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婆子看到那抹熟悉的碧色身影从眼前飞过,而她前后左右的踅摸了半天也没找到秦妈妈的影儿便知道她又被捉弄了,想骂又不敢——这只鹦鹉可是郡主的爱宠,她作死才会招惹它——只得在心底恶狠狠的骂了一句表情僵硬的目送方三娘带着一群毛茸茸的小东西顺着回廊向外跑去。

方三娘故作没有看到这一幕,朝刘婆子点点头,便继续领着一群小毛团儿前进。

其实也不能怪她视若无睹,实在是,唉,同样的戏码每天都要上演一遍,任谁也不会再感到稀奇呀。

“刘大娘,今儿这么早呀呵呵真是辛苦呢。”

刘婆子恶狠狠的盯着半空中飞去的鹦鹉,身侧却传来一声娇滴滴的女声她忙回过头,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住在中庭偏舍的阿槿。

却说阿槿经过两个多余的静养,身体状态倒也恢复了七八分。她原本长得极娇俏,饶是只有七八分的模样,也比一般的清秀丫头要美丽几分。

再加上她刻意的装扮和骨子里透出来的楚楚可怜,使她看上去并不像个生了孩子的妇人,反而像个娇弱温柔的羞涩小娘子。

此刻,只见她穿着一身银红色的齐胸长裙,外面罩着一件松花色的广袖棉袍,肩上搭着条红、黄、白三色相间的披帛;

稍显枯黄的长发,因涂了桂花头油,现在看起来倒也油光水滑的,整齐的盘成堕马髻,发髻边簪着支乌木雕花簪;

除了这木簪,她只在腕子上挂了串沉香佛珠,全身上下竟没有其它的饰物,看着有些寒酸。

刘婆子暗自撇撇嘴,笑话道:开来这阿槿是真失宠了呀,这刚过节,身上竟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哼,瞧这副打扮,竟连院子里的二等丫鬟都不如,人家好歹也有几件银簪、银臂钏什么的,再不济也有包银的首饰戴。再看看这阿槿,啧啧啧??????

殊不知,阿槿却在想,郎君见到自己这般古朴、大气的装扮,她再适时地说几句‘自当了阿娘,便信了佛,或者‘世家望族,不易过度浮夸,之类的话,崇尚魏晋古风的郎君定会高兴,没准儿还会赞她知晓规矩呢。

想到这里,阿槿的嘴角都禁不住的上扬,眉眼间也露出点点春色,她凑近刘婆低声问道:“刘大娘,昨儿郎君还在书房安寝的?”

一提起这事儿,阿槿胸口就似堵了块石头:都怪那个悍妇,竟不顾主母体面的把她强迁到了中庭的偏舍。哼,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说什么这里距离郎君的书房最近,素日里也好就近服侍郎君。

事实上呢,偏舍也确实离书房极近,可、可这中间还隔着一个大大的花坛和假山呢,如果想走捷径过去,只能翻墙、或是爬山。

可前几天的教训告诉她,墙并不是那么好翻得,假山更不是那么容易爬的,即使老天爷开了眼,让她翻过了墙、爬过了山,也不能顺顺利利的见到郎君——该死的翰墨,过去吃了她多少好处现在却翻了脸,也敢跑到她跟前拦她。

手里的帕子拧成了麻花,阿槿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刘婆子摇摇头,并不直接回答,而是目光闪烁的看着阿槿。

阿槿会意,抖了抖宽大的袖子,从袖袋里顺出一个荷包,悄悄的塞给她。

刘婆子动作熟稔的接过荷包,顺手捏了捏唔,摸着像是根簪子,只是不知是银簪还是金簪。不过,从长短、粗细来约莫,这簪子即使是包银的簪子,也能值个几百钱。

阿槿知道这些婆子最贪财,也最势力,你给她一百钱的好处,她绝不会告诉你价值高于一百钱的消息。若想知道更隐晦的信息,只能多添送银钱。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消息阿槿又补了一句,“是过年的时候,我阿兄送来的节礼,原是一套二十四支各色花头簪,这支是梅花银簪。”

故意加重了‘银,字。

果然,刘婆子一听这话,心底里迅速换算出这银子价值几何,确定能递上自己两个月的月钱后,她的脸直接笑成了菊花,左右看了看见四下无人,这才压低声音说:“好叫阿槿你知道,咱们郎君昨儿并不在书房就寝而是回正堂了。而且我听后堂看院门的婆子说,说是后半夜的时候,八娘子又叫热水了,郎君的暮食也送到了正寝室。”

“什么?正寝室?”阿槿多聪明的人呀,一听这话便抓住了重点,她拉着刘婆子的手,急声问道:“难道郎君、郎君又回正房了?”

这怎么行,她比萧南早产四五个月她这儿还没跟郎君??????

不行绝对不行,她比萧南早认识郎君也比她早服侍郎君,更比她懂得郎君??????阿槿更坚信自己在郎君心目中的地位也比萧南高—她可足足侍奉郎君十年呀这么多日日夜夜的相伴,就是夫人也没有她了解郎君,也没有哪个女人比她更有资格陪在郎君身边。

前些日子,阿槿拼命的进补,不管好吃难吃的东西都敢往嘴里塞,为的就是早日恢复过去的样貌,好抢在萧南前头继续伺候郎君。

结果,苦药汤子喝了两个月,喝得她吃什么都不香甜,却等来这样一个结局。

阿槿的五官有些扭曲,手里的帕子更是拧了又拧,差点儿扯成了了碎布条。她抱怨、气结的同时,也忍不住暗骂:好个不知羞耻的郡主娘子,这才刚满月几天呀,也不知道好好调理身子,就爬上郎君的床,真不要脸!

如果让阿槿童鞋知道,萧南之所以想起‘同房,这件事儿,还多亏她的‘提醒,,阿槿还不知会后悔成什么样子呢。

“没错,阿槿,这可是我好不容易从别人那儿打听来的消息,你可不要乱说哈!”

刘婆子不是未出阁的小娘子,见阿槿一副‘郎君背着她偷人,的怨妇相,便知道阿槿在气什么,为了避免这位姑奶奶一个不忿,惹出什么事端,刘婆子忙叮嘱道。

“…???嗯,我省得。有、有劳大娘费心。”

阿槿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接着便转身返回自己的院子——正寝室那边正春色无边呢,她跑去触什么霉头?

回到偏舍,阿槿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好半天才找来这里的粗使丫鬟,“去,把郎君身边的文竹叫来。”郎君身边可不止一个翰墨。

阿槿在崔八身边待了十多年,也不会只收买一两个人。

文竹和翰墨一样,都是崔八的随侍小厮。不过,比起翰墨,文竹更显老实,平日里也极少跟内院的丫鬟婆子有往来,是以,很少有人知道他是阿槿的眼线。

不多会儿,一个十三四岁的清秀小厮来到了偏舍,由丫鬟领着走到阿槿的房间的南窗下,“阿槿姐姐,唤我何事?”

阿槿低声吩咐:“你抽空去荣康居找我大兄,帮我带句话,就说‘紫珠今何在,,请他尽快回我。”

第155章 考试去(二)

玉叶住在阿槿的隔壁,这会儿也刚刚起来,正跪坐在窗下,对镜梳妆。

忽听到个似曾相识的男声,她不禁竖起了耳朵,挪到墙边,仔细的听着。

“玉叶,八娘子赏的蔷薇露你这儿还有吗?”

绯衣穿着身湖绿色的宫装,高髻云鬓,斜插两支赤金镂空花簪,身姿摇曳的走了进来。

“你的先用完了?”

绯衣倒也没有小气,直接从柜子里取出个小巧的白瓷瓶,瓶口塞着用白绢包裹的木塞,圆圆的瓶身上贴着红签儿,上面写着‘蔷薇露’三个娟秀的小楷。

“嗯,这两天肝火大了些,原想着用蜂糖调了水来喝,不想…唉,算了,不说了,你这儿还有多少,你若是不用,索性都给我吧。”

绯衣眼中闪过无奈,但这些又都是她的家人所为,家丑怎么能外扬,所以再大的亏她也只能吞下。

玉叶若有所思的看了绯衣一眼,随即笑道:“我倒还真不怎么用,既然你喜欢,就都拿去吧。”

说着,她又从柜子里掏出个白瓷瓶,把两个一起交给绯衣。

“谢了。”

绯衣察觉到了玉叶探究的目光,因心里藏着事儿,她并不敢跟玉叶对视,只匆忙躲开,不自然的笑了笑,道了声谢便匆匆离去了。

正堂里,方氏一脸为难的抱着呀呀直叫的崔灵犀,喏喏的对玉簪解释:“许是习惯了,小娘子睁眼没看到八娘子便不高兴了。扎着胳膊非要找八娘子。奴、奴——”

说实话,方氏自己都不信这话——开什么玩笑?灵犀才是个三个月大的小奶娃,能认清人就不错了,哪里还会死活找阿娘?

可、可事实就摆在眼前,怀里的小家伙手脚并用的一起挣扎,两只白白胖胖的小手,用力朝正寝室的房门伸去。嘴里还不停的叫着‘咿~呀呀~~’,看她那黑着的小脸儿,在场的人即使听不懂她的火星语。但也能脑补出她要表达的意思——要阿娘,要找阿娘!

玉簪也为难了。

昨夜是郎君和郡主近一年来第一次同房,玉簪在外头守了一夜。自是听到了里面的响动。虽有些羞涩,但玉簪却很高兴,因为郡主终于又挽回了郎君的心,她们两口子真正的和好了。

经过一夜的折腾,玉簪觉得郎君和郡主没那么早起床。

果不其然,这三千响报晓鼓都敲完了,天色也已大亮,寝室里依然没有动静。

在这样的情况下,玉簪又怎么敢轻易打扰主人们的好眠?!

但小娘子也不能得罪呀,别看她只是个软乎乎的小包子。丁点儿大的人儿却分外记仇。

就说前两天吧,玉竹不过是一时没注意把小娘子最喜欢的布偶坐在了榻下,小娘子叫了几声,玉竹也是走了神,竟没听到。结果…唉,直到昨儿,小娘子还不肯搭理玉竹呢。

那边不能打扰,这边又不敢得罪,玉簪觉得好为难。

就在这时,屋里传出萧南有些沙哑的声音。“可是阿沅在外面?”

“是,娘子!”

玉簪顿时松了口气,赶忙上前答应一声。

屋子里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半盏茶的功夫过后,萧南的声音才再次响起:“把阿沅抱进来,另外,准备洗漱的用品,郎君和我要起了。”

“是!”

玉簪冲着几个随侍的丫鬟摆摆手,这些人迅速出了次间,准备东西去了。

方氏抱着还在咿呀叫唤的小家伙,跟着玉簪进了寝室。

萧南已经穿着月白色的诃子裙坐在了床边,见小闺女张着胳膊冲着她啊啊直叫,哪里还顾得上旁人,忙张开手拍了拍,笑道:“阿沅来啦,呵呵,快点儿,到阿娘这里来。”

当然,崔灵犀小盆友是无法‘走’过来滴,负责执行萧南明令的乃是方氏。

方氏目不斜视,径直走到壶门床边,屈膝行了礼,然后才把怀里的小婴儿递给萧南。

萧南飞快的接过来,先照着女儿白嫩嫩的脸蛋亲了两口,“阿沅,一晚上不见,想不想阿娘?哎哟,我的小胖墩儿哦,怎么又胖了?”

方氏刚要凑趣,不想床上却传来个慵懒的男声,“嗯?阿沅胖了?我瞧瞧。”

萧南转过身,将小襁褓放在炕上,侧着身子哄着女儿,道:“阿沅快看,这是谁呀?呵呵,还认不认得他?”

崔八也从被窝里爬起来,帐幔微微晃动。叮咚一声,挂在床柱上的银香球滚落到了地板上。

玉簪忙过来把银香球捡起来,里面的香丸已经燃尽,只剩下些粉末,此刻也已经洒落在了绘纹直形兽足脚踏上,还有一些随着滚动的银香球落到了红色的地衣上。

当然,地衣上除了星星点点的粉末,还有片片素白的茉莉花瓣,那花瓣一直从壶门洞下延伸到脚踏,玉簪眼尖,她隐约看到瓷枕上也散落着点点花瓣。

“阿耶的宁馨儿,快让阿耶抱抱!”

崔八穿着月白的中衣,他拢了拢衣襟,抱起小闺女,也跟萧南似的,先叭叭亲了女儿两口。

小家伙终于看到了阿娘,这会儿正高兴呢,忽然落到一个有些陌生的怀抱里,她下意识的扭了扭小身子,两只黑漆漆的大眼定定的看着面前这张放大的脸。

崔八见女儿如此专注的看着自己,只觉得稀罕,继续逗着她,“怎么?阿沅,不记得阿耶了?嗯?‘孝心是父,晨省暮看,知饥知渴,知暖知寒’,记不记得?嗯,这是阿耶天天给你读的书。”

小灵犀只是看着却没有任何表示,让崔八有些着急,忙把经常在女儿跟前读的《太公家教》缓声念诵了一句。

小灵犀眨巴眨巴眼睛,两只肉拳头张张合合,玫瑰色的双唇噏动了下,噗噗吐了两个奶泡泡,根本没有如崔八所愿的,扑上前给他来个父女相见欢。

崔八瘪瘪嘴,有些委屈的扭头对萧南抱怨,“我才几日不见她呀,她就不认得我了。”

萧南的嘴角直抽搐,她好想揪住这人的耳朵,大声喊一句:你丫的,我家小闺女才三个月呀三个月,能让你抱着不哭就很给面子了,你还想咋样?

套用一句TAO宝体的话——亲,已经包邮了哦,不能优惠了呢!

方氏和玉簪都悄悄往角落里缩,无声的表明,咱们都是打酱油的,你们继续!

萧南僵硬的笑了笑,故意嗔怪道:“郎君也知道好几天不见人了呀。我知道你辛苦备考,可也不能这般废寝忘食呀。阿翁不也说了吗,文武之道,贵在一张一弛。春闱在即,郎君苦读的同时也该注意休息才是。”

小灵犀听到熟悉的声音,扭过头,又定定的看着萧南,那小模样,要多乖有多乖。

萧南忍不住伸手揩了把油,轻轻捏了捏小婴儿嫩呼呼的脸蛋儿,继续对孩子他爹说:“您瞧,我整日和她玩闹,她便记得我,郎君若是每日都抽出时间跟她说说话,她也会认得你呢。”

崔八点头,目光扫过萧南脖颈上的淤痕,一语双关的说,“娘子放心,我定不会让娘子失望!”

靠,又TX老娘!

萧南涨红了脸低下头,不去听某人可恶的笑声,只在心底竖起中指。

用过朝食,崔八笑容满面的出了后堂,继续去书房苦读。

萧南则换了身领口滚兔毛的袍服,坐在堂屋的地衣上,跟女儿一起拨弄玩具。

这时,玉竹走进来,轻声禀告:“郡主,玉叶求见。”

萧南半垂着头,手里轻轻摇着拨浪鼓,哄女儿练习翻身。

听了这话,她头也不抬的说:“嗯,让她进来吧。”

玉竹答应一声出去了。

不多会儿,领着玉叶走进来。

“奴请郡主安。”

玉叶规矩的跪下请安。

萧南嗯了一声,状似随意的问道:“何事?”

玉叶抬眼看了看堂内站着的几个二等小丫鬟,并不作声。

玉竹会意,将她们都打发了出去。

萧南也抬起头,脸上的轻松敛去了几分,道:“说吧,到底何事?”

玉叶往前膝行了几步,压低声音道:“今晨,文竹来见阿槿了。”

萧南挑眉,“她们说什么了?是不是阿槿又让范德志给她弄养颜养身的偏方?”

玉叶摇头,“不是,阿槿只说了一句话,声音很低,奴仔细听却也只听到个‘紫竹’,奴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是何意。”

萧南闻言,也有些困惑的皱起眉头,“紫竹?紫色的竹子?这难道又是什么珍奇的药材?”

玉叶哪里知道呀,她只能连连晃着脑袋。

萧南思索了好久,也没找到答案,见玉叶一脸问号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轻轻摇了摇头,道:“知道了,还有什么事吗?”

玉叶犹豫再三,最后咬着下唇道:“还有绯衣…奴虽不知她近日遭遇了什么,但、但总觉得不对劲。奴和其它三个姐妹都是一起在公主府受训,彼此间的感情倒也深厚,只不过,奴并不知其它姐妹过去的事。奴是京城人士,家里还有亲人,绯衣却是一个人从南边儿来到京城,她家里是否还有亲人,奴、奴就不知道了。”

玉叶的话听着有些乱,但意思很明白,她担心绯衣家里出了什么事,而且还牵扯到了崔家,甚至会影响萧南。

第156章 考试去(三)

正月二十日,进士科考试如期举行。

清晨,天还未亮,萧南便起来了,服侍崔幼伯换了新制的加厚细麻衣,套了那双堪比棉裤的高筒白袜,一切准备就绪后,这才相携去了荣康堂正房。

正堂上,崔泽和大夫人并坐,崔彦伯夫妇、崔叔伯夫妇则分列左右两边。

崔八两口子进来,先恭敬的行了礼,“儿请阿耶、阿娘安!”

崔泽清了清嗓子,“起来吧。”

目光落在小儿子身上,看到印象中那个垂髫稚童,转眼间竟也生得这般面如冠玉,丰神俊朗,配上他那一身簇新的广袖麻衣,好一个翩翩俊少年。

崔泽颇为满意,他点了点头,训诫道:“汝大兄、三兄皆是进士及第,汝亦当努力进学,方不辍我崔氏声名。”

崔八忙叩首,答道:“儿谨记。”

崔泽一挥袍袖,“去吧。”

崔八和萧南再磕头行礼,又辞别了大夫人和两位兄长及嫂子,这才出了荣康堂。

“好了,娘子,你回去吧。”

萧南一直送到中庭,崔八见天色乍亮,估摸了下时间,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时辰,崔家距离考场并不远,此刻出发,他还能有多余的时间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不急,我再叮嘱几句。”

萧南停住脚步,扭头看向伺候崔八的几个小厮,问领头的文竹,“东西可都带全了?”

文竹忙垂首。恭敬的回道:“回八娘子,文房四宝、茶具、餐具、木炭以及蜡烛,都已准备齐全。各色东西都放在老夫人赏的考箱里,八娘子要不要看下?”

说着,文竹手一摆,指向身边一个壮硕汉子脚边的黑漆箱子。

萧南顺着他的手看过去,那汉子也极有眼力见儿。见状,忙弯腰打开盒盖,露出一层层的抽屉和暗格。

考箱设计的极为精巧。整体瞧着并不大,但里面的空间却不小,着实装了不少东西。像刚才文竹一一列举的东西。都整齐的放在相应的抽屉和暗格里,一目了然,取用起来也极为方便。

文竹见萧南定定的望着那箱子,又补充了一句,“老夫人说了,这还是大郎君考状元的时候用的箱子,三郎君也用过,都说极好呢。”

萧南点点头,冲着玉簪使了个眼色。

玉簪会意,从身后小丫鬟手里接过一个一尺多高的青釉四系盖罐。小心翼翼的放在考箱旁边。

“这是我特意命人从田庄运来的山泉水,甘甜润口,煎茶、煮粥最好。”

萧南见崔八一脸迷惑的样子,笑着解释道。

接着,她又吩咐那壮硕汉子。“阿山,这泉水很是难得,你可要仔细看护,不如你亲手抱了给郎君送到都堂。”

壮硕汉子根本不敢看萧南,只低着头,双手抱拳瓮声瓮气的应了声。“是,某记下了。”

崔八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失笑,“娘子也太仔细了,我这是去考试,又不是去玩乐,哪有这么多讲究。”

萧南却正色道,“郎君,这事儿你得听我的,都堂里春寒料峭,需煎了热热的茶汤取暖,可堂上并无井水,郎君还要去堂外找寻不成?有这功夫,还不如早早答完试题,早些回来休息呢。”

崔八见萧南说得郑重,心知这是娘子的一份心意,也不好推辞,忙吩咐阿山看好。

萧南又叮嘱了几句,“木炭在最下面的抽屉里,里面有火石…吃食放在第二、三个抽屉里,有比罗、蒸饼,有团油饭、御皇王母饭,粥有防风粥、地黄粥,还有‘满天星’、玉露团等几样小点心。哦,对了,还有鹿脯、鲤鲊等菜品,这个都是做好的,郎君食用的时候,只需将之放在三足瓷盘上,后拨些炭火置于瓷盘之下即可。”

旁边的文竹眉眼间带着几分焦急,几次想打断萧南,可又怕做得太明显被郡主看出来,只能咬着牙干瞪眼。

萧南才不管呢,似是没察觉,继续絮絮叨叨的交代如何热饭、如何煎茶、如何取暖…

崔八连连点头,见时候实在不早了,急急的说:“恩恩,我都知道了,娘子放心,我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稚童,热饭、煎茶这些小事,难不倒我呢。时候不早了,我该走了,娘子只管在家侍奉长辈、看护阿沅,无须为我挂心。”

萧南道:“嗯,我知道,郎君且去吧。”

崔八摆摆手,转身离去,几个随侍的人也抬起考箱、抱起罐子,挑好毡毯等物什,浩浩荡荡的出了中庭。

一行人刚离开,就听到一旁假山后传来几声呼唤,“郎君,郎君,放手,你个高丽贱婢,听到没有…郎君,等等婢子,婢子、婢子——”

萧南转身,正好看到一个湖蓝色的身影从假山旁的小门跌跌撞撞的跑出来,怀里还紧紧的抱着个包袱。

金枝、玉叶等四个俏婢紧跟其后。

阿槿好容易跑到中庭大门前,累得她气喘吁吁,只是还不等她平缓紊乱的气息,才发现,庭中哪里还有崔八郎君的人影?!

“郎、郎君!”

阿槿怀里的包袱掉落在地上,滚出烤得酥黄的胡饼…

崔八出了院门,跟刘晗汇合后,一行人出了家门,三四辆牛车缓缓驶出崔曲。

原本崔八想骑马前往,毕竟参加考试的举子很多,道路极有可能出现堵塞的情况。

不过,崔彦伯和崔叔伯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了崔八,“…一场要考一天,待出来了,浑身冻得发抖…牛车里多备些木炭和被褥,也让小厮们提前煎好姜茶,以免得了风寒。”

萧南也这么说。

所以,崔八只好和刘晗一起窝在牛车里,抱着白瓷瓷盅,小口小口喝着温热的防风粥。

碧绿的防风叶切丝、嫩白的葱白切末儿,再配上晶莹的粳米,最后加入几位驱寒的草药汁,尽心熬成浓浓的粥,在寒风凛冽的冬日,最是暖胃不过。

进士科的考试在尚省的都堂举行,时间是卯正。

此刻已过寅末,牛车刚好来到皇城外。

皇城并不是皇帝住的地方,而是中央官署集中地,比如尚省。

而皇帝及其后妃子女则住在皇城后的宫城。

此刻,皇城外正聚集着几百上千的麻衣举子,以及送考的小厮、侍从。

“就停这儿吧,再往里牛车就进不去了。”

崔八放下车窗帘子,对赶车的阿武喊道。

“是,郎君!”

阿武应了一声,将牛车停靠在路边。

崔八和刘晗下了车,抬步走到城门外,几个小厮忙挑着两人的考试用品跟了上来。

顺着拥挤的人群挤到大门前,验了户部开具的临时门禁,崔八等人便入了皇城。

进入皇城后,有司派了专门的官差负责给举子们引路。

几百号人跟着官差,浩浩荡荡的来到都堂,身穿甲胄的兵士正肃穆守着,房舍四周则围着许多木栅栏,只留了正门的入口以供出入。

此刻还不到考试的正点儿,所以考生只能等在门外,有相识的聚在一起聊天,有临时抱佛脚的还在抱着卷嘟嘟囔囔的背诵着,更有些佩饰华丽的人悄悄的捧着几卷页拼命的记着。

等了好一会儿,人群中不知谁喊了句‘时辰到了,开考啦’的话,原本菜市场一样喧闹的现场顿时安静下来,门口的兵士按照吏部给的名单,扯着嗓子大声唱名,叫到谁,门胥便会索要举子的文,核实无误后,才把人放进去。

当然,每位进场的人,还需要接受兵士们的检查,比如搜身、搜携带的物品。

这是举子们最不能忍受的,大唐虽尚武,可他们都是自持身份贵重的举子,哪能任一群大老粗对他们呼来喝去,甚至还要搜检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