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心里忽而一阵发酸。

她一直以为,即便是往后嫁人成家了,也会一直挨着母亲,挨着父亲,挨着家,一家人永远待在一起,从未想过会有那么一天,会远嫁别处,从此咫尺天涯,再难相见。

这一刻,心里忽而止不住有些发慌。

却说这一日来探望袁氏的人不少。

二婶姚氏,三妹玉莲,四妹玉瑶都来了,不多时,连那久未露面的筱姨娘也随着二妹秦玉莲一道来了。

老夫人打发人将东西一遭一遭的往这边送。

整个院子里热热闹闹的。

不过袁氏需养胎,需静养,不便过多见客,筱姨与秦玉卿未曾久待,不多时,二婶也先去了,玉莲玉瑶两姐妹留下陪秦玉楼多说了会子话。

两人被拘在老夫人院里拘怕了,这会儿活像只逃出牢笼的小鸟似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或者斗个不停。

这两姐妹也是一对活宝,旁人相互厌恶,只恨不得永远敬而远之,而她们俩,则是上赶着相互挑衅,相互争斗。

倒也有趣。

因着袁氏身子不便,月初颜家嫁女,二房姚氏去了。

颜家嫁女后第三日,戚家上门提亲,前来议亲的长辈竟是那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福建巡抚提督陆家陆夫人,作保人则是颜家颜老夫人。

着实令人···诧异,且心下复杂。

第28章

却说在此之前。

那日秦玉楼派人还给颜邵霆的玉佩, 又被颜邵霆重新给退还回了。

颜邵霆传话说, 权当让她留个纪念,这许是···他送给她的最后一件东西了。

秦玉楼拿着玉佩瞧了很久, 最终只吩咐芳苓将东西锁进库房了。

颜邵霆护送颜明锦进京成亲。

他与她从此, 一别两宽, 各生欢喜。

又说, 自袁氏得了这样一桩喜事儿后, 日日被拘在屋子里好生休养着, 日子一久,袁氏那不耐烦的性子便有些坐不住了,秦玉楼只得日日过去陪着她。

那日,从袁氏处回时, 恰好在玉楼东院外碰到了刚好从老夫人的茗安院回来的秦玉卿。

两人的院子紧挨在一处,却好似极少碰到过,也极少窜过门。

两姐妹并不亲近。

明明是亲姐妹,却远不如两位堂妹来的亲昵自在。

明明小时候一块儿长大, 一块儿玩耍, 那个时候还很小, 两姐妹似乎极好, 记忆中甚至夜里还时常挤在一张床上,没想到现如今竟落得一时相顾无言的境地。

前些日子,因着秦老爷与袁氏大动干戈,府中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具体何时, 府中的下人们或许知道的并不全,但他们这些个事中人定也能知晓个十之八九。

旁人传得满城风雨,秦玉楼与秦玉卿二人却全然未作理会,除了那日给袁氏请安时远远地打了个照面,今儿个还是头一回碰面。

原以为两人并无多话,却不想此时那秦玉卿忽而停住了步子,落在了秦玉楼不远处,忽而对她道着:“无论是戚家或薛家,都与我无关,我都不感兴趣,我也并不愿过继到母亲名下···”

秦玉卿语气一如既往淡淡的,叫人听不出任何情绪。

秦玉楼听了她的话有些诧异,随即,倒是挑了挑眉道着:“哦?如此,那便最好不过了···”

秦玉卿见她如此说来,仿佛有些意外。

只抿着嘴,看了她一眼,随即径自回了自个的院子。

秦玉楼立在原地忽而轻轻的叹了口气。

只觉得人长大了,生活中总会掺杂许多有的没的。

譬如,秦玉卿话里话外的意思可能是近来听了府中的传言,在向她解释并没有想要抢她的亲事,又可能则是在迁怒,无端将这些糟心的事儿牵连到了她自个的身上。

到底如何,却是不好分辨。

人心变得复杂了,真假难辨,人与人一旦走远了,对错难分。

然而每个人始终都会慢慢的会长大,甚至···慢慢的走远。

却说在戚家来提亲之前,秦家本已做好了准备。

但当对方人来之后,仍是勉不了被惊了一阵。

只因这秦家与那福建巡抚提督陆家、及颜家三家坐在一块儿共同商议、相看着亲事,怎么瞧,都怎么觉得怪异、及微微的尴尬。

曾有一段时日,袁氏差点便将对方两家的祖宗十八代都给一一问候了一遍,若非因着那陆家突如其来的介入,若非因着颜家的言而无信、背信弃义,怕是她们家楼儿的终身大事早早便有了最好的去处。

哪里还需得像现如今这般尴尬的坐在这里,为着将来那桩她原本就不甚满意的亲事斗智斗勇。

却说自打陆夫人及颜老夫人一行人进了屋看座后,袁氏只皱着眉不断往后瞧着。

陆夫人仿佛知晓袁氏的意图,只见目光闪了闪,随即笑着对其道:“按理说这提亲前,修儿都得事先入府给长辈们拜访一二才是正理,只因他刚出了孝,恰逢又赶上了府中的老祖宗重病,他乃是侯府长子长孙,如何都得随在老人家跟前敬孝,一时便有些脱不开身,但又忧心与亲家这边的亲事儿,只有托付我这个做姨母的来替他们戚家走一遭了,这不,我这还是头一回来提亲,只不知这元陵的礼数与京城或者我们福建那的是否有异,唯恐失了礼数,便唯有将颜老夫人给请来做保了···”

这才知道原来这陆夫人与那侯府还存着这样一层关系。

陆夫人这番话可谓是面面俱到。

这婚事自古长辈们做主,按理说这相看媳妇、提亲、下聘皆须得由父母亲自操办,但由于双方路途遥远,由双方长辈或者有些头脸的宗妇代为相看亦未尝不可。

且这位陆夫人身份尊贵,别说在秦家,便是在京城侯门相府出面作保,亦是有这个脸面的,是以,此番,由陆夫人出面,对于秦家这样的家世来说,已是天大的脸面了。

且这陆夫人还将颜老夫人请来,方方面面顾忌到了,可谓是给足了脸面。

尤是秦家许是早早便猜测到了,但此刻这袁氏未曾瞧见那戚修的到来,到底是有些不快的。

虽有婚约在身,虽已算作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未曾亲眼瞧见女婿模样,是人是鬼都尚且不知,如何敢轻易将女儿嫁过去。

袁氏心下微沉,沉吟半晌,正要以秦玉楼亲事已快要定下之由,欲将秦玉卿推出去时,却不想那陆夫人倒是快一步直接开门见山的提出此番代戚家前来是要求娶秦家长女秦玉楼的。

袁氏不由与秦老夫人对视了一眼,眼中纷纷有些诧异。

陆夫人捏着帕子笑着道着:“其实,我之前便瞧见过你们家大姑娘一回,那满身芳华气度令人记忆犹新,实不相瞒,我对你们家大姑娘打从心底里喜欢···”

袁氏听了微微诧异,只垂眼沉吟片刻,忽而眯着眼看着陆夫人直言不讳道着:“承蒙夫人厚爱,既夫人如此坦率,那有一事我便也直言不讳了,其实因父亲过世早,这么些年来咱们秦家与侯府素无往来,之前并不知咱们家与侯府早早定下了这门亲,而大丫头也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是以先前家里已经为其说了一门亲事,恐怕大丫头无法嫁去侯府了。不过好在咱们秦家女儿众多,且养女儿历来用心,不是我自夸,便说咱们府这二丫头便是个才情并茂的,无论性情、相貌丝毫不必大丫头差——”

说着,袁氏只笑着看向首座的颜老夫人笑颜道:“老夫人最是清楚不过了,咱们这二丫头还是这元陵四美之一呢,老夫人,您说是吧——”

颜老夫人闻言微微诧异,许是没有料到这袁氏竟然会替那秦玉楼推了侯府这样好的一门亲事,想到那秦玉楼,颜老夫人眼中一片复杂,只她此番是那陆夫人特意请来求亲的,不便过多干涉。

半晌,只笑眯眯中规中矩道着:“你们秦家的女儿自然都是好的,楼儿与卿儿更是咱们这元陵城中一等一的好,哎,只可惜咱们颜家没得这福分···”

颜老夫人此时说的倒是真心话,她是真的疼爱那秦玉楼。

此番,仍未免觉得有些可惜。

袁氏闻言便冲着陆夫人欣然笑着:“这二丫头历来不比大丫头差,现如今也正好到了说亲的年纪呢···”

袁氏卖力举荐秦玉卿。

然那陆夫人闻言,面上一阵迟疑,看了看袁氏,又看了看老夫人,沉吟片刻,这才一脸为难道着:“秦家二姑娘芳名,其实我素来便有耳闻,毋庸置疑,定是一等一的好,只实不相瞒,我那侄儿乃是侯门长子长孙,而他们戚家历来礼教严苛,嫡庶分明,他们祖训严苛,规定长子长孙非嫡不娶,长女非嫡不嫁,是以这——”

陆夫人说到这里话语一阵迟疑,似有些为难之意,不过那话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非嫡不娶!

袁氏与秦老夫人面面相觑。

许是料到对方会婉拒,却不想竟这般直接。

如此,倒是不好在多说什么了。

甚至原本到了嗓子里的那句“过继”之说,也给生生咽了进去。

陆夫人说罢,目光在袁氏与秦老夫人面上轻轻略过,顿了顿,又与旁边颜老夫人对视了一眼,适才略微笑笑道:“其实,大姑娘现如今正在说亲这事儿,其实我也略知一二,正因如此,这才这般匆匆赶来,生怕这么好的侄媳妇被旁人给抢了去呢,所幸,据说现如今虽已相看却未曾定下,我倒是赶上了···”

陆夫人这般说着,见袁氏与秦老夫人一时无话,陆夫人心中反倒是点了点头。

若是因着对方门第高便上赶着高攀的,陆夫人反倒是不喜,也唯有如袁氏这般,实则是在真心为着女儿考虑。

无非是不清楚对方的底细,不敢轻易将女儿嫁过去罢了。

都是做母亲的,陆夫人如何不知。

这般想来,陆夫人只直直看向袁氏,双眼满是真诚坦率,只一脸认真的道着:“其实戚家乃是开国功勋,礼教虽严,规矩虽多,许多人只怕女儿嫁过去会受苦,却不知严苛也有严苛的好处,譬如,戚家祖训,男子三十无子方能纳妾,男子四十无子且犯七出者方能休妻,戚家规矩严苛并非只针对女子,乃是所有人一视同仁,从自身约束起——”

陆夫人说完,便见袁氏双目微闪。

陆夫人便又轻轻叹了口气,似颇有些无奈道:“其实,我有一女,未满十四,若非年纪过小,若非修儿早已有婚约在身,我定是要将女儿嫁去他们戚家的,其实也并非全然因着他们戚家家教家风缘故,最主要的还会修儿那孩子是个可托付终身之人,他姨父更是对其赞赏有加,疼爱他胜过自个的儿子呢——”

陆夫人意有所指的道着。

袁氏见这陆夫人虽出生高贵,但一身装扮尤为简单,正所谓美人在骨不在皮,装束虽简,但通身的气度却无须任何装饰,虽简却奢。

又见她一颦一笑间,雍容华贵,嘴角始终带着端庄优雅的微笑。

与袁氏说话时,尤为认真的看着她的眼,那双眼真诚坦率,令人不由信服。

袁氏听到这里未免心下一动。

不由与老夫人对视了一眼。

却说陆夫人一行人走后,袁氏只吩咐知椿去将秦玉楼请来。

此刻袁氏只觉得浑身止不住疲惫,却又觉得心中有根绷得紧紧的弦,正一点一点的拉平了。

见到秦玉楼的第一句话,袁氏只幽幽道着:“楼儿,娘对不起你!”

第29章

秦玉楼与建国侯府长子长孙戚修的婚期定在了明年三月, 双方现已互换了庚帖, 同时翻了黄历,精心挑了十月二十八这个好日子, 届时戚家会亲自派人过来放聘。

据说戚家早已备好了彩礼, 只待两家商议好日子, 便可按着礼数前来下聘。

因着男方守孝三年, 现如今年纪也已不小, 而女方明年也已十七了, 加上本就是有婚约在身的,遂这场亲事便也不作多拖。

袁氏之所以觉得对不住秦玉楼,是因为竟不明不白的便将女儿的亲事给交待了,这是她这个做娘的失职。

袁氏为了秦玉楼的亲事可没少操心, 整个元陵的青年才俊怕是都被其给相看了个遍,原暗自咬牙,定要给秦玉楼挑一门不比那颜家差的亲事,可却万万没有料想到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确实, 那戚家家世比之颜家确实要好太多, 可是连对方到底是个圆的还是个扁的都尚且不知, 只觉得风风火火、忙忙碌碌, 到最后,竟有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这绝对不是袁氏想要看到的。

然而对方是直接冲着秦玉楼而来的,且有种势在必得的意思。

那陆夫人瞧着温温婉婉,倒也是个厉害人物, 一上来便开门见山的直言非嫡不娶,目的之明确,态度之强硬,令人无可反驳。

又似知秦家有所顾虑,后又徐徐图之,话语间透露,之前似是特意过来相看过的,顾而早早便相中了楼儿,由此可见,那戚家对这门亲事亦是十分上心。

后又从戚家家世、门风、及秦家最为看重的男方品行一一着手攻破,由此直接一一打消了秦家的顾虑。

如此这般,饶是袁氏心中百般不愿,也终有些无可奈何。

这原本就是一桩不可推拒的亲事,袁氏不得不承认,自打知道这件事儿起,心中便也早已做好了这个最坏的打算,尽管之前闹得那般大动干戈,也不过全是为此发泄心中之不愤罢了。

现如今尘埃落定,只觉得有种宿命的感觉,只觉得这门亲事来的不偏不倚恰好赶上了这个档口,一刻不早一刻不晚。

或许,到底是命定的罢。

无论是来的早的,还是来的晚的,都终究不是对的。

现如今既已板上钉钉,也唯有盼着真如那陆夫人口中所说那般,莫要让人失望才好啊!

却说自秦玉楼的亲事定下后,秦玉楼便被拘在玉楼东里日日赶着女红,备作嫁妆,因着这门亲事来的委实过于突然,纵使袁氏这两年早已在为秦玉楼的嫁妆做准备,到底赶了些,只好匆匆忙忙的赶工了。

因着嫁妆对每个出嫁的女儿而言,乃是重中之重,尤其这男方乃是一品侯府,纵使没落些了,但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底仍乃是簪缨勋贵大家。

戚家低娶,秦家高嫁,秦家门第虽比不过人家,但这嫁妆无论如何也得备足了,不好叫人看低了去。

再者,于这本亲事,袁氏本就心中没底,甚是有愧,且此番那秦玉楼这一去便已到了千里之外,既无母族庇护,又无亲人作陪,袁氏心中又是内疚,又是忧心,然而纵使心焦,却终究皆是徒劳。

如今唯有卯足了劲儿,为其多添些嫁妆,多备些银钱傍身,方是正理。

是以,此番这袁氏事无巨细,愈加发了狠的似的将全部心思都放到了替秦玉楼备用嫁妆这一事儿上,不过几日,便已生生消瘦了一大圈。

秦玉楼猛地瞧见,只顿时被唬了一跳,只忙将袁氏手头上的一众庄子、田庄、店铺的地契给一把夺过。

只一本正经的对其道着:“太太,您现如今可是怀着身子的人,怎能如此不操劳,现在才两个多月,正是要紧的时候,若是因着女儿的事儿,误了身子,太太叫我如何能安心?”

袁氏却道着:“下月戚家便要过来下定,翻了年你便要嫁去京城了,便是满打满算也不过就半年的时间了,娘如何能不心急···”

秦玉楼见袁氏如此紧张,心中不由叹了口气,终归知晓袁氏对她的担忧远远还比想象中要深的多。

其实甭说袁氏,便是秦玉楼亦是如此,原本自个对亲事向来是能够做到淡然处之的,但自那日知晓亲事被定下之后,觉得尘埃落定的同时,勉不了有些微微惆怅。

许是终归与自个的料想相去甚远,袁氏担忧着她,她未曾不曾担忧着袁氏,担忧着尚未出世的弟弟或妹妹,甚至担忧着未来没有她在的秦家。

只是现如今瞧见袁氏这般紧张,她反倒是淡然了许多。

这般想来,秦玉楼只小心翼翼的将袁氏扶着,二人缓缓地走到了外头的厅子里,秦玉楼扶着袁氏二人一道坐在了窗子前。

秦玉楼犹豫一番,只忽而将那日在颜家“偶遇”薛家的那个薛钰一事,从头到尾的细说给了袁氏听。

末了,又将那日薛钰自个向秦玉楼坦白致歉的那一番话一字不漏的悉数说给袁氏听了。

袁氏听了,只觉得脑门一跳,只惊得瞪圆了眼道着:“你···你说什么?你说···当初毁你名声的人便是这个薛钰,这···这怎么可能?”

秦玉楼只淡然纠正道:“毁坏女儿名声者并非此人,不过因着他私自藏匿了女儿的画像及诗词倒是确有其事,后阴差阳错被人发现,这才闹得满城风雨,虽是无心,但此事确实是因他而起,此乃不假···”

袁氏却忍不住拍了拍脑门,忍不住骂道:“如何就不是他?此事若非因他而起,哪里会有后头关于你的那些个胡言乱语?我当真没有料到那人竟然是——”

袁氏说到这里,不由转过了眼,咬牙看着秦玉楼,道:“你既然早就知道,为何不早说?”

秦玉楼却是想了一下,忽而看着袁氏问着:“若是我与母亲说了,母亲还会看好与薛家的亲事么?”

袁氏微噎,倒是一时被秦玉楼给问住了。

若是在没见到那薛钰之前,若是得知了此事,任凭秦老爷的枕边风吹得如何的响亮,她是绝对瞧不上此人的,非但瞧不上,定是要想些法子去替女儿讨个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