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王锦瑜一旁的椅子上,王绮芳静静的想了想,反复咀嚼了下父亲的来信,发现这封信里根本就没有提及她的亲事。难道,哥哥的信还没有到清苑?

“唔,现在可能已经知道了”

王锦瑜看了看最后的落款和日期,缓缓的说道,“我估计父亲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没有收到我的信,但现在嘛,距离发信已经有七八天,父亲应该已经收到了。”

说着,王锦瑜把信折好放回信封里,他敲了敲桌面,道,“唔,父亲说的也有道理,你是该带着孩子会清苑住几天。”

“带着孩子?”不知怎的,王绮芳觉得王名川的这句话很不对劲,其他的话什么都没有交代,独独说了这么一句,仿佛特意叮嘱一般。

如果说,王绮芳跟父亲的感情很好,父亲也很疼爱元娘姐弟几个的话,他在心里特意交代她把孩子带上,这很正常。

可事实不是呀,不是王绮芳夸张,估计父亲连小新哥儿和幼娘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哪里来的亲昵?哪里来的关注?

唔,难道这是郑氏的主意?

一想到这个面善心毒的女人,王绮芳记忆深处的记忆就恨得牙根直痒痒,脑海里更是闪现出一幕幕被郑氏虐待、漠视的场景。

或许,她该回敬回敬这位继母,给本尊出口恶气。另外,母亲留给她的嫁妆,还被她侵吞了不少,其中更有一些首饰是内造的精品,无端让郑氏没了去,岂不可惜?

“哥,我觉得这件事有蹊跷。”王绮芳想了想,正色道,“你想呀,我跟赵天青和离已经三四个月了,来到青州也有一两个月,清苑离着青州并不远,消息早就传了回去。如果父亲真的担心我,想看看孩子,断不会等到现在。尤其是,咱们刚刚跟李家敲定了婚事,父亲就来信了,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赵天青跑去清苑告密的事,王绮芳跟王锦瑜并不知道,但是直觉告诉她,这件事绝没有字面上写的这么简单。

“唔,不好说,”王锦瑜对于自己的这位父亲并没有多少好感,他用手指敲了敲信封,沉吟片刻,道,“清苑肯定是要回的,这样吧,我去跟李靖天商量商量,看看他有没有时间,如果可以的话,让他亲自找了族里的长辈,去清苑提亲。”

依着父亲欺软怕硬的个性,有李靖天这个扎手的人在,或许会收敛些。即使是郑氏,估计也能安分不少

,不会轻易找七娘的麻烦。

“恩恩,哥哥说的有理,有李靖天在,事情会好办许多。”

虽然对李靖天没有多少好感,但这个人在关键的时候还是蛮管用的。

想想那天赵天青被他吓得屁滚尿流的糗样,王绮芳就一阵暗爽。

哥哥说的没错,清苑娘家,她肯定要回,而且还会大张旗鼓、光明正大的回去。回去后,她还会跟郑氏好好‘谈谈’,在她跟郑氏PK的过程中,必须有个强有力的靠山站在她身后支持。

否则,她一个人跑回清苑王家,跟在王家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的郑氏交手,即使她是今上钦封的一品诰命夫人,但人家郑氏还有个继母的身份呢,两个人较量起来,她未必能占到多少优势。

到头来,折腾半天,别说给本尊出气了,不吃亏就是万幸了。

不是她长郑氏的志气,实在那个女人太阴狠狡猾了。

“不过,孩子我就不带着了吧。”王绮芳斟酌了下,慢慢的说,“小丫正跟着孙嬷嬷学针线女红,小新哥儿和小丸子也太小,不易长途劳顿的。再说了,眼瞅着就要冬天了,大冷天的,我不想让孩子们跟着在路上遭罪。”

“这个嘛…”王锦瑜揉着下巴想了想,最后点点头,道,“也好,你这岛上也算安全,孩子们留下来倒也不是不行。行,你收拾下,我这就去跟李靖天通通气儿”

“恩,哥哥慢走”

目送王锦瑜离开后,王绮芳也开始动手整理起来。

王锦瑜猜得没错,现在王家上下已经知道了王绮芳跟李靖天定亲的事。

不过,这个消息不是从王锦瑜的来信得知的,而是赵天青跟郑姨娘亲口告诉王氏夫妇的。

清苑王家,中院正房。

“姑妈,这是新下来的苹果,您尝尝”

郑姨娘从丫鬟手里接过一盘切好的苹果,亲手拿银签子插起一小块儿递给王太太,柔声说道。

“恩,好。”郑氏没有动手,就着郑姨娘的手,轻轻咬了一小口儿,点点头,夸道,“不错,味道蛮好。三娘呀,我果然没有看错你,这才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你就成了赵天青的贤内助,不错,你做得真不错”

郑氏一边说着,一边悠闲的依在迎枕上,眉眼间满是慈爱的看向郑姨娘,不住的赞许道。

这才是她们郑家的小娘子嘛,哪像那个没用的紫苏,去了京城后,也只混了个通房丫头,虽然也得意了两三年,可身份还是太差了些。

还是三娘子聪慧,短短一年的时间,便成了赵天青的二房,而且是主持中馈的二房。

唔,如今三娘子如愿攀上了赵家,又把王七娘那个小贱人踢下二少奶奶的宝座,日后她们郑家以及她的儿女们,也就能和赵家好生

合作一把咯。

“哎呀,这也是姑妈调教得好,如果没有姑**悉心教导,哪有三娘的今天呀。”

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倒也是实情,毕竟自己能嫁入赵家,很大意义上是郑氏促成的。

否则,郑家未出嫁的小娘子那么多,长得比她漂亮的,才学比她高的,更是不在少数,可偏偏就她嫁到了京城赵家,这其间,若没有郑氏提供的良机,饶是她再精明能干也是白搭呀。

“呵呵,这也是你肯努力,”郑氏见郑三娘还算守本分,便微微笑了笑,接着想到刚才郑三娘提到的事儿,沉声问道,“对了,你刚才说王七娘跟平州李家搭上关系了?”

“恩,我也是听二少爷说的,他说,侠客盟的李盟主亲口告诉他,王七娘的舅父李大老爷做主,将王七娘许配给了李盟主,双方已经交换了信物,待李盟主回禀了家中长辈后,便会由李盟主的父亲来提亲呢。”

“哼,好个没规矩的丫头,”听了这话,郑氏冷哼一记,不屑的说道,“家里有父有母,却私自定终身,简直就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呀。”

“姑妈,您别生气,”郑三娘见郑氏仿佛动了怒,忙欠身劝慰着。

“就是,母亲,您可别为了些无关紧要的人气坏了身子呀。”

说话的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娘子,面容姣好,体型微胖,只见她梳着双丫髻,每个髻上各簪着一朵粉色的绢花,身上穿着粉蓝色的广袖襦衣,下面陪着一条杏红色高腰齐胸长裙,腰间带着双蝶玉佩,随着她轻盈的脚步叮当作响。

“这是九娘子吧,许久不见,变得愈加漂亮了,表姐一时都认不出了呢。”

郑姨娘一看来人是郑氏的亲生女儿,王家姐妹中排行第九的王玖芳,忙站起来,拉住她的手,亲昵的说道。

“小妹王玖芳,见过表姐,表姐安好”

王玖芳接到母亲的暗示后,脸上绽出一抹笑,亲热中带着几分疏离,欠身向郑姨娘施礼道。

“呵呵,表妹太客气了”

郑姨娘似乎没有察觉到王玖芳的刻意疏离,依然亲昵的拉着她的手,一起坐在临窗大炕上。

“母亲,刚才您好像提到王绮芳了吧,怎么,她又闹什么笑话了?”

借着抬手整理发鬓的当儿,王玖芳把手抽了出来,转身对郑氏说道。

“唉,她呀,跟赵二少爷和离了,真是个不省心的,”

郑氏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用恨铁不成钢的口吻说道,“三娘,你说说,像赵家这等人家,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婆家呀,她说不要就不要了,真是白瞎了我的一片真心呀”

想当年,若不是自己的女儿太小,她才不会把王绮芳嫁过去咧。

不过,现在看看她的九娘也长大了,该

找婆家了,偏赵天青已经将苏氏扶正了,要不然,九娘嫁到赵家倒也不坏呢。

不行不行,她的九娘可是王家的嫡女,怎么能给人当继室。

等等,那个李靖天好像没有成亲吧?

想到这里,郑氏眼底一亮,心里顿时有了主意。

桃花岛上,王绮芳简单收拾了些行李,将儿子女儿妥善安置好,这才带上赵嬷嬷和两个丫头,做宝船离开了海岛。

“七娘,咱们就带这么几件东西,是不是太寒酸了呀?”

看着简陋的行李,赵嬷嬷紧着眉头,说道。

“呵呵,我只是回去看看父亲母亲,又不是打算衣锦还乡,没必要弄太华丽的东西”

王绮芳看着渐行渐近的青州码头,眼中闪过一抹算计。

第138章 解说王家

王绮芳这次去清苑,几乎可以说是轻装简行,行李带的简陋,身边随行的人也不多。除了赵嬷嬷,她只带了紫苑和清雨两个人。

本来呢,龙凤胎的抓周宴结束后,赵嬷嬷准备跟着儿子儿媳回京城。

可一听到清苑王家来信了,王老爷命令七娘尽快回娘家,赵嬷嬷当下决定,她暂时不回京城了,她要跟着七娘回王家。

当时,她是这么跟自己的儿子儿媳说的:

“王太太的秉性你们也知道,向来最是阴狠毒辣。再加上她二十多年的经营,王家早就成了她的天下,上上下下也都是她的心腹,就是老爷也要让她三分呢。

如今老爷巴巴儿的把七娘叫了回去,肯定是那个毒妇的主意。七娘现在虽然也性子变强了,可本心依然是善良的,而那个毒妇又是最会做戏装巧的人,万一七娘一时不察被她算计了去,我还哪有脸去见太太呀”

赵二郎夫妇听了老娘的话,一想也是这个道理,王绮芳可不能被欺负了去呀。别的先不说,他们一家子可都依靠着夫人过日子咧,一旦夫人有什么不妥,他们在京里也不会好过滴。

所以,赵二郎便亲自陪着赵嬷嬷去见了王绮芳,母子两个苦口婆心的好一番劝说,才让王绮芳同意带着赵嬷嬷回清苑。

事后,王绮芳想过了,其实带着赵嬷嬷也好。

一来呢,她是半路来的,脑子里对于娘家的记忆很是零星散碎,有很多人她心里甚至没有半点儿印象。万一遇到什么事儿什么人她不知道不清楚,言语之间漏了底,引起郑氏的怀疑,那就糟糕了。

二来嘛,她既然想和郑氏较量较量,身边没有个可用的人也不行呀。别的不说,单说王家上上下下的关系,若没有一个相熟的人指点,王绮芳想处理也找不到下手点呀。

有了赵嬷嬷就不同了,她老人家在王家待了小半辈子,对这个家族里的主子奴才,以及方方面面的关系纠葛知道的一清二楚,没准儿她还能通过赵嬷嬷寻找到可以利用的人呢。

“七娘,咱们怎么坐这辆马车呀?”

虽然王绮芳说此次回王家不是为了衣锦还乡,不想弄得太过招摇。但是也没有必要弄得这般寒酸呀,放着宽敞舒适的马车不坐,偏用了辆也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弄来的破马车,这么硬的座位,摇摇晃晃的车架,若是坐上一路,身子骨都要被摇散架了呀。

赵嬷嬷觉得自己倒没什么,她是个下人,苦惯了的人,受些罪也没什么。

但七娘不同呀,她可是堂堂一品夫人,怎么回趟娘家还要如此的委屈自己?

“呵呵,这辆马车好呀,不引人注目嘛”

王绮芳拿了个厚厚的垫子塞到赵嬷嬷的背后,道,“只是,连累嬷嬷跟着我受苦了”

“哎呀,我有啥受苦不受苦的,我是心疼你呢,”赵嬷嬷从身后把垫子抽出来,转手要塞给王绮芳,佯怒道,“知道你不想让郑氏知道你目前的家产有多少,想低调着回家,可再怎么伪装,也不能让自己受罪呀。”

“嬷嬷,放心,我心里有数,”王绮芳见赵嬷嬷眼底满是心疼,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暖流,这就是赵嬷嬷,即使不跟在她身边,也会处处为她着想。

把垫子重新塞回赵嬷嬷身后,王绮芳压住她要挣扎的双臂,道,“嬷嬷,你上了年纪,还是垫得厚些舒服…别让我心里难受,好不好?”

“唉,好吧”

见王绮芳这么坚持,赵嬷嬷只好放弃了退让,反手将她的手握住,道,“七娘呀,我知道你是个心软的人,只是那郑氏,你可一定要小心呀,千万不能被她的花言巧语骗了去。”

“恩,我明白,”王绮芳点点头,说起来,她还真没有亲眼见过这位王太太,不过残存的记忆里,本尊对这位继母可是又恨又怕。她低头想了想,问道,“嬷嬷,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过家了,也不知道家里是个什么情况,不如你给我讲讲呀。省得我回去了,被人三言两语瞒了去,办下错事,可就不好了”

“恩恩,七娘你就是不主动问,嬷嬷也要给你好好说道说道。想当初,你小时候就不喜欢往正院跑,对家里的那些人也不怎么熟悉,老太太和几位姑奶奶跟你也不亲近,以至于后来你嫁人的时候,吃了郑氏那么大的亏,王家这么多人却没有一个愿意帮你出头,唉,这都是教训呀,”赵嬷嬷轻轻拍了拍王绮芳的手,双眼中满是回忆的苦涩。

“嬷嬷说的没错,同样的错误,我绝不会犯第二次,”王绮芳点点头,这趟她是来报仇出气的,另外还要把母亲的嫁妆要回来,这其中只靠她一个人的力量肯定办不成,唔,必须借用王家的人才行。

想到这里,她抬起头,迎上赵嬷嬷的目光,问道:“对了,嬷嬷,家里大概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人跟郑氏不对付呢?这些您都要告诉我”

“好好好,我都告诉你。呵呵,别看嬷嬷跟着你离开王家七八年,但是府里的老关系都还在,时不时的那些老姐妹也会给我带个信儿什么的,所以呀,对王家各房头主子们的事,嬷嬷清楚得很。”

赵嬷嬷一听这话,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她拉过王绮芳的手,两个人亲昵的凑在一起,小声的说起了悄悄话。

破旧的马车吱嘎吱嘎的想着,外面清风赶着马车,紫苑坐在一旁守着,一边看着前面的路况,一边集中精神听着后车厢的动静,一旦主人又什么吩咐,她可以立即应声伺候。

“…你祖父这一支是现任族长的亲弟弟,说起来也算是清苑王家的嫡系二房,”赵嬷嬷轻轻摩挲着王绮芳枕在自己膝盖上的头,将王家的家族故事细细的跟王绮芳讲来,“你祖母王老太太出身安平崔氏,是博陵崔家的分支,她嫁给你祖父后,一共生了两子三女,你父亲王名川是长子…除了老太太生的两个嫡子外,王老太爷的侧室柳氏还生了庶次子王名山。”

“哦,也就是说,我还有两个叔叔?对了,嬷嬷,我记得王家好像一直都没有分家吧,那么两个叔叔现在也都住在祖宅里?”

王绮芳听到这里,仿佛想起了什么,睁开眼睛问道。

“是呀,王家有祖训,高堂在不得分家。”赵嬷嬷点点头,继续说道,“老太爷虽然去了,但老太太还在,所以王家一直都没有分家。二老爷和三老爷都住在王家的老宅里。”

“唔,我记得二叔娶妻李氏,三叔娶妻郑氏,两位婶娘好不好相处?”

其实,王绮芳更想知道的是,这两位婶娘的秉性如何,是不是跟郑氏交好。

“呵呵,两位婶娘你就见了两三次,难得你还记得,”赵嬷嬷笑了笑,拍了拍王绮芳宽宽的额头,继续说道,“因为二老爷是庶子,老太太看他很不喜欢,于是连带着也不怎么看重二太太李氏,偏李氏是个识趣儿的人,知道自己不得老太太的欢喜,也不去上赶着讨没趣,转头去笼络你的继母郑氏。”

赵嬷嬷的意思很明白,二婶娘李氏跟郑氏交情颇为深厚。

“至于三老爷王名江呢,因为是嫡幼子,老太太最为疼爱,他的亲事也颇费了老太太的一番心思,竟然求娶到了荥阳郑氏嫡系的小娘子,也就是你的三婶娘郑氏。别看同为郑氏女,她跟大太太郑氏可不是一个等级的,一个是嫡系分支子孙,一个是旁系分支子孙,地位和声望也决不能相提并论呢。”

“唔,若是按嬷嬷的说法,那三婶娘应该看不起郑氏吧。”

“七娘真聪明,一猜即中。没错,三太太向来跟大太太不对付,两个人共同主持王家的中馈,却很少有私下的往来呢。”

王绮芳对赵嬷嬷的夸奖并不怎么在意,这算不得什么,想想也知道,出身高,夫婿又是公婆宠爱的嫡幼子,三婶娘确实有高傲的本钱呢。再加上大太太郑氏也不是省事的主儿,两个郑氏女凑在一起,能和平相处才怪呢。

不过,赵嬷嬷的一句话引起了王绮芳的注意,“等等,嬷嬷,你说她们两个一起主持王家的中馈?王家的内院,她们两个人做主?”

“可不是嘛,本来呢,是大太太管家,可是三太太进门后,无意间发现厨房的管事作假帐贪污银子,一个状子告到了老太太跟前,老太太核实后很是生气,一怒之下便把家里所有司房的账务查了个遍,结果…呵呵,自那以后,老太太做主,大太太管钱,但三太太负责记账,两个人一起管家”

“好一个‘无意间’呀,看来这位三婶娘果然是个厉害人物。刚进门就想办法查到郑氏‘管家无能’的证据,三两下便分了郑氏的权,不简单呀”

王绮芳闻言,双眼倏地一亮,心里则暗自说道,唔,或许,这位三婶娘是个不错的对象,她回去后,要好好跟她结交结交。

第139章 粉墨登场

清苑距离青州并不远,马车吱吱嘎嘎的在官道上行驶了三天,第四天午后便进入了清苑县城。

“…王家在清苑的子弟非常多,所以,清苑也有‘王半城’之称,这个别号虽然夸张了些,但也不是没有根据,在县城里几乎有一半的人,要么是王氏子孙,要么就是跟王氏有姻亲关系的人家。”

看着车窗外闪过的店铺和路人,赵嬷嬷带着几分怀念的说道。

“恩,我看街上的店铺也大多挂着‘王记’在招牌,想必家族里经常的人不在少数吧。”

王绮芳也顺着赵嬷嬷的目光看了过去,发现路边的很多店铺都挂着‘王记’‘王氏’的幌子,但看标志又不尽相同,应该不像是一家人,便猜测的问道。

“你说的没错,王家的子弟众多,但为官的并不多。要知道太原王氏的招牌虽然响亮,可清苑王家只是王氏的小小分支,能分得一个家族推荐的名额就已经是家主照顾了。更多的王氏子弟,文不成武不就的,也只好经商了。”

赵嬷嬷说道这里,仿佛想起了什么事,她收回目光,淡淡的说,“说起来,王氏子弟经商者众多,也使得族长对儒商业协会分外看重,曾经多次提出要跟赵家联姻。只是那时王家嫡女中适龄的女子并不多,除了你还有二老爷家的五娘子和族长家的几个小娘子。但五娘子是庶子的嫡女,出身上还是比你低,再加上其他几位小娘子的外家也没有海城李家显赫,所以这才选中了你。”

“哦?还有这么个缘故,”王绮芳第一次听闻自己嫁给赵天青的原因,她真是没想到,当年想嫁给赵天青的人还大有人在,听嬷嬷这意思,若不是自己的血统更加纯正,这门亲事还落不到她的头上呢。

不过,提起这个,王绮芳还真想起一件事,她扭过头问向赵嬷嬷,“对了,嬷嬷,我记得我还有个妹妹吧,郑氏生的九娘。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她好像比我小十岁,今年刚好十五吧。”

“呵呵,是呀,七娘的记性真好,你当年出嫁的时候,她才三四岁的模样。”王绮芳都记得的事,赵嬷嬷自然更加清楚,她笑着点点头,道:“听我的那些老姊妹说,这位九娘子是清苑有名的才女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针线女工也分外出色,若不是郑氏一门心思想给她找个显赫的女婿,王家的门槛儿恐怕早就被踏平了呢”

“恩?她还没有许配人家吗?”

要知道在大周,女子一般十二三岁便会定下亲事,待婚礼的各项程序走完,估计十四五岁便会嫁人。

当初王绮芳之所以十七岁了还没有找婆家,完全是郑氏故意遗忘,企图耽搁了王绮芳的年岁,然后找个对王家有助力的人,随便嫁出去呢。

没想到,她这么一耽搁,反而成全了王绮芳嫁给赵天青,白白让她得了个这么好的女婿。

当然,这个是郑氏的想法,一直以来她对这件事都耿耿于怀,认为王绮芳能嫁入儒商业协会赵家,完全是托了她的福呢。

厄,话题有点扯远了,咱们再拉回来。王绮芳十七岁未婚嫁,在当时,已经算是大龄剩女。当然,她不嫁是因为郑氏的故意使坏,可王玖芳十五岁还没有许人,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毕竟,王玖芳跟王绮芳可不同呀,人家可是郑氏宝贝万分的亲生女儿,没道理会被耽搁在家里呀。

“没有,提亲的倒是不少,但郑氏都没有看上”

赵嬷嬷当然也记得当年王绮芳被郑氏耽搁的事儿,如今提及郑氏的女儿及笄了还没有嫁人,难免有些幸灾乐祸,语气间也多了几分鄙夷——哼,还真当自己的女儿是仙女儿呀,左不嫁右不嫁的在家当姑奶奶?

回想起那些老姊妹给她说的故事,赵嬷嬷忍不住冷哼一记,道:“哼,那个郑氏,自己出身不高,又是个继室,偏偏心比天高,口口声声要给她的才女女儿找个文武双全、出身高贵的佳婿呢”

文武双全,还出身高贵?

王绮芳也不知怎的,脑海里竟然浮现出李靖天的身影,更有一个念头一闪而过,只可惜太快了,王绮芳一时没有抓住。

不过,隐隐的,在心底她已经有了些许的印象。

“呵呵,那就恭喜她早日如愿吧。”

对于这些素未谋面的亲人,王绮芳真的没有多少兴趣了解。若不是为了知己知彼,她才没这个闲心刻意打探呢。

“夫人,咱们到了”

马车在街市上行驶了好一会儿,终于停了下来,清雨勒住缰绳,回身敲了敲门板,轻声启禀道。

“好,紫苑,你去门房送信儿,就说我王七娘回来了”

王绮芳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撩起马车窗帘,通过缝隙,悄悄打量着王府的大门。

唔,确实挺气派的,这种气派跟赵家的富丽堂皇不同,而是威严中透着几分优雅,庄重中带着几分贵气,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红漆大门,但王绮芳不得不承认,这种数百年十几代人的气质沉淀,果然不是一般新贵所能比拟的。

还没有站在门前,只是这么远远的看着,就能清楚的感受到那种渗透到骨子里的贵气和氏族大家的底蕴。

“是,夫人”

紫苑忙答应一声,利索的跳下马车,整了整衣衫,来到王府大门前,拿出王绮芳的名帖,朗声报出家门。

远远的,王绮芳看到门房收了名帖,又瞥了眼简陋的马车,这才带着几分怀疑折回了府里。

过了好一会儿,王府大门里涌出几个人,头前领队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只见他穿着靛青色的长袍,先是跟紫苑说了几句,随后才步履沉稳的走到马车旁,微微欠身,问道:

“可是七小姐回来了?小的王顺,见过七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