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涨红了脸不甘示弱,“谁欺负谁那还不一定呢,我家海涛那是虚胖,手上一点力气都没有。”

噗,人群中传出哄笑。

“大哥去赶集,海涛都能跟着搬货,你说他手上没劲儿?”

若梅乖乖被哥哥拉着手,一直抓住妈妈的裤脚,眼睛雾蒙蒙的整个人瑟瑟发抖。此时无声胜有声,她这样反倒更让人心疼。

林建军把她抱在怀里,心里的火气蹭蹭的往上冒,

“大嫂,这么多年了我们和你讲理,没有一次能讲明白的。看来这次也讲不明白,罢了弟弟也不多费口舌,麻烦您快些回去吧。”

说完他做了个请的动作,海峰也有样学样。李桂花脸色阴沉的能滴下水来,“我好歹也是你大嫂,你这怎么说话呢?”

围观的几位年纪大的也开口了,“都别吵了,大家都是亲戚,有话好好说。”

“各位街坊,大家一起住了这些年。大家伙心里都有一杆称,我林建军是什么样的人,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些年我勤快干活养活一家老小,这些都是我应该干的,再苦再累我也不怕。但有唯一一点,我的种不能被人捏扁揉圆的欺负!”

斩钉截铁的一番话下来,林建军的眼眶有些湿润,“大嫂,你疼孩子的心跟我一样。但是养不教父之过,妞妞做错了事我也会说他,对孩子不能一味的宠溺。今个儿大家伙来着,是看我要养牛帮一把,你们的好意我很感激。”

说到这,有会接话的人自觉开口了,“行了时候不早了,咱们还是回去吃饭吧。”

崔荷也灵性的进屋,拿出早就买好的糖,“拿回去带给孩子吃。”

分到每个街坊手里一把,最后她递给大嫂。拿人手短,大家更是帮他们说话。林建军也从兜里掏出五十块钱。

“大嫂,麻烦你回去给娘多买点好吃的,就当我的一番心意。”

最后这钱,让众人心里的天平彻底向若梅一家倾斜。

五十块钱在现在算个不小的数目,看着纷纷点头的街坊,若梅也彻底放心了,父母做事从来都面面俱到。

李桂花贪婪的看着那钱,好悬没直接抢过来揣进怀里。

“这…”

刚想说两句客气话,一直被她压制在身后的海涛探出头来,做了他妈想做的事,“我来交给奶奶。”

群众们的动作慢了一拍,心里对海涛的印象上升为粗鲁+野蛮。若梅坐在爸爸胳膊上,抱着她的脖子,看着站在一边露出渴望的林海滨和林若丽,嘴角向上抿起,多么熟悉的兄妹三人,放大点的话简直如前世一样。

送走了众人,崔荷忙活着进屋去做饭,林建军腿上抱着若梅,坐在沙发上同对面的两人说话。

“麻烦师傅专程来一趟。”

来人是个蒙古汉子,汉话说得磕磕绊绊,听到这话脸色微红、搓着手,“不——麻烦。”

“我家妞妞不喜欢闻烟味,咱们先别抽烟了,师傅请喝茶。”

“好了,你们俩别客套了。建军,这是巴文斌老家农场里的牧民苏勒。老巴觉得你们刚开始,肯定有许多地方不懂,就让他来了一趟。”

“这,真是麻烦巴文斌了。”

林建军边说着,边拿出那一千块钱递给他。李明举皱起眉,“给这么多做什么,巴文斌可不是黑心老板。”

看着还回来的五百,他连忙推回去。

“我也不能让他吃亏。”

“那小子你还不知道,打小就不会吃亏。咱们兄弟中,就他做生意,而且还越做越大。”

李明举向来说一不二,深知他性格的林建军,识趣的收回了手。好汉不提当年勇,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他现在的确是缺钱,别人肯雪中送炭,他只能心怀感激,以后再找机会报答。

吃完丰盛的中饭,崔荷把兄妹俩的房间收拾出来,两张一米的小床和在一起,换上新的床单给苏勒住。他们俩则是先回正房,跟父母一起睡在大床上。

“这怎么使得,我随便有个住的地方就可以。”

苏勒越是憨厚客气,一家人越觉得不能亏待了他,崔荷拿出家里最新的棉被给他换上。蒙古汉子心存感激,教起来格外认真,几乎是倾囊相授。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是真诚。一个月后,林建军已经基本掌握了养奶牛和挤牛奶的技术,回乡的李明举也忙完了事,今日要带苏勒一起走了。

“苏勒叔叔,等我长大了,就带着妹妹去看你。”

海峰手里拿着苏勒给做的小弓箭,勾住他的手说道,若梅连连点头。两世为人,她厌倦了勾心斗角的日子,现在她很喜欢这种朴实无华的人。

“妞妞和海峰就不想李叔叔?”

看着生气的李明举,即使知道他是假装的,但若梅还是很给面子的,上前抓住他的衣角,“等哥哥长大了,我们一起去看李叔叔和苏勒叔叔。”

“妹妹要来我家么?”

若梅对着一脸欣喜又带点渴望的李浩辰点点头,“恩,等我长大了就去。”

“那一言为定,我们拉钩!”

勾出小拇指,两只白白的带坑的小手勾在一起,“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林海峰也拿着他的小弓箭,过来搂住李浩辰的肩膀,“到时候我们再一起玩。”

看着这样的小辈,林建军和李明举想起了他们当年,小时候也是如此,勾肩搭背的在大院里面横行,偶尔一起去爬树掏鸟洞。

那时候的日子,是多么的美好。可惜时代和政府的需要,让一对好兄弟不得不分开。越是这样的人,越是会珍惜过去的情谊。现在看这当年的友谊,在小辈身上有了延续,两人心中的欣慰,是那种没体会过的人不会懂得。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二章

因为李明举出面,所以巴文斌给的这头奶牛,是他们家牧场里最优质的那种。送来的时候,奶牛正处于泌乳期。

秋季收完庄稼后,刚好进入农闲时期。林建军每日都出去打草,回来喂牛,加上有专业的指导,很快奶牛就顺利地产下了奶。

崔荷烧起火,添水把牛奶煮沸,一锅牛奶出来后,被分装在玻璃小瓶中。林建军推出大金鹿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铁皮箱子,里面垫着厚厚的一层棉被。

“妞妞跟爸爸一起去?”

若梅摇摇头,却听到妈妈说,“孩子爸带妞妞一起去吧,给她买件衣服。”

看着全家人还带补丁的衣服,若梅打定了主意,“买新衣服,我去!”

看着闺女欢喜,林建军也高兴起来。把她抱在横梁上,爷俩辞别了拉着妈妈和哥哥,骑车往县城里去。

“建军又去城里啊。”

“哎,婶子吃饭了。”

“吃了,看你现在也好起来了,可是我家大柱。”

若梅巴住爸爸的胳膊,村里人都对他们家养牛的事很好奇。开始赵学泉还上门劝过,怕他们赔了钱什么的。但自从第一箱牛奶卖出去后,听着那价格,大家又都眼红了。

“大柱兄弟那么踏实,婶子福气还在后头呢…”

农妇脸上笑开了花,但嘴里的话未停,“建军家的奶牛是哪里买的?”

“托人从城里弄得,婶子我还赶时间,下次再说。”

“哎,”

“奶奶再见。”

孩子开口了,农妇总算放行。自行车启动后,若梅长舒一口气。

“妞妞怎么了?”

“好烦啊…”

林建军单手摸了摸女儿的头顶,“妞妞要尊敬长辈,见到了要叫人家。”

若梅重重的点点头,“爸爸,我知道啦。”

若梅家所在的农村离县城并不远,所以即便是骑自行车,半个小时也到了。牛奶这种东西,其实并不好卖,毕竟现在大家都不识货。

但当时李明举在这,作为京城来的人,县城里的领导怎么也客气。他带着李浩辰去拜访县委书记家时,李浩辰手里就抱着一瓶牛奶。说话间,他也就顺带提了一下牛奶这种东西。无论什么年代,当官的都不缺钱。

听说是京城里的新风尚,所以林家的牛奶一推出,县委书记就给儿子订了一份。一把手都订了,其它机关干部就有样学样,也买来尝了尝。

这一尝,孩子们就喜欢上了这种甜甜的味道。这年代刚开始流行独生子女,孩子只有一个,自然是全家人心中的宝。机关上的双职工家庭,每个月也不差这几十块钱。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咱家的孩子也不能缺了,所以林家牛奶的销量那不是一般的好。

现在林建军带着若梅穿梭在县城里,上楼下楼挨家挨户的送着牛奶。那些爷爷奶奶辈的人,看到送奶的小林带了个讨喜的小丫头来,纷纷逗着她玩儿。

若梅也嘴甜,爷爷奶奶的叫着。虽然身上带补丁的绿花褂子很破旧,但白白净净的小脸,精致的五官,让她的魅力丝毫不减。一上午牛奶送下来,若梅口袋里塞满了各种糖果。

“我孙女今年上小学了,旧衣服穿不上,小林拿去给你闺女穿吧。”

几户有孙女的人家,甚至想把旧衣服送给若梅。林建军赶紧拒绝,“这怎么行,嫂子您可别这样。”

若梅也背着手,“爸爸妈妈说,不可以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虽是如此,但有个石奶奶特别坚决,林建军也只好收下了,不过临走前他把多余的几瓶牛奶全都留下了。

一上午牛奶卖下来,林建军兜里多了二十块钱。自从养奶牛以来,两个月的时间,家里还清了借舅舅家的钱,还多了几百块的余钱。尝到了甜头的夫妻俩越来越有干劲儿了,俩人也不是不舍得花钱的人。

所以林建军带若梅去了城中心的百货大楼,这时候的服务员还是铁饭碗,服务也热情周到。不过这只是大多数,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给哥哥买了个时兴的背带裤,父女俩往女装那边走去。这时候因为春晚,全中国都流行红色的上衣。

“爸爸,给妈妈买那件。”

若梅话音刚落,旁边坐着的售货员发出一声嗤笑,见她要走过去摸,她终于出声了,

“可别摸脏了。”

“爸爸,不可以摸么?”

林建军也注意到了服务员那鄙视的眼神,他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上前抱起女儿,“妞妞,咱们去别处看看。”

若梅指着那件红色的针织开衫毛衣,衣领处和袖口处织着点白色的花纹,在一大堆土里土气的衣服中,显得别树一帜。

“可这件最好看,爸爸,妈妈穿上一定好看。”

林建军看着沉思着,似乎在想着,崔荷穿上会是什么样子。若梅看着售货员得意洋洋的样子,心里气不打一处来。

“你给我们拿过来看看。”

售货员不情不愿的拿了过来,却吊高不让若梅看到。若梅眼角的余光,刚好看到一身中山装的经理往这边走来。

“你不让我看么?”

她故意扯着嗓子喊起来,小孩子的声音尖细,传得很远。加上这时候百货大楼里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她这一声格外引人瞩目。

“怎么回事?”

经理走过来,看到这情况,也几乎明白了。

作者有话要说:上午一直在忙,午休写了点就这么些~

下一更在后天,到时候我多写点,感谢悠悠的地雷,mua

第十三章

“经理…”

女售货员有点讨好又讪讪的说道。

这边的动静很快吸引了其它柜台的人,若梅坐在爸爸胳膊上,对经理眨巴下大眼睛,

“爸爸要买那件衣服,可是阿姨不让我们看!”

八十年代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其它人看售货员的脸色变了。

“经理,这件衣服是新上的货,白色的领容易被人摸脏。而且,这衣服要五十块。”

说道五十块时,她轻蔑的抬起下巴。

“是啊,那件太贵了,你们还是看看其它的吧。”

经理的表情也有些松动,若梅见此心里很不舒服。且不说女售货员狗眼看人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连摸摸衣服都不行了。

“爸爸,就要那件!”

疼孩子的林建军也不干了,当即拍板,“给我拿一个中号。”

“你们买得起么?”

“这百货大楼还卖不卖东西了?”

中年经理的面子也有些挂不住,“去拿一件。”

售货员趾高气昂的拿出衣服,隔着柜台就是不递给她们,而是伸出手,“给钱!”

太嚣张了,林建军忍不住,掏开上衣口袋。一厚沓十元钞票拿出来,售货员的脸色青白交加。数出五张十元钞票,

“给你,衣服拿来。”

把钞票甩到柜台上,抓起衣服林建军头也不回的朝门口走去。刚才女儿泪汪汪的表情,他心里难受极了。他们是穷,但也没买东西不给钱,都是他没用,没钱让女儿出门看别人白眼。

若梅并没有去管那个售货员,她记得过不了几年,百货大楼上的人就都下岗了,以她那脾气到时候有的受了。现在她只是安静地坐着,爸爸需要时间想通这件事。可是她忽略了自己的年纪,她的沉默反而让林建军更难受,女儿都难过的说不出话来了。

父女俩一路沉默,回到家中林海峰就冲上来,围着大金鹿的车筐,扒拉着里面的好东西。崔荷看父女俩脸色不好,拉过儿子。

“妈,这是你的新毛衣。哥,看这是什么!”

林海峰急匆匆的跑进去,换上背带裤出来。白色的上衣卡其色的裤子,怎么看怎么精神。拨弄了半天,崔荷疑惑了,

“你和妞妞的呢?”

“这是我的!”

若梅拿出城里奶奶送的衣服,“很漂亮吧,老奶奶说这是京里捎来的呢,县城里都看不到。”

看着拿着旧衣服傻乐的闺女,崔荷有些哭笑不得。一家人吃完晌饭,百货大楼的事也说了,崔荷跟着一起沉默了。

“妈,我和哥哥以后赚大钱,让你们过好日子。”

“赚大钱,我赚钱给妹妹花!”

崔荷摸了摸眼,抬起手把他们拉到身边,“好孩子。”

林建军身子也微微有些颤抖,若梅心里有数,爸妈虽然性子随和,但向来最疼孩子。这样一番刺激下来,他们以后再做什么,肯定更简单。

果然,自此之后林建军和崔荷更勤快了,养奶牛的事也渐渐步入了正轨。直到开春,家里已经有了一千块钱的积蓄。两人本来合计着,再买两头一起养着。最后被若梅和姥爷一家联合制止了。

“马上开春种地了,你们可顾不过来。再说出那么多,你想卖给谁去?”

姥爷不愧是做生意的,三两句就说到了问题的重点。若梅和海峰抱着牛奶瓶,也在一旁起哄,

“妈妈不要太累了!”

“看孩子多懂事。”

此时正是大年初三,大雪覆盖了整个北方。若梅一家也来住娘家,看着崔荷身上的新衣服,姥爷一家很满意,建军是个疼媳妇的。若梅和雯雯堆了个雪人,被姥姥喊进屋吃饭。席间姥爷说起了窑厂的事,县里开春要建大窑厂,这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爹,要不你就卖了吧!”

舅舅脸色变了,“说啥呢,这可是咱们家的祖业,说啥也不能卖!”

若梅跟雯雯坐在一起,边啃着排骨边点头,姥姥做的饭果然好吃。

“你看妞妞都点头了,是吧妞妞,舅舅改天带你去窑厂玩儿,你还没去过吧!”

“恩,面粉厂!”

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是若梅深思熟虑后想出来的。实业兴国而且稳定,自从去年夏天后,她想过很多办法,股票什么的她真记不住哪只会涨,大型连锁店现在时机还不成熟,IT业还在萌芽。

现在最赚钱,后世也会一直稳定赚钱的,就是实业。房地产还没开始泡沫,自己家也弄不起。差点想破脑袋之后,若梅终于想了起来,这个行业就是面粉厂。

华北平原是天朝的小麦主产区,就地收麦子磨成面粉,虽然赚不多但收入稳定。姥爷经商一辈子,肯定有经验。窑厂快不行了,开面粉厂刚好。自家钱少可以入股,都是亲戚有钱一起赚。想好之后,她就想着该怎样说出来。

来姥爷家的机会不多,没想到合适的办法,她决定有话直说。反正她一个小孩,信口开河也不算错!

“什么面粉厂?”

“爸爸,是老奶奶家的报纸,上面说用机器磨面,可以致…,哎呀那个词我忘了!”

“致富?”

若梅点点头,爸爸带着她送过几次牛奶。这时候喝得起牛奶的,全是县里有钱的人。她说的就是送她衣服的老奶奶,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在县委,扯她的大旗刚好。

一个孩子说出来的话,不容易让人相信。但领导家里的东西,却足够让人考虑一下了。而若梅要的,正是这考虑一下。因为这个项目真的很适合农村,凭姥爷和舅舅的头脑,应该很容易想通。

崔荷正想劝着自己爹,那十年他们见过的还少么,不听从国家政策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尽管不懂女儿说的面粉厂是啥,但她还是顺着说了下去。

“爹,关了窑厂你和哥还可以开新厂子啊。厂里干活的都是老把式,干啥不行?”

舅舅微微点头,舅妈也表示支持。若梅个子小,刚好可以看到低着头的姥爷挣扎的表情。毕竟是自己一手创立的家业,窑厂对于姥爷来说,就像另一个孩子。贸贸然舍弃,他肯定是非常不舍吧。

大年初三的饭,就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若梅也在忐忑的等着结果,十五过去了,她的心在慢慢下沉。果然姥爷还是摆脱不了前世的命运么,罢了,等她赚了钱好好孝顺他们。可是,看着自己的小手小脚,那得多少年啊!

就在她快要确认的时候,妈妈回了次娘家带来了消息,在舅舅的劝说下姥爷终于点了头。此事甚至惊动了县里,县委对此非常高兴,表扬姥爷是响应党号召的优秀企业家,决定出资收购窑厂。

而林建军和崔荷也决定,贷款一起开面粉厂。过了正月爸爸就跟舅舅出门,一起去京城考察面粉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