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话说得极自然,自然得仿佛就像在说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一样,纪凛微微愣了下,回头看她,发现心里其实已经不介意她说这种话了。世人觉得双面人是妖孽,乃不祥之人,他面上看着不在意,心里对此极为忌讳,虽知道自己是那样的人,却不喜人提及。

可是从什么时候起,却不在意她在不经意间提起来了呢?

大概是从她说“不怕”开始吧,因为无论是哪一个他,她的态度从来没有变过,甚至让他觉得,在她面前,自己是个正常不过的人。

想到这里,他伸手,将她拥进怀里,轻轻地吁了口气。

“你作什么呀?”被他突然抱住时,她忍不住又笑起来,声音是江南女子特有的娇声软语,带着些许的甜糯,就像喝了甜甜的糯米酒一样。

“突然觉得,六岁那年能遇到你实在是太好了。”他轻笑道,如果没有那次的相遇,恐怕这一生,他都不会与她有交集,更逞论是两人作夫妻。

这样的缘份,宿世难求。

曲潋虽不知道他为何有些感言,但是心里却高兴得要死,哼道:“那是!我也不知道自己会骗了个尊贵的未婚夫回来!”

她嘻嘻哈哈的,态度有些不正经,他只是温柔地笑着,带着一种包容和纵容,仿佛不管她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他依然会如此包容她。

两人歪缠了下,曲潋忙让他去净房洗漱,而她也让厨房传膳。

晚膳过后,曲潋又开始伺候她闺女,直到将她哄睡了,才回来。

回到房里,曲潋便看到坐在炕上发呆的男人,走过去碰了他一下,问道:“你怎么了?”

纪凛回神,见她回来时,朝她微笑,“你回来啦,阿尚睡了?”

“嗯,睡了。”曲潋忍不住揉了下腰,“那简直就是个小祖宗,越来越难缠了,已经会和我顶嘴了,虽然我都不知道她说了啥,可每次骂她,她也会骂回来,真是凶。”

看着她面上抱怨,却是一脸掩不住的笑意,他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直到两人就寝后,纪凛方才道:“阿潋,今日在宫里,皇上召我去太极殿,交给我一个任务。”

曲潋有些昏昏入睡,迷蒙地问道:“什么任务?”

“五皇子在北蛮人的帮助下逃出京城,皇上让我去追捕他,以及毁去北蛮在大周的探子。”

曲潋的睡意瞬间没了,瞪大眼睛,黑暗中,她自然什么也看不到。

半晌,她问道:“几时出发。”

“明日一早。”

曲潋顿时有种挠花他脸的冲动。

第213章

一时间,室内十分安静。

黑暗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窗外的北风呼啸而过的声音,拍打着窗棂,发出细微的声响,却在这种安静中无限地放大。

可能是她的沉默让他有些不安,他下意识地伸手搂紧她,轻轻地唤道:“阿潋…”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开口,“能不去么?现在天气那么冷,眼瞅着就要过年了…”

“对不起。”

曲潋也知道自己在无理取闹,既然皇上下了暗旨,纪凛怎么可能抗旨?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没有拒绝的权利。古代这点就是不好,简直就是没人权。

“阿潋,皇上对我其实并不是那么信任,他信任的是景王,可惜景王的出身,注定了一些事情景王无法出手,他必须要避嫌,皇上也不会让他插手。这次京中叛乱,我算是取得了皇上的信任,所以皇上才会将此事交予我。而我也想为祖父报仇,最好能趁着这次,将北蛮埋在大周的探子都拔除,如此在北疆的三叔也能…”

他在她耳边,温声细语地将自己的心思及谋算娓娓道来。

“阿尚很快会长大,她不比男儿,我总要为你和阿尚谋划,让你们一辈子富贵无忧,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反而让人要看你们的脸色,让你不必对任何人折腰巴结,甚至连宫里的贵人也不能。”他说着,亲吻着她的眉眼,“我的阿潋,只须要开开心心就好。”

曲潋听得有些不安,总觉得他好像要放大招似的,这次的京中叛乱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人生那么长,总要活出个潇洒。这人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甘于平凡安逸。

曲潋突然坐起身。

“阿潋。”他也跟着坐起,“怎么了?”

曲潋没好声气地道:“既然你明日一早要出门,我自然要给你收拾行李,现在天寒地冻的,并不适合出门,我会担心…”说到这里,她的声音低了下来,纵使不看,也能想象她脸上的沮丧难过。

纪凛将她纳入怀里,“不必了,常安会安排好的,我明日要走了,你不多陪陪我么?”

那声音又轻又软,听得人耳膜都发软,曲潋翻身压在他身上,伸手紧紧地搂着他的腰,闷闷地道:“你大概去多久?过年能不能回来?”

“还不确定,快的话也就两三个月的事情,如果慢些,也要半年左右。那些北蛮人像老鼠一样在大周藏了那么久,自有一套隐藏功夫,可能需要费些时间。”

曲潋心情很低落,低落到都懒得强装什么了。

纪凛习惯了她无论何时,都能自得其乐及开朗乐观的性子,虽然他从未明说过,但是很多时候,她这样的性子会不知不觉间影响到他,让他觉得生活充实而美好,并非全是阴暗寂寥的。所以当她沉默时,顿时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紧紧地搂住她,在她耳边保证道:“你放心,我会平安无事回来的。”

曲潋将脑袋拱在他颈窝间,没有说话。

天未亮,纪凛便起床了。

他刚动一下,便发现原本蜷缩在被窝里的人一骨碌地爬了起来。

“天还没亮,你再歇息会儿。”

“不了,先送你出门吧。”曲潋淡淡地说道,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却无多大睡意。

她几乎整晚未瞌眼,怕打扰到他休息,直挺挺地躺到天亮。

纪凛警觉性极高,如何不知道她整晚未睡,让他也跟着未瞌眼,只是知她心思,便假装入睡罢了。

曲潋亲自伺候他洗漱更衣,站在他身后,拿了象牙梳子为他梳理那头光滑柔泽的长发,用玉冠束起。透过被打磨得光滑清晰的铜镜,她看到他的目光落到自己脸上,锁得极紧,让她忍不住朝他笑了下。

宫心等丫鬟发现室内的气氛有些压抑,虽然诧异于曲潋今日反常的行为,但是主子们不说,便保持沉默。

天未明,外面便飘起了雪,雪花如飞絮,落到脸上冰冰冷冷的。

曲潋身上披着一件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头罩着雪帽,亲自将他送出暄风院门口,双手缩在袖子里,望着他消失在天色未明的黑暗中,面无表情。

“少夫人,天寒,还是回屋子里罢。”碧春柔声劝道。

曲潋站了好一会儿,直到脸庞被冷风吹得僵硬,才转身回房。

回房后,曲潋躺在床上稍稍睡了会儿,直到天色大亮,听到阿尚拍门的声音,便爬了起来。

用过早膳后,曲潋带着阿尚去了寒山雅居。

淑宜大长公主见她精神不好,眼底有些青色,心知她这模样为何,便劝慰道:“你放心,暄和十岁时就和他三叔出门,那几年大江南北都走过,身边又有皇上派的大内侍卫跟着,不会有什么事的。”

曲潋低落地应了一声。

淑宜大长公主知道他们少年夫妻伤离别,劝多了也没用,便没再劝,过个几日便好。

果然,过了几日,曲潋精神终于好一些了。

此时,京城也基本上从那场叛乱恢复过来,随着腊月的到来,京城的热闹气氛也越发的浓郁。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似乎恢复到了以往的日子,只是当朝廷的圣旨下来,方打破了这种佯装的平静。

有人升迁有人降职,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除此之外,那些被抄家灭族、斩首流放的家族也成了一种皇权的震慑。

曲潋虽然没有出门,但也从邸报和常山那儿知道那些参与叛乱之人的结果,几位参与进来的皇子和宗室圈禁的圈禁,贬为庶民的贬为庶民,而以忠勇侯府为首的叛乱之人,抄家灭族,于菜市口斩首示众,那日血腥冲天,血流成河。

这次的叛乱,被波及的范围太广了,几乎可以说是庆煦帝登基以来第一次如此血腥的流血事件,也让朝臣知道这位仁德的皇帝并不只是仁德,二十年筹谋,二十年等待,一朝震慑,无不骇破人胆。

直到过了腊八,众人才缓过劲来。

天气虽冷,曲潋仍是趁着某日放晴时,带着阿尚去了一趟景王府。

曲沁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因为怀孕的原因,脸庞变圆润了不少,整个人都看着有些臃肿,不过她看起来精神很好,不经意微笑间透露出来的韵味,像拂面的春风,一直吹进人的心坎里。

“你怎地来了?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曲沁拉着妹妹的手,在她脸上扫来扫去。

曲潋笑道:“哪有什么事情,就是看天气好,便过来看看你。”她一手牵着闺女,一手挽着姐姐的手,进了暖阁。

阿尚一只小手扯着母亲的袖子,好奇地探头盯着曲沁的肚子,一双眼睛瞪得溜圆,那可爱的模样儿,让人有些忍俊不禁。

曲沁让人做了几样香软可口的奶制点心,亲自拿了一块递给她。

小阿尚不愧是被自家娘亲称为吃货的,发现是吃的,马上欢喜起来,一双小胖手捧着啃起来,边吃边笑眯眯的,看得曲沁也有些忍俊不禁。

“我听你姐夫说,暄和奉旨出京了,你也别太过担心,以他的本事,不会有什么事情的。”曲沁安慰道。

说到这个,曲潋又有些索然无味,人人都叫她别担心,可是她如何不担心,特别是这样糟糕的天气,生怕他冷着冻着,心里极度不好受。

曲沁拍拍她的手,继续道:“这事也唯有暄和能办,其他人的话,皇上根本不放心,就算是你姐夫,皇上也不会将此事交予他。”说到这里,她突然笑了下,又道:“不过到底是亲皇叔,皇上以后指不定会让你姐夫去教导太子。”

“哎?”曲潋忍不住看她。

曲沁朝妹妹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曲潋虽然没有渗透她话里的意思,但是大概有些明白了,一时间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可以确定,如果小太子能平平安安长大,平平安安登基,对于他们只有好处没坏处。

曲潋开始琢磨着景王洗脑的功夫有多强了,想到他曾经当和尚时折腾劲儿,顿时觉得小太子以后估计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姐妹俩坐在一起随意地说着话,话题不知不觉便转到了前不久的京中叛乱。

“当时我担心极了,幸好你们都没什么事情。”曲沁微笑道,“幸好那晚湙弟及时将母亲送到榆林胡同,方才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只可惜,平阳侯府多少受了些牵连…”

说到这里,曲沁有些怅然,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平阳侯府曾经算计得太厉害,不管是大皇子、三皇子等都与平阳侯府有姻亲关系,虽然都是出嫁女,可也因为如此,闹得皇上不喜,若非看在骆老侯爷的面子上,只怕皇帝这次对骆府根本不留情面。

如今骆府越发地夹着尾巴老实过日子,府里的几位大老爷也不敢像往日一样,几房如同斗鸡眼一般,甚至因为骆槿是大皇子侧妃的原因,使得骆府三房的气焰终于被打消了许多。骆老夫人也因此而苍老了不少。

曲沁虽然心疼外祖母,可想着这次的教训,让平阳侯府老实过日子,外祖母也能安享个晚年,便没有怎么理会。

曲潋看了看她,说道:“听说大舅母和三舅母都曾过来找你求情,可有这事?”

骆柯是安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安国公府是大皇子的母族,大皇子参与谋反一事,自然也连累了安国公府,虽不至于抄家灭族,可是这日子也不好过。为了这位嫡长女,骆大夫人只能硬着头皮来求曲沁,毕竟曲沁是亲王妃,景王又深得皇上信任,只要景王开个口,安国公府的处镜到底好一些,骆柯也能继续当她的世子夫人。

骆三夫人同样也是抱着这样的打算,想让曲沁出面,去保骆槿这位大皇子的侧妃,别让她跟着大皇子一起圈禁。

可是曲沁又凭什么帮他们呢?上辈子被人害得这般惨,平阳侯府虽然不是凶手,可也间接造成了她的早逝,这辈子她虽未对平阳侯府释怀了怨恨,可也难以出手帮他们。她唯一能保证的便是外祖母在世时,平阳侯府安然无恙便可。

在景王府里待到午后,曲潋才心满意足地带闺女回镇国公府。

曲潋刚离开不久,景王就回来了。

自从京中叛乱之后,景王一直很忙,被皇上抓壮丁,帮着处理很多事情,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不过不管怎么忙碌,他都会每天定时定点地回来,甚至有时候才会回来得很早,尽可能地多陪妻子,就怕自己不在,曲沁会有个什么。

今日景王回来,听说曲潋过来,说道:“暄和不在,她看着倒是没事人一般。”

“胡说。”曲沁笑道,“阿潋最是敏感,心里极为难过,不过她是个识大体的,自不会痴缠什么。你如今在宫里行走,可有收到什么消息,知道妹夫几时能回来?”

景王摇头,“暄和的消息断断续续的,由皇上的人亲自处理,我能探查的不多。”

曲潋明白他的意思,毕竟景王生母的身份摆在那儿,庆煦帝因为高宗皇帝的原因,对这位皇叔多有信任,可也有底线的。为了避嫌,景王也不会主动去接触那些事儿,安心地当他的王爷。

夫妻俩很快便揭过了这事,景王蹲到妻子面前,伸手轻轻地抚着她高耸的腹部,感受着手下的胎动,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孩子一月份时就要出来了,希望他别太折腾你。”

曲沁面上露出微笑,眉眼温婉,宁谧安恬。

趁着天气好,曲潋一连几天都带着她闺女出门,不仅去了景王府,还回曲家探望母亲和弟弟,还有去承恩伯府探望骆樱。

承恩伯府已经式微,在这次京中叛乱中没有受到什么波及,骆樱被保护得极好,好吃好喝好睡,整个人都胖了一圈儿。

得知曲潋过府来,承恩伯夫人十分殷勤地过来招待,只是曲潋虽然笑着,但是有些疏离冷淡的样子,让承恩伯夫人有几分讪然。她也知道曲潋的意思,怕是因为她插手儿子房里的事情,给骆樱添堵,让这位世子夫人为骆樱不平。

对于骆樱这位外甥女兼儿媳妇,承恩伯夫人是十分头疼的,当初不过是想着骆樱是平阳侯府的长房嫡女,配二儿子十分适合。可谁知骆樱却是个妒妇,人都没嫁过来呢,就将二儿子管得死死的,不准这不准那,折腾得人仰马翻,后来想要改变主意解除婚约,也因为儿子坚持只能作罢。

果然将人娶回来后,发现娶了位祖宗回来,而这位祖宗厉害之处不是她有得势的娘家,而是她的人脉,让承恩伯夫人拿她实在没辙。

骆樱挺着肚子过来时,看到婆婆正小心地陪曲潋说话,忍不住抿嘴一笑,面上却当作没看到婆婆尴尬的模样,笑着迎过来。

一起去了骆樱住的院子,曲潋询问她的身体情况。

“我没什么事,肚子里的孩子也挺好的,表哥这些天已经开始翻典籍给孩子取名儿了,不管是男孩女孩的名字都取了好些个。”骆樱说着,脸上露出幸福的神色。

虽然承恩伯府里的媳妇中,她最能折腾,可是也折腾得最幸福,至少那些妯娌们表面上都一副不屑看她折腾的模样,可私底下没少羡慕嫉妒,骆樱全然不管,日子照样过得滋润,只要刘羽愿意与她相守,她折腾点也没啥。

骆樱这脾气是注定的了,纵是嫁了人,只要触及她的底线,照样闹个天翻地覆,被人说妒妇,也能理直气壮。至于不孝的名声,承恩伯夫人倒也不敢往她身上扣,毕竟骆大夫人也不是吃素的。

看了骆樱后,不知不觉也过年了。

嗯,按照预定,这文大概还有几章正文就结束了,这回可以打保票了!

第214章

这个年,因为纪凛不在,过得有些冷清。

年底时,镇国公夫妻从庄子回来。虽然镇国公夫人仍疯疯癫癫的,可是到底是镇国公府的正经主母,这大过年的,自然要回来一起过年的,待出了年后,方才返回庄子。

淑宜大长公主对于长子媳妇的归来,面色淡淡的,十分平静。经历的事情多了,淑宜大长公主对很多事情也看淡了。

对于长子夫妻,淑宜大长公主已经放弃了,对于放弃之人,说得好听点是有几分纵容,说得难听点,便是无所谓了,由着他自生自灭。这是在纪二夫人看来的,心知这个家如今已经是纪凛来当家了,虽未承爵,但却是迟早的事情。

纪二夫人是个识时务之人,明白这点后,和曲潋越发的亲热起来。

镇国公回府时,第一时间过来给淑宜大长公主请安。

虽然上个月京城叛乱,不过镇国公在庄子里并未受到什么牵连,盖因纪凛提前几日便派人将他们秘密送到镇国公府的另一个庄子里。当时镇国公还未明白是什么意思,不过因自觉亏欠儿子,所以很是听话地带着妻子过去了,直到后来听到了京城叛乱一事,方才明白儿子此举是为了保护他。

那一刻,镇国公无疑是喜悦的。

他以为知道当年的真相后,这些年被错待的儿子定会恨他们,纵使不恨,也没有什么血脉亲情可言,甚至不愿意面对他们。可到底是血脉亲情无法割断,当危险来临时,儿子仍是愿意救他们。

只是这种喜悦,在回到镇国公府后,再次让他知道儿子这么做,不过是怕淑宜大长公主伤心罢了,一切就如同除夕那晚的真相揭晓一般,已经不可挽回。

当时他匆匆忙忙赶回来探望京里的亲人情况,面对的仍是儿子波澜不惊的眼神,那里只剩下一片平静和漠然,没有怨没有恨更没有亲情。

天气寒冷,镇国公的脸色有些僵硬,他看了看周遭,忍不住问道:“娘,暄和呢?”

淑宜大长公主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暄和奉旨出京,今年不在京里过年。”

镇国公脸色更僵硬了,半晌呐呐地道:“娘,暄和他…是不是还在怨恨我们?”不然他离京这般大的事情,也不会瞒着父母了。

“怨又如何?恨又如何?都过去了。”淑宜大长公主声音里有些疲惫,“只要你们夫妻俩不出现在他面前,一切都好。”说到这里,淑宜大长公主心里充满了疲惫。

这原本是她和丈夫期待着的长子,给予了太多期待,却发现原来是最没担当的一个,如何不失望心痛。幸好孙子已经长大成人,能挑起镇国公府的重担,相比之下,长子要如何,她已经不欲理会。

镇国公脸上露出失望又羞愧的神色,深深地垂下头。

淑宜大长公主看到他这模样,心里又感觉到有些腻歪,突然想到什么,又道:“等过了十五元宵,我将诗丫头送到你们那儿,反正她也及笄了,要如何安排她的亲事,你这老子看着办吧。至于纪冲——”淑宜大长公主冷笑一声,“倒是没想到镇国公府从未亏待过他,却养出了个白眼狼。”

镇国公脸上涨红,呐呐地说不出话来,更没办法为庶子辩驳什么。

当时他听说庶子所做的事情,也气得够呛,恨不得他就出现在面前,直接宰了他。可惜自那晚后,纪冲一直不见踪影,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更没法询问清楚他当初为何帮着外人对付自己的亲人。

对于纪冲,镇国公府也不派人去寻找,对外只道他在那夜被闯进来的乱贼杀了,在世人看来,纪冲是个已死之人。没了镇国公府二少爷的身份,看他还有什么可以倚仗的,纵使活着,也是艰难。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曲潋站在窗前,看着窗外夜空中璀璨的烟花,心里充满了思念,不知道那个人现在在何方。

几年磕磕绊绊走到如今,时间改变了很多人很多事,甚至也让他渐渐地开始相信她。

她想,只要他们一直走下去,他们的感情会变得更加醇厚,如同一坛陈酿,曾经纠结的事情会慢慢变得不那么重要,只要那个人陪在身边,慢慢地变老。

寒冷的夜色中,江面上一艘不起眼的官船,一人站在甲板上,负手而立。

远处传来爆竹声,夜空中不断地盛开绚烂多姿的烟花,铁树银花丰富了单调的夜空,在那双仰望夜空的清冷瞳眸中折射明亮的芒色。

他看着璀璨的夜空,思念着京城的那个人。

直到夜空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只剩下几点寒星,他慢慢地收回了视线,正欲往船舱里走回去时,突然身体一个踉跄,一阵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失足摔下船。

“世子!”站在旁边的常安及时冲过去,扶住他。看到他脸上的痛苦之色,常安大急,“您的头疾又犯了?属下给您拿药!”

回到船舱,常安忙伺候他服下药丸,看着幽暗的灯火下,他惨白的脸色,脸色有些凝重。

这已经是最近的第几次了?每一次都来势汹汹,比以往更厉害。

没由来的,常安突然有些不安。

出了年后,镇国公便带着镇国公夫人回庄子去了,镇国公府的日子依然如故。

曲潋的日子过得有些没滋没味,干什么都没劲儿,若不是还有个闺女来闹她,恐怕她整天恹恹地睡死过去,这样就不会成天挂心着那个男人了。

她这辈子从没如此为一个人挂心过,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心头总会浮现一种不安的情绪,甚至在忙碌着一件事情时,会突然停下来,仿佛被什么东西吓着了一样,心中大悸,心律都快速了许多。

看到她这模样,碧春和碧秋等人眼神交流了一番。

然后曲潋发现她的几个丫鬟对她带着一种小心翼翼,以为自己最近的状态让她们担心了,只得打起精神来,让自己别那么颓废。

很快地,曲潋的精神因为得知曲沁要生时,开始振作起来。

一月底,曲沁发动了。

景王府第一时间给曲家和镇国公府递了消息。

淑宜大长公主当场惊得站了起来,马上就收拾东西,带着曲潋去景王府,而阿尚被托付给了纪二夫人照顾。

纪二夫人知道淑宜大长公主因为景王妃临盆而亲自过去时,一头雾水,不过因为淑宜大长公主的威势不减,纪二夫人也不敢冒然地打探什么。

不仅纪二夫人,其他人知道淑宜大长公主因为景王妃生产而亲自到景王府的人也觉得莫名其妙,虽说景王是老景王唯一的子嗣,淑宜大长公主再怎么照顾后辈,也不用因为景王妃生产而亲临吧?

接到消息过来的季氏和骆府的人都是满头雾水。

淑宜大长公主懒得理会旁人的目光,被景王府的管事嬷嬷引到正院时,便看到穿着一身亲王服府的景王像热锅里的蚂蚁,在产房外急得团团转。

曲沁是在今儿辰时三刻发动的,那时候景王正在上朝,朝会结束后,便有景王府的人过来通知他,于是他二话不说便跑回来了,跑得连头上的冠都歪了。

景王素来讲究仪态,此时这副火烧屁股一样的举动让整个皇宫都为之侧目,当官员们得知是因为景王妃将要临盆时,纷纷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