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氏看来,她的儿子当了官?儿媳妇更是尊贵的郡主,除去出身,她丝毫不比在场的几个妯娌差。

腾地一声站起来,姚氏大喝一声,“闭嘴!”

仿佛一记焦雷炸在头顶,众人都被吓了一大跳。

尤其是专心讲解的王氏,被这凭空一声断喝吓得激灵灵打了个寒战,差点儿把手里的纸卷丢出去。

下意识的,众人齐齐把目光聚焦在姚氏身上。

姚氏却忽然哈哈一笑,得意的说:“原来都听得到我说话呀?刚才我还以为你们的耳朵聋了呢。”

老夫人眼皮跳了跳,却没有说话,只是定定的看着站立堂上的姚

姚氏似没看到老夫人冷然的目光?笑嘻嘻的说:“哎呀,既然都能听得到,那我就继续说了哈。老夫人—”

老夫人却笑了,那般慈爱,“四郎家的,说起来是我委屈了你们。”

姚氏一愣,她看到老夫人不怒反笑,还真有些摸不到头脑。

老夫人没有停顿?继续说着:“当日你们回来的匆忙?家里一时准备不足,只得让你们暂居合浦院。如今嗣伯要娶亲了?娶得又是皇家郡主,再偏居合浦院就有些不妥了。”

姚氏心里一动?难道老虔婆也畏惧郡主之威,准备满足他们一家子的要求,给换个大点儿的院子?!

“巧的是前边巷子的一户人家因家主致仕,阖家搬回原籍????…我派人去看过了,那院子极好,房舍精致,院落也宽敞,比合浦院大四五倍还不止。”

老夫人将盘坐的腿伸直,伸直的腿盘起,身子重心转移到另一边接着说:“我跟老相公商量了一番,由官中出银钱将那院子买了下来,待上元节过后,你们便搬过去吧。亲事也在新院子办,也算是双喜临门。”

姚氏没想到老夫人竟敢不顾郡主的意思,要把他们扫地出门?忍着心慌,大声喊道:“老夫人,您忘了郡主——”

老夫人根本不让姚氏把话说完,截住话头,说:“我知道郡主是个懂礼数的好孩子,更曾经多次说过要依古礼行事。既然依从古礼,那郡主便该知道何为孝道、妇道。”

姚氏更慌了,急急的说:“可是圣人的旨意说得明白,让在崔家办婚事,怎能——”

老夫人继续打断她的话,柔声道:“哎,话不能这么说,离了祖宅,阿清就不是崔家人了?!有阿清在,新院子不是崔家、还能改姓其它?”

圣人只是说在崔家,并没有特指在崔氏的祖宅呀。

呵呵,老夫人心里畅快,她早就计划着如何在闭眼前,把这几个祸害弄出崔家了。

姚氏急得满头大汗,却想不出辩驳的话,只站着拼命摇头。

老夫人挑眉,不解的问:“怎么?你不喜欢那新院子?”

姚氏连连点头:不喜欢,一千一万个不-喜欢!

老夫人好脾气的说,“是我疏忽了,竟忘了阿清素来与三戟崔家亲厚。唉,这样吧,倘或你们实在不愿意跟我们住在一个坊,也可去安邑坊崔里给你们置宅院…”

PS:嘿嘿,一更,求订阅,晚上还有一更哦,亲们继续支持啦!

第150章 大生意(二)

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原想借故耍威风,却反被扫地出门的姚氏,终于领悟了这句话。

看着老夫人坚持的样子,姚氏悔得肠子都青了,恨不得匍匐到老人家跟前告罪,求她收回成命。

只可惜,东西两市的商品琳琅满目,却没有后悔药可卖。

姚氏不懂这个道理,崔清父子却明白得很,而且他们也知道,老夫人并不是单为了这一件事才发落合浦院,估计她早就算计着把他们一家子弄出崔家呢。

唔,也罢,事情既然无法挽回,那就趁此机会多弄些好处吧。

在合浦院一干主人忙着算计的同时,王氏等人也在紧锣密鼓的忙着操办上元节灯会。

自除夕夜大夫人郑氏‘微恙’,王氏便接管了崔家的管家权,只是内账房和库房还握在郑氏的手里。

随后,过了年,在老相公和相公的授意下,郑氏当着老夫人和其它两个儿媳妇的面,把荣康堂所有的账册和对牌全都交给了王氏。

自此,王氏正式成为荣康堂新一任的当家主母。

跟过去‘管家不掌权’的苦劳力不同,这回的主母,绝对是名副其实的那一种。

熬了十几年,王氏终于拿到了实权,这让她管起家来也分外上心。

而上元节灯会,便是王氏正式管家后面临的第一个大节日。

为了能让众人对她心服口服外带佩服,更为了能烧好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王氏找遍了历年来崔家的旧例,又翻阅了从娘家带来的笔记资料,最终确定了今年崔曲上元节灯会的主题和细节。

期间,王氏经常跑去荣寿堂请教,也诚心请了两个弟妹——三弟妹韦氏和八弟妹萧氏帮忙。

韦氏还好,因为她很清楚,崔家马上要分家了。用不了多久她和三郎以及孩子们就要搬出去自立门户。

届时,她便是家中主母,主持新家的中馈更是不可推辞的职责。

偏韦氏嫁到崔家后,从来没有管过家。虽然在娘家的时候接受过‘专业’主母培训,但也只是理论,并不曾实际操作过。

如今有机会实习一番,韦氏高兴还来不及,哪会推辞。

听了王氏的拜托。韦氏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积极的投入到帮大嫂看管厨房的工作当中。

比起韦氏的积极,萧南却委婉的拒绝了,理由也很充分,“阿沅还小,郎君又要备考,所以我实在抽不出精力管其他。再说了,我才多大,也没打理过什么庶务,别到时候帮不了大嫂的忙。反而给你添麻烦。”

王氏也知道,以萧南目前的身份。她根本不可能屈尊来给自己打下手。

之前出言请她帮忙,不过是顺带。毕竟荣康堂统共就三个少夫人,她找了韦氏帮忙,却理也不理萧氏,这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她看不起萧南,不把她当自家妯娌。

王氏向来谨慎。当家后更是加了好几分小心,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再说了,年前的时候。王氏便同萧南隐隐的结成了同盟,而且王氏还听夫君提到过,说是大夫人会在后堂‘静养’,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萧南。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王氏都不会得罪萧南。

是以,听了萧南的话,王氏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以熟稔语气对她说:“八弟妹只管忙去,但有件事你必须答应我。呵呵,我听说弟妹身边的玉兰心灵手巧,我那儿还缺几个制精巧花灯的人,不如就把玉兰和她的几个徒弟借给我,也好给咱们家做几盏出彩的花灯。”

王氏的态度很明显,她把萧南看做了自己人,所以才会不客气的提出要求。

萧南也想和王氏亲近,见她这般示好,便积极的配合,笑道:“呵呵,就这点儿小事啊,好办。既然大嫂看得起她们,只管让她们过去就成,就怕玉兰几个人笨手拙,帮不了大嫂的忙呢。”

王氏连连摆手,笑说萧南太谦虚。

萧南又道:“大嫂那儿还缺不缺人,我这里的秦妈妈和苏妈妈也都是极有经验的老妈妈,大嫂若需要,只管遣人来说一声。”

王氏笑容更胜,“放心吧,我跟你才不会客气呢。”

好一幕‘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妯娌相亲场景。

没了大夫人在头上压着,荣康堂的三个媳妇儿空前的和谐。

有人帮忙,无人掣肘,王氏的准备工作进展的异常顺利。

到了正月十五,王氏在荣寿堂汇报的时候,灯会的各色细节已经准备妥当,她只等老夫人拍板——其实这也是走形式,王氏从策划灯会活动、到具体细节的准备,全程都向老夫人汇报过。

今儿这一遭,不过是过场戏罢了。

老夫人发落了姚氏后,便拍板同意了王氏的提议,并严令全家必须配合王氏的安排调度。

二老夫人和大夫人,一个刚被老夫人教训了一通,一个还在老夫人的整治中,两人都被她整得没了脾气,这会儿更不会有什么异议,纷纷点头称是。

其它人呢,除了小卢氏面有异色,也都连连说好。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便到了傍晚。

暮鼓响过,坊门却难得的没有关闭,这是上元节的福利,上元节前后三日特许不必宵禁。

此时,双相崔家所在的崔曲灯火辉煌,门前那条大街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

之前崔家的下人也早就放出风声,说今日崔曲有赛诗会,不但有国子监的士子、博士们前来参加,诸多来京的举子们也都纷纷前往。

另外,还有坊间的小道消息说两位相公也会在灯会露面,哪位青年俊彦运气好,被崔相公发掘了惊世才华,定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呢。

不管这流言的真实度有多少,前来参加灯会的人还真不少,其中较多的是麻衣举子——机会难得呀,就算遇不到崔相公,能在赛诗会上拔得头筹,也能扬扬名气。

当然前来参加灯会的也有附近的居民和崔家的旧友亲朋,以及放出去的部曲、奴婢们。

比如花天价在崔里定居的胡商,小柳氏的弟弟柳思安,萧南的合伙人王佑安,还有阿槿女士的娘家崔德志一家…便是其中的代表。

“大郎君,您看,那不是乌奚奇乌郎君?”

王佑安的贴身小厮王同,指着人群中的一个青袍男子,惊讶的轻呼道。

“嗯?乌奚奇?”

王佑安顺着王同的手指看过去,果然,在一排颜色鲜亮的四季时令花样式的花灯旁,正站着一个穿着靛青色棉袍的男子。

那男子长得甚是魁梧,个头足足比四周的麻衣举子高出一截儿,且发色棕黄微卷,面阔眼窝深,一看便是异族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王佑安的故友,突厥人乌奚奇,也就是曾送拂林犬给萧南的胡商。

“还真是他,不过,他怎么到崔曲来了?”

王佑安心中疑惑,但念着往日的交情,还是抬起手准备跟他打招呼。

只不过,还不等王佑安喊出声,他又惊讶的发现,乌奚奇身边忽然闪出两个碧衣小婢。

这…这是崔家奴婢的统一服饰。

作为崔家的常客,王佑安一眼便认出了两个小婢的身份。

发现了这一点,王佑安心中的疑团更大:他没听玉竹姑娘说起过乌奚奇呀,他什么时候跟郡主搭上关系?

不对,或许不是郡主,但不是郡主,又是什么人?

王佑安深知乌奚奇的脾性,他这位老朋友可是彻头彻尾的‘奸商’呀,讲究的是‘无利不起早’,而以乌奚奇目前的状况看,他更缺的是京中靠山。

否则,上次他也不会费尽心机的讨好襄城郡主了。

可他现在又出现在崔曲,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王佑安忽然有种不安的预感,他放弃了跟乌奚奇打招呼的念头,反而悄悄的隐入人群中,顺着人流,朝乌奚奇的方向移动着。

“…多谢两位小娘子,这是某的一点儿心意,不值多少钱,还望两位不要嫌弃。”

乌奚奇抬了抬衣袖,不着痕迹的顺出两个鼓鼓的荷包,悄悄的塞给两个小婢。

“乌郎君客气了,我家娘子看了郎君的信,对您的提议也颇感兴趣,只是此事牵连甚广,娘子还需仔细考虑一番。”

年纪大些的小婢,动作熟练的将荷包袖起来,然后学着自家主子的腔调,把娘子吩咐的话说了一通,最后道,“三日后,郎君再来西南侧的角门听回信儿吧。”

乌奚奇眼中闪过一抹失望,原以为今天他能见到那位贵人,没想到只等来两个小婢。

不过,他经商多年,早就练成一副职业表情,三分热情三分讨好再加四分微笑,他连声道:“好好,某定会准时前来。”

目送走了两个小婢,乌奚奇定定的站在崔家大门前,目光不知落到了哪里。

“哎呀,真是你呀,乌老兄,你怎么也在这儿?”

王佑安躲在角落偷听了半天,也没有探听到有用的消息,最后便想故意诈他一诈。

“王、王郎君,你也来看花灯?”

ps:额,应该是二更吧,呵呵,早就昼夜颠倒的某萨挠头ing…

第151章 大生意(三)

“哦?大生意?什么大生意?”

说话的是萧南,此刻她正坐在地衣上,坏心眼的逗着女儿。

这个‘坏’不是别人说的,而是萧南的夫君崔八郎君说滴。

原因无他,实在是萧南这个当人阿娘的太无良,竟整日‘捉弄’女儿为乐。

比如眼下,萧南又笑嘻嘻的把穿着大红泥金小棉衣、小棉裤的崔灵犀童鞋翻了个,以匍匐的姿势趴在了柔软的毡毯上,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笨笨、憨憨的小、小乌龟,正卖力的伸着小脑袋。

而她那肉嘟嘟的小胳膊小腿儿,却分外用力的扒着毡毯,稳稳的趴在了地面上。两只套着粉色细棉小袜子的小脚丫,则成外八字欢快的左右摇晃着。

“郡主,您又欺负小娘子!”

秦妈妈实在看不过眼了,这都当娘的人了,怎么越大越顽皮?

“哪有,我这是帮小灵犀锻炼身体呢。”

萧南一边说自己没‘欺负’女儿,一边却还伸出小嫩葱似的食指轻轻戳着小家伙粉嫩的胖脸蛋儿。

“啊啊,咔咔,哈~”

小灵犀说着自己才懂的火星文,许是被阿娘骚扰得烦了,挥起撑着身子的小胳膊,把那恼人的手指弄开。

小家伙估计没想到有个词儿叫‘平衡’,而她随意挥起的小肉胳膊,已经打破了她那小身体的平衡。小身子剧烈摇晃了一下,还不等一旁守着的方氏以及秦妈妈出手相扶,灵犀童鞋已经挺起小胸脯,稳住了摇晃的身子。

“哎呀,我的灵犀真聪明。”

萧南见状,忙凑到女儿身边,啾的一口亲在她的苹果脸上。

小灵犀也很兴奋,她或许发现,用圆滚滚的上半身支撑身体。两只手便能空出来,可以让她做更多的事。

比如随时拍掉‘偷袭’她的人。

小肉巴掌轻轻的落在萧南的身上,让萧南更加开心,从一旁的玩具匣子里摸出个大红绘彩的拨浪鼓,叮叮咚咚的逗弄着女儿,“灵犀乖,快点儿往阿娘这里来,快呀。呵呵,快爬过来啊,爬过来这个就是你的咯!”

方氏和秦妈妈都满脸黑线——开毛玩笑呀,让个不满三个月的奶娃娃爬行?!

而跪坐在另一边的玉竹也很郁闷,心说话,郡主,您到底是在玩女儿呀,还是在听她回事儿?

仿佛听到了玉竹的心声,萧南一边拿拨浪鼓哄着女儿,一边继续问:“玉竹。你还没说呢,是什么大生意?”

玉竹忙直起身子。道:“王大郎君说,乌郎君也听闻了朝廷准备开‘新市’的消息。由此想到,新市一开,将有更多的商贾涌入京城。做生意的多了,所需的铜钱也多。郡主您也知道,生意人使用铜钱动辄上百、上千贯,这么多铜钱。运输、保存什么的都是问题。”

萧南摇晃拨浪鼓的手顿了下,她似想到了什么,道:“唔?乌奚奇可是要做‘邸店’的买卖?!”

何谓邸店?

唐律疏议定义曰:“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

简单点儿说,邸店就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的场所。

随着商业的繁荣,邸店有官营和私营之分,官营的邸店兼管收税的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邸店有点儿类似古代的银行、钱柜。

玉竹没想到自家郡主的反应如此敏捷,她脱口赞道:“还是郡主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没错,乌郎君便是想做邸店的生意。王大郎君说,乌郎君的计划很大,他想在东、西以及新开的新市三个地方,一共开设三十家邸店,专门为来往的客商提供银钱存储、兑换以及借贷。”

借贷?!

额,不会是高利贷吧?

不知为何,萧南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臭名昭著、极损阴德的词儿——放印子钱。

“郡主,王大郎君说,这事儿牵扯甚多,他、他并不看好。”

玉竹见萧南一脸沉思的样子,误以为她对这个生意有了兴趣,忙把王佑安的话告诉她,“而且,王大郎君还从乌郎君的话语间猜到,他似是跟崔七娘子有联系。”

“哦?崔七娘子?!”

武氏?

萧南眉头微蹙,不自觉的把拨浪鼓放在了地上,心说话:这算什么?是命运对武氏的捉弄还是补偿?

上辈子,南市和新市是由王佑安与武氏合作开发的,而那个什么邸店,萧南恍惚记得是某位郡主的手笔。

而这辈子,王佑安被萧南抢先截了过去,武氏却跟乌奚奇搭上了关系,计划开设邸店…

表面上,一切似乎都改变了,但萧南有种预感,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儿,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没错,正是七娘子。”

玉竹下意识的左右看了看,确定四下无外人后,这才压低声音道:“郡主您也知道,自从七娘子‘意外’小产后,她就一直在翠竹院静养,她的侍婢也都闭门不出,除了过年祭祖,七娘子几乎不在人前露面。偏王大郎君亲眼看到翠竹院的婢子和乌郎君接触…”

剩下的话,玉竹没有明说。

萧南却会意,不错,武氏的管家能力很强,尤其是她意外流产后,对翠竹院的掌控更加森严。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武氏同意,小卢氏甭想使唤翠竹院的一奴一婢。

这倒不是说武氏忤逆婆婆,实在是小卢氏做得太过分。

话说当日武氏怀孕后,武氏为了彰显大度,曾主动给夫君崔雅伯纳了两个通房。

平心而论,武氏能这么做已经很不易了。

毕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把自己的男人推给别的女人,尤其在她怀孕的敏感时刻。

但,小卢氏却觉得还不够。

自从崔雅伯顺利通过铨选做了千牛卫,小卢氏便觉得儿子做了官,跟过去不一样了,内院也应该‘规矩’起来——崔雅伯只有侍婢,并无良妾。

而在小卢氏看来。儿子有了官身,也就有资格纳良妾了。

而这个良妾的人选,小卢氏‘举贤不避亲’,自然首推她的娘家侄女,同母胞弟的女儿卢幼娘。

很快的,卢家小表妹被接了来,崔雅伯呢,也没有拒绝。翠竹院一下子便‘热闹’起来。

更快的,武氏便‘意外’了。

这些都是萧南回娘家后发生的,只不过那时萧南更关注崔清认祖归宗的大事,翠竹院的内宅琐事,她并没有留心。

待回到崔家后,萧南也一直没见到武氏,直到除夕夜祭祖的时候。

萧南看到武氏后,险些没认出来:面前这个形容消瘦、神情漠然的女子,还是那个笑语盈盈、满眼聪慧的崔七娘子吗?!

“啊啊~~”

灵犀小盆友挺着小胸脯,小胳膊和小腿儿不停的划拉着。小屁股也跟着一撅一撅的,活似条肉嘟嘟的小虫子。只是。她努力了半天,身体却连0.1厘米都木用挪动,这种比乌龟还乌龟的速度,让聪明的小家伙很不高兴。

只见她啊啊怪叫了几声,然后嘟着小嘴,不高兴的把头一扭,小脸蛋儿贴在毡毯上。侧卧着踢腾了下小脚儿,睁着眼睛发起了呆。

“郡主~~”

方氏看到灵犀似是累了,她想把孩子抱起来。萧南却满脸沉思的愣神儿,她只好小声的提醒道。

“嗯?!”

萧南猛地回过神儿来,这才发现小闺女有些逗笑的动作,忙用力摇了摇拨浪鼓,“灵犀,快起来呀,呵呵,阿娘这里有好玩儿的玩具哦。”

翠玉珠子叮咚叮咚的敲着鼓面,小灵犀黑漆漆的双眼终于又动了起来,她转过头,定定的看了眼那红艳艳、金闪闪的拨浪鼓,两只小脚丫用力的挣了挣,胖胳膊撑了下地面,咕噜一下子把身子翻了过来。

“呀?灵犀会翻身了?!”

萧南兴奋的喊了一声,头也不回的对身侧的方氏道:“你瞧见了没,灵犀会翻身了,她还不到三个月呀。”

老话说,三翻六坐九爬,她家小闺女不到三个月就能自己翻身了。

“哎呀,小娘子还真自己翻了身呢,”

方氏一直盯着小宝宝,当然没有忽略她刚才的动作。不过,为了配合萧南,她还是做出一副刚发现的惊喜样子,并连声夸赞,“咱们小娘子真不愧是郎君和郡主的女儿,又聪明又伶俐,才两个月多一点儿就能自己翻身,可比那边强多啦。”

说道‘那边’时,方氏还故意冲东面努了努嘴。

萧南当然知道她是在暗示谁,不就是住在流水亭东侧的崔令平嘛。

很显然,方氏这是夸灵犀的同时,顺便踩了踩崔令平,意在讨好灵犀他娘。

不过,萧南并不接受,冷声道,“什么这边那边的,不准乱攀扯。”这话若是让崔八听到了,她过去的努力就全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