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因为自家卖的是卤肉,柜台不需要太大,加上大块的玻璃本来就挺难买到的,几人研究了一下,只做了个扁长型的柜子,高度跟一条小板凳差不多,中间搁了块板子,算是两层式构造,直接搁在木桌子上,正好是方便人拿取东西的高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也是蛮复杂的,关键是玻璃这玩意儿太不好伺候,一个不小心就给弄裂了,费了好几天工夫,几人才总算弄好了第一个样品。

这天天气有些不大好,北风呼呼的刮着,路上的行人少得可怜,偶尔还有几个骑自行车的经过,结果被风吹得不停往后退,不得不下车推着走。

看着店里的生意一般,估算着剩下的应该够卖了,唐红玫唤上刚回来的唐耀祖,说要一起去菜市场买年货。

“姐!三姐!我的亲姐姐哟!你可放过我吧!你要啥年货不成呢?等明个儿天气好转了,我给你拉来!”

唐耀祖叫苦不迭,这天气出门太糟心了,他今个儿拉了两趟了,每趟都是一头大肥猪,偏偏从城南这头去菜市场还是逆风,吹得他连脑门子都给冻僵了,头发是根根立着,瞧着有一种喜剧片的感觉。

“叫你不戴帽子。”唐红玫又是心疼又是埋怨了数落起了小弟,“我前头给你做的棉帽呢?你看看胖小子多听话,让他带帽子就乖乖戴上,你呢?”

“哎哟我的姐姐,你能不拿我跟胖小子比吗?”唐耀祖快哭了,他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跟个小屁孩子比,也是够了。

唐红玫横了他一眼:“是不能比,你可比胖小子叫人操心多了。”

“什么操心?”许学军进了门,先抖落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和帽子,“这是飘雪子了?”

“看吧看吧,都飘雪子了!”唐耀祖立刻找到了借口,高兴的嚷嚷了起来,回头见姐姐、姐夫都一脸看傻子的表情,又临时改了口,“不然姐夫你带我姐去菜市场那边呗,这叫什么来着?雪中漫步,浪漫啊!”

唐红玫没觉得这有啥浪费,只觉得傻。

“你要去菜市场?”许学军本来已经摘掉帽子了,又给戴了回去,“走吧,咱们可以坐公交车去。”

“看见没?聪明人才不会傻到在雪中漫步呢。”唐红玫顺手拿过竖靠在墙脚的大伞,又被许学军接了过去,俩人撑着伞往公交车站台走去。

改革开放的好处真挺多的,别的不说,光是县城里的公交车就多了好几辆。像以前,只有往城东和城南的公交车,现在每个方向都有,基本上十几分钟就能等到车子。

因为今个儿天气不怎么好,这个点也不是上下班的点儿,车上位置相当得空,吱吱咯咯的公交车驶过大街小巷,没多久就停在了菜市场附近的站点。

说来也是凑巧,这个站点正好就在唐红玫他们家刚买的房子旁边,间隔不到十米的地方。

“这个位置好,回头不说卤肉店了,就是开家小杂货店,生意也不会冷清的。”唐红玫下了车,倒不急着走,四下张望了一阵后,很是满意的道。

许学军笑道:“妈就是看中这个,才宁愿花比别处高一些的钱买下来的。”

“妈就是聪明,咱们跟她比差远了。”

俩人说着话走到了自家房子前头,也就是以前的院墙处。

原本那一人半高的院墙被拆掉了,因为院墙的主体是黄泥,基本上没啥太大作用,直接敲了了事。现在新盖起来的平房,清一色全是青砖大瓦房,不过顶上是平的,看样子是从后头上去的,方便以后晾晒东西。毕竟,盖了一排平房后,原本宽敞的院子被挤没了一多半,剩下的地方干啥都不够用了。

平房很敞亮,因为早先就想好了是用来开店的,门脸开得很大,哪怕今个儿没出太阳,依旧不显昏暗。

“没想到地方不够还有这种好处?里头都是亮堂堂的。”唐红玫细细的看了一遍,早先考虑到院子不算太大,因此盖的平房进深不太够,原还担心地方不够用,没想到现在造好了一看,反而正中下怀了。

许学军也跟着看了一圈,还跟正在忙活的堂舅子们打了招呼,看完了问唐红玫:“咱们家用的了那么大地儿吗?”

平房的进深是不够,可长度却是够了,毕竟本来就是由狭长的院子改造成的。负责建房子的又是唐红玫的娘家堂兄弟们,愣是仔仔细细的把能用到的地方全给用上了,分割成了好几间。

“这应该是妈的主意吧?我记得她早先提过一句的,好像是说,咱们家自个儿用个一间,其他都租出去,赚几个零花钱。”

这也是为什么唐红玫觉得公交车站点就在自家附近好得很。哪怕开杂货店的不是自家,租给人家生意好了,作为房东的自家不也有好处吗?

唯一的担忧就是,怕早些年的事情重演,被人戴上资本家的坏帽子。

可再一想,要戴早就戴了,光凭他们家现在一南一北开了两家卤肉店,这资本家的帽子就已经摘不掉了。所以,还是既来之则安之吧。

俩人把新起的房子都瞧了一遍,重点看了刚打好的玻璃展柜。

还真别说,尽管没市里商场中那些玻璃铝合金柜台来得敞亮,可木头边框又是另外一种感觉,瞧着一点儿也不比人家差。

就听唐红玫其中一个堂兄提议道:“你们家回头还可以去买个吊扇来,就跟百货商店顶上那种的,转起来风呼呼的响,大夏天的吹得可舒服了。那玩意儿已经不用票了,贵是贵了点儿,可我感觉在店里装一个还是很不错的。”

言下之意,自家用还是太奢侈了。

“这倒是挺不错的,现在是自家的铺满了,是该讲究一些的。”唐红玫琢磨着,等过年时,二姐回来了,可以跟她打听一下,凡是稀罕的东西,问她一准儿没错。

聊了一会儿后,俩人就往菜市场那头去了,本来是想先跟唐婶儿打个招呼,再去里头买点儿年货的,不想却正好看到自家店里挤了好几个人。

唐婶儿正皱着眉头跟人说话。

“真要这样?可咱们不是签了那啥合同的?就算要赶人,也得到年底吧?你可问清楚了,这回被赶的都是卖卤肉、卖熟食的?没其他家?”

面对着唐婶儿,但正好背对着店门口的人焦急的说:“就是啊!我都问过了,前头有个卖腊肉的,已经被他们给吓住了,直说换个地方保平安……婶儿哟,你说咋能这么干呢?咱们的店开得好好的,房租也按时交了,咋说赶人就赶人呢?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这会儿走,我上哪儿寻合适的铺面去?”

“他们是咋说的?直接叫咱们走?还是最迟到年底?”

“说啥要做到年底也是可以的,到时候一分钱都不赔给咱们。要是提前半个月走,就多给咱们一个月的租子。”

“提前半个月搬走,就只给一个月的租子?这里头半个月的租子本来就该是咱们的吧?不走,我反正不走,半个月的租子我几天就能赚回来了。”唐婶儿没好气的嘀咕着,“哄小孩子呢。”

“话是这么说的,我担心他们使坏。”那人顿了顿,又道,“你们家对面的方老板好像就同意了,说是干脆提前走,回家过年去。”

“他本来就是外地人,我干啥呢?不走,不干到最后一天,我是肯定不走的。”

唐婶儿盘算了一下,估摸着对方是想提前入住乘机赚年前这一笔钱。毕竟,传统就是年前得吃好点,哪怕再穷的人家,也会想方设法买几两肉回家打打牙祭。

那人似乎是被说服了,想了想,也说:“那我也不走,反正年后都不干了,凭啥便宜他们。”

旁边还有几人愁眉苦脸的看着这两人,眼见谈到了这份上,大约是知道没指望了,叹着气相继离开了。

等人走得只剩下跟唐婶儿说话的这人时,唐婶儿也发现了儿子儿媳,惊讶的道:“你俩咋来了?”

当着外人的面,唐红玫不好说他们刚才去看了新房子,毕竟这个事儿家里头还没对外宣扬,因此只道:“店里生意冷清,咱们过来买点儿年货。”

唐婶儿不疑有他,又劝了几句,对面那人这才转身离开了。

及至人家转身走了,唐红玫才总算认出了来人是谁:“妈,她不是以前咱们店那条街拐角处熟食店的老板娘吗?”

“就是她。”唐婶儿眉头紧锁,简单明了的道,“前头方老板说的事儿成真了,有人想联合亲戚们卖熟食。”

市场一复苏,衣食住行一下子就提上了章程。

他们所在的菜市场,无疑跟食物是紧密联系的。这平常的蔬菜瓜果都是蝇头小利,再说好多都是几十户菜农联合起来才租下了一处摊位,真的要下手也不容易。

反而是熟食店,因为利润不少,又多半都是一家人开的,成了别人下手的目标。

说句实在话,熟食这个事儿吧,九成以上的家庭妇女都会做,以前只是因为条件所限,再说连肚子都填不饱了,谁还会去想这些有的没的?可现在就不同了,眼瞅着家家户户的条件好起来了,自然而然,肉类的地位愈发的水涨船高了。

在某些人看来,只要是肉,味道本身就差不了,再仔细用各种调料卤着或者蒸着,肯定卖得上价。

这么想其实也没错,毕竟这年头的人对吃食的要求确确实实不算高,像街面上开的小吃店,卖一些油条大饼,一样生意兴隆。还有前头开的那家馄饨店,别提有多少回头客了。

哦对了,馄饨店也是被清退的店家之一。

“人家想要便宜亲戚,咱们有啥法子呢?”唐婶儿有些丧气,毕竟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闹到最后变成了给他人做嫁衣裳,哪怕她还有后招,也难免情绪低落。

唐红玫转了转眼珠子,压低声音道:“妈,刚才我和学军看了看新房子那边,铺面有四间呢,大是不算大,可架不住位置好,再说也够用了。”

“你想干啥?”

“咱们家卤肉店最多用一家铺面,还有三家呢?假如是租给亲戚们,你说是收租子好,还是不收的好?再说,三间铺面够租给谁?怕回头还落了埋怨。”

“那租给刚才熟食店的老板娘?”唐婶儿明显得犹豫了起来,“咱们是不怕他们家抢生意,可有些人贪便宜,还是会买他家的卤肉。”

“妈,往后可不止她家的卤肉卖得便宜了。”唐红玫意有所指,“再说,咱们租给她店,大不了跟她约定好,不准卖卤肉。而且我觉得吧,等年后,菜市场里一家家肉店开起来,她自个儿就会歇了这份心的。”

比滋味,比不过唐红玫所做的卤肉;比价格,估计后开的那几家也不弱。

那还有啥好说的?不如直接卖卤凉菜,以及其他的熟食。

唐婶儿心动了:“这个不错,回头还可以留一间给馄饨店,那家馄饨做得可好吃了,胖小子顶顶爱吃……呃。”

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唐婶儿忍不住有点儿心虚。

听到这话,唐红玫哭笑不得,她说呢,咋胖小子在她的严格管制下依旧胖成了球,原来是家里有人帮他暗度陈仓呢。

要是干这事儿的人是唐耀祖,唐红玫回头一定收拾他,可换成唐婶儿,她就没辙儿了,只能装作没听到这话,笑着表示:“妈您做主就好了。”

唐婶儿说:“本来我还真想便宜租给亲戚的,现在还是算了吧,顶多留一间租给熟人开杂货店。”

一家卖卤肉的,一家卖凉菜熟食的,一家开小吃店卖馄饨饺子等面食的,最后一家开成杂货店也确实挺合适的。

关键是冲突不大。

他们倒是盘算好了,之后也确实去菜市场里头买了不少年货,但因为事情还未完全确定,就暂时没跟熟食店老板娘提。

转眼,又是十来日。

这几天时不时的就刮风下雪,不过越是临近年关,店里的生意反而越好,似乎刮风下雪也难以阻挡人们的热情。毕竟,年总归是要过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厂子里终于公布了福利房的换房要求。

规定得不算特别细致,大致就说,新盖的房子不论楼层面积,统一都是八百块。当然,假如是已经申请过福利房的,先前的房子要归还,厂子里会按照新旧这算钱。

唐婶儿跟周大妈都去仔细打听过了,回来告诉家里人,他们这边的老家属区房子统一都是两百块。

也就是说,假如要换房的话,中间要出六百块的差价。

说实话,这个价格不算高了,任凭你怎么讲价,这个价格也绝对不可能在县里买到类似的房子,哪怕已经很破旧的老房子也不可能。

可反过来说,这也不算便宜了,至少没厂子里其他人原先料想的那么便宜。

六百块的差价,一般的员工是绝不可能掏得出来的。

周大妈就快速的放弃了,假如今个儿只要一两百,她怎么说也凑凑了,可惜这个价格太高了,她就算把仅剩的养老钱都砸进去,那也还是不够。

唐婶儿又为难住了,先前盖平房花了不少钱,打柜台的钱也不便宜,一下子叫她出那么多,她一样出不起。

倒是隔壁李家,在其他人家还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李妈格外痛快的掏了差价,成了他们家属区里头一个交钱的人家,也有了优先挑房子的权利。

第58章 第058章

第058章

唐婶儿他们家所在的老家属区,是属于机械厂建厂之初, 头一批建造的福利房。因此, 住在这里的也都是厂子里的老职工, 多半都是元老级别的。

好汉不提当年勇, 时至今日,已经没人在意这些了,毕竟真正能耐的人,这些年来也该爬到了管理层。像许学军他爸当年的几个至交好友, 至少也是车间主任级别的。

这二三十年里, 机械厂陆陆续续的建造了几次福利房, 但凡有本事、有门路的, 相继都搬离了这边。还留下来的,不是没啥能耐, 就是格外恋旧的。

又因为前些年乱了太多日子, 其实仔细算起来, 最近的十年里, 机械厂是没有再造过福利房,一下子新房子的消息放开之后,自然叫所有人放在了心上。哪怕又有消息说,这并不是最后一批,还是早有人按捺不住了,恨不得第一个交钱, 第一个选房子。

人人都想抢第一, 然而第一却只有一个, 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最终在他们这个家属区里夺得头筹的,居然会是李家。

“李平原他们家前些日子不还到处借钱吗?早先李旦那小子打伤了人,赔了五百块的医药费啊,咋还能拿出那么多钱呢?”

“是六百吧?那个谁,徐家的,你娘家姐夫不是管这个的吗?你问过没?是真的吧?”

“真的真的,钱已经付了,名字也签了,到时候房子一修好,他们家就可以去挑房子了。”

“啧啧,可真有钱啊,毕竟是出来卖的,得钱可比咱们这些干苦活的容易太多了。”

“你还羡慕啊?我看不好说,现在李桃是年轻漂亮,可算算年纪,她也三十了吧?那一行吃的就是青春饭,她往后还能干几年?李家迟早喝西北风。”

“那房子也买了,人家可比咱们强……”

风言风语好似在一天之内成功发酵,不光是他们这个老家属区,就连上工的车间里,都不停的有人提到这个。

李家彻底成了是非的漩涡中心。

其实,准确的来说,李家并不是真正第一个交钱的人,在他们家前头,已经有好些个领导交了钱,甚至提前选好了楼层朝向。

更早一些,在最初设计规划的时候,新造的单元楼就是分成两种的。一种是专门为领导们建造的,每个房子至少一百平方,有些是一百二三十个平方的,又大又敞亮;而另一种则是统一的七八十个平方,这些才是针对普通职工的。

两种房子是相对独立的,等于领导们和普通职工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碰面的,至少不会在楼道里碰面。

当然,领导们也考虑到的名声问题,对外明言他们分房也是要交钱的。只不过,他们原先的房子就挺好,回购的价格不低,新的单元楼又是统一的八百元价格,差价并不高。

而撇开领导们,李家就成了第一个。

都说枪打出头鸟,假如打头的是有真本事的,那自然是无所谓的。问题在于,哪怕没深入了解,大家伙儿也都知道李家买房子的钱来路不正。

前段时间,因为李旦伤人一事,李妈还愁过好些日子,也跟亲近的人家借过钱,可惜包括唐婶儿在内,都没人愿意借钱给她。倒是唐婶儿帮她出了个主意,叫她去市里的邮电局给李桃打电话。

李妈照做了,因为除此之外她再也想不出还有其他的法子。

再然后,她收到了来自于李桃的汇款,背着人去取了钱,一声不吭的过着自家的小日子,尽可能低调不生事。

因为这个缘故,家属区这边确确实实有段时间没注意到他们家。可惜,这次换房一事,又一次将李家炸了出来,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还有人跑到唐婶儿这边来问。

“唐姐啊,你家店里的生意不是挺好的吗?咋没换房子呢?老房子兑给厂子里,再出六百块钱就够了,你家又不是出不起,怎么着也不能叫那家人占了先呢。”

唐婶儿心道,现在说这些有啥用?她要是真的赶在第一个付了钱定了房,还不知道怎么被人在背后嚼舌根呢。当她不知道这两年里,有多少人在盘算卤肉店的利润吗?

尽管内心呵呵哒,她面上倒还是笑盈盈的:“生意好也不能说赚得多呢,本来就是赚几个辛苦钱,这些肉不得花钱买?店铺租金不得要钱?还有我雇了人,一大家子人的吃喝嚼用,哪样儿不花钱了?”

“说的也是,吃食生意嘛,本来就是又苦又累,赚的是辛苦钱。”

“也还行,比那些卖早饭的总归要好,要是卖馄饨饺子包子这样的,怕是一年到头连个安生觉都别想睡了。”

“那是那是……对了,唐姐你们家不换房啊?还是打算再缓缓……凑凑钱?”

唐婶儿想了想,其实她也不是说完全拿不出来,问题是,肉价确实不便宜,考虑到年前好多人家都会杀猪,而正月里又可能一头猪都收不到,正好现在天气冷得很,她就想着多囤些肉,反正肯定能卖得掉。

这样一来,她手头上就只剩下百八十块钱了。

“房子肯定是想换的,到底我家也有俩孙子呢,不为咱们这些老的打算,总该考虑家里俩小的。可这一时半会儿的,我是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我就想吧,年前年后生意好,趁着过年多干活多攒钱,回头再跟亲戚朋友们借点儿,兴许来年开春就凑够了呢。”

来人代入自己想了想,深以为这个法子还是可行的,高兴的道:“对对,我回头也去娘家问问,东家凑一点,西家凑一点,说不准就够了呢!唐姐你接着忙,我去凑钱了!”

唐婶儿目送傻子离去,心道,借钱哪里就有那么容易了?

六百块,看着好像是不多,算下现阶段工人们的工资,好像一年半就过了。

问题在于,这年头多半的人家都是一个人上班养活一大家子的。就不说这两年改革开放以后,各家花钱的速度猛得快了不少,单说前些年好了,哪怕各种供应都限量发售,那一个人的工资也就堪堪养活家里人。

要是碰上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一个月或许可以省下个四五块钱,一年到头撑死也就五六十块。

可这年头,谁家的亲戚都多,碰上哪个办喜酒,这个办满月酒,光随礼只怕都能去掉不少。还有每家的孩子也多,哪怕学校收的学费、书本费极便宜,零零碎碎的加在一起,一样不是小数目。

就拿唐婶儿来说,她以前抠得要命,这些年来也就攒了不到一百块,给儿子娶媳妇儿花了掉一笔,置办新的被褥衣裳,又添置了两样家具,剩下的也不多了。

家属区里类似情况人家不少,除非是改革开放以后做起了小生意的,不然光靠死工资,那六百块钱的差价就能逼死人了。

借钱是个好选择,怕只怕,你想借别人不乐意借。

唐婶儿边忙活边在心里吐槽,当然也顺便盘算了一下自己凑到钱的时间。

要是一切顺利的,大概能在三月份把钱凑够,最多四月应该没问题了,就是到时候流动资金为很紧张,毕竟肉价真的不便宜。

她怎么也没想到,刚放出了自家钱不凑手准备跟亲朋好友借钱的消息,周大妈就捏着钱匆匆来找她了。

“唐姐你还差多少?我这儿还有两百块,借你!你赶紧去把房子定下来,晚了好房子都叫人给挑走了!”

唐婶儿哭笑不得,不过心里也确实是挺感动的:“你放心,我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