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给外孙女儿取了名字,崔家肯定不舒服。不过,崔家既有胆量慢待她的乔木,偶尔恶心他们一下又有何妨?

想到这里,大公主兴趣更浓,干脆领着崔家众人一起前往院中,共同去见证木犀冬日开花的奇迹。

还别说,在一片寂寥的枯木映衬下,木犀树枝间的那一抹红格外的显眼。

亲眼看到这样的奇迹,崔家的一干女眷也有些嘀咕——难道这小丫头真是个有福气的?

大夫人更是紧紧的盯着那丛花串,紧绷的脸上神色莫名。

送走了崔家的女眷,大公主跟萧南交代了几句,便换了正式的礼服进了宫,直到下午才回来。

“乔木,你不会怪阿娘吧?”

大公主奔劳了一天,保养得极好的精致面庞上露出些许疲惫。

“阿娘,您说什么呢?难道我还不知道您这是为我好?”

乔木见大公主为她考虑得如此周全,很是感动,忙递上用桃源泉水蒸煮的红枣茶,“若不是我,阿娘也不会在这么冷的天里进宫。”

大公主身份确实贵重,进了皇宫,能让她下跪的人也不多。

可那里毕竟是皇宫呀,人多规矩大,说话行事都要思虑再三,绝对是一件不轻松的差事。

“呵呵,只要你能懂得阿娘的心,阿娘再辛苦也值得。”就是可惜了那个神仙福地了,那可是乔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呀。

大公主轻啜了两口茶,心底忍不住叹息。

“阿娘…”

萧南拉着大公主的手,她当初借着雪娘子‘发现’了一个神仙福地,为的不过是想回报大公主和驸马对她的情谊,让尽可能的帮两位长辈调理身体。

没想到,为了能给她换一个赏赐,阿娘竟然毫不犹豫的把那个地方献了出去。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大公主想孝顺自己的父母。

但,人都是自私的,大公主能为了她舍弃自己的福利,仅这一点,就让萧南感激不已了。

“好啦,不就是一座山头嘛,呵呵,雪娘子能发现一座,没准儿以后还能发现第二座呢。”

大公主见萧南眼中闪烁着泪光,她记着月子里不能哭的规矩,忙柔声劝道:“再说了,也不是送给外人,那也是阿娘的至亲呀。”就是那至亲的人数太多,真正让她牵肠挂肚的也就三五个人,神仙福地的宝贝让其它无关紧要的人享用了,大公主心里不是不憋屈。

“嗯,阿娘说得对,等开春了,我就让雪娘子再出去寻寻,没准儿还能发现一个四季长春,果蔬、粮食不断的好地方呢。”

萧南嘴里这么说着,心里的小人却哀嚎不已:嗷嗷,偶容易嘛,为了让阿耶阿娘吃上桃源里的好东西,硬是在骊山附近找了个山林买下了。

每天用桃源的山泉水灌溉,让那里得以四季常青,随后又借用雪娘子让阿耶的侍卫找到那个地方。并设计让他们相信这里是一个神仙福地,山林中出产的东西皆有灵气…

最后再‘卖’给阿耶,最终让萧家得以吃上最新鲜的果蔬。

这么辛苦的工作、这么浩大的工程,萧南足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弄好的呀。

如今、如今这座山为皇家所有,真是白白为他人作嫁衣裳。

“好了,不说这个了,对了,灵犀呢?”

大公主见萧南心疼的小脸儿都抽抽了,忙转移话题。

“郎君抱去和阿耶玩儿了。”

对于阿耶恶整崔八的行为,萧南心里是一百个支持。不过,表面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所以,在女儿出生整十二个时辰后,崔八终于抱上了粉粉嫩嫩的小团子。

提起这个女婿,大公主就…脸色变来变去,最后还是回归淡然,笑道:“不说他们了,我刚才和你大嫂商量了下,三日洗儿的时候,要不要大办一下?”

崔家不重视灵犀小宝贝,他们萧家可稀罕得紧,照大公主的意思,她还想求阿耶给灵犀赐个封号呢,县主可能有难度,但五品的县君、四品的郡君还是木有问题滴。

可惜她家乔木不干,非说封妻荫子是丈夫的责任,如果萧家都包揽了,还要崔八做什么。

大公主听了直摇头,不是她瞧不起这个女婿,只是照目前的状况看,指望崔八封妻荫子,恐怕要等到下辈子呢。

但见女儿一脸坚持的样子,大公主也不好勉强,只得作罢。

不能给灵犀封号,那就把三日洗儿、弥月酒大办特办一番,也好让崔家的人知道,小灵犀不是没人疼的小可怜。

萧南想了想,道:“阿娘,我明白您的意思,不过,现在是冬天,寒冬腊月的,就别折腾亲眷、故友了。”

还有个原因萧南没敢说,最近京里的气氛有些不太对,太子和魏王的矛盾越来越大,双方势力不停的做着试探。

京中那些权贵们又都是老油子,看到这种情况,大多数的人都窝在了家中,只要不是什么重大事件,根本不会露面。

萧南不想让女儿的洗三宴夹杂太多的政治因素,更不想搀和夺嫡的糟烂事儿,反正不管谁胜了,都是她亲舅舅。

第124章 三日洗儿(二)

大公主见萧南坚持,倒也没有勉强,吩咐袁氏只通知了几家相熟的亲戚。

但,有时并不是想低调就能低调的。

大公主的身份放在这里,她的脾气好、为人大方,在京城的人缘和口碑都极佳,自家弟妹不必说,就是那些李氏宗亲,对她也多有赞誉。

如今大公主的府上有了喜事,那些人怎么可能不来捧场?

另外,萧家的姻亲、故交也极多,从前几辈子的独孤氏、杨氏,到现在的李氏、袁氏、韦氏甚至崔氏,基本上京城大部分的世家贵族都跟萧家有亲戚关系。

这会儿听说萧家有喜,作为姻亲故友,又岂能不来瞧瞧?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京城风云诡谲,大家都聪明的躲在家里,安全是安全了,可消息相对也闭塞了不少。

早就有人耐不住,想找个由头出来打探消息。

没想到,瞌睡有人送枕头,萧南生了女儿,最近的宴请日子便是三日洗儿那天,于是乎,即使没有得到邀请,很多人还是积极的跑到公主府报道。

这也直接导致了洗三那一天,公主府宾客盈门,门前车水马龙。

负责待客的李氏看到这么多宾客,顿时惊诧不已,忙跑去跟大公主汇报。

唉,以往都是大嫂主持中馈,如今大嫂快要临产了,大公主便让她和三弟妹一起负责,偏刚接手公主府的内务,主持的第一件事儿便出了这样的变故,真是让人头疼呀。

袁氏听了下人的人回禀,也有些纳闷,心说话,平日里也不见这些人来拜会,怎么给萧南的孩子办个洗三宴,就都呼啦啦的冒了出来。

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袁氏忍不住想,再有一个月她的孩子也要降生了,不知道自己宝宝洗三、弥月的时候,是否也有这么多的宾客不请而至。

“大嫂,是不是宝宝踢你了?”

相较于外头招呼宾客的李氏和柳氏,萧南此刻很是悠闲,她见袁氏捧着肚子发呆,不禁想起自己生产前的样子,便笑着问道。

“嗯?唔,是呀,呵呵,这小家伙估计也听到了外头的热闹,正高兴呢。”

袁氏像是被人撞破了心事,有些不自然的回道。

萧南却不疑有他,孕妇嘛,情绪原本就有些多变。

说起来,袁氏也挺可怜的,原本婆媳就是天敌,偏她的婆婆是夫君的嫡母,又身份尊贵,掌控着公主府的大权。

即使她挺着七八个月的肚子,照样要跟在大公主身边听候差遣。

萧南生产前,袁氏还没把内务交出去,天天抱着比她小一号的肚子,帮萧南忙前忙后呢。

若是换成萧南本尊,估计很享受这种优越感,没准儿还故意为难为难袁氏(嫂子和小姑子也矛盾重重呀);但现在这具身体的主人是个历经三世的灵魂,自不会那般幼稚、不懂事。

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呢,更不用说袁氏又不是她的情敌,更不会跟她有什么利益冲突。

相反的,未来公主阿娘和驸马阿耶百年后,萧南还要娘家的扶持呢。

跟袁氏结仇,绝对是损人不利己的昏招。

萧南拍拍床榻,笑着招呼:“那就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的身子越来越重,千万要小心呢。”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袁氏已经清楚的感觉到萧南的善意。

对此,她很乐意接受,自家夫君虽被认在大公主的名下,但毕竟是庶子,且夫君下头还有两个同样出色的庶弟,三兄弟的年纪相差并不大,彼此间说没竞争、没矛盾,鬼都不信。

得罪了大公主最宠爱的萧南,他日继承宋国公爵位的还不定是谁呢。

“好。”

袁氏笑着坐到床边,陪萧南闲聊:“…今天的客人可真不少…听你大兄说,魏王、吴王、晋王都借口要回京陪圣人过年,纷纷赶了回来,没准儿他们也会来喝杯喜酒呢…”

萧南默然,她不想让自己女儿的洗三宴变成某些人粉墨登场的舞台,可世事就是这么纠结,她劝着阿娘不给人家送请柬,人家却巴巴的自己来了。

唉,希望今天不要出什么事情才好。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说起来,他们也都是咱们的舅舅呢,平日里又敬重阿娘,应该不会——”

袁氏主持着公主府的中馈,日常八卦的重点自然要高档许多。

近日京中气氛骤变,袁氏也早就察觉到了,单只看京中安静得近乎诡异的里坊,久居京城的人也能猜出一二——京里要有大事情发生了。

偏公主府的一场洗三宴,打破了这种安静,寂寥的街道上忽然变得喧嚣,让身处其中的人,怎能不感到不安和担心?

袁氏很能理解萧南此刻的心情,但也正是了解,使得她的劝说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哟,这姑嫂两个说什么悄悄话呢?”

话音未落,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宫装女子缓步走进寝室。

如果说那些不速之客的到来让萧南既感意外又似觉得意料之中的话,那么面前此人的到来,则彻底让她感到惊诧。

袁氏忙站起来,捧着肚子,小心的屈膝行礼,“儿请南平郡主大安。”

萧南也坐直身子,做出一副想要行礼却因身子不适、最终无法行礼的姿态,语带歉意的说道:“乔木见过南平郡主。”

宫装女子随意的点点头,道:“嗯,都是自家人,无需多礼。”

说着,也不等人招呼,径自坐在壶门床边的月样杌子上,双眼随意的看了眼四周,最后落在萧南身上,眉头微蹙:“萧南,不是说你难产吗?我看你脸色还不错呀。”

如果不了解南平郡主的为人,任谁听了这话,都会认为,她这番话是在斥责萧南撒谎骗人,甚至因为萧南如此圆润白胖而感到不满。

但巧的是,萧南和袁氏都跟南平郡主打过交道,知道她口无遮拦、脾气执拗的秉性,自不会跟她计较。

若是跟她计较,不是想胖揍她一顿,就是把自己气个半死。

“呵呵,身体好脸色就好咯,谁让我有个绝世好阿娘,还有几个细心稳妥的嫂子,”

对付南平,萧南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只见她炫耀的笑道:“有阿娘和嫂嫂的精心照料,就是难产又算得了什么?南平郡主,您说对不对?”

哼,皇后觉得愧对你外祖母,容忍你的放肆,可我并不欠你什么,凭什么让着你?

说穿了,你也不过是公主的女儿,咱们半斤对八两,谁也不比谁高贵。

以前,南平还比萧南的品级高一等,但过了今天…

萧南想到阿娘帮她求来的恩典,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你”南平气急,谁不知道她阿娘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

可以说在南平跟前提‘阿娘’、或者上演母女情深,都是在打南平的脸。

这会儿,萧南两者都提了,而且还说得这么理直气壮,根本没把南平放在眼里的样子。

“萧南,你放肆”

南平腾地站起来,她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这个萧南却竟然揭她心底最大的伤疤,真是欺人太甚。

“放肆?”萧南一脸茫然,不解的看向袁氏:“大嫂,我、我刚才有说错什么?还是哪句话犯了忌讳?”

你敢说我家阿娘不完美?

你若真敢说,就是皇后再宽容,也不会饶你。

袁氏也很不喜欢南平的嚣张跋扈,见萧南挤兑她,便配合的说道:“没有呀,乔木说的都是实话嘛”

南平瞪着萧南好一会儿,忽的怒极反笑,怪异的上下看着萧南,故作神秘的凑到她耳边:“萧南,你别得意,我告诉你,咱们很快就再见面了,到那时,看我怎么收拾你”

说完,也不等萧南回话,南平便一甩头,梗着脖子离开了寝室。

什么意思?萧南疑惑的看着袁氏。

不知道,许是又在哪里生了气,跑到咱们家撒野吧?袁氏无奈的摊摊手,表示自己也读不懂南平的脑电波。

姑嫂两个无声的交流了一番,最后一起摇头。

“呵呵,你们这是做什么呢?活似演默剧一样”

崔薇扶着二老夫人走了进来,正巧看到萧南和袁氏相对摇头的样子,便笑着问道。

袁氏见崔家的人来了,再次起身相迎见礼。

萧南则继续窝在炕上装病弱,再次‘无力’的行了个半礼,跟二老夫人、大夫人、大少夫人等一一问了安。

也不知道是真的不舒服、还是被禁足,崔家新来的四夫人姚氏,这一次并没有前来。

不过,跟昨日相比,崔薇倒是恢复了往日了活泼和善谈,一进门就叽叽咕咕的说上了话。

打完招呼,萧南顺着崔薇刚才的话,笑问道:“三妹妹果然博学,只是不知这‘默剧’是何物?”

崔薇很机敏,发现自己失言后,立刻修补道:“呵呵,就是沉默的百戏咯。对了,八嫂,刚才出去的那位贵人是何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呢。”

萧南一愣,随即笑道:“三妹说的可是位身着绯衣的女子?她是南平公主的女儿南平郡主,不过她父母都不在了,被杨妃养在宫中…不知妹妹在哪里见过她?”

第125章 三日洗儿(三)

崔薇一怔,发现自己又说错话了。她现在可不是前世那个小文员,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四处溜达。

现如今,她穿的这个人可是世家贵女,穿越前总听人说大唐民风开放、女子地位高云云,但当她真正生活在这个朝代时,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传说当中的那般。

大唐确实民风开放,但也要对比着看,相较于礼教森严的明清,这里对女子的要求确实没有那么变态。

但是也没有开化到可以任由一个千金小姐随意上街shopping的地步。

更何况她还只是个不受宠的庶女,且前身性格懦弱,不善言谈,绝对的贾迎春似的存在呀。

是以,京中的淑媛们举办茶会、赏花宴、踏春、郊游之类的活动,根本不会邀请崔薇。

崔薇穿越后,统共出了两次门,且每次都只去了东西两市,身边还有六嫂相陪。

现在她却说曾经见过一位养在宫中的贵女,第一个起疑心的就是六少夫人小柳氏。

这会儿见崔家女眷果然都诧异的盯着自己,崔薇忙遮掩道:“呵呵,八嫂说笑了,南平郡主是天家贵女,我、我一个小小的庶女,哪有机缘相见呀。”

一边说着,崔薇一边凑到大炕前,故作亲昵的继续白扯,“定是郡主面善,我看着有些眼熟罢了,其实并不曾亲见呢。”

崔薇自认为这话说得极为得体,但她却忽略了一点,她现在所出的并不是君主集权到近乎奴化的满清,在这里,最受社会推崇的也不是所谓的皇家礼仪,而是那些沿袭几百年的门阀世家。

而很巧合的,她这个‘小小的庶女’,正是《氏族志》上原本排行第一的崔氏女,虽遭朝廷压制却受到社会公认的第一著姓。

就是当今圣人,一方面极力打压旧门阀士族,一方面也处处模仿士族的华美礼仪、清贵家风,更以出自陇西李氏为荣,变相的承认了世家望族的高贵。

崔薇这么说,在世人眼中,便是自轻自贱,崔家的人见了也会认为她不肖。

萧南扶额,对于这位疑似同乡,她提点过好几次。

可令萧南无奈的是,看崔薇的言行处事应该是个聪明人,可不知道为什么,她就似听不进劝,每每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儿。

而且,最令萧南感到好笑的是,每当自己劝解崔薇的时候,崔薇要么很不耐烦,要么就露出怜悯的神色,以一种上帝的姿态俯视着她萧南。就好像她是整部戏的主宰,每个人的命运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对于这样过度自信的人,萧南提醒了几次也就放手了,只希望崔薇以后不要后悔。

小柳氏的双眉皱了皱,她出身河东柳氏,比起婆家崔氏这种顶级山东高门,或许差了些。但也是传承几百年的江左世家,远比混有胡族血统的李氏皇族有底蕴。听崔薇这般推崇李氏,让她心里很不舒服。

可崔薇偏又是自己的嫡亲小姑子,她们两口子在崔家处境艰难,正需要这个胞妹的帮助,即使要训斥,也不能当着外人的面。

想到这里,小柳氏轻咳了一声,转移话题道:“八弟妹,怎不见小宝宝?”

崔家的其它女眷也回过神儿来,是呀,她们是来参加三日洗儿的,可不是来听自家女儿说胡话的,一边附和着小柳氏,一边暗自庆幸——还好还好,幸亏这里没有外人呀。

“哦,我叔叔他们来了,想看小娘子,阿耶便命乳母把她抱到前头去了。”

萧南见崔薇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又说错了话,无声的叹口气,顺着小柳氏的话说下去。

其实吧,萧南挺同情崔薇的,自己上辈子也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没办法,气质这种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

这时,门外的小丫鬟通传道:

“八娘子,定襄县主来了。”

“快请”

萧南坐直身子,一边喊着请一边笑着对崔家的女眷解释,“阿晼是史将军家的小娘子,亦是我的好友”

这话是对二老夫人说得,她是崔守义在任上娶的继室,常年跟着他在外面做官,极少回京城,对京城的大小权贵未必都能认得过来。

崔守义是武将,二老夫人耳濡目染,对军中的几大悍将也算熟悉。如果萧南说阿晼是定襄县主的女儿,她估计还是不知道。

但一提史将军,凡是对国事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当朝能称得上史将军的,只有那位突厥归来的阿史那忠将军了。

果然,二老夫人一听姓史,便恍然的点点头,笑道:“呵呵,听你二叔祖常说起史将军,称他是人中豪杰呢。”

“谁又夸我阿耶啦”

阿晼笑嘻嘻的走进来,一看屋里满是粉黛钗环,倒也没有露出异色,而是落落大方的走上前来行礼。

萧南在旁一一介绍,最后目光落在阿晼身上,笑道:“你怎么才来?南平刚走呢。”

说着,萧南还故意眨眨眼,传递着两人才懂的深意。

阿晼在无人看到的角度翻了个白眼,凉凉的说:“呀,真是可惜”

可不是可惜嘛,秋猎的时候,她就跟南平在猎场掐了几架,因被人拉着并未分出胜负。

而阿晼秋猎回京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又天天窝在家里跟着大嫂学管家,有点儿时间也用在了跟萧南私聊上,也就没有参加京中的聚会。

算起来,阿晼也有好几个月不曾见南平和那几个常玩的贵女了。

大夫人见萧南跟阿晼说的随意,知道她们定有不少私房话要说,便开口道:“乔木,昨儿回去后,相公说给小娘子取了名字,因她是咱们这房的长孙女,所以特意取名叫灵犀。”

看来,昨日亲眼看到的木犀冬日开花的奇景,多少影响了大夫人对萧南母女的看法,今天她说起小宝宝的时候,笑容中多了几分真诚。

其实这也是崔泽的手笔,昨夜他听老婆孩子都提到,他这刚添的孙女颇受萧家和大公主的看重,萧镜更是亲自取了名字。

思量再三,崔泽决定先下手为强,赶在萧家人在宾客前抢下冠名权,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萧家人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崔家若是不同意萧镜的提议,大公主极有可能跑到宫里请圣人赐名。

此事一旦成真,人们不会说他崔泽不看重孙女、不屑给孙女取名,反而笑他崔家不如萧家尊贵。

崔家的是非已经够多了,崔泽不想再生事端。

萧南嘴角微翘,语带感激的说道:“乔木代灵犀谢过父亲大人。”

大夫人又交代了萧南几句,这才满意的带着一众女眷去中庭花厅就座。

目送众人离去后,阿晼才不客气的坐在炕边,先上上下下仔细观察了萧南一通,后郑重的点头:“嗯,胖了。”

萧南抽抽嘴角,暗自吐槽,你这什么表情呀,活似在评判一头猪是不是可以宰了吃一般。

阿晼却似没看到萧南的抽搐,好奇的问道:“身子好点儿了没?外头都说你差点儿难产死掉,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才不告诉萧阿南,自己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得都哭了呢。

“嗯,已经没事了。”萧南看到阿晼眼底的关切,倒也没有废话直接点头。

阿晼松了口气,“这就好。对了,南平又说了什么‘忠言逆耳’?”

萧南笑了笑,道:“跟你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她对我为何还能好端端的坐在这里很纳闷。”

阿晼轻嗤一声:“哼,乌鸦嘴。对了,你也小心点儿,我听大嫂说,上个月进宫朝见的时候,杨妃曾提起南平的婚事。南平还是那句话,‘非士族高门不嫁’。不过我瞧她那意思,她还是想着崔家玉郎呢。”

面对曾经的乌龙情敌,萧南并不放在心上,反倒问起阿晼的近况,“别说她了,还是说说你吧。怎样?你阿耶看好哪家了?”

阿晼难得的红了脸,立马垂下头,扭捏了好一会儿,才丢下一句:“讨厌,不跟你说了”

说着,阿晼便起身跑了出去,留给萧南一个娇羞的背影,着实让萧南看得有些目瞪口呆。

不过阿晼出来的也正是时候,因为吉时到了,稳婆正抱着小灵犀按照习俗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