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三小姐也受了触动,她总觉得这贵人对于李大太太十分重要:“这人心真善,定然会好人有好报。”

李大太太目光闪烁没有接着庾三小姐的话说下去,只是道:“后来我就有些怕外出,长途跋涉都会有些惴惴不安。”

“大太太放心,”庾三小姐道,“不会有什么事的,我们有那么多护卫在,寻常的山匪远远看到就会避开。”

说到这个,李大太太慈祥地望着庾三小姐:“听说三小姐会些拳脚功夫?”

庾三小姐脸上一红:“跟父兄学了些,都是皮毛。”

李大太太笑道:“女孩子会一些简单的招式也很好,我年纪大了,否则也想学一些。”

“若是大太太不嫌弃我来教您,”庾三小姐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不过我学的不好。”

李大太太拉起庾三小姐的手:“为何要嫌弃?我们又不从戎也不考武状元,不过是要强身健体罢了。”

庾三小姐连连点头,她这一路跟着李大太太去大同,感觉互相亲近不少,李大太太每次看她的目光就像是饱含深意,让她不禁觉得脸红。

有种就要水到渠成的感觉,不过她心里清楚,这件事不可能李大太太一个人做主,对她来说路还长着。

庾三小姐正思量着,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外面传来管事的声音:“大太太好像有人过来了。”

李大太太撩开帘子向外看去,迎面而来的人影让她攥紧了帕子。

李长琰已经纵马迎了上去。

“是高大人的家眷。”管事传回话。

山西学政高见松大人。

庾二太太听到消息也从马车上走下来,见到学政大人的家眷自然要去拜见。

李大太太与庾三小姐走在前面。

高家的车马越来越近,终于在不远处停下,一位梳着圆髻的妇人弯腰走出车厢。

“大太太,”高大太太显然有些焦急,见到李大太太顾不得礼数立即开口,“我有话要与你说。”

高大太太眼睛通红,阳光的照射下隐隐泛着血光。

见到高大太太这般模样,李大太太心顿时一沉。

“都完了,”高大太太轻声道,“所有一切全都完了,他们都知晓了,我们已经在劫难逃。”

李大太太面色顿时变得苍白。

十几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到底怎么了?”李长琰走过来道,“发生了什么事?”

高大太太只是死死地盯着李大太太,半晌她终于又道:“大太太,你帮帮忙吧,救救我家老爷。”

李大太太心中一震,不禁向后退了一步。

高见松狼狈地奔逃着,他身上的斗篷早就在慌乱中被人扯下,他的面容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他的身份败露,再逃下去好像也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逃出生天的希望越发的渺茫,军心也开始动摇。

其实早在简王被杀之时,许多人心中的信念就已经开始溃散,经历了这次败仗,终于有人承受不住…

“我有内情向朝廷禀告,求朝廷不要射杀我。”

高见松听到自己身后传来乞降的声音。

“我知道高大人一直在与一个人互通书信,那人定然也是叛党。”

第六百六十三章 软肋

高见松转头看过去,有人调转马头迎向那些追兵,边跑边大声呼喊。

高见松看向身边的随从,随从立即会意拉弓射箭一气呵成,就要将那逃兵杀死。

眼见箭矢就要到那逃兵身后,有一个人驱马上前,掷出手中的长枪将那箭矢击落。

高见松见到这一幕,立即想起一个人,广宁卫马都督的长子马峥。

他一直想要为简王爷拉拢马家。

北疆往东马家名声赫赫,如果马都督能够归顺,对他们掌控整个北方大有裨益,这些粮食之所以运到大同,也是要等待北方起了战事,用粮食来换人心。

他明明算的很好,却没想到一切竟然翻天覆地。

不但没能拿到粮食,还败露了身份,而且前来抓捕他的竟然是马家人,这是多大的笑话,老天竟然这样与他为难。

在这样的时刻,高见松竟然笑出声。

“哈哈哈。”

算计了一辈子,筹谋多年,布了那么久的棋子,最终要厮杀的时候,却发现棋盘上的局势早就变了。

他真是可笑。

笑到后面,高见松脸上却满是泪痕,他始终不明白他到底错在了哪里。

“高见松,朝廷待你不薄,你竟然做了叛党,”马峥带人慢慢围拢过来,“还不速速下马,束手就擒。”

高见松抽出长剑,驱马向前冲去,身边的亲随急忙阻拦:“大人,您…”

高见松下定决心,如今已经没人能够阻拦他。

马峥吩咐一声:“捉活的。”

十几骑兵马正准备上前,谁知那高见松忽然勒马,然后挥手将长剑置于自己的脖颈上。

“对不起了简王爷,属下无能…”

高见松手上用力,鲜血喷涌而出,他眼前浮现起妻子送来的书信,书信上没有别的只有一句话:家中已安顿好,你放心。

想必她已经察觉了端倪。

她如此深明大义,他自然也明白一旦被人揭穿会是什么结果,求饶没有任何用处,不如给自己一个体面的死法。

简王爷。

北疆丢了大半,我也无颜见你。

高见松跌下马去。

徐清欢看着不远处这一切,高见松对简王忠心耿耿,要知道高氏也是大族,高见松如此抉择就是将整个高氏送上了法场。

曾经在北疆赫赫有名的高见松,现在就死在她面前。

南北局势从今日起与前世也全然不同了。

前世高见松为李煦奔忙,李煦身边得力的人手,曾几次为李煦去北疆卫所,为李煦寻找英才。

李长琰常常夸赞高见松,是大周“第一学政”,不光为北疆培养文官还兼顾武将,放眼整个大周无人能出其左右,即便东南的薛沉也做不到这些。

李大太太总是嘱咐她对高家礼数周到,做了李煦的妻室不能整日里为自己着想,哪怕自己吃些苦,也要为李煦抓住人心,定要让将士知晓,李煦爱才若渴,家中妻儿老小的性命不及一名良将。

李大太太想要李煦变成那种一心只为大业,不要被其他情愫羁绊的英豪,她对此虽然不赞成却也时时与那些将领的妻室走动,不是为了逢迎李大太太,而是她能体会到那些女眷的不易。

高太太与她走动的也算频繁,互相有几分了解,高太太是很聪明的人,颇有些见识,平日里虽与众人说笑,却从来不提及政事,唯一流露出些担忧,就是为了膝下的一双儿女。

李煦谋划的大业,说白了就是想要反了朝廷取而代之,万一失败所有人都是死路一条,高太太曾说过,想将一双儿女托付出去,家中若有什么变故,也好为高家留下血脉。

想到这里徐清欢回过神来。

前世的立场与今生完全不同,既然知晓高见松是简王党,就要顺着这桩事查下去,才有了能知晓所有真相。

“高太太在哪里?”徐清欢道,“高见松已死,想要弄清整桩事只能从高太太入手。”也许高太太为了救下自己的孩儿,愿意说出些内情。

宋成暄看向怀来卫:“高见松的妻室去了怀来卫。”

怀来卫,李大太太去的地方。

真巧。

他们正好都聚在这里。

徐清欢道:“可惜之前没有猜到是高见松,若是早些下手说不定能发现更多线索。”

“已经不少了,”宋成暄道,“那些粮食足够赈济东南,不但如此,我们还知晓简王早有谋划,即便他死之后,还有人能承继他留下的基业。”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徐清欢缓缓点头。

宋成暄接着道:“那些追随高见松的人,知晓高见松在与谁书信来往,那个人的身份十分重要。”

宋成暄说到这里微微停顿:“李家形迹可疑…”他想到在最早在王允案时,徐清欢对李煦的态度明显与旁人不同,后来李长琰与徐五老爷结交…他不小心打听到清欢将李长琰撵出了侯府。

如果清欢没有那般对待李长琰,或许徐家与李家现在已经关系匪浅。

“你一早就怀疑李家?”

听到宋成暄的声音,徐清欢摇摇头:“开始我只觉得李煦一家城府太深。”说着她抬起头看向宋成暄。

看到宋大人那绷紧的下颌,她下意识地道:“李煦很聪明但不及夫君磊落,查案自然要与信任的人携手,所以我会处处防备李煦。”

徐清欢感觉那搂着她的手臂仿佛都软和起来,前世没有人知晓宋侯还有这样的软肋。

一阵冷风吹过,徐清欢又向宋成暄怀中靠了靠:“抓出了孔五爷,之后孔二奶奶出事,我就怀疑李家或许还有简王党,所以才会盯着李大太太,现在看来…李家的疑点越来越多。”

最可疑的还是李煦,毕竟前世高见松对李煦忠心耿耿,今生他们又知道高见松是简王党。

但是没有证据在,她不可能将前世的经历告诉宋成暄。

“宋大人,”马峥催马过来,“已经问清楚了,与高见松常常有书信往来的是李长琰。”

徐清欢并不觉得意外,不过却隐隐感到哪里不太对。

不过很快一切就会见分晓,至少李家这次没有那么容易逃脱。

第六百六十四章 被坑的滋味儿

宋成暄就要前往怀来卫。

马峥忽然道:“宋都督您看,前面应该是大同府衙的人马。”

宋成暄没有多加理会,仍旧吩咐:“这边事已了,立即整兵去怀来卫。”

马峥立即明白了宋都督的用意,干脆地应了一声。

虽然与宋都督才认识不久,但是宋都督带着他们一路抓捕高见松这些反贼,委实让他们觉得痛快的很。

如果不是宋大人前来查案,他们还不知道高见松的真面目,很有可能哪一天就被高见松欺骗。

高见松多年笼络他们,前不久还去广宁卫与父亲商议北疆局势,有这样个人在身边,就像手捧着火器,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炸开,老天也算给了北疆一条活路,真的到那时候乱起来不知有多少百姓陷入战火之中。

现在自然要趁着这机会乘胜追击,也免得留下遗祸。

马峥很快下了决定,全都听宋都督的安排,大同府衙姗姗来迟,也就是想要捡个功劳,可能是马家人长年在外抗敌,他最讨厌的就是躲在暗中搅动大局的人。

真的有本事就在最危急时一马当先,一心权衡利益的人,不配提“为国为民”几个字。

眼看着宋成暄带着人离开,大同知府暗暗叫苦,好不容易见到了人影,转眼之间就又不见了。

“快点跟上。”大同知府气喘吁吁地向身边人挥手。

“有些不对,”徐清欢抬头看向宋成暄,“大爷带着朝廷文书来此查案,大同府衙已经派人协助,按理说不该在这时候再追过来,除非朝廷另有旨意,可见皇上还是不相信大爷,怕大爷就此将北疆也拐带走了。”

所有疑点都指向李家,李煦会怎么做?像之前一样将案子查个清清楚楚,还是另有准备,也许大同知府前来,就是有人在利用皇帝的疑心和猜忌,想方设法挣脱。

那个人是李煦吗?

前世她没有察觉李煦的变化,今生有可能会亲眼目睹这一切,最后的秘密也会在她面前打开。

感觉到怀里人的担忧,宋成暄低声道:“不用急,这样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徐清欢点点头。

揭开简王党最后的遮羞布,清清楚楚地知晓他们在什么地方,这对他们来说会是最大的收获。

厚重的云朵忽然将太阳遮起来,整个天地一时阴沉。

高太太忍不住抬起头,一切都灰蒙蒙的,就如同她此时的心情,她想起了家中的两个孩子。

李长琰看向妻子,他不明白妻子见到高家女眷为何会有慌张的神情。

李大太太勉强露出笑容:“大太太看起来和往常有些不同,是不是遇见什么事…”

高太太的眼睛更红起来:“李大太太你是个心善的人,你也是个好母亲,最该知晓做母亲人的心思。

不说别人,就说你对你家九郎…为了他,你是否什么事都能去做?”

李长琰皱起眉头,高太太这话听起来有些奇怪,他家中九个孩子,为何只提九郎。

李长琰还来不及多想,高家管事上前:“李家老爷,您能不能帮我们看看马车,这车…好像出了问题。”

李长琰迟疑片刻点了点头。

李大太太的心一沉,高太太这是有意要支开老爷,她想要将老爷叫住,却又怕高太太有秘密要与她说。

现在她身边还有庾三小姐,李大太太正思量要如何安排庾三小姐,高太太却已经再次开口:“我也想要家中孩子平安,我们两个的心思是一样的,为了他们,我们的性命算得了什么。”

高大太太说着轻轻动了动手臂,李大太太看过去,高太太手中仿佛有精芒闪烁。

李大太太愣在那里,火石电光之中她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李大太太眼看着高太太一步步逼近,她的脑子不停地转着,忽然想明白一桩事,高大人出了事,朝廷必然会追查下来,顺着这条线索必然会查到李家。

一旦李家和简王党牵连上,就会祸及全族。

煦儿自然也不能逃脱。

可如果她被高太太刺死在这里,或许就能做出另一番解释,高家与李家不是同路,否则高家为何向她下手。

李大太太的手开始颤抖,她一条命能救煦儿,高太太来此就是要做这件事。

李大太太手心中满是冰冷的汗水,只要能保住煦儿,她可以去死,她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高太太渐渐将手从袖子里露出来。

她们之间还有两步距离,只要再向前走一步,高太太只需要一伸手就能将匕首刺入她的胸口,不知为什么,李大太太心中忽然一热,伸出手拉住了旁边的庾三小姐。

庾三小姐本要离开,却觉得气氛有些怪异,尤其是李大太太,面色苍白整个人微微有些发抖,她正准备要关切地问两句,却忽然被李大太太拉住。

顺着李大太太的目光,庾三小姐看到了高太太手中的利刃。

“啊。”

李大太太叫喊了一声。

高太太脸色一变,一步跨上前。

李大太太惊慌之中缩在了庾三小姐身后。

庾三小姐下意识地去抵挡,寻常时候她定然能够推开高太太,让她惊慌的是,高太太的力气比她想得要大许多,她的抗争如同摧枯拉朽般被击溃,紧接着庾三小姐感觉到肚腹之间一凉,滚热的东西喷溅出来。

庾三小姐紧紧地捂住肚子,惊诧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李大太太的尖叫声响起,所有人这才注意到这边的异样。

李长琰立即想要上前,高家管事却抽出长刀向他挥砍而来,李长琰伸手去抵挡,腰身被人牢牢地抱住。

李长琰虽然奋力挣脱开来,却也只来得及徒手去抓那砍来的利刃,利刃没有落在他身上,却将削掉了他三根手指。

李长琰吃痛大喊一声,一脚踹开高家管事,夺下了长刀,挥手将管事斩杀,然后转头去看李大太太,高家剩下的人却又围上来。

高太太没能刺伤李大太太,只能将虚弱的庾三小姐捞在手中。

庾二太太满脸惊慌,她怎么也没想到本来一路太平,却在这里出了事,她听到李大太太叫喊了一声,就立即过来查看,紧接着就发现三丫头已是满身鲜血,最可怕的是高太太还紧紧地拉扯着三丫头,一副不死不休的模样。

“大太太你为什么要这样,我们庾家与高家无冤无仇,你放了三丫头啊。”庾二太太嘶声叫喊。

“大太太,”李大太太苍白着脸,“你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朝廷抓走了我家老爷,”高太太盯着李大太太,“我听说是从京中来的官员办的案子,是不是你家九郎?

一定是你家九郎,我家老爷对你家九郎有知遇之恩,你让李煦放了我家老爷,放我们一条生路,否则…我就杀了她。”

“她不是李家人,”庾二太太大声道,“是我们庾家小姐,你要找李九爷,你找错人了。”

“不用哄骗我,还不是都一样,”高太太已经变了声音,“你们两家早就要议亲…若非将她当成媳妇,为何同乘一车。”

说到这里,高太太看向李大太太:“让我放了她也可以,你让她过来。”

第六百六十五章 诬告

庾二太太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她立即去看李大太太。

“大太太,你听到没有,她说你能救三丫头。”

庾二太太的话还没说完,就对上李大太太的目光,李大太太神情慌乱,眼睛中却带着一抹凶狠:“你相信她说的话?就算我过去了,她也不会放过三小姐。”

平日里娇弱、没有任何主见的李大太太现在仿佛变了个人,庾二太太顿时愣在那里,李大太太说这话分明就是不想要去换三丫头。

她也不是傻子,如何能不明白。

“我们庾家与此事无关,”庾二太太道,“你怎么忍心看着我们家三丫头被她害成这般模样。

你不是很喜欢三丫头吗?你看看三丫头,再不救她就来不及了啊,求求你,我求求你了大太太…”

庾三小姐完全慌了神,惊恐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生怕下一刻高太太的匕首就会刺向她的脖颈,她还不想死,她一路来到这里只为了能让李大太太喜欢,并不想要为此丧命。

她跟着父兄虽然去过关隘,还曾偷偷上过城楼看到过那些鞑靼,父亲夸赞她巾帼不让须眉,如果是个男子,定然比她几个哥哥都厉害,她也觉得自己若是男儿当冲锋陷阵,可危险真的来临时,她脑子一片空白,只觉得鲜血汩汩而出,随着血一起流走的还有她的性命。

庾三小姐紧紧地攥着高太太的手臂,嘴唇不停地开启,却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