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南本身是母亲,以己度人,她总觉得那几个学生的家生,估计也会为儿子过于‘暴力’而感到心忧。

然而,让萧南意外的是,当她的仆役给杨家送上拜帖的时候,杨九郎的父母竟亲自迎了出来,见到萧南更是异常热情。

“…难道灵犀和长生说的都是真的?”在大唐,确实可以这样?

萧南再次被shock到了…

ps:谢谢奇娅亲的小粉红,谢谢亲们的支持,o(n_n)o谢谢~~

第261章 意外收获

其实,萧南想太多了。

杨氏夫妇之所以这般客气,一来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

在古代,‘尊师重道’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种从上而下都认可并坚决执行的行为准则。

开毛玩笑,天地君亲师呀,老师可是次于亲长的存在,萧南虽不是专业的夫子,却是夫子的总头头,如今萧校长亲至,学生家长自要热情相迎。

二来则是出于对萧南的感谢,自家儿子是个什么情况,杨氏夫妇很清楚,看着憨直、大方,实则是个被宠坏了的小纨绔。且看杨九郎的排行就知道,他前头还有八个兄弟以及堂兄弟。但不管哥哥们是不是亲的,他却是家族同辈中最小的男丁。

因为年幼,在家中备受祖父母和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他有些恣意的性格。京中纨绔们惯有的毛病他更是一样都不缺。

这样的孩子,京里的权贵家中不在少数,若是嫡长子还好,有爵位或是可以门父荫弄个小官做做,一生的富贵不必担心,即便再纨绔,只要不太出格,未来的日子也能过得很顺遂。

可若是次子或是幼子就惨了,袭爵没他的份儿,分家产也不可能分得太多,如果本人再没用些、再纨绔些,一旦父母离世、家族分家,他们就擎等着受苦吧。

而杨九郎便处于这样的境地。

为此,杨氏夫妇很是忧心。

当初积微学院招生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两口子想着,儿子去了学院,即便不能学习什么本事,好歹也能多结交些同窗,他日也能多几分助力。

让他们夫妇惊喜的是,儿子去了学院不过堪堪几个月,竟变得越来越有出息。原本的杨九郎只喜欢舞刀弄枪、并不喜欢读书,但也不知道人家学院的夫子是怎么教的,杨九郎依然不喜欢读书,却能安下心来乖乖的背诵先贤著作。

没进学院前,杨九郎只能磕磕绊绊的背个《太公家教》,如今,他已经能流利的背诵《论语》、《孟子》了。

上个月杨老翁考校儿孙功课的时候,问了不少问题。杨九郎居然全都能答得上来,让祖父颇为惊讶了一把,杨老翁连口称赞‘不愧是海内儒学大师魏老夫子呀’。

杨老翁为了孙子的面子,后半句话没说出来。不过在场的人都听出来了,无非是说魏贤厉害,连朽木也能调教。

见此情况,几个没上积微学院的杨氏郎君也起了心思,纷纷回去跟自己的父母要求——朽木般的九弟在积微学院待了尚不足一年,便有如此进益,若是换成聪明伶俐的自己,还不定怎样出息呢。

几个妯娌更是凑在一起讨论,要不要把自己家的小儿子也送去积微学院?

杨九郎的母亲苏氏很是得意。当初她为了不让妯娌们说闲话,儿子去学院的学费是她自掏的私房。

当时,几个妯娌还背地里嘲笑过,她虽不知道妯娌们具体说了什么,但大概的意思还能猜得出,不过是笑话她为了个不成器的儿子,居然肯掏出十万贯。这些钱肯定会打水漂云云。

而且积微学院刚刚建立,没名气也没什么底蕴,除了崔家的招牌和三名士的名气,它就是个普通的新学院。

再加上积微学院的许多规矩和当时的学堂不同,很多人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思在看那些把孩子送去读书的人家。

不过几个月的功夫,风水轮流转,原本笑话别人的人,看到别人家孩子的变化。也渐渐收起玩笑的心思,开始考虑,要不要把自家的孩子也送去?

尤其是昨日余小郎的事件传开后,大家更是被震住了:啧啧,那几个孩子,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岁,就这么六个人,居然敢和一群亡命之徒硬拼。最让人惊讶的是,这几个孩子居然还打赢了,没有玩什么花招,全拼自己的能力。

这、这也太让人意外了吧?

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混的,谁还不认识谁呀,有许多人都一厢情愿的认为,余小郎几个都不如自家孩子,可人家却能以己之力脱险、并亲手斩杀敌手,而自家的孩子呢…

众家长虽然不想承认,可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单从这一点上说,自家的孩子确实不如人家。

当然,也有家长略带酸意的指出:这几个孩子下手也太狠了,制服了那些闲人就好,何必要人性命。尤其是赶去救援的杨九郎几人,更是被人指责,小小年纪就敢动手杀人,长大后还了得云云。

苏氏听了这话,顿时火气,毫不客气的反击回去:难道那些人不该死?难道听说同窗有难不去相帮?不杀了那歹人,难道还要等他们反扑?

不管别人怎么说,杨氏夫妇很欣慰儿子的成长,之前他们就担心,倘或有一天他们夫妇去了,小儿子该依仗哪个。

现在看来,他们两口子不再担心,儿子如此果敢、勇猛,长大后定会有所出息,即便不能拜将封侯,也不会被人欺侮了去。

再说了,儿子有这么多厉害的同窗,以后也不会过得太差。

昨日儿子可是救了余小郎的命,而余小郎将来是渔阳县男,他日袭了爵,品级不高却也能推荐人才。到那时,余小郎就是报答杨九郎的救命之恩也该有所表示。

一想到这些,杨氏夫妇悬了几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而带来这一切的,就是面前的齐国夫人,你说,杨氏夫妇对她如何不敬重、不感激?!

若不是被儿女们提前‘科普’了一番,萧南这会儿看到杨氏夫妇如此热情,还不定怎么心虚呢。

宾主寒暄了几句,杨家郎君便借口告辞出去,大唐民风再开放,也没有男主人招待女宾客的道理。

见郎君出去了,苏氏便打开了话匣子,没口子的称赞萧南治校有方、学院的夫子会调教学生,最后更是毫不隐晦的表达自己对萧校长的感谢。

“…我家小九真是多亏了夫人和几位夫子的悉心管教,这才变得如此出息…”

萧南听得仔细。且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她自见了苏氏,类似的话她就听了不下五遍。

幸好儿女们提前告诉了她,萧南这才没有失态,笑着说道:“那也是九郎肯学习。若是学生不努力,再好的夫子也教不出好学生哪。”

为人父母的就没有不愿意有人夸赞自己的儿女,苏氏也不例外,听了这话。谦虚的连连摆手,但脸上的笑意却掩都掩不住。

萧南又适时的问了问杨九郎的情况。

苏氏连声说‘无恙’,还说:“九郎早就惦记着回学院呢,他说下个月就是学院的年终大考。他还想着早些回去多复习功课,以免大考的时候给校长和夫子丢脸呢。”

儿子变得如此爱学习,苏氏既欣慰又骄傲,这样的话,她跟每个妯娌都炫耀了一番。

想到妯娌,苏氏记起她们的请托,话头一转,略带不好意思的说道:“说到学院,妾身有一事想与夫人说。只是不知恰不恰当?!”

与学院有关?萧南挑眉,放下手里的茶盏,柔声道:“哦?何事?娘子但讲无妨!”

苏氏勾了勾唇角,语气中难掩得意,“是这样,我家小九还有几个堂弟和侄子,如今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人见小九在学院学得颇好,便想也去积微学院,只是不知明年学院还招不招学生?!”

招,当然招!她开的是学院,自是希望学生多多益善。

不过,看苏氏如此谨慎的样子,萧南心中一动,故意露出为难的表情。道:“唔,学院的学制是初年级七年、中年级五年、高年级三年,按理说应该是每三年招收一次。”

“哦~这样呀…”

苏氏难掩失望,虽然她和几个妯娌时常比来比去的,但彼此的关系还算不错,她是真心想帮妯娌们的忙。再说了。作为杨家主母,苏氏也希望家中的儿郎们有出息。

“不过~~~”萧南见摆足了架子,故意来了个转折,她‘犹豫’的说道:“若是真有一心向学的孩子,学院倒也可以酌情补招。”

苏氏一听,双眼陡地一亮,连连点头,道:“夫人放心,我家的几个孩子都是极好的,您若是不放心,大可叫来考校一二。”

萧南做出一副思索的样子,片刻后,道:“这样吧,待学院的年终大考结束后,我便举行一场补录考试,到时候,想要入学的孩子可来参加考试,只要通过了,来年春天开学的时候,他们便能一起入学。”

“那、那考试会不会——”很难,万一孩子们答不上来,岂不是很丢脸?苏氏有些为难的问道。

萧南微微一笑,道:“考试的内容由夫子确定…不过,似咱们这样的人家,孩子们三四岁上便开始启蒙了——”

后头的话萧南没点出,但苏氏已经明白了,考试不会很难,只是走个过场。

当然,这话苏氏不会跟妯娌们说,她会告诉她们,萧校长原不欲补招,是她费尽唇舌、说尽好话,人家才答应的。

离开杨家,萧南又去了剩下的几个学生家里,除了余小郎家,其它几家的家长也提出类似的请求。

萧南也没有客气,直接说出对苏氏的说辞,她表面上‘为难’,心里却美着,没想到,余小郎事件竟然进一步给学院打响了名号,帮她引来这么多的学生。

她更没想到的是,还有一个更大的意外收获等着她呢…

ps:谢谢ruisu、懒懒vs动动、女娲传人亲的打赏,谢谢懒懒vs动动亲的小粉红,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pps:明天就是传说当中的双十一了,作为一个网购狂人,某萨是砍手呢砍手呢还是砍手呢,(*^__^*) 嘻嘻…

第262章 有客来

今天,萧南的收获着实丰厚。先是被儿女们‘科普’了一通,让她知道了一些当世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接着去几个学生家慰问的时候,原以为会被家长们责难(联想下后世的学校和家长的关系),没想到却得到了非常热情的招待,顺便还为学院扩招了近三十个学生,而且是那种家长们拼命的提前把学费交到萧南的手里,还隐晦的表明,来年学院扩招时,自家孩子若是没能通过学院的考试,这些钱就算是自家对学院的支持了,以后学院再扩招的时候,还望萧校长能看在这笔钱的面子上,优先考虑自家的孩子。

家长们对萧南非常客气,哦,不对,更确切的说,家长们对她的态度近乎恭维、讨好。

这让萧南新奇之余,颇为受用。

要知道,她重生也有**年了,再加上上辈子的经历,她在大唐足足待了两辈子,这么多年里,身边的人对她‘恭敬’‘畏惧’,大多是因为她的身份或是她身后依仗的父母,而不是她萧南本人。

而现在呢,萧南从几个家长的眼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敬重,且这种敬重不是因为她是襄城郡主或齐国夫人,而是因为她自身的能力。

真心说,这种自己的能力被人肯定,进而使得自己受到大家尊敬的感觉,着实不坏。

萧南总结了下,这一天的所有收获中,这种内心的满足对她最最重要。

不过,待她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她这个总结有点下早了。

话说萧南从余家回来后,心情很是愉悦,看到玉簪迎了上来。便顺手将今日提前收到的几千万贯的‘学费’交给了她,并吩咐:“待会儿你亲自送到学院的账房,顺便再开具收据,然后命人将收据逐一送到学生家里。哦。对了,具体是哪家送来的,飞钱上都有标记!”

玉簪忙躬身接了,小心的将一卷飞钱放进袖袋里。然后恭敬的跟在萧南身后半步远,低声回禀道:“郡主,方才韦京兆的娘子命人送了请柬来,说是家中的红梅开了。想请您明日去韦家赏梅。”

萧南脚步一顿,她和韦家素没有什么亲密往来,即便有。也只是年节里两家互送些节礼。以表示彼此还算认识。若是再亲密些的举动,比如赏花、吃酒什么的就极少有。

就算有,也是崔幼伯尚未离京的时候,但凡有那样的宴集,也是由崔幼伯自己前往,萧南自己和韦娘子并没有什么过密的交往。

如今,韦娘子却派人请她去赏梅。唔,此事她还真需要好好想一想。

当然,这其中不乏韦京兆想通过娘子向萧南表达歉意的原因,按理说韦季该亲自上门,只是崔家的男主人不在,韦季要避嫌。

但萧南心里清楚,韦京兆在此事上并没有做对不起自家的事儿。

一切都如长公主所言,事情牵扯到阿史那嫣,就是韦京兆也不敢轻易去碰。

所以,韦京兆在此事上的表现,全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就是崔幼伯自己来审这个案子,哪怕他心里恨阿史那嫣恨得要死,他也会似韦季一样处理。

萧南轻咬下唇,沉吟着,唔,韦季要表示歉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是其它原因。

但具体是什么原因,萧南一时还猜不出来,不是她直觉差、脑子笨什么的,实在是她和韦家的关系很微妙,如今已经升为公主的平安,可还记着当年的仇呢。

玉簪见萧南面露为难,便低声说:“郡主,要不要婢子去回拒了韦家?!”

萧南想了想,最后摇头道:“算了,不就是赏个梅嘛,又不是什么鸿门宴,去看看又有何妨。”

玉簪的嘴唇动了动,犹豫再三还是小声的提醒着:“韦家的人来送请柬的时候,婢子多嘴问了一句,听说、听说平安公主也在受邀之列。”

萧南挑眉,有意思,韦家这是要做什么?帮忙说和,还是帮着平安对付自己?!

但不管为了什么,萧南都不会退缩,正如长公主猜测的那般,现在皇太后病危,什么魑魅魍魉、什么牛鬼蛇神都跳了出来,如果这时萧南熊了、退缩了,那真等皇太后薨了,她更要被人踩到脚底下了。

“那正好,我也许久不见平安了,到时候,我们表姐妹好好叙叙。”

萧南心里戒备,但表面上仍是很随意。

玉簪正欲再劝,忽见铁娘子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婢子见过夫人!”

铁娘子躬身行礼,而后回道:“夫人,东巷的大娘子和苏娘子求见。”

萧南一怔,东巷的大娘子?崔嗣伯续娶的娘子苏氏?

她来做什么?

还有那个苏娘子又是谁?

联想到她与苏氏一起前来,萧南忍不住推测,难道这个苏娘子也是苏皇后的族人?

不过,不管苏娘子是谁,有苏氏相陪,萧南就不好推辞不见。

虽然崔清父子被崔泽踢出了崔家大宅,但名义上终究是至亲的兄弟,而且,老相公去后,崔家正式分家,崔清便分到了一栋距离崔家不远的宅院,同在崔曲,因在荣寿堂的东侧,所以老宅这边的人便称呼崔清一家为‘东巷那边’。

既是亲人,又是邻居,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苏氏又轻易不上门,萧南还真不好把人拒之门外。

“请她们进来吧。”

萧南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衫,唔,虽沾了些许尘土,但并不影响用来待客。

不多会儿,铁娘子引着两个年轻的妇人走了进来。

萧南跽坐在葳蕤院的堂屋里,看到人进来了,起身相迎,笑着说道:“堂嫂亲至,我未能亲迎,真是失礼了!”

苏氏只见过萧南几面,这会儿见她笑脸相迎,她也回以笑语盈盈,轻声道:“瞧弟妹说的,咱们都是真心骨肉,哪里有这么多的虚礼。早就想来看看你,只是前些日子琐事太多,竟腾不出时间。对了,几个孩子可还好?四胞胎呢,若是醒着,不如抱出来给咱们开开眼!”

一番话说得很是亲切,如果是不知情的外人瞧了,定会觉得这是两个感情亲厚的妯娌在寒暄,谁能想到,这对‘妯娌’统共见了几面,两人单独说的话不足十句?!

过去,萧南还曾腹诽过‘崔嗣伯没有老婆福’,但现在看来,她要收回前言了。虽然崔嗣伯的前任老婆南平有些不靠谱,但面前这位苏氏却是极靠谱的,甚至可以用能干来形容。

尤其是听了苏氏与苏娘子的关系后,萧南更加确认了这一点——苏氏非常能干,且善于交际。

因为,苏氏和苏娘子的夫君除了同姓外,丁点儿关系都没有,但硬是凭‘既是同姓,没准儿八百年前是一家’的说辞,苏氏跟苏娘子搭上了关系,又在她的精心经营下,两人好得跟亲姐妹一样。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要问了,苏娘子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号称皇后族妹的苏氏要这般巴结她?

原因很简单,因为苏娘子的夫君有个好爹,苏大郎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当世名将苏定方,备受先帝和当今的宠信。

要知道,大唐人才济济、名将如云,但苏定方却还能在一干开国老将中脱颖而出,足见其能力。

还有一点,现如今正处新旧交替的时代,那些老将们也渐渐老去、陨落,如今还能跨上战马、驰骋疆场的名将少之又少,而苏定方便是其中一人。

是以,苏家在权贵多如狗的京城,依然有一席之地,而苏娘子作为苏家的宗妇,不管是哪家贵妇举行宴集,她都能拿到一张请柬。

在以往的几次宴会上,萧南曾见过苏娘子,不过关系一般,顶多算是点头之交。

如今,苏娘子却跟着苏氏来崔家,这让萧南着实有些纳闷。

许是常年在将门生活,苏娘子也养成了爽利的性格,宾主寒暄完毕,纷纷落座后,她便又起身郑重的跟萧南行了个礼,道:“妾身谢过齐国夫人,若不是您的学生和护卫相救,妾身的四郎便——”

说着,苏娘子眼圈有些发红,最后竟哽咽难言。

如此一来,萧南更纳闷了,话说她的学生和护卫做了什么?竟让苏娘子这般感念?

忽然,萧南脑中灵光一闪,她脱口而出道:“难道昨日被抓的那些拐子——”

苏娘子连连点头,带着鼻音道:“也是我家四郎顽皮,听说西市来了个演百戏的,非要去看热闹,因他个头小,边让家里的仆役驮着,没想到…”

因那演百戏的技艺确实高超,不止苏家小四郎看住了,就连驮着他的仆役也入了迷,一个没留神,拐子趁虚而入,直接将人顺到了自己的脖颈上。

偏小四郎看得入神,胯下的人换了也没注意,待百戏演完了,人群散了,仆役才发现脖子上的小主人不见了。

当时得了消息,苏娘子直接昏了过去,小四郎是她的幼子,今年才五岁呀,就这样被拐子拐了去,依着对拐子的了解,苏娘子自知,就算自家派出所有的部曲去寻找,恐怕也很难把孩子找回来了。

而被拐子拐去的孩子有怎样的下场,苏娘子更是亲眼见过,一下子,她觉得她的心都要被摘走了…

PS:补昨天滴,某萨要码字,所以不能砍手,所以昨天一整天某萨都在SHOPPING,买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好后悔呀有木有?!

第263章 动了

原以为今生再难看到自己的孩子,原以为她的小四郎要被黑心肝的拐子弄残、弄伤去做乞丐,原以为…

苏娘子虚弱的倒在榻上,满脑子都是可爱的小儿子被人伤害的惨景,不想,就在她绝望得几近疯癫的当儿,外头传来消息,说是那拐子不长眼,竟然又去绑积微学院的学生,结果被人家拿下不说,还被积微学院的护卫杀进老巢,一举端了那个隐藏在京中的贼窝子,并解救了十几个来不及送出京的男女幼童。[ ]

其中,便有苏家的小四郎。

抱着惊魂未定的儿子,苏娘子哭得肝肠寸断,相较于几天前的绝望,这次的痛哭却是喜极而泣。

一家人围着小四郎问长问短,足足忙活了一天。

直到今日下午,兴奋了一天一夜的苏家人才想起,依礼他们该去谢谢恩人。

虽然萧南没有亲自参与,但是整件事,若是没有余小郎以及学院学生的搅合,那些拐子也就顺利的把孩子们弄出京城了。而且,破门而入、积极救人的不是京兆府的差役,而是人家学院的护卫。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齐国夫人确实是苏家的恩人。

偏苏家与崔家一武一文基本上没什么交集,苏娘子与萧南也只是见了面打个招呼的关系,所以实不好贸贸然就跑上门。

这时,苏娘子便想起了苏氏,于是她忙带上给萧南准备的礼物去崔嗣伯家,跟苏氏把情况一说,苏氏很积极的表示愿意帮忙。苏氏的目标也很明确,一来是卖苏家一个好,二来也是借机与荣寿堂拉近关系。

崔清与崔家的恩怨,苏氏虽不知道详情,但她聪明伶俐,根据自己未嫁前听到的京城八卦,以及嫁入崔家后打听到的信息。她大概也猜出了七八分。

好吧,虽然崔清于崔家来说是个‘叛徒’、‘不肖子’,但他终归是崔家的儿孙,且那些事的相关当事人除了崔清,基本上都故去了,再深的怨恨也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淡去。

而崔嗣伯和他的儿孙们的身上却始终流着双相崔家的血,血脉却是不会因时间而割断。

所以,苏氏相信。只要他们做足姿态,让老宅三堂知道他们的心意,两边的恩怨终有化解的一日。

今日苏氏便是来表示善意来着,而且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萧南对她很和气,并没有因为两家的恩怨而冷漠以待。

唔,这是个好的开端,向来懂得抓住机会的苏氏但那个人不会放过。

她见苏娘子哽咽难言,赶紧帮忙插嘴道:“弟妹,你是不知道呀,当初苏娘子知道宝贝儿子被那该死的拐子拐走后,心疼得几欲死过去,幸好你们学院的护卫找到那贼窝子。救下苏家小四郎…”

原来如此!

萧南一脸恍然,之前她听玉簪回禀的时候,只顾着惊讶了,却忽视了一些具体的细节。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玉簪好像说过,学院的护卫抄了拐子的老巢,且救出了十几个被拐走的幼童。

萧南没想到。苏家的孩子竟然也在其中。

苏氏一边说着,苏娘子一边用力点头,最后终于控制住情绪,又福了一礼,道:“妾身多谢夫人的救命之恩,呜呜,您的学生和护卫救了四郎,更是救了妾身的性命呀。”

见苏娘子如此虔诚的致谢。萧南忙起身搀扶,扶着她的胳膊,笑道:“苏娘子太客气了,救人的是学院的学生和护卫们,我可不能冒领功劳。再说了,护卫们能找到贼窝子。那也是运气,更是你家小郎君的福运厚泽。要不然,那拐子拐了那么多人,怎么就遇到苏小郎君的时候就被抓住了呢?”

一番话说得,苏娘子破涕为笑,忙说‘夫人玩笑了’。

萧南却继续道:“可不是玩笑呢,我听下头的人说,本来这些拐子前一日就该把拐来的孩子们送走,可不知为何,偏偏耽搁了…由此可见,就是老天爷也在庇护着贵府小郎君呢。”

虽然明知萧南说的是客套话,可没有哪个母亲不喜欢人说自家孩子有福气。

而且细想一下,萧南的这些话也确实有几分道理呢。

苏娘子看向萧南的时候,也就愈发觉得和善、愈发想亲近。

其实萧南也确实想亲近苏娘子,进而与苏家拉近关系,她可没忽略了苏定方的名将身份。如今贺鲁蠢蠢欲动,大唐与西突厥之间迟早要有一战。

萧南掰着手指数了数,大唐若是想平定西突厥,能领兵打仗的也就那么几人,苏定方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崔幼伯在鄯州,虽距离边境线远了些,但那边一旦起了战事,他那里可定要受冲击,若是能与领兵的将帅打好关系,对崔幼伯也便利许多。

于是乎,萧南和苏娘子两边都有意交好,中间又有苏氏插科打诨的调节气氛,一场谈话进行的异常顺利。

待苏娘子告辞的时候,她与萧南已经很熟稔的互称对方小字了。

“乔木,明天你也要参加韦家的赏梅宴?”

苏娘子挽着萧南的胳膊,低声说道:“我可是听说,平安公主也要去的。”当年襄城郡主与平安郡主的马球赛可是满京城皆知的重量级八卦呀。

萧南微微一笑,道:“京城就这么大,我们早晚会在同一场宴会上遇到。再说了,我和平安终究是表姐妹,总这么冷着也不好。”

苏娘子挑挑眉,顺着萧南的话说道:“你这话也有道理…明日咱们在韦家见!”

她的言下之意很明白,是让萧南放心,明天她也去,万一平安要为难萧南,她会帮忙缓和一二的。

萧南闻言,唇边的笑纹加深,用力点头道:“好呀,明天咱们再见!”

送走了苏氏和苏娘子,萧南回到堂屋,先静静的坐了一会儿。

玉簪走了进来,低声回道:“夫人,已经把飞钱送去学院了。对了,苏娘子带来的谢礼怎么安置?”

萧南斜倚在隐囊上,伸手揉了揉眉心,无所谓的说道:“命人收拾了,登记下来,然后直接收到大库房里就好。”

玉簪见萧南满脸疲惫,忙走上前来,跪坐在她身侧,轻轻帮她揉捏着肩颈。

玉簪的手艺很好,力道也拿捏的刚刚好,萧南舒服的眯上了眼睛。

此时,铁娘子又走了进来,见萧南闭着眼睛,不知她是不是睡着了,不敢惊动,只去看玉簪,用夸张的嘴型问道:“夫人睡了?”

玉簪还没回话,萧南已经扬声问道:“可是铁娘子?有什么事儿?”

铁娘子忙躬身行了一礼,“夫人,外头又有人递拜帖,自称是平康坊曲家,说是学院的护卫救了他们家的孩子,曲家娘子向来亲自跟夫人道谢!”

萧南睁开眼睛,平康坊曲家?又是谁?她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扭头去看玉簪,玉簪思忖片刻,忙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