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我等着云锦也不打卑都谁在那儿。

不过云锦并没有等多久,不一会儿就有人来领云锦过去了。

“娘娘们这么快就都离开吗?。云锦用小车推着默之,手里牵着乐之,随意的问着领路的宫女。

“回侧福晋的话”那个宫女恭敬的说道,“娘娘们还没走。说是也要见见小主子呢

要见默之?云锦面色未变,但心里却是一动,默之不过是几个月的小奶娃,有什么可见的?这些娘娘们到现在不走,不是事儿没谈完,就是想借着默之来讨太后的欢心,这本来倒也没什么,只是刚才听来的消息,在这里的娘娘应该不少,这人一多气息就杂,默之还太抵抗力正弱,看来自己一会儿还是要多加注意才好。

虽然云锦想到了人不会少,但真的走进了太后待客的厅堂之中,才知道会有这么多,除了贵妃娘娘以外,还有久不问世事的惠妃娘娘,三阿哥的额娘荣妃娘娘,自然一直受宠的宜妃娘娘也在,另外这次新进封位的那些六位娘娘也在,因为云锦在宫呆过的原因,这些人她都是认识的。

那今年近六十看起来却已经有些老态龙钟的,就是那个出身显贵却不招康熙待见、之前个份仅为庶妃的博尔济吉特氏了,这次一跃直接封妃,她的神情却很是淡漠,这也难怪,她是康熙十七年入的宫,现在已经四十年了,有什么心气也该磨光了,这次封她为妃,其实也不过是因为太后说了情,给科尔沁一个面子罢了。

比将被封为宣妃的博尔济吉特氏稍微年轻一些的,就是要被封为成妃的戴佳氏了,不知是不是因为她生的七阿哥身有残疾的缘故,她居然到了现在才被封妃,或许也是有什么其他的缘故吧,毕竟七阿哥可是在四十八年就封为郡王了。

这次康熙给宫中的嫔妃封位,共封了三妃三嫔,宣妃、成妃都是从庶妃之位直接升妃的,唯有和嫔是从嫔位升上去的,至于那三个嫔位,自然是给了生育有成年皇子的人,十二阿哥生母万琉哈氏为定嫔,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的生母王氏为密嫔,十七阿哥的生母为勤嫔至于二十阿哥到二十四阿哥,因为并没有成年,所以生母也小仇异封。看来康熙对自只嫔妃的封位迈是很谨慎的,或以说是很小气的。

“乐之,到老祖宗这儿来。”云锦带着乐之给太后和各位娘娘见过礼之后,太后笑眯眯的向乐之招着手。

“老祖宗”乐之向太后走去的步伐虽快,但却一丝不乱,倚入太后的怀中,用她那黑白分明的双眸看着太后,软软的略带埋怨的说道,“您去了好些时候了。”

“是啊”太后笑着摸摸乐之的脸庞。“老祖宗是走了些日子了,乐之想老祖宗了没有?”

“当然想啦”。乐之认真的点头,“乐之给老祖宗准备了好多东西,可是老祖宗总也不回来

“太后”云锦从正在看着默之的众位娘娘中抬起头,借机将小车从人群里推了出来,笑着接话道,“您不知道,乐之在家里,看着什么好,就让收起来,说等您回来了好送给您。要不是云锦拦着,怕是雍亲王府里长毛的点心都有一大堆了。”

“原来乐之这么惦记老祖宗啊”太后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开了,“老祖宗也给乐之带回好多东西呢。”

“乐之不要那些东西,乐之只要老祖宗回来乐之摇了摇头,伸出小手够太后的脸。

“好乐之”太后低了低头,用脸去贴了贴乐之的小手,笑容满面的说道,“以后老祖宗再出门,一定带你一起。”

“拉勾乐之对着太后弯出了小手指。

“好,拉勾太后笑着也伸出手去,认真的和乐之拉了拉勾,“这下放心了吧。”

“乐之”云锦冲乐之笑着,“你不是说要让老祖宗见见你弟弟吗?。

“是啊”。乐之赶紧从太后的怀里走出来,来到云锦的身边,去推装着默之的小车,“您看,这是乐之的弟弟,乐之也有弟弟了

“是吗?”太后笑着点了点头,“那赶紧着让我看一看,看看乐之的弟弟乖不乖?。

“弟弟很乖的”乐之赶紧说明着,在云锦的帮忙下,将小车推到了太后的面前,“老祖宗要喜欢他啊。”

“当然啦”太后笑着看看乐之,“乐之的弟弟,老祖宗一定喜欢的。”

对乐之说完话之后,太后低下头来看着默之,只见那小小的孩子正睁大了眼睛盯着她看呢,见她的眼睛看过来,马上就扬起了一个大大的笑容,然后就依依呀呀的对她说起话来。

“这孩子,倒是不认生太后的眼睛立时就眯了起来,跟乐之玩起了一应一答的游戏。

“老祖宗”乐之站在太后的身边,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骄傲的说道,“乐之的弟弟好玩吧?他经常跟乐之聊天呢。”

“哦”太后饶有兴趣的看着乐之,“你弟弟说的话,你能听懂吗?。

“乐之听不太懂”。乐之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不过乐之知道弟弟很喜乐之,所以才愿意跟乐之聊天的,现在弟弟也跟老祖宗聊天,他也喜欢老祖宗呢

“对了”。贵妃娘娘笑着看向云锦问道,“这孩子起名了没有?”

“回贵妃娘娘的话”在其他娘娘面前,云锦对贵妃娘娘说话也很注意分寸,“我们爷说,这孩子的大名还要请太后和皇上来赐,所以只起了个小名先叫着

“那他的小名叫什么?”贵妃娘娘见云锦不主动说出来,也有些好奇了。

“回贵妃娘娘的话”云锦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们爷叫他,默之

“什么?”贵妃娘娘觉得自己好象耳朵出毛病了,“你说这孩子的小名叫什么?”

“回贵妃娘娘的话”云锦又重复了一遍,“我们爷给这孩子起的山名,叫做默之“墨汁?”太后愣了愣,嘴角往上翘了翘,“怎么叫这么个名儿?。

“怕是四阿哥想让这孩子多读些书吧?”宜妃娘娘忍俊不禁的笑着,“只是这个名儿起的,也是有些太,太,太稀奇了些

“这有什么的?”贵妃娘娘摇了摇头,“咱们满人还用数字做名字呢,什么四十一,六十八的,叫个墨汁又有什么稀奇的?”贵妃娘娘说是这么说,可到后来却也绷不住笑了起来。

贵妃娘娘这一笑,其他的娘娘们也忍不住了,都跟着笑了起来。

“不许笑我弟弟大家这一笑,乐之却不高兴了,板着小脸,大声的抗议着。

第六百六十九章 管教的权利

“好了.都不许笑了,“太后搂着乐之,赶紧收起笑容##些娘娘们说道,“没见我们乐之都不高兴了吗?不许欺负她的弟弟。”

“是,”宜妃娘娘头一个板起脸来,一本正经的说道,“大家都不要笑了,别因为墨汁不懂事就欺负人家,人家可是有姐姐呢,没想到乐之当起姐姐来,倒是很象样的。”

“乐之,不许对娘娘们没礼貌,”云锦轻责了乐之一句,又对众位娘娘们行了一礼,“乐之是头一回当姐姐,难免护的紧了些,还请各位娘娘们不要在意,其实也难怪娘娘们好笑,我拇爷起了这么个名字,本来就是很招人乐的。”

“才不是呢,”乐之却对云锦说的话明显的不赞同,认真的对大家说道,“阿玛说,弟弟叫这个名,将来就会写一笔比额娘强的多的好字了。”

“乐之!”云锦阻之不及,恨恨的看着乐之,没想到这孩子居然把自己和四阿哥私底下的玩笑话说出来了,真是有了弟弟就忘了额娘,为了维护弟弟,居然就来埋汰她额娘。

“哈哈哈,”乐之这话,又引起了屋里众人的笑声,贵妃娘娘边笑边摇着头道,“没想到四阿哥对云锦练字一事,倒真是耿耿于怀.云锦,说来你练字怕也有十多年了吧?怎么还是没长进吗?”

“回贵妃娘娘的话,”云锦很是无奈的说道,“练了十多年,再不长进,那云锦岂不是成了傻子了吗?可是我们爷的要求太高,云锦的那点儿长进,他根本就看不下眼。”

“这倒也是,”贵妃娘娘点了点头,“四阿哥的字可是极好的,自然要求也就高了些。”

“就是啊,”宜妃娘娘笑着接话道,“四阿哥的字,可是连皇上都夸的,每年都要让他写上百个扇面用来赏人呢。”

“我们爷字写的好,这云锦也承认,也由衷的佩服,”云锦无奈的笑笑,“可是云锦却明显的不是这块材料,练了这么多年都练不出来,足以说明云锦没这方面的天赋了。或者,”云锦看了看乐之,“以后这个练字的事儿就让乐之来做好了,相信她一定会让她的阿玛满意的。”

“阿玛说了,”乐之却一点儿没觉得这是什么苦差事,反倒笑眯眯的说道,“等乐之再长大一些,他就亲自教乐之写字呢。”

“看来胤镇这孩子,还真是对字看的挺重呢,”太后笑着看了看云锦,“也是云锦你的字总也练不好,这才让他转而去要求孩子们了,甚至连刚出生的小阿哥都起了个墨汁的名儿。”

“字练不好,云锦也是很惭愧,可是没那个天赋,云锦也是徒之奈何,”云锦对太后笑了笑,“不过,这孩子的名字各位娘娘却是都听差了,我们爷给这孩子起的小名,是叫默之,是沉默的默,乐之的之。

至于会说到练字上面去,是因为云锦觉得这名跟“墨汁“重了音,他才随口这么说的。”

“原来是这样,”太后点了点头,但随即又摇了摇头,“不过这个名儿也是怪了些”为什么要用沉默的默,难不成他希望这个孩子也象他一样少言寡语的吗?”

“那样可不好,”宜妃娘娘也摇着头说道,”看看这孩子,跟太后聊得多开心啊,要是这么小就跟皿阿哥似的那般严肃寡言,那可有多没趣啊。”

“其实这孩子才最象四阿哥呢,”贵妃娘娘笑着说道,“他小的时候可是很能说话的。”

“没错儿,”太后一边逗着默之,一边说道,“胤穗是后来才变得不爱讲话的,这么看来,这孩子倒是最象他的一个。”

“是吗?”乐之疑惑的看着太后问道,“老祖宗,我阿玛原来也跟乐之一样爱讲话啊。

“是啊,”太后笑着搂过乐之来,“你阿玛以前就跟你弟弟一样,也是很爱跟人聊天的。”

“可是阿玛从来都不跟乐之说这么多话,”乐之委屈的扁扁嘴,“坏阿玛,以后乐之不理他了。”

“好,咱不理他,”太后点了点头,“咱们把你阿玛起的名字也改了好不好,乐之的弟弟这么爱聊天,叫默之这个名儿可不衬他。”

“可是这个名是阿玛起的,”乐之这时却又犹豫了起来,“要是给改了别的名字,阿玛会不会伤心啊?”

“看来父女就是父女,”贵妃娘娘感慨的说道,“刚说完不理他,这会儿又怕他伤心了。”

“老祖宗,”乐之接着太后的胳膊,用盈盈的双眼看着她,“弟弟的名字就不改了吧,默之也很好听啊,和乐之很象呢。”

“好,乐之说不改就不改,”太后让乐之这么一央求,立时就改变了主意,“以后乐之的弟弟就叫默之,默契的默,乐之的之。”

“太后就是太后,”宜妃娘娘笑着说道,“你这么一说,默之这个名儿叫着倒是另有一番意味了。”

“如果我们爷知道太后这么诠释这个名字,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虽然自己的儿子终究还是要顶着瓶墨汁,但云锦还是很高兴四阿哥给儿子起小名的权利得到了维护,“其实我们爷起这个默之的名字,也不是因为这个孩子爱跟人说话,主要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哭的时候有些长,我们爷怕他长大了会没担当,所以才起这么个小名,为的是对他有个提醒之意。”

“这个胤穗也真是的,”太后啼笑皆非的说道,“小孩子生下来有哪个是不哭的,哪能因为多哭了两声,就这么担心的,你告诉他.就说是我说的,以后不许拘了这孩子,他爱哭就哭,爱说就说。”

得,安之那边康熙不让拘着,默之太后不让拘着,元寿在康熙那儿养着,乐之在太后这儿养着,合着四阿哥和云锦对自己的孩子就没有一个完完整整的管教的权利了,不过对太后的决定还是举双手拥护的,有了太后的这个旨意,她就能从这个儿子的身上,感受以前四阿哥话痨的风采了。

第六百七十章 表面上的闲适

康熙五十七年就在十四阿哥出征之件大事的掩映下过去##接下来的五十八年却并不象云锦想象的那样,因为接近朝代更替而更加的紧张,相反的倒是平静了许多,可能是因为受了十四阿哥领兵的刺激吧,现在有想法的都尽一切可能在康熙面前争先表现、献计献策去了,力图在这场战役中分上一杯羹,而那些个私底下的动作州日应的收起来不少,生怕在这个敏感的时候让人抓着把柄。

倒是四阿哥和围绕在他周边的一些人,却过的很是轻松惬意,除了办好自己份内的差事之外,他们每天不是自己找乐子,就是凑在一起吃吃喝喝,今儿个赏个花,明儿个观个景,后儿再去钓个鱼,总之是怎么闲在、怎么舒适、怎么轻松就怎么来,有时也会把自己这此人写的一些诗啊词啊甚至一些随发的感想,选个康熙心情好的时候与他共享,倒是让君臣、父子之间相得了一番。

不过云锦心下明白,这种表面上闲适的情景,必然是一个假象,就象是火种被掩埋在了冰山的下面,又好象是世界大战前的平和与宁静,只等到一个契机就会全面的爆发开来,云锦也相信,虽然四阿哥表面上好象不问世事、与世无争、只追求田园之乐的样子,其实暗地里他必然也是在做着一些准备,只是这种准备他隐藏的很深,不会轻易让人察觉就是了,云锦当然也不会去问,她只管享受着这个平静的生活就好,管它是真相还是假相,高高兴兴的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除了办差和与兄弟们同乐以外,四阿哥对家庭生活也空前的重视起来,尤其是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现在他已经有三个儿子在宫中上学了,元寿和天申虽然上学比弘时晚,但却表现的很是不错,元寿自不必说了,那是康熙亲自教的,就算是学的不好,师傅都得说好,更何况他学的本来也就不错,虽然在云锦的耳提面命,或许还有康熙和四阿哥的叮嘱之下,他表现的并不是最拔尖的,但东西却是学的很扎实,就连天申,虽然还是一副不那么勤奋的样子,可在被师傅考较的时候…也是有问必答,而且答的居然还挺是那么回事儿的。

一个如此,两个也是如此,师傅就不免有些怀疑了,结果就有人在无意间发现了元寿和天申所看的画本,就是云锦将他们所要学习的书本上写的道理,用深入潜出的方式画成的连环画,并在上面配了拼音,只要学过这些字母的孩子,都能看懂,在明白道理的情况下,再去背那些个书,比先背下来,再去明白道理,要容易的多了。

对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要不要推广和使用,师傅和师傅之间也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这样寓教于乐,对皇子皇孙们的学习会更有帮助,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派则认为,把这样严肃的学习教林以这种近乎于儿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实在是有辱斯文,是对圣人心血结晶的严重不尊重。

两个派别之间互相辩论,互不相让,最后把官司都打到康熙那儿去了,这个画本,元寿早就在用了,康熙自然也是见过的,现在听了两派的意见之后,也没直接下达旨意,只说可以先试验一段,让师傅们自由选择,用不用这画本全凭自愿,那些个皇子皇孙们也是一样,喜欢用画本就用,只要不影响上学时听讲,师傅们也不要干涉,这样实施一段时间下来,再看效果,哪个好就用哪个。

其实康熙提出的这种实验方式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这种方式本来就很不公平,要知道孩子们都是贪玩的,有了这么个可以当故事书看的画本,那还有个不爱看的,皇子皇孙们都选择了去看画本,那师傅们再坚持不用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师傅不用,而徒弟用了,那最后出来的成绩是好是坏,又要算在哪个方式的头上呢?

不过康熙的口谕一下,不管是师傅还是徒弟,都不会再提出异议了,于是除了个别的几个人以外,皇子皇孙们大部分全都配上了这个深得他们喜爱的启蒙教材,而这些个别人当中就有雍亲王的三阿哥,也就是他现在的长子弘时。他不只是挑头不用,而且对这个画本也是极度的看不起。

画本是从雍亲王府里流出来的,却也是雍亲王府里的人挑头不用,这不禁让一些人在四阿哥面前有了说嘴的机会,四阿哥倒未见得理会那些个无聊之人的闲话,但对弘时的做法却很是不高兴,弘时的学习一直都不是很出类拔萃,四阿哥看天申用了画本之后,学习进步的很快,也曾经动过让弘时也采用这种方法的心思,可在李氏说弘时比元寿天申大的多,再用这种小孩子的玩意怕不适合之后,也没有再勉强。

现在四阿哥也不是因为弘时不想用这个画本而不高兴,他是因为弘时表现出来的对这个画本的蔑视和抵制而生气,这个画本是云锦弄出来的,是元寿和天申开始用的,弘时不用也就罢了,可是他的这种态度,却是明摆着告诉人们,他与自己父亲的另一个侧福晋不合,与自己的兄弟也不合,都说四阿哥治府严谨,可是弘时的这种做法,却使得这种严谨成了一个笑话了,这四阿哥还有个不恼的?

沉着脸回到府中之后,四阿哥走进了久违的李氏的院子,关起门来与她说了些什么,大家都不知道,但是从那以后,李氏就老实了许多,连带着弘时也安分了许多,虽然还是没用那个画本,但也不再说它的坏话了。

事实上象弘时这般的快成年的大孩子,虽然对这个画本也很感兴趣,却也只是在私下里看看,都不太好意思在课堂之上拿出来,所以四阿哥倒也不坚持弘时一定要用,如果他要是真说出画本有什么实质的具体的缺点来,皿阿哥也未见得会这么生气,只是他这种为反对而反对、明显针对云锦和元寿天申而去的心态就让四阿哥很是不能容忍了。

正文 第六百七十一章 阿玛有教过乐之

对弘时抵制画本的事件。云锦却一点儿也没有没生气。扒联也不是为他弄的,所以他喜不喜欢,云锦根本就不在意,云锦弄出这个来,只是为了让元寿学习能轻松一些,这清朝皇子们上学的时间确实是太不人性,和他们比起来,现代的小孩实在是掉进了蜜罐里,再加上康熙那左一个一百二十遍,右一个一百二十遍,实在是让人听了就头大,云锦可不想元寿被这繁重无趣的学业磨成了小老头,他现在已经够稳重了,偶尔也应该有些孩子的天性才对,可不能被那些个死记硬背弄僵了脑子。

所以,除了这个。连环画以外,云锦还打算以后陆陆续续的再教给元寿一些东西,这并不是说云锦瞧不起这些师傅们,实际上云锦是很佩服他们的,能让康熙选来给皇子皇孙们讲课的,那必然都是饱学之士,都是这个时代尖端上的文人,元寿能跟着他们学习,并得到他们的赞许和认同,在这个朝代和这个皇宫里都是很重要的,云锦只是想让元寿更具备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罢了。

毕竟在历史上元寿可是要管理着这个殃殃大国的人,所以他不只是要学习很多东西,心胸和眼界也要足够宽、足够远,绝不是一个不败家就可以胜任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云锦还打算让元寿能走出国门去看看呢,尝到了从沙俄那边取经回来的甜头,十三阿哥又跟康熙请旨,接连分别向几个欧洲国家派出了好几拨人,估计近两年也该回来了,到那时候,各种各样新型的科技应该多少会给一直闭关自守的大清朝一些冲击吧。

本来云锦还想再建议造船的,这样再出去的人就不用搭乘外国的船了。也可以用来打开海外的市场,多交流才能多进步,看到的多了,也就会产生危机意识,不会那么固步自封了,可是看到康熙严厉禁海的态度,云锦最终还是忍下了这个建议没说出来,决定等到雍正登位之后再看情况,反正天津港在那边又跑不了。

云锦想的都是如何培养元寿的问题,又怎么会去在意弘时的态度呢?虽然她跟四阿哥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虽然她与雍亲王府也是荣辱与共,虽然她也可能照顾好四阿哥其他的女人和孩子,象天申,他跟元寿差不多大,所以除了特定的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之外,凡元寿有的,天申都会有一份,当然这也跟耿氏和天申一直与自己这边亲近有关。

象弘时,虽然也是四阿哥的儿子,但他的额娘一直跟自己不对付,前前后后也给自己惹下了不少麻烦,而他本人对自己这个当家主母,也是成见多多,根本就没有一个尊重的态度,云锦虽然不是什么恶毒的后母,但也犯不着端着自己的热脸贴上去,所以除了在生活和学习上都不会苛待他,该有的绝对不会少了他的以外,其他额外的东西云锦自然也不必那么去费心,理由李氏都已经给找好了,弘时比元寿和天申大那么多,他们能用的东西,弘时未必能看的上、用的着。云锦对弘时这种不远不近,不冷不热的态度,也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对的,虽然现在掌管雍亲王府内务的是云锦,但她的位份却只是侧福晋,也就是说,她并不是弘时的嫡母,其实就算是乌喇那拉氏,对弘时也不是那么亲近的,毕竟他还有亲生额娘在,如果太亲近了李氏也会有意见的。

何况云锦又不是自己没孩子,不只是有,而且还不少,亲的养的加一起,都够凑成一席了,自然也犯不着在别人儿子身上下功夫。

元寿和乐之是被养在康熙和太后那里,按说云锦就不用太操什么心了,可是一个做母亲的,又哪能说不操心的就不操心了呢?更何况那不是单纯的被养在长辈那里,那是在宫里,什么阴谋诡计都有的宫里,虽说养育他们是宫中最有权威的人,但连他们自己都有人敢算计了,更何况是两个孩子,所以对元寿和乐之,云锦不只是要操心,还要担心。

除了宫里的两个孩子以外,云锦身边的也不少,也正是因为如此,十三阿哥的女儿书琴虽然名义挂着由云锦抚养,但真正送到云锦这儿来的时候却是不多,而十六阿哥看到云锦这么忙,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时常会来把巧曼接回府去住一段时候,只是巧曼在云锦这里住惯了,回家反倒不适应,没住多少时候,就又闹着要回来,云锦看到她每次回府之后,就瘦上一圈的样子,也很是心疼,几次折腾下来,十六阿哥干脆也不接人了,又恢复了以往想孩子就直接上门,顺便再蹭上些好饭好菜。

至于云锦的另一个养女以晴,她的阿玛和额娘都被圈着呢,她自然是回不了府的,虽说外面还有个已经成了人的哥哥,但弘暂为自己的事儿还忙不过来呢,除了有事儿要求四阿哥以外,也根本不把这个妹妹放在心上。而以晴对这个哥哥也从来没指望过,现在的她与网到雍亲王府时的样子,可是判若两人,这应该也算是在挫折中迅速

云锦对以晴的心思还是有些把不准,但除了小心些不让她太靠近孩子以外,对她到也是能照顾到的都尽量照顾了,不只是带着她学管家之道,而且还时常让她跟自己一起出门,除了见见世面以外,也学习些应对之道,到底是皇家的孩子,慢慢的气质也开始一点点的大气起来了,一些有适龄男孩的家里也开始侧面着打听了起来,只是碍于她阿玛的身份,来打听的都是些官小职微的,好在以晴年纪还倒也不急于这一时,先落下个好名声再说。

而安之和默之这两个小家伙,虽然一个爱淘,一个爱讲,但相比起来,却是最不让云锦操心的了,安之现在慢慢的大了,虽然闹腾依旧,但已经知道些人情世故了,知道哪些场合得收着些,哪些场合可以敞开了玩,象是四阿哥这个小团体聚会的时候,那就是他可以撒欢儿的地方,反正有那么多的叔叔护着,四阿哥的冷脸他也可以当没看见了。

而默之,越大越证实了云锦对他的猜测,他确实是一个话痨。每天都要跟人依依呀呀的说上半天,也不管人家有听没有懂,反正他自己是说的很开心,而这个愿望是太容易满足不过的了,更何况他对说话的对象也不是那么挑剔,所以这个孩子带起来也就格外的轻松。

云锦在过着自己安乐的小日子的时候,四阿哥他们在尽力低调恬淡的时候,十四阿哥也在继续享受着康熙的荣宠,先是给他的长女指了婚,说是长女,其实这个,女儿并不是十四阿哥的第一个女儿,只是因为前面的女儿早天了,她才被称为长女的,康熙给她指婚这没什么,关键是将她破格提为了县主,这县主也就是多罗格格,是郡王的女儿才能得封的,而十四阿哥才是一个固山贝子,康熙把他的女儿封为县主。自然是在表示对十四阿哥的宠爱之情了。

紧接着又是十四阿哥的长子弘春娶亲,康熙除了对宴席、衣物、首饰等物俱都进行了封赏,而且赏的三所邸宅,也全都整修一新。要说之前女儿的破格封位大家还没觉得太怎么样的话,这儿子的婚事可就让好多人心下里思量了。要知道康熙这次的赏赐可是照着弘暂娶亲时的例来的,弘暂成亲时是什么身份啊,那是太子的长子,康熙照着这个例来封赏十四阿哥的长子,自然是要让很多人浮想联翩了。

别人爱怎么想怎么想,爱怎么猜怎么猜。四阿哥和云锦都顾不上了,现在他们有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准备,那就是康熙的万寿又要到了,还没容他们想出什么礼物来呢,太后就宣召云锦进宫了,目的无外乎是见见孩子,结果与贵妃娘娘一起说着说着,就说如何操办康熙的万寿上来了。

“要不,准备些好听的歌舞?”贵始娘娘一边逗着放在身边小车里的默之,一边提议着,“眼见着太后和皇上的圣体越来越康健,也该好生的庆祝庆祝。”“也好”太后搂着乐之笑眯眯的点头,“不过,宫里原有那些个东西听着都已经不新鲜了。”

“那怕什么的”贵妃娘娘笑看着云锦,“有云锦在这儿,还怕没新鲜的曲儿吗?”

“我也是指着她呢”太后也看着云锦笑,“我上次听云锦的曲儿,还是在她给我侍疾那会儿了,是唱来给我解闷的,这说话也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回皇帝万寿的曲儿就交给你了,你只管写出来,排由他们自己去排,我们就只管看新鲜的就走了。”

“承蒙太后和娘娘这么看的起云锦”云锦笑着看向他们,“云锦要是推托的话,那就是矫情了,行,这个曲儿云锦就是想破了头,也给弄出来就走了。”

“太后,您听听”贵妃娘娘用手点着云锦,笑对着太后说道,“这还说不矫情呢,瞧她说的这可怜见的,要不是咱们知道她写个曲儿是信手指来的事儿,只凭她这副样子,还以为是如何难为着她了呢。”

“是不是啊,默之?”贵妃娘娘说完这番话之后,又故意低着头去问坐在小车里的默之,而默之这个没脑子的,见有人问他话,不只是乐呵呵的点头,还拍着手依依呀呀的,俨然一副拥护的不得了的样子,逗得贵妃娘娘乐个不停,“看吧,默之都认同了。”

“娘娘,您可不带这么欺负人的”云锦故意扁着嘴,做出一副委屈相来,“云锦哪里有矫情了?就不许云锦有个江郎才尽的时候吗?”

“太后,皇上向这边来了。”贵妃娘娘网要笑着再对云锦说什名的时候小玉过来禀报。

“快去迎进来。”太后连忙说道。

“儿子给皇额娘请安了。”过不多时,康熙走了进来。

“快起来坐那儿吧?”太后上下打量了一番康熙,笑着说道。“瞅着皇帝的心情还不错,看来今儿个没什么烦心事。”

“是啊”康熙也笑着点头,“现在大军已经发出去了,目前倒也没什么特别烦心

“那就好。”太后点了点头,“我们正在这儿商量要怎么给你过万寿呢

“臣妾给皇上请安贵妃娘娘赶紧趁这工夫上前给康熙请安。

“起来吧康熙看着贵妃娘娘笑了笑,“万寿的事儿,你跟皇额娘商量着办吧,只别弄得太奢靡了。”

“臣妾遵旨贵妃娘娘行礼领命。

“云锦给皇上请艾。”云锦这时也上前来行礼了。

“乐之给皇玛法请安。”乐之也早就从太后的怀里出来站到一边去了,这时候随着云锦一起给康熙见礼。

“快起来吧康熙叫起之后,又伸手叫过乐之去,笑眯眯的看着她,“乐之真是个好孩子,居然想着给皇玛法送点心了。”

“皇阿玛”乐之倚在康熙的怀里,抬头看着他,用软软的童音问道,“点心好吃吗?”

“好吃”。康熙点头微笑着,“乐之让人送去的,哪能不好吃呢?”

“点心是额娘带来的,乐之吃着好吃。本来要自己去送给皇玛法的”。乐之看着康熙说道,“可是老祖宗说,皇玛法有正事要忙,乐之不能前去打扰,点心让奴才们送去就好

“你老祖宗说的对”康熙笑着点头,“皇玛法那里事儿是很多。乐之去了也是无趣,还是等皇玛法办、完了正事,再来看乐之好了。”

“好”乐之乖母的点头,“乐之就在这里等皇玛法过来

“嗯,乐之真乖。”康熙告诉的摸了摸乐之的头。

“乐之过来”太后冲乐这招招手,把乐之叫到自己身边,然后笑着对康熙说道,“这个乐之,到什么时候都想着皇帝,确实是个孝顺的孩子

“那是”康熙笑着对太后说道,“皇额娘教出来的,还能错的了吗?。

这时候默之听到了康熙的声音,把头从小车里探了出来,指着他对贵妃娘娘又开始依依呀呀起来。

“默之”。贵妃娘娘忙把住默之的小手,笑着柔声说道,“这是你皇玛法,来,给你皇玛法请个安。”说着把着默这的小手摆了个请安的姿势。

“这个孩子就是默之?”康熙看了看默之。

“是啊”。太后笑着点了点头,“皇帝到现在还没见过吗?。

“没有”。康熙摇了摇头,“说来这个默之也进宫过几次了,可是偏巧一次都没碰上。”

“那今天就算是正好了”太后笑着对贵妃娘娘说道,“贵妃,你把默之送到皇帝那儿

“是贵妃娘娘连车带人,一并送到了康熙身边。

“皇玛法”乐之见弟弟到了康熙身边,赶紧一脸献宝似的对康熙说道,“我弟弟可好玩了,他很会陪人聊天的。”

“走了”康熙看了看乐之,又看看默之,脸上的笑容不经意间加深了许多,“这就是叫着沉默的名,却很爱说话的那个小小子了。

“皇玛法”乐之摇了摇头,神情很是认真的对康熙说道,“老祖宗说了,默之是默契的默,不是沉默的默。”

“好,是默契的默”康熙对着乐之从善如流的点头笑着,“那乐之会写这个默契的默吗?”

“乐之会写”。乐之马上点头。

“你会写?”康熙愣了一下。这一愣就泄露出来他本来的心思了,在他认为,乐之这么是不应该会写这个比较复杂的字的,之所以会问,其实也不过是逗逗乐之,想看看她着急或是懊恼的样子罢了。

“乐之会写”。乐之又点了点头,很肯定的说道,“阿玛有教过乐之。”

“你阿玛教你的?”康熙看了看乐之,“他什么时候教你的?”

“阿玛来给老祖宗请安的时候,还有乐之回府的时候”乐之扳着小手指说给康熙听,“反正只要阿玛有时间的时候,就会教乐之还有额娘也教过乐之,不过她教的是拼音,这样乐之看到字,不用人教,就会读了呢。乐之还有好多的卡片,这就拿来皇玛法看

“好”康熙对乐之点了点头,“你去拿来给皇玛法看看

虽然康熙发了话,但乐之却没有马上动,而是抬头看了看太后,见太后点了头,这才迈动着沉静的小脚步,往里边去了。

“这个。卡片,也是你弄出来的?”康熙看向云锦。

“是”云锦很痛快的承认。本来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云锦觉得这样教孩子们认字会快一些,他们也愿意学一些

“是啊,皇帝”太后笑着对康熙说道,“别看那些个卡片简单,可是乐之就是用它认了不少字呢,虽说是胤镇在教她,但胤镇不在的时候,乐之也一样能自己学呢

“皇额娘的意思儿子明白”。康熙对太后笑了笑,“先等儿子考过乐之以后再说

正文 第六百七十二章 孝敬和爱恤

康熙毋了乐点拿回来的卡片也后。叉对乐!讲行了番为刃六但却和那个连环画一样并没有当场表态,而是挑了几张说要拿去给其他人看看,接下来的时间他基本上就是在逗弄默之了,那个小子只要你偶尔的哼个一声两声的,他就能高兴的接边不断的讲下去,这个性情让康熙见了很觉有趣,虽然贵妃娘娘说四阿哥小时候应该也是这样,但看着康熙那个样子,估计他是记不住了。

云锦对康熙的这种表现并不觉得奇怪,毕竟他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不可能个个的生长历程他都清楚,不过没关系,四阿哥与他老子的性格并不相同,儿子也没他那么多,至少自己的儿子们现在还没有一个,与他父亲生分的,甚至有些显得比对自己还亲近些,这样其实也不好,云锦暗下决心,还要找机会把儿子们掰回来才是,明明是自己怀胎十月,又疼了那么久才生下来的宝贝,哪能让四阿哥平白的捡了便宜呢。

“云锦”康熙正逗着默之呢,突然抬起头来看着云锦问道。“老四和你为我的寿辰准备了什么?”

“这”云锦没想到康熙会提前问人家给他准备了什么寿礼,犹豫了一下说道,“我们爷让云锦按常例先准备着。”

“只是常例吗?”康熙淡淡的说道。

“回皇上的话”云锦想了想又开开口说道,“除常例之外,自然是还要准备新奇之物,以驳您一笑的,我们爷和几个弟弟,这些日子就总凑在一起商量着呢,云锦听着,好象是准备一起亲手给您做些什么呢。”

“哦,看来这几个孩子倒真是有心了”太后笑着看向康熙,“皇帝有这么多孝敬的儿子,我看着心里也喜欢。”

“老祖宗”乐之赶紧抬头看着太后,“乐之也孝敬皇玛法,还孝敬老祖宗。”

“对,我们乐之也是个孝敬的孩子呢”太后笑着点头,“老祖宗有乐之孝敬着,心里更是欢喜呢。”

“皇额娘,儿子对您可也是一片孝心哪。”康熙也凑趣的跟太后说道。

“皇帝都多大的人了”太后笑呵呵的说道,“别说儿子女儿了,连孙子孙女都一大把了,还有脸去跟乐之一个孩子争吗?”

“这可不一样”康熙摇着头说道,“儿子女儿也好,孙子孙女也罢,那些都是孝敬我的人,而只有皇额娘,是这些上唯一爱恤儿子的人了,所以皇额娘,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皇帝放心。”太后很有触动的看了看康熙,“我会注意调理身子的,你也要注意,咱们娘俩都要健健康康的。”

“是”康熙点了点头,“都要健健康康的。”

“皇上”贵妃娘娘看太后和康熙的话告一段幕了,就插言来问道,“您今儿个怎么想起问云锦雍亲王府准备寿礼的情况了?”

“是啊,皇帝”太后也看着康熙问道,“胤镇他们估计是想你个惊喜的,现下你知道了,这惊喜也就没有了,让孩子们知道,得有多失望啊。”

“太后,这到没关系的”云锦笑了笑说道,“我们爷和兄弟们准备寿礼,不就是为了图皇上高兴吗?只要他老人家喜欢,早知道晚知道都是一样的,只可惜他们现在好象还没有个定论,所以云锦就算想给太后和皇上当个耳目也当不成呢。”“这东西是什么倒没太大关系,只要是他们诚心所送,联收着什么都会欢喜”康熙看了看云锦,“只是有件事我却是要问问你。”

“是”云锦赶紧起身对康熙行礼,“请皇上示下。”

“你坐下吧,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康熙冲云锦摆摆手,“我只是有些奇怪,老四今年为什么不清我去你们那园子了?”

“回皇上的话”云锦这时才明白康熙想知道的是什么,赶紧又对着康熙行了一礼,“我们府里本来是想要恭请皇上的,可是三哥他前些日子却跟我们爷过了个话,说是这几年皇上的万寿,皇子们都是在我们的园子里相贺的,今年他想请大家到他那园子里去。三哥话既然提前”

“胤扯想尽孝自然是好的,只是这么做却是有些不大妥当”太后听了这话,先就摇了头,“知道的,是兄弟抢着要对他们阿玛尽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以兄长的身份压人呢。”

“皇额娘说的是”康熙脸上的表情很是平静,看不出他事前知道不知道这件事,不过据云锦所知,这事儿其他的阿哥们都没有替三阿哥保密的意思,所以康熙不知道的可能性应该是为零,“老三的这次做法是有些欠妥,虽说他的园子也很是不错,但这次儿子却还是想到老四的园子里去看看。前些时候,儿子给皇额娘读的那些个诗句,可都是近些日子他们在这个园子里做的呢。”

“是啊”太后也点了点头,“皇帝这么一说,我也很想过去看看了,不知他们诗中所写的,与园子里的景儿是不是一样。”

“皇额娘愿意动当然是最好,到时候儿子就来接皇额娘一同前往。”康熙连忙应承着,又吩咐云锦道,“你们府里一定要准备好。”

“是。”云锦自然是赶紧领命。

“也别弄那些个俗礼”太后对云锦嘱咐着,“就是逛逛园子,随便些才好,我听着皇帝这些日子说他们兄弟几个玩乐,心里到觉得有趣,不如就照着那个样子安排,这样大家也都能高兴。”

“皇额娘真是和儿子想到一块去了”康熙听了太后这话,脸上就泛起了笑容,“儿子也是觉得他们这些日子过的实在是闲适,所以才想着借过寿辰之机去与他们同乐一番,没想到偏在这个时候,老四却想不起要请儿子了,那儿子还有个不恼的?”

“皇上息怒。”虽然康熙说话是玩笑的口气,但云锦还是连忙跪倒在地,“这事儿是云锦和我们爷想的不周全,还请皇上恕罪。”

感谢“山。”投出的三张粉红票,感谢“卡加利人”投出的两张粉红票,感谢小莉心山比

投出的粉红票,

正文 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然间的没脸

,三熙当然是不会为这种小事而发作云锦的,但他既然已了,四阿哥赶紧在第二天向康熙提出请求,恭请他到自己的园子里游玩,从而也引起了三阿哥的不满。他觉得自己已经打招呼在先了。四阿哥还这么做,再加上知道前一天云锦曾进过宫、见到过康熙的事儿,自然更加觉得他是有意而与自己过不有

十四阿哥曾经来找过四阿哥的事儿,三阿哥也是知道的,后来四阿哥又在朝堂上支持十四阿哥领兵,然后又全力为他出征准备钱粮,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三阿哥认为,这是四阿哥投入到十四阿哥阵营的表现,现在十四阿哥在外面受着康熙隆宠,儿子女儿成亲都是破格封赏,对他的意见康熙也是一力支持,他疏参谁康熙就办谁,而四阿哥在京城就替他排除异已,不让其他兄弟们在皇阿玛面前卖好,这兄弟俩配合的倒是挺默契。

三阿哥不满归不满,但现在却不是他发作的时候,不管怎么说,决定要到四阿哥园子里的是皇阿玛,如果自己要是因此表示不高兴的话,那皇阿玛也会对自己不满的,算了,到谁的园子里去,并不一定代表着什么,再说皇阿玛去的也是四阿哥的园子,而不是十四阿哥的。

除三阿哥之外,还有些人对四阿哥也有不满,那就是八阿哥和九阿哥那帮人,他们觉得这是四阿哥在抢自己的劳动果实,明明是自己这些人给十四阿哥铺好了路,明明是自己这些人也抬着他得了圣宠,就算是没有四阿哥,凭自己这些人的支持,十四阿哥十之八九也是能领兵的,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四阿哥却横插了一扛子进来,把个举荐之功一下子就抢去了。

这还不算,关键是四阿哥还管着户部。十三阿哥又管着将士们补给,有着他们全力支持,十四阿哥取胜立功应该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这本来是好事一桩,因为这样十四阿哥争储的资本就更大了,可是也因为这样。四阿哥那边的功劳就更大了,如果有他在十四阿哥身边,那自己这些人要压制住十四阿哥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八阿哥和九阿哥虽然不希望十四阿哥和四阿哥走的太近,但也知道在这个时候,不适于去使绊子,毕竟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先让十四阿哥登上储位再说,等大事成功了,再想办法拆散他们也不晚,之前他们没矛盾的时候,自己都能把他们拆开,现在经过了这么多事儿,还有德妃娘娘因为云锦被发去过灵,要分开他们应该是一点儿都不难。

虽然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让康熙高高兴兴的,所以康熙这次的万寿过的还是很顺心的,带着儿子们赏花赏景钓鱼,玩的很是愉快,与之相比起来,宫中宴席上的还算不错的新编歌舞就有些逊色了。

然后就是一年一度的避暑开始了,他照例留下了四阿哥,带着三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和二十阿哥出发了,到了热河之后,康熙不只是象往常一般又去游幸了三阿哥的园子,行围时也还是带着三阿哥一起,这让他自觉又找回了面子,因此虽然转过年来康熙的万寿还是选择去了四阿哥的园子,三阿哥也没那么不满了,他认为康熙这就是形成了习惯。

之后的热河之行,虽然四阿哥中途去到热河给康熙请安,康熙还是决定要到三阿哥的园子里,随后的行围也没说顺势带上四阿哥,反而把他打发回了京城,这就更加深了三阿哥的看法,但是最让三阿哥觉得高兴和出了一口气的事儿,却是发生在康熙五十九年的年底,那时康熙开始为儿子封世子,三阿哥的儿子弘员,还有五阿哥的儿子弘异,都被封为世子了,唯独就把四阿哥的儿子弘时隔了过去。