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抵是于京城待久了, 渐渐的便也开始接触了京城的贵族圈, 自然慢慢的对这些达官贵人们开始有了一定的了解。

横竖往后是要结交相识的, 秦玉楼没有像原先在元陵时那般万事不理,高高挂起, 反而会有意无意的主动打听着京城中有趣的见闻。

这些, 于往后的相交中,多少该会有些益处的。

于是, 便也慢慢知道, 原来那庄家大小姐庄璇,在成亲前原是京城有名的才女。

可她的才情并非仅仅只体现在琴棋书画上, 更多的却是她举止做派间,自带着一丝豪门贵女典范,在京城这圈显贵千金中, 脱颖而出,多为人称赞。

自家女儿的名讳,自然不应与旁人相重,秦玉楼第一眼便将这个璇字给去掉了, 便是去掉后,心里还止不住有些怪怪的。

大抵是夫君笔下竟然出现了另外一个女子的名讳。

唔,她不喜。

最后,在“媛”与“甄”二字间, 选了“甄”字,谐音珍,取自珍贵, 示若珍宝的意思。

因着戚修本就是个寡言话少之人,书信并不算长,满大篇都在围绕着女儿云云,唯有在末尾提了一句:思念吾妻,待君归。

秦玉楼盯着这七个字,瞧了又瞧,看了又看,最后是嫌了又嫌,弃了又弃。

眼巴巴的盼了一个多月,就盼来了这么几个字,秦玉楼自然十分之不满意。

不满意的后果,自然便是,将原本兴冲冲的想要告知他往后再也不用忧心戚家香火问题了,他们戚家有种了,还不止一个呢,他可安心打仗了,改成了,倘若不平平安安的归来,他们戚家的老祖宗们定是不会放过他的。

绝口未提多出来的那两个。

信差人送走后,便又隐隐有些后悔。

可一方面,却又隐隐有些祈盼,盼着他凯旋而归后,她送给他的大礼。

天气渐渐地回暖,开始变得暖洋洋的。

襁褓中的小家伙们一日日长大,可谓是一日一个样儿,眼珠子转得老灵活了,手指头也忒有劲儿,有时用力的抓着秦玉楼的手指,她竟然如何都抽不出来。

因着奶水充足的缘故,几个小家伙性子似乎皆随了她,整日好吃好睡,个头长得飞快,待出了月子,明显便瞧见小脸嘟嘟,脸张开了不少,浑身也是粉嫩嫩、肥嘟嘟的。

秦玉楼每日最爱做的事儿,便是将几个排排放好,然后捏着小家伙们的小脚丫子挨个亲着,小脚丫子的脚背上还长了小肉窝,可爱得不要不要的。

唔,这喜欢脚丫子的癖好也不知是随着哪个的。

这样的癖好秦玉楼可不敢明目张胆,每每皆是躲着众人,私下里偷偷进行。

因着府中有奶娘,秦玉楼虽不用亲自喂奶,但因着她瞧着那水汪汪的一排,那可爱伶俐见的,便忍不住心软,每日轮着来,每日挑选一个,喂上一回,跟好玩似的。

待出了月子后,身子还有些许丰盈,腰比以往大了一圈,腹部也还微微隆着,有些许嘟嘟肉,所幸,胜在秦玉楼肤色好,瞧着也并不难看,月里一直用专用的细软缠着,据说,秦玉楼这样的身段,缠上三四余月,身段便能恢复如初。

刚出了月子不久,颜家二少奶奶秦玉卿便开始上门拜访了。

因着之前她刚新婚,而她尚且在月里,元陵坊间有些陋习,两桩喜事儿不可冲撞,未免冲了喜儿,秦玉卿便迟迟未来。

这日,秦玉楼难得起了个大早,这大半年来,头一回认认真真的梳洗打扮了起来,过了这一段时日,府中的事物也开始要渐渐开始着手打理了起来,。

三房三少爷戚恒五月的亲事,三房大小姐戚芸八月与董家的过定,又加上二房这边小伍氏身子渐重,这可是二房日前的独苗,桩桩件件皆是要紧的大事儿,少不得要多操持多花上几分心思。

怕也唯有这几日清闲日子过活了。

自秦玉楼嫁到京城,已足足有一年多之久了。

这秦玉卿乃是她这一年多以来,娘家人中见过的第一人。

纵使原先在闺阁中,二人之间的关系算不上多么亲近,可在这千里之外,她们彼此唯有对方这一个亲人,总该要缓和几分了。

于是,这日秦玉楼在霁修堂设宴,热情的招待了秦玉卿,若是寻常亲戚朋友,宴席定不会设在自个院子的,可秦玉卿乃是自家妹子,便没有那么多忌讳。

秦玉楼将秦玉卿迎到厅子里落座,又吩咐丫鬟们上了茶,这才笑着道:“我是日日盼着,可算是将你给盼来了,往后在这诺大的京城里头,总算是找到个伴了?”

秦玉楼笑吟吟的,又问起了秦玉楼在京城这些日子住的可还习惯,问起了元陵家中父母弟弟可还好?姨娘可还好?

及三妹秦玉莲及四妹秦玉瑶的亲事的着落。

一年多未见,二人变化都十分大。

秦玉楼瞧着秦玉卿,只见她素衣淡容,一身杏色锦缎华服包裹着窈窕身姿,头顶用玉簪绾了个简单别致的斜云鬓,浑身上下并无多少隆重饰物,依稀还是记忆中那个熟悉的秦玉卿。

可细细瞧来,分明又有哪里不一样了。

一年未见,连妹妹也从闺房闺女直接变成了已婚夫人了。

秦玉楼在细细打量着秦玉卿的同时,秦玉卿亦是在不漏痕迹的打量着秦玉楼。

记忆中的长姐是个慵懒随性之人,甭管遇着了何事,嘴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一派云淡风轻,她永远是这般高高在上,活得潇洒肆意。

原以为,嫁到陌生的婆家,嫁给陌生的丈夫,高门大户里的腌臜琐碎,会埋没了她的肆意妄为。

却未想,这一见,依旧如初,甚至比之原先,越加耀眼,愈加光彩夺目了。

只觉得那双原本淡淡的眸,终于被打开了似的,里头闪烁的熠熠生辉的光芒。

她过的十分之好,无论在哪里,她似乎永远都能这般光彩照人。

秦玉卿心中只有些复杂。

好半晌,这才微微抬着眼瞧了秦玉楼一眼,方微微抿着唇道:“我今日是特来感谢大姐前些日子的帮衬打点···”

说话仍是老样子,话不多,语气也有些清冷。

而秦玉楼却未曾在意,只随手摆了摆手,笑道:“是应该的,若非正好处在月子里,我定是要亲自为你前去操办的···”

秦玉楼话里话外似乎隐隐有些遗憾及歉意。

见秦玉楼这般说着,秦玉卿微微抿嘴似乎愣了片刻,似乎有些许意外。

许是她们两姐妹还从未这般单独待在一个屋子里心平气和的说过话,以往在秦家时,秦玉卿并不爱出门,也不爱说话,大部分时候皆是待在屋子里练字作画,便是在一块儿,也少不了三妹四妹几个。

偏生玉莲与玉瑶两个性子闹腾,而她性子冷清,与秦玉楼之间又仿佛存了些什么若有似无的隔阂,是以,在秦家时反倒没什么机会。

眼下,虽并不十分热络,但你一言我一语中,较之以往,却是好过不少了。

二人说了会子话后,秦玉楼便将秦玉卿领到了卧房里头,里头还有三个胖头圆脸的小家伙们正等着她了。

秦玉卿为三个小家伙们都备好了礼。

戚家生了个三胞胎一事儿,近来在整个京城里头传得沸沸扬扬,尤是秦玉卿早有耳闻,但眼下亲自瞧见了仍是止不住一愣。

原先家中便有两个生得一模一样的弟弟,现如今此处又有了三个生得一样的外甥们。

这种感觉,只有些奇妙。

秦玉卿在戚家用完午膳后,便离去了,未曾久待。

走后,芳菲倒是十分新奇的凑过来,与秦玉楼说着:“夫人,奴婢今儿个瞧着二小姐变化倒是挺大的,好似不若以往那般清冷及盛气凌人?”

恰逢那头芳苓将清洗好的新鲜果子端了进来,听了这样一嘴,忍不住回着:“这都成亲嫁人了,如何能跟在闺中一样,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丈夫妯娌妾氏,夫家的日子哪里是那般好过的,这二小姐的性子倘若能改,往后兴许和和美美,若是不改,少不了要吃些苦头的···”

芳菲闻言,却犟嘴反驳着:“谁说成亲嫁人了就非得改?咱们家姑娘偏生不过的好好的?”

秦玉楼闻言,倒是忍不住笑骂着道:“说着说着如何又牵扯到你家主子头上来了,不过经你这般提点,你家主子倒是忽然记起了一桩事儿?”

芳苓芳菲闻言,纷纷抬眼看向秦玉楼。

秦玉楼只勾了勾唇笑着:“眼下你们姐妹俩也已有十八了,你们家主子也合该为你们姐妹俩一人挑个如意夫婿了···”

说着,微微挑眉看向一旁芳菲打趣道:“回头待你嫁了人,便知到底要不要改呢?”

哪知芳苓与芳菲闻言,纷纷对视了一眼,脸上丝毫不见羞涩。

只纷纷一脸激动的齐声道:“奴婢不嫁,奴婢要伺候夫人一辈子——”

秦玉楼只拉着一人一只手,握在一块儿,她们打小一块儿长大,虽名为主仆,实为姐妹似的。

这天底下,哪有不嫁人的女子呢?

怕是也唯有嫁了人,才方知嫁人的益处吧。

正因着秦玉楼日前无比的幸福美满,她希望她跟前所有的人都能随着和和美美。

不过姻缘历来还需缘分,此事急不来,一切须得从长计议。

第135章

五月, 戚家三房戚恒大婚, 戚家大办喜宴。

因戚家长房得了同母三胞胎的缘故, 这一阵戚家可谓是在整个京城出尽了风头,赚足了瞩目风光。

是以, 这戚家三房的婚事, 少不了由人争相讨论。

戚家原先遇难犯了忌讳,所有人自然躲的远远地, 可现如今明显圣上已经解除了对戚家的封印, 戚家世子遭圣上赏识,亲自挑到御前护卫不说, 眼下竟封了将位,此番若是一举立功建业,戚家一族可不得随着渐渐恢复原先盛名。

原先戚家三老爷升迁了不说不说, 据说前些日子,朝堂议事,将为太子殿下挑选启蒙先生一事儿提上了章程。

太子殿下现如今已到了启蒙的年龄,本在年初时就该确认了, 只圣上忧心北边战事,此事便一拖再拖,群臣举荐了数人,迟迟不见圣上决定。

这太子可是未来之储君, 起启蒙关乎着国之根本,自然不可怠慢,有心人许是瞧出了圣上对举荐的这些候选人似有所不满, 直至前几日,那向来清廉勤勉的董老太尉忽而主动向圣上推荐了一人,只见整个朝堂差异连连。

原来他举荐的那人便是建国侯府戚家主事人建国侯。

建国候原也是当今圣上曾经的启蒙老师,建国候此人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又挥得一手龙蛇腾跃的狂草,当今圣上手下那一杆雄健潇洒的草书便是承恩其下,最要紧的便是,建国候此人生性乐观豁达,宽仁大度海纳百川者方是为君之道。

论身份,侯爷爵位在身,论学识性情,满京上下便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够与之较长短之人,且那侯爷乃是纯臣,已多年不再过问朝堂之事儿,委实是当之无愧最适合太子启蒙之人选。

董太尉举荐后,满朝上下,竟无一时哑口无言,无一反驳。

圣上闻言亦是有些诧异,沉吟良久,似有些意动,只喃喃低声念叨了几句,方迟疑问着:“朕记得建国侯已多年不曾出府,且他的腿疾,恐似有些不便···”

董太尉只捏着胡须笑吟吟道着:“陛下放心,臣听闻自那建国侯得了那三个宝贝的孙儿后,可谓是一扫这十数年来的郁结之气,虽腿脚有些不便,但那心境却是一日赛过一日的舒畅,前些日子我那不肖儿去戚家登门拜访,硬是被那他逮着畅聊到深夜方归,瞧着那个精神抖擞样儿,哪里是个身子不便的,既然精力充沛,爵位在那摆着,这在其位者谋其职,委实不该光拿俸禄不办事儿,理应为咱们大俞出些力才是···”

圣上听到这里倒是笑了,道了声:“竟有此事,说的朕都有些好奇了,朕也听闻了那戚家三胞胎的事儿,没想到戚家竟还有这般际遇,改天朕也得前去好生瞧瞧···”

虽未曾立即明言,但此事似有些转机了。

至此,戚家好似更得圣眷了。

于是,此番戚家大办婚宴,满京上下倒是来了不少宾客,比之去年戚修大婚,其热闹程度也不遑多让。

戚家三弟妹乃是中书侍郎魏家魏大人之嫡次女魏媛,魏媛是位温柔贤惠、落落大方的世家女。

新婚第二日三弟戚恒领着魏氏过来给老夫人见礼时,只见她生得一张雪白银盘脸面,一身大红华服加身,低眉赦目间满是不胜娇羞的风情,紧紧地跟在三弟戚恒身侧,满面娇羞,对夫君甚是依赖。

而向来成熟稳重的戚恒这日在众人的打趣与调侃下,难得连脖颈都泛红了,却仍然温柔体贴的领着新妻一一拜会家人,昔日不苟言笑的少年郎此刻脸上虽泛着一抹羞涩,但更多的却更显意气风华,俊郎娇妾,男才女貌,好一对天造地设的璧人。

瞧着这甜蜜齁甜的一幕幕,秦玉楼不由忆起了一年之前自个初入这个家门,初次拜访众亲时的场景。

只觉得往事历历在目。

当时的戚修哪里像戚恒这般小意温柔,跟块木头似的,便是处在新婚之日,都板着一张脸,全程一言不发,若非她主动示弱去拉他的手,办可怜状,怕是连眼尾都不会赏她一眼,哪里像三弟这般细心周到。

想到这里,心中只有些愤愤不平,如此便也罢了,这成婚才不过一年多光景,便有大半年未见人影,眼下北去又有两三个月了,除了上回遣人送了书信回来,便再也没了动静。

秦玉楼是日日盼着,这个说话不作数的?原来的保证哪去了,被狗吃了不成?一言不合便失踪,一言不合便音讯全无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的干着急。

回屋后,秦玉楼往他儿女们的肉嘟嘟的脚丫子上好是揉捏了一把,这才渐渐消气。

所幸,三个小家伙们是越发伶俐可爱了,真是一日一个样,记得刚出生那会儿眼珠子都不会动,现如今秦玉楼手中拿个拨浪鼓轻轻摇晃着,一个个一双双眼溜溜的眼珠子便转得飞快。

老大见了淡定的举着肉呼呼的小胖手想要够,老二则将胖乎乎的小肉拳塞进了那张小嘴里咬着,唯有老幺咧嘴笑得最为给面,她晃一下,他的小嘴便一咧,然后那圆咕咕的双眼便眯成了一条缝,乐得厉害。

唔,日子久了,便也渐渐摸清了这帮小家伙们的脾性,三个小家伙中,老二的性子最为闹腾,整日不是咿咿呀呀就是嗯嗯啊啊,片刻停不下来,没人搭理他,他就自个握紧了两只小胖拳头,憋得胀得小脸通红,那脾气上来了,俨然要活活将自个给憋死。

老三性子最为黏人,爱哭又爱笑,得巴巴耐心去哄着,哭的时候没将人给烦死,可一旦笑起来,却也能将人给甜死了。

这两兄弟性子虽大不相同,可脾气却是一个比一个大,男娃娃便算了,往后该怎么着便怎么着吧,可真真令秦玉楼忧心的并不是老二与老幺,而是她闺女老大。

那淡定老成的性子,活像个小老头子似的,整日也不哭不闹,不说不笑,有时逗得厉害了,一个白眼便翻了过来,瞧得秦玉楼那是一个一脸懵。

虽说不哭不闹,挺好“饲养”的,比之两个小的那不知道省心多少,可往后这么个水灵貌美的姑娘,若是生成了他爹那般寡淡古板的性子,这该如何是好啊?

 

第136章

待小家伙们长到了三个月时, 秦玉楼便又恢复了每日前去寿延堂请安问礼的习惯。

一年多的时间, 她已从一个外来者俨然成了这座府邸的半个女主人, 早已没了最开始的惶恐及无所适从。

便是每日面对着不苟言笑的老夫人,她都已能够十分惬意及自在的面对了。

瞧着魏氏的小心谨慎及谨言慎行, 秦玉楼瞬间有股子媳妇熬成婆, 熬出了头的感觉。

三太太裘氏是个大度且和气的婆婆,媳妇是她亲自挑选的, 对魏氏自然很是欢喜, 可尽管如此,婆媳之间的感觉总是十分微妙。

譬如裘氏尽管对魏氏十分满意, 面上却终究还是会端着三分长辈的姿态。

魏氏日日须得一日三省拜会,日日衣不解带,侍奉羹汤, 裘氏不推不拒,欣然受之。

大抵婆媳间的正常相处之道理应如此吧,对于魏氏而言,婆婆如此, 只要不曾刻意刁难,不曾恶语相向,已是感恩戴德了。

秦玉楼忽而有些庆幸,不是说裘氏这样的婆婆不好, 而是,依着她这幅懒散的性子,相比之下, 觉得还是她那个万事不理、高高挂起的婆婆荣氏要好些。

不过,仅仅只是在这方面而已。

譬如,在寻常外出与各府走动结交中,在府中掌事遇到各种各样困惑时,秦玉楼往往需要自己独当一面。

而魏氏则要幸运得多,凡事有长辈引导着,自然要轻松自在许多。

所以,万事有利亦有弊,关键瞧你怎么去看待,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唯有知足方能长乐。

三弟妹魏氏时常过来霁修堂探望她,探望她屋子里的三个小兔崽子们。

尽管戚家府邸大得没边,可人口却并不多,三房除了个待嫁闺中,日日被拘着未曾出门的小姑戚芸,魏氏能够说话上的怕也唯有她了吧。

不像旁的府上,妻妾成群,底下的儿女如同雨后春笋似的,不停往外冒,府中自然热热闹闹的。

不过,现如今三弟已然娶妻,秦玉楼这里一下生了这么多,那边二房小伍氏肚子一日日鼓了起来,眼看也将要生产,他日这魏氏得了好消息,不久又待那四弟在娶上一房媳妇。

好家伙,戚家这诺大的府邸总该可以填满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