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楼双手接着荷包,只觉得沉甸甸的,一捏,觉得应当是一对玉镯子。

荣氏说罢,似乎瞧了身侧的戚修一眼,蠕了蠕嘴,似想要说些什么,半晌,却是想起了另一遭,抢先一步解释道:“你父亲这几日身子有异,他日待好些了再领你前去拜见——”

正说着,却在此时,忽而听到从东边的厢房里传来一阵激烈的咳嗽声,荣氏顿时大惊,面上不由染上了一抹焦急担忧之色,整个人立马从椅子上立了起来了。

此时,只见东厢房里立马跑出来个丫鬟,只神色焦急的前来禀告着:“太太,侯爷···侯爷听说世子携夫人前来,硬要起来,奴婢拦不住——”

荣氏听了却是一脸忧心忡忡,火急火燎的扔下屋子里的众人,只直径往屋子里去了。

这会儿戚修与秦玉楼还双双跪在蒲团上呢。

不多时,只听到隔壁厢房里响起了问声细语的抚慰声,间或夹杂着一两道急促的咳嗽声。

听了一阵,戚修忽而扭头对着秦玉楼道:“且先起来罢···”

秦玉楼膝盖上的淤青还未曾褪下,早早便有些吃力了,这会儿自然是听从夫君的。

只许是方才跪了半晌,脚有些发麻了,秦玉楼不由抬眼可怜兮兮的看着一侧的戚修,巴巴的道了声:“夫君,腿麻了···”

戚修听了下意识的垂眼,只见秦玉楼微微仰着头,一脸楚楚可怜的看着他,旁人做出这个表情,譬如他的表妹鸾儿,只觉得苦巴巴的令人生怜。

但是他的妻子——

戚修心下一跳,只觉得那双桃眼里浸满了两汪水儿似的,明明楚楚可怜的举动可到了她的脸上,只觉得目光流盼,勾人心魄,一时令人不敢直视。

秦玉楼见那戚修一时绷紧了脸,整张脸变得面无表情起来,心中不用一噎。

二人在一块儿,若非她主动搭话,两人怕是好几天都不用张嘴说话了。

秦玉楼仅仅只是不喜夜里那档子事儿,寻常时刻自然是乐意与他“亲近”的,总不能一天到晚你瞧着我我瞧着你,两人一句话不说,光瞪眼罢,这瞪几天还成,未来还有大半辈子呢。

这会儿好不容易寻思着“适当亲近一二”,却不想马屁拍在了马腿上,似乎···惹到忌讳了。

这般想着,秦玉楼只好撑在蒲团上,有些费力的起着。

却不想正在此时,一只大掌伸了过来。

秦玉楼见状登时一喜,忙不地抓了那大掌就着他的力道缓缓地站了起来。

站稳后,见好就收,只忍着腿部的麻意,一脸美滋滋的看着身边的人。

而身边那人却是面无表情的转移了视线。

“···”

秦玉楼面上一抽,一时只有些悻悻地。

旁边的茗心等只瞧着他俩捂嘴直笑着。

秦玉楼登时面上一红,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两人刚起来不久,只见从东边厢房里传来一阵吱吱响声,不多时,帘子被由里头掀开,荣氏亲自推着一张轮椅走了出来。

轮椅上坐着一位四、五十岁左右的男子,面白无须,相貌儒雅俊美,瞧着倒是与秦老爷的感觉极为相像,皆有种俊逸读书人的儒雅味道,虽已到了一定的年岁,但从那眉眼间方可瞧出,年少时定是位风度翩翩的俊美少年。

秦玉楼只觉得戚修并不像其母荣氏,这会儿瞧见了侯爷,只觉得原来他的相貌是随了他爹,那双眼,那高高的鼻梁及薄薄的唇都与侯爷如出一撤。

只这侯爷儒雅文秀,而那戚修则冷酷严峻,瞧着感觉不像,相貌倒是极为相似。

许是这侯爷常年患病,随着他的到来,阵阵浓烈的药味也随着溢满了整个厅子,这位公爹身子瞧着羸弱不堪,脸上的皮肤白得接近透明,边坐在轮椅上,便咳得厉害。

荣氏在一旁鞍前马后的亲自照看。

许是这样的出场方式着实令秦玉楼惊住了,她只以为传说中的侯爷身患旧疾,却不想,瞧着轮椅之上,那双腿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不由令人怀疑:莫非,是腿疾?

却说自这侯爷到来后,太太荣氏便再也没抬眼瞧过他们一眼了,只忙忙碌碌从未停歇过,一会儿拿着汤婆子塞到了侯爷手中,一会儿又低头整理侯爷腿上的毯子,一会儿又端了杯参茶过来递到了侯爷手上,还一脸细心的在一旁叮嘱着:“小心烫——”

所有的一切全部亲力亲为,未曾假手于人。

而那侯爷似也已习惯了妻子的侍奉了,只任由她侍弄着,眼睛却是来回盯着戚修与秦玉楼二人瞧着,目光中带着浅浅的笑意。

二老瞧着皆是性子和善之人,秦玉楼心中这般想到。

秦玉楼又随着戚修一道跪着给公公敬茶,侯爷端着茶杯的手似有些抖,只不知是体力不支,还是心存激动,眼中却是看着底下的一对满脸欣慰道着:“好,好,好···”

许是有些激动罢,说着说着,便又低低的咳了起来,手中的茶险些洒落了出来。

荣氏见状,忙不迭夺下了侯爷手中的茶搁在了一旁的几子上,只用手不住的拍打的丈夫的背,嘴上问声细语的安抚着:“好了好了,人也见着了,茶也吃了,你的是身子还未见好,待身子好了,往后横竖有的是机会···”

一时又用手背探了探丈夫的额头,登时变得一脸紧张,原来又开始发烧了,只催着侯爷进去歇着。

侯爷咳了一阵,面上不由泛起了一阵潮红,似乎当真病得厉害,半晌,只一脸苦笑着对戚修与秦玉楼道着:“我这身子有些不中用,待会儿开祠堂祭祖也没法去了,你们且先去罢,千万别误了时辰···”

侯爷说完,便被太太一脸心焦的推着进了里屋。

一直到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秦玉楼这才缓过神来。

只觉得这公公婆婆的感情可真好,一人病了,另一人则衣不解带的贴身伺候着,面上有的皆是全然担忧与关切之情,且瞧着公公那病,似乎有些年头了,若非二人情深意切,如何能做到十数年如一日,无半分厌倦呢?

只事实分明如此,然秦玉楼心中却隐隐有几分怪异,说不上来的感觉,总觉得哪儿有些不对劲。

下意识的抬眼,瞧见身侧的丈夫从进门到现在,除了对她说了那句“前且起来吧”后,至始至终便未曾开口说过一句话了。

秦玉楼心中不由一跳,细细回想起这日一幕幕,只忽而觉得一阵心惊。

话说祭祖的时候,祠堂里来了好些族亲,大抵皆是些将至古稀,德高望重的老宗亲。

秦玉楼跪在幽深庄严的祠堂里,在所有族亲的见证下,入了族谱,至此,真真切切的成了戚家人。

往后生是戚家的人,死是戚家的鬼,若是死了,他日便会化作一块陈旧牌位,被摆在这令人发憷的祭台上,遭后世族人香火供奉了吧。

祭祖期间,婆婆荣氏出现了一趟,待跪拜完双亲,荣氏便又转眼消失个没影了。

中午,戚家开席设宴,宴请一众祭祀族亲,至此,戚家这场婚宴才算是实打实的办完了。

第49章

因着女方娘家路途遥远, 第三日回门自然给省下了,不过秦玉楼娘家虽不在京城,娘家人却也还是有的。

那日祭完祖后, 特意前去送走老夫人,临走之前,老夫人看了秦玉楼一眼,忽而对她道:“既然你娘家族亲就在京城, 礼不可废,回头挑个日子,让修儿哪天陪着你上门拜访拜访吧!”

秦玉楼听了顿觉意外,她原本也有这个打算, 于情于理,怎么的也得往秦家拜访一二的, 原本合计着是与丈夫开口还是长辈开口, 这会儿见老夫人主动提及了,心下倒是欢喜不已。

看来这戚家行事果然妥当周全。

这般想着忙不迭冲着老夫人乖巧回着:“多谢祖母。”

老夫人眯着眼看了她一眼,良久,只淡淡地“嗯”了声, 随即冲一侧的戚修道:“修儿现如今既已回到了京城,日后无论是入仕还是从武,少不得得在官场上走动一二,秦郎中外放做官多年,一直清廉勤勉,这才得以被调入京城任职, 既是亲家族叔,便是自家亲戚,尔往后多要走动走动——”

老夫人话音已落,却见并无回应。

老夫人只眯着抬眼向戚修看去,戚修下意识的抬眼,与老夫人对视了片刻,随即,只一脸神色如常的回着:“孙儿记下了···”

老夫人听了,一双锐利的目光在戚修身上扫了好几遍。

见孙儿依旧镇定自若,神色如常,瞧着与往日并无异样,只心下觉得有些奇怪,再一眼,却见这戚修哪哪都好,就是气色不大好,眼下泛着一丝青色,神色好似隐隐有些疲惫。

老夫人登时心中一紧,只立即将视线转移到了一旁秦玉楼身上,只见这秦玉楼面色红润,满面迤逦春光,眉目间顾盼流转、婉转多情,还似隐隐透着一股子艳媚。

老夫人再一次眯起了眼。

秦玉楼见老夫人眼神犀利精光,像是一柄利剑似的,直直将要瞧进她的内心深处似的。

秦玉楼双目微闪,不由眨了眨眼,再一次瞧过去时,却见老夫人已经收回了视线,只留下了一道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你可是戚家长子长孙,切不可胡闹荒废了身子。

说着便杵着拐杖经人搀扶着去了。

留下秦玉楼与戚修双双愣在原地。

秦玉楼因初经人事,且昨夜二人分明安然无恙,是以一时尚且未曾立即领悟话中的深意,只以为亦是瞧着这日丈夫身子不适,在担忧罢了,心中只想着待会儿回去定要为他好生调理调理。

倒是一旁的戚修,许是有些心虚,登时面上染上一抹羞愤不自然的神色。

不过即便面色有异,也不过是两侧的肌肉微僵了几许罢了,因他常年面色不辨喜怒,除了极为亲近之人,旁人怕是无法轻易分辨出来罢。

秦玉楼日前与他算是较为亲近,二人终究不过才相处了两三日,暂且瞧不出他的异样。

祭祖设宴回来后,戚修不过回来换了一身衣裳,便又匆匆离去了。

府中还有些宗族长辈在此,另此番婚宴,还留有部分亲戚客人在,这诺大的府邸,除了三房的三老爷,尚且能够主事的也唯有他一人呢。

走之前,只见那戚修不知从哪儿单手拿着个小木匣子出来,只见他一只臂膀笔直垂在了身下,一只手臂弯曲将木匣子捧在了胸前,是那种极为普通材质的木质,上头并无一丝纹理花式,仅仅只在小木匣中间配了把小铜锁。

戚修将木匣子推到了秦玉楼跟前,神色淡淡的道着:“这是这些年存下的奉例,都在这儿呢···”

秦玉楼方一愣,随即一听到银子,顿时两眼放光。

又见他说这是他所有的产业,关键还一副要悉数交由她打点的意思,秦玉楼顿时激动不已,只喜滋滋抬眼看向戚修,美美的问着:“夫君这些产业···往后真的都交由妾掌管了么?”

戚修听到“产业”二字,似有些不解,然而这些确实是要交给她的,沉吟片刻,只几不可闻的点了下头。

秦玉楼听了连眼尾都不由弯了起来了,要知道,这样的举动可不单单只是银钱交付这么简单,此刻可谓是由丈夫将家权交付给妻子的深意啊。

秦玉楼现如今本是这霁修堂的当家主母了,按理说,理应该替丈夫肩负起掌管院子的分内事儿,只一来,这两日又是祭祖又是拜见长辈,根本抽不出空闲来,这二来嘛,丈夫未曾开口,到底是怕触了忌讳,总觉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原本还想着待过了这几日繁忙的日子,便要开始着手料理院子了,心中正在琢磨这桩事儿,这会儿便见他主动提及了,秦玉楼自然欣喜不已,想着怎么也得顺杆子往上爬,好将这掌院的权利牢牢掌控在手中才是。

掌家,太累,她并不觊觎。

但掌院,关系着往后生活的美满度,自然是义不容辞。

定要将整个院子打点的妥妥帖帖,往后可不得任她为所欲为?

这般想着,秦玉楼只冲着戚修露出了近日这么多次笑容中以来真心实意的一次,只见她眼尾微微翘起,那双饱含风情的吊梢眉亦是微微上挑着,眉目带笑,尤自传情。

戚修默默地移开了眼。

待秦玉楼低头捧起了木匣子。

戚修视线又不自觉转了回来。

秦玉楼只觉得这匣子沉甸甸的,她双手捧着都有些费力,丈夫乃是侯府世子,虽是个败落的世子,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瞧着这满府森严气派,瞧那下聘时的土豪壮举,秦玉楼心中一时充满了期待。

虽她现如今已算是个小富婆了,但谁也不会嫌越来越富是罢?

世子的小金库怎么也得比她这个末流的官家小姐富足得多罢?

这般想着,秦玉楼只拿起了匣子上的铜钥匙,在丈夫的见证下,亲手将那铜锁打开,亲手将这座小金库给打开了。

自然首先印入眼帘的则是一叠厚厚的银票,秦玉楼笑眯眯的伸手拿了出来,却未想方一道手上便觉得有几分不对劲,忙不迭将银票散开了,只见唯有面上这几张是银票,后面那一沓被单独捆着的则是一沓下人们的契书。

秦玉楼似有些不可置信,忙不迭又往匣子里瞧去,这便瞧见里头整齐摆放着一锭又一锭的银锭子,皆是二十两的,瞧着约莫有一二十锭,三四百两的样子。

而手中的银票,除了前头一张一百两的,余下皆是五十两一张,约莫六七张的样子。

整个匣子除了那些契书,所有的银钱满打满算也不过七八百两左右。

秦玉楼一时惊呆了。

好半晌这才回过神来,强自压下内心的震惊,面上尽量神色自若的抬眼问着不远处的丈夫:“夫君···这是咱们所有的家当么?”

戚修闻言只眯着眼看了她一眼。

秦玉楼见状,忙不迭改口道着:“妾的意思是这里头有这么多下人的卖身契,现如今夫君都交给了妾,往后是要将整个院子都交由妾打点了么?”

戚修复又看了秦玉楼一眼,方沉声道着:“自然,自古男主外女主内,你既是这院子的当家主母,往后这院子、这府邸自然是要交到你手上的,若是有何不懂的,只管去请教三婶,往后后院的事交你全权打理便是了···”

戚修说着,只见外头小厮墨玉有急事在禀告,这便转身离去。

临门前,似想起了一遭,只微微偏头朝着里头的人道着:“所有的家当都在这里了,若有疑虑,只管唤锦瑟、锦薇二人前来问话便是!”

说着,这便当真去了。

留下秦玉楼一时悻悻地,好似她有多么看中那些银钱似的。

若是有,自然是最好,若是没得,便没得罢,横竖她并不缺银子。

只心中着实有些震惊罢了,堂堂侯府世子,所有的家当加起来竟然不过数百两,一无田地铺子,二无庄子山头,更别说其他的进项了。

便是她们家这个末流小官家的女儿,除了每月的奉例,再加上寻常金银首饰的赏赐,每年存下来,也该有小几百两呢。

而瞧那戚修的性子,说的定也是实话。

秦玉楼震惊的同时,想着这侯府的种种,心中难免有些疑虑。

话说这做了人家的妻子媳妇,果然与被养在闺阁中大为不同了。

日日卯时便得起来,先是去老夫人的寿延堂候着给老夫人请安,随后得去北院事无巨细的伺候婆婆用早膳,再回到院子里又得侍奉夫君用膳,末了,还得打点好院子里一应事宜,临到晌午才方可得空眯会儿,便又得为迎接夫君归来做准备。

最要紧的是,到了晚上才是最伤为脑筋的时候。

第50章

秦玉楼要么装睡, 要么装头疼,要么装累, 日日无所不用其极,倒也终究皇天不负苦心人, 如此, 一连着过了好几日,夜里两人倒也一直相安无事。

又许是丈夫生病了的缘故,只觉得这几日那戚修气色丝毫未曾好转,甚至隐隐觉得有一日差过一日的趋势,但细细留意下, 除了有些微微咳嗽以外, 倒也不见什么旁的其他症状。

唯一猜测到的便是, 想来这些日子丈夫要么日日宴客,要么镇日勤勉上进, 许是累着了罢。

话说这戚修现如今在京军骁骑营当值, 任职一名小小的百人将,百人将顾名思义则掌管着数百名兵卒。

虽属于军营中的一个小头目, 但这对于拥有数万京军守卫的骁骑营来说,简直不足一提, 更别说对于这京城天子脚下的权臣四起的满朝显贵来说, 更是不足挂齿呢。

按理说,世子虽并无官职在身,但身份毕竟尊贵,即便现如今戚家虽已败落, 但戚家三老爷还在官场任职,且戚修外祖家乃是现如今声望显赫的文国公府,其姨丈又是福建权势滔天的巡抚提督。

据说因着福建陆家的举荐,那颜家才得以顺利被调回京城任职,有这般得天独厚的关系优势所在,便是现如今戚家不复当年,也没道理落得如此落魄的境地啊!

寻常达官显贵家的儿子,若是想要到军中历练,不过是走道过场罢,随随便便混过小参将、都尉什么的,简直是轻而易举。

秦玉楼心中有疑,经多次旁敲侧击,后从那戚修、或者随从墨玉嘴里得知,原来那戚修是在三年前回京时恰好赶上骁骑营征兵,便一举从一小小的兵卒开始做起的。

后因老侯爷仙逝,在家守孝近三年,于去年年底重新回到军营,后一步一步升为小小的百人将的。

因戚家当年涉及夺嫡受累,为先帝所憎,这么些年以来,戚家处处谨小慎微,颇为低调沉寂,这诺大的建国侯府,竟渐渐被人所遗忘了似的,又加上戚修此人常年未在京城,这诺大的京城,知晓他身份的人并不多。

戚修一步一伐,显然像是要靠着自个一人之力。

也是,照着戚家现如今的境地,便是悉数靠人帮衬扶持,前路定也崎岖坎坷,倒不如自个一步一个脚印,若是他日能够有所作为,既能堵了旁人悠悠之口,也委实不辱建国侯府的门庭气节。

戚修此番因婚事告假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