,继续睡觉。

这毯子是云深帮他准备的,上面似乎还带着他熟悉的特有的草木清香,这让他感到很安心。在睡梦中,他那犹带着孩子气的脸上有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第137章

当黎明的微光出现在天际,鹰军分成几路,陆续出发。

云阳被云汀推醒,诧异地看了一眼在身上的皮大衣,便明白是宁觉非替自己盖上的,心里顿时热乎乎的。没时间多想,他立刻起来收拾东西。

宁觉非也就醒了,起身穿好皮袄,套上靴子,折好毯子塞进革囊,一边扎紧腰带一边钻了出去。

不知什么时候雪已经停了,天上的浓云也消散了许多,世界不再阴沉,雪地反射着天光,亮得刺目。

这个时代没有玻璃,因而根本无法制造护目镜,为保护眼睛,宁觉非与云深研究过很长时间,用一种特制的白色绢纱代替,做出了眼罩。现在,所有鹰军将士都戴着这种白色眼罩,对周围的一切都看得很清楚,眼睛也不会很难受。

宁觉非眯着眼,极目远眺,却没看到什么异常。他转身打量了一下周围所剩不多的战士,便对云汀说:“我们也走吧。”

云汀却道:“先吃东西。”

当初拿下临淄后,他亲眼见过宁觉非发病时的状况,至今心有余悸。前几日,他们日夜兼程,赶着封锁雪域通往内地的各个山口,没办法好好弄点吃的。临出发前,宁觉非曾经因胃疾而晕倒在兵部,被皇上亲自抱进宫中医治,此事他很清楚,一路一看着宁觉非与他们一起风餐露宿,啃着冷硬的馍和肉干,他心里相当担忧,深怕宁觉非的胃疾再次复发,又得忍受极大痛楚。此时的情形已没有那么紧急,完全可以从容不迫,他便坚持要宁觉非吃了东西再走。

宁觉非看着他和云扬眼时里的关切与担心,不由得笑了,轻松地道:“我没那么娇气,在马上边走边吃,没问题的。兵贵神速,你就别婆婆妈妈的了。”

云汀也就不再多说,挥手命令所有人上马,向东驰去。

这里是一片平原,偶尔有些丘陵,很利于纵马奔驰,他们速度很快,马蹄翻飞,地面堆积的雪花不断溅起,仿佛一片白色的纱帘,迎风飞扬。

敌人往这边来的是两成轻骑,而鹰军亦有两万,从人数上说双方势均力敌,可鹰军摆出的却是围歼的架势。趁敌人正在营地里起床吃早饭,没有防备,他们从四面八方突然出现,一起发起了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