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福字皇阿玛是要赐予亲近臣工的。”

十五阿哥虽没明说,但云锦也有些明白了,因为这些臣子有很多是汉人,而汉族又是忌白色,康熙自然是不能赐个东西还给人添堵,故而他写的福字都是用红色的,而只在宫中张挂的春联,就按照满俗用白纸或者是白绢写了,当然也不是就这么的直接挂出来,而是要以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而且这一天除了有挂春联以外,东西六宫还要张挂宫训图,十五阿哥看云锦也是不太明白的样子,就向她解释,这个宫训图,画的都是有美德的后妃的故事,借此来教育后妃们要遵守三纲五常,实行孝道。另外,这图也不是由宫里派人去挂的,而是宫殿监传知东西六宫的首领自己挂上就行了,还有,这图要一直挂到第二年的二月收门神的日子才能撤下,收藏在景阳宫后的学诗堂里。

东西六宫所挂的图也不一样,贵妃娘娘和云锦所住的延禧宫挂的是曹后重农图,至于其他宫里,景仁宫是燕姞梦蓝图,承乾宫是徐妃直谏图,钟粹宫是许后奉案图,永和宫是樊姬练猎图,景阳宫是马后练衣图,永寿宫是班姬辞辇图,坤宫是昭容评诗图,储秀宫是西陵教蚕图,启祥宫是姜后脱簪图,长春宫是太诲子图,盛福宫是婕妤当熊图。

一行人在宫中逛来逛去也有些个累了,经云锦的提议他们来到了太后的宁寿宫,却发现十格格已经在这儿了。

“云锦,如月已经在这儿等你很久了。”等大家都请安坐好之后,太后笑着对云锦说。

“太后,这您可冤枉如月了,谁说如月是来找云锦的,如月可是专程来看您的。”十格格撒娇着说。

“太后,十格格说的是,云锦出来前并没有说要到您这儿来的,是跟几位爷走累了,想到您这儿来歇歇,顺便也赠点吃的。”云锦含笑对太后说。

“你这丫头,我这有什么东西是你没吃过的,怕是你自己做的倒还好些。”太后笑呵呵的说道。

“其实云锦不过是嘴上的功夫,要论手艺还得是您宫中的御厨。”云锦笑着提议,“您要是不信,咱今儿个就考考他,让他做个疙瘩汤如何?”

“疙瘩汤?”太后听云锦说完就笑了。

“云锦,你也真是的,想吃就说想吃,干嘛要找借口,哪有用疙瘩汤考人的。”十格格也捂着嘴乐,“不过,太后,让云锦这么一说,如月也是想吃了呢。”

“那就让他做吧,虽有些上不了席面,但一说起来,我也是有些馋了呢。”太后点头。

“让他做是做,可千万别说是考他啊,不然他还不吓着了。”小十六和小十七对要去传话的宫女说,一边说还一边笑着。

“两位爷觉得好笑吗?”云锦不能说别人,只好拿他俩开刀,“要知道,在平淡之中才能见真章,把那些个山珍海味做好吃了,有什么难,难得就是这些个平常之物,能把这个做好了,那才是真手艺呢。”

“好,好一个平淡之中见真章,云锦倒是有些见识的。”康熙笑着走了进来,先给太后行了请安礼,“儿子给皇额娘请安。”

康熙起身后,其他人又开始给他请安。

“皇帝,封玺仪式可是结束了?”太后等这些请安仪式都完成后,才笑着问康熙。

“是,儿子可以松泛两天了,所以来陪陪太后。”康熙笑着点头。

“你长年忙碌,难得清闲,就好好歇歇,不用总惦记我,有这些个小辈们陪着,我也是高兴的。”太后慈祥的对康熙说。

“他们是他们,儿子是儿子,”康熙笑着摆摆手,“再说昨儿儿子在您这儿进得香,云锦那主意出的不错,今儿个她不用到儿子那去了,我就想着她肯定又会跑到您这来,所以就过来看看她是不是又要弄出什么花样了。结果刚一进来就听她说平淡之中见真章什么的,这话是有些道理,但却从何说起的呢?”

“是云锦说要考考我宫里的御厨,让他做个疙瘩汤。”太后说起来还是觉得很好笑。

“疙瘩汤?”康熙听后也笑了,“云锦想出来的吃食倒是一贯的具有乡土气息。”(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上,云锦来自民间,本来就是个小家子气的,自然T]这些个平常之物了。”云锦冲康熙笑着说道,“虽说是些粗浅之物,就象太后所说的,上不了大席面,不过偶尔试之,也是个趣儿,皇上不也说昨儿个进得香吗?”

“总是有你说的。”康熙摇头笑着,然后吩咐宫女,“那就这么着吧,你去告诉御厨,今儿就做这个,做好了朕有赏。”

“等一下,”云锦喊住那个宫女,“麻烦你跟御厨说,让他再做些个家常的配菜,务必要以清淡为主,那些个小咸菜也要准备着,还有,”云锦看看小十六和小十七有些个郁闷的神情,估计是觉得只吃疙瘩汤太简陋了,不能解馋,想想他们正在长身体,也是需要吃些肉的,于是又吩咐,“再烤个羊腿,做个黄泥焖鸡。”

所谓黄泥焖鸡,其实就是叫花鸡,不过在宫里云锦不能这么叫而已。宫女听完云锦的话,答应着出去了,等云锦回头一看时,太后和康熙正在冲自己乐呢,这才想起来这不是在延禧宫里,尤其是康熙还在这儿,自己哪好这么大摇大摆的使唤人。

“云锦逾矩了,还望太后、皇上见谅。”云锦不好意思的向他们二人施礼。

“云锦怎么跟我见起外来了,早就说了,你在我这里就该是这样才对。”太后笑着点头,“而且你刚吩咐的也是为了孝敬我们,想的也很是周到。”

“太后疼云锦,云锦知道,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今儿皇上不是在这儿吗?”

“这句话是这么用的吗?”康熙瞅着云锦失笑,“再说朕在这儿又如何,还妨碍你了不成?”

“皇上言重了,云锦可是绝对没这个意思,”云锦涎着脸冲康熙笑,“云锦的意思是,您虎胆龙威,气势天成,云锦在您面前可是不敢放肆。”

“总算是你还有个不敢。”康熙轻哼一下。

“皇上,瞧您说的,云锦不敢的可是多了,”云锦又看看太后,“太后可以给云锦证明,云锦是再胆小也没有了。”

“行了。皇帝别逗她了。”太后笑着转移了话题。“云锦。你今儿个怎么和他们几个走一起了?”

“是几位爷念着云锦对宫中地年俗不了解。所以特意带云锦各处逛逛地。”云锦笑着看看那几个小阿哥们。“太后。云锦今儿才知道。原来这些阿哥们这么博学。想来也是皇上教导有方。”

“哦。何以有此一说?”太后还没说话呢。康熙倒先问上了。

“回皇上。今儿个宫中不是贴春联吗?几位爷在路上就跟云锦讲了这个春联地历史。可是让云锦长了不少见识。”云锦笑着回话。

“是吗?那你们也说给朕听听。”康熙看着那几个阿哥们。

“我知道。我知道。”十八阿哥本来是在太后怀里地。这时候迈着小腿蹬蹬地跑过来。

“别跑,稳着点走过来,”康熙对他说道。

小十八听到康熙这么说,真叫停下了脚步,稳稳的迈着小四方步走到康熙面前。

“胤祄,你知道什么啊?”康熙对这个小儿子是很疼爱的,对着他满面笑容的问道。

“我知道第一副春联是谁写的。”小十八大声说道,并赶紧把云锦教他的说了出来。

“说的很对,”康熙点头称赞,“胤祄能记住这些,真是聪明,这是谁教你的啊?”

云锦忙偷偷的冲小十八摇摇手,可却是晚了,小十八那嫩嫩的小手已经指了过来。

“是云锦教的。”稚嫩清脆的嗓音也彻底的粉碎了云锦的希望。

“朕就知道是你,”康熙看了云锦一眼,“也只有你,书里正经的东西不看,只注意这些个。”

“皇上教训的是,云锦以后一定潜心苦读,赶明儿个去考个状元来,给您增光。”云锦做出一副认真的样子,语气也很坚决。

“你这丫头,就会说这些个话来逗人。”太后听云锦这话后先就笑了。

“让你正经读书,你就说考状元,难道不考状元就不能正经读书了不成?”康熙也是啼笑皆非,“算了吧,朕也不管你如何读书了,你也别去考那个状元,万一真要是撞上了,朕也是不敢用你。”

“太后,你看皇上啦。”云锦用小孩告状的口吻跟太后说。

“怎么了?”太后不解,“皇上不是已经不要求你认真读书了吗?”

“太后,您没注意,皇上刚才说云锦要是撞上了,什么叫撞上了啊,那不是说云锦是是”云锦期期艾艾的,没说出下面的话来。

“瞎猫。”十格格却在一旁说了出来,一边说一边笑着。

“噗哧。”

屋里其他人也都笑了出来,只是碍于老康在场,笑得比较含蓄罢了。

“十格格这话可是不对了,”云锦笑着看向十格格,“皇上绝不可能是这个意思的,如果皇上真要是把云锦比成瞎猫,那状元不是都成了死耗子了?”

“太后,你看云锦啦,如月才不是这个意思。”十格格上前扯着太后的衣袖撒娇着告状。

“我知道,我知道,你没这个意思,”太后拍拍她的手,笑着说,“好了,不说这个了,我还想听听他们说这个春联的事呢,都是云锦打岔。”

“我打岔?”云锦用手指着自己,故作委屈的说,“这可是冤出大天来了,太后,您是见了皇上,就不疼云锦了。”

“你这丫头,还跟皇帝吃醋不成?”太后笑着用手虚点着云锦。

“还说不是你打岔,那你现在是做什么?”康熙笑睨着云锦。

“好嘛,就算是云锦打岔好了,云锦现在就闭嘴,请各位爷快说给太后听吧。”云锦也适可而止。

十五、十六、十七阿哥轮流着把春联的典故说了一遍,连那首诗也念了出来。

“原来这春联里还有这许多事儿,也难为这几个孩子记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太后听后连连点头。

“太后,”小十七眼睛转了转,瞅了瞅云锦,“还有一个典故,刚才没有说到。”

“哦,还有什么?”太后忙问道。

云锦一见小十七瞧自己的那个眼神,就知道他是要编排自己,可也没有办法阻止,只好恨恨的瞪着他,眼睁睁的看着他把自己不知道宫里的春联是白色的事儿说了出来。

“不是学了规矩了吗?为何连这个都不知道,可见得是你偷懒没好好学。”康熙顺口就说了出来。

“这事儿也怨不得云锦,教规矩也没有教得这么细的。”云锦也不好跟

嘴,倒是太后说了句公道话,“可怜她自小离家,没T7)77人的年俗,有些个不明白也是有的,你们多跟她说着些,象今儿就很好,能知道去带她出来各地看看。”

“是呀,为这个事儿,云锦可是着实的感谢几位爷呢。”云锦笑盈盈的看着小十七,“十七爷,刚才那关于春联的典故您可是说的不错,只不知您对对子的才能如何?”

云锦不能去跟康熙计较,可不会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了小十七,父债子还,何况也是小十七先惹自己的。

“对对子?这个我不在行。”小十七倒也干脆,直接认熊。

“原来十七爷您也有不在行的东西啊。”云锦拉长了声音说道,照搬康熙说自己那话来说小十七,“十七爷不是在做学问了吗?为何连这个都不在行,可见得是您偷懒没好好学。”

“怎么,云锦,朕说你,你不服气吗?”康熙淡淡的问道。

“哪有?”云锦忙对他展开讨好的笑容,“皇上能屈尊教训云锦,是瞧得起云锦,云锦只觉得是天大的荣幸,哪里会不服气呢,就是因为皇上的话说的太正确了,所以云锦才会用嘛,就象,就象大家时不时的引用孔子孟子的话一样。”

“你倒是会奉承。”康熙扯开一丝笑容,“油嘴滑舌的。”

“如果说云锦油嘴滑舌的话,这事儿那可就要怨太后和皇上了。”云锦看着他们两个笑。

“这又跟我和皇帝有什么关系了?”太后纳闷着。

“要不是你们对云锦这么好,云锦哪能吃得着这么多的油水啊,没有油水,云锦就是想油嘴滑舌也不成啊。”云锦说完还故意吐了吐舌头。

“哈哈,”太后笑了好一会儿,才对康熙说道,“云锦这孩子就是会逗我开心,也亏得她常过来陪我,又变着法的给我弄些个可口的东西,是个懂事的。”

“嗯,云锦能如此,朕也放心不少,是应该赏的,”康熙也笑着点头,又对云锦说,“不过,朕还是想听听你出的对子,如果确实好,朕会一并赏你,如果不好嘛,那朕可是要罚的。”

你说这老康讲理不讲,好了把两份赏变成了一份,不好不但没赏,还得罚,什么好事都成他的了,云锦暗自腹诽,亏他还总说我财迷呢,照这么看来,他才是最大的财迷。

“皇上吩咐,云锦焉敢不从。”好在云锦早就想好要出什么对子了。

刚开始云锦说春联的时候,本来是想把乾隆那个“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说出来的,可又一想,那个南通州是在江苏了,现在说它可是不怎么应景,后来她想起那次群里讨论的那个集句联来,觉得倒是可以拿来一用,那引用的都是些名句,康熙总不能挑出错来吧。

集句联是指从现有的词句中分别选取两个句子,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这种方式起源于宋朝初年,王安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后来梁启超对此也很是醉心,他曾于半年间做宋词的集句联二三百副,但最终收入书中的只有五十副左右,其余的均被他自己淘汰了,估计可能是对仗不甚工整的缘故。

云锦本来想引用梁启超的来着,不过一来是记不住那么多,记住的意境又与现在的情况不相符,而且看康熙他们似乎只做诗,很少作词,不知是不喜欢,还是不擅长,不管是为什么,自己还是不要硬往上撞为好,好在自己还记住了鲁迅的那一副,之所以会记住那个,不是因为它朗朗上口,简单好记,恰恰相反的是,当初云锦初看此联时,不仅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而且有些字连怎么读都不知道,故而特别的去查了一下,并由此记住了它,时时的拿它去唬人,现在倒是正好可以拿出来唬唬这些清朝人。

“云锦出的上联是:望而勿迫”,云锦清清楚楚的说了出来。

“好,看来刚才是冤枉你了,你这书看的真的是长进了呢,连集句联都说出来了。”康熙目光一凝,然后笑着说道。

“你们几个,可知道此句出自何处吗?”康熙问那几个小阿哥。

这句话取自《离骚》,那“”二字的读音是yanzi,是一个山的名字,古代常用它来指日落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希望太阳不要下山了。这几个皇子中最大的十五阿哥虚岁也才十二岁,就算是六岁开始上学,课业也是相当的繁重,不只要学习满文、蒙文、汉文等语言文字,还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哪能这么快就学到离骚。所以他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那些小的把目光都定在了十五阿哥身上。

“回皇阿玛,儿臣愚昧,不知此句出自何处。”十五阿哥一脸惭愧的上前回话。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说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到了。

“让他们进来。”康熙一挥手,十五阿哥退到一边。

云锦则是有些过意不去,自己本是想难为小十七的,没想到最难受的居然是十五阿哥,于是她看着十五阿哥的眼光就有那么几分歉意,十五阿哥倒是没有生气,还回了云锦一笑,只是那笑里多少有些落漠。

“儿臣胤禛(胤祥)给太后请安,给皇阿玛请安。”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进来之后,先行请安。

“你们怎么过来了?”等其他人向这两位阿哥请完安之后,康熙才问他们。

“回皇阿玛,儿臣是来交差,那手套已经发放完毕了。”四阿哥上前禀告。

“哦?这么快?”康熙一愣。

“回皇阿玛,我们昨天从宫里出去后就把手套分发到各地方了,四哥看还有时间,想着百姓们能早用一天是一天,所以就临时决定马上开始发放,从昨天再加上今儿一上午,就发完了。”具体细节由十三阿哥负责说明。

“哦,百姓反应如何?”康熙问道。

“皇阿玛,您看这么快就发完了,就知道百姓是多么踊跃了,不只京城,连周边的百姓知道这事儿,也都涌来了。”十三阿哥笑着说,“还有,皇阿玛,我们还给您带来件礼物。”

改错说明,之锦今天发现一则考证,说十四阿哥是在康熙四十五年才改名为胤祯的,之前他一直叫胤禵,所以之锦也将文中的名字照此改过了,特此说明。

今天周末,加更一章,也算是对这件事的一个小小的补偿,下一章会在晚上发布。(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们把这差事办得这么好,就比送什么礼物给朕都强T了十三说发放手套之事,很是高兴。

“其实这礼物也不是我们送的,而是百姓送您的。”十三阿哥笑着说明。

“百姓送的?”康熙一愣,“百姓居然还有礼物要送给朕,快拿来我看。”

十三阿哥走到外边,拿了一把伞进来,那伞倒是一般的伞,只是上面却挂着好多小布条。

“这是万民伞,百姓居然给朕送万民伞?”康熙有些个激动,接过伞去仔细观看,“只是为了发送手套的事吗?”

“回皇阿玛,百姓说他们能衣食无忧,是您勤政爱民的结果,现在您居然连暖手之物,也替他们想到了,皇恩浩荡,他们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最后就做了这个万民伞,委托四哥和儿臣转给皇阿玛,以示他们对皇上的感激之情。”十三阿哥回话,“只是这万民伞本是送给官员之物,送与皇阿玛有些不太合适,但总也是百姓的一片诚心,拒之也是不妥,所以四哥和儿臣还是将它收下了。”

“收的好。”康熙将伞放在一边,还是一脸的兴奋,“谁说这伞只能送给官员,这是民心啊,朕当然要收,这个礼物太好了,朕很满意。”

“皇上,说到礼物,十五阿哥他们也准备在除夕献给您一份礼物呢。”云锦看他们事儿已经说完了,赶紧见缝插针。

“云锦。”小十六有些懊恼。

云锦明白他们是想给康熙来个惊喜的,只是你如果不事先告诉他,除夕宴上那么多事儿,谁知道他会不会安排时间来看你们表演啊。

“哦,你们是要给朕什么礼物啊?”康熙心情正好,笑眯眯的看着他们。

十五阿哥上前把自己这些人地打算说了一遍。

“皇上。本来这些阿哥们是想着再弄上一出戏地。可是真地来不及了。只好弄些曲儿来孝敬您了。”云锦补充道。再看看十格格。云锦接着说。“当然这个事儿。十格格也是一定要参加地。不然有好些个事儿都办不成呢。”

“就是。给皇阿玛献礼怎么能少了我这一份呢。”十格格本来有些个郁郁地脸。现在也高兴起来了。

“难得你们有这个孝心。那朕除夕之时可就等着看了。”康熙笑着点头。

“老四、老十三。正好你们来了。云锦刚出了一个对子。看你们谁能接出下联来。”康熙又笑看着四阿哥和十三阿哥。

“对对子啊。”十三阿哥看看云锦。又看看四阿哥。“这个我不是很擅长。还是让四哥来吧。”

“行,那就老四来。”康熙看了十三阿哥一眼,笑了笑。

“上联的内容,还请皇阿玛明示。”四阿哥也不推辞。

“云锦,你说吧。”康熙看了看云锦。

“云锦遵命。”云锦对着四阿哥笑笑,“四爷,云锦的上朕是望而勿迫。”

“恐鴂之先鸣。”四阿哥想了一会儿,就答了出来。

四阿哥回的这下联自然也是离骚里的句子,“鴂”二字的读音是tijue,是杜鹃的意思,古时说鴂在秋分前鸣叫,那时百花就都要谢败了,草木也要凋落。鲁迅先生将这两句摘出来,挂在书房是自勉的,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而四阿哥能对出来也不奇怪,凭他的学问,这离骚自然是能背下来的,那个字数又不多,大概过一下就能找到了,这个对联本也就只能唬那些不会离骚的人罢了。

就这么谈谈笑笑的,时间也过得很快,一会儿宫女来禀报,晚膳已经摆好了。

太后还是不用云锦在一旁伺候,所以云锦也跟大家一起落坐,菜一上来,十三阿哥一看就笑了。

“这个疙瘩汤,怕又是云锦的主意吧。”他看了看四阿哥,“四哥,云锦真不枉在您府里呆了那么些日子,这勤俭持家的事儿学得倒是好,都带到宫里来了。”

“不爱吃就别吃。”四阿哥接过宫女双手奉上的疙瘩汤,淡淡的扫了十三阿哥一眼,还是那言简意赅的风格。

“爱吃,我当然爱吃,”十三阿哥也赶紧伸手接过汤碗,“也别说,这云锦真是懂得人心思,这大冷的天,热热的吃点疙瘩汤,也真是舒服。”

正说着呢,上菜的人端着几个泥团上来了,在一旁敲碎后,香味浓郁扑鼻而来,端上桌来,却是皮色金黄橙亮,肉质鲜嫩酥软的嫩母鸡,这个菜只在宁寿宫和延禧宫展示过,连康熙都没吃过,一尝之下,也是连连点头。

“这个就是黄泥焖鸡吗?味道不错,肉质鲜嫩酥软,应该很适合皇额娘食用。”康熙笑着问云锦,“是你想出来的?”

“皇阿玛,这是如月和云锦一起想出来的。”十格格抢着说道。

“回皇上,十格格说的没错,”云锦起身回话,“不过,这个做法却不是十格格和云锦首先想到的,十格格和云锦只是知道民间有这么个菜而已,想来是因为此种做法不太登大雅之堂,所以宫中才一直没有做过,倒让十格格与云锦得了彩头儿。”

康熙点了点头,没说什么,继续吃他的了,而这边小十六小十七也是吃得不亦乐乎,又埋怨云锦和十格格弄出了这等好菜也不告诉他们一声。十三阿哥也是个爱吃肉的,自然也吃了不少,只是他在吃之前,却是先看了看云锦和十格格,又笑了笑,那笑容里有些个玩味,而四阿哥表现的就有些另色了,不吃就不吃吧,可他却还狠狠的瞪了云锦一眼。

云锦看他们如此反映,就知道他们是知道这叫花鸡的来历的,只是现在也不好说出来它的本名而已,所以也赶紧冲他们送去一个谄笑,又做出一个请他们保密的手势。十三阿哥自然是笑着点头了,可是四阿哥却还是板着一张脸。

虽然是四阿哥对云锦居然将这叫花鸡弄到宫里来一事有些个着恼,但好在他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所以这顿饭进行的也算顺遂,没起什么波澜,再加上葷素搭配得当,大家各取所需,吃得也很满意。

等晚膳用罢,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就告退出宫了。也是的,这玉玺也封了,差事也交了,饭也吃了,他们自然也该回府准备过年了。康熙也走了,至于是回到自己的寝宫,还是去了哪位娘娘那里,就不是云锦关心的事情了。

而这时十格格却在那儿和那些个小阿哥们在研究除夕要唱什么曲儿了,云锦看太后虽然在那儿听着,但也有了一些睏倦之意,就提出还是到延禧宫商量去吧,让太后好生歇着。大

也是同意的,于是这一群人又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延禧T了这么一大群来,见着贵妃娘娘也有些个不好意思,贵妃娘娘倒是没介意,反而兴致勃勃的帮着一起参谋起来。

只是过年的曲目太多,十格格又唱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连二人转都唱了出来,可惜一听就不是东北人,唱得根本就不是那个味。这东西一多,挑得人就眼花,所以大家研究了半天,也没定下来到底是用哪些曲目。最后还是云锦说再这么说下去也是没有结果,不如先冷静一晚上,大家也都用这个时间好好想一想,明天再过来一起商量。大家伙互相看了看,也同意了云锦的意见。

十二月二十七日,这些人一大早就来到了延禧宫,本来说好了是要研究曲目的,可十格格却提出要去看贴门神,这些个小阿哥也是爱热闹的,自然也吵吵着要一起去,云锦和十五阿哥无奈,只好跟着他们走了。当然云锦的无奈有些做假的成份,她心里其实也很想去看看清朝皇宫里的门神是个什么样呢,只是人家找自已帮忙,自己不好开小差而已,现在是他们自己闹着要去看,云锦自然也是乐得顺水推舟了。

这挂门神在宫中也是个很注重的事,事先要由工部奏闻康熙,到了正日子后,由工部、内务府官员督同匠役人等张挂外朝的三大殿等处的门神,而内廷等处,则是由门神库太监先期报之宫殿监,宫殿监再传齐营造司首领太监,从乾清门开始至各门各宫张挂,这些门神都是先装裱在安有铜饰件的框内,在粗绢或者是布上绘制,用黄绫沿边,挂好之后,一直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三日再撤下保存在库中。

云锦在现代所知的门神无非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再远一点的就是神荼、郁垒,可是听十五阿哥介绍这宫中挂的却是有四种,分别是金瓜武门神、五谷丰登文门神、福寿双全仙子门神、童子门神,不同的场所,要挂不同的门神。如金瓜武门神尺幅比较大,一般是挂在一些正门的地方的,而“娃娃门神”则是多挂于后妃宫寝的门上,用来祈盼多子多福。

看罢热闹之后,这些人终于可以静下来选歌了,经过一晚上的冷静,这些人已经理智一些了,总算是决定了除夕演唱的曲目,接下来的几天就是练习了。可这帮毛孩子啊,练歌也不忘散玩,一直要等到热闹看完之后,才能静下心来。

十二月二十八日这天,宫中一改往常两餐的习俗,改成吃三餐,主食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做的干饭,里面还要加上小豆。这天还要吃一顿水饭,就是把做好的高粱米饭或者是玉米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的时候捞出盛入碗内,味道倒也清凉可口。另外还有一些饽饽,其中那个栗子面窝窝头最是中云锦的意。

如果只是吃食上有讲究也就罢了,起码吃过了也就可以开始练习了,可问题是还有“得禄”“打鬼”什么的,他们也都要跑去看热闹,云锦体谅他们一天到头,也没几天可以这么随意,也就放任他们自流了,至于说歌曲吗,练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吧,过年嘛,只是图个热闹罢了,他们有这个心康熙就应该知足了,还能真格要求他们达到专业水准不成吗。

都说是光阴如箭,过起来那也是很快的,这些天眼看着就这么着混过去了,等这些小阿哥们记起自己的歌还学的七零八落的时候,除夕已经到了。这天宫中的习俗也很是繁琐,尤其是贵妃娘娘这儿,因为康熙没有皇后,所以需要皇后做的事情自然要由贵妃娘娘代行其责,云锦本来是可以不用跟着的,听说贵妃娘娘要做的事情之后,云锦头就一个变成两个大,有心躲在延禧宫中偷懒,可又觉得自己这样很是对不起贵妃娘娘对自己的情意,最后还是婉拒了贵妃娘娘让自己歇息的好意,很自觉的跟那些个宫女一起随侍贵妃娘娘左右。

除夕那天的寅时,也就是早晨四点,贵妃娘娘就要起床洗了,云锦也和宫女们一起帮着收拾,看着贵妃娘娘穿着里一层外一层的冠服,云锦都替她累得慌,不过想想这也是一种荣耀,其他的女子想要还得不到呢。还好这时候女子头上的发饰还不象慈禧时那么繁琐,不然顶着一头这簪那簪,这钗那钗的,脖子哪能受得了。

贵妃娘娘收拾停当之后,就开始到宫中各处拈香礼佛,云锦随着她一处接一处的走着,都觉得有些累,何况她还要拜来拜去的,也真是够辛苦的。听说康熙也是如此,只是他的去处与贵妃娘娘不同,他是先到养心殿的寅字桌、团圆桌、神牌前、天地前、东西佛堂拈香行礼,然后依次前往大一门、钦安殿、千秋亭、斗坛、万春亭、天穹宝殿…自然还是每过一门,就要放爆竹,以表示对诸神的敬意。

当贵妃娘娘终于结束了这些累人的仪式回转延禧宫之后,她又告诉云锦,这一套仪式在元旦日还要再来一遍,只是起床的时辰换成了丑时,也就是早晨两点了,那时是为了接神。云锦听了心中只是冒出一句话来,卖糕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过这时哀怨也是没什么用的了,云锦和贵妃娘娘都是赶快抓紧时间补个眠,好应付除夕家宴的到来。

这除夕家宴是在乾清宫举行的,豪华和排场也是非同一般,在十二月二十四日,总管内务府大臣率领太监已经在此安设了万寿灯和天灯,万寿灯在丹陛上,天灯在丹陛下,安设之后,每天晚上都要点灯,天灯要一直到二月三日才会出灯,而万寿灯则是左右各悬有万寿宝联16。每幅的两面都绣着金字联句,到除夕这一天,内务府大臣会率员役来换联,并在两廊的栏杆处也安上灯,这些灯要在除夕、元旦、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点燃,十八才会出灯。

这些事却不是贵妃娘娘告诉云锦的,而是乌喇那拉氏介绍的,因为此次家宴她们也是参加的,要与公主、格格一起由苍震门进入,在交泰殿外丹陛下排立,而贵妃娘娘她们则是聚集在乾清宫东西暖阁处,等候着康熙的到来,云锦自然是跟这些格格和阿哥福晋们在一起了,总不能跟康熙的嫔妃们混一起呀。(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我累欲眠卿且去

国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西方人说两个女人等于一千TT这一群女人凑一起,话自然是少不了的,其中还有几个怀了孕的凑在一起更是有话聊,大阿哥的继福晋张佳氏,九阿哥的嫡福晋董鄂氏,最显怀的当属五阿哥的侧福晋瓜尔佳氏和十四阿哥的嫡福晋完颜氏了,听说怀孕的还有十四阿哥的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因为临盆在即所以没有入宫来,看来十四阿哥马上就要人丁兴旺了。

云锦跟其他的福晋也不熟,所以只和八公主、十格格与乌喇那拉氏和十三阿哥的侧福晋瓜尔佳氏在一起闲聊,也是自成一个小集团。乌喇那拉氏见着云锦也是很开心,拉着她的手好一阵寒暄,见云锦对这些宫中习俗还不是很了解,就很耐心的说给她听,十格格也在一边不时凑着趣。

“看来云锦跟四嫂关系确实是好哇,怪不得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给四哥呢。”

八阿哥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在另一边突然扬声说了这么一句不咸不淡的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云锦这边来了。

“八弟妹这话就说的不对了,那些东西是皇阿玛交给我们爷做的,可不是云锦给的,而且那可是皇家的生意,我们爷只是尽心办差而已。”乌喇那拉氏不愠不火,神情平静的说道。

“就算是味精还有精油和花水是如此,可那个动作图案的炕屏呢?”九阿哥的嫡福晋董鄂氏也酸溜溜的来插言了。

“九福晋,那是云锦送给四福晋的,为了感谢她曾经的收容之恩。”云锦恭敬的对薰鄂氏说道。

“可听说现在却是由十三弟在做了呢,难不成云锦也有什么要感谢他的吗?”十四阿哥的嫡福晋完颜氏腆着肚子居然也来说话。

“怎么说上我们爷了?”十三阿哥的侧福晋瓜尔佳氏不愿意了,“做这个的只是我们门下的而已,可是与我们爷无关的。”

“说起这事来,九弟妹应该是最了解的,你们门下做生意的可是不少啊,十格格和云锦弄出来的躺椅和摇椅不就是他们做了吗?可是我们都知道那是与九爷无关的。”乌喇那拉氏温和的笑着。

“当然,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不相干的。”九福晋讪讪的说道。

“其实要说感谢。云锦最应该感谢地是八爷、九爷和十四爷呢。”云锦笑着对这些女人说。“全赖这几位爷。云锦才能借长生殿名声雀起呢。”

“这事你要谢就谢十四爷。我们爷只是帮兄弟地忙。可不是为了你。”八福晋马上说道。

“谁又是为了云锦呢。”十四福晋地脸上有些不好看。“我们爷也只是为兄弟们相聚添个彩而已。”

“对对对。我们几位爷对云锦都是无心地。只是误打误撞成全了她罢了。”九福晋也急忙说道。

“云锦也没说几位爷是有心为云锦啊。其实难得就难得在这无心二字上了。”云锦依旧笑得很亲切。

“好了。别闲聊了。时辰也不早了。我们收拾一下。准备恭迎皇阿玛了。”富富态态地太子福晋发话了。

说起来太子福晋的为人可是比太子强多了,所以大家对她的话还是比较尊重的,当然啦,这也跟她的身份高贵有关,如果不然的话,为人再好,这些人也不会听她的话的。

等这些人全部准备就绪之后,按顺序站成一排,这时只要听音乐就知道宴会进行到什么程度了,中和韶乐响起,这表示康熙到了,然后又响起了丹陛大乐,这表示他正在接受各嫔妃的拜礼,等音乐换成丹陛清乐时,众人们就可以开始入座了,上果子时,檐下清乐响,上酒时丹陛清乐又响,康熙开始端起酒杯时,贵妃娘娘又率众人出座跪下,向康熙行一拜礼,音乐停止后,大家再重新入座,折腾了这许多之后,现在终于可以开吃了。

当然谁也不指望在这个宴会上吃到饱的,都只是意思下而已,如果大吃二喝的,只会招人笑话,这除夕宴的菜肴精美也只是看个排场而已。等大家吃喝的差不多了,经向康熙请示后,那些小阿哥们的节目也开始上演了,因为他们学歌时的不专心,本来选用的歌曲到最后还是唱不全,只好又删去了一些,只留下了两首,突击一下,勉强可以可以应付此次的表演。

不过这次的表演云锦是不参加的,本来嘛,这是人家儿子给皇阿玛送礼,自己搅在里面算怎么回事?再说现在自己想低调还来不及呢,能有借口不上场那是最好不过的。可是十格格就不同了,她也是皇女,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参与演出,而她又是喜欢出风头的,这么看来,倒真是大家都随了心意了。

这些个阿哥们今天虽不是演戏,但也是属于表演唱的形式,他们唱的第一首歌是《八仙齐拜年》,但却没有照着八仙的样子去打扮,在除夕宴这个重要的场合自然是要着正装的,不过每个人的动作却是模仿着各位仙人的样子,十格格是表演人员中唯一的一个女士,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演何仙姑啦,小十八肯定是蓝采和,其他的就那三个阿哥们兼着。

一年一度逢佳节,新的一年到眼前。

八仙齐齐到人间,大吉大利大安祥。

拿起香烛拜啊拜,齐声欢迎八仙来。

祥龙天上喷珍珠,了一句“我累欲眠卿且去”,就一头扑到床上睡了个人事不醒。

元旦过了之后,也就没有这么繁琐的仪式了,即便是有,也与云锦无关了。本来是想着可以松快松快,散玩一下的,可是十格格却来了个突发奇想,要在宫中弄个冰灯出来,当她拽着云锦兴冲冲的去找宫里的工匠们说这个事时,才发现原来这时候已经有冰灯了,只是还不太普通而已,京城这也是不多见的。

十格格听说已经有冰灯了,本有些泄气了,但后来听说这边不多见,又兴奋起来,跟那些个工匠们商量起样式来,准备要弄个小型的冰灯展,云锦也被他们拖着一起设计图案。不过云锦对这个活儿倒也是欣然授受的,想自己在现代时还没看过冰灯呢,能在古代参与一下创作也是不错的,想想又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个热闹如果不叫上小十六和小十七,怕是他们又要提抗议了。

但创意是十格格想的,云锦就是要叫人来,也得经过她的同意,不过十格格倒也没为此不高兴,反倒说人多了好,更热闹。就这样,那些个小阿哥们也参与到创作者的行列中来,只是他们的创意有时颇让工匠们头疼,因为根本就做不出来他们想要的东西。

后来此事闹得声响大了,连康熙都惊动了,他过来看过一些成品之后,觉得甚是美观,于是决定灯节时要在京城搞一个冰灯展,让百姓们也感受下冰灯的美丽。这时所说灯节可不是单指正月十五那一天,而是从正月十三到十七,全都称之为灯节,十五只是正灯日罢了。

十格格一听立时就兴奋了,马上向康熙请求,到时自己也要出去看冰灯。康熙看着边上那些个小阿哥们期待的眼神,估计是想到自己只要是同意了十格格的要求,他们也肯定也会马上提出也要出去看冰灯的,所以老康就说,反正宫里也有冰灯,外面的冰灯展人员必定复杂,你一个宫里的格格去了不成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